血清钙测定的方法很多,有比色法、原子吸收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等。比色法是根据金属指示剂或染料选择性地与医学招聘钙结合后产生颜色变化,检测特定波长的吸光度变化;而离子选择电极法是利用钙离子选择电极测定血清中的离子钙,然后间接计算出血清总钙。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部分酸中毒患者血清钙浓度明显升高,为探讨血液pH值对钙测定的影响,笔者分别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比色法对同一份标本不同pH条件下测定血清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标本均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例,收集无黄疸、无溶血、无脂血标本混合血清20份,每份6 mL 。
1.2 仪器 比色法用BS-3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离子选择电极法用MI-921D 电解质分析仪(深圳越华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剂 比色法采用偶氮胂Ⅲ法,试剂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S-3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配套试剂,批号111507001 ;离子选择电极法试剂为深圳越华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I-921D 电解质分析仪配套试剂,批070083,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 方法 将每份标本6mL血清分成3组,每组2 mL ,其中第1 组分别加入10μL 中性生理盐水(对照组) ,第2组分别加入10μL 1mol/L HCl(酸性组) ,第3 组分别加入10μL 1mol/L NaOH(碱性组) ,然后将各组标本分别用电解质分析仪测定离子钙、总钙及p H 值,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其总钙。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比色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得钙浓度分别为(2.51±0.24)mmol/L 和(2.44±0.23) mmol/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酸性组为(2.43±0.19) mmol/L 和(2.67±0.21) mmol/L ,离子选择电极法的结果比比色法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碱性组为(2.45±0.22)mmol/L 和(2.23±0.18) mmol/L ,离子选择电极法的结果比比色法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在比色法测定血钙中,酸性组的结果和碱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但在离子选择电极法中,酸性组的结果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而碱性组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果见表1 。
3.讨论
血清中的钙可分为扩散性钙和非扩散性钙两大类,前者约占60% ,其中包括离子钙约45%以及与柠檬酸、磷酸等结合的复合钙约15 %;非扩散性钙为蛋白结合钙,约占血钙的40% ,其中包括清蛋白结合钙约32 %和球蛋白结合钙约8%。离子钙是钙的生理活性形式,它直接影响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和甲状旁腺释放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的测定对患者是否存在高钙血症或低钙血症的诊断以及病因追查具有重要意义。血清钙测定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血液的酸碱度便是其中之一。本组资料显示在比色法测定结果中,标本的pH 值在7.22~7.61之间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这是因为比色法不仅能检测离子钙,也能检测结合钙,一定范围内变化的pH 值仅影响血清中离子钙与蛋白结合钙之间的动态平衡,血清钙浓度变化不大。但在离子选择电极法中,由于钙电极只能检测血清中的离子钙,凡是影响离子钙浓度的因素均可影响钙测定结果。酸性条件促使蛋白结合钙解离,蛋白结合钙的游离度增高,因而间接测得的钙浓度就增高。同理,当被测样品的pH 值偏碱性时,血清离子钙和其他成分结合加强,使样品中离子钙的浓度降低,血清钙浓度也相应降低。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负压储血管采集标本,未能隔绝空气送检,由于血液离体后,血液中溶解的CO2释放到空气中,导致血液pH 值逐步升高,从而使实测离子钙浓度下降,血清钙降低。因此,对于没有酸碱代谢紊乱的患者,标准离子钙浓度与实测离子钙基本一致,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得血清钙的结果比较可靠。当患者有严重的酸碱紊乱时,二者差异较大,此时应报告经pH 值校准到7.4的标准离子钙值
,或者用比色法测定,以减少pH对结果的影响,使之能真实反映患者的血钙浓度。
本站点评:用向血清中加入强酸或强碱的方式改变血清的pH值,再来测定血清钙,以研究pH对血清钙测定的影响,此设计不妥,因为按文中的方法加入酸或碱后,血清的pH值将达到3或11左右,大大超出了理论上血液pH值的范围,所以研究结果的指导意义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