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仪是各级医院临床检验实验室血液分析的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准确一致的检验结果是所有检验活动的核心。因此,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时,需要进行室间、室内质量控制,通过全血质控物来确认仪器的各项测定参数是否偏倚,以监控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全血质控物是一种生物制品试剂,是临床检验必备试剂。其目的是监测“仪器→试剂(控制)→样本→操作者”构成的测定系统存在的误差,因此,在规定期限内要求全血细胞十分稳定。目前,国内生产的全血质控物普遍存在血小板、红细胞数目(RBC值)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白细胞值往往偏高,直方图不稳定等缺点。使得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起到质量监控与医.学全在线监测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未能选择恰当浓度及最佳醛化条件来有效处理全血细胞。可见,若选用较低浓度醛液对红细胞和白细胞进行醛化固定,则又对运输过程中造成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损伤不利,更难以延长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有效期。当用较高浓度醛液固定红细胞和白细胞时,虽较稳定,但无法被溶血剂溶解,对血细胞分析仪的测量会造成较大误差。因此,全血质控物各参数稳定性的好坏,取决于微妙的护膜强度,即对全血细胞的醛化程度。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全血质控物的研制,由于不同比值的醛试剂,其固定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效果不同,我们通过选用几种与新鲜血液比例不同的醛试剂,对新鲜血液进行醛化。然后将制备好的全血质控物放置于37%条件下保存,每隔一段时间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参数,并将各参数结果进行对比,最终选择出使得各参数稳定时间最长的浓度比例,作为醛化试剂与新鲜血液的最佳浓度比值,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1.试剂及材料
1.1 戊二醛,AR级,上海西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产品;
1.2 甲醛,AR级,广东汕头西陇化工厂生产;
1.3 多聚甲醛,AR级,上海溶剂厂生产;
1.4 PBS缓冲液,PH7.2(现用现配);
1.5 迭氮钠,AR级,浙江城关化工厂生产;
1.6 氯化钠,AR级,广东汕头西陇化工厂生产;
1.7 溶血剂、稀释液、清洗液均由江西特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8 氯化钠,AR级,广东汕头西陇化工厂生产;
1.9 健康人新鲜血液,由江西省血液中心提供。
2.器材及设备
2.1 10ml小瓶、5ml移液管、锥形瓶;
2.2 DL-5M低速冰冻离心机,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2.3 TEK-I1血细胞分析仪,江西特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3.实验方法
将从血站买回来的新鲜血液,取出一部分,分成两份,一份装于4只灭过菌的瓶中,作为对照品,用于评价醛化固定效果。另一份则用于进行以下步骤:
(1)新鲜血液离心10分钟,用大针管抽出上清液,用预冷到4℃,pH为6.8-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与NaC1、防腐剂混合液洗涤两次后去上清液。分装在2O只灭过菌的瓶中,每瓶装5ml;
(2)用pH6.8-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与NaC1混合液、一定量的保养液与醛化固定剂对配成戊二醛&甲醛&多聚甲醛的醛化固定试剂;
(3)在每3ml血液中,加入不同体积预冷到4℃的醛试剂,混匀。(见表1)。
(4)醛化后,置于37℃条件下静置,每间隔一定的时间置于血液细胞仪测试质控物中各参数。以检测不同醛化剂对全血质控物的性能的影响。
4.结果
每间隔一定时间在TEK—I1血细胞分析仪上测试各瓶中全血质控物数值,主要考察WBC、RBC、MCV、HGB、PLT的值,实验结果发现:HGB值一直比较稳定。WBC、RBC、MCV值则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波动(见表2、图1、表3、图2、表4、图3)。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
0号瓶作为新鲜血液对照,每隔一段时间检测发现,22小时后,WBC的值是初始值时的2倍以上,因此,表明新鲜血液22小时后,导致变质。
1号瓶中,新鲜血液用等体积的醛化剂处理后,第46小时后,WBC的值变成初始值的约2.5倍,表明醛液与血液1:1时,WBC数值受RBC过分固定而显著增加。
4.结果
每间隔一定时间在TEK—I1血细胞分析仪上测试各瓶中全血质控物数值,主要考察WBC、RBC、MCV、HGB、PLT的值,实验结果发现:HGB值一直比较稳定。WBC、RBC、MCV值则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波动(见表2、图1、表3、图2、表4、图3)。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
0号瓶作为新鲜血液对照,每隔一段时间检测发现,22小时后,WBC的值是初始值时的2倍以上,因此,表明新鲜血液22小时后,导致变质。
1号瓶中,新鲜血液用等体积的醛化剂处理后,第46小时后,WBC的值变成初始值的约2.5倍,表明醛液与医学全.在线血液1:1时,WBC数值受RBC过分固定而显著增加。
2号瓶中,醛化剂与新鲜血液的比值为3:2,第52小时后,WBC的值开始增大,76小时已变成初始值的约2.5倍。结果表明52小时后,WBC数值受RBC过分固定而显著增加。
3号瓶中,醛化剂与新鲜血液的比值为2:3,第30小时后,WBC值突然变大而失效。
4号瓶中,用只有新鲜血液一半体积的醛化剂处理后,46小时后,WBC的值变成初始值的约2.5倍,故判定此时试剂的WBC参数失去质控能力。
5号瓶中,用两倍于新鲜血液的体积的醛化剂处理后,76小时后,WBC的值变成初始值的约1.5倍,故判定此时试剂的WBC参数失去质控能力。
从表3和图2可以看出:
0号瓶中的新鲜血液,通过每隔一段时间检测发现,到22小时后,RBC的值开始变小,观察结果表明新鲜血液开始逐步发生溶血现象。
1号瓶中,新鲜血液用等体积的醛化剂处理后,第46小时后,RBC的值开始明显变小,可见溶血现象。2号瓶中,醛化剂与新鲜血液的比值为3:2,到76小时后,RBC的值开始明显变小,可见溶血现象。
3号瓶中,醛化剂与新鲜血液的比值为2:3,第46小时后,RBC的值开始明显变小,并见到血块,取全血细胞进行镜检,看见极少量红细胞,故判定此时红细胞大部分被溶解。
4号瓶中,用只有新鲜血液一半体积的醛化剂处理后,第30小时后,RBC的值开始明显变小,可见溶血现象。
5号瓶中,用两倍于新鲜血液的体积的醛化剂处理后,到92小时时RBC的值仍然较稳定。
从表4和图3可以看出:
0号瓶中的新鲜血液,通过每隔一段时问检测发现,第22小时后,MCV的值开始变小,表明新鲜血液中红细胞形态开始皱缩。
1号瓶中,新鲜血液用等体积的醛化剂处理后,第30小时后,MCV的值开始变大,到52小时后,MCV的值又开始变小,故第30小时后MCV参数不稳定。
2号瓶中,醛化剂与新鲜血液的比值为3:2,第92小时后,MCV的值开始变小,结果表明新鲜血液中红细胞形态开始皱缩,故MCV参数值不稳定。
3号瓶中,醛化剂与新鲜血液的比值为2:3,第76小时后,MCV的值开始变小,表明新鲜血液中红细胞形态开始皱缩,导致MCV参数值不稳定。
4号瓶中,用只有新鲜血液一半体积的醛化剂处理后,第46小时后,MCV的值开始变小,表明新鲜血液中红细胞形态开始皱缩,导致MCV参数值不稳定。
5号瓶中,用两倍于新鲜血液的体积的醛化剂处理后,到76小时后,MCV的值变大,第92小时后,MCV的值开始变小,结果表明76sJ,H~后MCV参数值不稳定。
本次实验未能显示PLT的结果实验测试参数。相关资料表明血小板可以采用乳胶颗粒代替。我们试图将血小板单独进行醛化固定,且其醛化过程非常简单。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暂时忽略对血小板的研究。
5.结果分析与结论
根据库尔特工作原理,标本被稀释后分别进入白细胞和红细胞(包括血小板)分析测量通道内,进行各项参数测量。红细胞和血小板测量通道,根据细胞体积大小的不同以及数量级的差异,可直接测得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白细胞测量通道中则需在稀释悬液中加入溶血剂,将红细胞溶解,然后测定白细胞与血红蛋白量。同时,溶血剂使白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从而,区别出白细胞的种类,达到二分群、三分群的目的。所以,用与新鲜血液浓度比值不同的戊二醛、甲醛、多聚甲醛混合溶液,其醛化效果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若醛化剂与新鲜血液的比值较低,醛化程度不够,在
37 条件下红细胞易发生溶血或者红细胞形态改变(见表3、4)
现象,在很短的时问内,出现红细胞数量(RBC)减少,白细胞(WBC)或血小板数量增多,红细胞比积减小,红细胞体积(MCV)减小,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多等现象。若醛化剂与医学招聘新鲜血液的比值较高,醛化程度过强,则在短期内,使得白细胞(WBC)或血小板数目增多(此为红细胞被溶血剂
溶解后,细胞膜碎片较大,使得测量参数出现误差),仪器甚至出现堵孔现象。影响仪器对白细胞(见表2)和血小板的测定准确度。
从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当我们选用时,虽然醛化剂与新鲜血液的比值为2:1的5号样品中,MCV值在约76小时后变大、92小时后变小,不如醛化剂与新鲜血液的比值为3:2的2号样品的MCV值稳定。但是,5号样品的WBC值和RBC值稳定时间相对最长。并且,出现红细胞体积(McV)变大的现象,作者推断是质控物中的环境渗透压发生变化导致红细胞膨胀,使得MCV值变大,故可通过维持环境渗透压来改善这种情况的发生。此外,本次研究中还发现,醛化混合溶液中,戊二醛、甲醛、多聚甲醛比例不同时,全血质控物的色泽有明显的不同:多聚甲醛比值越大,质控物色泽越接近红色。戊二醛所占比值越大,则质控物色泽越偏棕色;最终,我们选用了使全血质控物呈红色的浓度比值,使其色泽与新鲜血液类似。综上所述各项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醛化试剂与新鲜血液使用比例为2:1时,全血质控物的性能保持状况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