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肌钙蛋白、脑CT检查、血管超声、血管造影等。
对于动脉粥样血栓形成性疾病,危险因素的评估和检测对于判断有无疾病和预后非常重要,也是治疗决策的依据。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遗传史、家族早发血管血栓性疾病史,血压、血脂、血糖及控制情况,吸烟史等。高危人群应通过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及早有效干预。中间终点如颈动脉斑块和内中膜厚度、踝肱指数(下肢和上肢血压的比值)、C反应蛋白(CRP)升高、脑钠肽(NT-proBNP)升高和蛋白尿等对于血管病变的诊断,了解其功能状态,预后判断及治疗决策有一定价值,应合理应用。
如颈动脉斑块和内中膜厚度是血管病变和血管事件的一个标志物,不能看做是干预的靶点。CRP本身就是炎症物质,也是炎症的标志物,CRP影响因素众多,许多疾病过程伴CRP升高,很难以CRP作为治疗决策的依据。即便是表面健康人群,NT-proBNP升高也具有预后价值,但不宜作为普通人群的筛查项目,但在高危人群,NT-proBNP是非常重要的预后指标。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结果不能协助诊断或者预测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也就是说无法预测脑梗塞或心肌梗死。血液流变学不能作为治疗决策或用药的依据,也不能判断治疗的效果。其他血液学检查指标,如血凝分析也是这样。
差不多有70%~80%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伴下肢肿胀,下肢手术或者创伤后腿部肿胀往往被认为是手术引起。内科重症或长期卧床患者应注意单侧下肢肿胀和不适,一旦发现应尽早处理。DVT的诊断主要靠血管超声,超声血管无血流或者不可压迫高度提示DVT,血管超声诊断近端DV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非常高。
对于肺栓塞,主要是要提高警惕性和诊断意识,想不到就诊断不了。典型临床表现是,突然出现不明原因或者难以解释的呼吸困难。最常见的临床体征是呼吸和心率增快,尤其在活动后,严重肺栓塞出现晕厥甚至发生猝死。
对于静脉血栓栓塞,D-二聚体虽然不能确立诊断,但D-二聚体阴性可以基本排除急性的血栓形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许俊堂
摘自《健康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