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验动物及处理 (1)动物选择:一般常用的试验动物为大、小鼠。以小鼠使用最为广泛,要求体重18~20g,7~12周龄。每组小鼠数量10只,雌雄各半。 (2)染毒途径:根据研究目的或受试化学毒物性质的不同,可分别选用经口、经皮、经呼吸道及注射等染毒途径。但原则上应尽可能采用与人体接触化学毒物相同的途径。 (3)染毒次数及取样时间:研究证实化学毒物需在靶器官内蓄积至一定的浓度才具有致突变作用。不同化学毒物诱发微核出现的高峰时间也不尽相同。波动范围可以达到24~72h。这就要求在接触化学毒物后设立不同的采样时间点。考虑到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建议采用多次染毒的方法。其中以4次染毒比较方便合理。即每天染毒一次,连续4天,第5天取样。这样,取样一次就能覆盖24~72h高峰,如果高峰延迟到96h也不会漏掉。 (4)剂量选择:受试化学毒物的最大剂量除受溶解度大小所限外,应达到最大耐受量。叶般情况下,应设3~5个或更多剂量组,剂量覆盖的范围要达到3个数量级以上。同时还应设立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可用环磷酰胺(50~100mg/kg)或丝裂霉素C(10mg/kg)腹腔注射1次或2次。阴性对照组使用等体积的溶剂。 2.骨髓液的制备和涂片 试验动物最后一次染毒后,按确定的时间用颈椎脱臼或麻醉,的方法将其处死,四肢固定于解剖板,将腹中线被毛浸湿,剖开胸腹部,取下胸骨,擦净血污,剔去肌肉,剪去骨骺,用小型弯止血钳将骨髓挤于有一滴小牛血清的清洁载玻片上,混合均匀后推片。也可在动物处死后,迅速用手术剪将其两腿股骨取下,剔去肌肉,用生理盐水洗去血污和碎肉,剪去两端的骨骺,用带针头的2ml注射器吸取小牛血清,插人骨髓腔内,将骨髓冲人离心管,然后用吸管吹打骨髓团块使其均匀,以1000r/min离心10min,弃去多余的上清液,留下约0.5ml与沉淀物混匀后,用滴管吸取并滴一滴在清洁的载玻片上,推片。阳性及阴性对照组按上述方法同时进行处理。 3.固定 将推好晾干的骨髓片放人染色缸中,用甲醇溶液固定15min,取出晾干。不能及时染色的涂片也应固定后保存。 4.染色 将固定晾干后的涂片,用新鲜配制.的Giemsa应用液(Giemsa储备液l份加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9份)染色10~15min,然后冲洗掉玻片上的染色液,置晾片架上晾干。 5.观察计数 先在低倍镜下进行观察,选择分布均匀,染色较好的区域,再在油镜下观察计数,PCE细胞呈灰蓝色,正染红细胞(NCE)呈橘黄色。细胞中含有的微核多数呈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嗜色性与核质一致,呈紫红色或蓝紫色。一个细胞内可出现一个或多个微核。计数1000个PCE中含微核的PCE数,并且计数200个细胞中PCE与NCE的比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