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质如未能达到标准要求时,应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卫生对策,以改善水质,使之达到水质标准要求。一般可采取改进或另选水源及加强其卫生防护,以及采取必要的净化或消毒处理等措施。 (一)水源选择及卫生防护 1.水源选择基本卫生要求 (1)水量充足:水源水量应能满足城镇或居民点的总用水量,并考虑到近期和远期的发展。 (2)水质良好:水源水质的感官性状、化学指标经净化处理后,应能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毒理学指标也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大肠菌群具体要求是:不经净化处理只经过消毒后即供生活饮用的水源水,每升水不超过1000个;经净化处理和消毒后,供作饮用的水源水,每升水不超过10000个。 (3)便于水源的卫生防护:要保证饮用水水源能经常符合水质卫生标准,除了要完善自来水厂的净化设备外,更应该选择卫生状况较好,取水点防护条件优越的水源。有条件的地区宜优先考虑选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源。采用地面水作水源时,应结合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取水点应设在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上游。 (4)技术经济上合理,方便群众取用。 2.水源水的卫生防护 饮用水的给水方式有两种,即集中式给水和分散式给水。集中式给水通常称为自来水,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对水进行净化和消毒后,通过输水管和配水管网送到给水站和用户。集中式给水是城镇居民的主要取水方式。分散式给水是指居民直接从水源分散取水,是广大农村居民的主要取水方式。 (1)集中式给水的卫生防护:采用地面水水源作饮用水应设置卫生防护带。具体要求在取水点周围半径不小于100m设有明显标志的水域内,不得从事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河流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0m水域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不准www.lindalemus.com/rencai/堆放污染水源的废渣、垃圾、有毒物品等;进水口应高于河床约1m,低于水面约1.5m。采用地下水作饮用水源时,要注意井壁的结构应当严密不漏水,井周围应有一定距离的卫生防护带,在这个区域内不得有污染源存在。 (2)分散式给水的卫生防护 1)井水卫生防护:用井水作水源时,应注意井址的选择和井的结构。并应设在污染源的上游,地势较高不易积水处,周围不得有可造成井水污染的污染源(如厕所、粪坑、污水凼、畜圈等)。井的结构要合理:井壁上部距地面2~3m范围内应以不透水材料构筑,井周以粘土或水泥填实,以防www.med126.com附近污水渗入井内;井底用砂、石铺装;井口应用不透水材料作成高出地面0.2m左右的井台,井台向四周倾斜,周围并设专门的排水沟,以防井台上污水倒流入井;台上井口应置高出井台面0.1~0.2m的井栏;井口设盖,配备公用吊桶并保持桶底清洁(图2-4)。当前我国南北方农村均曾推广密封水井,用压水机抽水;或筑管井以手压式或脚踏式抽水机取水,既方便取水,又可防止污染,是一种较好的井水防护方法。 2)地面水卫生防护:取水点周围25~30m范围内不得有污染源;江河水应采用分段或分时用水;多塘水地区可分塘用水;水库、湖水可分区用水。应禁止在用水区洗涤、养殖或作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以保证饮用水清洁。有条件地区可建设岸边自然渗井或沙滤井进行过滤取水。 (二)水的净化 各种天然水源水,一般情况下水质不能满足生活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为此需要经过净化和消毒等卫生措施处理后才能饮用。水的净化包括沉淀和过滤处理,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和部分病原体,改善水的感官性状。如果水中有异味或含有过量的铁、铜、氟等,则尚需采取特殊处理。 1.混凝沉淀天然水中悬浮的杂质有时颗粒甚小,难以自然下沉,需加入适当的混凝剂才能将细微颗粒凝聚成大颗粒而沉降,叫做混凝沉淀(coagulative precipitation)。 (1)原理:混凝沉降的原理主要有以下解释: 1)电荷中和作用:混凝剂投加入水中后,水解形成带正电荷的胶粒,能和水中带负电荷的胶粒相互吸引,使彼此的电荷的中和而凝聚。凝聚的颗粒称绒体或矾花,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悬浮物质以及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绒体通过吸附作用,体积逐渐增大而易于下沉。下沉过程中还可进一步吸附上述物质。 2)吸附架桥作用:混凝剂经水解和缩聚形成线型结构的高聚物,后者对胶体微粒有强烈的吸附作用。随着吸附微粒的增多,高聚物弯曲变形,或成网状,从而起到架桥作用,微粒间因距离缩短而相互粘结,逐渐形成粗大的絮凝体。絮凝体也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最终因重力而下沉。现以硫酸铝为例说明,硫酸铝〔Al2(SO4)3·18H2O〕水解形成水合铝离子〔Al(H2O)6〕3+,再进一步水解成羟基络合物,最终生成难溶的水合氢氧化铝〔Al(OH)3(H2O)3〕。 〔Al(H2O)6〕3++ H2O 〔Al(OH)(H2O)5〕2++H3O+ 〔Al(OH)(H2O)2〕2++ H2O 〔Al(OH)2(H2O)4〕++ H3O+ 〔Al(OH)2(H2O)4〕++H2O 〔Al(OH)3(H2O)3〕↓+H3O+ (2)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主要有:①原水中悬浮粒子的性质、粒度和含量;②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离子的成分和含量;③水温;④水的pH值和碱度;⑤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等。由于因素复杂,故一般需通过混凝试验来确定混凝剂的用量及条件。 (3)常用混凝剂:主要有无机盐类及高分子混凝剂两大类。无机盐类混凝剂有硫酸铝、明矾和三氯化铁(FeCl3· 6H2O)等,后两者的作用原理与硫酸铝基本相同。高分子混凝剂中常用的有:①聚合氯化铝,其化学式有多种。我国目前使用的有聚合氯化铝〔Al2(OH)nCl6-n〕m,(式中n=1~5,m≤10),和碱式氯化铝〔Aln(OH)mCl3n-m〕两种。一般而言,聚合氯化铝对各种水质适应性较强,最优pH值范围广,对低温水效果好。②聚丙烯酰万。聚丙烯酰胺可单独处理高浊水,亦可用于助凝作用。 为改善混凝条件,有时需加一定量的助凝剂。例如,当水的碱度不足时,可加石灰等碱剂;或当铝盐所产生的絮凝体小而松散时,可使用聚丙烯酰胺、活化硅胶、骨胶等高分子助凝剂,使絮凝体变粗且紧密,以改善絮凝体结构,促进混凝沉淀作用。 2.过滤(filtration)过滤是另外一种很常用的净化措施。 (1)原理:过滤有两个方面的机制起作用:①机械阻留作用,即水中的悬浮颗粒直径大于滤料的孔隙者,均不能通过滤料而阻留于滤料表面或滤料中;②接触混凝及吸附作用,细小的絮状物及悬浮微粒,在通过滤料时与滤料碰撞接触而被吸附于滤料表层,经过一段时间,在滤料表面沉积形成滤膜,使净水效果大大提高。但滤料滤水过久,水中悬浮物可使滤料的微孔阻塞,使滤料阻力越来越大。此时必须停止使用,冲洗滤料之后才可继续发挥净水效果。 (2)过滤装置:集中式给水系统中使用各种形式的砂滤池。分散式给水的过滤装置,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砂滤井、砂滤池和砂滤缸等。砂滤井多用作塘水及河水的过滤,建于河岸边或塘边,使河、塘水经过滤料层渗入井中备用。居民家庭用可自制砂滤缸(桶),缸(桶)内自下而上铺石子 10~15cm、细砂40cm、棕皮和碎石 5cm(图 2-5)。初滤时往往净化效果不好,待使用一段时期形成滤膜后效果渐佳。应注意砂滤层上经常保持有水,否则砂层内进入空气影响过滤效果。 (三)水的消毒 水经过净化处理之后,尚不能保证完全去除全部病原微生物。为了使水质符合饮用水各项细菌学指标的要求,确保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必须进行水的消毒(dis-infection)。目前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氯化消毒法(chlorination),其他消毒法还有煮沸、紫外线、臭氧、碘、高锰酸钾等等。一种好的饮水消毒方法必须是对人无害、不恶化水质、消毒快效果好、适用范围广、不与水中成分起化学反应而降低消毒效果或形成有害物质,使用方便。 1.氯化消毒 (1)原理:氯气或其他氯化消毒剂溶于水后,在常温下即很快水解成次氯酸(HOCl) Cl2+H2O→HOCl+H++Cl- 2Ca(OCl)Cl+2H2O→2HOCl+Ca(OH)2+CaCl2 Ca(OCl)2+2H2O→2HOCl+Ca(OH)2 次氯酸分子小,不荷电,易于穿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影响细菌的多种酶系统,例如使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并损伤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而导致细菌死亡。次氯酸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破坏。 由于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氨氮,当氯加入水中时,除产生次氯酸外,还可产生一氯胺(NH2Cl)和二氯胺(NH4Cl2)。氯胺为弱氧化剂,有杀菌作用,但需要较高的浓度和较长的接触时间。 (2)消毒方法 1)常量氯化消毒法:即按常规加氯量进行饮水消毒的方法。加氯量的多少根据水质具体情况而定。从理论上要求,适宜的加氯量应为需氯量与余氯之和。一般认为用氯化消毒时,余氯是评价和控制消毒效果的一项指标。适当的余氯表示水中已达到消毒所用氯的数量,并略有所余,尚有保持继续消毒的能力。水中的余氮含量是不稳定的,它随时间的进展而逐渐下降,其降低的速度与水质的优劣有密切关系,浑浊水,余氯消失快。实际加氯量多少,可根据简单实验确定。 2)持续氯消毒法:由于在井水或缸水内一次加氯消毒后,余氮仅可维持数小时,因此,消毒持续的时间较短。如反复进行消毒则又较繁琐。所以一些地区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了各种持续氯消毒法,例如可用竹筒、塑料袋、广口瓶或青霉素玻瓶等(图2-6),上面打孔(直径 0. 2~0.4cm)5~8个,放漂白粉或漂白粉精 20~30倍一次消毒用量于其中,将其以绳悬吊于水中,容器内的消毒剂借水的振荡由小孔中漏出,可持续消毒10~20天。持续消毒器上孔的大小和数目多少可根据余氯测定结果确定。 图2-6 几种常用简易持续消毒器 3)过量氯消毒法:加入10倍于常量氯化消毒时所用的加氯量,即10~20mg/L。本法主要适用于新井开始使用,旧井修理或淘洗,居民区发生饮水传播的肠道传染病,井水大肠菌值或化学性状发生显著恶化,井被洪水淹没或落入异物以及战时紧急用水等情况下。在消毒污染井水时,一般在投入消毒剂后,等待10~12小时再用水。 (3)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加氯量包括需氯量和余氯两部分。需氯量指用于杀灭细菌和氧化有机物所需消耗的氯量,另外,为了抑制水中残存细菌的繁殖,管网中尚需维持少量剩余氯。标准规定,接触30分钟后游离余氯(HOCl及Cl)不应低于0.3mg/L。 2)水的pH值:次氯酸是弱电解质, HOCl H++Ocl-, pH<5.0时,平衡向左移,主要以次氯酸的形式存在; pH>7. 0时,次氯酸解离成次氯酸根(OCl-)加多,次氯酸的浓度下降。次氯酸的杀菌作用超过次氯酸根80~100倍,故pH太高不利于消毒。 3)水温:水温愈低,杀菌效果愈差。水温每提高10℃,病菌杀灭率约提高2~3倍。在0~5℃下,杀灭水中全部大肠菌所需的时间较在20~25℃下所需的时间约多3倍。 4)水的浑浊度:悬浮颗粒可吸附微生物,使之凝集成团,而团块内的微生物不易受到消毒剂的作用。因此,消毒前应通过净化处理,尽量降低水的浑浊度。 此外,氯的消毒效果还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例如,肠道病毒对氯的耐受性高于肠道细菌。 2.其他消毒方法 (1)煮沸消毒:这是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常用的消毒方法之一,其消毒效果可靠,对一般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和寄生虫卵,经煮沸3~5分钟均可全部杀灭。因此,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介水传播,应大力提倡喝开水。 (2)紫外线消毒:波长200~295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能力,其中以波长253nm者杀菌能力最强。紫外线的杀菌效果除与波长有关外,尚取决于照射的时间及强度、被照射的水深及水的透明度等因素。用紫外线消毒的饮用水必须预先通过混凝沉淀及过滤处理,水层厚度不超过30cm,照射时间不少于1分钟。因此,紫外线消毒的优点是接触时间短、效率高、不影响水的臭和味;缺点是消毒后无持续杀菌作用;另外,每支灯管处理水量有限,耗资较大。 (3)臭氧消毒:臭氧是强氧化剂,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约大13倍。臭氧极不稳定,须临用前制备,并立即通入水中。用臭氧消毒过滤后的水,其用量一般不大于1mg/L。当接触时间为15分钟、剩余臭氧为0.4mg/L时,可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臭氧消毒的优点在于其对细菌和病毒的杀灭效果均较高,且用量少、接触时间短,在pH6~8.5范围内均有效,不产生卤仿反应等。其缺点是投资大,投加量不易调节以及在水中不稳定、不易维持剩余臭氧等。 (4)碘消毒:用于小规模一时性的饮水消毒和战时军用水壶消毒。优点是效果可靠,使用方便,一般接触10~15分钟即可饮用。缺点是价格较贵,消毒后水呈淡黄色。具体方法有① 2.5%碘酒:每担水(50kg)中加 20ml,即含碘 10mg/L, 10分钟后即可饮用。据研究认为每人每天摄入19.2mg的碘,连续10周后对人体健康未见危害。②有机碘化合物:有机碘消毒剂溶解快、杀菌效率高、对人无害。在部队中用做饮水消毒的有机碘消毒剂主要有三碘化硫酸六脲铝(Al〔CO(NH)2〕6SO4I3)与三碘化二硝酸六脲铝(Al〔CO(NH)2〕6(NO3)2I3)。也可与碘酸钠、氯化钠等压成有机碘片剂。有机碘片每片重100mg含有效碘 10mg,每个行军水壶可加 1片,振荡后 10~15分钟即可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