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生活在地球表层,这个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叫做生物圈。它的范围大致包括了11公里深的地壳和海洋以及15公里以内的地表大气层。这里有空气、水、日光、土壤和岩石,为生命活动提供了一切必要的物质条件。在地球漫长发展历史的一定阶段,形成了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形式——生命,又经过了多少亿万年的进化,才发展成包括了人类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地球生物圈的一部分,和地球的发展一起发展。在发展中和赖以生存的外界环境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即生物从内部经常地调节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外界环境;同时,生物的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环境的状态。特别是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显著。人类在漫长岁月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和掌握了自然发展的规律,在日益扩大的范围内改变着自然界。 人类的健康水平直接与其生存的环境质量(quality of environment)有密切关系。所谓“健康”(health),是指人体对其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两者保持正常的动态平衡;反之,疾病则是人体与环境的正常平衡被破坏所致。环境(environment)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包括了一切客观存在与人类生存有关的自然的以及社会的条件。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给“环境”的定义是“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因此,以保证人类健康地生活和生产、预防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为目的的预防医学,必须将研究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规律,充分发挥其有利因素、防止其有害影响,作为自己的一项根本任务。《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的一个学科,它所研究的环境主要是包括空气、水、食物、土壤以及其他生物在内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因素。构成这些环境的主要因素是: (一)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 生物圈中各种生物(植物、动物等)都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之中生存。如绿色植物利用日光进行光合作用,从空气、土壤、水中吸取营养物质组成自身成分并贮存了大量能量;动物则依靠绿色植物提供能量和许多营养物质,同样的关系在动物和动物以及人和动物之间也存在着。生物之间这种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的关系常常是通过食物链这种形式体现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由无机界向生物体、由一种生物体向另一种生物体转移的复杂系统,实现了各种化学元素从无机界到有机界,又从有机界到无机界的循环。 某些生物可以成为人类疾病的致病因素或传播媒介。在人类历史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霍乱、伤寒、鼠疫等传染病曾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许多昆虫和动物在传播某些人类传染病方面也有重要地位。有些生物可产生毒素,通过一定方式和人类接触也能造成危害,如毒蛇、毒蜂咬伤,误食河豚,接触某些有毒植物等。 (二)化学因素(chemical factor) 生物圈中空气、水、土壤等自然条件都是由比较稳定的化学组www.med126.com分构成的,这种相对稳定的环境是保证人类正常活动所必要的条件。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可能使空气、土壤、水及食物的化学组成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如锅炉废气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可使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增高;含汞工业废水污染水源,可使饮水中含汞量达到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浓度;用含镉废水灌溉农田,水稻吸收水中的镉,可使米中含镉量显著增多等。洪水、地震、大风暴、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也可使局部地区的空气、水、土壤的化学组成发生很大变化。 (三)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 地球上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气候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生活和生产环境中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等气象条件的各种变化,阳光中的电磁辐射线以及天然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电离辐射线等物理因素,均与人类生活和健康有密切关系。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环境的某些物理状态同样可能因污染而发生异常改变:如放射性物质的人为污染,可使环境中电离辐射强度增大;微波和激光的应用,可使周围环境出现微波辐射;机器运转和交通运输可以产生噪声和振动,工业冷却水排入江河所造成的热污染等,都可使环境的某些物理状态发生变化。 (四)社会心理因素(social psychic factor) 人类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人口、就业、家庭、行为习惯、道德观念和心理状态等,都与人类生活和健康有直接关系。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传统,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价值观念、文化教育水平、行为习惯和卫生服务质量,也决定了对上述自然环境的保护、利用、改造的政策和措施。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影响,正日益受到重视,社会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反映了这种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