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的重点、难点: 1.给药的基本知识 2.给药的途径 (1)口服法 (2)各种注射法 3.药物过敏试验。 4.药物过敏反应的处理。 教学目标: 1. 陈述护士在给药中的主要职责。 2. 识别常用缩写的含义。 3. 识别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4. 按护理程序完成口服给药。 5. 按操作规程完成三种吸入给药法。 6. 描述注射给药的原则。 7.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各种注射法的操作。 8. 阐述常用皮试液配置的方法、浓度。 9. 正确判断过敏试验的结果。 10.复述破伤风脱敏注射的步骤。 11. 描述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原理、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本次课应用的教具: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电脑、投影仪、等。 3、红外线笔 主要教学内容: 第十三章 药物疗法和过敏实验法 第一节 概 述 给药的目的: 1、治疗疾病 2、预防疾病 3、协助诊断 4、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一、护士在执行药疗中的角色与职责 (一)严格遵守安全给药的原则 1、 按医嘱要求准确给药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 “七对”: 对床号、姓名、药名、药物浓度、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 一注意:注意观察药物的反应;此外,应注意检查药物的质量; 3、按需要进行过敏试验,并携带急救盒; 4、 临床试验用药中的责任--“知情同意”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二)熟练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与技术 (三)促进疗效及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护士有责任观察并记录病人用药后的反应,不断评估药物的疗效,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对医生调整治疗计划亦是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1、促进疗效的措施 : (1)帮助病人树立对药物治疗的信心,说服其积极配合治疗。 (2)根据药物作用的特性,采用适当的非药物措施以加强疗效;如红霉素在碱性条牛下抗菌力增强,故与碱性食物如面食、苏打饼干等同服有利。 (3)合理安排用药时间 与人体生物节律有关。药物应按其节律给药,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次用药改为8AM一次给药,明显地提高了疗效并减轻了不良反应。又如抗生素类药物,必须按其半衰期给药。 2.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用药前,如果能掌握所用药物的下列知识,就有可能少发生或不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1) 可能发生哪些不良反应; (2) 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 (3) 不良反应的早期表现; (4)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抢救措施; (5) 药物的禁忌症 (四)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护士应向病人交待清楚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时间安排等。教会病人自己评价治疗效果,知道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基本处理方法。 (五)参与药物管理 二、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一)药物方面 1 药物用量 2 药物剂型: 内服药、注射药、外用药、新型制剂 3 给药时间 4 给药途径 由快到慢为静脉→吸入→肌内→皮下→直肠→口服→皮肤。(病情、药物性质、病人情况) 5 联合用药 协同作用(冬眠疗法)或拮抗作用(用强心甙同时补钾)。 (二)机体方面 1 生理因素 1)年龄与体重 一般来说,药物用量与体重呈正比,但老年人和小孩与成人不同。 2)性别 女性在经期、妊娠期、哺乳期间应注意用药。 2、病理状态 有肝肾功能障碍者应慎用某些药物。 3、心理、行为因素 病人的情绪、对药物的信赖程度及医务人员的语言和暗示作用等都很重要。 (三)饮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促进药物吸收和增强疗效 如酸性食物可增加铁剂的溶解度,促进铁吸收,从而增强疗效; 2、干扰药物吸收和降低疗效 如补充钙剂时不宜同时吃菠菜,因菠菜中含大量草酸,草酸与钙结合成草酸钙影响钙吸收,而使疗效降低; 3、改变尿液pH值从而影响疗效 鱼、肉、蛋等在体内代谢产生酸性物质。 三、给药的护理程序 (一)评估 (二)拟出护理诊断 (三)计划 (四)实施 (www.lindalemus.com/shouyi/五)评价 (一)评估 ? 1、基本情况和生理状况 ? 2、病理状况 ? 3、用药史 ? 4、目前医嘱用药 ? 5、心理社会问题 (二)拟出护理诊断 (三)计划 (四)实施 (五)评价 常用外文缩写 四、病区药物管理 (一)药物的保管 1、药柜应放在清洁、通风、干燥处,有足够的照明,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2、药物应分类放置。标签清晰,并注明药物的名称、剂量或浓度。内服:白底蓝边;外用:白底红边;剧毒药:白底黑边。 3、毒麻药品 加锁保管,专人负责,班班交接,专用处方。 4.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保管方法,以避免药物变质,影响疗效甚至增加毒性作用。 (1)受热易变坏的生物制品、生化制品,如疫苗、胎盘球蛋白等,应置于2—10℃冷藏保存。 (2)遇光易变质的药物,维生素C、氨茶碱等片剂应装入有色瓶内,针剂如肾上腺素、PAS、硝普钠等针剂应放在避光纸盒内保存(黑色纸或布)。 (3)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如乙醇、碘酊、复方甘草合剂等,应置于密封瓶内保存。 (4)易燃易爆药物如乙醚、无水乙醇等,应密闭瓶盖置于阴凉处并注意远离火源。 · 5.对使用有期限的药物如各种抗生、胰岛素等,应按先后顺序有计划地使用,以免因药物过期造成浪费或中毒。 6.各类中药应放在阴凉干燥处,芳香性药物应置于密盖的器皿中保存。 第二节 口服给药 (一)摆药 1.按服药时间准备小药牌,核对小药牌和服药本,按床号顺序将小药牌插入发药盆内。 2.严格查对后摆药。先摆固体,后摆液体,最后摆油剂。 粉剂与口含片单独包好;对婴幼儿、鼻饲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应将药片研碎。 2.对服药自理困难者提供必要帮助: 1)如婴幼儿或危重病人,应予喂药。 2) 为患儿喂药时,应将其抱起,颏下垫小毛巾,用小匙盛药,从患儿嘴角徐徐喂入。如患儿不合作,可用小匙轻轻压住舌头一侧,直至患儿吞咽。 3.为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应注意: 1)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应在饭后服用。 2) 对呼吸道粘膜起安抚作用的止咳糖浆及口内溶化的药片,服后不宜立即饮水,一般15分钟后才可饮水。 3.摆水剂时应用量杯计量。 4.所需药液量不足lml时或油剂,须用滴管计量并以滴为单位,1m1为15滴。先于药杯内置入少量冷开水再滴入所需药液。 5.摆药完毕,自查和请他人查对一遍,并出示查对牌。 (二)发药 1.把准确的药物分发到准确的病人 : 1)在病床前再次核对小药牌的床号、姓名后,称呼病人姓名,待听到病人回答后再发药。 2)对不能应答的病人,要倍加小心核对后方可发药。 3)如病人同时服用两杯以上药物时,应一次从药盘取出,以免发生差错。 4)发药时,应看服到口;如病人提出疑问,应重新查核,无误后才给病人服下。 (3) 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酸类或铁剂,可用饮水管吸服,以避免药液与牙齿接触。服药后及时漱口。 (·4)某些磺胺类药物因自肾脏排出,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导致肾小管堵塞。故应指导病人服后多饮水。 (5)强心甙治疗安全范围小,而且对该药的敏感性个体差异大,故每次发药前必须测量病人的脉率。若脉率低于60次/分钟或出现不曾发生过的心律不齐,应暂停发药并 汇报给医师,以决定是否停止服用。 (6)有相互作用的药物不宜同时或在短时间内服用。如胃蛋白酶溶液在碱性环境下会迅速失去活性,忌与胃舒平、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同时服用。 (7)中药补益药宜饭前服以便于吸收;解表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攻下药及驱虫药宜于清晨空腹时服;镇静安神药,缓泻药宜睡前服;妇女调经药宜在月经前数日开始服。 [评价]按照给药的护理程序中“评价”步骤的要求对口服给药进行评价,重点评价是否做到了“五个准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疗效。若否,则要重新进行评估、分析、修订原来的护理计划。 第三节 吸入给药法 概念:吸入法给药是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较小的雾滴,使其悬浮于气体中,自鼻或口吸入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目的: 1、湿化和洁净气道。常用于呼吸道湿化不足或气管切开。 2、解痉 3、消炎 一、超声雾化吸入法 超声雾化器通过超声发生器薄膜的高频振荡,使液体变成细微的雾滴。 目的 1、消炎、祛痰、解痉 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炎症、哮喘等; 2、减少呼吸道刺激,减轻呼吸道水肿 常用于全麻后、呼吸道烧伤、使用人工呼吸机、胸腔手术等; 3、间歇吸入抗癌药物治疗肺癌 评估:重点评估病人的呼吸系统情况、自理能力及用药情况。 计划:用物准备 ;病人准备 实施: 1、操作步骤; 2、健康教育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 1、用物准备; 2、病人准备; 3、环境准备 ? 实施: 1、操作步骤; 2、健康教育 第四节 常用注射给药法 一、注射给药的基本知识 (一)注射原则 (二)注射用物 (三)吸取注射用药液 (一)注射原则 ? 1、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3、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 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5、排除空气 ? 6、检查回血 ? 7、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 ? 8、减轻病人的不适与疼痛 (二) 注射用物 ? 1、注射盘 ? 2、注射器和针头 (1)注射器的构造 (2)针头的构造 (3)注射器、针头规格及主要用途 (三)吸取注射用药液 ? 1、自安剖中吸药法 ? 2、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法 二、 皮内注射法 ? 目的 ? 评估: 1、病人的用药史与过敏史; 2、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 ? 计划: 1、用物准备; 2、病人准备; 3、环境准备 三、 皮下注射法 目的 评估: 1、病人的用药史与过敏史; 2、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 3、所用药物可能产生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计划:1、用物准备;2、病人准备、3、环境准备 实施 四、肌内注射 ? 常用肌内注射的定位方法 1、臀大肌内注射的定位方法:十字法;联线法 ? 目的 ? 评估: ? 1、注射部位皮肤与肌肉情况; ? 2、所用药物可能产生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 3、病人对注射给药的认识及合作程度 计划 1、用物准备 2、病人准备 (1)参考皮下注射的相应要求 (2)体位的准备:卧位;坐位 3、环境准备 实施 五、静脉注射法 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处理 药物过敏反应是异常的免疫反应,其特点: 1、仅发生于少数人; 2、与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用药的剂量无关; 3、与个体差异有关。 临床表现:可有发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综合征等,严重者可导致造血系统抑制、肝功能损害甚至休克。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处理 青霉素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其制剂中所含高分子聚合物及其降解产物(如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等)作为半抗原进入人体后,可与蛋白质、多糖及多肽类结合而成为全抗原,引起过敏反应。此外,半合成青霉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林等)与青霉素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用药前同样要做皮肤过敏试验。(PNC需现配现用)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评估] 除了做好一般的给药前评估外,对于青霉素过敏试验尤其要注意: : 1.仔细询问过敏史,如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2.曾使用青霉素,停药3d后再次使用;或在使用过程中改用不同生产批号的制剂时,需重做皮试。确定结果为阴性才可继续用药。 [计划] 1.用物准备 (1) 注射盘内盛1ml注射器、2-5ml注射器、4 1/2-6号针头,青霉素 80万U/瓶、生理盐水10ml。 (2)抢救盒内有 0.1%盐酸肾上腺素2支、地塞米松5mg、5ml注射器1支、砂轮1个、无菌纱布1块 。 (3)为避免药物效价下降和降解产物增多引起过敏反应,青霉素皮试液现配现用。 2.病人准备 (1) 病人不宜空腹时进www.med126.com行皮试,个别人于空腹时注射用药,会发生眩晕、恶心等,易与过敏反应相混淆。 (2)让病人了解注射目的,懂得皮试观察期间不可随意离开(20分钟内);不可搔抓或揉按注射部位;如有异常不适要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3.环境准备 按一般注射法要求进行。 [实施] 1.配制皮内试验药液 皮内试验药液以每1m1含青霉素200-500u的生理盐水溶液为标准,注入剂量为20-50u(0.1m1)。具体配制方法如下: (1)于含有80万u青霉素的密封瓶内注人生理盐水4ml,稀释后每lml含青霉素20万u; (2) 用1ml注射器吸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0.9ml)至1ml,则lml内含青霉素2万u (3) 弃去0.9ml,余0.1ml青霉素液,加生理盐水(0.9ml)至1m1,则1ml内含青霉素2000u; (4) 再弃去0.9ml,余0.1ml青霉素(或弃去0.75ml,余0.25m1青霉素)加生理盐水(0.9ml或0.75ml)至lml,则1ml含青霉素200u(或500u),即配成皮试溶液。 2.皮内试验 于前臂掌侧内下1/3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液0.1ml(含青霉素20u或50u)。20min后观察并判断皮试结果。 皮试结果判断标准: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四无)。 阳性(+):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大于1cm,周围有伪足伴局部痒感;严重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有自觉症状)(四有)。 3.皮试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并要在病历(门诊和住院)、医嘱单、床头卡和注射簿上注明(+),以及将结果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如对皮试结果有怀疑,应在对侧同样部位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以作对照,确认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方可用药。 (二)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其处理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I型变态反应。目前对其发生机制的解释是:青霉素不具有抗原性,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或多肽分子结合成全抗原。有些个体在此作用下能产生相当量的IgE类抗体。 评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5-20min内,甚至可在数秒内发生。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呼吸系统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所引起的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 2、循环系统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发绀、脉速、血压下降等。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 其他过敏反应表现: 可能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等。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1、夹管停药、平卧或中凹位。保暖、。 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再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 3、吸氧。 4、呼吸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静注洛贝林、可拉明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者可行气管导管插入,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有条件水肿者行气管切开。 5、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l0mg或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 ~ 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6.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升压。 7.若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如施行体外心脏按压,静脉注射心三联。 8.密切观察病情,记录病人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 二、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 (一)TAT过敏试验 [评估] 重点评估病人用药史、过敏史. 首次应用TAT; 以往注射过TAT; 停药时间超过一周,均需作皮内试验进行。 [计划] 1.用物准备 参阅青霉素皮内试验法准备用物,另备TAT制剂。 2.病人准备 参阅青霉素皮内试验有关内容。 3.环境准备 按无菌操作要求 [实施] 1.TAT皮试液配制: TAT药液(1500u/m1/支) 取0.1ml TAT药液加生理盐水0.9m1稀释至1m1 (则TAT l50u/ 1ml),即可供皮试使用。 2.皮内试验: 取上述皮试液0.1ml(内含TAT l5u)作皮内注射,20min后判断皮试结果。 3.皮试结果判断标准: 阴性:局部无红肿、无异常全身反应。 阳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 红晕范围直径超过4cm; 有时出现伪足或有痒感; 全身过敏性反应表现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相类似,以血清病型反应多见。 结果为阳性,需采用脱敏注射法: 按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需要准备好急救物品。 [实施] 1、按下表安排,每隔20min皮下注射TAT1次,直至完成总剂量注射. TAT(ml) 生理盐水(ml) 第一次 0.1 0.9 第二次 0.2 0.8 第三次 0.3 0.7 第四次 0.4 0.6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发现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发绀、荨麻疹及头晕、心跳等不适或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如过敏反应轻微,可待症状消退后,酌情将剂量减少、注射次数增加,在密切观察病人情况下,使脱敏注射顺利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