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www.lindalemus.com/zhuyuan/; 动物源性细菌
一、选择题
【A型题】
1.布鲁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荚膜 D.菌毛 E.血浆凝固酶
2.食入未经消毒的牛奶最有可能感染的病原菌是:
A.布鲁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伤寒沙门菌 D.志贺菌 E.肉毒梭菌
3.急性期波浪热患者作病原菌分离培养时其最适标本为:
A.痰 B.血液 C.尿 D.粪便 E.眼结膜分泌物
4.布鲁菌的分离培养应接种于:
A.巧克力色平板 B.亚碲酸钾血平板 C.血平板 D.罗氏培养基 E.吕氏血清斜面
5.鼠疫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
A.32~34℃ B.35~37℃ C.20~25℃ D.37~40℃ E.27~30℃
6.鼠疫杆菌的荚膜抗原是:
A.F1抗原 B.V抗原 c.鼠毒素 D.外膜蛋白 E. W抗原
7.引起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的病原菌是:
A.炭疽芽胞杆菌 B.鼠疫杆菌 c.土拉弗菌 D.布鲁菌 E.军团菌
8.黑死病的病原菌是:
A.鼠疫杆菌 B.假结核耶氏菌 c.野兔热杆菌 D.炭疽芽胞杆菌 E.军团菌
9.鼠疫的防治原则不包括:
A.灭蚤 B.灭鼠 c.接种活疫苗 D.接种类毒素 E.早期足量抗生素治疗
10.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不同于鼠疫杆菌的是:
A.革兰染色阴性 B.无鞭毛 c.无荚膜 D.无芽胞 E.不产生外毒素
11.以下关于假结核耶氏菌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革兰染色阳性 B.抗酸染色阳性 C.呈多形态性 D.有荚膜 E.最适生长温度37℃
12.动物源性细菌是哪种?
A.炭疽芽胞杆菌 B.破伤风梭菌 c.产气荚膜梭菌 D.霍乱弧菌 E.肉毒梭菌
13.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霍乱弧菌 C.炭疽芽胞杆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志贺菌
14.需在有氧环境中形成芽胞的病原菌是:
A.破伤风梭菌 B.肉毒梭菌 c.艰难梭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炭疽芽胞杆菌
15.青霉素串珠试验可用于鉴定:
A.白喉棒状杆菌 B.链球菌 c.鼠伤寒沙门菌 D.炭疽芽胞杆菌 E.葡萄球菌
16.在感染机体内能形成荚膜的芽胞菌是:
A.炭疽芽胞杆菌 B.肺炎链球菌 C.破伤风梭菌 D.鼠疫杆菌 E.蜡样芽胞杆菌
17.与炭疽芽胞杆菌毒力无关的抗原是:
A.荚膜多肽抗原 B.菌体多糖抗原 C.保护性抗原 D.致死因子 E.水肿因子
18.人类最常见的炭疽病是:
A.皮肤炭疽 B.肺炭疽 C.肠炭疽 D.肝炭疽 E.炭疽性脑膜炎
19.关于炭疽的微生物学检查采集标本的方法哪项是错误的?
A.病畜尸体当地剖剪取血标本 B.人皮肤炭疽无菌取病灶渗出液
c.人肺炭疽无菌取痰及血液 D.人肠炭疽无菌取粪便
E.人炭疽性脑膜炎无菌取脑脊液
【X型题】
1.在布鲁菌属中,使人致病的有:
A.羊布鲁菌 B.牛布鲁菌 C.猪布鲁菌 D.犬布鲁菌 E.绵羊布鲁菌
2.机体对布鲁菌的免疫特点是:
A.为有菌免疫 B.以细胞免疫为主 c.抗体可发挥调理作用 D.依赖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E.在慢性病程中,细胞免疫与Ⅳ型超每反应往往交织存在
3.能协助诊断布鲁菌病的血清学试验包括:
A.玻片凝集试验 B.乳胶凝集试验 C.布鲁菌素试验 D.C诎试验 E.补体结合试验
4.布鲁菌的致病因素有: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荚膜 D.透明质酸酶 E.血浆凝固酶
5.与鼠疫杆菌侵袭力有关的物质是:
A.F1抗原 B.鼠毒素 C.V—W抗原 D.外膜蛋白 E.内毒素
6.鼠疫杆菌产生的鼠毒素具有如下哪些特点?
A.为外毒素 B.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C.由活菌分泌 D.可脱毒为类毒素
E.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7.鼠疫杆菌的变异性可发生于哪些方面?
A.形态特点 B.毒力 C.耐药性 D.抗原性 E.菌落特点
8.鼠疫的常见临床类型包括:
A.肺型 B.腺型 C.肠型 D.肝型 E.败血症型
9.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
A.荚膜 B.耐热肠毒素 c.不热肠毒素 D.V-W抗原 E.溶血毒素
10.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包括:
A.呈竹节状排列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B.有鞭毛 C.有荚膜 D.有芽胞
E.需氧或兼性厌氧
11.炭疽毒素由以下哪些因素组成?
A.V抗原 B.保护性抗原 C.W抗原 D.水肿因子 E.致死因子
二、填空题
1.布鲁菌属中使人致病的有 、 、 和 等四种。
2.布鲁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其侵袭力与 和 有关。
3.布鲁菌感染人类能引起 ,感染家畜则主要引起 。
4.布鲁菌所含抗原物质中,能鉴别牛、羊、猪等三种布鲁菌的是 和 两种抗原物质。
5.鼠疫杆菌为革兰染色 的球杆菌,在陈旧培养物或生长在高盐培养基中其形态常呈 。
6.有毒株鼠疫杆菌的菌落为 型,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48h后可形成
,稍加摇动呈 状下沉。
7.鼠疫杆菌产生的毒素包括 医学全在线 和 。
8.鼠疫属于 烈性传染病,其传播媒介主要是 。
9.炭疽芽胞杆菌为革兰染色 的粗大杆菌,其芽胞需在含 的气体环境中才能形成。
10.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 和 。
11.炭疽毒素是 、 和 三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三、名词解释
1.动物源性细菌(zoonotic bacteria)
2.波浪热(undulant fever)
3.布鲁菌素皮肤试验(brucellin test)
4.鼠毒素(murine toxin。raT)
5.炭疽毒素
6.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
7.水肿因子(oedemafactor)
四、问答题
1.动物源性细菌主要有哪些?各引起哪些人畜共患病?
2.布鲁菌的致病物质是什么?人体对该菌的免疫力有何特点?
3.简述鼠疫杆菌毒力的构成因素及其致病作用。
4.简述炭疽芽胞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其致病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A 2.A 3.B 4.C 5.E 6.A 7.B 8.A 9.D 10.C 11.C 12.A 13.C 14.E 15.D 16.A 17.B 18.A 19.A
【X型题】
1.ABCD 2.ABCE 3.ABDE 4.ACD 5.ACD 6.ABDE 7.ABCDE 8.ABE 9.BD 10.ACDE 11.BDE
二、填空题
1.羊布鲁菌、牛布鲁菌、猪布鲁菌、犬布鲁菌
2.内毒素 荚膜 侵袭性酶
3.波浪热 母畜流产
4.A抗原 M抗原.
5.阴性 多形态性
6.粗糙(R)型 菌膜 钟乳石
7.鼠毒素 内毒素
8.自然疫源性 鼠蚤
9.阳性 氧
10.炭疽毒素 荚膜
11.保护性抗原 致死因子 水肿因子
三、名词解释
1.动物源性细菌:某些病原菌既可感染动物,也可感染人类,且人类大多是由于接触了感染的动物或其污染物而受到传染,故也称其为人畜(兽)共患传染病的病原菌。如布鲁菌、鼠疫杆菌、炭疽芽胞杆菌等。
2.波浪热:为布鲁菌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以间歇性、反复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布鲁菌侵入机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该细胞内繁殖,细菌继而从淋巴结侵入血液,出现菌血症,并由于内毒素的作用使患者发热,随后细菌经血流扩散到肝、脾、骨髓等脏器细胞,发热也逐渐消退。当细菌在细胞内繁殖到一定程度时可再度人血,又出现菌血症而导致发热。如此反复多次形成菌血症,使患者热型呈波浪式,故称波浪热。
3.布鲁菌素皮肤试验:为检测机体对布鲁菌素是否产生超敏反应的皮肤试验,其方法是取布鲁菌素或布鲁菌蛋白提取物0.1ml注射到受试者前臂皮内,24~48h后观察结果,局部红肿浸润直径1~2cm者为弱阳性,>2~3cm为阳性,>3~6cm为强阳性。若红肿在4~6h内消退者为假阳性。皮试阳性可诊断为慢性或曾患过布鲁菌病。
4.鼠毒素:系鼠疫杆菌产生的外毒素,为可溶性蛋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脱毒制成类毒素,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该毒素与一般外毒素不同,仅在细菌自溶裂解后才释放,其毒性作用主要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致死性休克。
5.炭疽毒素:为炭疽芽胞杆菌产生的外毒素,由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三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毒性作用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机体组织水肿、坏死及微循环障碍,甚至休克死亡。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均必须与保护性抗原结合后才有生物学活性,单独存在则无毒性作用。该毒素有免疫原性,免疫动物能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6.保护性抗原:是构成炭疽毒素的成分之一,相当于B亚单位,能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结合,有助于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发挥毒性作用,有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
7.水肿因子:是构成炭疽毒素的成分之一,为蛋白质。当与保护性抗原结合后即具有生物学活性,能引起局部组织水肿。
四、问答题
1.主要的动物源性细菌及其所致人畜共患病包括:
(1)布鲁菌引起人类布鲁菌病,即波浪热,在动物中则主要引起母畜流产;
(2)鼠疫杆菌引起人和啮齿动物(鼠类)的鼠疫;
(3)炭疽芽胞杆菌:主要引起人和草食动物的炭疽。
2.布鲁菌的致病物质是内毒素、荚膜与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等)。人体对布鲁菌的免疫特点是:
(1)为有菌免疫,即当机体内有布鲁菌存在时,对再次感染则有较强的免疫力;
(2)由于布鲁菌为胞内寄生菌,故其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
(3)抗体可发挥调理促吞噬作用;
(4)细胞免疫和Ⅳ型超敏反应所导致的免疫保护及病理损伤,在慢性与反复发作的病程中往往交织存在。
3.鼠疫杆菌毒力的构成因素包括F1抗原(荚膜抗原)、V-W抗原、外膜蛋白、鼠毒素和内毒素。F1抗原、V-W抗原、外膜蛋白均具有抗吞噬作用,与细菌侵袭力有关;鼠毒素为外毒素,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致死性休克;内毒素可致机体发热,产生休克和DIC等。
4.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和炭疽毒素。荚膜有抗吞噬作用,有利于细菌在宿主组织内扩散。炭疽毒素能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引起机体组织水肿及微循环障碍,导致休克和DIC,是造成感染者致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