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授课讲稿 第八章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第一节 细菌学诊断一、病原菌检测1.标本(specimens):2.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注意涂片镜检可初步诊断的病原菌。3.分离与鉴定(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确诊最可靠的方法。4.病原菌抗原的检测(detection of bacterialantigens):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 免疫荧光法 ( IF ),酶免疫测定(EIA),放射免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第一节 细菌学诊断
一、病原菌检测
1.标本(specimens):
2.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注意涂片镜检可初步诊断的病原菌。
3.分离与鉴定(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确诊最可靠的方法。
4.病原菌抗原的检测(detection of bacterialantigens):
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 免疫荧光法 ( IF ),酶免疫测定(EIA),放射免疫测定等。
5.其他检测方法: 如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细菌核酸: PCR ,核酸杂交。
二、 血清学诊断:用已知抗原检测血清中未知抗体。
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多种:如:凝集试验、中和试验、ELISA等。
第二节 病毒学诊断
一、标本:
1.采集时间:发病初期或急性期;
2.采集部位:根据V感染部位,采取适宜标本;
3.标本送检:冷藏速送
组织块:置50%中性甘油盐水中送检。
4.
污染标本:加抗生素处理。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金标准,但方法复杂)
(一)病毒的分离
1.动物接种
2.鸡胚培养
3.细胞培养:最常用
病毒在细胞中生长繁殖的指标:
(1) 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 ): 有些病毒在细胞内增殖时可引起细胞发生特有的形态学变化(细胞病变),称为细胞病变效应(CPE )。
(2)包涵体 (inclusion body):
(3)红细胞吸附:
(4)干扰现象:
(二)病毒数量与感染性的测定: 蚀斑测定法、TCID50测定法。
三、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1.中和试验(neutralizing test)
2.血凝抑制试验(hemagglutinatia inhibitiontest, HI test)
四、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一)形态学检查:
1.电镜、免疫电镜
2.光学显微镜:查包涵体
(二)病毒蛋白抗原检测:免疫荧光法 (IF)、酶免疫测定(EIA)等
(三)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
(四)病毒核酸检测:实时定量荧光PCR (real -timePCR),RT- PCR, Gene chip
等。
第三节 真菌学诊断
一、标本的采集:
二、病原真菌的检查与鉴定: 形态学、分离培养。
1.直接镜检:
2.分离培养: 沙保氏培养基
三、 真菌的快速诊断:
1. 血清学实验(ELISA、荧光抗体法): 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辅助诊断。
2. 核酸的检测:PCR
3. 真菌毒素的检测
第四节 特异性预防与治疗
一、人工主动免疫
将疫苗及类毒素(抗原)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获得性免疫力。主要用于预防。
(一)疫苗
1. 死疫苗(killed vaccine):
2. 活疫苗(living vaccine)亦称减毒疫苗(attenuatedvaccine):如: BCG、脊髓灰质、麻疹等减毒活疫苗
3. 新型活疫苗:
4.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带有病原体保护性抗原表位的目的基因,将其导入原核或真核表达系统,表达该种保护性抗原,提纯后研制成疫苗 。
5. 重组载体疫苗
6. 合成疫苗
7. 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利用微生物的某种表面结构成分(抗原)制
8. DNA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
9.转基因植物疫苗
(二)类毒素(toxoid):
是外毒素经0.3 %—0.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持抗原性的生物制品。
二、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过程叫人工被动免疫。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1.抗毒素 (antitoxin) :将类毒素或外毒素给马进行多次免疫后,待马匹产生高效价抗毒素后采血,提取其免疫球蛋白精制成抗毒素。
抗毒素主要用于外毒素所致疾病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临床常用的有破伤风抗毒素、白喉精制抗毒素等。
2. 抗菌血清
4.他免疫制剂:如 IFN, IL
三、细菌感染的治疗:主要采用抗菌药物。
(一)抗菌药物的种类
(二)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1.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影响细胞膜的功能,
3.影响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4.影响核酸合成
四、病毒感染的治疗
(一)抗病毒化学制剂
1. 核苷类药物
(1) 无环鸟苷(acyclovir,ACV,) :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疱疹病毒药物之一。
机制:竞争病毒DNA复制酶。
(2) 拉米呋定(lamivudine) :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的复制。
机制:抑制病毒逆转录酶。
2.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evirapine:是第一个新合成的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1996年获准用于治疗HIV。
3. 蛋白酶抑制剂:英迪纳瓦(indinavir)是1996年批准的新一代蛋白酶抑制剂,用于HIV。
4. 其他抗病毒药物:
金刚烷胺能阻止脱壳,主要用于治疗甲型流感。
(二)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的应用
1. 干扰素(IFN)
2. IFN诱生剂
3. 中草药防治病毒感染
4.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
(1)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asON):人工合成的,与靶基
因或mRNA某一区段互补的核酸片断,可以通过碱基互补原则结合于靶基因/mRNA上,从而封闭基因的表达。包括:反义DNA,反义RNA, 其来源可有人工合成和体内表达两类。
(2) 核酶 (ribozyme):是既能与靶基因序列结合又具酶活性的一类RNA分子。
(2)干扰RNA (shortinterfering RNA,siRNA):一些小的双链RNA可以高效、特
异的阻断体内特定基因表达,促使mRNA降解,诱使细胞表现出特定基因缺失的表型。
RNA干扰也是体内抵御外在感染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由于可以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代替基因敲除的遗传工具,RNAi正在功能基因组学领域掀起一场真正的革命。为此被Science评为2001年最重要的的成果之一。
五、真菌的治疗
1.局部治疗: 咪康唑霜、克霉唑软膏等局部涂搽
2.全身用药治疗: 口服/静脉用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