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实验教学教案
课程名称: 病理学实验 授课章节: 第二、三章: 损伤的修复(二)、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授课对象: 统招本科授课学时: 4学时
授课方式: 实验 教 材: 显微形态学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1.掌握静脉性充血引起的病理变化、后果及肝、肺的病变特征;
2. 2.掌握血栓的形态特点及血栓形成的后果和结局;
3. 3.掌握梗死的类型和形态特征。
4.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二、实验内容
(一)多媒体示教。
1. 1.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变 4.血栓机化再通
2. 2.慢性肝淤血——槟榔肝5.小肠出血性梗死
3. 3.混合血栓6.脾贫血性梗死
4.
(二)大体标本观察与描述。
1. 1.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变 4.脑出血
2. 2.慢性肝淤血——槟榔肝5.小肠出血性梗死
3. 3.混合血栓6.脾贫血性梗死
6.
(三)组织切片观察与描述。
1. 1.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变 17# 5.脾贫血性梗死 21#
2. 2.慢性肝淤血——槟榔肝 &www.lindalemus.com/wsj/nbsp;18# 6.小肠出血性梗死 22#
3. 3.混合血栓 19# 7. 肉芽组织 25#
4. 4.血栓机化再通 20#
5.
(四)临床病例讨论(一)。
(五)作业:绘图(肉芽组织25#)。
三、时间安排(课时4×45’=180’,实际上课时间190’)
1. 多媒体教学,放映讲解幻灯;
2. 切片讲解;
3. 学生阅片;
4. 作业:绘图;
5. 临床病例讨论;
6. 小结。
四、重点:组织切片观察与描述
包括阅片方法、病变特点、病理基础、临床病理联系等。
五、难点:
(一)绘图:要求掌握并绘出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
(二)临床病例讨论(1)资料见实习指导110页。
1. 该患者急死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肺动脉主干(或大的分支)栓塞引起的猝死。
2. 解释患者急死的原理。
⑴首先是血栓形成,包括三个方面的原因:a.骨折处的血管内膜损伤;b.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血液凝固性增高;c.卧床时血流缓慢,下肢静脉受压后,血流状态发生改变。
⑵住院后第五天下午抬高上半身时,出现自感胸闷,呼吸急促,后缓解是因为少量小血栓栓塞肺动脉小分支,由于肺有双重血液供应,故临床表现不严重,代偿后出现缓解。
⑶第六天开始出现突发胸闷,极度呼吸困难,是由于大量的血栓形成,栓塞了肺动脉主干或大的分支,肺动脉反射性收缩;同时,血栓中的血小板释放的5-羟色胺和凝血恶烷(TXA2)可引起支气管、肺泡导管和肺动脉、心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痉挛,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肺缺血、缺氧、右心衰竭、左心输出量急骤减少而导致急死。
⑷为什么不考虑脂肪栓塞?
a.脂肪栓塞应在骨折当时或不久;
b. b.脂肪栓塞的量一般要求大,少量不会出现急性猝死;
c.该病人骨折的部位为股骨头和骨盆处(扁骨,以红骨髓为 主),内含的黄色脂肪组织较少(骨干处多)。
六、主要仪器设备
多媒体示教系统,单目显微镜等。
七、复习思考题
1. 1.血栓的结局?
血栓的结局: ①软化、溶解、吸收;②机化;③钙化;④脱落,形成栓塞;⑤继续延长。
2. 2.坏死的结局,生前坏死与死后自溶如何区别?
坏死的结局:①溶解吸收;②机化;③分离排出;④包裹钙化。
生前坏死与死后自溶住院医师区别:组织死后自溶不出现充血反应带。
3.血栓形成的条件?
①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②血流状态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八、考试方式
期末阅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