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 (一)检查前准备 1.检查器械 手电筒、棉签、叩诊锤、听诊器、视力表、音叉等o 2.注意事项 (])全面检查:鉴于神经系统疾病与其他系统疾病之间在生理功能上的密切联系及在病理状态下的相互影响,因此,对于神经系统疾病不可仅检查神经系统,对其他系统疾病也要作全面检查,神经系统本身的检查也是如此。 (2)检查要细致:神经系统检查要求准确性很高,测试时要在被检查者的充分合作下,耐心细致地进行。如视野检查是对被检查者主观感觉的测定,检查前要向被检查者说明检查的意义和步骤以取得配合,检查时要力求准确可靠,不准确的结果会直接导致对神经系统体征的错误理解。 (3)检查结果的判断:首先要明确有无异常发现,异常表现可能是哪个系统或部位病变的体征,最后确定其中具有临床价值的最明确和最突出的体征。 (二)检查内容 1.脑神经检查 (1)嗅神经:嘱被检查者闭目,将盛有被检查者熟悉而无刺激性气味的溶液如洒、醋、香水分置于被检查者左或右鼻孔下,以试其能否感觉和辨别各种气味。结果为一侧或双侧正常、减退或丧失,一侧嗅觉减退或丧失提示同侧嗅球、嗅索、嗅丝损害,见于创伤、前颅凹占位性病变等。鼻粘膜炎症或萎缩也可致嗅觉减退。 (2)视神经 1)视力:参见本章“第五节头面部检查”的有关部分。 2)视野:系检查视网膜的边缘视力。被检查者被检眼球正视前方,眼球不动时所能看到的最大范围即为视野。一般用手试法,嘱被检查者背光,距检查者60—100cm相对而坐,各自遮盖相对的眼睛,对视片刻,保持眼球不动。检查者以手指置于两人中间,由视野周边上、下、左、右逐渐向中心移动,至被检查者能见到手指移动时为止。以检查者正常视野为参照物,比较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的视野,以评定被检查者视野是否正常。被检查者视野变小或异常时应作视野计检查。 3)眼底检查:借助眼底镜。正常眼底视神经乳头圆形,色淡红,边缘清楚。视网膜血管动脉较细,色鲜红,静脉较粗,色紫红。 (3)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3对脑神经均支配眼球的运动、所以可同时检查。主要观察有无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斜视、复视等。动眼神经支配提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及下斜肌的运动。动眼神经麻痹时,可出现上睑下垂和外斜视。滑车神经支配眼球的上斜肌,眼球向下及外展运动减弱提示滑车神经麻痹。展神经支配眼外直肌,展神经受损时有内斜视。3对脑神经合并麻痹时,眼球固定于中间,向各方面运动均不能。 (4)三叉神经 1)面部感觉:用棉签自上而下,由内向外轻触前额、鼻部两侧及下颌,比较双侧感觉有无差异。 2)咀嚼运动检查:嘱被检查者作咀嚼运动,检查者两手分置于两侧咀嚼肌,比较双侧肌力是否相等,或嘱被检查者张口,观察张口时下须有无向病例偏斜。 3)角膜反射:参见本节“神经反射检查”。 (5)面神经 1)表情肌检查:观察眼裂、鼻唇沟及口角两侧是否对称。检查时嘱被检查者作皱眉、闭眼、吹哨、露齿或鼓腮动作,比较两侧是否相等。上述活动障碍示面神经瘫痪。中枢性面瘫时,病变对侧眶部以下表情肌瘫痪,见于脑血管意外、脑瘤或炎症;一侧周围型面瘫表现为病变同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宽,不能皱眉、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向健侧偏斜,见于病毒感染、听神经瘤等。 2)味觉检查:嘱被检查者伸舌.以蘸醋、盐、糖等试液的棉签轻擦于舌前部以试味觉。注意先可疑侧再患侧,并作两侧对比。 (6)位听神经 1)听力检查:参见本章“第五节头面部检查”。 2)前庭神经检查:询问被检查者有无眩晕、夜行困难,观察被检查者有无眼球震颤,如有以上表现提示有耳蜗及前庭神经病变。 (7)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1)咽喉检查:询问被检查者有无发音低哑带鼻音、饮水呛咳或吞咽困难等症状。嘱被检查者张口发“阿”音.观察腭垂有无偏斜.两侧软腭上抬是否有力、对称。用压舌板轻触软腭及咽后壁,了解有无感觉。 2)咽反射:用压舌板分别轻触两侧咽后壁,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动作。双侧吞咽、迷走神经损害,可出现构音障碍、发音低哑带鼻音、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常伴舌肌萎缩,见于脑干病变、鼻咽癌脑转移等。 (8)副神经:重点观察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有无萎缩,有无斜颈或垂肩。检查时检查者将一手置于被检查者腮部,围被检查者向该侧转头以测试胸锁乳突肌的肌力,然后将双手置于被检查者双肩上下压.嘱被检查者作诘抗性抬肩动作。力量减弱见于副神经损伤、肌萎缩、后颅凹肿瘤等。 (9)舌下神经:嘱被检查者伸舌,观察有无舌偏斜、舌缘两侧厚薄不等及颤动等。一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时,无舌肌萎缩与肌震颤,仲舌偏向病变对侧,多见于脑血管意外。双侧舌下神经麻痹,舌不能伸出口外,伴语言及吞咽困难。 2.运动功能检查 为神经系统检查重点,大致可分为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两种,前者由锥体束系司理,后者由锥体外系和小脑司理。 (1)姿势和步态:肌力、肌张力、深感觉、小脑、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等均会影响姿势和步态,常见异常如下: 1)蹒珊步态:行走时身体左右摆动(鸭步),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肌营养不良或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2)醉酒步态:行走时重心不稳,步态紊乱如醉酒状,见于小脑疾患、酒精中毒等。 3)慌张步态:起步后小步加速前冲,躯干前倾,难以止步,两上肢前后摆动的联带动作丧失,见于展颤性麻痹者。 4)共济失调步态:站立时双足分开过宽,行走时一脚高抬,骤然垂落,且双目下视,摇晃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者因深感觉障碍,睁眼稍好,闭目时不稳甚至不能行走, 见于脊髓结核;小脑性共济失调者睁、闭眼时均困难,闭时更甚,见于小脑病变。 5)跨阈步态:见于腓神经麻痹足下垂者,因患足下垂,行走时高抬下肢才可起步。 6)剪刀步态:因双下肢肌尤其内收肌张力增高,移步时下肢过度内收,两腿交叉前行呈剪刀状,见于脑瘫与截瘫病人。 (2)随意运动:包括随意运动、肌力和肌张力检查,参见本章“第九节骨骼和肌肉系统检查”有关部分。 (3)不随意运动:为随意肌不自主收缩所产生的一些无目的运动,最常见有震颤、手足搐搦、舞蹈样运动、摸空症等。参见本章“第九节骨骼和肌肉系统检查”有关部分。 (4)共济运动:主要检查小脑功能。 1)指鼻试验:嘱被检查者前臂伸直外旋,以手指触自己的鼻尖,先睁眼后闭眼,先慢后快,反复上述动作。正常人动作准确;共济失调者指鼻不准;睁眼无困难,闭眼不能完成者为感觉性共济失调;睁、闭眼均有困难者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2)指指试验:嘱被检查者伸直食指、屈肘,然后伸直前臂以示指触碰对面检查者的示指,先睁眼后闭眼。正常人可准确完成。总是偏向一侧者示该侧小脑病变。 3)轮替运动:嘱被检查者伸直手掌并反复作前臂快速旋前、旋后动作,以观察拮抗肌群的协调性。共济失调者动作缓慢而不匀。一侧快速动作障碍提示该侧小脑病变。 4)跟—膝—胫试验:嘱被检查者仰卧,抬一侧下肢使足跟置于对侧膝部下端,沿胫骨直线下移。共济失调者动作不稳或失误。 5)龙贝格征:又称闭目难立征。嘱被检查者闭目双足并拢直立,两臂向前平伸.出现摇晃或倾斜即为阳性。仅闭目不稳者示双下肢感觉障碍,闭目睁目都不稳者示小脑蚓部病变。 3.感觉功能检查 检查时被检查者应意识清晰、合作,注意左右侧、远近端对比,一般从感觉障碍区向健处逐步移行。 (1)浅感觉检查:包括皮肤、粘膜的痛觉、温觉和触觉检查。 1)触觉检查可用棉签、毛笔轻触被检查者皮肤或粘膜,嘱病人闭目,正常人对轻触敏感。触觉障碍见于神经根疾患、后索病损。 2)痛觉检查可用大头针尖部以均匀的力量轻刺被检查者皮肤,倾听病人陈述其具体感受。被检查者应闭目接受测试以避免主观或暗示作用。测试后记录痛觉障碍的类型如正常、过敏、减退或消失及其范围。 3)温度觉通常用盛有热水(40~50℃)或冷水(5~100)的试管测试,让被检查者回答自己的冷或热的感受。正常人能明辩冷热。温度觉障碍见于脊髓丘脑侧柬损伤。 (2)深感觉俭查 1)关节觉:包括关节对被动运动的运动觉和位置觉。检查时嘱被检查者闭目,检查者以食指和拇指轻持被检查者手指或足趾两侧,作被动伸、屈动作,或将肢体放置于某一位置上,询问被检查者能否明确回答运动方向和肢体所处位置。关节党障碍见于后索病损。 2)震动觉:用震动的音叉(C128或C256)置于被检查者肢体的骨突起处如内踝、外踝、腕关节、髂嵴等处,注意两侧对比。正常人有共鸣性震动感。震动觉障碍见于脊髓后索损害。 (3)复合感觉:包括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辨别觉和体表图形觉。 1)皮肤定位觉:为测定触觉定位能力的检查。检查者以手指轻触被检查者皮肤某处.让被检查者用手指出被触部位。皮肤定位觉障碍见于皮质病变。 2)两点辨别觉:用分开的两脚规同时轻刺两点皮肤,如被检查者有点感觉,再将两胸规距离缩短,直至被检查者感觉为一点时止。身体各部对两点辨别感觉的敏感度以舌尖、鼻端、手指为最高,四肢近端和躯干最差。触觉正常而两点辨别感障碍,见于额叶病变。 3)实体辨别觉:是对实物大小、形状、性质的识别力。检查时嘱被检查者闭目,将铅笔、橡皮等物体置于被检查者手中,经抚摸后,要求被检查者说出物体名称。注意先患侧后健侧。实体辨别觉障碍见于皮质损害。 4)体表图形觉:嘱被检查者闭目,在其皮肤上画方形、圆形或写字,观察被检查者能否辨别,如有障碍示丘脑水平以上病变。 4.神经反射检查 由于反射在正常人并不一致,一定程度内的增强或减弱有时并不表示病理情况,但自体左右侧或上下肢反射相比较合差别时,常提示一侧或某一部位有病变,因此,作反射检查时应注意双侧对比。深反射易受精神紧张影响,如出现可疑性减弱或消失,应于转移被检查者注意力后重新测试。 (1)浅反射检查 1)角膜反射:嘱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检查者用棉签毛轻触角膜外缘,被刺激侧眼睑即刻闭合,称直接角膜反射;刺激一侧角膜,对侧角膜也闭合,称间接角膜反射。反射弧为刺激经三叉神经眼支传到桥脑,再传至面神经核支配双侧眼轮匝肌作出反应。三叉神经病变时,因传入障碍,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一侧面神经瘫痪,因传出障碍出现同侧直接角膜反射消失,间接角膜反射存在;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 2)腹壁反射(上:胸髓7—8节段;中:胸髓8—10节段;下:胸髓ll—12节段):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屈曲使腹壁松弛,用钝头竹签按上、中、下3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可见受刺激部位腹肌收缩。肥胖者、经产妇或老年人因腹壁过于松弛,反射减弱或不易引出;腹壁各部位反射消失见于相应脊髓节段病损;昏迷、急腹症者双侧腹壁反射消失;一例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图4—12—1)。 3)提睾反射(腰髓1~2节段):用钝头竹签从下往上轻划大腿内上方皮肤,正常反应为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双侧反射消失见于脊髓腰1—2节段病损,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受损、老年人或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睾丸炎等局部病变者(图图4—12—1) 4)柘反射(脊髓1—2节段):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检查者手持被检查者踝部,用钝头竹签沿足底外侧划至小趾根部足掌时转向内侧,正常反应为足趾闭屈。 (2)深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颈髓5~6节段):检查者以左手托扶被检查者肘部使前臂屈曲900。并将拇指置于其肱二头肌肌腱上,右手持叩诊锤叩击拇指甲。正常反应为肱二头肌收缩,肘关节快速屈曲(图4—12—2)。 2)肱三头肌反射(颈髓7—8节段):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查者肘部,嘱其前臂屈曲,用叩诊锤叩击鹰嘴上方的肪三头肌肌膜,正常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致前臂稍伸展(图4—12—3)o 3)桡骨骨膜反射(颈髓5—8节段):检查者以左手托扶被检查者腕部,使腕关 节目然下垂,叩其桡骨茎突上方,正常反应为前臂旋前屈肘(图4—12—4)。 4)膝腱反射(腰留2~4节段):坐位时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与大腿成直角。仰卧时检查者以左手在腘窝处托起被检查者双下肢使与小腿成1200。右手持锤叩击股四头肌肌腱,正常反应为小腿伸展。 5)跟腱反射(骶髓1—2节段):仰卧位时使被检查者屈膝近900,下肢外展外旋,检查者左手握病人足掌使足呈过伸位,叩击跟腱。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柘屈。如不能引出,使被检查者跪于凳上,足垂凳边,叩击跟腱,反应同前(图4—12—6)。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多为器质性病变,见于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所致反射弧受损;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昏迷、脑或脊髓急性损伤休克期均可使深反射减弱或消失;骨关节病和肌营养不良也可使深反射减弱或消失。深反射亢进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重要体征。 6)踝阵挛:被检查者仰卧,筋、膝关节稍曲,检查者一手托扶被检查者小腿,一手持被检查者足掌前端,用力使踝关节过伸,并保持一定的推力,如足有节律屈伸运动即为阳性,为腱反射极度亢进的表现,见于锥体束损害(图4—12—7)。 (3)病理反射检查:病理反射系指当锥体束受损时因失去对脑于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释放出的踝及拇趾背伸反射。一岁半内的婴儿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可出现上述反射。成人出现上述反射时则为病理反射。 1)巴宾斯基征:检查方法同柘反射。阳性反应为拇趾缓慢背伸,其余凹趾呈扇形展开。 2)奥本海姆征:检查者以拇指和食指沿被检查者胫前自上而下加压移动,阳性表现同巴宾斯基征。 3)戈登征:检查者用手势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巴宾斯基征。 4)查多克征:检查者用竹签从外踝下方向前划至足背外侧,阳性表现向巴宾斯基征。 上述各种测试方法不同(图4—12—8),但阳性表现形式与临床意义相同,以巴宾斯基征最常用,也最易在锥体束损害时引出。 5)霍夫曼征:检查者以左手持被检查者腕关节上方,右手中指与示指扶持被检查者中指,被检查者腕轻度过伸而其余各手指自然弯曲,然用拇指迅速弹刮中指指甲,由于中指深屈肌受牵引而引起其余4指轻微掌屈,称霍夫曼征阳性。此为上肢锥体束征,但一般多见于颈髓病变(图4—12—9)。 (4)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表现,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等。 1)颈强直: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以于托被检查者枕部作屈颈动作。颈强直表现为颈部僵直,被动屈颈时阻力增强。可见于颈椎关节炎、肌肉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等。 2)凯尔尼格征: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托其枕部,使头向胸部屈,阳性表现为两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 (图4—12—10)。 3)布鲁津基征:被检查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被检查者枕部,一手置于被检查者胫前,然后使头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团4—12—11)。 4)拉塞格征:被检查者仰卧,两下肢伸直,抬高一侧下肢,正常人可抬高达700角以上,若在300内沿坐骨神经有疼痛时为阳性,为神经根受刺激的表现,见于坐骨神经痛、腰锥间盘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