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标本采集方法】 1.病人素食或低脂饮食3天。 2.抽取空腹静脉血2ml,注入干燥试管中送检,不抗凝。 【参考值】 成人:2.86~5.98mmol/L(110~230mg/dl);儿童3.12~5.20mmol/L(120~200mg/dl)(胆固醇酯含量约占60%~80%) 【临床意义】 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两部分。虽然目前公认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有关,但胆固醇也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胆固醇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也是胆汁酸和许多激素的前体。人体内的胆固醇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脑和神经系统约占1/4。血清中的胆固醇仅有不到20%是从食物中摄取的,其余均由机体自身合成,肝、肠、肾、骨髓及内分泌腺等均是合成场所。胆固醇主要随胆汁从粪便排出体外。由于血液与组织内的胆固醇经常不断地交换,因此血清胆固醇水平基本能够反应胆固醇的摄取、合成及转送情况。由于脂代谢与糖和激素的代谢密切相关,故这些代谢的改变可影响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 1.总胆固醇增高 (1)遗传及心血管疾病:家族性或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硬化等。 (2)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等。 (3)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等。 (4)肝胆疾病:肝肾综合征、胆结石、胆总管阻塞、胰头癌等,常伴有黄疸。 (5)其他:长期高脂饮食、过度肥胖、妊娠期、极度精神紧张等。 2.总胆固醇降低 (1)严重肝病:急性肝坏死、肝硬化等使肝脏合成胆固醇能力下降。 (2)严重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或缺铁性贫血所致骨髓合成胆固醇能力下降。(3)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所致胆固醇分解加速。 (4)其他:长期素食、严重营养不良等所致胆固醇摄入不足。 四、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标本采集方法】 与血清总胆固醇标本采集方法相同。空腹时检测的主要是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 【参考值】 0.22~1.21mmol/L(20~110mg/dl) 【临床意义】 甘油三酯是人体能量贮存的重要形式。甘油三酯来自膳食,但更多来自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 肝、脂肪组织及小肠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空腹时甘油三酯约占总脂量的1/4左 右,主要存在于前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中,直接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代谢,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 甘油三酯增高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遗传及心血管疾病 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硬化症等。 2.肝、胆、肾疾病 阻塞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等。 3.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重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4.其他 见于肥胖、贫血、长期饥饿、高脂饮食、妊娠等,大量饮酒后亦可引起甘油三酯一过性增高。 五、血清脂蛋白测定 血清脂蛋白是脂类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由不同含量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成分与蛋白结合而成。按其密度、颗粒大小、表面电荷及电泳行为大致分为四种: 1.乳糜微粒(chylomidron,CM) 颗粒最大,密度最低,是运送外源性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空腹时含量很低。 2.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 又称前β脂蛋白,颗粒略小,密度略高,是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 3.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 又称β脂蛋白,颗粒更小,密度更高。是运转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4.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又称α脂蛋白,颗粒最小,密度最高,含磷脂较多。也可转运内源性胆固醇。 【标本采集方法】 血清脂蛋白测定一般指电泳法测定。与血清总胆固醇标本采集方法相同。 【参考值】 乳糜微粒:阴性 VLDL:0.13~0.25(13%~25%) LDL:0.50~0.60(50%~60%) HDL:0.30~0.40(30%~40%)〖ZK)〗 【临床意义】〓当体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脂类含量增高时,血液中运输血脂的脂蛋白也相应升高。临床上凡引起血清总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的疾病均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所以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多是一致的,但后者的分类诊断与有关疾病发生的相关性较前者更为可靠。目前常将测定血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作为高危人群血脂普查的筛选项目,而将血清脂蛋白检验作为对高脂血症的进一步分析,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指导临床治疗。一般认为高LDL与高胆固醇血症相关,高VLDL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但血中胆固醇的高低程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并不完全平行,而与LDL、VLDL的升高及HDL降低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目前常按血清脂蛋白变化对高脂血症进行分类,共分为Ⅴ型(图9-6及表12-7)。 图12-6 五型高脂蛋白血症的脂蛋白电泳变化示意图 表12-7〓高脂蛋白血症分型 分型 | 脂蛋白变化 | 血脂变化 | Ⅰ | CM增加 | TG明显增加,CH稍增加 | Ⅱa | LDL增加 | CH增加 | Ⅱb | VLDL增加,LDL增加 | CH增加,TG增加 | Ⅲ | 出现宽β脂蛋白(中密度)电泳带 | TG增加,CH增加 | Ⅳ | VLDL增加 | TG增加 | Ⅴ | VLDL增加,CM增加 | TG增加,CH稍增加 |
三、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标本采集方法】 1.病人素食或低脂饮食3天。 2.抽取空腹静脉血2ml,注入干燥试管中送检,不抗凝。 【参考值】 成人:2.86~5.98mmol/L(110~230mg/dl);儿童3.12~5.20mmol/L(120~200mg/dl)(胆固醇酯含量约占60%~80%) 【临床意义】 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两部分。虽然目前公认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有关,但胆固醇也是维持机体www.lindalemus.com/yaoshi/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胆固醇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也是胆汁酸和许多激素的前体。人体内的胆固醇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脑和神经系统约占1/4。血清中的胆固醇仅有不到20%是从食物中摄取的,其余均由机体自身合成,肝、肠、肾、骨髓及内分泌腺等均是合成场所。胆固醇主要随胆汁从粪便排出体外。由于血液与组织内的胆固醇经常不断地交换,因此血清胆固醇水平基本能够反应胆固醇的摄取、合成及转送情况。由于脂代谢与糖和激素的代谢密切相关,故这些代谢的改变可影响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 1.总胆固醇增高 (1)遗传及心血管疾病:家族性或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硬化等。 (2)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等。 (3)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等。 (4)肝胆疾病:肝肾综合征、胆结石、胆总管阻塞、胰头癌等,常伴有黄疸。 (5)其他:长期高脂饮食、过度肥胖、妊娠期、极度精神紧张等。 2.总胆固醇降低 (1)严重肝病:急性肝坏死、肝硬化等使肝脏合成胆固醇能力下降。 (2)严重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或缺铁性贫血所致骨髓合成胆固醇能力下降。(3)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所致胆固醇分解加速。 (4)其他:长期素食、严重营养不良等所致胆固醇摄入不足。 四、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标本采集方法】 与血清总胆固醇标本采集方法相同。空腹时检测的主要是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 【参考值】 0.22~1.21mmol/L(20~110mg/dl) 【临床意义】 甘油三酯是人体能量贮存的重要形式。甘油三酯来自膳食,但更多来自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 肝、脂肪组织及小肠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空腹时甘油三酯约占总脂量的1/4左 右,主要存在于前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中,直接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代谢,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 甘油三酯增高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遗传及心血管疾病 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硬化症等。 2.肝、胆、肾疾病 阻塞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等。 3.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重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4.其他 见于肥胖、贫血、长期饥饿、高脂饮食、妊娠等,大量饮酒后亦可引起甘油三酯一过性增高。 五、血清脂蛋白测定 血清脂蛋白是脂类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由不同含量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成分与蛋白结合而成。按其密度、颗粒大小、表面电荷及电泳行为大致分为四种: 1.乳糜微粒(chylomidron,CM) 颗粒最大,密度最低,是运送外源性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空腹时含量很低。 2.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 又称前β脂蛋白,颗粒略小,密度略高,是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 3.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 又称β脂蛋白,颗粒更小,密度更高。是运转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4.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又称α脂蛋白,颗粒最小,密度最高,含磷脂较多。也可转运内源性胆固醇。 【标本采集方法】 血清脂蛋白测定一般指电泳法测定。与血清总胆固醇标本采集方法相同。 【参考值】 乳糜微粒:阴性 VLDL:0.13~0.25(13%~25%) LDL:0.50~0.60(50%~60%) HDL:0.30~0.40(30%~40%)〖ZK)〗 【临床意义】〓当体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脂类含量增高时,血液中运输血脂的脂蛋白也相应升高。临床上凡引起血清总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的疾病均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所以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多是一致的,但后者的分类诊断与有关疾病发生的相关性较前者更为可靠。目前常将测定血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作为高危人群血脂普查的筛选项目,而将血清脂蛋白检验作为对高脂血症的进一步分析,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指导临床治疗。一般认为高LDL与高胆固醇血症相关,高VLDL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但血中胆固醇的高低程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并不完全平行,而与LDL、VLDL的升高及HDL降低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目前常按血清脂蛋白变化对高脂血症进行分类,共分为Ⅴ型(图9-6及表12-7)。 图12-6 五型高脂蛋白血症的脂蛋白电泳变化示意图 表12-7〓高脂蛋白血症分型 分型 | 脂蛋白变化 | 血脂变化 | Ⅰ | CM增加 | TG明显增加,CH稍增加 | Ⅱa | LDL增加 | CH增加 | Ⅱb | VLDL增加,LDL增加 | CH增加,TG增加 | Ⅲ | 出现宽β脂蛋白(中密度)电泳带 | TG增加,CH增加 | Ⅳ | VLDL增加 | TG增加 | Ⅴ | VLDL增加,CM增加 | TG增加,CH稍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