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肝性脑病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本科
授课内容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六章 肝性脑病
授课时数 2学时
一、目的要求
(一)详细讲解:详细讲解肝性脑病的病因、诱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重点讲解肝性脑病的临床表执业药师现及其诊断和治疗。
(三)一般介绍:肝性脑病的病理及其实验室检查和相关方面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点
肝性脑病的诱因、临床表现及其治疗。
三、教学难点
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
四、教学方法
(一)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讲授。利用挂图或幻灯片显示肝性脑病亚临床期诊断的数字连线图及图形连接试验图。
(二) 结合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讨论。
五、教具
CAI软件及挂图、CAI设备各1套、激光笔1支。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及分配时间(80分钟)
概述: 肝性脑病的定义 5分钟
肝性脑病的病因:10分钟
肝性脑病的www.med126.com发病机制: 20分钟
临床表现:15分钟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5分钟
诊断与鉴别诊断: 5分钟
治疗: 15分钟
预后及预防: 5分钟
七、板书提纲
肝性脑病 (hepaticencephalopathy,HE)
一、定义:
过去称肝昏迷(hepatic coma),是严重肝病所致,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二、病因及诱因:
病因:各型肝硬化;门体分流术后;TIPS术后;少数急性肝衰等。
诱因:上消化道出血、大量利尿、放腹水、高蛋白饮食、催眠镇药、麻醉药、便秘、尿毒症、外科手术、感染等。
三、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一)氨中毒学说:
(1)氨的形成和代谢;
(2)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原因;
(3)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二)γ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BZ)复合体学说。
(三)胺、硫醇和短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
(四)假神经递质学说。
(五)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
四、临床表现:
(一)一期(前驱期):轻度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
(二)二期(昏迷前期):症状加重,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有扑翼样震颤及脑电图特异性异常。
(三)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
(四)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氨: 正常空腹静脉血氨40-70ug/dl.
(二)脑电图:节律变慢,主要出现每秒4-7次的θ波或三相波,或每秒1-3次的δ波。
(三)诱发电位:由各种外部刺激经感觉器传入大脑神经元网络后产生的同步放电反应。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诱发电位(A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四)心理智能测验:数字连接试验和符号数字试验。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严重肝病史、临床表现为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肝性脑病的诱因;明显的肝功损害或血氨升高;有扑翼样震颤及脑电图特异性异常。
(二)鉴别诊断:与糖尿病、低血糖、尿毒症、脑血管意外、脑部感染和镇静剂过量、急性中毒等鉴别。
七、治疗:
(一)消除诱因:针对十大诱因。
(二)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饮食;灌肠或导泻;抑制细菌生长。
(三)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的紊乱:降氨药物;支链氨基酸;GABA/BZ复合受体拮抗药;人工肝。
(四)肝移植
(五)其他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保护脑细胞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等。
八、预后:取决于是否有明确诱因、肝功能储备状态。
九、预防:预防肝病;避免诱因;及时诊断;适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