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护理业务技术管理
nursing technical administration
【教学目标】
识记
1.复述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概念
2.正确说明执行和制定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原则
3.正确叙述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基本方法
理解
1.说出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意义
2.正确叙述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范围
3.正确解释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管理的主要方法
4.正确叙述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应用
结合你的工作实践,论述你作为管理者如何对护理业务技术实施目标管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概念
(一)概念 护理业务技术通常是指临床护理专业范围内为实现护理目标和完成任务所开展的各项专业活动的总称。护理技术是实施各项护理业务活动所凭借的方法及能力。护理业务技术管理就是对护理工作的技术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这些技术能准确、及时、安全、有效地用于临床,以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目标的管理工作。
医院护理业务技术包括病人来院就诊过程中的全部护理活动内容,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良好的护理业务技术管理对于提高护理工作水平,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特点
1.技术性 护理技术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序,它是在全面掌握医学护理学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专业训练和反复实践而获得的一种技能,未经过系统学习和专业训练的人不允许在病人身上进行任何护理技术操作。因此管理上应由懂技术的人负责,注重训练及新技术的引进。
2.责任性 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护理人员对维护促进和恢复病人的健康负有责任。护理工作一旦出现失误,就有可能增加病人痛苦,造成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因此不论从道德上或法律上都要强调其责任性。管理上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并健全各种责任制。
3.服务性 护理工作是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应当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服务思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护理技术管理一定要明确为谁服务的问题,为了练技术而不顾病人痛苦,或只顾经济效益而不管病人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4.社会性和集体性 护理技术管理不仅受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经济规律制约。同时,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中的任何工作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而是需要多学科、多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及密切协作。护理业务技术管理必须协调好内部与外部,纵向与横向的联系。
(三)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原则 护理业务技术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以病人为中心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千方百计满足病人的需求,不仅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因此,所有的技术管理措施必须以确保各项护理业务技术准确、安全地用于病人,减少和避免病人不必要的痛苦为前提,以满足病人的需要为目的。
2.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 护理技术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护理的效果。先进的技术如果运用不当,不仅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给病人增加痛苦。因此护理业务技术管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提高护理效果展开,从而不断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3.以基础护理技术为重点 基础护理知识和基本护理技术是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基本护理技术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保证。因住院医师此,基础护理知识和基本护理技术是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重点。
4.以提高技术的整体功能为前提 护理技术包括基础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二者虽然都是护理治疗的手段,但所具备的功能各自不同。基础护理技术是解决病人一般性的问题,而专科护理技术则是解决病人的特殊问题。因此,只有在加强基础护理技术管理的同时,重视专科护理技术建设,并使二者保持均衡协调地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护理业务技术的整体功能。
5、以新业务、新技术为先导 新业务、新技术不仅反映出一个医院的护理技术水平,而且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的越多,表明医院的护理技术水平就越高,因此,护理业务技术管理应充分发挥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先导作用,抓好新业务、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展,促进护理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护理技术管理的措施
1.建立技术管理的组织系统 护理业务技术管理与其他管理应是集中统一的。护理管理组织要健全,职责要明确,并应有相应的权力,以更好地发挥效能,保证技术管理的正常进行。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应实行垂直领导,对于还不能实行垂直领导的单位,也要制定相应的措施,落实技术管理的责任。
2.技术管理要重视质量 为确保护理技术工作质量,要建立逐级检查制度,护理部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专科疾病护理技术、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对护理常规、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的执行情况,要进行抽样检查和评价,护士长则更要监督检查。
3.重视人员培训,培养技术骨干 在技术干部的培养上要有计划,有目标,以适应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要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就要进行全员培训,要注重组织各级护理人员业务训练,学习基本护理理论和现代医学新进展,认真抓好基本功训练,提高护理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并要对人员进行定期业务技术考核,制定可比性的技术考核指标,认真评定考核成绩。建立护理业务技术档案,对护理工作情况和护士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科研成果、论文及工作经验等材料要有详细记载,作为使用、培养、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
4.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无疑能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电子计算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于解决工作中的信息传输、存储、计算、统计分析等问题都会有重大变革和进步。随着护理学科迅速发展,护理文献急剧增加,各种管理方法的系统化、科学化、数量化,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手段。应用电子计算机,保密性强,便于管理;应用数据技术方便检索、分类及统计;实现计算机联网,资料共享,为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二、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护理诊疗操作技术的管理 在为病人诊疗过程中,有大量的技术操作需要护士承担,如导尿术、洗胃术、灌肠术、各种过敏试验、注射技术和引流技术等,这些操作的管理是在加强基本功训练及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技术操作规程,使操作规范化;并通过严格检查,监督其执行情况来加以控制。
(二)基础护理技术的管理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为病人护理、治疗最常用的、带有临床普遍性的基本业务活动和基本技能,包括病人出入院处置;各种床单位的准备;病人清洁卫生护理;饮食治疗和营养;病情观察;各种护理文件的书写等。具有技术成熟、操作比较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应用广泛的特点。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这些特点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使教育形成制度并与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基础护理技术规程使技术操作达到规范化;健全质量监控制度,认真组织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措施,提高基础护理技术效果。
基础护理技术管理是临床护理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专科护理的基础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专科疾病护理技术的管理 专科护理技术是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专科疾病的特点而开展的特定的护理工作。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专科分化越来越细,专科护理技术也相应地向纵深发展自己的亚科,如除传统的内、外、妇、儿等科外,内科又分为呼吸、消化、血液、心血管、内分泌、肾病、冠心病监护等专科护理。专科护理技术具有专科性强,操作复杂,新技术多的特点,专科护理技术往往只限于本科,有的甚至只限于某一种疾病。而专科护理技术又多配有仪器设备,技术复杂操作难度大,要求高。同时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并向医学迅速渗透,大量高、新、尖的技术被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不仅增加了治疗手段,而且提高了医院护理质量。这一点上专科尤为突出。管理上首先应根据专科疾病的特点,分别制定专科疾病护理技术常规,其次抓好人员技术培训和科研学术活动,善于敏锐地发现护理工作的新问题、新规律,注意学习诊疗知识,以丰富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
(四)急诊抢救技术的管理 医院常有大量急诊抢救病人就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急诊抢救技术。它包括由护理人员单独承担的技术,如给氧、吸痰、输血、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止血包扎等,并包括与医生和其他医疗技术人员协作配合的业务技术。抢救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急诊抢救技术的管理,应在常规和标准化管理及技术训练的基础上,经常组织实践演练和考核,培养及提高应急能力,做好医护间、科室间的协调配合工作,强化护士长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使之善于调配人力、物力,善于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善于与有关部门进行工作协调等。
(五)消毒隔离技术的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它不仅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而且成为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障碍,医院感染管理是当今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大课题,而各种消毒隔离技术的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由护理人员承担的基本措施,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它包括清洁、消毒、灭菌技术、无菌操作、隔离预防技术等。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贯穿于医院的各个环节、护理人员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军,管理是关键。
(六)危重症监护和其他监护的管理 监护病房是危重病人集中监护单元,具有较强的医护技术力量,应用现代化仪器监护、连续获得各种参数,不间断地观察病情,利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分析病情,做出最有效的及时处理,以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利于对危重病人的观察、护理和抢救,同时也有利于各专科相互联合、协作诊疗、从而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现已发展有多种监护病房,如危重症监护病房(ICU)、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综合性ICU(general ICU)等。在这类系统中,护理人员的作用很大,护理技术发展也很快,除了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护士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外,还要有较系统的专科知识和技术水平,有敏捷的分析判断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的使用,也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一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其操作方法,以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监护室护士要接受专门训练,以适应工作需要。
管理上应根据监护病房的类型,配备经过专门训练具有较高水平的护理人员,根据病情制定全面系统的护理计划并实施,建立完善的抢救监护记录、资料保管、设备使用等制度。
(七)整体护理技术的管理 整体护理是一项综合护理技术,它除了要求护理人员全面掌握上述各项技术和护理程序外,还要求了解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愿望和态度,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技巧和方法。并对有关的护理诊断进行探讨。管理上应首先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整体护理观念,护理程序及护理诊断的有关知识;其次要落实执行护理程序的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及要求等;确定责任护理中病房哲理,各岗位护理人员职责,评价标准及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并组织实施;加强检查、监督、评价等工作。
(八)护理协同服务管理 协同服务是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各级医师、医技人员及后勤人员之间协调配合、协同操作的服务。是集业务、技术、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
管理上首先要教育护理人员认识医疗护理工作的集体分工协作性质,树立协作意识,不断提高素质;第二要注意建立协同服务的规章制度,明确协作各方的职责和“临界面”任务及处理原则,使协同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第三要加强协同性技术操作训练,使配合熟练;第四应注意建立协同服务的评审制度,发现问题、解决出现的问题,使协同服务科学化。
(九)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和处理 护理差错、事故是在护理业务技术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缺陷,是业务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造成差错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未执行工作制度或操作规程;业务生疏;玩忽职守、缺乏责任心等。
管理上应对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教育,预防发生缺陷;抓好专业训练,提高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严格贯彻操作规程和各项查对等制度,使操作程序化、规范化;并注意抓好易出现问题的薄弱和关键环节,如新调入的护士、节假日或病人多、抢救时、人际关系不协调时等,使预防成为管理的重要内容;差错事故出现后要正确、及时处理,认真严肃、实事求是地对待,重在总结教训、接受教育。
(十)护理信息的管理 护理信息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信息能够为制定护理工作计划、科研计划、教学计划以及进行工作总结提供科学依据,也是考绩、奖惩、晋升、晋级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它包括收集资料、掌握护理业务发展动向、分析资料和信息、交流经验、加强业务技术资料和档案的管理等,应设专人收集、统计、保管。
(十一)护理技术的基础建设 主要包括:护理队伍的技术素质建设,如岗位练兵与技术培训、器材设备的保障如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监视通信系统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等,建立护理科研和技术实验室,引进开发新技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造就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
三、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法国管理学家享利·法约尔补充和完善了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心的局限性。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即:技术、经营、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他将技术放在企业活动的第一位,对于技术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因此,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护理业务技术管理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满足病人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 加强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护理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护理科学的发展对护理工作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广泛应用于护理工作领域,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自身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而且还要不断提高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水平。护理技术水平在某种意义上讲对提高护理质量有决定性作用,护理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必须靠技术管理,为此,应遵循护理学科发展规律和护理对象的要求,一方面要积极组织护理技术的改进、开发和引进,不断推动护理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护理技术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以保证护理技术安全、有效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二) 加强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提高护理技术效益的需要 护理业务技术是护理人员为病人服务的基本手段。效果取决于护理技术作用的发挥程度,技术作用发挥得越好,护理效果也就越好。技术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如果管理混乱,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要使护理科学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断提高技术效益,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细致的组织管理工作。
(三) 加强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维持正常医疗秩序的需要 现代医院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诊疗手段多,使用的技术复杂,其中大部分都由护理人员实施,难度大,要求高,如监护仪、呼吸机的使用,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的护理等,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就容易发生工作忙乱现象,影响护理、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应通过建立工作程序、制订技术操作规范等措施,加强管理,以保证护理、治疗工作忙而有序。
(四) 加强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需要 护理质量是技术效果的反映和体现,管理则是技术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仅靠先进的技术,而没有科学的管理,不可能取得好的技术效果,护理质量也无法保证。管理出效率,管理出质量,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因此,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要想取得好的技术效果,达到高质量的目的,就必须抓好护理技术管理。
(五) 加强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促进科室间协作的需要 现代医学科学的特点是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护理技术活动中跨学科、跨部门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多,对技术协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抢救复合性创伤患者,就必须取得临床各相关科室、辅诊科室乃至全院各部门的支持和协作;而预防医院感染,除了医生护士要注意无菌技术外,还涉及到消毒供应科(室)的工作质量,以及卫生员的清洁卫生等。因此,只有加强技术管理,搞好科室间技术协作,才能保证护理、治疗准确无误、协调一致的进行。
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任务,既包括使已开展的业务技术活动功能充分发挥,并使之进一步提高完善,也包括业务技术的引进和发展。
四、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技术循环管理 应用PDCA法实施循环式技术管理,循环式技术管理可分为定项循环管理、定位循环管理、按病种循环管理和按病例循环管理四类。
1.定项循环管理 把护理业务技术管理分为若干项目,逐项进行循环管理,这种循环管理适合于多层次、多部门护理人员参与的护理业务技术重点项目管理。其实施的程序是首先对将实施技术循环管理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必要的信息资料,经认真研究后,提出具体方案措施,专人负责监督执行情况,且发动所有参与人员主动参与管理,发现和提出问题,将实施一定阶段后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提出最终改进意见而进入下一个技术循环管理过程。
2.定位循环管理 就是按每一种具体的技术工作岗位进行循环式管理。以护理人员在岗一个班为一循环周期。由于病房护理工作连续性的特点,将每一班次的护理业务技术活动纳入每一个业务技术管理循环周期,每个护理人员在进入自己的每一个业务技术管理周期时,要求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实施措施,自我检查和结果评价,发现存在问题,提出修改计划的建议作为下一班上岗人员修订计划的参考依据,从而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3.按病种循环管理 各科室根据本科室接收病种的特点,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技术进行循环式管理。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疾病种类分别计划不同的护理技术措施和方案,实施不同的护理。在实施护理活动中,执行者或上级管理者不断进行检查、评价、随时修订计划,以患者出院为一循环周期进行总结。科室根据长期反复的实践,对某种疾病的护理技术进行总结,有利于制定出某种疾病的标准护理计划等。
4.按病例循环管理 即对每一个病人的护理过程按循环式管理方法有计划地实施护理措施,不断改进护理措施,使病人早日康复。按病例循环管理,其管理程序上与护理程序基本相似,每一个循环周期实际上是完成一个护理程序的过程。技术循环周期的开始,是在了解患者护理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护理技术方案,实施护理措施,最后进行护理效果评价和必要的护理计划的改进而进入另一新的循环管理。
(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中心,以结果为向导的系统管理方法,德鲁克在1954年提出目标管理后,既成为工商管理的指标。目标管理是计划的有效执行。
1.目标管理的目的
(1)每位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2)提供员工参与组织的机会,发挥个人潜能。
(3)客观的评价使员工有成就感。
(4)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向一个方向努力,使经营成效达到最高。
2.目标管理的特点
(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2)目标管理是将组织的总目标转换成各单位及成员个人的目标,目标的确定者也是目标的执行者,上下级协商一致,形成一个“目标-手段”链。
(3)强调“自我控制”:因为我们管理的对象是社会性的“人”,因此我们“控制”的是行为的动机,而不是行为本身。目标管理基于人性行为的管理理论,主旨是“自我控制的管理”,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自己的成绩。这种自我控制可成为强烈的动力,激励他们更好地完成目标。
(4)强调“自我评价” 目标管理有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员工可按照实际情况作自我评价,强调了执行者自我检讨执行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为下一步进行目标管理创造更好的条件。
3.目标管理的必要性
(1)利于提高计划工作水平 目标管理使管理者根据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并同时考虑实现目标的方案。
(2)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下级人员不是等待和执行上级指示、政策,而是每人都有个人目标,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工作,并承担责任。
(3)利于有效控制 目标管理使得考核目标明确,并作为管理者监督、控制的标准。对于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可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做到有效控制。
4.目标管理在护理业务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业务技术管理中的目标管理就是护理部确定整体目标,然后逐次分解为科室及个人目标,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合同文件,便于自控和考核。使每名成员均明确承担完成总目标的标准时间、具体责任,以保证总目标得以实现。
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目标要根据医院的等级和医院护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技术水平来制订,目标应具体、实际、客观,在预定时期内通过护理人员努力能实现。目标管理实施的基本程序是:①科护士长、护士长参与护理部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总体目标制订;②将总体目标逐层分解,各病区护理人员参与本科室、本病区的分目标制定;③护理人员根据上级目标确定个人目标,形成大小目标,环环相扣,护理人员既了解上级目标,又明确个人目标;④执行目标,实行自我监督和控制,定期检查目标执行情况,朝着个人、集体的共同目标努力;⑤根据最后实现目标的情况,制订新的目标。这样,在护理业务技术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体现了以目标为中心,全员参与管理,增强了参与者的责任心和压力感,保证总体目标的完成。而总体目标的制订体现了全院护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提高护理业务技术的努力方向。
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严格控制:①自我控制法:制定目标流程表,编排任务实施程序以利于目标完成;②阶段控制法:护理部每月对科室目标检查,反馈信息,协助科室监督控制;③图表控制法:设置动态显示图,可直接反映各层次、各部门目标完成情况。经比较,表彰先进;④记分控制法:制定考评制度、月考评表、年考评记录,层层控制。按月评分,按分取酬,使目标管理成效与个人奖惩挂钩,与岗位责任制相结合,控制目标的数量和质量。
5、实行目标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病人,未来情况千变万化,一些目标的制定和量化更为困难,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推行目标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管理者应对目标管理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充分的认识。
(2)对各级主管人员和护理人员实施“目标管理”的在职教育。
(3)选择恰当的组织内目标。
(4)定期开会沟通,保持上下目标一致,防止偏差,在会议中给予下属支持,确保目标有效实施。
(5)保持坦诚相待的胸怀。
(6)严格执行控制步骤。
(三)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就是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和各级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管理职责和权限,做到职责分明,事事有人管,保证各项护理业务技术顺利开展。在医院内护理管理人员可分为几个层次,护理副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基层护士长。
护理副院长或护理部主任主要负责护理技术管理任务中的全院性重大技术决定、统一制订技术常规、标准以及引进和开发重大新技术项目。科护士长、基层护士长主要管理本部门、本科室的护理业务技术工作,一方面按职责权规定完成本科室、本病房的业务技术管理工作,贯彻执行上级管理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还要对全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具体指导,负责解决本科室护理人员所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加强各级护理管理部门的业务技术管理,应建立健全以下各项制度:
1.岗位责任制 它包括各级护理人员和各级职称护理人员职责。主要有护理副院长(护理部主任)职责、科护士长职责、护士长职责以及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士等职责,其中对各级人员的业务技术管理职责作明确规定。落实岗位责任制,可以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减少护理业务技术差错,杜绝护理业务技术事故发生。
2.护理业务学习、考核制度 护理部对全院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培训要有计划和考核办法。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可实行每月一次学术报告或全院业务学习,每年考核二次等,督促护理人员提高整体业务、技术水平。
3.护士长查房制 对护士长查房做出具体的规定,如科护士每月两次,护士长每周一次。查房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单独组织,也可随同科室主任共同进行。落实查房制度,可以及时发现护理上的问题,实施业务技术指导,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4.主任护师查房制度 由主任或副主任护师带领护士查房,同样解决技术关键问题。一般一周一次,由下级护理人员提出技术难点,或结合教学查房,以解决技术问题。
5、护理部业务技术信息交流会议制度 护理部对全院重大技术信息及重要技术项目的实施,进行每季度或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护士长会议,通报进展信息或开展技术讨论。对外出进修、学习、参观以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护理人员规定返院有书面汇报和口头汇报,必要时以专科或病房为单位进行汇报和体会介绍,以提高护理业务技术水平。
第二节 护理业务技术管理
一、制定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原则
护理技术常规规程是护理技术工作的规范,是开展护理业务技术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常规和规程本身就具有技术管理的监督性质,制定常规和规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技术常规和规程应基本上反映现阶段护理工作进展的水平及人们对客观的认识水平,要结合我国目前护理工作实际水平和医院具体工作情况来制定,护理部制定总的标准,各病房也要有具体要求,便于衡量和管理。
(一)制定护理技术标准常规和规程的一般要求
1.加强理论研究 制定或修订规章制度,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政策水平、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要提高对规章制度认识的理论水平,认识其本质、种类、功能、特点等,以便科学地制定和自觉地贯彻执行,减少盲目性。
2.掌握目的要求 规章制度是在调查和预测基础上形成的决策,制定时应具有各种依据。首先应具有理论依据,如相关政策、上级要求,有关病理病因等;其次应有现实依据,即实现需要性;以及具有社会心理依据,即执行者的心理承爱力。总之要了解拟订项目的目的内容,可行性,要求以及所影响范围,可能产生的结果等背景。
3.文字准确简练 医院制度种类繁多,为便于执行、记忆,所订制度条目不宜过多。在不遗漏重要内容的前提下文字尽量准确、简练、严密。可按一定顺序排列,利于记忆。
4.体现民主参与 制定过程中使管理者、被管理者共同参与,即可集思广义,又利于贯彻执行,使其有群众基础。
5、遵循制定程序 ①根据有关依据提出初步草案:②由护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讨论、补充;③试行;④在总结的基础上再修改、完善;⑤交决策部门审核批准;⑥颁布执行。
(二)制订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原则
1.明确目的要求,制定的护理技术常规和规程要明确目的要求,要在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根据目的要求制定操作方法和步骤,对需强调的注意点应有说明。
2.疾病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具体步骤必须符合人体解剖、生理和病理的特点,有利于疾病治疗、避免增加病人痛苦。
3.各项技术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清洁、消毒、灭菌原则。
4.各项常规和规程应条目简明、扼要,力求做到用数量化或用文字确切表达,便于记忆和执行。
5、各项技术操作必须有利于保证病人的安全。
6、必须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时间,消除无效动作,使病人舒适,符合科学性原则。
7、文字应简单明了,有条理、便于护士掌握及在临床推广应用。
(1)操作细则 将每项操作的用物准备及每一步操作方法按照程序详尽地写明,使操作者看了以后,按照“细则”就可以自行练习,掌握技术规范。
(2)操作流程图 根据集合概念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的方法,依照操作的合理流程,编制每项操作的简易流程图,帮助护士建立良好的思维方法,清晰的记忆,有条不紊地操作。
(3)评价标准 ①制定每项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每项操作的内容,确定A、B两级评价项目,后者是前者的分解式,每一条指标均有自己独立评分标准,并同步建立扣分细则;②赋予评价标准的权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A级评价指标权重并直接赋予B级指标分值,使考核评价具有客观、公正、科学性;③确定整体印象分:根据护士在整体操作中表现的素质及综合能力,给予一定的分值,起到通过基础护理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护士素质的导向作用。
8、根据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及时修订和补充。
二、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原则
(一)实施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
贯彻实施是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和归宿,在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护理管理系统各级组织,既是规定规章制度的部门,也是贯彻实施的领导机构,要通过各级领导成员认真组织贯彻实施,管理队伍要具有一定的护理业务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在贯彻实施中加强管理,工作得力,以身作则,并能言传身教。
2.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定期组织在职护理人员的学习,特别是对于新参加工作、进修、实习人员,有必要进行集中学习,掌握各项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充分认识各项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3.加强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护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明确各项制度的科学依据,保证实施制度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发挥行政管理者的检查、监督职能和护理人员的相互监督作用,规章制度是组织的纪律,是各级组织促其成员克制个人欲望,努力共同完成任务目标的重要因素。贯彻实施时要一丝不苟,严管细管,持之以恒,杜绝有章不循。对模范执行者表扬奖励,对违反阻碍者违章必纠,对违反制度造成不良后果者严肃处理,各级组织成员应深入实际具体指导,检查督促,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总结经验。
5、医院是一个有机整体,临床科室、辅助科室、仪器、设备、维修、物资材料供应、水电气维修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行为动作保持统一才有利于规章制度的全面落实。
规章制度作为管理方法之一要注意与其它管理技术配套应用,以取得综合、整体、优化的设备,在使用中应与目标管理、行为科学方法、心理方法、质量管理方法、经济方法等多种管理方法配套应用。
(二)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原则
1.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原则 ①选择和制定符合实际的技术操作规程,并逐步修改、完善、配套,形成统一的规定,便于检查和评价。②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并与质量评定、技术经济责任制结合,形成制度。③护理技术操作是基本功,要作为护士在职教育重点,经常系统地抓好技术训练。④在执行具体操作前,应做好病人准备和物品器材准备,明确目的,懂理论依据,了解病情,不盲目执行。要认真查对,严格无菌操作,并在操作后注意病人反应,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执行疾病护理常规的原则
制定疾病护理常规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质量控制,达到标准化管理,执行疾病护理常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求护理人员要掌握各种疾病护理常规的内容及制定常规的理论依据,明确科学道理,在疾病护理中自觉执行护理常规。②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根据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不能任意改变,以免加重病情或发生意外,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痛苦。③为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对疾病护理常规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充实。④护理人员要掌握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做到有的放矢。⑤护理人员应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依据病情和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
三、护理技术常规和规程的主要内容
(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可分为三类,即:
1.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规程 是对各科通用的基本技术制定的统一规范。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定,无菌技术,各种注射采血技术,各种穿刺技术,导尿、灌肠、给氧、吸痰、标本采集等。
2.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是根据各不同专科的特点,制定的各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如烧伤护理,糖尿病及并发症护理,产后出血护理等。
3.特别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是对要专门进行培训,组织专门人员从事的护理技术的规范。如危重症监护、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
(二)疾病护理常规 疾病护理常规可以分为三类,即:
1.特殊症状护理常规 指各种疾病均可出现的共同症状,如昏迷,高热,呼吸困难,黄疸,头痛等。
2.各科一般护理常规 是指根据专科疾病的共同点,从中找出疾病发展的规律而制定的常规,如内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外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肿瘤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等。
3.各种疾病护理常规 是根据每一种疾病的特点制订的各项具体护理常规,如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血尿、尿少、浮肿、高血压等。根据这些疾病特点,结合制定常规的原则,制定各种疾病护理常规。
四、护理资料档案管理的主要方法
护理部应设专人或指定一名成员分工负责资料的收集、登记和保管工作。
1.收集资料
(1)收集本院和护理部印发的材料,科室上报的护理材料等。
(2)收集院外交换或学术会议交流的资料。
2.建立资料登记本 将各种资料收集后盖护理部章。在登记本上按规定格式用钢笔逐项填写,其他登记表和索引卡也可按照需要自行设计。
3.建立保管制度 平时按分类顺序,分卷、分档存放。每年进行分类,分册装订后长期保管。保管中不得换页、丢失、涂改或拆散。
4.借阅资料 一律须办理借阅手续,阅后应按期归还。
5、建立统计登记表 登记好人好事、差错事故、出勤、科研成果、论文等,并应每月统计登记,按年度制表。从此表中应反映出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人员健康状况、业务水平等。
五、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管理
(一)概念 新业务新技术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指在国内外医学领域里近十年来具有发展新趋势的新项目以及取得的新成果和新手段,狭义的则是指在本地区、本单位尚未开展过的项目和尚未采用过的手段。护理工作如何紧密适应各相关学科的发展,加强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研究管理,是指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新业务、新技术的管理措施
1.建立资料档案 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资料,包括设计、查新、应用观察和总结等,应及时进行整理并分类存档。
2.护理部应成立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负责,吸收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较多的科室护士长、护士参加,开展业务攻关和新业务引进工作。
3.对于拟引进的新业务、新技术,必须经过查新和论证,保证引进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
4.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立项后先报护理部审批同意,再呈报院学术委员会批准;本单位研究成功的新技术,新护理用具必须经过护理学术组和院内外有关专家鉴定,方可推广应用,作好应用效果评价及成果报告;对已确定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要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有关护理人员学习,通过培训明确目的、要求,掌握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
5、护理部应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并且鼓励各级护理人员参加与护理有关的新业务、新技术学习讲座,掌握新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鼓励创新,引导创新,使新业务技术得以持续开发和应用。
6、新业务、新技术应当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利益出发,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例分析】
某省卫生厅组织护理专家到某医院突击检查急诊抢救工作,发现抢救现场秩序混乱,护理人员抢救技术不熟练,抢救程序主次不清,医生急得满头大汗,大声斥责护士。检查组人员看到这种情况非常镇静地告诉护士不要着急,应该按照专科疾病抢救预案的程序一环扣一环地配合医生的抢救工作。请分析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原因是什么?作为急诊科护士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等编著.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三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培珺,赵炳华.现代护理管理学. 第二版.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3.余剑珍主编. 护理管理学基础. 第一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董恒进主编.医院管理学. 第一版.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5.杨英华主编.护理管理学.第一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6.林菊英主编.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第一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7.左月燃主编.护理管理学. 第一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8.李树贞主编.医院护理管理培训教材. 第一版.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
9.林菊英主编. 中华护理全书. 第一版. 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0. 李丽传等. 护理管理.第一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11.石 敏等. 现代护理管理创新思路的探讨. 护理管理杂志,2002,1(2):38—42
12.赵若华等. 改革护理业务管理模式 深化护理服务内涵.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4(1):367
(李武平 王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