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2006 — 2007 学年 春 季学期
所在单位 护理学院
系、教研室 护理学基础
课程名称 护理学导论
授课对象 06护理本科
授课教师 陆爱平
职 称 副教授
教材名称 护理学导论
授课题目 健康与疾病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 | 健康与疾病 | 授课形式 | 讲授 |
授课时间 | 2007、3、15(06级) | 授课学时 | 3学时 |
教学目的 与 要 求 | 掌握:健康概念、疾病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熟悉生存质量、疾病发生的原因、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三级预防。 了解健康的测量指标、患病行为及心理、了解初级卫生保健。 | ||
基本内容 | 第—节 健康 健康概念 、影响健康的因素 、健康的测量指标 、生存质量、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第二节 疾病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 、患病行为及心理、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预防疾病的措施、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第三节 医疗卫生方针及保健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初级卫生保健、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 ||
重 点 难 点 | 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预防疾病的措施。 健康的测量指标、生存质量、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 ||
主要教学 媒 体 | PPT | ||
主 要 外 语 词 汇 | |||
有关本内容的新进展 | 亚健康定义、造成亚健康的因素 | ||
主要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 | 护理学导论学习指导和习题集—李小妹 护理学导论---彭幼清主编 | ||
系、教研室 审查意见 | 审查通过,同意授课。 | ||
课后体会 | 内容较多,需做调整,注意重点和难点的把握,选择不宜理解的内容重点讲解,生命质量测量的量表简单做介绍。卫生保健内容缺乏一些图片和数据,今后收集需补充。 |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护理的对象是人,人的健康是护理的中心,因此掌握健康、疾病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疾病后病人的行为反应,护士可有针对性的护理。 第一节 健康 一、健康及有关概念 (一)健康的概念 1、健康的微观概念 2.健康的宏观概念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出的定义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989年,WHO又提出了有关健康的新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WHO的健康概念已由单纯生理概念转变到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道德四个方面内容的四维健康观。 (二)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当一个人的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表现为身心疲劳,创造力下降,并伴有自感不适症状时,这种生理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三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1.生物因素(biologicalfactors) 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遗传因素: 2.心理因素(psychologyfactors) 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factors) (1)物理环境: (2)社会环境:与健康有关的社会环境包括: 1)社会政治制度: 2)社会经济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生活方式: 5)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因素 1.脑力和体力超负荷 2.不良的生活习惯 3.心理失衡 4.衰老 5.疾病前兆 6.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三、健康的测量指标 WHO健康水平测量研究小组提出了两类测量健康指标的方法。 (一)与健康有关的指标体系 (二)与疾病及卫生政策有关的指标 (1)健全的自我照顾能力; (2)不会时刻担心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或某个特定部位或器官的健康; (3)感觉轻松、乐观; (4)精力充沛、体能的协调与效率良好; (5)享受人生,生活愉悦、踏实; www.lindalemus.com/hushi/(6)面对问题时,平静松弛,并思考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7)食欲好,不偏食; (8)维持相对稳定的体重; (9)规则而充分的睡眠与休息; (10)日常生活有计划,有目的; (11)情绪稳定,面对极端兴奋或失意的情景时,能很快恢复平稳的情绪; (12)良好的社交生活及人际关系。
四、生存质量 (一)生存质量的概念 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QOL),亦称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最初是一个社会学概念,5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坎伯瑞斯(Calbraith)在其著作《富裕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至今仍然没有公认的定义。 1993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研讨会上明确指出:“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两点基本上得到了公认: ①生存质量是一个多纬度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状况,主观满意度。 ②大多数研究者认为QOL测量必须包括主观健康指标,主观健康也可称 为自我评价的健康,是健康测量和生存质量评价中广泛应用的指标。 (二)生存质量的判断标准及模式 生存质量的判断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也包括其生存环境的状况。 其测定的内容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躯体状态;②心理状态;③社会关系;④环境;⑤独立程度;⑥精神/宗教/个人信仰等。 1.一般量表 2.特殊量表 五、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一)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 1.定义 是通过护士的努力,使公众建立和发展促进健康行为的活动。 2.促进健康的行为 是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 (1)日常健康行为: (2)保健行为: (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4)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5)预警行为: (6)求医行为: (7)遵医行为: (8)病人角色行为: 3.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内容 包括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通过健康教育手段和医疗保健手段更好地控制、干预和预测人的健康问题,诱导和激励公众的健康行为,去除或减少不健康行为。 (二)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包括: 1.生理领域具体内容包括: (1)采取一定的措施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疼痛与不适,如保持病人舒适的体位、按医嘱适时应用止痛剂、松弛疗法、适量运动等。 (2)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使病人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3)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帮助满足饮食、饮水、排泄等方面的需要。 2.心理领域 护士应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病人宣泄,帮助服务对象从对死亡的不安中解脱出来,认识生存的价值,树立正确、豁达的生死观。 3.社会领域 鼓励病人家属及重要关系人经常探望和陪伴病人,给予病人更多的温暖和支持,使病人获得感情上的满足感。 第二节 疾 病 一、疾病的概念 (一)古代的疾病观 1.疾病是鬼神附体 这是原始社会人们的疾病观。 2.疾病是机体阴阳的失衡 这是以原始朴素的自然观来认识疾病。 (二)近代疾病观 1.疾病是由医生治疗的、不符合人类需要的一种状态。 2.疾病是不适、痛苦和疼痛 。 3.疾病是社会行为特别是劳动力的丧失或改变。 4.疾病是机体功能、结构、形态的异常。 5.疾病是机体内稳态的破坏。 6.疾病是机体对有害因子作用的反应 这是从哲学观点对疾病的定义。 疾病比较科学的定义为: 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一定部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部及机体与外部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或终结。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 1.三角模式(epidemiologiealtriangle) 是一种较为古典的疾病模式,多用于解释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强调病原的重要性,认为当宿主(host)、病原(agent)和环境(environment)三者互动失调,任何一个因素改变,均会增加或减少疾病的发生(见图2—1)。 宿主:指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昆虫及婢螨等寄生物所寄生的植物、动物或人。寄生物寄居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从而获得营养,往往损害宿主,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2.轮状模式(epidemiological wheel) 由毛思勒(Mausner)等人提出,又称生态模式。与三角模式相似点在于强调宿主与环境的互动。 三、患病行为及心理 患病后每个人对待疾病行为和心理反应不同,哪些因素影响个人对待疾病呢?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一)影响个人对待疾病的因素 1.疾病的严重程度 2.年龄及性别 3.感情和精神因素 4.疾病本身的特点 5.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 6.社会心理因素 7.过去的患病经验 8.社会经济状况 9.病人的社交团体 10.医疗设备情况 (二)患病后的行为反应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感受到不舒服时,通常可能会出现下列的行为反应: 1.不采取求医行动或延迟求医 2.采取求医行动以寻求亲友或医务人员的帮助 3.踌躇徘徊 4.采取对抗行为 五、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一)疾病对个体的影响 1.正性影响 疾病对病人可以产生两方面的正性影响。 2.负性影响 (1)身体方面的影响: (2)心理方面的影响: 身体心像(bodyimage)是个人脑海中对自己身体所具有的一种影像。身体残障病人产生身体心像改变的原因有下列两种情况: 1)身体外观的改变:身体外观有所改变,使身体心像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2)身体功能的丧失和障碍:身体功能部分或大部分发生障碍,使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身体心像受到威胁。 (二)疾病对家庭的影响 1.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 2.家庭成员的精神心理压力增加 3.家庭成员情绪的变化 (三)疾病对社会的影响 1.降低社会生产力 2.浪费或消耗社会医疗资源 3.造成传染, 六、预防疾病的措施 在医疗护理服务中,应实施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是从病因上防止健康问题的发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2.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即“三早”预防。 3.三级预防(ten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期预防,即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或出现伤残,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即把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压缩到最低限度。 七、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第三节 医医学考研网疗卫生方针及保健体 一、世界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主要职责是作为权威指导和协调全世界的卫生工作,鼓励160多个成员国之间在卫生保健方面的科技合作;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最高水平的健康,战略目标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楗”。 四 中国的医疗保健体系 (一)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我国人口80%在农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农村已形成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乡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所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网。 1.一级机构(村卫生所)如爱国卫生运动、环境卫生、饮水卫生的技术指导,进行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计划生育、卫生宣传等。 2.二级机构(乡卫生院)负责本地区的卫生行政管理,开展日常的预防医疗、计划生育工作,对卫生所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3.三级机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 设有县医院、县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结核病防治所、药品检验所、卫生学校。 (二)城市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城市医疗卫生网) 1.一级机构(基层医疗单位) 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社区医院或保健中心,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等医疗卫生服务。 2.二级机构(区级医疗单位) 区中心医院是一个地区内医疗业务技术指导的中心,是市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纽带。 3.三级机构(市级医疗单位) 市级医疗机构包括市级中心医院、市级专科医院、市卫生防疫站、市妇幼保健所、市级专业防治机构、.医药卫生教育和科研机构。 小结: 第—节 健康 健康概念、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的新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 、健康的测量指标 、生存质量、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第二节 疾病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 、患病行为及心理、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预防疾病的措施、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第三节 医疗卫生方针及保健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初级卫生保健、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形成性练习题: 1、下列哪项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B) A.心理因素 B.生物因素 C.环境因素 D.社会因素 E.文化因素 2、提高生存质量的的护理活动不包括(B) A.生理领域 B.科学领域 C.心理领域 D.社会领域 E.文化领域 3、患并后病人主要的心理反应不包括(C) A.焦虑及恐惧 B.自尊心增强 C.害羞和罪恶感 D.踌躇徘徊 E.猜疑心加重 4、人们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开始于:( B) A.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 B.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 C.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D.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阶段 E.以上都不是 | 引言 2分 PPT 8分钟 PPT 5分钟 10分钟 PPT 5分 10分 第二节课 5分 重点介绍 5分钟 举例:老年患忧郁症 7分 5分钟 8分钟 5分钟 7分钟
7分 举例:付彪的平静死亡 例:车祸致损伤 第三节课 PPT 5分 3分钟 8分钟 15分钟 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