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 | 刘欢欢 | 课程名称 | 心理健康教程 | 课次编号 | 7 | |
授课日期 | 2006 | 授课年级 | 本科2005 | 授课方式 | 大课 | |
授课内容 | 学习心理与心理健康 | 学时数 | 3 | |||
教 学 目 的 | 了解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掌握由于学习态度及学习技巧导致的学习问题及其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 |||||
主 要 内 容 | 1.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2.学习态度问题及其自我调适方法 3.学习技巧问题及其自我调适方法 | |||||
复习思考题 | 结合授课内容,你认为你的学习问题主要是什么,你打算采取什么样的调适方法? | |||||
参考文献 教 材 | 1.心理健康教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大学生心理卫生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 | |||||
教研室意见 |
主任(教学组长): | |||||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用纸
教 学 内 容 | 时间 分配 | 媒体选择 |
第七章 学习心理与心理健康 1.引入现代学习观: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现代教育由四大支柱支撑”的现代教育观念,它们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其中首推第一位的就是学会认知,也就是学会学习,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各种机会中受益。 2.提示本次授课目的: 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它不仅与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直接相联系,而且还涉及到人的情绪、动机、个性和社会化等问题。学习本章内容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学会运用心理学的规律和原理指导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更加有效地学习。 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一、智力发展达到高峰 1970年,N.贝雷研究的结果表明:20岁到34岁是人生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它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顶盛时期,也是一个系统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及出成果的最佳时期。 二、学习动机达到核心层 动机从内部与外部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凡是大学生根据自身的意志、兴趣、爱好而进行学习的动机因素都是内部动机,如明确的学习目的与强烈的求知欲是内部动机力,它具有持久性、主动性等特点;与此相反,在外因的驱使下,如由家长、教师等一些学习以外的人所提供的赏罚手段或诱因来推动其学习者学习,称为外部动机,它是短暂的,引起的学习是被动的。 根据一项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9%是为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学习、有17%是为社会作出贡献,有17%的人是为了能在专业上有所成就,有36%的大学生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人生,由此可见,大学生主要是以学习的社会意义、人生意义作为学习的深层动力,学习动机达到核心层,比较稳定持久。 三、学习自我评定能力日益增强 随着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评定力也不断增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依靠自己的学习结果提供的信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自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智力、能力发展的计划,更好的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学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来自学习问题的困扰,我们将这些常见学习问题分成意愿水平的学习问题和操作水平的学习问题分别进行讨论,并就其调适方法予以介绍。 第二节、学习态度问题及其调适 在这一节里我们讨论由于学习动机不强、缺乏自信心、意志薄弱等引起的学习问题。 (一) 缺乏学习动机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动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学习动机是学生将学习需要和愿望转变为学习行为的心理动因,是发动和维持学习行动的内部力量。 实验:有人把大学生分为三组,要求他们用右手食指拉动测力计上悬挂的重3.4公斤的砝码。对第一组被试不说明任何理由;对每二组被试,要求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应表现出自己的最大能力;对第三组被试则说明完成任务有重要社会意义,例如告诉他们这项作业关系到往工厂送电的重要工程。结果表明,了解社会意义的第三组,完成工作的指标数最高。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动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1. 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习动机一般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学习动机从作用持久或暂时性看来,有间接的远景性学习与直接的近景性动机。第二类,从内部与外部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学习与内部动机是能使学习动力稳定持久的动力支持。 2.学习动机的作用 对大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学习动机是以学习目的为出发点的,它是推动学生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学生自然不会产生动机力量,因此,学生首先要懂得为什么而学,朝着什么方向努力。 (2) 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过程,学生是否能持之以恒,差异在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于1980年全面探讨了有关动机研究,得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这项任务的动机水平为正相关”的结论。 (3) 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 心理学家沃尔伯格等人于1979年研究了动机水平与学习成就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强度范围内,学习动机越强烈的被试者,其学习成绩越好,这种正相关达98%的显著水平。心理学家洛威尔在一项实验研究中,比较了成就动机强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两组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他给两组大学生被试者的任务是要求他们把一些打乱的字母组成词(如将b、a、n、k 组成bank),19 名成就动机强的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能不断取得进步,而20名成就动机弱的被试者进步缓慢,且有倒退现象。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1) 提高认识 (2) 培养兴趣 a. 积极自我强化 b. 积极的自我暗示 c. 带着问题去学 d. 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3) 树立目标 (二) 缺乏自信 缺乏自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卑,所谓学习中的自卑心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智力、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作出了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 1. 造成学生学习中自卑心理的原因 (1)对自己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 (2)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 (3)挫折的影响。 2.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1)正确估计自己,培养自信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和他的助手们经过对许多少年儿童的实验观察、追踪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除了百分之一、二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动机方面,并无多大差别。”他们肯定地说:“只要有适合学生个别特点的学习条件,世界是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 (2)与自己较劲,选准突破口,获得一次成功。 (3)积极补偿,以勤补拙,所谓补偿就是发挥自己 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以消除烦恼和痛苦的情绪。 (4)克服学习无助感,提高自我效能感 此研究为学习无助感的研究。当个体(或动物)对目前变化的环境完全控制,或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完全无法预测时,个体的认知功能势必因无法解决困难而解体。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延续下去,个体将因无法克服焦虑、恐惧、痛苦有压力而丧失求生斗志,放弃一切追求,进而陷入绝望的心理困境,此种绝望心境被称为学习无助感。 有时一个学生在他头一次接触一门学科时就遇到困难,如果这时遭到教师或他人的嘲笑、训斥和恐吓,恐惧性条件反射就出现了。使他只要一看到那门学科的教材就可能引起一种紊乱的情绪反应,而且以后每一次试着去学习这门学科时就会陷于紧张情绪状态之中。针对这种情况,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种重新训练的一般计划。首先,立即停止那种因学习失败就去批评和惩罚的做法,改为得到成绩就给予表扬的做法。然后,要安排学生在一个新的富有同情心的教师的指导下重新开始这门学科的学习。这种重新训练必须使这个学生感到,他现在的这种学习乃是十分成功的。通过把这门学科同那些愉快的情境联系起来而不是同挫折联系起来的做法,那些恐惧反应就会逐渐消退。 (三)意志薄弱 意志是人克服道路上困难和问题的勇气,是推动人前进巨大动力,对人的行为有很强的调节作用。意志薄弱者对学习有一种畏难情绪,知难而退,自暴自弃,是一个人前进道路上的大敌。 1.学习意志薄弱的原因 (1)由于个人成长环境的原因 (2)由于学校教育的因素 (3)由于个人的依赖、畏难心理 2.提高意志力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2)积极投身实践活动 (3)掌握自我调适方法 第三节 学习技巧问题及其调适 学习技巧问题主要是指解决如何学习的问题,包括学习方法不当、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考试焦虑几个方面。 (一) 学习方法不当及其调适 大学的学习方法因大学学习的专业性、阶段性、自主性、探索性等特点而有别于中学的学习方法,大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求适合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一种个人的活动,不同的大学生因个性特性、学科专业方向等的不同,应该采用的学习方法也各有特点。 .学习方法不当的调适 (1)根据个性特点来选择学习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个性不同,则学习方法亦应不同。例如对性格外向的同学来说,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转移快,思维敏捷,反应问题迅速,但坚持性差。因此就不必强迫自己整天埋头复习,应用“交替学习法”,不断交换大脑优势兴奋中心,该玩时就玩得痛快淋漓,该学时就“两耳不闻窗外事”,必要时就用意志来约束自己。而内向型的同学则沉着稳重,感知事物细腻,思考问题有深度,学习认真能持久,但思路不宽,领会知识速度慢。这就应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多与同学交流讨论。 (2)根据思维的状态来选择学习方法。人的思维状态在一天之中是有变化的,这些变化受时间、环境和情绪的影响,我们应根据变化特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思维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时,就把最重要的功课或难题放在这个时间去复习、思考、背诵等。思维处在低潮时,可搞摘一些阅读、浏览、整理笔记、练习绘画等。 (3)根据不同学科来选择学习方法,各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规律,都有其基本的学科结构,因此在学习时,要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各个结构又有些什么内容,怎样把它们联系起来。总之,方法的选择要因学科而异。 (二) 记忆力减退及其调适 记忆力减退是许多大学生感到头痛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绪。 .记忆减退的自我调节 (1)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愉快的心情会引起人体内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肌肉舒适放松,心脏有规律地跳动,体温略上升等。这些愉快的体验会引起身体的快感,在这种状况下学习,记忆效果会显著提高,而在不愉快心情下,心律会加快,血压升高,结果www.med126.com使人的精神不集中,记忆效果也不佳。 (2)掌握最佳记忆时间 人体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功能每天中随着时间推移作规律性的运动。根据原苏联科学家研究,人在一生中,生物机能上午7-10时,逐渐上升,10时左右精神充沛,处于最佳工作和学习状态,之后趋于下降;下午5时再度上升,到晚上9时又达到高峰,11时过后便又急剧下降。然而具体到每个人,又一完全相同,因为每个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与其长期养成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为了提高记忆效果,大学生应注意观察微微特点,掌握了解自己最佳的用脑时间,把重要内容放到最佳时间去学习。 (3)遵循记忆规律,掌握科学记忆方法 a.了解遗忘规律,及时复习 德国心理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因此,要克服遗忘就必须及时复习。复习的原则是及时、持久,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就要复习,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渐拉长复习的时间间隔。 b.不断变换记忆的起始位置 实验:研究者先让参加实验者按一定顺序学习一系列的单词,然后让他们自由回忆,也就是说,不必按照他们学习的顺序回忆出来,想到哪个单词就说出哪个单词。结果发现,最先学习的和最后学习的单词的回忆成绩较好,而中间部分的单词回忆成绩较差。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系列位置效应。由此可见,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不断变换学习的开始位置。比如在背诵一篇课文时,不要每次都是从开始读到末尾,有时也应该从文章的中间部分开始读起,这样才不至于只麝香开始和结尾部分,却忘了中间部分。 c.善于把知识总结归类 知识是按照一定的网络结构保存在大脑里面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善于把知识点总结归类,把零散的知识点并存于整个知识网络中去,这样可以避免遗忘。 d.加深理解 对大部分事物,如果我们对它了解得越深,理解得越透彻,知道得越多,就越不容易忘记。比如在记外语单词的时,不停地写、不停地念单词,不如比较下下这个单词与别的单词有什么联系、了解一下这个单词都能用在什么情景下或者看看这个单词的例句,虽然这样比较花费时间,但却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式。 (三) 注意力涣散及其调适 注意是将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的事物。心理宁静放松面又能将全部精力专注于工作学习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注意力与学习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关专家说,哪里有注意,哪里就会有思考和记忆。注意是认知和智力活动的门户 注意力涣散的调适 (1) 应用期限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只需设定一个期限,就能集中精神完成不感兴趣的工作。其次,对讨厌的工作订计划只需考虑终了时间,终了时间一到,就会强迫你去完成它。最后,设置几个中间站,每个中间站之前注意力最佳。在学习过程中,设置几个中途终点,则会防止中间松懈现象。 (2) 应用报酬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可以给自己定个奖赏,做为学习的报酬,这个报酬,可以依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订立,其次,遇到困难的工作可用假想敌人和处罚来激励自己。 (3) 利用目标明确化集中注意力。首先,将大目标明确化。对学习,工作不感兴趣时,往往只要能够明辨目标便能产生注意力。其次,把目标亲自用文字或图表来表示即能提高注意力。 (4) 应用愉快经验集中注意力。我们如果在学习。工作上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后,便可拥有愉快的经验,这种愉快的经验会鼓舞我们的斗志,从而接受不愿意做的工作和学习。 (四)考试焦虑及其调适 考试焦虑是一种常见学习心理问题,是由于面临考试而引起的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多数人在面临重要考试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这是正常的、无害的。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对学习及身心健康危害很大。 耶基斯和多德森(1908)的研究表明,达到最高作业水平的动机强度为动机的最佳水平。在动机强度低于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作业的水平不断提高;而动机强度超过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作业的水平不断下降。这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考试焦虑的自我调适 (1)正确认识考试,稳定情绪 不要过分看重考试对个人前途的影响,不能片面认为考取大学地是唯一的出路,应把考试看成是检验自己十几年的学业水平,接受祖国挑选的正常程序,既要认识到高考是一种竞争,也不能过分强调竞争,更不能把考试视为下赌注。 (2)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工作 考试前做好精神、物质上的准备工作,有利于放松紧张心情,脚踏实地、有条不率地进入应试状态。精神准备除了要调整好情绪,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要重视科学用脑,不要开夜车还要注意起床不要离考试太近,起床后应活动一下。物质准备除了生活上吃一些清淡,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食品外,还应做好交通工具、学习用品防暑、生活用品的准备。 (3)正确评估自己,树立必胜信心 考前,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能低估自己振奋士气,树立必胜信心、是防止“晕场”的有力保证,使自己始终处于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的心理状态。 (4)自我放松,自我暗示 入场前,如仍处于紧张状态,可以作几次深呼吸,两节广播操,哼几句流行歌曲,想点与考试无关使自己高兴的事,积极参与同学间谈笑来转移注意力,冲淡紧张情绪。 第四节 科学用脑 大脑是思维的器官,只要不在疲劳状态下积极思考,研究各种问题,不但没有害处,相反会越用越灵。日本一些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实验认为,懒惰会引起早衰,而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60岁时仍能像20岁那样思想敏捷。显然,防止大脑疲劳与勤奋学习并不矛盾,只要正确处理学习和休息的关系,把科学用脑与勤奋学习结合起来,不但能逐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身体也有好处。 (一)保证睡眠时间 睡眠是大脑皮层自然产生的一种弥漫性抑制。通过睡眠不但可以解除生理疲劳,防止超限抑制的发生,而且可以给正常的新陈代谢提供补充营养的机会,从而保证人体机能的和谐与平衡。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但不应过多的牺牲睡眠时间,而且越是学习紧张越应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尤其是在临考之前或考试之中,以牺牲睡眠来“临阵磨枪”,只能是得不偿失之举。 事实上,睡眠的时间除了年龄以外,也和个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人习惯,学习性质以及环境、气候、地域有关系。所以时间长短,不能一概而论。为了保持睡眠的深度和定时,须尽量减少对感官的刺激(如噪声、强光、蚊虫骚扰等)和严格作息制度,培养良好习惯,如晚睡前洗脚等。 (二)及时转移大脑兴奋中心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学说告诉我们,要使大脑皮层各个区域经常交换着工作,以防止某一区域的脑细胞疲劳。大脑皮层在做某一工作时,相应部分的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其他部分的脑细胞则处于抑制状态。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兴奋区(工作区)和抑制区(非工作区),互相交替地活动着,随着工作性质的改变,兴奋区与抑制区不断轮换。这样不仅使大脑皮层上的各个区域轮流休息,而且由于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的结果,使原工作区加深抑制,从而更快地使疲劳的机体得到较好的恢复。因此,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互相轮换,动静配合,可使大脑皮层保持较长时间的工作能力。学习高等数学后听听音乐,看看报纸、小说;学习外语记忆单词后,看看电视或画册,使大脑左右两半球都能工作起来。 一定的心理活动,总是发生在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与此“无关”的其它区域总是处于相对的静息状态。当某种单一的活动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就会引起该区域的疲劳,从而降低该项活动的效率。 如果善于变换活动内容或使活动内容丰富化,就学习而言,克服单学科独进倾向,使各学科系统安排、交叉进行,就可以达到轮换休息的目的,虽延长了学习时间也不致疲劳。因此我们称之为科学用脑。 (三)注意休息与锻炼 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灵敏度,培养意志的坚强性和进取精神。有利于适应更加紧张复习考试活动,增强对紧张工作和工作时间的承受能力,推迟或减缓疲劳的产生。事实证明: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学生,他们的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功能都较强。这是因为,体育锻炼使人体不断地分解和消耗能量,但经过恢复过程再合成的能量总是超过其原来具有的水平。生理学上称这种恢复过程为“超量恢复”。如果考生能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消耗和超量恢复的过程反复发生,体内就可以增加物质能量储备,体质就不断得到增强,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的提高。 体育锻炼和学习中的活动,能增进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分析判断能力,加强大脑皮层对肌肉和内脏器官的控制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的功能,从而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大脑反应的灵敏度。 (四)适当增加营养 营养不良会降低人体机制的兴奋限度,使之难以承受较为强烈或持久的刺激,影响人注意力的集中、进取精神和探求行动,从而降低人活动的效率。可以说,营养不良是产生生理疲劳的主要根源。只有充分保证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营养,才能提高人体机制兴奋限度,防止生理疲劳过早或过易地发生。因此,可适当让学生吃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补充乙酰胆碱,可以使人的记忆力明显增强。许多食物都含有这种成分,如鱼类、肉类等。 | 2学时 5' 3' 15' 25’ 25’ 7’ | 图、投影 投影 投影 图:智力发展曲线 投影 实验表格 投影 图:遗忘曲线 图:知识网络图 图:耶基斯和多德森曲线 投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