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调节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调节主要靠VEC和分子网络调节,其次是肝脾的调节。
(一)VEC的调节
VEC具有促凝和抗凝双重作用,在调节凝血与抗凝血平衡中起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在生理情况下VEC主要表现抗血栓形成特性;在病理情况下,VEC主要表现促进止血、血栓形成及炎症过程的发展。VEC到底是起促凝作用还是抗凝作用,完全取决于刺激因素的性质和数量。有些反应快速而短暂,有些反应缓慢但持久。
1.VEC的抗凝作用
(1)提供物理屏障 VEC将循环中的血小板及FⅫ与内皮下组织隔离。
(2)产生及吸附多种抗凝物质 ①VEC可以产生如TFPI、AT—Ⅲ、α2—MG和PN—1等;②VEC表面的肝素及硫酸乙酰肝素(heparin sulfate,HS)等物质可大量吸附TFPI、AT—Ⅲ和HC—Ⅱ,并加强它们的抗凝作用;③VEC膜上表达TM,它是一种跨膜糖蛋白,既可通过PC系统起抗凝作用,又可抑制凝血酶原活化并促使凝血酶灭活。
(3)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 VEC生成并释放PGl2、NO、ADP酶(ADPase)、6—酮—前列腺素E1(6—0—PGE1)等活性物质,有助于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
2.VEC的促凝作用
(1)产生及吸附多种凝血物质 ①VEC受损后表达TF、FV、FⅧ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高级职称考试网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②VEC膜可与FXIa、FIXa、FX、FXa结合,可使这些凝血因子在VEC膜上的浓度增加。
(2)分泌多种粘附分子 VEC可以分泌多种粘附分子,如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玻璃连接蛋白(vitronectin,VN)可以介导Fbg的结合,进而引起血小板粘附;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
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VCAM—¨能介导VEC与白细胞间的粘附。
&nbwww.lindalemus.com/hushi/sp; 3.VEC对纤溶的调节
(1)促进纤溶 VEC可分泌、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其受体,在细胞膜上表达大量的PLg受体和激肽原受体,使VEC有很强的促进纤溶的作用。
(2)抑制纤溶 VEC能合成、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l—1),在VEC损伤时PAl—1产生增多,明显抑制纤溶功能。
4.VEC对血管舒缩活性的调节作用
(1)舒张血管 VEC产生PGl2、NO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
(2)收缩血管 VEC产生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可使血管平滑肌收缩。
VEC及体液抗凝血力量对血液凝固过程的主要调节作用归纳如图9—2。
(二) 分子网络调节
l正反馈调节 在凝血过程中,少量凝血酶形成后可正反馈激活FXI、FⅧ、FV、FⅧ和FX。FⅦa—TF复合物不仅能激活FX,FXa及FⅦa—TP复合物还能正反馈激活FⅦ。FⅦa—TP复合物可激活FⅨ,FⅨa又可以反过来激活FⅦ,说明内、外凝血途径之间有相互激活的作用。FⅫa和FⅫf可把PK激活成KK,后者又可反过来把FXII激活为FXIIa,产生循环放大效应。这些正反馈调节在凝血过程中发挥加速和放大的作用。
2.负反馈调节 凝血酶增多后,与TM形成复合物,可激活PC生成APC。APC以血浆中游离的PS为辅因子,可以灭活FVma和Va,从而控制FXa和凝血酶的形成。
3.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相互制约 在病理因素刺激下,VEC表达TP增多从而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同时,VEC也立即合成和释放TFPI增多,以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
4.凝血、纤溶、补体和激肽系统相互作用 凝血、纤溶、激肽和补体四个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反馈作用。而且,这些系统与VEC、血小板、白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精细调节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直接影响机体是否发生凝血启动、凝血反应强度、维持时间长短以及凝血或出血的范围等方面。
(三)肝脾的调节作用
肝脏不仅能合成Fbg(F1)、凝血酶原(FⅡ)、FV、FⅦ、FⅨ和FX等,还可灭活FIXa、FXa、FⅫa和凝血酶FⅡa等。此外,还可合成某些抗凝物质(如AT—Ⅲ、PC)和PLg等。因此,肝脏在调节凝血与抗凝血平衡方面也起重要作用。脾脏通过扣押、释放血小板,对凝血也有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