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教案
授课人单位:基础部 | 教研室:病理生理学 | 职称: |
授课日期: | 节次:1~2、4~5 | 授课地点: |
专业、年级: | 采用教材:金惠铭/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第6 版 | |
讲授内容(章、节、内容): 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发病机制;主要代谢功能变化;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
目的与要求: 掌握:呼吸衰竭及其相关的概念,发病机制 熟悉:呼吸衰竭时机体机能代谢变化,防治原则,Ⅰ型Ⅱ型呼吸衰竭氧疗原则的差异 了解:ARDS,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分类,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 ||
重点与难点: 1.呼吸衰竭的概念、发病机制(包括通气障碍、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解剖分流增加) 2.呼吸衰竭时肺性脑病和肺原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 | ||
教学手段的应用(采用何种直观教具,多媒体、投影片、幻灯片、挂图、模型等):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 ||
课时安排: 第1学时:概述、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障碍) 第2学时: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弥散障碍) 第3学时:发病机制(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解剖分流增加) 第4学时:机能代谢变化—呼吸、酸碱失调、肺性脑病、肺原性心脏病 | ||
有关教学改革的措施(授课形式、课题提问、思考题、习作……等): 教研室尽量复习有关生理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使理论直观化; 适当复习生理学有关知识; 安排典型病例,加深同学们对呼吸衰竭理论的理解。 安排小测验 | ||
参考图书: 1.金咸容.呼吸衰竭.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99~521 www.lindalemus.com/wsj/2.王迪浔.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34~5www.med126.com45 3.杨惠玲主编.高级病理生理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 |
制定日期:授课教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