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疾病谱的变化
疾病谱是指一定时期、一定人群中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其构成比。疾病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社会制度、环境、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卫生状况等的变化而变化。解放前,我国卫生条件差,饥饿、贫穷现象普遍存在,传染病引起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一半以上。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传染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大大下降。随着工业化程度的进展、环境污医学全.在线染加重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所上升。解放后的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城市人群居前五位的死因谱已发生明显改变(表1—2)。
在美国,1900年居前五位的疾病死亡顺位是:流感住院医师与肺炎、结核、肠胃炎、心脏病及脑血管病。至1994年,其顺位变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内分泌与代谢疾病。而且,世界上许多较发达国家的疾病死因谱都反映了上述相似的变化趋势。
疾病谱的变化导致医疗资源的重新分配。据统计,1999年,美国用于心血管病的治疗费高达2740亿美元,用于肿瘤的治疗费高达1 020亿美元,我国用于心血管病及肿瘤的防治费用均超过1 000亿元人民币。
疾病谱的变化对医学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疾病谱的变化,医学院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均需要做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