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病理生理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正文:病理生理学作业习题
    

病理生理学-作业习题

病理生理学:作业习题:◎<绪论>◎<疾病概论>◎<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休克>※<绪论>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型题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是A.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B.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C.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D.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E.疾病的表现及治疗的科学[答案]D2.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是A.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
 <绪论><疾病概论><水、电解质紊乱> 
<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
<应激><DIC><休克>
 ※<绪论>

第一章  绪 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是  

  A.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B.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 

  D.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E.疾病的表现及治疗的科学  

[答案]D

2.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是

  A.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答案]A

3.基本病理过程是指

  A.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研究某个系统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答案]B

4.病理生理学各论是指

  A.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讨论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    

  [答案]E

5.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发热

   B.水肿

   C.缺氧

   D.心力衰竭

   E.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D

6.病因学的研究是属于

  A.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

  B.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内容

  C.病理生理学各论的内容

  D.疾病的特殊规律

  E.研究生物因素如何致病    

  [答案]A

7.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

  A.病人

  B.病人和动物

  C.疾病

  D.动物实验

  E.发病条件      

  [答案]D

B型题

A.各个疾病中出现的病理生理学问题 

B. 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

C.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D.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病 理生理变化

E.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机制

1.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2.基本病理过程主要研究的是

3.疾病概论主要研究的是

[答案]1D   2B   3C

C 型题

 A.呼吸功能衰竭

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基本病理过程包括

2.系统病理生理学包括

[答案]1B  2A

x 型题

1.病理生理学主要从什么方面来揭示疾病的本质

  A功能方面

  B形态方面

  C代谢方面

  D细胞结构方面

  E超微结构方面

  [答案]AC

2.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流行病学调查

D.病变器官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E.尸体解剖

[答案]A B C

二、填空题

1.  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________。

[答案]概论

2.  基本病理过程,又称________。

[答案]典型病理过程

3.  病理生理学各论,又称________。

[答案]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4.  病理生理学是着重从________和________角度研究患病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答案]功能   代谢 

5.  疾病概论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答案]病因学 发病学

6.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

[答案]功能 代谢 结构

7.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动物实验 临床观察  流行病学研究

三、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 

 [答案]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的医学基础理论科学。

2.基本病理过程(basic  pathological  process)

 [答案]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

的异常变化。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请举例。

   [答案]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缺氧、发热、应激、休克、DIC等。

返回顶部

※<疾病概论>

第二章  疾病概论

二、选择题

A 型题

1.有关健康的正确提法是 

  A. 健康是指体格健全没有疾病

  B.不生病就是健康

  C.健康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

  D.健康是指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E.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

  全良好状态 

   [答案]E

2.疾病的概念下列哪项提法较正确

  A.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B.疾病即指机体不舒服

  C.疾病是机体对内环境的协调障碍

  D.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 

  E.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疾病是细胞受损的表现 

[答案]A

3.下列中哪项是错误的叙述

A.条件是指在疾病原因的作用下,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有影响的因素

B.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C.对某一疾病是条件的因素,可能是另一疾病的原因

D.条件对于疾病是必不可少的

E.条件可促进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答案]D

4.病因学研究的是

  A.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B.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C.疾病时自稳调节紊乱的机制

  D.疾病转归的机制

  E.因果转化规律

[答案]B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种疾病一般来说都有病因

B.病因是引起疾病的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C.没有病因,不可能发生相关的疾病

D.没有病因也可发生某些遗传性疾病

E.疾病发生发展中原因与条件是相对的,有时是可转化的

[答案]D

6.疾病发生的条件不正确的说法是

A.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B.它们本身不能引起疾病

C.可以左右病因对机体的影响促进疾病的发生

D.年龄和性别也可作为某些疾病的发生条件

E.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是固定不变的   

[答案]E

7.下列正确的陈述是

A.只要有病因存在,疾病肯定会发生

B.有条件存在,疾病肯定会发生

C.没有病因存在,疾病肯定不会发生

D.有诱因存在,疾病肯定会发生

E.同时具备条件和诱因才能引起疾病发生

[答案]C

8.发病学是指

A.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B.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C.研究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与整体关系的科学

D.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E.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答案]B

9.下列说法中哪项是正确的

A.任何疾病发生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这就是疾病的转归

B.任何疾病都存在转归问题

C.死亡不是疾病的转归形式

D.转归取决于机体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力量对比

E.通常所说的转归就是转归期   

[答案]D

10.临床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A.自主心跳停止

B.自主呼吸停止

C.自主心跳、呼吸停止

D.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E.不可逆昏迷   

[答案]B

11.死亡的概念是指

A.有机体解体的过程

B.各组织和细胞全部坏死

C.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D.心跳、呼吸停止,反射消失

E.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代谢全部停止   

[答案]C

12.死亡的标志是

A.脑死亡

B.心跳停止

C.呼吸停止

D.瞳孔散大

E.脑电波处于零电位   

[答案]A

13. 不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的是

  A.病毒

  B.细菌

  C.四氯化碳

  D.立克次体

  E.疟原虫

[答案]C

14.导致青霉素过敏的致病因素属于

  A.生物性因素

  B.免疫性因素

  C.先天性因素

  D.药物性因素

  E.理化性因素

[答案]B

15.血友病的致病因素是

  A.生物性因素

  B.免疫性因素

  C.先天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遗传性因素

[答案]E

16.对胎儿生长发育有损伤的因素是

  A.生物性因素

  B.先天性因素

  C.遗传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答案]B

17.基因突变是指

  A.染色体数量与结构的改变

  B.易患某种疾病的素质

  C.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

  D.损伤胎儿生长发育的改变

  E.免疫功能的改变

[答案]C

18. 染色体畸变是指

A.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

B.染色体数量与结构的改变

C.易患某种疾病的素质

D.损伤胎儿生长发育的改变

E.免疫功能的改变

[答案]B

19. 发病学研究的内容是

A.疾病发生的原因

B.疾病发生的条件

C.疾病发生的诱因

D.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E.自稳调节紊乱的变化

[答案]D

20. 疾病的发展取决于

A.病因的数量与强度

B.存在的诱因

C.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

D.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

E.机体的抵抗力

[答案]D

21.下列哪项不宜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A.自主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不可逆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

  D.颅神经反射消失

  E.瞳孔散大或固定

[答案]B

B 型题

  A.疾病的原因

  B.疾病的诱因

  C.疾病的条件

  D.疾病的外因

  E.疾病的危险因素

1.能够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2.能够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3.能够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4.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称为

[答案]1A   2B   3C   4E

  A.生物性致病因素

  B.先天性致病因素

  C.理化性致病因素

  D.免疫性致病因素

  E.遗传性致病因素

5.病原微生物属于

6.过敏反应属于

7.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属于

8.染色体畸变属于

9.基因突变属于

[答案]5A   6D   7B   8E   9E

  A.酶缺陷所致疾病

  B.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疾病

  C.受体缺陷所致疾病

  D.膜转运障碍所致疾病

  E.基因突变所致疾病

10.胱氨酸尿症属于

11.I型糖原沉积症属于

12.镰刀细胞性贫血属于

13.血友病属于

14.重症肌无力属于

[答案]10D   11A   12B   13E   14C

A.遗传性因素

B.结核杆菌

C.营养缺乏

D.代谢因素

E.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5.干肺炎的原因     

16.干酪性肺炎的条件     

17.肝性脑病的诱因      

[答案]15B   16C   17E 

  

A.遗传性疾病

B.遗传易感性疾病

C.社会性疾病

D.心理性疾病

E.免疫性疾病

18.精神分裂症     

19.先天愚型      

20.荨麻疹       

[答案]18B   19A   20E

C型题

  A.疾病发生的原因

  B.疾病发生的条件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染色体畸变属于

2.年龄和性别因素属于

3.基因突变属于

4.营养不良属于

[答案]1A   2B   3A   4C

  A.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

  B.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5.完全康复时

6.不完全康复时

[答案]5B   6A

A.病因学治疗

B.发病学治疗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7.失血性休克,给予止血、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8.蛔虫症患者,给予驱虫剂治疗          

9.外伤者,注射伤风抗毒素           

[答案]7C   8A   9D

x 型题

1.生物性因素的致病作用与下列哪些项目有关

  A.毒力

  B.侵袭力

  C.侵入机体的部位

  D.侵入机体的数量

E.与组织的亲和力

[答案]A B D

2、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有以下特点

   A.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引起疾病

   B.有一定的侵入门户

   C.没有潜伏期

   D.作用于机体后自身也发生了改变

E.必须在体内繁殖

[答案] A B D

3.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包括

  A.损伤与抗损伤

  B.因果交替

  C.康复

  D.局部与整体

E.死亡

[答案]A B D

4.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可以表现为

  A.两者相互对立

  B.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

  C.影响疾病的转归

  D.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E.两者互为因果

[答案]A B C D

5.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包括

  A.心跳停止

  B.自主呼吸停止

  C.瞳孔散大或固定

  D.脑电波消失

E.不可逆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

[答案]B C DE

三、填空题

1.  人类疾病的模式已从________模式转变为________模式。

   [答案] 生物医学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2.  健康至少包含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强壮的体魄  健全的精神状态

3.  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________调节紊乱而发生的________过程称为疾病。

[答案]自稳 异常生命活动

4.  病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是________和决定________。

[答案]引起疾病 疾病特异性

5.  生物性致病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病原微生物 寄生虫

6.生物性因素的致病作用主要与病原体________和侵入机体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以及它抵抗宿主攻击的能力有关。

[答案]致病力强弱 数量 侵袭力 毒力

7.先天性致病因素是指能够______的有害因素,  由先天性因素引起的疾

   病称为________。

[答案]损害胎儿生长发育 先天性疾病

8.遗传性因素致病主要是通过遗传物质________或________发生的。

[答案]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9.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素质或特性称为________。

[答案]遗传易感性

10.同一个因素可以是某一个疾病发生的________,也可以是另一个疾病发

   生的________。

[答案]原因 条件

11.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损伤与抗损伤 因果交替 局部与整体

1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包括________机制、________机制和_______机制。

[答案]神经体液    组织细胞 分子

13.体液机制主要是指致病因素引起体液的________和______的变化,最后

   造成内环境紊乱。

[答案]质 量

14.分子病是指由于________引起的以________为特征的疾病。

[答案]DNA遗传性变异 蛋白质异常

15.由于受体_____使受体缺失、______或______而致的疾病称为_______。

[答案]基因突变 减少 结构异常 受体病

16.疾病的转归有________或________两种结局。

[答案]康复    死亡

17.康复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完全康复 不完全康复

18.目前一般均以________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答案]枕骨大孔

19.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________,它是指_______

   的永久性丧失。

[答案]脑死亡 全脑功能

三、名词解释

1.健康(health)

   [答案]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

  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2.疾病(disease)

   [答案]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

   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 

   [答案]能够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称为病因。

4.致病条件

   [答案]能够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致病条件。

5.诱因 

   [答案]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诱因。

6.基因病(gene  disease)

   [答案]是指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7.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

   [答案]是指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8.受体病

   [答案]由于受体基因突变使受体缺失、减少或结构异常而致的疾病称受

   体病。

9.脑死亡(brain  death)

   [答案]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

   失。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四、问答题

1.简述健康和疾病的含义。

   [答案]健康和疾病是一组对应的概念,两者之间缺乏明确的判断界限。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社会环境的适应上均良好的状态。健康的相反面即是疾病,一般认为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发生损伤与抗损伤反应,而且表现出自稳调节紊乱的异常生命活动现象。

2.举例说明因果交替规律在发病学中的作用。

   [答案]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的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不断交替转化,推动疾病的发展。例如暴力作为原始病因引起机体创伤,机械力是因,创伤是果,创伤又引起失血等变化,进而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等一系列后果。如此因果不断交替,成为疾病发展的重要形式。

3.举例说明损伤与抗损伤规律在发病学中的作用。

[答案]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发生的变化基本上可分为损伤和抗损伤过程,两 者相互对立,它是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它们间的力量对比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损伤强于抗损伤时,疾病循着恶性螺旋向恶化方面发展;反之,则向恢复健康方面发展。损伤和抗损伤虽然是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又可相互转化。例如失血性休克早期,血管收缩有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但收缩时间过久,就会加剧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使休克恶化造成组织细胞的坏死和器官功能障碍。

4.什么是脑死亡?试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答案]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 

性消失,即整体死 亡的标志是脑死亡。目前一般以枕骨大孔以

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判定脑死亡的根据是:①不可

逆昏和大脑无反应性;②呼吸停止,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

自主呼吸;③颅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

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血管造影)。

5.为什么心跳停止不作为脑死亡的诊断标准,而把自主呼吸停止作为临床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答案]虽然脑干是循环心跳呼吸的基本中枢,脑干死亡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标准,近年来,呼吸心跳都可以用人工维持,但心肌因有自发的收缩能力,所以在脑干死亡后的一段时间里还可能有微弱的心跳,而呼吸心须用人工维持,因此世界各国都把自主呼吸停止作为临床脑死亡的首要指标,不把心跳停止作为临床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返回顶部

※<水电解质紊乱>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   选择题

(一).A型题:  

1.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

A.Na+

B.   K+

C.  Ca2+

D. Mg2+

E.   Fe2+

[答案] A

2.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是

A. HCO3-

B. SO42-

C. CL-

D.HPO42-

E. 蛋白质

[答案] C

3.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

A. Na+

B. Mg2+

C. Ca2+

D.K+ 

E. Fe2+

[答案] D

4.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是

A.HPO42-和蛋白质

B.有机酸

C.HCO3-

D.CL-

E.SO42-

[答案] A

5.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渗透压90~95%来源于

A.K+和HCO3-

B.Na+、CL-和HCO3-

C.Ca2+和HPO42-

D.葡萄糖和尿素

E.氨基酸和蛋白质

[答案] B

6.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离子最主要的是

A.K+  

B.Na+

C.Mg2+

D.Ca2+

E.HPO42-

[答案] A

7.机体排出水分的途径有

A. 消化道

B. 皮肤

C. 肺

D.肾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8.正常成人每天至少必须排出多少尿液才能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

A. 800ml

B. 1000ml

C. 500ml

D.1200ml

E. 1500ml

[答案] C

.9.心房利钠肽释放入血后,主要通过哪条途径影响水钠代谢?

A.减少肾素的分泌

B. 抑制醛固酮的分泌

C.对抗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效应

D.  拮抗醛固酮的滞Na+作用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10.低渗性脱水的特点是

A.失Na+多于失水

B. 血清Na+浓度〈130mmol/L

C.血浆渗透压〈280mmol/L

D.  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11.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也可称为

A.高渗性脱水

B. 等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  原发性脱水

E. 水中毒

[答案] C

12.下列哪项不是引起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原因?

A.长期持续使用速尿或利尿酸

B.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C.慢性间质性肾疾患

D.  消化道失液(呕吐,腹泻)

E. 大量出汗和大面积烧伤

[答案] B

13.下列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项是不正确的?

A.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  

B. 无口渴感  

C.早期便有ADH分泌增多,晚期ADH分泌减少

D.  有明显失水体征

E. 肾外因素所致失钠者,尿Na+含量减少

[答案] C

14.处理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

A.生理盐水

B.  5%的葡萄糖

C. 血浆

D. 糖酐

E.  7.5%Nacl

[答案] A

1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点是

A.血清Na+浓度〈130mmol/L

A.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B. 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

C. 体液量明显增多

D.以上都是

[答案] E

16.高容量性低钠血症也可称为

A. 水中毒

B. 低渗性脱水

C. 等渗性脱水

D.高渗性脱水

E. 原发性脱水

[答案] A

17.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最常发生于

A.用无盐水灌肠

B. 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而又补液不恰当时

C.精神性饮水

D.  持续大量饮水

E. ADH分泌过多

[答案] B

18.下列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项是不正确的?

A.细胞外液量增多,血液稀释    

B. 细胞内水肿

C.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D.  红细胞压积降低

E. 早期尿量增加(肾功能障碍者例外),尿比重下降

[答案] C

19.下列关于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失水〉失钠 ,血清Na+浓度〉150mmol/L

B. 血浆渗透压>310 mmol/L

C.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D.  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维持不变

E. 又称为高渗性脱水

[答案] D

20.尿崩症患者易引起

A.低渗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  水中毒

E. 盐中毒

[答案] B

21.下列关于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项是不正确的?

A.口渴

B. 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   

C.细胞外液容量增加

D.  尿少,尿比重增加

E. 醛固酮和ADH分泌增加

[答案] C

22.下列关于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血容量和血钠均增多

B. 其主要原因是盐摄入过多或盐中毒

C.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

D.  严重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E. 对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用速尿治疗

[答案] C

23.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发生机制是

A.渗透压调定点下移

B. 渗透压感受器阈值升高

C.摄入钠过多

D.  钠排出过少

E. Cushing综合征

[答案] B

24.低渗性脱水时机体表现为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A.    ↓  ↓↓

B.   ↓↓  ↓

C.   ↓↓ ↓↓

D.   ↑   ↓↓

E.   ↓↓  正常  

[答案] D

25.高渗性脱水时机体表现为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A.   ↓  ↑↑

B.   ↓↓   .   ↓

C. ↓   正常

D.   ↑↑ ↓↓

E.   正常  ↓

[答案] B

26.等渗性脱水时机体表现为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A.   ↓ ↓

B.   ↓  .  ↑

C.   ↓   变化不大 

D.   ↑ ↓  

E.  变化不大   ↓

[答案] E

27.哪一类水、钠代谢障碍更易发生休克?

A.低渗性脱水  

B. 等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  水中毒

E. 原发性高钠血症

[答案] A

28.水肿是指

A.细胞内液过多

B. 细胞外液过多

C.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过多

D.  血管内液体过多

E. 体内液体过多

[答案].C

29.下列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的发生机制哪项是不正确的?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B. 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C.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 淋巴回流受阻

[答案].B

30.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常见病因是

A.肝硬变

B. 严重营养不良

C.肾病综合征

D.  恶性肿瘤

E. 以上都是

[答案].E

31.造成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的机制哪项是不正确的?

A.GFR降低

B. 心房肽分泌减少

C.肾小球滤过分数降低

D.  醛固酮分泌增多

E. ADH分泌增多

[答案].C

32.下列影响钾跨细胞转移因素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胰岛素直接刺激Na+-K+-ATP酶的活性,促细胞摄钾

B. β-肾上腺能的激活通过cAMP机制激活Na+-K+-ATP酶,促细胞摄钾

C.酸中毒促进钾离子移出细胞,而碱中毒作用正好相反

D.  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升高可直接抑制Na+-K+-ATP酶的活动

E.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急性升高促进钾离子自细胞内移出

[答案].D

33.影响远曲小管、集合管排钾的调节因素是

A.醛固酮

B. 细胞外液的钾浓度

C.远曲小管的原尿流速

D.  酸碱平衡状态

E. 以上都是

[答案].E

34.引起缺钾和低钾血症的最主要原因是

A.钾丢失过多 

B. 碱中毒    

C.长期使用β受体激动剂   

D.  钾摄入不足

E.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答案].A

35.经肾失钾过多的原因是

A.速尿、利尿酸的使用

B. 肾小管性酸中毒

C.盐皮质激素过多

D.  镁缺失

E. 以上都是

[答案].E

36.下面关于肾外途径过度失钾的原因,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呕吐、腹泻

B. 胃肠减压

C.钡中毒

D.  肠瘘

E. 过量发汗

[答案].C

37.使用外源性胰岛素产生低钾血症的机制是

A.醛固酮分泌增多   

B. 跨细胞转移,细胞摄钾增多

C.肾小管重吸收钾障碍

D.  结肠上皮细胞分泌钾过多

E.  呕吐、腹泻致失钾过多

[答案].B

38.急性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组织膜电位的影响是

   静息电位(负值) 阈电位(负值)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差距

A.   不变 ↑ ↑

B.   不变 ↓ ↓

C. ↑  ↑ ↑

D. ↑  不变  ↑

E. ↓  不变  ↓

[答案].D

39.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肌膜电位的影响是

  静息电位(负值)  阈电位(负值)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差距

A.   ↓   不变 ↓

B.   ↓ ↓ 不变

C.   ↓ ↑  ↓

D.   ↑   不变 ↑

E.   ↑ ↑  ↑

[答案].A

40.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是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E.  ↓   ↓ ↓  ↓

[答案].B

41.低钾血症的心电图特点是

QRS波  ST段   T波   u波 

  A.   增宽 下移 低平 有

  B.   增宽 正常 低平 无

  C.   增宽 上移 高尖 无 

  D.   变窄 下移 高尖 无

  E. 变窄 正常 正常 有

[答案].A

42.低钾血症对心肌功能的损害可表现有

A.窦性心动过速

B. 期前收缩

C.阵发性心动过速

D.  对洋地黄类药物毒性的敏感性增高

E. 以上都是

[答案].E

43.引起高钾血症最重要的原因是

A.酸中毒

B. 使用β受体阻滞剂

C.洋地黄中毒

D.  肾排钾障碍

E. 摄钾过多

[答案].D.

44..高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是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A.  ↑   ↑ ↑  ↑

  B.  ↑   ↓ ↑  ↑

  C.   先↑后↓  ↓ ↓  ↓

  D.  ↓   ↑ ↓  ↓

  E.  ↓ ↑ ↓  ↑

[答案].C

45.高钾血症的心电图特点是

QRS波  P—R间期   T波  

  A. 增宽   延长  高尖

  B. 增宽   缩短  正常 

  C. 变窄   正常  高尖   

  D. 变窄   缩短  低平 

  E. 正常 延长  低平

[答案].A

46.在下列引起低镁血症的原因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严重腹泻

B. 醛固酮分泌减少

C.高钙血症

D.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E.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答案].B

47.低镁血症对机体的影响有哪项是不正确的?

A.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强

B. 可引起多种神经、精神症状

C.可引起心律失常

D.  可拮抗儿茶酚胺和内皮素等的缩血管作用

E. 可致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

[答案] D

48.低镁血症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是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E.  ↓   ↑ ↓  ↓

[答案] C

49 .产生高镁血症最重要的原因是

A.肾脏排镁障碍    

B. 摄镁过多.

C.PTH分泌增多

D.  醛固酮分泌增多症

E. 饮食中钙含量增加

[答案] A

50.肾排镁障碍致高镁血症的常见病因是

A.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B. 严重低渗性脱水

C.甲状腺功能减退

D.  Addison病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51.急性高镁血症的紧急治疗措施是

A.改善肾功能

B. 静注钙制剂

C.治疗原发病

D.  纠正酸中毒

E. 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答案] B

52.下面哪项不是引起低钙血症的病因?

A.肝硬化

B. 慢性肾功能衰竭

C.高镁血症

D.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E. 急性胰腺炎 

[答案] C

5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产生低血钙的机制是

A.血磷升高

B. VitD羟化障碍

C.骨抗PTH

D.  肠钙吸收障碍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54.低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一项不存在?

A.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B. 心肌兴奋性、传导性升高

C.骨质钙化障碍

D.  心肌收缩性增强

E. 婴幼儿免疫力低下

[答案] D

55.下列哪项不是高钙血症的病因?

A.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B. 慢性肾功能衰竭

C.恶性肿瘤

D.  VitD中毒

E.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答案] B

56.下列高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项是不正确的?

A.神经肌肉兴奋性下降

B. 主要损害肾小管

C.心肌兴奋性、传导性均升高

D.  异位钙化

E. 严重高血钙可产生高血钙症危象

[答案]C

57.血磷通常是指

A.血浆中的无机磷

B. 红细胞中所含的磷

C.血浆磷脂中所含的磷

D.  血浆中磷脂及无机磷酸盐所含磷的总和

E. 红细胞和血浆磷脂中所含磷的总和

[答案] A

58.引起低磷血症的原因是

A.长期使用利尿剂

B. VitD缺乏

C.呼吸性碱中毒

D.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59.在引起高磷血症的病因中,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肾功能衰竭

B. VitD中毒

C.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D.  急性酸中毒

E. 淋巴性白血病

[答案] C

60.高磷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中哪一项不存在?

A.低钙血症

B. 异位钙化

C.抑制肾1α羟化酶

D.  低镁血症

E. 抑制骨的重吸收

[答案] D

B型题

A.低渗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  水中毒

E. 水肿

61.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

62.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

63.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为

[答案]  61.A  62.D  63.B

A. 低渗性脱水

B. 等渗性脱水

C. 高渗性脱水

D.等容量性低钠血症

E. 等容量性高钠血症

64.尿崩症病人易出现

65.大面积烧伤病人易出现

66.大汗者大量饮水易出现

67.SIADH病人易出现

68.下丘脑受损患者易出现

[答案]  64.C  65.B  66.A  67.D  68.E

A.补充等渗液

B. 补水为主,适当补钠

C.补偏低渗(1/2或2/3张)液

D.  补充水分以降低血钠

E. 限制水分摄入,对重症或急性患者,还应给予高渗盐水

69.高渗性脱水的补液原则是

70.等渗性脱水的补液原则是

71.低渗性脱水的补液原则是

72.水中毒的补液原则是

73.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的补液原则是

[答案]  69.B  70.C  71.A   72.E  73.D

A.尿量减少,尿钠含量降低

B. 尿量减少,尿钠含量增加

C.尿量不少,尿钠含量降低

D.  尿量增多,尿钠含量降低

E. 尿量增多,尿钠含量增加

74.肾性原因引起的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晚期

75.肾外原因引起的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早期

7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早期

77.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晚期

78.全身性水肿

[答案]  74.B  75.D  76.B  77.A  78.A

 

A.骨骼肌静息膜电位负值增大

B. 骨骼肌静息膜电位负值减少

C.骨骼肌阈电位上移

D.  骨骼肌阈电位下移

E. 骨骼肌静息膜电位和阈电位负值均减少

79.低钾血症

80.高钾血症

 [答案]79.A  80.B

心肌兴奋性 心肌传导性  心肌自律性   心肌收缩性

  A. ↑   ↓ ↑ ↑

  B . ↓ ↓   ↓  ↓

  C  ↓ ↑ ↓ ↓ 

  D  ↑ ↑ ↑ ↓

  E  ↓ ↓   ↓  ↑ 

81.急性低钾血症

82.严重高钾血症

83.低镁血症

84.高镁血症

[答案] 81.A  82.B  83.A  84.C

C型题

A.尿少

B. 低容量性休克

C.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85.低渗性脱水患者可表现有

86.等渗性脱水患者可表现有

87.高渗性脱水患者可表现有

[答案] 85.C  86.C  87.A

A.细胞外液容量增加

B. 细胞内液容量增加

C.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88.水中毒

89.高渗性脱水

90.等渗性脱水

[答案]  88.C  89.D  90.D

A.细胞外液容量减少

B. 细胞内液容量减少

C.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91.低渗性脱水

92.等渗性脱水

93.高渗性脱水

94.水中毒

[答案] 91.A  92.A  93.C  94.D

A.低钾血症

B. 低镁血症

C.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95.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易发生

96.长期使用速尿或利尿酸时易发生

97.Addison病患者可出现

98.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易发生

[答案] 95.C  96.C  97.D  98.D

A.高钾血症

B. 高镁血症

C.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99.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易发生

100.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

101.Addison病患者可出现

102.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发生

[答案] 99.C  100.A   101.C   102.D

A.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B. 心肌兴奋性降低

C.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3.低钾血症时

104.严重高钾血症时

105.低镁血症时

106.高镁血症时

[答案] 103.A  104.C  105.D  106.C

A.低钙血症

B. 低磷血症

C.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7.VitD代谢障碍

108.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产生

109.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可产生

110.降钙素分泌过多可产生

[答案] 107.C  108.A  109.B  110.C

X型题

111.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有

A.易发生休克

B. 无口渴感

C.早期多尿,晚期可出现少尿

D.  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及囟门凹陷

E. 肾性因素所致者,尿钠含量减少,肾外因素所致者,尿钠含量增多

[答案] ABCD

112.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可出现

A.细胞外液容量增加

B. 细胞内液高渗

C.细胞内水肿

D.  颅内高压,严重者发生脑疝

E. 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降低

[答案] ACDE

113.引起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病因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 甲状腺功能亢进

C.ADH分泌异常综合征

D.  尿崩症

E. Cushing综合征

[答案] ABD

114.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有

A.口渴

B. 尿少,尿比重增高

C..红细胞压积增高

D.  颅内高压

E. 尿钠显著增加

[答案] ABC

115.造成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的病因是

A.充血性心力衰竭

B. 肾病综合征

C.丝虫病

D.  肝硬化

E. 恶性肿瘤

[答案] ABCDE

116.造成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的因素是

A.GFR降低

B. 心房肽分泌增多

C.肾小球滤过分数降低

D.  ADH分泌增多

E. 醛固酮分泌增多

[答案] ADE

117.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与下列因素有关

A.水肿的病因

B. 重力效应

C.组织结构特点

D.  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

E. 水肿发生速度

[答案] BCD

118.影响钾跨细胞转移的因素是

A.胰岛素

B. 儿茶酚胺

C.细胞外液的钾离子浓度

D.  酸碱平衡状态

E.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答案] ABCDE

119.促进钾离子自细胞内移出的因素

A.胰岛素

B. α受体激动剂

C.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

D.  酸中毒

E. 运动

[答案] BDE

120.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排钾的因素是

A.醛固酮分泌增加

B. 远曲小管的原尿流速增大

C.细胞外钾浓度升高

D.  碱中毒

E. ADH分泌增加

[答案] ABCD

121.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是

A.长期使用β受体激动剂

B. 肾小管性酸中毒

C.醛固酮增多症

D.  长期使用安体舒通、氨苯喋啶

E. 慢性腹泻

[答案]ABCE

122.低钾血症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是

A.兴奋性升高

B. 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

C.传导性降低

D.  传导性升高

E. 自律性升高

[答案]ACE

123.低钾血症的典型心电图改变表现为

A.T波低平

B. ST段下降

C.U波增高

D.  QRS波增宽

E. 心率增快和异位心

[答案]ABCDE

124.引起高钾血症的原因是

A.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

B.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C.Addison病

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 长期使用β受体激动剂

[答案]BCD

125.高钾血症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是

A.兴奋性升高

B. 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

C.传导性升高

D.  传导性下降

E. 自律性下降

[答案]BDE

126.高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为

A.T波高尖

B. T波低平

C.QRS波增宽

D.  P-R间期延长

E. 心律失常,严重时发生室颤

[答案]ACDE

127.为对抗高K+的心肌毒性,临床紧急处理措施是

A.静注快速洋地黄类制剂

B. 使用安体舒通、安苯喋啶利尿

C.静注碳酸氢钠或乳酸钠

D.  静注钙制剂

E. 透析疗法

[答案]CDE

 128.引起低镁血症的病因是

A.严重腹泻

B. 广泛小肠切除

C.低钙血症

D.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E. 慢性酒精中毒

[答案] ABE

129.低镁血症患者可表现有

A.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

B. 神经精神症状

C.室性心律失常

D.  高钙血症

E. 高钾血症

[答案] ABC

130.产生高镁血症的病因是

A.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

B. 严重低渗性脱水

C.Addison病

D.  甲状腺功能减退

E. 肠瘘

[答案]BCD

131.高镁血症对机体的影响是

A.肌无力

B. 嗜睡或昏迷

C.血压下降

D.  冠状动脉痉挛

E. 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动过缓

[答案] ABCE

132.引起VitD代谢障碍的病因是

A.慢性腹泻

B. 阻塞性黄疸

C.Addison病

D.  肝硬变

E. 慢性肾功能衰竭

[答案] ABDE

133.产生低钙血症的病因是

A.高镁血症

B. VitD缺乏

C.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D.  慢性肾功能衰竭

E. 急性胰腺炎

[答案] BCDE

134.低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是

A.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B. 骨质钙化障碍

C.心肌兴奋性、传导性降低

D.  心肌收缩力增强

E. 婴幼儿免疫功能增强

[答案] AB

135.低钙血症对心肌的影响表现为

A.兴奋性升高

B. 传导性升高

C.收缩力降低

D.  自律性降低

E. ECG表现为Q—T间期缩短,ST段缩短

[答案] ABC

136.高钙血症对肾的损害表现为

A.肾小管水肿、坏死、基底膜钙化

B. 晚期肾小管纤维化,肾钙化、肾结石

C.浓缩功能障碍

D.  肾功能衰竭

E. 对肾小球的破坏尤为突出

[答案]。ABCD

二、填空题

1.正常成人每天最低尿量为   ml,每天最低排出的水量为   ml。

[答案] 500  1500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点是  ,    ,       。

[答案] 失Na+多于失水   血清Na+浓度〈130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3.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主要表现为   量减少,易发生    ;其中   量减少更为明显,故出现明显的    。

[答案] 细胞外液   休克   组织间液   失水征(脱水征)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治疗,原则上应给予    。

[答案] 等渗液(生理盐水)

5.等容量性低钠血症主要见于    。

[答案] ADH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特点是     和    。

[答案] 失水多于失钠   血清钠浓度〉150mmol/L   血浆渗透压〉310mmol/L   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

7.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故最易发生于    时。

[答案] 过多的低渗性体液在体内潴留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而又输液不当

8.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补液原则是    。

[答案] 补水为主,适当补钠

9.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

[答案]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

10.近曲小管重吸钠水增多的机制是       。

[答案]。心房肽分泌减少 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11.导致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的机制是       。

[答案] 醛固酮分泌增多   ADH分泌增多

12.机体对钾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两大机制,即       。

[答案] 肾的调节   钾的跨细胞转移

13.机体对快速变动的钾负荷的首要调节目标是   ,这主要依靠  来实现.

[答案]维持血浆钾浓度的恒定  细胞内外K+的转移  

14.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细胞分泌钾的因素是       和    。

[答案] 影响主细胞基底膜面的Na+—K+泵活性  影响管腔面胞膜对K+的通透性  改变从血液到小管腔钾的电化学梯度

15.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排钾的因素是  、         。

[答案] 醛固酮   细胞外液钾浓度   远曲小管的原尿流速   酸碱平衡状态

16.引起低钾血症的三大原因是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答案] 钾摄入不足   钾丢失过多   钾的跨细胞分布异常   钾丢失过多

17.低钾血症和缺钾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        

[答案] 膜电位异常引发的一系列障碍   细胞代谢障碍引发的损害   酸碱异常

18.低钾血症对心功能损害的具体表现是       。

[答案] 心律失常   对洋地黄类强心药物毒性的敏感性增加

19.高钾血症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和威胁是    。

[答案] 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致死性心律失常)

20.血清镁含量低于   称为低镁血症,高于   称为高镁血症。

[答案] 0.75mmol/L 1.25mmol/L

21.引起高镁血症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 肾排镁障碍

22.机体对钙、磷代谢的调节,主要由         三种激素通过三个靶器官,即   来调节。

[答案] PTH   VitD   降钙素(CT)   肾、骨和肠

23.高钙血症对肾功能的损害,早期主要表现为    。

[答案] 浓缩功能障碍 

24.低磷血症和缺磷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 VitD缺乏导致肠道磷吸收障碍

25.低磷血症主要引起的异常为    。

[答案] ATP生成不足和红细胞中2,3—DPG减少

26.高磷血症的临床表现与    有关.

[答案] 高磷血症诱导的低钙血症和异位钙化

三.名词解释

1.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 fluid)

[答案] 跨细胞液是组织间液中的极少部分分布于一些密闭腔隙(关节囊、颅腔、胸腔、腹腔等)中,是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为一特殊部分,也称第三间隙液。

1.aquaporins(AQP)

[答案] 水通道蛋白是一组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

2.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答案]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低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3.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

[答案]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水中毒,其特点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是由于过多的水分在体内潴留造成细胞内、外液量都增多,并引起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4.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答案]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为高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6.edema

[答案]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7.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

[答案]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液体超过胶体网状物的吸附能力时,形成游离的液体,后者在组织间隙中具有高度的移动性,当液体积聚到一定量后,用手指按压该部位皮肤,游离液体便从按压点向周围散开,形成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又称为显性水肿。

8.低钾血症和缺钾

[答案]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缺钾是指细胞内钾和机体总钾量的缺失.

9.异位钙化

[答案] 在高钙或高磷血症时,体内多处可形成钙化,如血管壁、关节周围、软骨、肾、鼓膜钙化等,这些钙化灶引起相应器官的功能损害。

四、问答题

1.试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①.失钠>失水,细胞外液减少并处于低渗状态,水分从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致使细胞外液量进一步减少,易发生低容量性休克。

  ②.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早期ADH分泌减少,形成多尿和低比重尿,晚期血容量显著降低时,ADH释放增多,出现少尿和尿比重升高。

  ③.细胞外液低渗,水分向细胞内转移,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间隙移入血管内,产生明显的失水体征。

  ④.经肾失钠过多的患者,尿钠含量增加(>20mmol/L),肾外原因所致者,因低血容量致肾血流量减少而激活RAAs,尿钠含量减少(<10mmol/L=。

2.试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①.水潴留使细胞外液量增加,血液稀释。

  ②.细胞外液低渗,水分向细胞内转移,引起细胞内水肿

 ③.细胞内外液容量增大,易致颅内压升高,严重时引起脑疝。

  ④.细胞外液低渗,ADH释放减少,尿量增加(肾功能障碍者例外),尿比重降低。

3.试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①.失水>失钠,细胞外液高渗,通过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中枢,引起口渴。

  ②.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渗透压升高,ADH分泌增加,因而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

  ③.细胞外液高渗,致使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使细胞脱水、皱缩,严重患者因颅骨与脑皮质间的血管张力加大,可导致静脉破裂而出现局部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④.由于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以及醛固酮分泌增加,有助于血容量恢复,故血液浓缩及外周循环衰竭远比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为轻。

4.为什么等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仍有尿钠排出增加?

[答案要点] ①.等容量性低钠血症虽名为等容,实际上其体液容量可以扩张。容量的扩张引起ANP释放,后者使GFR升高,并抑制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②.容量的扩张可减少近曲小管对Na+的重吸收。

  ③.细胞外液容量的扩张使醛固酮分泌减少,故远曲小管对Na+的重吸收减少。

5.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为什么易发生高钾血症?

[答案要点]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Na+—K+—ATP酶活性,使细胞摄钾减少。

6.长期使用利尿剂(除安体舒通、氨苯喋啶外)的病人,为什么易发生低钾血症?

[答案要点] ①.利尿剂引起远端流速增加。

  ②.利尿后血容量减少引起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

  ③.利尿引起的氯缺失,后者使远端肾单位的钾分泌持续增多。

7.试述低钾血症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①.T波低平:T波反映心室肌的3相复极化,低K+血症时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使3期复极化过程延缓,故T波低平。

  ②.出现u波:低钾血症时对Purkinje纤维的影响大于对心室肌的影响,使Purkinje纤维的复极化过程延长大于心室肌的复极化过程,故出现u波。

  ③.ST段下移:低钾血症使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平台期出现Ca2+内向电流的相对增大ST段不能回到基线而呈下移斜线状。

  ④.QRS波增宽:低钾血症时,传导性降低使心室肌去极化过程减慢,故QRS波增宽。

8.低钾血症和严重高钾血症均可导致骨骼肌弛缓性麻痹,其机制有何异同?

[答案要点] ①.同——均使骨骼肌兴奋性降低。

  ②.异——低钾血症为超极化阻滞;严重高钾血症为去极化阻滞。

9.低钾血症和轻度高钾血症均可导致心肌兴奋性升高的机制是什么?

[答案要点] 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膜对钾通透性降低,使膜电位负值减小,膜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减小,心肌兴奋性升高。轻度高钾血症时,膜内外钾浓度差减小,静息时钾外流减少,膜电位负值变小,膜处于部分去极化状态,故心肌兴奋性升高。

10.在紧急处理高钾血症时,为什么常静注钙制剂和高张碱性含钠溶液(如5%NaHCO3)?

[答案要点] 其目的是为了对抗高K+的心肌毒性作用。

  ①.钙制剂:细胞外Ca2+浓度升高,使心肌细胞阈电位上移,有利于恢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增加细胞膜内外Ca2+浓度差,进入细胞内Ca2+量增多,增强心肌收缩性。

  ②.高张碱性含钠溶液:增加细胞膜内外Na+浓度差,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增加,有利于改善心肌传导性;碱性溶液注入后,促进K+转移入细胞内;此外高张溶液可起到暂时稀释作用。

11.充血性心衰病人,为什么易产生低镁血症?

[答案要点] ①.摄入不足。

  ②.肠粘膜淤血水肿致镁吸收不良。

  ③利尿剂的使用,肾排镁增加。

  ④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使肠道吸收镁减少,也使远曲小管及髓袢重吸收镁减少。

12.低钾血症、高镁血症和高钙血症都有骨骼肌兴奋性降低,其电生理机制有何不同?

[答案要点] ①.低钾血症时,骨骼肌细胞膜电位负值增大,Em--Et距离增大,处于超极化状态,使骨骼肌兴奋性降低。

  ②高镁血症时,Mg2+竞争性抑制Ca2+进入神经轴突,使Ach释放减少,Mg2+抑制终板膜上Ach受体敏感性的作用增强,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传递。

  ③高钙血症时,Ca2+阻滞Na+内流,使阈电位上移,加大了Em与Et的距离,使骨骼肌兴奋性降低。

1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什么易发生低钙血症?但临床上此类患者的低钙血症的症状又不明显,为什么?

[答案要点] 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产生低钙血症机制:血磷升高,妨碍肠钙吸收,VitD羟化障碍;骨抗PTH;肠钙吸收减少。

  ②.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酸性环境结合钙的解离度高,血中游离钙无明显降低,故低钙血症的症状不明显。

14.试述低镁血症引起神经-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应激性增高的机制。

[答案要点]①Mg2+竞争性抑制Ca2+进入轴突的作用减弱,Ach释放增多。

②Mg2+抑制终板膜上Ach受体敏感性的作用减弱。

③减弱了Mg2+对神经-肌肉应激性的抑制作用。

④能量代谢障碍。

⑤ Mg2+阻滞中枢兴奋性N-甲基-D天冬氨酸的作用减弱。

15.试述低镁血症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

[答案要点] ①低镁血症时,离子泵失活,细胞内Na+和Ca2+升高,K+降低。

②内皮细胞通透性升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重构,血管中层增厚、僵硬。

③出现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增强。

④增加血管活性的内皮素、儿茶酚胺生成增加,扩血管的PGI2产生减少。

16.试述血清镁水平降低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

[答案要点] ①低镁血症可导致内皮功能紊乱,使NF-κB、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血管活性介质、凝集蛋白的产生增加。

②内皮氧化电位增大,LDL氧化(OX-LDL)修筛增强。

③单核细胞趋化、迁移至动脉壁,摄取OX-LDL,并释放PDGF和IL-1等促进炎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返回顶部

※<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一.选择题

A型题

1.正常体液中酸(H+)的主要来源是

A.食物摄入的酸

B.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碳酸

C.蛋白分解代谢产生的硫酸、磷酸和尿酸

D.  糖代谢产生的甘油酸、丙酮酸、乳酸和三羧酸

E. 脂肪代谢产生的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

[答案] B

2.  下列缓冲系统不能缓冲挥发酸的是

A. HCO3-/H2CO3

B. HPO42-/H2PO4-

C. Pr-/HPr

D.Hb-/HHb

E. HbO2-/HHbO2

[答案] A

3.下列指标中哪一项是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的重要指标?

A.pH 

B. CO2CP

C.PaCO2 

D.  AB

E. BE

[答案] C

4.反映血浆中HCO3-实际含量的指标是

A.SB

B. BB

C.BE

D.  AB

E. AG

[答案] D

5.抽取的血液标本,如未与空气隔绝,下列哪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将受影响?

A.SB

B. BB

C.AG

D.  BE

E. AB

[答案] E

6.反映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的指标是

A.SB

B. AB

C.BB

D.  BE

E. AG

[答案] C

7.反映全血或血浆中碱过多或碱缺失的指标是

A. BE

B. AB

C. PaCO2

D.SB

E. BB

[答案] A

8.所谓阴离子间隙是指

A.细胞内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

B. 细胞外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

C.细胞内外的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

D.  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之差

E. 血浆中未测定的阳离子与未测定的阴离子之差

[答案] D

9.完全代偿性酸或碱中毒时,血浆中HCO3-/H2CO3的比值应为

A. 30/1

B. 25/1

C. 20/1

D.15/1

E. 10/1

[答案] C

10.下列哪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

A.休克

B. 幽门梗阻

C.肾功能衰竭

D.  心力衰竭

E. 糖尿病

[答案] B

11.下列哪项不是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

A.糖尿病

B. CO中毒

C.严重饥饿

D.  肠瘘

E. 水杨酸中毒

[答案] D

12.AG正常型代谢型酸中毒常见于

A.腹泻

B. 幽门梗阻

C.严重肾功能衰竭

D.  重度高钾血症

E. 严重贫血

[答案] A

13.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气分析参数的改变是

A. HCO3-降低

B. SB、AB、BB均降低,AB<SB,BE负值增大

C. pH下降

D.PaCO2降低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14.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表现为

A.室性心律失常

B. 心肌收缩力降低

C.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下降

D.  意识障碍

E. 以上都是

[答案]E

15.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

A.颅脑损伤

B. 重度低钾血症

C.呼吸道阻塞

D.  低张性缺氧

E. ARDS

[答案] D

16.慢性呼吸性酸中毒血气分析参数的变化是

A. PaCO2增高

B. pH降低

C. SB、AB、BB均升高,AB>SB

D.BE正值增大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17.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代偿的主要方式是

A.细胞外液缓冲

B. 细胞内缓冲

C.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D.  肾脏代偿

E. 骨骼代偿

[答案] D

18.下列哪项不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

A.剧烈呕吐

B. 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C.醛固酮分泌过多

D.  低钾血症

E. 大量输入柠檬酸盐抗凝的库存血

[答案] B

19.代谢性碱中毒血气分析参数的变化是

A. 血浆HCO3-浓度升高

B. pH增高

C. SB、AB、BB均升高,AB>SB,BE正值增大

D.PaCO2升高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20.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B. 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

C.呼吸加深加快

D.  血浆游离钙降低

E. 低钾血症

[答案] C

21.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

A.低张性低氧血症

B. 癔病发作

C.氨中毒

D.  G-杆菌败血症

E. 严重低钾血症

[答案] E

22.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血气分析参数的变化为

A.PaCO2降低

B. SB、AB、BB均降低,AB<SB

C.BE负值增大

D.  pH升高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23.下列哪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

A. ARDS

B. 心跳呼吸骤停

C. 严重低钾血症

D.颅脑损伤

E.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答案] A

24.下列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的特点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pH明显降低

B. HCO3-减少和PaCO2增高,二者不能相互代偿

C. SB、AB、BB变化不大,AB<SB

D.血K+升高

F. AG增大

[答案] C

25.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特点是

A.PaCO2和HCO3-浓度均升高,且超出彼此正常代偿范围

B. SB、AB、BB均升高,AB>SB

C.BE正值增大

D.  pH变化不大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26.下列哪项不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

A.感染性休克

B. 肺性脑病

C.水杨酸中毒

D.  糖尿病合并感染

E. ARDS

[答案] B

27.下列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的特点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PaCO2和HCO3-浓度均降低,且均小于代偿的最低值

B. SB、AB、BB均降低,AB<SB

C.BE负值增大

D.  AG减小

E. pH变化不大

[答案] D

28.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特点是

A.导致血浆HCO3-降低和升高的原因同时存在

B. HCO3-在正常范围

C.pH在正常范围

D.  PaCO2常在正常范围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29.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

A. 水杨酸中毒

B. 高热合并呕吐

C. 肝功能衰竭患者使用髓袢利尿剂

D.严重创伤患者伴呕吐

E. 败血症患者伴呕吐

[答案]A

30.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的特点是:

A. PaCO2降低

B. HCO3-浓度升高

C. SB、AB、BB均升高,AB〈SB

D.PH明显升高,血钾浓度降低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31.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特点是

A.PaCO2明显增高

B. AG>16mmol/L

C.HCO3-一般也升高

D.  CL-明显降低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32.呼吸性碱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特点是

A.PaCO2降低

B. AG>16mmol/L

C.HCO3-可高可低

D.  CL-一般低于正常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33.某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30, PaCO24.5kPa (34mmHg), HCO3-16mmol/L , 血Na+140mmol/L,CL-104mmol/L,K+4.5mmol/L,应诊断为

A.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B.  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C.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D.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 A

34.某溺水患者,经抢救后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20,PaCO210.7kPa (80mmHg), HCO3-27mmol/L,可诊断为

A.代谢性碱中毒

B.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B

35.某肺心病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血气分析结果:pH7.33,PaCO29.3kPa(70mmHg), HCO3-36mmol/l,应诊断为

A.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E.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 D

36.某幽门梗阻患者,因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49 :,PaCO26.4kPa(48mmHg),HCO3-36mmol/L,可诊断为

A.呼吸性酸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 C

37.某肝性脑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 pH7.47,PaCO24.5kPa(26.6mmHg), HCO3-19.3mmol/L,其酸碱紊乱类型为

A.呼吸性碱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A

38. 某肺心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H7.26,PaCO211.4kPa (85.8mmHg), HCO3-32mmol/L ,血Na+140mmol/L,CL-90mmol/L,其酸碱紊乱类型为

A.呼吸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E

39.某肺气肿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 pH7.40, PaCO28.9kPa(67mmHg), HCO3-40mmol/L ,Na+140mmol/L, CL-90 mmol/L ,应诊断为

A.完全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

B. 完全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C.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D

40.某肺心病患者伴水肿应用速尿治疗, 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34,HCO3-41mmol/L,PaCO28.8kPa(66mmHg), , Na+140mmol/L, CL-75mmol/L,其酸碱紊乱类型为

A.呼吸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 E

41.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反复呕吐急诊入院, 血气分析结果为: pH7.40, PaCO25.90kPa(44mmHg),HCO3-26mmol/L,Na+142mmol/L,CL-96mmol/L,应诊断为

A.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B.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C. 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D.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完全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答案] B

42.某门脉性肝硬变患者,肝昏迷2日, 血气分析结果为:pH7.44, PaCO23.2kPa(24mmHg), HCO3-16mmol/L ,应诊断为

A.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碱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  慢性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 D

43. 某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休克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 pH7.25,PaCO210.7kPa(80mmHg), BE-4.6mmol/L, SB21mmol/L,其酸碱紊乱类型为

A.呼吸性酸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 C

44.一尿闭患者入院时留置导尿管,两日后出现低血压和发热,尿中有大量白细胞和细菌, 血气分析为:pH7.32,PaO210.7kPa(80mmHg),PaCO22.67kPa(20mmHg),HCO3-10mmol/L ,其酸碱紊乱类型为

A.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D.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 D

45.某慢性肺心病合并腹泻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为: pH7.12,PaCO211.3kPa(84.6mmHg),HCO3-26.6 mmol/L , Na+137 mmol/L, CL-85mmol/L其酸碱紊乱类型为

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A

46.某肺心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用利尿剂和激素等治疗; 血气分析结果为:pH7.43,PaCO28.13kPa(61mmHg),HCO3-38mmol/L ,血Na+140mmol/L,CL-74mmol/L, K+3.5mmol/L,其酸碱紊乱类型为

A.呼吸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E.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 B

47.某冠心病、左心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因呼吸困难3小时入院; 血气分析结果为:pH7.70,PaCO22.21kPa(16.6mmHg),HCO3-20mmol/L ,血Na+120mmol/L,CL-70mmol/L,其酸碱紊乱的类型为

A.呼吸性碱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D.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 C

B型题

A.血浆HCO3-/H2CO3缓冲系统

B. 红细胞Hb-/HHb和HbO2-/HHbO2缓冲系统

C.血浆HPO42-/H2PO4-缓冲系统

D.  血浆Pr-/HPr缓冲系统

E. 其他缓冲系统

46.对固定酸的缓冲主要依靠

47.对挥发酸的缓冲主要依靠

48.血浆缓冲系统中最重要的是

[答案] 48.A  49.B  50.A

A.呼吸代偿

B. 肾脏代偿

C.细胞内缓冲及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D.  骨骼代偿

E. 细胞外液缓冲

51.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52.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答案] 51.C  52.B

A.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酸碱平衡正常

53.PaCO2原发性增高见于

54.PaCO2原发性降低见于

55.HCO3-原发性增加见于

56.HCO3-原发性降低见于

[答案] 53.B  54.D  55.C  56.A

A.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酸碱平衡正常

57.AB>SB见于

58. AB<SB见于

59.AB=SB见于

[答案] 57.B  58.D  59.E

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B.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C.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D.  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E.  酸碱平衡正常

60.SB与AB均升高见于

61.SB与AB均降低见于

[答案] 60.B  61.D

   血浆 pH    血浆H细胞内H  尿液H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E.  ↓   ↑ ↑  ↓

62.高血钾引起酸碱失衡的特点是

63.低血钾引起酸碱失衡的特点是

[答案] 62.B   63.D

A.酸中毒时酸性尿 

B. 反常性碱性尿

C.碱中毒时碱性尿 

D.  反常性酸性尿

E. 酸碱平衡时酸性尿

64.肾小管性酸中毒时出现

65.失血性休克时出现

66.低钾血症时出现

67.大量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答案] 64.B  65.A  66.D  67.B

A.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酸碱平衡正常

根据下列血气分析结果,判断酸碱失衡的类型:

  PH   PaCO2   HCO3-(mmol/L)

  kPa mmHg

68.  7.34  8.0   60  31

69.  7.46  3.9   29  20

70.  7.32  4.0   30  15

[答案] 68.B  69.D  70.A

A.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根据下列血气分析结果,判断酸碱失衡的类型:

PH  PaCO2  HCO3-(mmol/L)

 kPa mmHg

71.  7.65  4.0   30  32

72.  7.50  1.7   13  19

73.  7.40  8.9   67  40

74.  7.15  6.7   50  17


[答案] 71.D  72.D  73.C  74.A

C型题

A.固定酸

B. 挥发酸

C.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75.血液缓冲系统缓冲

76.肺代偿调节

77.肾代偿调节

[答案] 75.C  76.B   77.A

A.SB升高

B. AB升高

C.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78.低张性低氧血症

79.幽门梗阻

80.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81.水杨酸中毒

[答案] 78.D  79.C  80.C  81.D

A.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B. 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C. 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82.肾功能衰竭

83.肾小管性酸中毒

8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85.长期使用髓袢利尿剂

[答案] 82.C  83.B  84.A  85.D

A.盐水反应性碱中毒

B. 盐水抵抗性碱中毒

C.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86.应用髓袢利尿剂(如速尿等)引起

87.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

88.幽门梗阻伴呕吐引起

89.严重低血钾引起

[答案] 86.A  87.B  88.A  89.B

X型题

90.酸碱指标中不受呼吸因素影响的代谢性指标是

A.SB

B. AB

C.BB

D.  AG

E. BE

[答案] ACE

91.动脉血pH=7.35~7.45时,有以下可能

A. 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B. 酸碱平衡正常

C. 完全代偿性酸(碱)中毒

D.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pH相消型)

E. 混合性酸中毒

[答案] BCD

92.PaCO2>46 mmHg(6.25kPa),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答案] BCE

93.SB高于正常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酸碱平衡

[答案] BC

94.BE负值增加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 AD

95.AG>16mmol/L可见于

A.严重腹泻

B. 休克

C.严重贫血

D.  糖尿病

E. NH4CL摄入过多

[答案] BCD

96.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

A.严重腹泻

B. 肾小管性酸中毒

C.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D.  轻、中度肾功能衰竭

E. 长期口服稀盐酸

[答案] ABCDE

97.细胞外液[H+]增加后,经血浆和细胞内的缓冲代偿调节,其结果是

A.   HCO3-及其他缓冲碱不断被消耗

B.   SB、AB、BB降低

C.   BE正值增大

D.  pH降低

E.   血K+增高 

[答案] ABDE

98.酸中毒时,肾的代偿调节作用表现为

A.加强泌H+及泌NH4+

B. 加强HCO3-重吸收

C.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酐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增强

D.  尿中可滴定酸和NH4+排出增加

E. 代偿作用快,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

[答案] ABCD

99.代谢性酸中毒的血气分析参数变化特点如下

A. HCO3-降低

B. AB、SB、BB均降低,AB<SB

C. BE负值加大

D.PH下降

E. PaCO2下降

[答案] ABCDE

100.酸中毒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

A.室性心律失常

B. 心肌收缩力减弱

C.心室顺应性降低

D.  心肌重构

E. 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答案] ABE

101.酸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的机制可能是

A.心肌能量代谢障碍

B. H+竞争性抑制Ca2+与肌钙蛋白钙结合亚单位的结合

C.H+降低β受体对去甲肾上腺素敏感性,使Ca2+内流受阻

D.  H+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Ca2+

E. 心肌细胞凋亡

[答案] BCD

102.酸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机制是

A. Ach生成增多

B. 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使γ-氨基丁酸生成增多

C. ATP生成减少

D.氧离曲线左移

E. 高钾血症

[答案] BC

103.慢性呼吸性酸中毒血气分析参数的变化如下

A. PaCO2增高

B. pH降低

C. AB、SB、BB均升高,AB>SB

D.BE正值加大

E. AG增大

[答案] ABCD

104.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是

A.剧烈呕吐

B. 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C.盐皮质素过多

D.  低钾血症

E. Addison病

[答案] ACD

105.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有

A.呼吸浅慢

B. 烦躁、谵妄、精神错乱等

C.手足搐搦

D.  心律失常

E. 低钾血症

[答案] ABCDE

106.反常性碱性尿可见于

A.摄入大量盐酸精氨酸

B. 肾小管性酸中毒

C.过多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D.  低血钾

E. 高血钾

[答案] BCE

107.盐皮质激素过多产生代谢性碱中毒的机制是

A.激活主细胞基底膜面的Na+-K+泵活性

B. 增加主细胞腔面胞膜对钾的通透性

C.刺激闰细胞管腔面的H+-ATP酶

D.  促进肾小管泌CL-

E. 促进肾小管对Ca2+的重吸收

[答案] ABC

108.盐水反应性碱中毒见于

A.低钾血症

B. 呕吐

C.醛固酮增多症

D.  应用髓袢利尿剂(如速尿等)

E. 全身性水肿

[答案] BD

109.代谢性碱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的机制是

A.谷氨脱羧酶活性降低,γ-氨基丁酸生成减少

B. γ-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增高,使γ-氨基丁酸分解加强

C.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

D.  低钙血症

E. 低钾血症

[答案] ABC

110.代谢性碱中毒的血气分析参数变化特点是

A.血浆HCO3-升高

B. AB、SB、BB均升高,AB>SB

C.BE正值增大

D.  pH升高

E. PaCO2升高

[答案] ABCDE

111.呼吸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可有

A.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B. 低磷血症

C.抽搐

D.  低钾血症

E. 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

[答案]ABCDE

112.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可见于

A.严重低钾血症

B. 低氧血症

C.呼吸中枢抑制

D.  严重高镁血症

E. 氨中毒

[答案]ACD

113.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可见于

A.感染性休克

B. 糖尿病合并感染

C.水杨酸中毒

D.  频繁使用利尿剂

E. 肝性脑病

[答案]ABC

114.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特点是

A.血钾明显升高

B. AG>16mmol/L

C.PaCO2明显升高

D.  CL-明显降低

E. HCO3-一般也升高

[答案] BCDE

二、填空题

1.血浆缓冲系统可以缓冲所有的   ,其中以   最重要。

[答案] 固定酸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2.挥发酸的缓冲主要靠   ,特别是   和   缓冲。

[答案] 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Hb缓冲系统   HbO2缓冲系统

3.在所有酸碱平衡指标中,三个基本变量是    ,   ,  。

[答案]pH HCO3-(AB)  PaCO2

4.如AB>SB,则表明PaCO2  ,可见于  。

[答案] 40mmHg(5.32kPa)/46mmHg(6.25 kPa) 呼吸性酸中毒及代偿后的代谢性碱中毒

5.PaCO2是反映  的主要指标,正常值为  ,平均值为  。

[答案] 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   33~46mmHg(4.39~6.25kPa)   40mmHg(5.32kPa)

6.目前多以AG>  ,作为判断是否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的界限。

[答案] 16mmol/L

7.在代谢性酸中毒时,肾通过  ,使HCO3-在细胞外液的浓度有所恢复。

[答案] 加强泌H+、泌NH4+  回收HCO3

8.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  、  和  。

[答案] 室性心律失常   心收缩力降低   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9.各种原因引起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机制是  ,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基本机制是  。

[答案] 肺通气障碍   肺通气过度

10.高钾血症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排  尿,低钾血症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排  --------------尿。

[答案] 反常性碱性   反常性酸性

11.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选用的药物常有  、  和  。

[答案]碳酸氢钠   乳酸钠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

三、名词解释

1.酸碱平衡紊乱 (acid-base disturbance)

[答案] 病理情况下引起的酸碱超负荷、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内环境酸碱稳态破坏而产生pH异常的情况。

2.Hendrson--Hasselbalch方程式 [答案] pH=pKa+lg[HCO3-]/[H2CO3]=pKa+lg[HCO3-]/αPaCO2 

3.阴离子间隙 (anion gap,AG)

[答案] 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4.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mixed acid-base disturbance)

[答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的状况。

5.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指除含氯以外的任何固定酸的血浆浓度增大时的代谢性酸中毒。

6.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当血浆HCO3-浓度降低,同时伴有CL-浓度代偿性升高时,则呈AG正常型或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7.反常性酸性尿

[答案] 碱中毒时尿液一般呈碱性,但在缺钾等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时,在远曲小管因Na+-H+交换加强,导致肾泌H+增多,故尿呈酸性,称之为反常性酸性尿。

8.反常性碱性尿

[答案] 酸中毒时尿液一般呈酸性,但在高血钾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亦见于肾小管性酸中毒)时,远曲小管上皮Na+-K+交换增强,导致肾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故称之为反常性碱性尿。

9.浓缩性碱中毒 (contraction alkalosis)

[答案] 指体内HCO3-总量无明显改变,因细胞外液减少而造成血浆HCO3-浓度升高。如使用髓袢利尿剂和脱水时,致细胞外液量减少,而溶质包括HCO3-被浓缩而浓度升高,可形成浓缩性碱中毒。

四、问答题

1.试述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及其血气分析参数的变化。

[答案要点] (一)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有:⑴.固定酸产生过多;  ⑵.固定酸排泄障碍;  ⑶.HCO3-丢失过多;   ⑷.高血钾;   ⑸.外源性固定酸摄入过多。

(二)代谢性酸中毒的血气分析变化为:HCO3-原发性降低,AB、SB、BB值均降低,AB<SB,BE负值增大,pH下降,通过呼吸代偿,PaCO2继发性下降。

2.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是如何进行代偿调节的?

[答案要点] ⑴.血液及细胞内的缓冲作用:H++HCO3-→H2CO3→CO2+H2O H++Buf--→Hbuf,细胞内外K+-H+交换,进入细胞内H+被细胞内缓冲系统缓冲。

⑵.肺的代偿调节:H+浓度增加,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使血中H2CO3(PaCO2)继发性降低。

⑶.肾的代偿调节:代谢性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酐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增强,肾泌H+及泌NH4+及回收HCO3-增加,使血浆HCO3-浓度有所恢复。

3.酸中毒时对机体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 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可引起CO2麻醉及肺性脑病。

⑵.心血管系统:可产生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降低及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⑶.高钾血症。

⑷.其它:酸中毒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启动凝血系统,促进血液流变学障碍;可使溶酶体膜稳定性降低,溶酶释放,细胞受损。

4.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和晚期均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其发生机制有何不同?

[答案要点] 慢性肾衰早期产生的酸中毒主要是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产NH3和重吸收NaHCO3减少所致,Na+、水排出增多,因而细胞外液容量有所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NaCL滞留,发生高血氯性酸中毒。晚期发生酸中毒是因肾小球滤过率降至正常人的20%以下时,血浆中非挥发性酸代谢产物,特别是硫酸、磷酸等在体内蓄积,发生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5.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常发生何种酸碱失衡?其血气分析参数有何变化?

[答案要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常发生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其血气分析参数变化为:PaCO2原发性增高,pH降低,通过肾代偿后,SB、AB、BB值均升高,AB>SB,BE正值增大。

6.幽门梗阻病人为什么易发生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要点] 呕吐是幽门梗阻病人的主要表现,由于频繁呕吐 ⑴失H+;⑵失K+;⑶失CL-;⑷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7.对盐水反应性碱中毒患者,为什么给予等张或半张盐水后便能使代谢性碱中毒得到纠正?

[答案要点] ⑴.扩充了细胞外液容量,消除了“浓缩性碱中毒”成分的作用;

⑵.有效循环血量得到恢复,增强肾小管重吸收HCO3-的因素已不存在,血浆中过多的HCO3-从尿中排出;

⑶.远端肾单位小管液中CL-含量增加,则使皮质集合管分泌HCO3-增强。

8.血钾、血氯浓度与酸碱失衡有何联系?为什么?

[答案要点] 高血钾与高血氯均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和低血氯均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因血钾浓度的改变会影响细胞(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K+-H+交换,血氯浓度的改变则影响远端肾小管内CL--HCO3-的交换。

9.在各种单纯性酸碱失衡中血浆中HCO3-浓度有何变化?

[答案要点] 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浆中HCO3-原发性降低,代谢性碱中毒时,血浆中HCO3-原发性升高;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浆中HCO3-呈代偿性升高,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血浆HCO3-则呈代偿性降低。

10.试述判断单纯性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基础。

[答案要点]..通过血气分析测得Hendrson—Hasselbalch方程式中三个变量后,作如下分析:

⑴.根据pH或H+浓度的变化,判断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

⑵.根据病史和原发性失衡的因素,判断是代谢性还是呼吸性酸碱失衡;

⑶.根据代偿情况(代偿方向、代偿极限等),判断是单一性还是混合性酸碱失衡。

返回顶部

※<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一.选择题

A型题

1.正常体液中酸(H+)的主要来源是

A.食物摄入的酸

B.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碳酸

C.蛋白分解代谢产生的硫酸、磷酸和尿酸

D.  糖代谢产生的甘油酸、丙酮酸、乳酸和三羧酸

E. 脂肪代谢产生的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

[答案] B

2.  下列缓冲系统不能缓冲挥发酸的是

A. HCO3-/H2CO3

B. HPO42-/H2PO4-

C. Pr-/HPr

D.Hb-/HHb

E. HbO2-/HHbO2

[答案] A

3.下列指标中哪一项是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的重要指标?

A.pH 

B. CO2CP

C.PaCO2 

D.  AB

E. BE

[答案] C

4.反映血浆中HCO3-实际含量的指标是

A.SB

B. BB

C.BE

D.  AB

E. AG

[答案] D

5.抽取的血液标本,如未与空气隔绝,下列哪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将受影响?

A.SB

B. BB

C.AG

D.  BE

E. AB

[答案] E

6.反映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的指标是

A.SB

B. AB

C.BB

D.  BE

E. AG

[答案] C

7.反映全血或血浆中碱过多或碱缺失的指标是

A. BE

B. AB

C. PaCO2

D.SB

E. BB

[答案] A

8.所谓阴离子间隙是指

A.细胞内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

B. 细胞外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

C.细胞内外的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

D.  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之差

E. 血浆中未测定的阳离子与未测定的阴离子之差

[答案] D

9.完全代偿性酸或碱中毒时,血浆中HCO3-/H2CO3的比值应为

A. 30/1

B. 25/1

C. 20/1

D.15/1

E. 10/1

[答案] C

10.下列哪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

A.休克

B. 幽门梗阻

C.肾功能衰竭

D.  心力衰竭

E. 糖尿病

[答案] B

11.下列哪项不是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

A.糖尿病

B. CO中毒

C.严重饥饿

D.  肠瘘

E. 水杨酸中毒

[答案] D

12.AG正常型代谢型酸中毒常见于

A.腹泻

B. 幽门梗阻

C.严重肾功能衰竭

D.  重度高钾血症

E. 严重贫血

[答案] A

13.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气分析参数的改变是

A. HCO3-降低

B. SB、AB、BB均降低,AB<SB,BE负值增大

C. pH下降

D.PaCO2降低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14.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表现为

A.室性心律失常

B. 心肌收缩力降低

C.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下降

D.  意识障碍

E. 以上都是

[答案]E

15.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

A.颅脑损伤

B. 重度低钾血症

C.呼吸道阻塞

D.  低张性缺氧

E. ARDS

[答案] D

16.慢性呼吸性酸中毒血气分析参数的变化是

A. PaCO2增高

B. pH降低

C. SB、AB、BB均升高,AB>SB

D.BE正值增大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17.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代偿的主要方式是

A.细胞外液缓冲

B. 细胞内缓冲

C.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D.  肾脏代偿

E. 骨骼代偿

[答案] D

18.下列哪项不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

A.剧烈呕吐

B. 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C.醛固酮分泌过多

D.  低钾血症

E. 大量输入柠檬酸盐抗凝的库存血

[答案] B

19.代谢性碱中毒血气分析参数的变化是

A. 血浆HCO3-浓度升高

B. pH增高

C. SB、AB、BB均升高,AB>SB,BE正值增大

D.PaCO2升高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20.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B. 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

C.呼吸加深加快

D.  血浆游离钙降低

E. 低钾血症

[答案] C

21.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

A.低张性低氧血症

B. 癔病发作

C.氨中毒

D.  G-杆菌败血症

E. 严重低钾血症

[答案] E

22.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血气分析参数的变化为

A.PaCO2降低

B. SB、AB、BB均降低,AB<SB

C.BE负值增大

D.  pH升高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23.下列哪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

A. ARDS

B. 心跳呼吸骤停

C. 严重低钾血症

D.颅脑损伤

E.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答案] A

24.下列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的特点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pH明显降低

B. HCO3-减少和PaCO2增高,二者不能相互代偿

C. SB、AB、BB变化不大,AB<SB

D.血K+升高

F. AG增大

[答案] C

25.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特点是

A.PaCO2和HCO3-浓度均升高,且超出彼此正常代偿范围

B. SB、AB、BB均升高,AB>SB

C.BE正值增大

D.  pH变化不大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26.下列哪项不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

A.感染性休克

B. 肺性脑病

C.水杨酸中毒

D.  糖尿病合并感染

E. ARDS

[答案] B

27.下列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的特点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PaCO2和HCO3-浓度均降低,且均小于代偿的最低值

B. SB、AB、BB均降低,AB<SB

C.BE负值增大

D.  AG减小

E. pH变化不大

[答案] D

28.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特点是

A.导致血浆HCO3-降低和升高的原因同时存在

B. HCO3-在正常范围

C.pH在正常范围

D.  PaCO2常在正常范围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29.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

A. 水杨酸中毒

B. 高热合并呕吐

C. 肝功能衰竭患者使用髓袢利尿剂

D.严重创伤患者伴呕吐

E. 败血症患者伴呕吐

[答案]A

30.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的特点是:

A. PaCO2降低

B. HCO3-浓度升高

C. SB、AB、BB均升高,AB〈SB

D.PH明显升高,血钾浓度降低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31.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特点是

A.PaCO2明显增高

B. AG>16mmol/L

C.HCO3-一般也升高

D.  CL-明显降低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32.呼吸性碱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特点是

A.PaCO2降低

B. AG>16mmol/L

C.HCO3-可高可低

D.  CL-一般低于正常

E. 以上都是

[答案] E

33.某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30, PaCO24.5kPa (34mmHg), HCO3-16mmol/L , 血Na+140mmol/L,CL-104mmol/L,K+4.5mmol/L,应诊断为

A.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B.  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C.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D.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 A

34.某溺水患者,经抢救后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20,PaCO210.7kPa (80mmHg), HCO3-27mmol/L,可诊断为

A.代谢性碱中毒

B.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B

35.某肺心病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血气分析结果:pH7.33,PaCO29.3kPa(70mmHg), HCO3-36mmol/l,应诊断为

A.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E.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 D

36.某幽门梗阻患者,因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49 :,PaCO26.4kPa(48mmHg),HCO3-36mmol/L,可诊断为

A.呼吸性酸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 C

37.某肝性脑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 pH7.47,PaCO24.5kPa(26.6mmHg), HCO3-19.3mmol/L,其酸碱紊乱类型为

A.呼吸性碱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A

38. 某肺心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H7.26,PaCO211.4kPa (85.8mmHg), HCO3-32mmol/L ,血Na+140mmol/L,CL-90mmol/L,其酸碱紊乱类型为

A.呼吸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E

39.某肺气肿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 pH7.40, PaCO28.9kPa(67mmHg), HCO3-40mmol/L ,Na+140mmol/L, CL-90 mmol/L ,应诊断为

A.完全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

B. 完全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C.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D

40.某肺心病患者伴水肿应用速尿治疗, 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34,HCO3-41mmol/L,PaCO28.8kPa(66mmHg), , Na+140mmol/L, CL-75mmol/L,其酸碱紊乱类型为

A.呼吸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 E

41.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反复呕吐急诊入院, 血气分析结果为: pH7.40, PaCO25.90kPa(44mmHg),HCO3-26mmol/L,Na+142mmol/L,CL-96mmol/L,应诊断为

A.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B.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C. 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D.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完全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答案] B

42.某门脉性肝硬变患者,肝昏迷2日, 血气分析结果为:pH7.44, PaCO23.2kPa(24mmHg), HCO3-16mmol/L ,应诊断为

A.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碱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  慢性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 D

43. 某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休克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 pH7.25,PaCO210.7kPa(80mmHg), BE-4.6mmol/L, SB21mmol/L,其酸碱紊乱类型为

A.呼吸性酸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 C

44.一尿闭患者入院时留置导尿管,两日后出现低血压和发热,尿中有大量白细胞和细菌, 血气分析为:pH7.32,PaO210.7kPa(80mmHg),PaCO22.67kPa(20mmHg),HCO3-10mmol/L ,其酸碱紊乱类型为

A.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D.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 D

45.某慢性肺心病合并腹泻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为: pH7.12,PaCO211.3kPa(84.6mmHg),HCO3-26.6 mmol/L , Na+137 mmol/L, CL-85mmol/L其酸碱紊乱类型为

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A

46.某肺心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用利尿剂和激素等治疗; 血气分析结果为:pH7.43,PaCO28.13kPa(61mmHg),HCO3-38mmol/L ,血Na+140mmol/L,CL-74mmol/L, K+3.5mmol/L,其酸碱紊乱类型为

A.呼吸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E.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 B

47.某冠心病、左心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因呼吸困难3小时入院; 血气分析结果为:pH7.70,PaCO22.21kPa(16.6mmHg),HCO3-20mmol/L ,血Na+120mmol/L,CL-70mmol/L,其酸碱紊乱的类型为

A.呼吸性碱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D.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 C

B型题

A.血浆HCO3-/H2CO3缓冲系统

B. 红细胞Hb-/HHb和HbO2-/HHbO2缓冲系统

C.血浆HPO42-/H2PO4-缓冲系统

D.  血浆Pr-/HPr缓冲系统

E. 其他缓冲系统

46.对固定酸的缓冲主要依靠

47.对挥发酸的缓冲主要依靠

48.血浆缓冲系统中最重要的是

[答案] 48.A  49.B  50.A

A.呼吸代偿

B. 肾脏代偿

C.细胞内缓冲及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D.  骨骼代偿

E. 细胞外液缓冲

51.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52.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答案] 51.C  52.B

A.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酸碱平衡正常

53.PaCO2原发性增高见于

54.PaCO2原发性降低见于

55.HCO3-原发性增加见于

56.HCO3-原发性降低见于

[答案] 53.B  54.D  55.C  56.A

A.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酸碱平衡正常

57.AB>SB见于

58. AB<SB见于

59.AB=SB见于

[答案] 57.B  58.D  59.E

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B.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C.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D.  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E.  酸碱平衡正常

60.SB与AB均升高见于

61.SB与AB均降低见于

[答案] 60.B  61.D

   血浆 pH    血浆H细胞内H  尿液H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E.  ↓   ↑ ↑  ↓

62.高血钾引起酸碱失衡的特点是

63.低血钾引起酸碱失衡的特点是

[答案] 62.B   63.D

A.酸中毒时酸性尿 

B. 反常性碱性尿

C.碱中毒时碱性尿 

D.  反常性酸性尿

E. 酸碱平衡时酸性尿

64.肾小管性酸中毒时出现

65.失血性休克时出现

66.低钾血症时出现

67.大量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答案] 64.B  65.A  66.D  67.B

A.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酸碱平衡正常

根据下列血气分析结果,判断酸碱失衡的类型:

  PH   PaCO2   HCO3-(mmol/L)

  kPa mmHg

68.  7.34  8.0   60  31

69.  7.46  3.9   29  20

70.  7.32  4.0   30  15

[答案] 68.B  69.D  70.A

A.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根据下列血气分析结果,判断酸碱失衡的类型:

PH  PaCO2  HCO3-(mmol/L)

 kPa mmHg

71.  7.65  4.0   30  32

72.  7.50  1.7   13  19

73.  7.40  8.9   67  40

74.  7.15  6.7   50  17


[答案] 71.D  72.D  73.C  74.A

C型题

A.固定酸

B. 挥发酸

C.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75.血液缓冲系统缓冲

76.肺代偿调节

77.肾代偿调节

[答案] 75.C  76.B   77.A

A.SB升高

B. AB升高

C.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78.低张性低氧血症

79.幽门梗阻

80.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81.水杨酸中毒

[答案] 78.D  79.C  80.C  81.D

A. 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B. 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C. 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82.肾功能衰竭

83.肾小管性酸中毒

8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85.长期使用髓袢利尿剂

[答案] 82.C  83.B  84.A  85.D

A.盐水反应性碱中毒

B. 盐水抵抗性碱中毒

C.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86.应用髓袢利尿剂(如速尿等)引起

87.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

88.幽门梗阻伴呕吐引起

89.严重低血钾引起

[答案] 86.A  87.B  88.A  89.B

X型题

90.酸碱指标中不受呼吸因素影响的代谢性指标是

A.SB

B. AB

C.BB

D.  AG

E. BE

[答案] ACE

91.动脉血pH=7.35~7.45时,有以下可能

A. 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B. 酸碱平衡正常

C. 完全代偿性酸(碱)中毒

D.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pH相消型)

E. 混合性酸中毒

[答案] BCD

92.PaCO2>46 mmHg(6.25kPa),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答案] BCE

93.SB高于正常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酸碱平衡

[答案] BC

94.BE负值增加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 AD

95.AG>16mmol/L可见于

A.严重腹泻

B. 休克

C.严重贫血

D.  糖尿病

E. NH4CL摄入过多

[答案] BCD

96.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

A.严重腹泻

B. 肾小管性酸中毒

C.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D.  轻、中度肾功能衰竭

E. 长期口服稀盐酸

[答案] ABCDE

97.细胞外液[H+]增加后,经血浆和细胞内的缓冲代偿调节,其结果是

A.   HCO3-及其他缓冲碱不断被消耗

B.   SB、AB、BB降低

C.   BE正值增大

D.  pH降低

E.   血K+增高 

[答案] ABDE

98.酸中毒时,肾的代偿调节作用表现为

A.加强泌H+及泌NH4+

B. 加强HCO3-重吸收

C.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酐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增强

D.  尿中可滴定酸和NH4+排出增加

E. 代偿作用快,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

[答案] ABCD

99.代谢性酸中毒的血气分析参数变化特点如下

A. HCO3-降低

B. AB、SB、BB均降低,AB<SB

C. BE负值加大

D.PH下降

E. PaCO2下降

[答案] ABCDE

100.酸中毒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

A.室性心律失常

B. 心肌收缩力减弱

C.心室顺应性降低

D.  心肌重构

E. 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答案] ABE

101.酸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的机制可能是

A.心肌能量代谢障碍

B. H+竞争性抑制Ca2+与肌钙蛋白钙结合亚单位的结合

C.H+降低β受体对去甲肾上腺素敏感性,使Ca2+内流受阻

D.  H+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Ca2+

E. 心肌细胞凋亡

[答案] BCD

102.酸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机制是

A. Ach生成增多

B. 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使γ-氨基丁酸生成增多

C. ATP生成减少

D.氧离曲线左移

E. 高钾血症

[答案] BC

103.慢性呼吸性酸中毒血气分析参数的变化如下

A. PaCO2增高

B. pH降低

C. AB、SB、BB均升高,AB>SB

D.BE正值加大

E. AG增大

[答案] ABCD

104.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是

A.剧烈呕吐

B. 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C.盐皮质素过多

D.  低钾血症

E. Addison病

[答案] ACD

105.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有

A.呼吸浅慢

B. 烦躁、谵妄、精神错乱等

C.手足搐搦

D.  心律失常

E. 低钾血症

[答案] ABCDE

106.反常性碱性尿可见于

A.摄入大量盐酸精氨酸

B. 肾小管性酸中毒

C.过多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D.  低血钾

E. 高血钾

[答案] BCE

107.盐皮质激素过多产生代谢性碱中毒的机制是

A.激活主细胞基底膜面的Na+-K+泵活性

B. 增加主细胞腔面胞膜对钾的通透性

C.刺激闰细胞管腔面的H+-ATP酶

D.  促进肾小管泌CL-

E. 促进肾小管对Ca2+的重吸收

[答案] ABC

108.盐水反应性碱中毒见于

A.低钾血症

B. 呕吐

C.醛固酮增多症

D.  应用髓袢利尿剂(如速尿等)

E. 全身性水肿

[答案] BD

109.代谢性碱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的机制是

A.谷氨脱羧酶活性降低,γ-氨基丁酸生成减少

B. γ-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增高,使γ-氨基丁酸分解加强

C.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

D.  低钙血症

E. 低钾血症

[答案] ABC

110.代谢性碱中毒的血气分析参数变化特点是

A.血浆HCO3-升高

B. AB、SB、BB均升高,AB>SB

C.BE正值增大

D.  pH升高

E. PaCO2升高

[答案] ABCDE

111.呼吸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可有

A.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B. 低磷血症

C.抽搐

D.  低钾血症

E. 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

[答案]ABCDE

112.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可见于

A.严重低钾血症

B. 低氧血症

C.呼吸中枢抑制

D.  严重高镁血症

E. 氨中毒

[答案]ACD

113.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可见于

A.感染性休克

B. 糖尿病合并感染

C.水杨酸中毒

D.  频繁使用利尿剂

E. 肝性脑病

[答案]ABC

114.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特点是

A.血钾明显升高

B. AG>16mmol/L

C.PaCO2明显升高

D.  CL-明显降低

E. HCO3-一般也升高

[答案] BCDE

二、填空题

1.血浆缓冲系统可以缓冲所有的   ,其中以   最重要。

[答案] 固定酸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2.挥发酸的缓冲主要靠   ,特别是   和   缓冲。

[答案] 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Hb缓冲系统   HbO2缓冲系统

3.在所有酸碱平衡指标中,三个基本变量是    ,   ,  。

[答案]pH HCO3-(AB)  PaCO2

4.如AB>SB,则表明PaCO2  ,可见于  。

[答案] 40mmHg(5.32kPa)/46mmHg(6.25 kPa) 呼吸性酸中毒及代偿后的代谢性碱中毒

5.PaCO2是反映  的主要指标,正常值为  ,平均值为  。

[答案] 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   33~46mmHg(4.39~6.25kPa)   40mmHg(5.32kPa)

6.目前多以AG>  ,作为判断是否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的界限。

[答案] 16mmol/L

7.在代谢性酸中毒时,肾通过  ,使HCO3-在细胞外液的浓度有所恢复。

[答案] 加强泌H+、泌NH4+  回收HCO3

8.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  、  和  。

[答案] 室性心律失常   心收缩力降低   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9.各种原因引起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机制是  ,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基本机制是  。

[答案] 肺通气障碍   肺通气过度

10.高钾血症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排  尿,低钾血症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排  --------------尿。

[答案] 反常性碱性   反常性酸性

11.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选用的药物常有  、  和  。

[答案]碳酸氢钠   乳酸钠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

三、名词解释

1.酸碱平衡紊乱 (acid-base disturbance)

[答案] 病理情况下引起的酸碱超负荷、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内环境酸碱稳态破坏而产生pH异常的情况。

2.Hendrson--Hasselbalch方程式 [答案] pH=pKa+lg[HCO3-]/[H2CO3]=pKa+lg[HCO3-]/αPaCO2 

3.阴离子间隙 (anion gap,AG)

[答案] 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4.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mixed acid-base disturbance)

[答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的状况。

5.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指除含氯以外的任何固定酸的血浆浓度增大时的代谢性酸中毒。

6.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当血浆HCO3-浓度降低,同时伴有CL-浓度代偿性升高时,则呈AG正常型或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7.反常性酸性尿

[答案] 碱中毒时尿液一般呈碱性,但在缺钾等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时,在远曲小管因Na+-H+交换加强,导致肾泌H+增多,故尿呈酸性,称之为反常性酸性尿。

8.反常性碱性尿

[答案] 酸中毒时尿液一般呈酸性,但在高血钾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亦见于肾小管性酸中毒)时,远曲小管上皮Na+-K+交换增强,导致肾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故称之为反常性碱性尿。

9.浓缩性碱中毒 (contraction alkalosis)

[答案] 指体内HCO3-总量无明显改变,因细胞外液减少而造成血浆HCO3-浓度升高。如使用髓袢利尿剂和脱水时,致细胞外液量减少,而溶质包括HCO3-被浓缩而浓度升高,可形成浓缩性碱中毒。

四、问答题

1.试述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及其血气分析参数的变化。

[答案要点] (一)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有:⑴.固定酸产生过多;  ⑵.固定酸排泄障碍;  ⑶.HCO3-丢失过多;   ⑷.高血钾;   ⑸.外源性固定酸摄入过多。

(二)代谢性酸中毒的血气分析变化为:HCO3-原发性降低,AB、SB、BB值均降低,AB<SB,BE负值增大,pH下降,通过呼吸代偿,PaCO2继发性下降。

2.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是如何进行代偿调节的?

[答案要点] ⑴.血液及细胞内的缓冲作用:H++HCO3-→H2CO3→CO2+H2O H++Buf--→Hbuf,细胞内外K+-H+交换,进入细胞内H+被细胞内缓冲系统缓冲。

⑵.肺的代偿调节:H+浓度增加,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使血中H2CO3(PaCO2)继发性降低。

⑶.肾的代偿调节:代谢性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酐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增强,肾泌H+及泌NH4+及回收HCO3-增加,使血浆HCO3-浓度有所恢复。

3.酸中毒时对机体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 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可引起CO2麻醉及肺性脑病。

⑵.心血管系统:可产生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降低及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⑶.高钾血症。

⑷.其它:酸中毒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启动凝血系统,促进血液流变学障碍;可使溶酶体膜稳定性降低,溶酶释放,细胞受损。

4.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和晚期均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其发生机制有何不同?

[答案要点] 慢性肾衰早期产生的酸中毒主要是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产NH3和重吸收NaHCO3减少所致,Na+、水排出增多,因而细胞外液容量有所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NaCL滞留,发生高血氯性酸中毒。晚期发生酸中毒是因肾小球滤过率降至正常人的20%以下时,血浆中非挥发性酸代谢产物,特别是硫酸、磷酸等在体内蓄积,发生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5.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常发生何种酸碱失衡?其血气分析参数有何变化?

[答案要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常发生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其血气分析参数变化为:PaCO2原发性增高,pH降低,通过肾代偿后,SB、AB、BB值均升高,AB>SB,BE正值增大。

6.幽门梗阻病人为什么易发生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要点] 呕吐是幽门梗阻病人的主要表现,由于频繁呕吐 ⑴失H+;⑵失K+;⑶失CL-;⑷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7.对盐水反应性碱中毒患者,为什么给予等张或半张盐水后便能使代谢性碱中毒得到纠正?

[答案要点] ⑴.扩充了细胞外液容量,消除了“浓缩性碱中毒”成分的作用;

⑵.有效循环血量得到恢复,增强肾小管重吸收HCO3-的因素已不存在,血浆中过多的HCO3-从尿中排出;

⑶.远端肾单位小管液中CL-含量增加,则使皮质集合管分泌HCO3-增强。

8.血钾、血氯浓度与酸碱失衡有何联系?为什么?

[答案要点] 高血钾与高血氯均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和低血氯均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因血钾浓度的改变会影响细胞(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K+-H+交换,血氯浓度的改变则影响远端肾小管内CL--HCO3-的交换。

9.在各种单纯性酸碱失衡中血浆中HCO3-浓度有何变化?

[答案要点] 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浆中HCO3-原发性降低,代谢性碱中毒时,血浆中HCO3-原发性升高;慢性呼吸性www.med126.com酸中毒时,血浆中HCO3-呈代偿性升高,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血浆HCO3-则呈代偿性降低。

10.试述判断单纯性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基础。

[答案要点]..通过血气分析测得Hendrson—Hasselbalch方程式中三个变量后,作如下分析:

⑴.根据pH或H+浓度的变化,判断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

⑵.根据病史和原发性失衡的因素,判断是代谢性还是呼吸性酸碱失衡;

⑶.根据代偿情况(代偿方向、代偿极限等),判断是单一性还是混合性酸碱失衡。

返回顶部

※<发热>

第六章 发热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

A.肺 

B.皮肤

C.尿 

D.粪  

E.肌肉

[答案] B

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答案] A

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oC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

[答案] D

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急性肺炎 

C.环境高温 

D.妇女月经前期 

E.先天性汗腺缺乏

[答案] B

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流行性感冒

E.中暑

[答案] E

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

A.IL-1 

B.IFN  

C.TNF  

D.MIP-1 

E抗原抗体复合物

[答案] E

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血细胞凝集素  

D.螺旋体  

E.疟色素

[答案] A

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

A.尿酸结晶  

B.流感病毒  

C.螺旋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白细胞致热原

[答案] E

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

A.变态反应

B.病毒感染

C.细菌感染

D.恶性肿瘤

E.无菌性炎症

[答案] C

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

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

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 

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  

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

[答案] E

11.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

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

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

[答案] B

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巨噬细胞

C.心肌细胞

D.淋巴细胞

E.星状细胞

[答案] C

13.下列哪种物质可能是发热中枢双相调节介质?

A.PGE  

B.NO  

C.CRH

D.Na+/Ca2+

E.CNTF

[答案] B

14.外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

C.皮肤、内脏血管

D.产EP细胞

E.汗腺

[答案] C

15.下列哪种前列腺素属发热介质?

A. PGA2

B.PGD2 

C.PGE2

D.PGI2  

E.PGF2

[答案] C

16.发热过程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

A.内生致热原

B.外生致热原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环磷酸鸟苷

E.前列腺素

[答案] A

17.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

A.物质代谢率增高

B.糖原分解代谢加强

C.脂肪分解代谢加强  

D.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  

E.心率加快

[答案] D

18.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基础代谢率一般可提高

A.3%

B.5%    

C.10%

D.13% 

E.15%

[答案] D

19.在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

A.无变化

B.明显下降

C.轻度下降 

D.明显上升 

E.轻度上升

[答案] E

20.发热患者最常出现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混合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答案] A

2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产热等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障碍  

E.散热障碍

[答案] C

22.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

A.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

C.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

[答案] D

23.退热期热代谢特点是

A.产热大于散热

B. 产热等于散热 

C. 散热大于产热  

D.产热障碍 

E.散热障碍

[答案] C

24.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平均约增加

A.5次  

B.18次 

C.15次

D.20次

E.25次

[答案] B

25.高热患者容易发生

A.低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水肿

[答案] C

 (二).B型题

A.淋巴因子 

B.内毒素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内生致热原

E.本胆烷醇酮

1.恶性肿瘤引起发热的原因是

2.输液引起发热的原因是

[答案] 1. D

   2. B

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

B.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EP产生和释放

C.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

D.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EP产生和释放

E.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和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

3.内毒素

4.IL-1

5.IFN

6.本胆烷醇酮

[答案] 3. D

   4. A

   5.A

   6.D

A.产热大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和散热平衡  

D.产热增加  

E.散热增加

7.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的特点是

8.体温高峰期热代谢的特点是

9.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的特点是

[答案] 7. A

   8. C

   9. B

A.PGE2

B.cAMP 

C.Na+/Ca2+

D.IL-6

E.MIP-1

10.能被磷酸二酯酶直接抑制其发热作用的物质是

11.能被环氧合酶抑制剂抑制发热效应的物质是

[答案] 10. B

   11. A

(三).C型题

A.生理性体温升高   

B.病理性体温升高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无

1.环境高温可引起

2.心理性的应激可引起

[答案] 1. B

   2. A

A.调节性体温升高

B.被动性体温升高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无

3.炎症性发热

4.中暑

5.剧烈运动时

[答案] 3. A

   4. B

   5. A

A.IL-1

B.PGE2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6.中枢发热介质为

7.内生致热原为

[答案] 6. B

   7. A

A.增强散热

B.减少产热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8.AVP的解热作用是通过

9.α-MSH的解热作用是通过

[答案] 8. C

9. A

(四).X型题

1.过热见于

A.广泛鱼鳞病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先天性汗腺缺乏  

D.中暑

E.剧烈运动

[答案] A、B、C、D

2.下列关于内毒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耐热性低

B.是一种发热激活物

C.最常见的内致热原

D.分子量大

E.是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

[答案] B、D、E

3.下列属于机体发热激活物的是

A.细菌

B.病毒

C.内皮素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本胆烷醇酮

[答案] A、B、D、E

4.目前已知的内生致热原有

A.TNF  

B.IFN  

C.IL-2  

D.IL-6

E.IL-1

[答案] A、B、C、D、E

5.机体内生致热原可来自

A.单核细胞

B.巨噬细胞

C.内皮细胞

D.淋巴细胞

E.肿瘤细胞

[答案] A、B、C、D、E

6.下列哪些内生致热原能引起双峰热?

A.IL-1

B.TNF

C.IFN

D.IL-6

E.IL-2

[答案] A、B

7.下列哪些部位可称为发热负调节中枢?

A.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B.中杏仁核  

C.腹中膈  

D.延髓  

E.脊髓

[答案] B、C

8.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

A.AVP  

B.α-MSH

C.annexin-A1

D.PGE2  

E.Camp

[答案] A、B、C

9.发热高峰期的特点是

A.寒战加重

B.皮肤发红  

C.皮肤干燥  

D.自觉酷热

E.大量出汗

[答案] B、C、D

10.发热退热期特点是

A.血压上升  

B.竖毛肌收缩  

C.汗腺分泌增加  

D.皮肤血管扩张  

E.寒战加重

[答案] C、D

11.发热时出现心率加快的主要机制

A.心搏量增加  

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加  

C.代谢性酸中毒

D.血温升高对窦房结的刺激  

E.血容量减少

[答案] B、D

12.发热时呼吸加快是由于

A.血PCO2升高

B.血pH值升高  

C.pH值下降  

D.血PO2下降  

E.体温上升

[答案] C、E

13.发热时存在下列哪些情况时应及时解热?

A.体温超过400C  

B.心肌劳损  

C.恶性肿瘤 

D.心肌梗死  

E.妊娠晚期妇女

[答案] A、B、D、E

14.水杨酸盐解热的原理是

A.抑制免疫功能

B.恢复POAH神经元的功能  

C.抑制PGE的合成  

D.抑制内生致热原的合成 

E.抑制产EP细胞合成和EP

[答案] B、C

15.内生致热原诱导发热的同时引起的急性期反应包括

A.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

B.红细胞计数的改变

C.血浆微量元素浓度的改变

D.白细胞计数的改变 

E.免疫功能下降

[答案] A、C、D

二.填空题

1.病理性体温升高有如下两种:   ,   。

[答案] 发热   过热

2.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   。

[答案] 内毒素

3.外生致热原的作用是促使   的   和   。

[答案] 内生致热原   产生   释放

4.IL-1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但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   。

[答案] 最靠近体温调节中枢的下丘脑外面

5.干扰素是一种具有   ,   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   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   和   。

[答案] 抗病毒   抗肿瘤   白细胞   IFNα   IFNγ

6.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可能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   等;另一个是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   ,   。

[答案] POAH   VSA   MAN

7.目前认为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可能为   ,   ,   。

[答案] 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 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

8.AVP有   和   两种受体,解热可能是通过   受体起作用。

[答案] V1   V2 V1

9.糖皮质激素发挥解热作用依赖于脑内   的释放。

[答案] 脂皮质蛋白-1或膜联蛋白A1

10.在体温上升的同时,   也被激活,产生   ,进而限制 ___和   ;   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

[答案] 负调节中枢   负调节介质   调定点的上移  体温的上升 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有   ,   ,   。

[答案] 高热   心脏病患者 妊娠期妇女

三.名词解释

1. 发热(fever)

[答案]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0C)称为发热。

2. 过热(hyperthermia)

[答案] 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异常等原因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

3. 发热激活物

[答案] 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

4. 干扰素(interferon)

[答案] 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白细胞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IFNα和IFNγ。

5. 退热期

[答案] 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散热增强,产热减少,体温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这段时期称为退热期。

四.问答题

1. 体温升高是否就是发热?为什么?

[答案要点] 体温升高并不都是发热。体温上升只有超过0.50C才有可能成为发热。但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除发热外还可见于过热和生理性体温升高。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指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导致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被动性的体温升高;生理性体温升高是指在生理条件下,例如月经前期或剧烈运动后出现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这后两种体温升高从本质上不同于发热。

2.发热与过热有何异同?

[答案要点] 发热与相同点为:①两者均为病理性体温升高;②体温均高于正常值0.50C。发热与过热不同点为:①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经内生致热原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节定点上移,而过热是由产热、散热障碍或体温调节障碍,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并未上移;②发热时体温升高不会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而过热时体温升高的程度可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③从体温升高机制来说,发热是主动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3.试述TNF与发热的关系。

[答案要点] TNF是重要的EP之一,是由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能为多种外致热原如内毒素诱生。一般剂量[50-200ng/(kg.w)]rTNFα给家注射可引起单峰热。大剂量[10μg/(kg.w)]TNF则引起双峰热。TNF在体内和体外都能刺激IL-1的产生。体外实验表明,重组的TNF能激活单核细胞产生IL-1。TNF不耐热,700C 30min可失活。

4.  为什么发热时机体体温不会无限制上升?

[答案要点] 在体温上升的同时,负调节中枢也被激活,产生负调节介质,进而限制调定点的上移和体温的升高。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因而发热时体温很少超过410C,这是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和自稳调节机制作用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5.  内毒素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的方式有哪些?

[答案要点] 有两种方式:⑴ 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首先是LPS与血清中LPS结合蛋白(LBP)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LBP将LPS转移给可溶性CD14(sCD14),形成LPS-sCD14复合物在作用于细胞受体,使细胞活化。⑵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则LPS与LBP形成复合物后,再与细胞表面CD14(mCD14)结合,形成三重复合物,从而启动细胞内激活。较大剂量的LPS可不通过CD14途径直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EP。

6.  目前研究表明NO与发热有关,其机制可能有哪些?

[答案要点] ⑴ 通过作用于POAH、OVLT等部位,介导发热时的体温上升;⑵ 通过刺激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活动导致产热增加;⑶ 抑制发热时负调节介质的合成与释放。

7.  体温上升期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

[答案要点]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畏寒、皮肤苍白,严重者出现寒战和鸡皮。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表现为皮肤苍白。因皮肤血流减少,皮温下降刺激冷感受器,信息传入中枢而有畏寒感觉。鸡皮是经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所致。寒战是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是由寒战中枢的兴奋引起,此中枢位于下丘脑后部,靠近第三脑室壁,正常时被来自于POAH的热敏神经元的神经冲动所抑制,当POAH受冷刺激时,这种抑制被解除,随即发生寒战。

8.  试述高热稽留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当体温调节到与新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的高度,就波动于较高水平上,这段时期就称为高温持续期,称为高峰期或高热稽留期。此期病人自觉酷热,皮肤发红、干燥。病人的中心体温已达到或略高于体温调定点新水平,故下丘脑不再发出引起“冷反应”的冲动。皮肤血管有收缩转为舒张,浅层血管舒张使皮肤血流增多,因而皮肤发红,散热增加。因温度较高的血液灌注使皮温升高,热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中枢而使病人有酷热感。高热时水分经皮肤蒸发较多,因而,皮肤和口舌干燥。

9.  试述体温下降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此期机体的体温开始下降。机体经历了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由于血液温度高于调定点的阈值,故热敏神经元的放电增强,使散热增加,患者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由于冷敏神经元医学全.在线活动受抑制而使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

10.  发热时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哪些变化?

[答案要点] 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增加18次/分。这是血温增高刺激窦房结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结果。心率加快可增加每分心输出量,是增加组织血液供应的代偿性效应,但对心肌劳损或有潜在性病变的病人,则因加重心肌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寒战期动脉血压可轻度上升,是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心率加快,使心输出量增加的结果。在高峰期由于外周血管舒张,动脉血压轻度下降。但体温骤降可因大汗而失液,严重者可发生失液性休克。

返回顶部

※<应激>

第九章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

A.特异性全身反应

B.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C.损害性全身反应 

D.代偿性全身反应

E.防御性全身反应

[答案] B

2.全身适应综合征(GAS)的抵抗期时机体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垂体加压素  

D.醛固酮 

E.糖皮质激素

[答案] E

3.能作为应激原的是

A.噪声

B.心律失常

C.精神性因素

D.器官功能紊乱

E.以上都是

[答案] E

4.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是

A.肾上腺髓质

B.蓝斑

C.腺垂体

D.大脑边缘系统

E.室旁核

[答案] B

5.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上行主要与哪些部位有往返联系?

A.杏仁复合体

B.海马结构

C.边缘中脑  

D.边缘皮层

E.以上都是

[答案] E

6.下列哪项不会在应激中发生?

A.心率加快

B.肾动脉扩张

C.心肌收缩力增强

D.心输出量增加

E.皮肤血管收缩

[答案] B

7.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是

A.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B.支气管扩张加强通气

C.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D.血液重分布

E.以上都是

[答案] E

8.应激时过度强烈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对机体不利的反应是

A.能量消耗过多

B.组织分解过度

C.组织缺血

D.致死性心律失常

E.以上都是

[答案] E

9.应激时最核心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可能是  

A.肾上腺素的分泌  

B.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

C.CRH的分泌

D.胰岛素的分泌 

E.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答案] C

10.CRH神经元散布于从大脑皮质到脊髓的广泛脑区,但最主要位于  

A.室旁核

B.杏仁体

C.海马结构

D.边缘皮层

E.蓝斑

[答案] A

11.应激时CRH分泌增多最主要的功能是

A.调控应激时的情绪行为反应

B.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GC的分泌

C.促进内啡肽释放

D.促进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性

E.升高血糖

[答案] B

12.应激时糖皮质激素不具有下列哪一种作用?  

A.促进蛋白质分解

B.促进脂肪分解

C.稳定溶酶体膜

D.降低血糖

E.维持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答案] D

13.慢性应激时GC的持续增加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A.抑制免疫炎症反应  

B.生长发育迟缓

C.对性腺轴的抑制

D.对甲状腺轴的抑制

E.以上都是

[答案] E

14.应激时下列何种激素可降低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催乳素

D.ADH

E.β-内啡肽

[答案] B

15.应激时急性期蛋白不包括下列哪一类蛋白?  

A.参与血凝和纤溶的蛋白

B.参与激肽生成的蛋白

C.属于补体成分的蛋白

D.参与转运的蛋白

E.纤维连接蛋白

[答案] B

16.应激时急性期蛋白不具有下列哪一种功能?  

A.抑制蛋白酶  

B.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C.抗感染,抗损伤

D.抑制纤溶

E.清除自由基

[答案] D

17.急性期反应蛋白中具有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作用的蛋白是

A.纤维蛋白原 

B.C-反应蛋白

C.铜蓝蛋白

D.结合珠蛋白  

E.α1-蛋白酶抑制剂

[答案] B

18.被人形象地称为“分子伴娘”的物质是  

A.急性期蛋白

B.CRH

C.热休克蛋白

D.糖皮质激素

E.肾上腺素

[答案] C

19.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下列哪项既有防御意义又有不利意义的是

A.心肌收缩力增强

B.血糖增加

C.心脑血流增加

D.儿茶酚胺增多

E.支气管扩张

[答案] D

20.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机体对大多数应激原的感受都包含有认知因素  

B.昏迷病人对应激原都会出现应激反应

C.蓝斑投射区NE水平升高,机体出现紧张,专注程度也升高

D.HPA轴的适度兴奋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认知学习能力和良好情绪

E.HPA轴兴奋过度或不足都可以CNS的功能障碍,出现抑郁,厌食,甚至自杀倾向

[答案] B

21.应激时机体各种机能和代谢变化的发生基础主要是  

A.神经内分泌反应  

B.免疫反应

C.急性期反应

D.热休克反应

E.适应性反应

[答案] A

22.应激时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心肌收缩力减弱

B.心率增快  

C.心律失常 

D.血管收缩  

E.心肌耗氧增多

[答案] A

23.下列哪一种疾病属于应激相关疾病?  

A.原发性高血压  

B.动脉粥样硬化

C.冠心病

D.溃疡性结肠炎  

E.以上都是

[答案] E

24.应激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下列哪一项因素无关?  

A.粘膜缺血使能量供应不足及细胞再生能力降低

B.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胃粘膜屏障受损

C.胃腔内H+向粘膜内反向弥散

D.酸中毒时血流对粘膜内H+的缓冲能力降低

E.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

[答案] E

25.应激影响机体情绪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是

A.下丘脑

B.间脑

C.中脑

D.大脑边缘系统

E.大脑皮质

[答案] D

26.急性应激时免疫系统可表现为

A.外周血吞噬细胞数目增多

B.C-反应蛋白减少

C.补体水平降低

D.外周血吞噬细胞活性降低

E.以上都是

[答案] A

27.慢性应激时血液系统的表现是

A.非特异性抗感染能力增强

B.血液粘度增高

C.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D.可有类似于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E.以上都对

[答案] D

28.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

A.胆汁返流

B.酸中毒

C.胃粘膜缺血

D.胃腔内H+向粘膜内的反向弥散

E.碱中毒

[答案] C

29.应激时免疫系统参与神经内分泌的调控是通过

A.感知病毒等非识别刺激

B.通过免疫防御反应清除有害刺激

C.免疫细胞可产生各种内分泌激素

D.激素进入体循环,产生内分泌激素样作用

E.以上都对

[答案] E

30.情绪心理应激所致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中不包括

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

B.HPA激活

C.GC的作用

D.血液粘滞度增高

E.遗传易感性的激活

[答案] D

 (二).B型题

A.儿茶酚胺

B.胰高血糖素 

C.ACTH

D.糖皮质激素

E.胰岛素

1.应激时体内分泌增加最多的激素是

2.应激时体内分泌减少的激素是

3.应激时体内分泌增加最重要的激素是

[答案] 1. A

   2. E

   3. D

A.C-反应蛋白  

B.纤维连接蛋白

C.白蛋白

D.血浆铜蓝蛋白

E.α1-抗糜蛋白酶

4.上述哪种急性期蛋白可抑制蛋白酶?

5.能够清除氧自由基

6.能够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答案] 4. E

   5. D

   6. A

A.HSP70 

B.白蛋白

C.急性期反应蛋白

D.儿茶酚胺

E.β-内啡肽

7.应激时能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耐受能力

8.应激时血浆浓度降低

9.应激时能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答案] 7. A

   8. B

   9. C

A.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

C.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

D.急性期反应蛋白

E. β-内啡肽

10.应激时可导致机体血液重分布

11.可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答案] 10. A

   11. B

 (三).C型题:

A.增强抗出血能力

B.增强抗感染能力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否

1.应激C-反应蛋白的增加

2.应激时热休克蛋白的增加

3.应激时铜蓝蛋白的增加

4.应激时纤维蛋白原的增加

[答案] 1. B

   2. B

   3. D

   4. A

A.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有关

B.与遗传易感性激活有关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

5.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6.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

[答案] 5. A

   6. C

A.肾上腺素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

7.全身适应综合征的警觉期时分泌最多的激素是

8.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时分泌最多的激素是

9.全身适应综合征的衰竭期时分泌最多的激素是

[答案] 7. C

   8. B

   9. B

A.细胞内

B.血浆内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0.急性期蛋白主要存在于

11.热休克蛋白主要存在于

[答案] 10. B

   11. A

(四).X型题:

1.全身适应综合征的分期包括  

A.代偿期  

B.警觉期  

C.抵抗期

D.失代偿期

E.衰竭期

[答案] B、C、E

2.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是 

A.儿茶酚胺  

B.催乳素  

C.β-内啡肽

D.糖皮质激素  

E.胰岛素

[答案] A、B、C、D

3.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基本效应有 

A.与应激时的兴奋,警觉有关

B.也可引起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C.能够刺激下丘脑分泌CRH

D.血流重分布

E.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答案] A、B、C、D、E

4.HPA轴的基本组成单元有  

A.下丘脑室旁核

B.腺垂体  

C.杏仁复合体  

D.肾上腺皮质  

E.边缘皮层

[答案] A、B、D

5.应激时CRH分泌增多的主要功能有  

A.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GC的分泌  

B.调控应激时的情绪反应 

C.促进β-内啡肽的分泌

D.促进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性

E.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答案] A、B、C、D

6.慢性应激时GC的持续增加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A.抑制炎症免疫反应 

B.生长发育迟缓

C.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 LH 

D.抑制TRH,TSH的分泌

E.血脂升高

[答案] A、B、C、D、E

7.关于热休克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进化过程中高等动物所获得的一类蛋白质  

B.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

C.可以稳定新生肽链折叠的中间状态,避免错误或非特异性聚集  

D.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耐受能力

E.与应激时受损蛋白质的修复或移除有关

[答案] B、C、D、E

8.应激时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是  

A.糖皮质激素的增多

B.胰岛素的增加

C.儿茶酚胺的增加  

D.ACTH的分泌增加

E.ADH的分泌增加

[答案] A、C、D

9.AP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A.抑制蛋白酶    

B.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C.抗感染,抗损伤

D.结合、运输功能

E.修复和移除受损的蛋白质

[答案] A、B、C、D

10.属于应激相关疾病的是  

A.支气管哮喘

B.原发性高血压  

C.冠心病  

D.溃疡性结肠炎  

E.动脉粥样硬化

[答案] A、B、C、D、E

11.持续的劣性应激促进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有  

A.交感肾上腺髓质的激活

B.HPA轴的激活

C.GC的持续升高引起的代谢改变,使血胆固醇增高

D.GC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水潴留

E.遗传易感因素的激活

[答案] A、B、C、D、E

12.应激时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慢性应激时可有食欲减退

B.食欲降低可能与CRH的分泌增加有关

C.胃粘液蛋白分泌增加

D.可引起应激性溃疡

E.心理应激可诱发溃疡性结肠炎

[答案] A、B、D、E

13.情绪心理应激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较为密切的有

A.冠心病

B.原发性高血压

C.心肌炎

D.心律失常

E.脉管炎

[答案] A、B、D

14.应激时内分泌功能障碍包括

A.性欲减退

B.儿童生长缓慢

C.性腺轴的明显紊乱或受抑

D.月经紊乱

E.闭经

[答案] A、B、C、D、E

二.填空题

1.应激反应的主要神经内分泌改变是  , 

[答案] 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

2.应激原可粗略地分为  、  、  三类。

[答案] 外环境因素 机体的内在因素 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3.全身适应综合征分为  、  、  三期。

[答案] 警觉期   抵抗期   衰竭期

4.应激时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外周效应主要表现为血浆   、   浓度的迅速升高。

[答案]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5.HPA轴兴奋释放的中枢介质为  和    , 特别是  ,它可能是应激时最核心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答案] CRH   ACTH   CRH  

6.热休克蛋白的基本结构为  和  。

[答案] N端的一个具ATP酶活性的高度保守序列 C端的一个相对可变的基质识别序列

7. 急性期反应的主要特征是  

[答案] 体内急性期反应蛋白迅速增多

8.慢性应激时引起的食欲降低可能与  的分泌增加有关。

[答案] CRH

9.急性应激时GH的分泌  ,慢性心理应激时GH的分泌  ,且靶组织对  出

现抵抗。

[答案] 增多   减少 IGF-I

10.应激时变化最明显的激素为  和  ,两者对免疫功能主要都显示  效应。

[答案] 糖皮质激素   儿茶酚胺 抑制

11.心血管系统在应激时的基本变化为心率  ,心肌收缩力  ,心输出量  。

[答案] 增快   增强   增加

12.应激时泌尿功能的主要变化为尿量  ,尿比重  ,水钠排泄  。

[答案] 减少   升高   减少

13.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  。

[答案] 胃粘膜缺血

14.应激性溃疡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

[答案] 胃腔内H+向粘膜内反向弥散

15.应激时情绪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是  。

[答案] 大脑边缘系统

三.名词解释

1. 应激(stress)

[答案]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2. 应激原 (stressor)

[答案] 凡是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皆可称为应激原。

3. 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答案]GAS是对应激反应所导致各种各样的机体损害和疾病的总称。可分为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三期。

4. 急性期反应蛋白 (acute phase protein, AP)

[答案] 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因可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属分泌型蛋白质。

5. 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 protein, HSP)

[答案] 是指由应激原诱导生成或作为细胞固有组分的一组细胞内蛋白质,主要用于帮助新生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移位和受损蛋白质的修复和移除,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起防御保护作用。

6. 应激性溃疡 (stress ulcer)

[答案] 是指病人在遭受各类重伤(包括大手术)、重病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

四.问答题

1. 应激反应对机体是有利还是有害?为什么?

[答案要点] 在机体遇到有害因素时发生应激反应,可提高机体的准备状态,有利于机体进行战斗或逃避,有利于在变动环境中维持机体的自稳态,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但应激原作用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可导致机体发生疾病,甚至死亡。

2. 试述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概念和分期。

[答案要点] GAS是对应激反应所导致各种各样的机体损害和疾病的总称。可分为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三期。

⑴ 警觉期:是机体保护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为主,并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多。

⑵ 抵抗期:表现为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为主的适应反应,对特定应激原的抵抗程度增强,但同时机体的防御贮备能力消耗,对其他应激原的抵抗力下降。

⑶ 衰竭期:表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升高,但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下降,机体的抵抗能力耗竭,应激反应的负效应陆续出现。

3. 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兴奋的基本效应有哪些?

[答案要点] ⑴ 中枢效应:HPA轴兴奋释放的中枢介质为CRH和ACTH,特别是CRH,它可能是应激时最核心的神经内分泌反应。CRH的功能:①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GC的分泌;②调控应激时的情绪行为反应,适量的CRH增多可促进适应,使机体兴奋或有愉快感;但大量的CRH的增加,特别是慢性应激时的持续增加则造成适应机制障碍,出现焦虑、抑郁、食欲性欲减退等;③促进内啡肽的释放;④促进蓝斑-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性。

  ⑵ 外周效应:糖皮质激素(GC)的分泌增多是应激的一个最重要的反应,对机体抵抗有害刺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慢性应激的GC的持续增加也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有利影响:①升高血糖;②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③抗炎、抗过敏。不利影响:①抑制免疫反应;②抑制生长发育;③抑制性腺轴;④抑制甲状腺轴。

4. 热休克蛋白的来源和功能有哪些?

[答案要点] 来源:应激原诱导生成,或作为细胞的结构蛋白在应激原作用下生成增加。

功能:主要用于帮助新生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移位和受损蛋白质的修复或移除,可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耐受能力,如HSP合成的增加可使机体对热、内毒素、病毒感染、心肌缺血等多种应激原的抵抗能力增强。

5. 什么是急性期反应蛋白?其生物学功能如何?

[答案要点] 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因可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其生物学功能为:⑴ 抑制蛋白酶;⑵ 清除异物或坏死组织;⑶ 抗感染、抗损伤;⑷ 结合、运输功能。

6. 试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

[答案要点] ⑴ 胃粘膜缺血,这是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的条件;⑵ 胃腔内H+向粘膜内的反向弥散,这是应激性溃疡形成的必要条件;⑶ 其他:如酸中毒;胆汁返流等。

7.如何理解应激时免疫系统除受神经内分泌的调控外,又反过来参与对应激的调控?

[答案要点] 免疫系统受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的调控(免疫细胞上有参与应激反应的大部分激素及神经递质的受体):急性应激反应时,免疫功能增强;持续强烈的应激反应造成免疫功能抑制等。免疫系统参与对应激时神经内分泌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免疫细胞产生的各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

返回顶部

※<DIC>

第十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一、选择题

A型题:

1. 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B.纤溶亢进  

C.凝血功能障碍  

D.大量微血栓形成 

E.溶血性贫血

[答案]: D

2. 诱发动物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时,第一次注入小剂量内毒素的作用是:

A.使动物体内凝血系统激活

B.使血管内皮系统广泛受损

C.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D.消耗体内凝血抑制物

E.消耗体内大量纤溶酶

[答案]: C

3. 在DIC病理过程的晚期发生明显出血时,体内

A.凝血系统的活性远大于纤溶系统活性  

B.纤溶系统的活性大于凝血系统的活性 

C.激肽系统被激活  

D.凝血系统被激活

E.纤溶系统被激活

[答案]: B

4. 红细胞大量被破坏时释放出红细胞素,在DIC发病中的作用类似:

A.凝血因子Ⅴ 

B.纤溶酶   

C凝血酶 

D.凝血因子Ⅹ 

E.血小板因子Ⅲ

[答案]: E

5. DIC时血液凝固障碍准确的表述为: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 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C.先低凝后转为高凝 

D. 纤溶活性增高

E.血液凝固性降低

[答案]: B

6.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DIC的直接原因?

A.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B.组织因子入血 

C.异物颗粒大量入血  

D.内毒素血症 

E.血液高凝状态

[答案]: E

7. 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这主要是由于:

A.微循环血流淤滞  

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 

D.纤溶系统活性增高 

E.胎盘功能受损

[答案]: B

8.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发DIC的原因是:

A.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B.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 

C.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  

D.循环血液中凝血抑制物减少 

E.纤溶系统活性减弱

[答案]: C

9. 细胞损伤后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的作用是:

A.和凝血因子Ⅺ共同激活凝血因子 

B.和Ca2+、凝血因子Ⅴ、Ⅹα共同激活凝血酶 

C.激活凝血因子Ⅹ

D.激活凝血因子ⅩII  

E.和Ca2+、凝血因子共同激活凝血因子Ⅹ

[答案]: E

10.   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 

B.凝血因子Ⅲ大量入血 

C.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D.凝血因子X被激活 

E.直接激活凝血酶

[答案]: B

11.   急性DIC患者不可能出现下列哪项结果

A.血小板计数减少 

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浓度增高

C.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

D.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

E.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答案]: D

12.   下列哪项是导致DIC发病的关键环节?

A.凝血因子Ⅴ的激活     

B.凝血因子Ⅻ的激活    

C.组织因子大量入血 

D.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E.凝血酶生成增加

[答案]: E

13.   活化的凝血因子Ⅻ可直接引起下列哪种效应?

A.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    

B.使血小板活性增强,促进其聚集 

C.使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     

D.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 

E.促使组织凝血活酶的释放

[答案]: C

14.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实验(3P实验)是检查

A.凝血酶原的存在

B.纤维蛋白原的存在    

C.纤维蛋白单体的存在

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X片段存在  

E.纤溶酶的存在

[答案]: D

15.   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被抑制. 

B.微循环障碍 

C.降低溶酶体膜稳定性  

D.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  

E.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

[答案]: A

16.   DIC患者出血与下列哪项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A.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B.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碍障  

C.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D.抗凝血酶物质增加  

E.血管通透性增加

[答案]: C

17.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

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

C.血小板的损伤

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

E.白细胞的破坏作用

[答案]: B

18.   下列诸因素中哪项是引起DIC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

A.血管通透性增加 

B.血小板减少 

C.继发性纤溶亢进    

D.纤维蛋白原减少 

E.凝血酶减少

[答案]: C

19.   下列哪项因素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

A.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B.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C.血小板大量消耗 

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 

E.继发性纤溶亢进

[答案]: B

20.   DIC时产生的贫血属于: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中毒性贫血  

D.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答案]: D

21.   DIC出血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凝血酶原减少

B.血小板减少 

C.纤维蛋白原减少 

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减少

E.纤溶酶增多

[答案]: D

22.   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

A.PAF 

B.纤维蛋白单体  

C.PF  

D.FDP 

E.MDF

[答案]: D

23.   能反映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最常用检查是

A.红细胞计数  

B.网织红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浓度测定  

D.血浆胆红素测定  

E.以上都不对

[答案]: E

24.   宫内死胎主要通过以下哪个系统引起DIC

A.内源性凝血系统   

B.外源性凝血系统 

C.纤溶系统   

D.补体系统

E.激肽系统

[答案]: B

25.   影响DIC发生的因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休克晚期常发生DIC   

B.代谢性酸中毒易发生的DIC  

C.妊娠末期易发生DIC

D.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亢进易发生DIC 

E.肝功能严重障碍,易发生DIC

[答案]: D

26.  严重肝功能障碍诱发DIC主要是由于:

A.合成凝血因子增多   

B.灭活活化的凝血因子能力增强

C.合成蛋白质C增多  

D.合成抗凝血酶III增多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27.  代偿性DIC主要表现为:

A.凝血物质生成超过消耗

B.凝血物质消耗超过生成  

C.凝血物质生成与消耗相平衡

D.凝血与纤溶程度相平衡

E.凝血系统与激肽系统功能相平衡

[答案]: C

28.  下列哪项指标可检查纤溶酶的活性水平?

A.凝血时间测定

B.凝血酶时间测定 

C.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D.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

E.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答案]: D

29.  DIC时引起休克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出血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B.微血栓阻塞回心血量减少  

C.外周阻力降低

D.冠状动脉内形成微血栓致心肌收缩力减弱  

E.上述因素都参与

[答案]: E

30.  全身性施瓦茨曼反应(Shartzman GSR)的发生,说明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是:

A.机体的高凝状态

B.纤溶系统过度抑制

C.微循环障碍

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抑

E.肝功能严重障碍

[答案]: D

31.  胎盘早期剥离、宫内死胎等产科并发症易发生DIC的主要原因是:

A.凝血因子XII的激活 

B.血小板因子3(PF3)的释放

C.红细胞素的释放

D.大量组织因子(凝血因子III)入血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B型题

A、激活凝血因子Ⅻ而引起DIC 

B、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引起DIC  

C、血小板聚集、释放而引起DIC

D、RBC大量破坏引起DIC   

E、其他促凝物质入血引起DIC

32.  宫内死胎是通过

33.  重度休克是通过

34.  高热的病人是通过

35.  组织严重创伤是通过

36.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通过

[答案]:32:B  33:A   34:A   35:B   36:A

A、抑制纤维蛋白多聚体的形成

B、水解纤维蛋白原 

C、激活纤溶酶原

D、水解凝血因子Ⅲ 

E、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37.  纤溶酶

38.  FDP

[答案]:37:B  38:A

A、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入血

B、激活因子Ⅻ

C、释放组织因子 

D、释放大量磷脂入血

E、直接激活凝血酶原

39.  中性粒细胞受损,诱发DIC的原因是

40.  急性溶血,诱发DIC的原因是

41.  异物颗粒入血,诱发DIC的原因是

42.  酸中毒诱发DIC是由于

[答案]:39:C  40:D  41:B  42:B

C型题:

A.凝血因子Ⅻ与胶原、内毒素接触后被激活   

B.凝血因子Ⅻ被激肽释放酶等水解而激活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43.  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是

44.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是

[答案]:43:C 44:D 

A.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  

B.外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45.  创伤性休克时

46.  内毒素血症时

47.  大面积烧伤合并感染

48.  严重缺氧

[答案]:45:C  46:C   47:C   48:A

A.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B.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49.  内毒素

50.  酸中毒

51.  胎盘早期剥离

52.  锯鳞蝰蛇毒

[答案]:49:C  50:A  51:B  52:D

X型题

53.  DIC病理过程中

A、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发生

B、有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升高 

C、有RBC的破坏

D、有广泛微血栓形成  

E、无D-二聚体生成

[答案]  A、B、C、D

54.  FDP导致出血与下列哪些作用有关?

A、抗凝血酶作用 

B、分解凝血因子 

C、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 

D、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  

E、抑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

[答案]  A、C、E

55.  内毒素可通过下列哪些机制引起DIC?

A、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B、使白细胞释放凝血活酶 

C、直接激活Ⅻ因子

D、释放PF3  

E、激活产EP细胞

[答案]  A、B、C

56.  纤溶酶在DIC发生中的作用是

A、水解凝血酶  

B、降解纤维蛋白原 

C、破坏内皮细胞间的连接

D、降解纤维蛋白

E、水解因子Ⅴ、Ⅷ

[答案]  B、D、E

57.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有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B、肝功能严重障碍  

C、血液的高凝状态

D、激肽系统活性增强 

E、纤溶系统的过度抑制

[答案]  A、B、C、E

58.  DIC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凝血物质的消耗  

B、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破坏

C、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

D、维生素K缺乏 

E、FDP的抗凝作用

[答案]  A、C、E

59.  RBC大量破坏引起DIC的机制是

A、释放血红蛋白  

B、释放大量磷脂入血

C、溶酶体破裂

D、释放ADP

E、释放组织因子

[答案]  B、D

60.  急性DIC时引起休克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微血栓阻塞微循环

B、补体、激肽系统被激活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心脏缺血、缺氧

D、出血使循环血量减少  

E、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答案]  A、B、C、D

61.  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如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容易诱发DIC,主要由于:

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 

B、纤溶系统活性增高  

C、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D、大量促凝物质入血  

E、XII因子被激活

[答案]  C、D

62.  内毒素通过下列哪些机制引起DIC?

A、直接激活凝血因子XII  

B、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C、使白细胞释放组织凝血活酶增多 

D、水解凝血因子XII和XIIa为XIIf

E、使血小板激活

[答案]  A、B、C、E

63.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可诱发DIC是由于

A、纤维蛋白清除不足   

B、FDP清除不足

C、内毒素清除不足 

D、纤溶酶清除不足

E、凝血酶清除不足

[答案]  A、B、C、D、E

64.  肝功能严重障碍促进DIC形成,其机理有:

A、抗凝血酶III产生减少

B、组织凝血活酶样物质释放增加 

C、处理乳酸能力减低

D、蛋白C合成减少  

E、凝血因子激活增加

[答案]  A、B、C、D

65.  在DIC中,凝血因子XIIa具有下列何种作用?

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B、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C、激活网状内皮系统

D、激活激肽系统

E、激活纤溶系统

[答案]  A、D、E

66.  下列哪些情况可导致大量组织因子入血:

A、严重感染 

B、严重创伤  

C、宫内死胎 

D、胎盘早剥 

E、恶性肿瘤

[答案]  B、C、D、E

67.  临床上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易合并感染,造成血管内皮受损

B、激活血小板     

C、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D、抑制激肽系统活性  

E、抑制纤溶系统活性

[答案]A、C

二.填空题

1.典型的DIC临床上可分为___、___和___三期。

[答案]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纤亢期

2.按DIC发生的速度,一般将DIC分成___、___和___三型。

[答案]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

3.在DIC发生过程中,按凝血因子的生成与消耗情况,可将DIC分成___、___和___三型。

[答案]代偿性、失代偿型、过度代偿型

4.DIC的主要临床表现有___、___、___和___。

[答案]出血、休克、脏器功能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5.DIC病人发生出血的主要机制是___、___和___。

[答案]凝血因子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FDP的作用

6.DIC患者并发休克的原因是___、___、———和___。

[答案]微栓塞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功能障碍、出血致血容量减少、外周血管扩张致外周阻力降低

7.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有___、___、___、___和___。

[答案]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血液凝固的调控失调、肝功能障碍、血液的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

8.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的组织、细胞释放___并与___结合而开始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是___。

[答案]组织因子、凝血因子VII、XII因子

三.名词解释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答案]DIC是一种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以凝血系统被激活并引起微血栓形成,同时或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导致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一个病理过程。

2.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general Shwartzman reaction,GSR)

[答案]给动物静脉内注射小剂量内毒素,间隔24小时给同一动物静脉内再次注射内毒素时,由于该动物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已处于封闭状态,致使该系统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能力降低,并无法使内毒素灭活而引起DIC。

3.代偿型DIC

[答案]在DIC过程中,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的消耗与生成基本保持平衡状态。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

[答案]将血浆标本加入鱼精蛋白后,如此血浆标本中有纤维蛋白单体与X碎片形成的可溶性复合物,则鱼精蛋白使X碎片与纤维蛋白单体分离,后者自我聚合而出现絮状凝固,是一种检查FDP特别是纤维蛋白单体与X碎片的定性试验,一般DIC早期呈阳性。

5.FDP

[答案]即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纤维蛋白溶解酶水解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后产生的各种片段。这些片段具有妨碍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抗凝血酶和降低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

6.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答案]在DIC早期,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当血流中的红细胞流进网孔时,可粘着、滞留或挂在纤维蛋白丝上,由于血流不断冲击,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此其外周血中可见到裂体细胞。

四.问答题

1.DIC的临床特征。

[答案要点]

(1)出血(2)休克(3)器官功能障碍(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2.试说明休克与DIC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

(1)休克可引起DIC

①休克动因的作用:如内毒素、创伤等启动内、外凝系统

②缺氧、酸中毒→损伤血管内皮

③血液流变学改变:流速↓、血粘度↑血细胞血小板聚集

④应激反应→高凝状态

⑤TXA2与PGI2失衡

⑥MC障碍

(2)DIC可引起休克

①回心血量↓

a.微血栓阻塞微血管

b.出血

c.微血管通透性↑

②冠脉内血栓形成引起心功能障碍

③外周阻力↓

a.缓激肽↑

b.补体↑

c.FDP↑

3.试述感染性休克的病人易伴发DIC的可能机制。

[答案要点]

在感染性疾病中,内毒素可通过多途径引起DIC

(1)致血管内皮受损:

a.激活XII,启动内凝

b.表达TF,启动外凝

(2)激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粘附、活化、聚集

(3)损伤白细胞,诱导TF表达

(4)本身作为异物颗粒,激活XII,启动内凝

4.试述DIC的发生机制。

[答案要点]

(1)组织严重破坏、组织因子大量入血、启动外凝

见于:产科意外、外科手术及创伤、肿瘤组织大量破坏等

(2)血管内皮受损,激活XII,启动内凝

见于: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休克和高热、中暑等。

(3)血小板被激活,血细胞大量破坏

血小板被激活引起血小板聚集

红细胞破坏释放出ADP和红细胞膜磷脂

白细胞破坏释放出组织因子

(4)促凝物质入血:

例如:异物颗粒、蛇毒等。

5.试述肝功能严重障碍患者为何易诱发DIC

[答案要点]

肝功能严重障碍患者体内凝血、抗凝血、纤溶等发生紊乱所以易诱发DIC即:

(1)肝脏合成抗凝血酶III↓、PC↓、纤溶酶原↓

(2)肝C灭活Ⅸa,Ⅹa,Ⅺa,Ⅻa能力↓

(3)肝炎病毒等激活凝血因子

(4)肝C大量坏死,释放组织凝血活酶(因子III)样物质

(5)处理乳酸能力↓,形成酸中毒。

6.试述DIC患者发生出血的机制:

[答案要点]

(1)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因大量消耗而明显减少

(2)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纤溶酶增加,使得纤维蛋白凝块溶解,同时纤溶酶还可水解因子Ⅴ,Ⅶ,Ⅱ,Ⅻa等使之进一步减少。

(3)FDP形成:可抑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抗凝血酶作用。

7.为什么机体酸中毒的病人容易发生DIC?

[答案要点]

(1)酸中毒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引发DIC;

(2)血液PH↓,可引起凝血因子的酶活性↑,肝素的抗凝活性减弱,血小板聚集性加强,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引起DIC。

8.在DIC这一病理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类型的缺氧?并简述其缺O2的原因和机制。

[答案要点]

(1)低张性缺氧:

a.DIC→休克→休克肺→肺的顺应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b.肺血管微血栓形成→部分肺泡血流↓→V/Q↑→死腔样通气

(2)血液性缺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使血红蛋白数量↓,血液携氧减少而致缺氧

(3)循环性缺氧:

a.可由于冠脉DIC→心功能障碍而发生全身性循环性缺氧

b.局部DIC而致局部循环性缺氧

(4)组织性缺氧:DIC→休克→细胞损伤→线粒体呼吸功能障碍

9.产科意外为何易引起DIC

[答案要点]

(1)产科意外(胎盘早剥、宫内死胎等)时,损伤组织或细胞表面暴露出组织因子,可通过传统通路激活X因子或选择通路激活IX因子而启动外凝系统

(2)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妊娠三周开始孕妇血液中血小板及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Ⅸ、Ⅹ、Ⅻ等)逐渐增多,而AT-Ⅲ、tpA、u-pA↓,胎盘产生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增多,妊娠末期最明显。

10.DIC患者为何会出现贫血?

[答案要点]

DIC病人伴发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即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纤维蛋白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当红细胞流过网孔时,引起红细胞破裂

(2)微血流通道受阻,红细胞可由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的裂隙挤出血管,致红细胞破碎

(3)DIC病因(如内毒素等)可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易碎

11.试述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答案要点]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清除能力↓

(2)血液凝固的调控失调:即PC、PS↓、AT-III↓

(3)肝功能严重障碍:使凝血、抗凝、纤溶过程失调

(4)血液高凝状态:见于孕妇和机体酸中毒病人

(5)微循环障碍

返回顶部

※<休克>

第十一章 休克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是

A.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B.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D.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E.微动脉→后微动动脉→直通毛细血管→微静脉

[答案]  D

2. 休克初期哪种血管活性物质增多与微循环血管收缩无关?

A.儿茶酚胺 

B.血管紧张素Ⅱ  

C.前列环素(PGI2

D.血栓素A2(TXA2)

E.垂体加压素

[答案]  C

3. 休克初期微循环的变化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微动脉收缩

B.后微动脉收缩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E.微静脉收缩

[答案]  D

4. 低阻力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

A.失血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创伤性休克  

D.烧伤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答案]  E

5. 休克的下列主要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烦燥不安或表现淡漠甚至昏迷  

B.呼吸急促、脉搏细速  

C.尿少或无尿

D.血压均下降

E.面色苍白

[答案]  D

6. 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  

D.先抑制后兴奋

E.改变不明显

[答案]  A

7. 休克初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B.不灌不流,灌少于流  

C.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D.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答案]  C

8. 大量使用升压药治疗休克可导致休克加重的原因是

A.机体对升压药物耐受性增强 

B.血管平滑肌对升压药物失去反应 

C.机体交感神经系统已处于衰竭  

D.升压药使微循环障碍加重

E.机体丧失对应激反应的能力

[答案]  D

9. 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灌流特点是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答案]  C

10.   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心功能不全 

B.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C.血液中儿茶酚胺过低

D.微循环淤滞,组织灌流严重不足

E.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答案]  D

11.   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

A.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B.“需多少,补多少” 

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

D.“失多少,补多少” 

E.补液宁多勿少

[答案]  B

12.   休克时产生心肌抑制因子(MDF)的主要部位是

A.肝脏  

B.胰腺

C.肺脏  

D.脾脏  

E.胃肠道

[答案]  B

13.   心肌抑制因子的实质是

A.蛋白质  

B.氨基酸  

C.内毒素  

D.活性的小分子多肽  

E.脂多糖

[答案]  D

14.   下列哪一种物质不能引起血管扩张?

A.腺苷 

B.心肌抑制因子  

C.缓激肽  

D.组胺 

E.内啡肽(endorphin)

[答案]  B

15.   休克淤血性缺氧期时应用扩血管药物改善微循环主要是指:

A.扩张小动脉 

B.扩张微动脉 

C.扩张后微动脉 

D.扩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E.扩张毛细血管后微血管

[答案]  E

16.   休克时体内最强的扩血管物质为

A.PGI2  

B.腺苷

C.缓激肽

D.组胺  

E.PGF2α

[答案]  A

17.   下列缩血管物质中作用最强的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血栓素A2  

D.血管紧张素   

E.加压素

[答案]  C

18.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休克的主要机制为

A.疏通微循环,扩张小血管 

B.稳定细胞膜和细胞器 

C.阻断儿茶酚胺的有害作用

D.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E.提升血压

[答案]  B

19.   失血性休克时最易受损的器官是

A.心

B.脑

C.肝

D.肺

E.肾

[答案]  E

20.   休克时心力衰竭发生的机制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动脉血压过低,冠脉流量减少  

B.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

C.前负荷增大,心室搏出量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多,心肌耗氧量增多

E.心肌抑制因子抑制心肌收缩

[答案]  C

21.   休克初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属

A.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B.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C.肾性肾功能衰竭

D.肾前性和肾性肾功能衰竭 

E.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答案]  A

2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共同的发病环节是

A.肺内DIC形成 

B.肺不张  

C.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D.肺淤血水肿

E.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答案]  E

23.   下列哪一项不是休克肺主要的临床表现?

A.进行性氧分压降低

B.进行性呼吸困难

C.进行性高碳酸血症

D.进行性发绀  

E.肺部有湿性罗音

[答案]  C

24.   在休克早期临床表现中哪项是错误的:

A.面色苍白 

B.四肢湿冷  

C.尿量减少 

D.脉压增大 

E.脉搏细速

[答案]  D

25.   休克患者补液监测的最佳指标是:

A.血压   

B.脉压  

C.尿量   

D.中心静脉压    

E.表浅静脉充盈度

[答案]  D

26.   正常真毛细血管网血流的调节主要与

A.毛细血管的自身舒缩有关  

B.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有关

C.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有关 

D.局部体液因素有关  

E.全身体液因素有关

[答案]  D

27.   临床上休克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

A.始动环节   

B.发病学原因 

C.血液动力学特点  

D.微循环特点  

E.外周阻力

[答案]  B

28.   休克初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其微循环改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

A.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B.外周阻力增高 

C.血管床容积扩大

D.毛细血管前阻力增高

E.血流速度减慢

[答案]  D

29.   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

A.代谢性碱中毒

B.AG升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  B

30.   休克肺时最早出现的酸碱失衡类型

A.呼吸性酸中毒 

B.混合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E.AG升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C

31.   前列腺素、白三烯物质的前体是

A.细胞膜磷脂 

B.饱和脂肪酸

C.二十碳五烯酸

D.花生四烯酸  

E.不饱和脂肪酸

[答案]  D

32.   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

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抑制有关

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

C.血管紧张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 

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张有关

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答案]  B

33.   下列哪种缩血管物质能引起冠脉扩张?

A.血管紧张素II  

B.抗利尿激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肾上腺素 

E.血栓素A2

[答案]  D

34.   休克II期组织微循环淤血缺氧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

A.   ra/rv↑    

B. ra/rv↓  

C.A-V短路开放  

D.直捷通路关闭  

E.直捷通路开放

[答案]  B

35.   指出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变化特点中哪项是错误的?

A.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B.毛细血管后阻力降低

C.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浆渗出、血流淤滞  

D.微血流淤滞、泥化形成

E.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答案]  B

36.   患者胃痛病史十余年,近二周来上腹部时有疼痛,今晨感头昏、出汗、心悸入院。体检发现:患者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140次/分,血压100/80mmHg,入院后未见排尿。你考虑是:

A.未发生休克的溃疡病出血

B.失血性休克、淤血性缺氧期

C.失血性休克、缺血性缺氧期  

D.失血性休克DIC期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37.   休克肺病人血气改变形式一般为:

A.PaO2↓,PaCO2↑,二者成一定比例

B.PaO2↓,PaCO2↑,二者不成比例

C.PaO2↓, PaCO2基本不变    

D.PaO2 ↓PaCO2↓ 

E.PaO2和PaCO2基本正常

[答案]  D

38.   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

A.50%

B.40%

C.30%

D.20%

E.15%

[答案]  D

39.   在感染性休克中起最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1

B.IL-2

C.TNF

D.PAF

E.LTB4

[答案]  C

40.   在休克的发生发展中引起血小板解聚和血管舒张作用最强的是:

A.PGE

B.PGH2  

C.PGI2

D.PAF

E.TXA2

[答案]  C

41.   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

A.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B.血压下降    

C.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 

D.交感-肾上腺系统衰竭 

E.中心静脉压降低

[答案]  C

42.   机体急性失血量为全身血量多少时可通过代偿而不出现症状?

A.10%

B.12%

C.15%

D.17%

E.  20%

[答案]  A

43.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因?

A.烧伤  

B.肠梗阻

C.感染  

D.腹泻  

E.脱水

[答案]  C

44.   最常见的一类高动力型休克是:

A.失血失液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烧伤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心源性休克

[答案]  D

45.   休克初期造成微循环缺血的主要机制是:

A.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B.血栓素A2的作用 

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D.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兴奋

E.内皮素的作用

[答案]  C

46.   休克时引起血压降低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交感神经系统衰竭 

B.血液中儿茶酚胺含量过低  

C.外周小动脉紧张度下降

D.微循环障碍致回心血量不足  

E.心功能不全

[答案]  D

47.   休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下列哪一项临床表现是错误的?

A.尿量减少  

B.血尿素氮升高

C.血肌酐减少

D.高血钾

E.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C

48.   心源性休克发病的中心环节是:

A.回心血量减少

B.心率过快 

C.心输出量降低 

D.心肌收缩力减弱 

E.心律失常

[答案]  C

49.   过敏性休克时机体不可能出现哪种变化?

A.血管收缩  

B.支气管收缩  

C.血管床容积增大  

D.微循环淤血

E.小血管通透性升高

[答案]  A

50.   “不可逆性”休克与下列哪项无关?

A.微循环缺血性缺氧

B.DIC 

C.微循环衰竭

D.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

E.严重酸中毒致细胞损伤

[答案]  A

B型题:

A.感染性休克  

B.过敏性休克  

C.低血容量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51.   高位脊髓麻醉属

52.   严重烧伤早期属

53.   严重烧伤晚期可发生

54.   大面积心肌梗死可发生

55.   严重呕吐,腹泻可发生

56.   变态反应可发生

[答案]51.E 52.C   53.A   54.D   55.C   56.B

A.缩血管药 

B.扩血管药  

C.补充血容量  

D.盐皮质激素 

E.心得安

57.   过敏性休克治疗药物是

58.   休克缺血期的发病学治疗主要是使用

59.   休克淤血期在补足血容量后应使用

60.   高排低阻型休克可使用

[答案]57.A 58.C   59.B   60.A

C型题:

A.高阻力型休克  

B.低阻力型休克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61.   感染性休克为

62.   烧伤性休克为

63.   失血性休克为

64.   心源性休克为

[答案]61.C 62.A   63.A   64.A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65.   微动脉舒缩受

66.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受

67.   微静脉舒缩受

[答案]65.C 66.B   67.C

A.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  

B.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大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68.   休克初期发生

69.   休克期发生

70.   休克晚期发生

[答案]68.C 69.B   70.D

X型题:

71.    休克期患者的临床表现是:

A.动脉血压进行性降低

B.皮肤发绀并出现花纹

C.四肢湿冷

D.神志淡漠,甚至昏迷

E.少尿或无尿

[答案]  A、B、C、D、E

72.   休克期回心血量进行性减少的机制是

A.毛细血管流体静水压增高,液体外渗 

B.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C.微循环淤滞,毛细血管床容量大大增加

D.凝血因子耗竭出血

E.组织间液亲水性增加

[答案]  A、B、C

73.   休克初期抗损伤的代偿反应主要表现在:

A.血液重新分配,保证心脑血液的供应

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真毛细血管数量减少

C.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经过真毛细血管的血流减少  

D.回心血量增加和动脉血压的维持

E.组织处于少灌少流

[答案]  A、D

74.   休克初期组织缺血和缺氧是由于微循环中

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B.动静脉吻合支关闭  

C.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痉挛,毛细血管网血流减少 

D.微静脉收缩,微循环淤滞  

E.动静脉吻合支关闭

[答案]  A、C

75.   休克初期机体通过哪些代偿使回心血量增加起“自我输血”作用?

A.微静脉痉挛解除,淤滞在微循环的血液回流入心

B.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C.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  

D.容量血管收缩  

E.肝储血库收缩

[答案]  B、C、D

76.   扩血管药物适用于

A.低动力型休克

B.神经源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低血容量性休克

E.高阻力型感染性休克

[答案]  A、D、E

77.   较容易引起血管内凝血的休克类型是

A.心源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失血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答案]  B、D

78.   目前在抗休克治疗中缩血管药物使用原则是:

A.用于休克期血压降低不明显的患者  

B.用于心源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低阻力型

C.用于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

D.当血压过低通过补液又不能立刻纠正,可暂时使用

E.普遍适用于各型休克

[答案]  B、C、D

79.   休克进入晚期发生DIC的机制是

A.儿茶酚胺大量产生

B.严重缺氧、酸中毒,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C.血液浓缩,粘滞性增高  

D.严重创伤致组织因子入血  

E.PGI2的作用

[答案]  B、C、D

80.   休克肺患者尸解时肺镜检的特点有

A.间质性和肺泡性肺水肿  

B.局限性肺不张  

C.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堵塞

D.肺泡透明膜形成 

E.肺湿重增加

[答案]  A、B、C、D、E

81.   “不可逆性”休克的原因是

A.血流动力学障碍  

B.酸中毒缺氧导致溶酶体酶的释放引起细胞损伤

C.DIC  

D.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答案]  B、C、D

82.   心肌抑制因子的作用为

A.抑制心肌收缩性  

B.使腹腔内脏小血管收缩   

C.抑制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D.促ARDS的发生  

E.降低肾泌尿功能

[答案]  A、B、C

83.   ARDS的特征是:

A.严重CO2潴留 

B.大量功能分流及解剖样分流   

C.肺水肿、肺不张使肺顺应性降低

D.严重低氧血症 

E.肺透明膜形成

[答案]  B、C、D、E

84.   休克时细胞受损的机制目前认为

A.继发于微循环障碍 

B.继发于DIC  

C.休克动因如内毒素直接作用于细胞的原发变化 

D.由于心、脑器官功能衰竭而引起的  

E.继发于ARDS

[答案]  A、C

85.   休克时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A.致呼吸功能障碍 

B.使心肌收缩性减弱 

C.使血钾升高

D.促使DIC发生 

E.少尿或无尿

[答案]  B、C、D

86.   对多数休克病人的治疗,临床使用血管扩张剂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

A.增加心脏前负荷

B.减轻毛细血管后阻力

C.减轻心脏后负荷

D.增加器官血流量

E.增加心脏后负荷

[答案]  B、C、D

87.   高动力型感染性休克的特点是:

A.循环血量正常 

B.外周阻力增高  

C.血压下降

D.以肾上腺素α-受体兴奋为主 

E.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正常或偏高

[答案]  A、C、E

88.   休克时可引起:

A.ATP生成减少  

B.细胞水肿    

C.代谢性酸中毒  

D.低钾血症

E.高钠血症

[答案]  A、B、C

89.   休克肺病人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吸纯O2无效的主要原因是:

A.透明膜形成,造成弥散障碍  

B.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C.肺分流增加

D.死腔通气增加  

E.肺水肿形成

[答案]  A、C

90.   休克补液原则是需多少,补多少(量需而入),这是因为:

A.休克II期毛细血管床大量开放  

B.血液淤滞致毛细血管静水压↑

C.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D.内源性补液作用加强  

E.动-静脉短路开放

[答案]  A、B、C

二、填空题:

1. 休克的始动环节有      

[答案]:急性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容量增加、心功能障碍

2. 休克代偿期代偿意义表现为   

[答案]:回心血量增加和动脉血压维持、血液重分布、保证心脑血供

3. 按微循环的改变,休克可分为三个时期         

[答案]:缺血性缺氧期、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衰竭期(休克的难治期)

4. 休克时心肌抑制因子(MDF)具有下列主要作用,即    

[答案]:抑制心肌收缩性、收缩腹腔脏器血管、抑制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5. 低动力(低排、高阻)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   

      

[答案]:CO↓、TPR↑、CVP↓、BP↓

6. 休克的细胞代谢障碍表现为        

[答案]:供氧不足、糖酵解加强;能量不足、钠泵失灵、钠水内流;局部酸中毒

7. 参与休克发生的缩血管物质有        等。

[答案]: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II、血栓素A2

8. 参与休克发生的扩血管物质有       等。

[答案]:组胺、激肽、PGI2

9. 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其化学本质就是 

[答案]:一氧化氮

10.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一词是指  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

[答案]:微动脉、微静脉

三、名词解释:

1.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答案]:微循环一词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是循环系统最基本的结构,是血液和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最小功能单位。

2. 心源性休克

[答案]:由于急性心泵功能衰竭或严重的心律紊乱而导致的休克称之为心源性休克。

3. 自身输血(self blood transfusion)

[答案]:当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得小静脉和肝、脾储血库收缩,减少血管床内容纳的血量以增加回心血量和维持动脉血压。

4. 自我输液(self transfusion)

[答案]:在休克初期,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毛细血管后阻力,致毛细血管静水压降低,使得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增加以增加回心血量称之为自我输液。

5. 心肌抑制因子(myocordial depressant factor MDF)

[答案]:胰腺在缺血缺氧时,其外分泌腺细胞中所含的组织蛋白酶逸出细胞外分解组织蛋白所产生的一种小分子多肽。

6. 休克肺(shock lungs)

[答案]:严重休克病人晚期,在脉搏、血压和尿量平稳以后,出现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及呼吸困难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称之为休克肺。

(或严重休克病人晚期,由于肺泡—毛细血管膜广泛受损,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称之为休克肺。)

  (或由休克引起的ARDS。)

7. 休克肾(shock kidneys)

[答案]:由休克所产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称为休克肾,在早期为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晚期为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8. 休克(shock)

[答案]: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四、问答题:

1. 失血性休克早期机体有哪些代偿适应性改变?并简述其产生机理。

[答案要点]

(1)微静脉、肝储血库收缩、增加回心血量、维持动脉血压:自我输血

(2)组织液返流入血↑: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更敏感,导致γa>γv→capH.P↓→自我输液。

(3)醛固酮、ADH↑,钠水重吸收,增加循环血量

(4)A—V短路开放,保证血液及时回心

(5)全身血液重分布:皮肤、腹腔脏器和肾血管收缩、脑动脉、冠状动脉无明显改变→保证心脑血供。

2. 试述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改变的机制及临床特点。

[答案要点]

(1)在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全身小血管(心、脑除外)如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其中主要是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显著,大量真毛细血管网关闭,组织灌流量减少,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情况。

(2)导致微循环持续痉挛的始动因素是休克动因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的释放增加;其他体液因子如血管紧张素II、加压素、血栓素A2、内皮素、心肌抑制因子等也促使血管收缩。

(3)临床特点: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烦燥不安,血压不会下降但脉压差减小。

3. 试述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及组织灌流变化的特点。

[答案要点]

(1)休克期时,微动脉和后微动脉的痉挛较休克初期有所减轻,此时毛细血管后阻力大于毛细血管前阻力,微循环多灌少流,灌大于流,血液淤滞。

(2)现认为休克期微静脉往往扩张而并非持续收缩,微循环的淤滞是由于微静脉端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白细胞滚动,粘附,贴壁嵌塞,血小板聚集等而致毛细血管后阻力大于前阻力,此时组织处于严重低灌流状态,缺氧更为加重。

4. 试述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淤滞的机制。

[答案要点]

(1)酸中毒:缺血缺氧→酸中毒→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2)局部代谢产物↑:组胺、激肽,K+等增多,导致血管扩张。

(3)内毒素:引起血管扩张、持续低血压。

(4)血液流变学改变:休克期白细胞滚动,贴壁,粘附于内皮细胞上,增加了毛细血管后阻力。此种粘附受细胞表面粘附分子所介导。此外还有血液浓缩,粘度增大,红细胞聚集,血小板粘附聚集等都造成微循环血流变慢。

5. 为何称休克晚期为难治期,并简述其机制。

[答案要点]

休克进入晚期即微循环衰竭期,由于发生DIC及生命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故而难治。

(1)DIC:原因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即血细胞血小板聚集,血液粘度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和休克动因直接启动凝血系统如感染、创伤等。后果:微栓塞致回心血量减少,出血加重循环障碍,器官栓塞加重功能障碍等。

(2)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微栓塞以及持续低血压引起心、脑、肝、肺、肾功能障碍,尤其是许多体液因子如溶酶体酶加重重要生命器官的不可逆损伤。

6. 休克时细胞会发生哪些损害?

[答案要点]

(1)细胞膜的变化:出现离子泵功能障碍,水、Na+和Ca++内流,细胞内水肿。

(2)线粒体变化:线粒体肿胀、氧化磷酸化障碍、能量物质进一步减少。

(3)溶酶体变化:溶酶体酶释放,引起细胞自溶,激活激肽系统形成MDF。

7. 休克一旦发生DIC,为什么会使病情恶化?

[答案要点]

(1)DIC时微血栓阻塞了微循环通道,使回心血量锐减。

(2)凝血及纤溶过程中的产物例如激肽、FDP等,增加了血管通透性,加重了微血管舒缩功能紊乱。

(3)DIC时出血,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加重了循环障碍。

(4)DIC时器官栓塞、梗死,加重了器官急性功能衰竭。

8. 试述休克时,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答案要点]

(1)冠状动脉血供减少:由于血压降低以及心率加快致心舒期缩短。

(2)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

(3)酸中毒、高血钾使心肌收缩性减弱。

(4)MDF对心肌的抑制。

(5)心肌内的DIC使心肌受损。

(6)细菌毒素(如内毒素)对心肌的损伤。

9. 休克的正确补液原则是什么?并简述其机理。

[答案要点]

(1)休克正确的补液原则是:需多少补多少。

(2)机理:所谓需多少应包含:向体外丧失的部分体液,由于血管床容量扩大的部分,微循环淤滞的部分以及血浆外渗的部分。

10.   动脉血压高低可否作为判断休克发生与否的指标?为什么?

[答案要点]

休克的本质是微循环灌流量的急剧减少而引起的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在休克早期,虽然微循环障碍已产生,但机体通过各种代偿使动脉血压不降低,但此时休克已发生。因此动脉血压高低不能作为判断休克发生与否的指标,但可作为判断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

11.   在休克治疗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要点]

(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目的是提高组织微循环的灌流量。

(2)必须在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使用。

(3)对低排高阻型休克或应用缩血管药物后血管高度痉挛的患者,可选用血管扩张剂,但一定要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使用。

(4)对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或高动力型休克的病人可选用缩血管药物。

返回顶部


填写内容

返回顶部

※<习题十一>

填写内容

返回顶部

※<习题十二>

填写内容

返回顶部

※<习题十三>

返回顶部

※<习题十四>

填写内容

返回顶部

※<习题十五>

填写内容

返回顶部


※<习题十六>

填写内容

返回顶部

※<习题十七>

填写内容

返回顶部


※<习题十八>

填写内容

返回顶部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