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生理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正文:生理学电子教材:第五章 呼吸
    

生理学-电子教材:第五章 呼吸

生理学:电子教材 第五章 呼吸:第五章呼吸外呼吸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招生简章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1.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间接动力:呼吸运动2.呼吸运动呼吸肌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呼气肌--肋间内

第五章呼吸

外呼吸  呼吸 气体运输 内呼吸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招生简章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1.肺通气的动力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间接动力:呼吸运动

2.呼吸运动  呼吸肌  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

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膈肌运动
吸气时:膈肌收缩
® 膈顶下移® 上、下径扩大 ®胸廓扩大® 肺随之扩张®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入肺

肋间外肌运动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肋骨、胸骨上举®   胸廓前后、左右径扩大® 胸廓扩大® 肺随之  扩张®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入肺。

3.肺内压
 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变化
 吸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
 吸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

4.胸膜腔及胸膜腔内压 

形成: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弹性回缩力=大气压 - 肺弹性回缩力 = - 肺弹性回缩力  意义: 维持肺泡的扩张  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二)肺通气的阻力
 阻力 弹性阻力:70%
 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惯性阻力
 粘滞阻力  

1.弹性阻力与顺应性  C = 1/ R  肺顺应性 = 肺容积的变化/ 跨肺压的变化  

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1)肺弹性阻力的来源  肺弹性回缩力 表面张力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 

来源:肺II型上皮细胞 

主要成分:DPPC( choline) 

作用: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维持大小肺泡稳定  维持肺泡相对干燥  

2)比顺应性  比顺应性=测得的顺应性(L/ cmH2O)/肺总量

气道阻力: 概念:可用维持单位时间内气体流量所需压力差来表示。  

a.气流流速 

b.气流形式

c.管径大小:跨壁压;肺实质对气道壁的牵引;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 ; 化学因素

胸廓的顺应性=胸腔容积的变化/跨壁压的变化

跨壁压=胸膜腔内压 - 胸廓外大气压

正常值:0.2L/ cmH2

总顺应性:(0.1L / cmH2O)  1 /CL+chw=1/ CL+1/Cchw=1/ 0.2+1/ 0.2 

二、基本肺容积和肺活量
(一)基本肺容积
 1. 潮气量
 2. 补吸气量或吸气贮备量
 3. 补呼气量或呼气贮备量
 4. 余气量或残气量
(二)肺容积
 1. 深吸气量 2. 功能余气量
 3.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 4. 肺总量
  三、肺通气量
(一)每分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 = 潮气量
´ 呼吸频率
(二)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生理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
肺泡无效腔 

肺泡通气量 = (潮气量 - 无效腔气量)  ´ 呼吸频率 

功能余气量: 

概念: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 

生理意义: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氧和二氧  化碳分压的过度变化。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意义: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时间肺活量:单位时间内,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  分数  意义:评价肺功能的较好指标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一、气体交换原理
(一)气体的扩散
 气体扩散速率: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
 气体的分压差:
 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
 扩散面积和距离:
 温度:
 D
µ P• T • A • S/ d • M W  1/2

(二)呼吸气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

呼吸气和肺泡气的成分和分压

血液气体和组织气体的分压  

肺泡气、血液和组织PO2内和PCO2值 

二、气体在肺的交换

(一) 交换过程

(二) 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

(三) 肺扩散www.med126.com容量
概念:气体在0.133kPa分压差作用下,每  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 

意义:测定呼吸气通过呼吸膜的一种指标。

二、气体在组织的交换 

呼吸膜的厚度   成反比:呼吸膜­®肺换气¯

呼吸膜的面积 面积¯® 肺换气¯

通气/血流比值  概念: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  之间的比值(VA/ Q)。 

异常: VA/ Q­:通气过剩或血流不足   VA/ Q¯:通气不足或血流过剩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二、氧的运输  形式 物理溶解 1.5%  化学结合 98.5%

(一) Hb分子结构简介

(二) Hb与O2结合的特征

(三) 氧离曲线

1.Hb+ O2 Û Hb O2 可逆、反应快、非酶  促反应、与P O2有关。

2.Fe2+ 与O2结合是氧合反应。

3.1分子Hb可以结合4分子O2  

4.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与Hb的变   构效应有关。(T型和 R型)

几个有关概念:
  氧容量: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 

氧含量: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 

氧饱和度: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概念:PO2与Hb氧饱和度的关系,呈S型。 

上段: 7.98~13.3kPa (60~100mmHg)  Hb与O2结合。 

中段:5.32~7.9 8kPa(40~60mmHg)  HbO2释放O2。 

下段:2~5.32 kPa(15~40mmHg)  代表O2贮备。 

(四)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P50: 使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PO2 P50­:Hb与O2亲和力¯,曲线右移。 

1. pH 和PCO2 的影响   PCO2 和H+ ­®右移   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影响称波尔效应。  机制:与pH改变时Hb构型变化有关。  意义:氧合、释放氧 

2.温度的影响
 温度
­® 曲线右移。
 H+的活度有关。

3. 2,3-二磷酸甘油酸   2,3 -DPG ­® 曲线右移。 

机制:2,3-DPG与Hbb形成盐键® Hb变成T型。  提高H+

3.Hb自身性质的影响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一)CO2的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 5%   化学结合 95% 1. HCO3- 2.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HbNH2O2+H++ CO2Û HHbNHCOOH+O2

(二) CO2解离曲线

(三)氧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一)呼吸中枢

1.脊髓:中继站和整合的初级中枢

2.延髓: 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  呼吸神经元: 背侧呼吸组  腹侧 呼吸组

3.脑桥:上部有呼吸调整中枢(-)吸气  中下部有长吸中枢

4.上位脑:大脑皮层随意控制呼吸 

(二)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一)肺牵张反射 

1.肺扩张反射:  概念: 肺充气或肺扩张时抑制吸气的反射。 

过程: 肺扩张 ® 迷走神经 ® 吸气 中枢  ®吸气停止,转入呼气。 

2.肺缩小反射  

(二)化学感受性反射

1.化学感受器   外周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 缺氧 

主动脉体 PCO2­   H+ ­  

中枢化学感受器 脑脊液中的H+ ­ PCO2­

2.CO2、H+和O2对呼吸的影响 

(1).PCO2­ ® 外周化学感受器   中枢化学感受器(主要) 

(2).H+ ­ ® 外周化学感受器   中枢化学感受器(主要) 

(3).PO2 ¯ ® 外周化学感受器  呼吸中枢(-) 

(4).PCO2 、 H+ 和 PO2在影响呼吸中的相互作用

(三)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四)防御性呼吸反射  1. 咳嗽反射  2. 喷反射

(五)肺毛细血管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

(六)某些穴位刺激的呼吸效应

三、周期性呼吸

(一) 陈-施呼吸(潮式呼吸)  特点:呼吸逐渐增强增快又减弱减慢与呼  吸暂停交替出现  机制:刺激® 肺通气 ® CO2呼出过多®  血液PCO2 ¯

(二) Biot呼吸  特点:一次或多次强呼吸后,长时间呼吸  暂停 。

四、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调节

 变化: 呼吸加深加快,  肺通气增大:运动初骤升,然后缓慢 升高,随后稳定,运动停止则相反。 

机制: 条件反射

 刺激运动肌肉、关节的本体感受器 

运动时动脉血PH、 PCO2 、 PO2的波动 

运动时欠O2

 

 

(卢佳怡)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