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不受哪一因素影响( ) A.[S] B.[E] C.[pH] D.时间 E.温度 2.对于一个符合米氏方程的酶来说:当[S]=Km;[I]=k1时,I为竞争性抑制剂,则υ为( ) A.Vmax×2/3 B.Vmax×1/3 C.Vmax×1/2 D.Vmax×1/4 E.Vmax×1/6 3.下列有关某一种酶的几个同工酶的陈述哪个是正确的?( ) A.由不同亚基组成的寡聚体 B.对同一底物具有不同专一性 C.对同一底物具有相同的Km值 D.电泳迁移率往往相同 E.结构相同来源不同 4.别构酶与不同浓度的底物发生作用,常呈S形曲线,这说明( ) A.别构酶是寡聚体 B.别构酶催化几个独立的反应并最后得到终产物 C.与单条肽链的酶相比,别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较慢 D.别构酶结合一个底物后,将促进它与下一个底物的结合,并增强酶活力 E.产物的量在不断增加 5.关于米氏常数Km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A.饱和底物浓度时的速度 B.在一定酶浓度下,最大速度的一半 C.饱和底物浓度的一半 D.速度达最大速度半数时的底物浓度 E.降低一半速度时的抑制剂浓度 6.如果要求酶促反应υ=Vmax×90%,则[S]应为Km的倍数是( ) A.4.5 B.9 C.8 D.5 E.90 7.在下面酶促反应中的Vmax为( ) A.K3[Et] B.K2/K3 C.K2/K1 D.(K2+K3)/K1 E.都不对 8.酶的纯粹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哪种动力学效应?( ) A.Vmax不变,Km增大 B.Vmax不变,Km减少 C.Vmax增大,Km不变 D.Vmax减少,Km不变 E.Vmax和Km都不变 9.作为催化剂的酶分子,具有下列哪一种能量效应?( ) A.增高反应活化能 B.降低反应活化能 C.增高产物能量不平 D.降低产物能量不平 E.降低反应自由能 10.酶分子经磷酸化作用进行的化学修饰主要发生在哪个氨基酸上?( ) A.Phe B.Cys C.Lys D.Trp E.Ser 11.下列哪种酶能使水加到碳-碳双键上,而又不使键断裂?( ) A.水化酶 B.酯酶 C.水解酶 D.羟化酶 E.脱氢酶 12.下列哪种肠胃道消化酶不是以无活性的酶原方式分泌的?( ) A.核糖核酸酶 B.胰蛋白酶 C.糜蛋白酶 D.羧肽酶 E.胃蛋白酶 13.下面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 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B.酶是生物催化剂 C.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但是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功能 D.酶具有专一性 E.酶在强碱、强酸条件下会失活 14.下列关于牛胰蛋白酶的解释,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它是一种蛋白质 B.它可以催化蛋白质氧化分解 C.它来自牛的胰脏 D.它发挥作用时,对底物具有选择性 E.不需要辅酶 15.测定酶活力时,下列条件哪个不对( ) A.[S]>>[E] B.[S]=[Et] C.P→O D.测初速度 E.最适pH 16.在测定酶活力时,用下列哪种方法处理酶和底物才合理?( ) A.其中一种用缓冲液配制即可 B.分别用缓冲液配制,然后混合进行反应 C.先混合,然后保温进行反应 D.其中一种先保温,然后再进行反应 E.分别用缓冲液配制,再预保温两者,最后混合进行反应 17.下列哪一种酶是简单蛋白质?( ) A.牛胰核糖核酸酶 B.丙酮酸激酶 C.乳酸脱氢酶 D.烯醇化酶 E.醛缩酶 18.下列哪一项不是辅酶的功能?( ) A.转移基团 B.传递氢 C.传递电子 D.某些物质分解代谢时的载体 E.决定酶的专一性 19.下列关于酶活性部位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 B.活性部位的基团按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合基团,一类是催化基团 C.酶活性部位的基团可以是同一条肽链但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的基团 D.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团不能构成该酶的活性部位 E.酶的活性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 20.下列关于乳酸脱氢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乳酸脱氢酶可用LDH表示 B.它是单体酶 C.它的辅基是NAD+ D.它有六种结构形式 E.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之间的电泳行为不尽相同 21.下列哪一项不是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 ) A.加热 B.酸碱催化 C.“张力”和“形变” D.共价催化 E.邻近定位效应 22.当[S]=4Km时,υ=( ) A.Vmax B.Vmax×4/3 C.Vmax×3/4 D.Vmax×4/5 E.Vmax×6/5 23.能够与DIEP结合的氨基酸残基是以下哪一种?( ) A.Cys B.Ser C.Pro D.Lys E.Glu 24.下列哪一种抑制剂不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 A.乙二酸 B.丙二酸 C.丁二酸 D.α-酮戊二酸 E.碘乙酸 25.下列关于别构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所有别构酶都是多聚体,而且亚基数目往往是偶数 B.别构酶除了活性部位外,还含有调节部位 C.亚基与底物结合的亲和力因亚基构象不同而变化 D.亚基构象改变时,要发生肽键断裂的反应 E.酶构象改变后,酶活力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 26.下列哪一项不是Km值的功能( ) A.Km值是酶的特征物理常数,可用于鉴定不同的酶 B.Km值可以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Km值越小、亲和力越大 C.Km值可以预见系列反应中哪一步是限速反应 D.用Km值可以选择酶的最适底物 E.比较Km值可以估计不同酶促反应速度 A.直接杀死细菌 B.细菌生长某必需酶的竞争性抑制性剂 C.细菌生长某必需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D.细菌生长某必需酶的不可逆抑制剂 E.分解细菌的分泌物 28.有机磷农药作为酶的抑制剂是作用于酶活性中心的( ) A.巯基 B.羟基 C.羧基 D.咪唑基 E.氨基 29.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是属于( ) A.产物反馈抑制 B.产物阻遏抑制 C.非竞争性抑制 D.竞争性抑制 E.不可逆抑制 30.酶的不可逆抑制的机制是由于抑制剂( ) A.使酶蛋白变性 B.与酶的催化中心以共价键结合 C.与酶的必需基团结合 D.与活性中心的次级键结合 E.与酶表面的极性基团结合 31.谷丙转氨酶的辅酶是( ) A.NAD+ B.NADP+ C.磷酸吡哆醛 D.烟酸 E.核黄素 32.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 A.酶分子上的几个必需基团 B.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酶分子结合底物并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三维结构区 D.酶分子中心部位的一种特殊结构 E.酶分子催化底物变成产物的部位 33.酶原激活的实质是( ) A.激活剂与酶结合使酶激活 B.酶蛋白质的变构效应 C.酶原分子一级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或暴露出酶的活性中心 D.酶原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了变化而一级结构不变 E.以上都不对 34.同工酶的特点是( ) A.催化作用相同,但分子组成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B.催化相反应,分子组成相同,但辅酶不同的一类酶 C.催化同一底物起不同反应的酶的总称 D.多酶体系中酶组分的统称 E.催化作用,分子组成及理化性质相同,但组织分布不同的酶 35.变构酶的底物浓度曲线呈S形,它说明( ) A.此变构酶为具负性同效应的酶 B.此变构酶中,底物分与其中一亚基结合后能促进其他亚基与底物的结合 C.变构酶是米氏酶的一种特例 D.变构酶所催化的反应包括一系列步骤 E.此变构酶的多个底物分子同时与酶快速结合 36.酶的高效率在于( ) A.增加活化能 B.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C.增加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降低活化能 E.以上都不对 37.酶促反应的初速度( ) A.与[S]成正比 B.与[S无关] C.与Km成正比 D.与[I]成正比 E.与温度成正比 38.米氏常数在推导过程中引入了哪项假设?( ) A.酶浓度为底物浓度的一半 B.由于ES在存在使底物初始浓度降低 C.由于酶浓度很大,所以[E]基本不变 D.忽略反应ES→E+S的存在 E.由于P→O,所以不考虑反应E+P→ES的存在 39.将米氏方程改为双倒数方程后( ) A.1/υ与1/[S]成反比 B.以1/υ对1/[S]作图,其横轴为1/[S] C.υ与[S]成正比 D.Km值在纵轴上 E.Vmax值在纵轴上 40.竞争性抑制作用特点是指抑制剂( ) A.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B.与酶的产物竞争酶的活性 C.与酶的底物竞争非必需基团 D.与酶的底物竞争辅酶 E.与其他抑制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二、填空题 1.测定酶活力的主要原则是在特定的 、 条件下,测定酶促反应的 速度。 2.使酶具有高催化效应的因素是 、 、 、 和 。 3.全酶由 和 组成。 4.酶对 的 性称为酶的专一性,一般可分为 、 和 。 5.L-精氨酸只作用于L-精氨酸,而对D-精氨酸无作用,因为此酶具有 专一性。 6.同工酶是一类 相同、 不同的一类酶。 7.醛缩酶属于第 大类的酶。 8.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因为它是 的结构类似物,能 性地抑制 酶活性。 9.pH对酶活力的影响原因有 和 。 10.在某一酶溶液中加入GSH能提高此酶活力,那么可以推测 基可能是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 11.乳酸脱氢酶是以 辅酶的,它的酶蛋白由 个亚基构成,其亚基可分 型和 型,根据不同类型亚基的组合,乳酸脱氢酶可分为 种同工酶。 12.目前认为酶促反应的机制是 。 13.如果一个酶对A、B、C三种底的米氏常数分别为Kma、Kmb和Kmc,且Kma>Kmb>Kmc,则此酶的最适底物是 ,与酶亲和力最小的底物是 。 14.欲使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90%,此时底物浓度应是此酶Km值的 倍。 15.调节酶类一般分为(主要)两大类 和 。 16.激酶是一类催化 的酶。 17.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 18.依酶促反应类型,酶可以分为六大类为 。 19.pH对酶活力的关系是一种 曲线,其原因是 。 20.酶经分离提纯后保存方法是 。 21.酶的专一性分为两大类 。 22.根据调节物分子不同,www.lindalemus.com/job/别构效应分为 和 。根据调节物使别构酶反应速度对[S]敏感性不同分为 和 。 三、是非判断题 1.一般酶和底物大小差不多。 2.酶的分类是依据其催化反应类型。 3.酶影响它所催化反应的平衡。 4.酶影响它所催化反应的平衡的到达时间。 5.如果有一个合适的酶的存在,达到化学能阈所需的活化能就减少。 6.在酶已被饱和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地增加能使酶促反应初速度增加。 7.当[ES]复合物的量增加时,酶促反应速度也增加。 8.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与所用的底物无关。 9.在极低底物浓度时,酶促反应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10.如果已知在给定酶浓度时的Km和Vmax,则可计算在任何底物浓主度时的酶促反应初速度。 11.对于酶的催化活性来说,酶蛋白的一级结构是必需的,而与酶蛋白的构象关系很大。 12.在酶的活性部位,仅仅只有侧链带电荷的氨基酸残基直接参与酶的催化反应。 13.测定酶活时,一般测定+ΔP比测定-ΔS更为准确。 14.在酶催化过程中,[ES]复合物的形成是可逆的。 15.1/Km愈大,表明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小。 16.辅酶、辅基在酶催化作用中,主要是协助酶蛋白的识别底物。 17.变构剂与酶的催化部位结合后使酶的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称为酶为变构作用。 18.酶原激活过程实际就是酶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19.酶经固定化后,一般稳定性增加。 20.作为辅因子的金属离子,一般并不参与酶活性中心的形成。 四、名词解释题 1.全酶 2.酶的辅助因子 3.辅酶的辅基 4.酶活力 5.酶的活力单位(U) 6.酶的比活力 7.酶的转换数:Kcat 8.米氏常数Km 9.激活剂 10.抑制剂 11.不可逆抑制作用与可逆抑制作用 12.竞争性抑制作用 13.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14.酶的专一性 15.酶的活性中心 16.多酶体系 17.调节酶 18.别构效应 19.别构酶 20.酶原激活 21.寡聚酶 22.同工酶 23.诱导酶
五、问答及计算题 1.在酶的纯化过程中通常会丢失一些活力,但偶尔亦可能在某一纯化步骤中酶活力可超过100%,产生这种活力增高的原因是什么? 2.试述使用酶作催化剂的优缺点。 3.如果你从刀豆中得到了一种物质,很可能是脲酶,你怎样确定它是蛋白质,如何判断它是否是酶? 4.试简述Km的意义及应用。 5.当[S]=0.5Km ;[S]=4Km; [S]=9Km;[S]=99Km时,计算υ占Vmax的百分比。 6.某酶制剂2mL内含脂肪10mg,糖20mg,蛋白质25mg,其酶活力与市售酶商品(每克含2000酶活力单位)10mg相当,问酶制剂的比活力是多少? 7.酶定量测定中要控制哪些条件?为什么? 8.何谓米氏常数,它的意义是什么? 9.米氏方程的实际意义和用途是什么?它有什么局限性? 10.别构酶有何特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A 4、D 5、D 6、B 7、A 8、A 9、B 10、E 11、A 12、A 13、A 14、B 15、B 16、E 17、A 18、E 19、D 20、B 21、A 22、D 23、B 24、E 25、D 26、E 27、B 28、B 29、D 30、B 31、C 32、C 33、C 34、A 35、B 36、D 37、A 38、E 39、B 40、A 二、填空题 1.温度;pH;初 2.酸碱催化;共价催化;邻近定向效应;分子张力的形成;低介电区的形成 3.酶蛋白;辅助因子 4.底物;选择性;立体异构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相对专性 5.立体异构 6.功能;组成或结构 7.四 8.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 9.影响酶和底物的基团解离;使酶变性 10.巯基(-SH) 11.NAD;四;M;H;五 12.通过诱导契合过程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13.C;A 14.9 15.别构酶;共价调节酶 16.磷酸基团转移并伴随能量转移反应 17. [S],[E],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 18.氧化还原酶类;移换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19.钟罩形;酶在最适pH条件下活力最大,高于或低于最适pH时,酶活力均下降 20.浓缩低温保存;冰冻干燥保存 21.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22. 同促效应;异促效应;正协同效应;负协同效应 三、是非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对8.错 9.对 10.对 11.错 12.错 13.对 14.对 15.错 16.错 17.错 18.对 19.对 20.错 四、名词解释题 1.全酶 是酶的一种,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构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2.酶的辅助因子 构成全酶的一个组分,主要包括金属离子及水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作用是在酶促反应中运输转移电子、原子或某些功能基的作用。 3.辅酶的辅基 大多数情况下,可通过透析或其他物理方法从全酶中除去,与酶蛋白结合松弛的辅助因子叫辅酶。以共价健和酶蛋白牢固结合,不易用透析等方法除去的辅助因子叫辅基。二者的区别只在于与酶蛋白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无严格绝对的界限。 4.酶活力 也称酶活性 ,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可用在一定条件下,它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表示。单位:浓度/单位时间。 5.酶的活力单位(U) 酶活力的度量单位。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特定条件下,在1min内能转化1μmol底物的酶量,特定条件:温度25℃,其他条件采用最适,另外也存在人们普通采用的其他酶活力单位。 6.酶的比活力 即酶含量的多少,定为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的活力单位,一般用U/mg蛋白表示。 7.酶的转换数:Kcat Kcat指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代表酶的催化效率。 8.米氏常数Km 米氏常数Km:是米氏酶的特征常数之一。在反应中Km=(K2+K3)/K1,Km值的物理意义在于它是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等。 9.激活剂 凡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均称为激活剂。其中大部分为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另外还有对酶原起激活作用的具有蛋白质性质的大分子物质。 10.抑制剂 能使酶分子上的某些必需基团(主要指酶活性中心上的一些基团)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酶活力下降,甚至丧失,致使酶反应速度降低的物质。 11.不可逆抑制作用与可逆抑制作用 前者是某些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蛋白中的基结合,而使酶失活,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的抑制作用。后者则指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蛋白中的基团结合,可用透析等物理方法除去而使酶重新恢复活性。 12.竞争性抑制作用 竞争性抑制剂因具有与底物相似的结构所以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与酶形成可逆的EI复合物,而使EI不能与S结合,从而降低酶反应速度的可逆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来解除。 13.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基团结合,形成EI或ESI复合物,从而不能进一步形成E和P,因此使酶反应速度降低的可逆抑制作用,不能通过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解除。 14.酶的专一性 即特异性,是指酶催化特定的底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生成特定产物的特性。 15.酶的活性中心 指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肽链上的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或这些残基上的基团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而在三维结构上相互靠近,形成一个能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其形成产物的位于酶蛋白表面的特化的空间区域。对需要辅酶的酶来说,辅酶分子 或其上的某一部分结构常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 16.多酶体系 在细胞内的某一代谢过程中,由几个酶形成的反应链体系,称为多酶体系。一般分为可溶性的、结构化的和在细胞结构上有定位关系的三种类型。 17.调节酶 在多酶体系中某些酶因其本身活性受到严格的调节控制从而对代谢反应起调节作用,此类酶统称为调节酶。 18.别构效应 调节物(或效应物)与别构酶酶分子的别构中心结合后,诱导出或稳定住酶分子的某种构象,使酶活性中心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的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此效应称为酶的别构效应。 19.别构酶 一种一般具多个亚基,在结构上除具有酶的活性中心外,还具有可结合调节物的别构中心的酶,活性中心负责酶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别构中心负责调节酶反应速度。 20.酶原激活 某些酶先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合成及分泌,然后在到达作用部位时由另外的物质作用,使其失去部分肽段从而形成或暴露活性中心形成有活性的酶分子的过程。如胃蛋白酶原是无活性的,它在胃液中经胃酸的作用或有活性的胃蛋白酶的作用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分子。 21.寡聚酶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基组成的酶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从35000到几百万以上的酶。 22.同工酶 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及理化性质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23.诱导酶 指当生物体或细胞中加入特定诱导物后,而诱导产生的酶,称为诱导酶。它的含量要诱导物诱导下显著增高,这种诱导物往往是该酶的底物或底物类似物。 五、问答及计算题 1.在酶的纯化过程中通常会丢失一些活力,但偶尔亦可能在某一纯化步骤中酶活力可超过100%,产生这种活力增高的原因是什么? 答:在酶的纯化过程中,如果某一纯化步骤中酶活力超过了100%,则很有可能是由于此酶的激活剂(包括别构激活剂)的加入或抑制剂的丢失所造成的。这些激活剂或抑制剂你可能原先并不知道。 2.试述使用酶作催化剂的优缺点。 答:优点:①专一性高,副反应很少,后处理容易。 ②催化效率高,酶用量少。 ③反应条件温和,可以在近中性的水溶液中进行反应,不需要高温、高压。 ④酶的催化活性可以进行人工控制 缺点:①酶易失活,酶反应的温度、pH、离子强度等要很好控制。 ②酶不易得到,价格昂贵。 ③酶不易保存。 3.如果你从刀豆中得到了一种物质,很可能是脲酶,你怎样确定它是蛋白质,如何判断它是否是酶? 答:第一步:首先判断此物质是否是蛋白质,如用双缩脲反应或其他蛋白质显色反应来进行鉴定。另外也可以用酸或碱水解,同时用甲醛滴定法来检测水解程度(此物质若是蛋白质则应有蛋白质的显色反应,酸碱水解时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随时间而升高)。 第二步:将此蛋白质加入到含有尿素的缓冲体系中进行催化反应,用奈氏试剂检测是否有氨的生成。将此蛋白质加热后再作此反应,检测是否还有氨的生成(此蛋白质若是脲酶则应有氨的生成。将此蛋白质加热后再作此反应,检测是否还有氨的生成(此蛋白质若是脲酶则应有氨的生成,而蛋白质加热后则不再有氨的生成)。 4.试简述Km的意义及应用。 答:Km值是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首先当Km值近似等于K2/K1时,它代表了酶与底物的亲和力的大小;利用酶对不同底物的不同Km值,我们可以找出酶的最适底物。其次,Km值是酶的一种特征性常数;利用它我们可以判断区分酶的种类。最后,利用Km值可以换算[S]与υ的关系。 5.当[S]=0.5Km ;[S]=4Km; [S]=9Km;[S]=99Km时,计算υ占Vmax的百分比。 答:33.3% Vmax;80% Vmax;90% Vmax;99.01% Vmax。 6.某酶制剂2mL内含脂肪10mg,糖20mg,蛋白质25mg,其酶活力与市售酶商品(每克含2000酶活力单位)10mg相当,问酶制剂的比活力是多少? 答:比活力=总活力/mg蛋白 市售商品比活力为2000U/1000mg=2U/mg 商品酶总活力为10mg×2(U/mg)=20U 其比活力为:20U/25mg=0.8U/mg蛋白 7.酶定量测定中要控制哪些条件?为什么? 答:酶量不能用重量或浓度表示,而用酶活力(单位)来表示。酶活力单位的定义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为产物的酶量定为一个单位。酶活力测定可以测定底物的单位时间消耗量,更常用的是产物的单位时间的产量,测定结果是否真实反映酶活力与测定时的酶促反应条件是否适宜有关。 ①对pH的要求,同一种酶在不同的pH下测得的反应速度不同,最适pH时酶的活力最大。pH之所以影响酶活力是因为酶是蛋白质,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变性,pH既影响酶活性中心基团的解离状态,又影响底物的解离,从而影响催化活性,最适pH能保证酶本身的稳定性及催化活性。但酶的最适pH不是一个特征常数,它因不同的的酶、底物、反应类型及缓冲液成分而不同。 ②对温度的要求。酶对温度最敏感,但一般不在酶活性最大的最适温度下进行,这是因为测定酶活力需要一定时间,而在最适温度下,酶的稳定性差,很短时间内就会变性,因此,通常在20~50℃测定,且因酶的Q10在1~2,每改变1,反应速度就差10%,所以应把温度控制在正负0.1℃的范围内。 ③对底物浓度的要求,要求底物浓度大大超过酶浓度,使酶达到饱和从而达到最大速度。 ④对酶浓度的要求,在测定酶活力时,要求酶浓度远小于底物浓度,从而保证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这是测定酶活力的依据。 ⑤对反应时间则要求测定反应初速度,测定酶活力要求时间越短越好,一般反应恰当的程度是指底物浓度消耗不超过5%,以保证酶活力与速度成正比的直线关系。这是因为随时间的延长产物积累,加速了逆反应,酶活性稳定下降,底物浓度降低。 8.何谓米氏常数,它的意义是什么? 答: ①米氏常数(Km值)是酶促反应动力学中间产物理论中的一个常数,根据中间产物酶促反应动力学原理,酶促反应过程可作如下表达 ,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修改后的米氏常数为上式三个解离常数的复合函数,即Km=(K2+K3)/K1。因此Km可看作是ES形成和解离趋势的代表。在特殊情况下,Km在数值上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Vmax/2时的[S],单位mol/L。Km值在K3<<K2时,与K3涵义相同。 ②Km的意义:Km是酶的特征常数,即当底物一定,pH温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不变时,Km具常数意义,其值一般在10-6至10-2的数量级范围内,Km是一种酶针对一种底物及化学反应而言的,Km在酶学及化谢中具重要意义,可利用实验数据对下列方面进行探讨。 a.在测酶活力时,如果要使测得的初速度基本接近Vmax,可根据已知Km求出应加入的底物的合理浓度,一般[S]至少为Km值的10倍以上,反过来,根据[S]与Km的倍数关系,可以计算出在某一底物浓度时的反应速度,如[S]=3Km时υ=0.75Vmax。 b.Km值在特殊情况下υ=Vmax/2时,等于[S],单位也同[S]一样,这反映了Km的物理意义,又因酶的催化活性与酶的活性中心相一致,所以Km可视为酶的活性中心被底物占据一半时所需的[S],当Km已知时,任何[S]时酶活性中心被底物饱和的分数fES=υ/Vmax=[S]/(Km+[S])。 c.Km(或1/Km)大小,能反应酶与底物和亲和关系,1/Km愈小,酶与底物亲和力愈小,反之愈大。在一些专一性较差的酶中,常有几个底物,也就有几个Km,根据1/Km的大小,可判断1/Km最大的那个底物是此酶的天然最适底物,而酶即根据天然底物命名。同理,根据Km值反映出的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可以鉴别不同来源的同工酶是原级还是次级同工酶。次级同工酶对同一底物的Km往往是不同的,而原级同工酶对同一底物的Km常是相同的。 d.了解酶的Km及其底物在细胞内的浓度可推知该酶在细胞内是否受到底物浓度的调节,如Km值远低于胞内[S](10倍以上),说明该细胞常处于底物饱和状态,稍变化的[S]不会引起反应速度有意义的改变,反之,Km>[S]则酶促反应速度对[S]十分敏感。 e.催化可逆反应的酶,对正逆反应底物的Km往往不同,Km测定差别可以推测主要催化方向及其生理意义。 f.当一系列不同酶催化一个连锁反应时,如已确定Km值及相应底物浓度,可有助于了解限速步骤。 g.测定不同抑制剂对某个酶的Km及Vmax的影响,可区别抑制剂是竞争性的还是非竞争性的抑制剂。 9.米氏方程的实际意义和用途是什么?它有什么局限性? 答:①米氏方程是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推导出酶促反应中的[S]与υ关系的数学式,它反应了[S]与υ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根据其中的Km对酶进行一系列研究(参阅上题),另外将米氏方程的1/υ对1/[S]作图,可直接从图中求出Vmax及Km;将米氏方程变为了(υ-Vmax)=-υKm时,与(χ-α)(y + b)=K的典型双曲线方程一致,因此公式推导和实验得到的[S]对υ的曲线完全相同,给中间复合物理论一个有力的证据。 ②局限性:米氏方程假定形成一个中间复合物因而其动力学只适合单底物反应,对实际存在的多底物、多产物的酶促反应均不适用;对体内的多酶体系催化的反应过程也不能很好解释;在一些变构酶催化的反应中表现出的协同效应也与米氏方程表示的[S]与υ的关系不大相符。 10.别构酶有何特性? 答:①变构酶一般都含2个以上亚基,亚基在结构上及功能上可相同或不同。 ②变构酶的分子中一般有两种与功能相关的部位,即调节部队位和催化部位,二者在空间上分开,可在同一亚基或不同亚基上。 ③每个酶分子可结合一个以上的配体(包括底物,效应剂,激活剂,抑制剂),理论上结合底物和效应剂的最大数目同分别与催化部位的调节部位数目一致。 ④配体和酶蛋白的不同部位相结合时,可在底物-底物,效应剂-底物和效应剂-效应剂之间发生协同效应,此效应可是正协同也可是负协同,其中同促效应以正协同居多。 ⑤协同效应可用动力学图来鉴别,可用协同系数大于1、小于1或等于1表示。 ⑥别构酶因其协同效应,因而动力学曲线为S线(正协同效应),而非双曲线或是表观双曲线(负协同效应)不符合米氏方程。 ⑦别构酶出现协同效应的机制,可以是酶的配体结合引起酶分子空间构象的改变,从而增加或降低了酶和下一分子配体的亲和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