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授课名称: | 心理治疗与干预 |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 授课时间 |
| 学时 | 2 | |||
授课教师 | 马立骥 | 专业技术职务 | 教授 | 教学班学生数 |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干预的概念、范围、原理、原则和常用方法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八章 心理治疗与干预 第一节 总论(5-10分钟) 第二节 精神分析疗法(18-20分钟) 第三节 行为疗法(15-20分钟) 第四节 认知治疗(15-20分钟) 第五节 询者中心疗法(10分钟) 第六节 森田疗法(10分钟) 第七节 暗示和催眠疗法(5-10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总论、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认知治疗 | ||||||||
本单元难点 | 总论、精神分析疗法、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案例导引(先讲一个案例、再打开多媒体课件、重点节插入一个案例) | ||||||||
所用教材 |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第4版 | ||||||||
参考资料 | 心理学有关期刊杂志、网络资料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第八章 心理治疗与干预 第一节 总论 一、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的概念 (一)定义 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是指在各派心理学理论整合指导下,以良好、通情的医患关系为基础,应用心理学技术,主要是用语言和非语言交往技术,解除病人的异常行为、各种心理症状,增强其适应的心理整合能力和完善不健全人格,从而达到恢复心身健康的有计划分步骤的过程。 二、心理治疗与心理帮助 心理治疗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同情、劝解、安慰、指导等,它们虽然也能解决某些心理问题,但只能称之为心理帮助。心理治疗要经过专门职业训练的人员实施,治疗过程要有相应的心理学理论作指导,并按照这一理论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来实施。 三、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一)相同之处:两者虽有差异但非本质性区别,两者的理论与方法基本相同,同时治疗与咨询不能完全分开,主要表现在: 1、都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2、都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治疗家或咨询家)实施;3、服务对象都是需要给予心理帮助的人(患者或求询者);4、都要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下进行;5、目的都是为了改变不良认识和行为,增强身心健康等。 (二)不同之处 1、工作的任务不同:心理咨询任务在于促进成长,强调发展模式;心理治疗多在帮助病人弥补已形成的损害,解决发展结构障碍的改变; 2、工作对象不同:心理咨询的求助者大多为适应发展方向发生困难的正常人;心理治疗多为心理异常的病人,需要矫正和重构的患者; 3、工作方式不同:心理咨询强调教育与发展的原则,重视对象的理性作用,多倾向于支持和再教育,费时较少,一次至数次不等;心理治疗强调人格的改造和行为的矫正,重视症状的消除,费时较长,数周至数年; 4、工作者不同:心理咨询多为接受心理学专业训练的咨询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多为精神病医生、医学心理学专家等。 (三)相通之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相互渗透、趋于合流,二者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打破界限,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受罗杰斯的影响,大大拓宽了心理治疗的范围,心理治疗被推广运用于改善情绪,促进人格发展和增进心理健康等方面,使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更为接近。
| 先讲一个案例: (8-10分钟) 引起同学们思考 再讲本章概念
从概念与现状回馈意义
回忆心理咨询 讲解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区别,提醒同学们思考并且明示自己遇到问题时的选择 (7-10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四、心理治疗的适应症 心理治疗也像药物治疗一样有其局限性。根据临床经验,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 疗法和暴露疗法治疗恐怖症、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适应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疗效较好;高考紧张综合征、学生心理障碍以人本主义的患者中心疗法为好;焦虑症、神经性厌食和贪食症、抑郁性神经症、心境恶劣、轻度及中度抑郁症以认知疗法效果好。总之,心理疗法对神经症、心理生理障碍疗效较好。
五、心理治疗的过程 (一)开始阶段 1、收集信息:从病史、体检或化验、心理测验和量表三方面收集患者生理功能、心理活动和社会背景、关系诸方面情况;2、初步诊断:必须排除精神病、神经病(脑和神经系统有器质性疾病)后才能诊断有无心理障碍及其障碍的性质和程度;3、设计治疗方案:以折衷的心理疗法为宜。 (二)中间阶段 中间阶段分为两个期:与患者分析认识其心理障碍性质及因果和改变;重组其心理以达到治疗目的。 (三)巩固结束期 达到与患者商定的治疗目的后即可结束,并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巩固疗效。 六、心理治疗的分类 对众多的心理治疗可从不同的角度分为不同的形式与类别:根据治疗对象多少可分为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按主要治疗方法分为言语心理治疗、非言语心理疗法和行为疗法;按照治疗场所可分为门诊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按照理论深度和技巧的复杂程度可分为一般性心理治疗和专业性心理治疗等。
| (5-7分钟)
结合先讲的案例: 引起同学们注意治疗过程 (5-7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第二节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tic therapy)又称心理分析,它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理论学说之一,也是当代心理治疗与咨询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是建立在弗洛伊德所创立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基础上的治疗方法。该理论认为,很多疾病都与人的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有关,如果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早年的心理创伤和焦虑体验用内省的方法挖掘出来,使之成为意识的东西并加以认知和疏导,就达到了治疗目的。 一、技术方法 1、自由联想(frec association)其方法是由弗洛伊德于1895年创造的。该方法是让病人很舒适地躺着或坐好,把自己想到的(进入头脑中的)一切都讲出来,不论其如何微不足道、荒诞不经、有伤大雅,都要如实地报告出来。医生的工作则在于对对方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从中找出病人无意识之中的矛盾冲突,即病的起因为止。自由联想的目的是把患者无意识的思想情感,召回到意识中,并以词语表达出来。这些无意识的思想和情感一旦回到意识时,患者常常是不认识的、不承认的。 2、释梦(dream analysis) 1900年,弗洛依德出版了《梦的释义》一书,该理论认为梦的内容与被压抑的无意识愿望有着某种联系。梦是有意义的心理现象,梦是人愿望的迂回的满足,梦是无意识冲突和愿望的隐晦的表达。人在睡眠的时候自我的控制力减弱,无意识中的欲望乘机向外表现。但是此时精神中的自我防御状态并没有完全解除,所以这些欲望必须通过化装变形才可以进入意识层次,这就成了梦。这就需要医生对梦境作特殊的解释,以便发掘梦境的真正意义。 3、阻抗分析(resistance analysis) 又称阻抗,是自由联想交谈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此时病人往往谈话中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谈了;或者不按时参加预定的会谈;或者反复陈述某一件事,不能深入下去,扩展开来;甚至认为分析治疗没有意义,想中止治疗等等。抗拒的表现是意识的,但根源却是由于潜意识中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交谈接近这种潜意识的事实时,潜意识的抗拒就发生作用,阻止这种事实被真实表述出来。所以抗拒的发生往往正是病人问题之所在。医生必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断辩认并帮助病人克服各种形式的抗拒。一旦潜意识的所有抗拒努力被逐一战胜,病人在意识水平上实际上已认识自己,分析治疗也已接近成功。精神分析疗法之所以需长时间才能完成,据认为其原因就是潜意识的抗拒作用。 4、移情分析(transference) 在分析会谈过程中,病人可能将治疗者看成是过去与其心理冲突有关的某一人物,将自己的情感活动转移到治疗者身上,从而有机会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这样,治疗者可能成为病人喜欢的对象;也可能是憎恨的对象。因此移情又可分为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前者是爱怜情感的转移,后者是憎恶情感的转移。例如对父母有潜意识怨恨的病人,可能会对医生渐渐产生怨恨。医生通过对移情作用的分析,可以揭示病人对医生的怨恨和对父母的怨恨之间的联系,从而了解病人心理上的某些本质问题,以便帮助病人进一步认识自己,并给以疏导。 | 先讲一个案例:或介绍弗洛伊德 引起同学们思考: 医学与心理学的关系(15-25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5、解释 精神分析治疗师的基本工作是向患者解释所说话中的无意识含义,从患者陈述的思想、情感和经历中,推测出患者无意识里的矛盾冲突。解释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克服抵抗而把无意识的思想情感召回到意识中。一旦精神分析学家对他的解释感到有相当把握时,他必须决定在什么时候把这种解释告诉患者。如果在患者还不能接受的时候就把解释告诉患者,将会引起焦虑,压抑将会变得更加严重。最好是慢慢地开导病人,使患者能够逐渐地领悟,并且克服抵抗。 6、精神渲泄、自知和贯彻到底 精神分析疗法取得成功的过程通常归因于三种主要经验:精神渲泄,对病症逐渐获得自知,以及对自己内部冲突及其反应的体验贯彻到底。 (二)治疗过程 经典的精神分析治疗需时间较长,每次约50分钟,每周2~3次,累计意数可达300 ~500次。施治者要受过严格的精神分析专门训练。 接受治疗的病人在安静舒适的环境里躺卧,将身体放松。医生坐在病人头顶方向,目的是避免让病人看见面部而引起情绪反应,但医生则能够随时倾听和观察病人。 (三)适应征:精神分析疗法应用于神经症病人,和心身疾病的某些症状。但这种治疗方法因理论难以实证,以及时间太长,费用太大等受到不少批评,某些经过修正的新精神分析疗法在时间上有所缩短,且增加了对社会文化因素与疾病和症状关系的分析。
|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第三节 行为疗法 行为主义又称学习理论,其代表人物为巴甫洛夫、华生、斯金钠、班都拉。行为主义对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及学习做了大量研究。其基本理论及原则,对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说明学习的基本规律,都有重要的作用。其理论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临床,对行为的形成及矫正有明显效果(尤其适用于儿童的行为建立和改造)。 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是行为主义学派将来自实验心理学的成果及有关学习的理论在临应上的运用,也称为学习疗法或行为矫正疗法。行为学习理论认为,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消除,行为疗法还注意发展有效的、适应性的新行为。它所依据的学习理论主要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 行为疗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zation)是人类医学史上第一个规范化的行为疗法,它是通过渐进性地接触恐怖刺激的方式使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消失,以消除不良反应。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思想是,让一个原来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病人面前重复暴露,同时让病人已全身放松与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系统脱敏疗法所依据的原理是对抗性条件作用(counter-conditioning)。 系统脱敏疗法的程序如下: 1、放松训练(relaxation training) 2、确定焦虑层次(anxiety hierarchy): 3、刺激情境与放松反应配对系统结合: 二、满灌疗法 三、厌恶疗法 1.化学性厌恶疗法:应用化学药物,如能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阿朴吗啡(Apomorphine)、戒酒硫(Antabue)等,或引起强烈恶臭的氨水等。 2.电击厌恶疗法:一定强度的感应电作为疼痛刺激,或以轻度电休克作为负性刺激。 3.橡圈厌恶法:拉弹预先套在手腕上的橡圈,并引起轻微疼痛作为负性刺激,拉弹同时计数。 4.羞耻厌恶疗法:即命患者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表现异常行为,从而使患者自己感到羞耻,由此作为负性刺激。
|
先讲一个案例: 告示同学们思考 行为疗法很适用容易掌握 具体方法也较多 (20-25分钟)
从历史与现状回馈意义
|
(教案续页)
。 四、自我调整疗法 即根据一套特定的顺序,以机体的一种反应去改善机体本身的另一种反应,以改变躯体的生理功能与心理状态,包括松驰疗法、气功、坐禅、瑜珈、站桩等。此法对具有紧张、焦虑症状的神经症或其他慢性躯体疾病,以及失眠、高血压、紧张性头痛等效果较好。 在自我调整疗法中,还有一种意想锻炼法,很适合于一些强迫症和恐怖症。例如病人出现强迫意向时,可以采用设想我现在在爬楼梯,这楼梯有多少级,每爬上一层后,楼上又有一些什么陈设或色彩等意想锻炼,这样可使强迫性意向消失。 五、模仿法 又称示范法,即通过电影、幻灯和实地学习,使具有异常行为者模仿、学习正常的良好行为来改变其固有的不正常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对儿童孤独、恐怖等异常表现有较好的效果。
第四节 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是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基本观点是,人在生活中总是以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来感受、理解、评价和预测周围事物和自身,同时作出相对固定的行为反应方式。如果个人的认知评价中存在不合理因素,就可以产生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进而造成或加重心身症状。因此,认知治疗就是帮助患者改变认知曲解成分,调整其不合理的思维、想象、信念,摆脱消极观念,接受新的、正确的思想,消除不适应情绪反应。 理性情绪疗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心理诊断阶段:确认问题所属性质以及患者的情绪反应,制定治疗所要达到的情绪及行为目标。 2.领悟阶段:让患者认识自己不适当的或症状性的情绪和行为表现,认识这些症状是由自己造成的,寻找并认识这些症状的渊源,找出造成这些症状的不合理信念。 3.疏通阶段:这是理性情绪疗法的主要阶段,主要是通过与患者争辩,使其放弃导致症状的不合理信念,调整认知结构。 4.再教育阶段:探查是否存在其它的不合理信念,强化合理的思维方式,使合理的思维方式成为习惯。 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技术有:①认知的方法(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认知作业);②情绪的方法(合理情绪想象练习、瓦解羞愧的练习、学会对自己无条件的接纳、角色扮演);③行为的方法(布置行为家庭作业的方式完成) (三)适应征 认知疗法可适用于治疗许多心理疾病及障碍,主要是情绪抑郁,尤其是单相抑郁症。除此之外,还可治疗焦虑障碍,社交恐怖、偏头痛、情绪激怒、慢性疼痛、神经性厌食、性功能障碍、酒瘾以及某些特殊场合(如考试)的紧张状态等
|
讲解完本节提醒同学们课后要多思考并且多练习 (15-20分钟)
先讲一个案例:供全节讲解用 引起同学们思考 再讲概念与方法 (15-20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第五节 询者中心疗法 询者中心治疗 ( client- centered psycwww.med126.comhotherapy) 又称为“非指示性治疗”(nondriective therapy),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ogers 190 2-1978) 所创建的一种心理疗法,是人本主义疗法的代表。治疗者不以专家、权威自居,而是一位有专业知识的朋友,与病人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给病人带来温暖与信任感。治疗时不下指令,也不进行调查分析,主要集中于病人的思维与情感,给求询者提供一个有利的、特定的心理氛围,耐心倾听诉说,表示同情与理解,让病人在充分表达与暴露自己时,体验至自身情感与自我概念的不协调,从而改变自己,取得进步。 二、治疗特点 1.以病人为中心 不是去探索病人的潜意识冲突,也不是矫正其适应不良的行为,而是动员其内在的“自我实现”的潜能,进行合理的选择并治疗自己。治疗过程的一切均以病人为中心,治疗者不予评价和分析,而只是创造良好气氛。 2.心理治疗是一个转变过程 这个过程是为了调整自我的结构与功能。这是一个病人自我学习的过程,治疗者创造的良好气氛就是保证学习过程的实现。心理治疗是“通过人际关系来改变人的行为”,Rogers认为这种关系的主要成分是态度,而不是理论。治疗效果取决于态度,而不是治疗者的知识、理论与技巧。 3.非指令性治疗的技巧 罗杰斯Rogers反对操纵和支配病人,避免代替病人作出决定, 由病人确定讨论的问题。他所创导的治疗技术主要是:(1)认识病人表达的感情与态度;(2)提出交谈的话题,但是让病人展开;(3)确认病人谈话的中心;(4)提出封闭式问题( 答案仅限于回答“是”或“否”或提供具体情况);(5)解释、讨论或提供与问题或治疗有关的情况;(6)以病人对治疗的反应来解释交谈的情况。 三、治疗过程可以分为7个连续的阶段: (1)病人已经形成了对自身和外界的固定看法,完全觉察不到;(2)病人能够对与己无关的问题发表意见;(3)病人感到已被治疗者完全接受,逐渐消除顾虑, 更自由地谈到自己,甚至谈论与己有关的体验;(4)感受开始被说是当前的事;(5)如果病人在医患关系中感到安全,对内心活动的发现不再震惊,则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感情;(6) 病人接受过去的体验,而成为当前的体验,并伴有生理变化;(7)治疗的趋势和最终目标。 此时病人对感情可以作直接的、充分的体验,不再感到威胁。
|
先讲一个案例或介绍代表人物,引起同学们兴趣,再讲概念(8-10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第六节 森田疗法(morita therapy) 森田疗法是日本森田正马教授创造、发展的一种治疗神经症的方法。 一、基本理论 1.神经质的发生机制 森田在他的任何著作中均不使用“神经症”这个术语。他把我们现在认为的神经症分成神经质和癔病。神经质是自我内省、理知、疑病的;癔病质是情感过敏、外向、自我中心。在神经质素质的基础上,由于某种契机导致的病态成为神经质。在癔病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素质的基础上,由于某种契机导致的病态成为癔病。森田神经质的特点之一,是认为神经质的根本原因是先天性素质变质。但此素质虽然是先天的,并非固定,可随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2.生的欲望 森田先生在这里主要指心灵深处的反省。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不想生病,不想死,想长寿;(2)想更好地活着,不想被人轻视,想被人承认;(3)想有知识,想学习,想成为一个伟人,想幸福;(4)想向上发展。总之, 生的欲望是不同层次种种愿望的综合。 3.疑病性基调 森田曾研究过神经质的发病,他不认为这种病人的动机有什么特殊性,认为导致神经质发病的最重要的乃是病人的素质,所以便把它叫做疑病性基调。疑病性基调是森田的一种假说式的概念,虽说它是一种先天性的素质,但却不是一种不变的,它能随着环境(如父母的养育态度)的变化而变化。 4.精神交互作用 对神经质发病有决定作用的是疑病性基调,对于症状的发展有决定作用的就是精神交互作用。对某种感觉如果过度注意,对那种感觉就会变得敏感,对这种敏感的感觉越来越注意会使之固定,这种感觉与注意进一步相互作用,越来越形成感觉过敏的精神过程。 |
先讲一个案例或介绍代表人物,引起同学们兴趣,再讲概念(8-10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第七节 暗示和催眠疗法 一、暗示疗法(suggestive therapy) 暗示疗法是指用暗示对心理施加影响以达到治疗目的过程。 1、直接暗示:是医生以技巧的语言或表情,给病人以诱导和暗示。 2、间接暗示:指通过某种媒介进行暗示,如通过对病人的躯体检查操作,或使用某些仪器或注射某些药物,以及使病人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之中,再结合医生的言语态度进行暗示。 3、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自己给自己下达影响观念行为的暗示。 暗示疗法对暗示性高的人效果好,暗示性低的人往往对暗示治疗反应差。暗示疗法的主要适应征包括:神经症、疼痛、瘙痒、哮喘及其它心身障碍,也可用于性功能障碍、口吃等心理行为障碍。但不良暗示却可造成或加重疾病的程度。 二、催眠疗法 (一)概述 催眠是借助于暗示,使人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在这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下,可以改变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通过暗示和疏泄等手段治疗疾病的过程称为催眠疗法(hypnothenapy)。故也称为催眠暗示疗法(hypnotic suggestion)。
|
|
(教案末页)
小 结 | 1.按照本章内容和次序,结合重点和难点,进行全章的回顾与总结 2.介绍一些参考资料 3.布置复习思考题 4.下次上课提问本章重点和难点内容 | ||
复习思考题 或 作 业 题 | 1.什么是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 2.心理治疗的意义? 3.心理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 ||
教 学 效 果 与 分 析 | 途径 1.个别了解 2.试卷分析 3.学生座谈会 4.学院组织测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