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授课名称: | (变态心理) |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 授课时间 |
| 学时 | 2 | |||
授课教师 | 刘新民 | 专业技术职务 | 教授 | 教学班学生数 |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了解心理障碍的分类。熟悉性心理障碍的分类及常见性心理障碍的干预,熟悉人格障碍分类及内容。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四章 变态心理 第一节 总论(30-35分钟) 第二节 性心理障碍(25-30分钟) 第三节 人格障碍(25-30分钟) 总结5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 | ||||||||
本单元难点 | 性心理障碍的分类及常见性心理障碍的干预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ppt讲授;多媒体教室 | ||||||||
所用教材 |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第4版 | ||||||||
参考资料 | 心理学有关期刊杂志、网络资料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第八章 变态心理 第一节 总 论 一、变态心理定义 变态心理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 二、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 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对认识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极为重要。尤其在精神病临床应用方面更是不可缺少。由于正常与变态心理活动之间的差别是相对的,加上客观与主观等许多因素对变态心理活动的表现有很大影响,故在判别变态心理和行为时很难规定一个绝对的划分标准。但是,目前通常按以下几种标准,从原则和方法上进行判断。 (一)经验标准 以经验作为判别标准时主要根据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主观体验,即自我评价。二是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被观察者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判断。显然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其经验标准也因观察者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种标准目前广泛应用于精神科医生。当然,经过专业训练和临床实践,大致形成了相近的判定标准,评定结果基本一致,然而少数仍会有分歧的可能,甚至截然相反。 (二)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来源于对正常一心理特征的心理测量。对普通人群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结果常常呈常态分布,位居中间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因此一个人心理正常或异常,就以其偏离平均值的水平来决定,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不正常的可能性就越大。这里,所谓正常与异常的界限是以统计数据为依据人为划定的。用这种标准判断心理是否异常,完全依据统计学标准提供的心理特征的数量资料,具有客观性及便于比较和操作方便的优点。但是,因为心理测量的内容受多种因素制约,另外,有些心理特征偏离常态并不一定是心理异常,因此,统计学标准不能普遍适用 (三)医学标准 又称症状和病因学标准。这是从医学角度出发,用判断躯体疾病的方法来判断心理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具体而言就是依是否有症状和病因存在作为判断标准。如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的变化,则心理异常成立。其心理和行为表现即为症状,而其病因就是相应的生理改变。因为在心理异常者身上有病理过程存在,所以这种直接因果关系的标准,为生物医学模式的临床医师所广泛采用,心理异常而言,这个标准却无能为力。因此,其应用范围比较局限和狭窄。
| 先讲一个案例: (8-10分钟) 引起同学们思考 再讲本章概念
|
(四)社会适应标准 这是以社会常模为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常模是指正常人符合社会准则的心理与行为。如果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与社会不相适应,就被认为异常的存在。必须说明,用社会适应作标准判断心理是否异常,要注意考虑国家、地区、民族、时间、风俗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同一种心理与行为,所处环境不同,其评价结论也有所不同 三、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式 在变态心理研究中,各种学派分别以不同的观点探讨和阐述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机制和治疗问题。现将几种主要的理论模式介绍如下: 这种模式认为变态心理是由生物学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这里所说的生物学因素主要是指遗传、躯体疾病、生理和生化改变,病毒和细菌及药物影响等。临床研究证实,脑疾病和损伤可引起心理与行为异常。此外,感染、中毒、代谢障碍、遗传、体内生化改变、中枢递质的异常均可伴发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但是,并非所有变态心理皆可找到生物学证据,因此这个理论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心理动力学理论模式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是心理异常的动力性原因。精神分析疗法在治疗神经症、心身疾病等方面也有一定价值。但是,对童年经历与成年后显示的异常行为之间的联系还无科学而可靠的解释。 (三)行为理论模式 该理论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经后天学习而形成的,倡导通过教育和训练来矫治与心理社会。 (四)人本主义理论模式 四、心理障碍的分类 我国目前根据WHO的分类法将精神障碍分为十大类(CCMD-3): 第二节 性心理障碍 一、性心理障碍概述 (一)概念 性心理障碍(psychosexual disorder)又称性变态(sexual deviation)或性欲倒错(paraphilia)。泛指在两性行为方面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偏离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的一组心理障碍,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干扰和破坏了正常的性活动。
|
结合先讲的案例: 引起同学们注意心理动力学理论模式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二)判别标准 对性心理和性行为正常与否的判别,只能使用相对的标准,以生物学属性和社会文化特征为基础,结合变态心理的一般规律和性变态的特殊性进行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以现实的社会性道德规范为准则;②以生物学特点为准则;③以对他人或社会的影响为准则;④以对本人的影响为准则。 (三)分类 在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规定,性心理障碍包括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及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与行为障碍。 (2)性偏好障碍:异装癖、露阴癖、窥yin癖、摩擦癖、施虐癖、受虐癖。 (3)性身份障碍:易性癖。 (4)其他:口yin癖、恋污秽癖、恋尿癖、恋粪癖、恋灌肠癖、乱伦、电话yin语癖、yin书yin画癖等。 二、常见的性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 (一)常见的性心理障碍 1.同性恋(homosexuality) 这是以同性为性爱指向对象的心理障碍。即在正常条件下对同性耷思想、情感和性爱行为等方面有持续表现性爱的倾向。在性心理障碍中最为常见,可发生在各种年龄,男性多于女性。 2·恋物癖(fetishism) 系指反复出现以异性躯体的某部分或其使用的物品为性满足的刺激物的心理障碍。几乎全发生于男性。 3·异性装扮癖(异装癖transvestism) 这是一种反复而强烈的涉及异性装扮的性渴求与性想象,并付诸实施的心理障碍。多见于男性。 4·露阴癖(exhibitionism) 主要表现是以反复在异性和陌生人面前暴露自身的性器官的性渴求和性想象,获取性满足的心理障碍。在性心理障碍中较多见,且多见于男性。 5·窥yin癖(voyeurism scoptophilia) 其特征是以窥视异性裸体或性交行为活动,达到性兴奋的强烈欲望,获取性满足的心理障碍。多见于男性。 6·摩擦癖(frotteurism)亦称性摩擦癖。这是一种以在拥挤场所乘人不备,以生殖器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摩擦异性躯体或触摸异性身体的某一部位,以引起性兴奋为特征的心理障碍。仅见于男性。 7·性施虐癖(sexual sadism)和性受虐癖(sexual masochism)前者特征是向性爱对象施加虐待,以获得性兴奋,多见于男性。后者以接受性爱对象的虐待而获得性兴奋,多见于女性。二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并存。 8·易性癖(transsexualism) 其特点是在心理上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的性别特征相反,持续地存在改变自身陛别的生理解剖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其性爱倾向为同性恋。 第三节 人格障碍
|
|
(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社会不良的性质。人格的异常妨碍了他们情感和意志活动,破坏了其行为的目的性和统一性,给人与众不同的奇怪感觉,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尤其突出。给他人、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即所谓害人害己。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一般持续终身,部分在成年后有所缓解。 一、人格障碍的病因 (一)、遗传因素 二、人格障碍的分类 1.偏执性人格障碍
|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激惹,易与人发生争执和冲动,情感爆发时可有暴力攻击行为,活动缺乏计划性,做事虎头蛇尾。
|
先讲一个案例: 告示同学们思考 强迫性人格
|
(教案末页)
小 结 | 1.按照本章内容和次序,结合重点和难点,进行全章的回顾与总结 2.介绍一些参考资料 3.布置复习思考题 4.下次上课提问本章重点和难点内容 | ||
复习思考题 或 作 业 题 | 1、简述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
| ||
教 学 效 果 与 分 析 | 途径 1.个别了解 2.试卷分析 3.学生座谈会 4.学院组织测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