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教案
授课时间:2008.3.3.-3.12 教案完成时间:2008.2.12
授课名称: | 外科学 | 05年级 临床专业(本、专、研)1-4 班 | 授课时间 | 08.3.3-3.6 | 学时 | 4 | |||
授课教师 | 专业技术职务 | 教学班学生数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熟悉:各型缺水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四章 外科病人体液失调 第一节 概述 20分钟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40分钟 二、体内钾的异常 40分钟 三、体内钙的异常 10分钟 四、体内镁的异常 10分钟 五、体内磷的异常 10分钟
一、代谢性酸中毒 20分钟 二、代谢性碱中毒 20分钟 三、呼吸性酸中毒 10分钟 四、呼吸性碱中毒 10分钟 第四节 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10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 ||||||||
本单元难点 |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正常调节机制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多媒体 板书 | ||||||||
所用教材 | 吴在德主编 《外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5月 第六版 | ||||||||
参考资料 | 庄心良主编 《现代麻醉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年9月 第三版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第一节 概述 正常体液容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含量是机体正常代谢和各器官功能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创伤、手术及许多外科疾病均可能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处理这些问题成为外科病人治疗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水和电解质是体液的主要成分。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其量与性别、年龄及胖瘦有关。肌肉组织含水量较多(75%一80%),而脂肪组织含水量较少(10%一30%)。因此成年男性的体液量约为体重的60%,而成年女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50%。两者均有士15%的变化幅度。小儿的脂肪较少,故体液量所占体重的比例较高,新生儿可达体重的80 %。随其年龄增大,体内脂肪也逐渐增多,14岁之后已与成年人所占比例相似。 细胞内液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中,男性约占体重的40%,女性的肌肉不如男性发达,故女性的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35%。细胞外液则男、女性均占体重的20%。细胞外液又可分为血浆和组织间液两部分。血浆量约占体重的5%。组织间液量约占体重的15%。绝大部分的组织间液能迅速地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这在维持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故又可称其为功能性细胸外液。另有扮小部分组织间液仅有缓慢地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它们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小,故可称其为无功能性细胞外液。结缔组织液和所谓透细胞液,例如脑脊液、关节液和消化液等,都属于无功能性细胞外孤但是,有些无功能性细胞外液的变化导致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却是很显著的。最常见的就是胃肠消化液的大量丢失,可造成体液量及成分的明显变化。无功能性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1%一2%,占组织间液的10%左右。 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Na+,主要的阴离子是Cl- .HCO3—和蛋白质。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K十和Mg2十,主要阴离子是HPO42一和蛋白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正常血浆渗透压为290 - 310mmo1/L。渗透压的稳定对维持细胞内、外液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体液及渗透压的稳定是由神经一内分泌系统调节的。体液正常渗透压通过下丘脑一垂体后叶一抗利尿激素系统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的恢复和维持则是通过肾素一醛固酮系统。此两系统共同作用于肾,调节水及钠等电解质的吸收及排泄,从而达到维持体液平衡,使体内环境保持稳定之目的。血容量与渗透压相比,前者对机体更为重要。所以当血容量锐减又兼有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前者对抗利尿激素的促进分泌作用远远强于低渗透压对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目的是优先保持和恢复血容量,使重要器官的灌流得到保证,
| 5分钟 从外环境切入 举例 5分钟 5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以维护其生命安全。 在体内丧失水分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则增高,可刺激下丘脑一垂体一抗利尿激素系统,产生口渴,机体主动增加饮水。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使远曲小管的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分的再吸收加强,于是尿量减少,水分被保留在体内,使已升高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降至正常。反之,体内水分增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即降低。口渴反应被抑制,并且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分的再吸收减少,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使已降低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增至正常。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这种反应十分敏感,只要血浆渗透压较正常有土2%的变化,该激素的分泌亦就有相应的变化,最终使机体水分能保持动态平衡。 此外,肾小球旁细胞分泌的肾素和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也参与体液平衡的调节、当血容量减少和血压下降时,可刺激肾素分泌增加,进而刺激肾上腺皮质增加醛固酮的分泌。后者可促进远曲小管对Na+的再吸收和K+,H+的排泄。随着钠再吸收的增加,水的再吸收也增多。这样就可使已降低的细胞外液量增加至正常。 酸碱平衡的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代谢功能需要一个酸碱度适宜的体液环境。通常人的体液保持着一定的H十浓度,亦即是保持着一定的pH(动脉血浆pH为7.40士0.05)0但是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也产生碱性物质,这将使体液中的H十浓度经常有所变动。为了使血中H+浓度仅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动,人体通过体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和肾的排泄完成对酸碱的调节作用。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外科的重要性在外科临床,每天的诊疗工作中都会遇到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问题,随时需要我们能识别并予以处理。许多外科急、重病症,例如大面积烧伤、消化道痰、肠梗阻和严重腹膜炎,都可直接导致脱水、血容量减少、低钾血症及酸中毒等严重内环境紊乱现象。及时识别并积极纠正这些异常是治疗该病的首要任务之一,极为任何一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恶化都可能导致病人死亡。从外科手术角度,病人的有环境相对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有电解质紊乱或酸中毒者,手术的危险性则会明显增翻。如果手术很成功,但却忽视了术后对机体内环境的维持,最终则会导致治疗的失败。因此,术前如何纠正已存在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调,术中及术后又如何维持其平衡状态,外科医师都必须能娴熟掌握。 临床上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只发生一种异常,例如稀钾血症。但同时存在多种异常的现象相当常见,例如既有水、电解质紊乱,又有酸碱失调。此触{应予以全面纠正,不要疏漏。另外,外科病人伴有内科疾病是很常见的,如合并存在糖尿病、肝硬化或心功能不全等。这将会使治疗更为复杂。 | 5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体液平衡失调可以有三种表现:容量失调、浓度失调和成分失调。容量失调是指等渗性体液的减少或增加,只引起细胞外液量的变化,而细胞内液容量无明显改变。浓度失调是指细胞外液中的水分有增加或减少,以致渗透微粒的浓度发生改变,也即是渗透压发生改变。由于钠离子构成细胞外液渗透微粒的90%,此时发生的浓度失调就表现为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细胞外液中其他离子的浓度改变虽能产生各自的病理生理影响,但因渗透微粒的数量小,不会造成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明显影响,仅造成成分失调,如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低钙血症或高钙血症,以及酸中毒或碱中毒等。 掌握危重病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已成为麻醉科医师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则,就难以胜任现代麻醉科的工作。 一、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在细胞外液中,水和钠的关系非常密切,故一旦发生代谢紊乱,缺水和失钠常同时存在。不同原因引起的水和钠的代谢紊乱,在缺水和失钠的程度上会有所不同,既可水和钠按比例丧失,也可缺水少于缺钠,或多于缺钠。这些不同缺失的形式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临床表现也就不同。水、钠代谢紊乱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一)等渗性缺水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这种缺水在外科病人最易发生。此时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可保持正常。但等渗性缺水可造成细胞外液量(包括循环血量)的迅速减少。由于丧失的液体为等渗,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基本不变,细胞内液并不会代偿性向细胞外间隙转移。因此细胞内液的量一般不发生变化。但如果这种体液丧失持续时间较久,细胞内液也将逐渐外移,随同细胞外液一起丧失,以致引起细胞缺水。机体对等渗性缺水的代偿启动机制是肾人球小动脉壁的压力感受器受到管内压力下降的刺激,以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所致的远曲小管液内Na十的减少。这些可引起肾素一醛固酮系统的兴奋,醛固酮的分泌增加。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对钠的再吸收,随钠一同被再吸收的水量也有增加,从而代偿性地使细胞外液量回升。 病因 常见的病因有: ① 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痰、大量呕吐等; 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烧伤等。这些丧失的体液的成分与细胞外液基本相同。 | 概述 15分钟 图例、板书说明机制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临床表现 病人恶心、厌食、乏力、少尿等,但不口渴。舌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干燥、松弛。若在短期内体液丧失量达到体重的5%,即丧失细胞外液的25%,病人则会出现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定或下降等血容量不足之症状。当体液继续丧失达体重的6%-7%时(相当于丧失细胞外液的30%-35%),则有更严重的休克表现。休克的微循环障碍必然导致酸性代谢产物的大量产生和积聚,因此常伴发代谢性酸中毒。如果病人丧失的体液主要为胃液,因有H+的大量丧失,则可伴发代谢性碱中毒。 诊断 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常可得出诊断。病史中均有消化液或其他体液的大量丧失。每日的失液量越大,失液持续时间越长,症状就越明显。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有血液浓缩现象,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均明显增高。血清Na十、Cl一等一般无明显降低。尿比重增高。作动脉血血气分析可判别是否有酸(碱)中毒存在。 治疗 原发病的治疗十分重要,若能消除病因,则缺水将很容易纠正。对等渗性缺水的治疗,是针对性地纠正其细胞外液的减少。可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使血容量得到尽快补充。对已有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等症状者,表示细胞外液的丧失量已达体重的5%,需从静脉快速滴注上述溶液约3000ml(按体重60kg计算),以恢复其血容量。注意所输注的液体应该是含钠的等渗液,如果输注不含钠的葡萄糖溶液则会导致低钠血症。另外,静脉快速输注上述液体时必须监测心脏功能,包括心率、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楔压等。对血容量不足表现不明显者,可给病人上述用量的1/2-2/3,即1500-2000ml,以补充缺水、缺钠量。此外,还应补给日需要水量2000rnI和氯化钠4.5g。 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等渗性缺水比较理想。目前常用的平衡盐溶液有乳酸钠和复方氯化钠溶液(1.86%乳酸钠溶液和复方氯化钠溶液之比为1:2)与碳酸氢钠和等渗盐水溶液(1.25%碳酸氢钠溶液和等渗盐水之比为1:2)两种。如果单用等渗盐水,因溶液中的Cl一含量比血清Cl一含量高50mmol/L(Cl一含量分别为154rnmol几及103rnmol/L),大量输人后有导致血Cl一过高,引起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险。 在纠正缺水后,排钾量会有所增加,血清K+浓度也因细胞外液量的增加而被稀释降低,故应注意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一般在血容量补充使尿量达40d八后,补钾即应开始。 (二)低渗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机体的代偿机制表现为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使水在肾小管内的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从而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但这样会使细胞外液总量更为减少,于是细胞间液进人血液循环,以部分地补 | 5分钟 图例、板书说明机制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偿血容量。为避免循环血量的再减少,机体将不再顾及渗透压的维持。肾素一醛固酮系统发生兴奋,使肾减少排钠,增加。C1一和水的再吸收。血容量下降又会刺激垂体后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水再吸收增加,出现少尿。如血容量继续减少,上述代偿功能无法维持血容量时,将出现休克 病因 主要病因有: 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例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或慢性肠梗阻,以致大量钠随消化液而排出; ②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③应用排钠利尿剂如氯唾酮、依他尼酸(利尿酸)等时,未注意补给适量的钠盐,以致体内缺钠程度多于缺水; 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 临床表现 低渗性缺水的临床表现随缺钠程度而不同。一般均无口渴感,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晕、视觉模糊、软弱无力、起立时容易晕倒等。当循环血量明显下降时,肾的滤过量相应减少,以致体内代谢产物储留,可出现神志淡漠、肌痉挛性疼痛、膛反射减弱和昏迷等。 根据缺钠程度,低渗性缺水可分为三度:轻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35rnmol几以下,病人感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尿中 Na+减少。中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30mmol几以下,病人除有上述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变小,浅静脉萎陷,视力模糊,站立性晕倒。尿量少,尿中几乎不含钠和氯。重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20mmol几以下,病人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痛,键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木僵,甚至昏迷。常发生休克。 诊断 如病人有上述特点的体液丢失病史和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为低渗性缺水。进一步的检查包括: ①尿液检查:尿比重常在1.010以下,尿Na十和C1一常明显减少; ②血钠测定:血钠浓度低于135rnmol/L,表明有低钠血症。血钠浓度越低,病情越重; ③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及血尿素氮值均有增高。 治疗应积极处理致病原因。针对低渗性缺水时细胞外液缺钠多于缺水的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应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以纠正细胞外液的低渗状态和补充血容量。静脉输液原则是:输注速度应先快后慢,总输人量应分次完成。每8一12h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测资料,包括血Na+、Cl一浓度、动脉血血气分析和中心静脉压等,随时调整输液计划。低渗性缺水的补钠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需补充的钠量(mmol) =〔血钠的正常值(mmol/L)一血钠测得值(mmol/L)」x体重(kg)x0 .6(女性为0 .5)
| 5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举例如下:女性病人,体重60掩,血钠浓度为130mmol/La 补钠量=(142一130)x60 x0.5=360mmo1 以17mmol Na+相当于1g钠盐计算,补氯化钠量约为21g.当天先补1/2量,即10.5g,加每天正常需要量4:5g,共计15g.以输注5 %葡萄糖盐水1 500m1即可基本完成。此外还应补给日需液体量2000ml。其余的一半钠,可在第二天补给。 必须强调,绝对依靠任何公式决定补钠量是不可取的,公式仅作为补钠安全剂量的估计。一般总是先补充缺钠量的一部分,以解除急性症状,使血容量有所纠正。肾功能亦有望得到改善,为进一步的纠正创造条件。如果将计算的补钠总量全部快速输人,可能造成血容量过高,对心功能不全者将非常危险。所以应采取分次纠正并监测临床表现及血钠浓度的方法。 重度缺钠出现休克者,应先补足血容量,以改善微循环和组织器官的灌注。晶体液(复方乳酸氯化钠溶液、等渗盐水)和胶体溶液(羟乙基淀粉、右旋糖醉和血浆)都可应用。但晶体液的用量一般要比胶体液用量大2一3倍。然后可静脉滴注高渗盐水(一般为5%氯化钠溶液)200一300时,尽快纠正血钠过低,以进一步恢复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使水从水肿的细胞中外移。但输注高渗盐水时应严格控制滴速,每小时不应超过100--150而。以后根据病情及血钠浓度再调整治疗方案。 在补充血容量和钠盐后,由于机体的代偿调节功能,合并存在的酸中毒常可同时得到纠正,所以不需在一开始就用碱性药物治疗。如经动脉血血气分析测定,酸中毒仍未完全纠正,则可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溶液100一200m1或平衡盐溶液200m1。以后视病情纠正程度再决定治疗方案。在尿量达到40ml/h后,同样要注意钾盐的补充。 (三)高渗性缺水 又称原发性缺水。虽有水和钠的同时丢失,但因缺水更多,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严重的缺水,可使细胞内液移向细胞外间隙,结果导致细胞内、外液量都有减少。最后,由于脑细胞缺水而导致脑功能障碍之严重后果。机体对高渗性缺水的代偿机制是:高渗状态刺激位于视丘下部的口渴中枢,病人感到口渴而饮水,使体内水分增加,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另外,细胞外液的高渗状态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也可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和恢复其容量。如缺水加重致循环血量显著减少,又会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加强对钠和水的再吸收,以维持血容量。 病因 主要病因为:①摄人水分不够,如食管癌致吞咽困难,重危病人的给水不足,经鼻胃管或空肠造口管给予高浓度肠内营养溶液等;②水分丧失过多,如高热大量出汗(汗中含氯化钠0.25%)、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糖尿病未控制致大量尿液排出等。 | 板书 5分钟 5分钟 图例、板书说明机制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临床表现 缺水程度不同,症状亦不同。可将高渗性缺水分为三度:轻度缺水者除口渴外,无其他症状,缺水量为体重的2%-4%。中度缺水者有极度口渴。有乏力、尿少和尿比重增高。唇舌干燥,皮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常有烦躁不安,缺水量为体重的4%-6%。重度缺水者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澹妄、甚至昏迷。缺水量超过体重的6%。 诊断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高渗性缺水的诊断。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包括:①尿比重高;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轻度升高; ③血钠浓度升高,在150mmo1/L以上。 治疗解除病因同样具有治疗的重要性。无法口服的病人,可静脉滴注5呱葡萄糖溶液或低渗的0.45氯化钠溶液,补充已丧失的液体。所需补充液体量可先根据临床表现,估计丧失水量占体重的百分比,然后按每丧失体重的1%补液400-500而计算。为避免输人过量而致血容量的过分扩张及水中毒,计算所得的补水量,一般可分在二天内补给。治疗一天后应监测全身情况及血钠浓度,必要时可酌情调整次日的补给量。此外,补液量中还应包括每天正常需要量2000ml。 应该注意,高渗性缺水者实际上也有缺钠,只是因为缺水更多,才使血钠浓度升高。所以,如果在纠正时只补给水分,不补适当的钠,将不能纠正缺钠,可能反过来出现低钠血症。如需纠正同时存在的缺钾,可在尿量超过40m1/h后补钾。经上述补液治疗后若仍存在酸中毒,可酌情补给碳酸氢钠溶液。 (四)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水中毒较少发生,系指机体的摄人水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储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病因有:①各种原因所致的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②肾功能不全,排执业护士网尿能力下降;③机体摄人水分过多或接受过多的静脉输液。此时,细胞外液量明显增加,血清钠浓度降低,渗透压亦下降。 临床表现 急性水中毒的发病急骤。水过多所致的脑细胞肿胀可造成颅内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嗜睡、躁动、精神紊乱、定向能力失常、澹妄,甚至昏迷。若发生脑病则出现相应的神经定位体征。慢性水中毒的症状往往被原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可有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等。体重明显增加,皮肤苍白而湿润。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和血浆蛋白量均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以及红细胞平均容积增加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提示细胞内、外液量均增加。
| 5分钟 举例 手术进展给麻醉带来风险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治疗水中毒一经诊断,应立即停止水分摄人。程度较轻者,在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后,水中毒即可解除。程度严重者,除禁水外,还需用利尿剂以促进水分的排出。一般可用渗透性利尿剂,如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00m1静脉内快速滴注(20分钟内滴完),可减轻脑细胞水肿和增加水分排出。也可静脉注射拌利尿剂,如呋塞米(速尿)和依他尼酸。 对于水中毒,预防显得更重要。有许多因素容易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过多,例如疼痛、失血、休克、创伤及大手术等。对于这类病人的输液治疗,应注意避免过量。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功能不全者,更应严格限制入水量。 二、体内钾的异常 钾是机体重要的矿物质之一。体内钾总含量的98%存在于细胞内,是细胞内最主要的电解质。细胞外液的含钾量仅是总量的2%,但它具有重要性。正常血钾浓度为3.5一5.5mmo1/Lo钾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以及维持心肌正常功能等。钾的代谢异常有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hy-perkalemia),以前者为常见。 (一)低钾血症 血钾浓度低于3 . 5mmol/L表示有低钾血症。缺钾或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有: ①长期进食不足; ②应用吠塞米、依他尼酸等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以及盐皮质激素(醛固酮)过多等,使钾从肾排出过多; ③补液病人长期接受不含钾盐的液体,或静脉营养液中钾盐补充不足; ④呕吐、持续胃肠减压、肠瘩等,钾从肾外途径丧失; ⑤钾向组织内转移,见于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或代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 临床表现 最早的临床表现是肌无力,先是四肢软弱无力,以后可延及躯干和呼吸肌,一旦呼吸肌受累,可致呼吸困难或窒息。还可有软瘫、键反射减退或消失。病人有厌食、恶心、呕吐和腹胀、肠蠕动消失等肠麻痹表现。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早期出现T波降低、变平或倒置,随后出现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和U波。但并非每个病人都有心电图改变,故不应单凭心电图异常来诊断低钾血症。应该注意,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有时可以很不明显,特别是当病人伴有严重的细胞外液减少时。这时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缺水、缺钠所致的症状。但当缺水被纠正之后,由于钾浓度被进一步稀释,此时即会出现低钾血症之症状。此外,低钾血症可致代谢性碱中毒,这是由于一方面K+由细胞内移出,与Na+、H+的交换增加(每移出
| 复习钾的生理及在机体中的重要性 5分钟 临床举例 10分钟 临床举例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3个K+,即有2个Na+和1个H十移人细胞内),使细胞外液的H十浓度降低;另一方面,远曲肾小管Na+、K十交换减少,Na+、H+交换增加,使排H+增多。这两方面的作用即可使病人发生低钾性碱中毒。此时,尿却呈酸性(反常性酸性尿)。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即可作低钾血症的诊断。血钾浓度低于3.5mmo1/L有诊断意义。心电图检查可作为辅助性诊断手段。 治疗 对造成低钾血症的病因作积极处理,可使低钾血症易于纠正。 临床上判断缺钾的程度很难。虽有根据血钾测定结果来计算补钾量的方法,但其实用价值很小。通常是采取分次补钾,边治疗边观察的方法。外科的低钾血症者常无法口服钾剂,都需经静脉补给。补钾量可参考血钾浓度降低程度,每天补钾40一80mmo1不等。以每克氯化钾相等于13.4mmo1钾计算,约每天补氯化钾3--Ego少数产生缺钾者,上述补钾量往往无法纠正低钾血症,补充钾量需递增,每天可能高达100 -200mmo1。静脉补充钾有浓度及速度的限制,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1(相当于氯化钾3g),溶液应缓慢滴注,输人钾量应控制在20mmol/h以下。因为细胞外液的钾总量仅60mmol,如果含钾溶液输人过快,血钾浓度可能短期内增高许多,将有致命的危险。如果病人伴有休克,应先输给晶体液及胶体液,尽快恢复其血容量。待尿量超过40ml/h后,再静脉补充钾。临床上常用的钾制剂是10%氯化钾,这种制剂除能补钾外,还有其他作用。如上所述,低钾血症常伴有细胞外液的碱中毒,在补氯化钾后,一起输人的C1一则有助于减轻碱中毒。此外,氯缺乏还会影响肾的保钾能力,所以输给氯化钾,不仅补充了K十,还可增强肾的保钾作用,有利于低钾血症的治疗。由于补钾量是分次给予,因此要完成纠正体内的缺钾,常需连续3-5天的治疗。 (二)高钾血症 血钾浓度超过5. 5mmol/L,即为高钾血症。常见的原因为: ①进人体内(或血液内)的钾量太多,如口服或静脉输人氯化钾,使用含钾药物,以及大量输人保存期较久的库血等; ②肾排钾功能减退,如急性及慢性肾衰竭;应用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醋(安体舒通)、氨苯喋陡等;以及盐皮质激素不足等; ③细胞内钾的移出,如溶血、组织损伤(如挤压综合征),以及酸中毒等。 临床表现 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有神志模糊、感觉异常和肢体软弱无力等。
| 10分钟 5分钟 举例说明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严重高钾血症者有微循环障碍之临床表现,如皮肤苍白、发冷、青紫、低血压等。常有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最危险的是高血钾可致心搏骤停。高钾血症,特别是血钾浓度超过7tnmol/L,都会有心电图的异常变化。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早期T波高而尖,QT间期延长,随后出现QRS增宽,PR间期缩短。 诊断 有引起高钾血症原因的病人,当出现无法用原发病解释的临床表现时,应考虑到有高钾血症之可能。应立即作血钾浓度测定,血钾超过5 . 5mmol几即可确诊。心电图有辅助诊断价值。 治疗 由于高钾血症有导致病人心搏突然停止的危险,因此高钾血症一经诊断,应积极予以治疗。 1.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 2.降低血钾浓度,可采取下列几项措施: (1)促使K十转人细胞内: ①输注碳酸氢钠溶液:先静脉注射596碳酸氢钠溶液60 -100m1,再继续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溶液100-200m1.这种高渗性碱性溶液输人后可使血容量增加,不仅可使血清K+得到稀释,降低血钾浓度,又能使K十移入细胞内或由尿排出。同时,还有助于酸中毒的治疗。注人的Na十可使肾远曲小管的Na+、K+交换增加,使K+从尿中排出。 ②输注葡萄糖溶液及胰岛素:用25%葡萄糖溶液100-200m1,每5g糖加人正规胰岛素1U,静脉滴注。可使K+转人细胞内,从而暂时降低血钾浓度。必要时,可以每3--4小时重复用药。 ③对于肾功能不全,不能输液过多者,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0m1、11.2%乳酸钠溶液50m1、25%葡萄糖溶液400耐,加入胰岛素20U,作24小时缓慢静脉滴人。 (2)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可口服,每次15g,每日4次。可从消化道带走钾离子排出。为防止便秘、粪块堵塞,可同时口服山梨醇或甘露醇以导泻。 (3)透析疗法: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用于上述治疗仍无法降低血钾浓度时。 3.对抗心律失常。钙与钾有对抗作用,故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1,能缓解K十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此法可重复使用。也可将10%葡萄糖酸钙溶液30一40间加人静脉补液内滴注。 | 5分钟 5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三、体内钙的异常 机体内钙的绝大部分(99%)以磷酸钙和碳酸钙的形式贮存于骨骼中。细胞外液钙仅是总钙量的0.1%。血钙浓度为2.25-2.75mmol/L,相当恒定。其中约半数为蛋白结合钙,5%为与有机酸结合的钙,这两部分合称非离子化钙。其余的45%为离子化钙,这部分钙起着维持神经肌肉稳定性的作用。离子化和非离子化钙的比率受到pH的影响,pH降低可使离子化钙增加,州上升可使离子化钙减少。不少外科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钙代谢紊乱,特别是发生低钙血症。 (一)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可发生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坏死性筋膜炎、肾衰竭、消化道痰和甲状旁腺功能受损的病人。后者是指由于甲状腺切除手术(尤其是双侧手术)影响了甲状旁腺的血供或甲状旁腺被一并切除,或是颈部放射治疗使甲状旁腺受累。这些情况均可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产生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血钙浓度降低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有关,有容易激动、口周和指(趾)尖麻木及针刺感、手足抽搐、肌肉痛、腿反射亢进以及Chvostek征阳性。血钙浓度低于2mmol/L有诊断价值。 低钙血症的治疗,应纠治原发疾病,同时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或5%氯化钙loml作静脉注射,以缓解症状。必要时可8-12小时后重复注射。纠治可能同时存在的碱中毒,将有利于提高血清中离子化钙的含量。对需长期治疗的病人,可口服钙剂及补充维生素D,以逐步减少钙剂的静脉用量。 (二)高钙血症 高钙血症(hypercalcemia)主要发生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如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形成者。其次是骨转移性癌,特别是在接受雌激素治疗的骨转移性乳癌。转移至骨的肿瘤细胞可致骨质破坏,骨钙释放,使血清钙升高。 早期症状有疲乏、厌食、恶心、呕吐和体重下降,血钙浓度进一步增高时,可出现严重头痛、背和四肢疼痛、口渴和多尿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在病程后期可致全身性骨质脱钙,发生多发性病理性骨折。血钙浓度高达4 - 5mmol几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应作手术治疗,切除腺瘤或增生的腺组织之后,可彻底治愈。对骨转移性癌病人,可预防性地给予低钙饮食,并注意补充足够水分,以利于钙的排泄。静脉注射硫酸钠可能使钙经尿排出增加,但其作用不会更优于输注生理盐水。 | 5分钟 5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四、体内镁的异常 镁是体内含量占第四位的阳离子。正常成人体内镁总量约为1 000mmol,约合镁23.5g。约有一半的镁存在于骨骼内,其余几乎都存在于细胞内,仅有1%存在于细胞外液中。镁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神经活动的控制、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传递、肌收缩、心脏激动性及血管张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正常血镁浓度为0.70一1.10mmo1/L。大部分镁从粪便排出,其余经肾排出。肾有很好的保镁作用。 (一)镁缺乏 饥饿、吸收障碍综合征、长时期的胃肠道消化液丧失(如肠痰),是导致镁缺乏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还有长期应用无镁溶液作静脉输注治疗、肠外营养液中未加适量镁制剂,以及急性胰腺炎等。 镁缺乏时可表现为神经、肌肉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其症状及体征可与钙缺乏相似。低镁血症的常见表现为:面容苍白、肌震颤、手足搐栩及Chvostek征阳性、记忆力减退、精神紧张、易激动,严重者有烦躁不安、澹妄及惊厥等。 若存在诱发因素,又出现上述症状,则应疑有镁缺乏。临床上镁缺乏者常伴有钾和钙的缺乏。补充钾及钙使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得到纠正之后,如果症状仍未缓解,应怀疑低镁血症的存在。应用这种“排除法”来诊断低镁血症的原因是:血镁浓度与机体镁缺乏不一定相平行,即镁缺乏时血镁浓度不一定降低。对镁缺乏有诊断价值的是镁负荷试验。正常人在静脉输注氯化镁或硫酸镁0. 25mmol/kg后,注人量的90%即很快从尿中排出。而在镁缺乏者,注人上述相同量之后,输人镁的40%一80%被保留在体内,仅少量的镁从尿中排出。 镁缺乏时可用氯化镁溶液或硫酸镁溶液静脉补充,一般可按0.25mmo1/kg·d)的剂量补充镁盐。25%硫酸镁溶液lml含镁1 mmol,60Kg体重者可补25%硫酸镁15m1。如病人肾功能正常,而镁缺乏严重时,可按lmmol/(kg / d)补充镁盐。肠外营养溶液中应注意添加镁制剂,常用量是每天补镁6 - 7mmol。静脉补充镁制剂时,要控制输注速度不能太快,太快太多的补充可能引起急性镁中毒,甚至导致心脏骤停。完全纠正镁缺乏需时较长,故在解除症状后,仍应每天补镁,持续1-3周。一般用量为5 -- lOmmol/d,相当于25%硫酸镁5 --- 10m1,肌肉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注射。如果镁中毒,应即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溶液作为对抗措施。 (二)镁过多 体内镁过多主要发生在肾功能不全时,偶可见于应用硫酸镁治疗子殉的过程中。血镁水平常与血钾浓度相平行,故在急、慢性肾衰竭时,需及时监测血钾及血镁水平。烧伤早期、广泛性外伤或外科应激反应、严重细胞外液量不足和严重酸中毒等也可引起血清镁增高,血清镁浓度可>3mmol/L。
| 5分钟 5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镁过多的临床表现有乏力、疲倦、健反射消失和血压下降等。血清镁浓度明显增高时,心脏传导功能可发生障碍,心电图改变与高钾血症相似,可显示PR间期延长,QRS波增宽和T波增高。晚期可出现呼吸抑制、嗜睡和昏迷,甚至心搏骤停。 发现镁过多之后,应立即停止给镁。经静脉缓慢输注2.5 -5mmol葡萄糖酸钙(相当于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 20m1)或氯化钙溶液,以对抗镁对心脏和肌肉的抑制。同时要积极纠正酸中毒和缺水。如血清镁浓度仍无下降或症状仍不减轻,可考虑采用透析治疗。 五、体内磷的异常 成人体内含磷约700---800g,约85%存在于骨骼中。其余以有机磷酸脂形式存在于软组织中。细胞外液中含磷仅2gi正常血清无机磷浓度为0.%一1 .62mmol/Lo磷对机体代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磷是核酸、磷脂等的基本成分;是高能磷酸键的成分之一,在能量代谢中有重要作用;参与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以磷脂形式参与细胞膜的组成;是某些凝血因子的成分;以及磷酸盐参与酸碱平衡等。 (一)低磷血症 低磷血症时血清无机磷浓度0. 96mmol/L。其病因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严重烧伤或感染;大量葡萄糖及胰岛素输人使磷进人细胞内;磷摄人不足,特别是长期肠外营养支持时未补充磷制剂。 临床上低磷血症的发生率并不低,由于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而常易被忽略。低磷血症可有神经肌肉症状,如头晕、厌食、肌无力等。重症者可有抽搐、精神错乱、昏迷,甚至可因呼吸肌无力而危及生命。 对低磷血症要有警惕,采取预防措施。对需长期静脉输液者,溶液中应每天补充磷lOmmol,可补充甘油磷酸钠10m1。有严重低磷者,可酌情增加磷制剂用量,但需注意密切监测血清磷水平。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手术治疗可使低磷血症得到纠正。 (二)高磷血症 高磷血症时血清无机磷浓度> 1. 62mmo1/L。临床上很少见。主要病因有:急性肾衰竭、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酸中毒或淋巴瘤等化疗时可使磷从细胞内逸出,导致血清磷升高。 高磷血症的临床表现,由于继发性导致低钙血症发生,可出现一系列低血钙的症状。因异位钙化可有肾功能受损表现。 治疗方面,除对原发病作防治外,可针对低钙血症进行治疗。急性肾衰竭伴明显高磷血症者,必要时可作透析治疗。 | 5分钟 5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第三节 酸碱平衡的失调 体液的适宜酸碱度是机体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机体虽不断摄人及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但能依赖体内的缓冲系统和肺及肾的调节,使体液的酸碱度可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以州表示,正常范围为7 .35-7.45。但如果酸碱物质超量负荷,或是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则平衡状态将被破坏,形成不同形式的酸碱失调。原发性的酸碱平衡失调可分为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四种。有时可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原发性酸碱失调,此即为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 当任何一种酸碱失调发生之后,机体都会通过代偿机制以减轻酸碱紊乱,尽量使体液的州恢复至正常范围。机体的这种代偿,可根据其纠正程度分为部分代偿、代偿及过度代偿。实际上机体很难做到完全的代偿。 根据酸碱平衡公式(Hnderson-Hasselbach方程式),正常动脉血的pH为: 从上述公式可见,pH,HCCj及PaCCi2是反映机体酸碱平衡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HCCj反映代谢性因素,HCO3的原发性减少或增加,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PaC02反映呼吸性因素,PaC02的原发性增加或减少,则引起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 一、代谢性酸中毒 临床最常见的酸碱失调是代谢性酸中毒。由于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衡丢失过多,即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病因 1.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见于腹泻、肠痰、胆痰和胰痰等,经粪便、消化液丢失的H(X)3超过血浆中的含量。应用碳酸配酶抑制剂(如乙酞噢胺),可使肾小管排H十及重吸收H以万减少,导致酸中毒。 2.酸性物质过多失血性及感染性休克致急性循环衰竭、组织缺血缺氧,可使丙酮酸及乳酸大量产生,发生乳酸性酸中毒,这在外科很常见。糖尿病或长期不能进食,体内脂肪分解过多,可形成大量酮体,引起酮体酸中毒。抽搐、心搏骤停等也能同样引起体内有机酸的过多形成。为某些治疗的需要,应用氯化按、盐酸精氨酸或盐酸过多,以致血中C1一增多,HC03减少,也可引起酸中毒。 3.肾功能不全由于肾小管功能障碍,内生性H+不能排出体外,或HC呀吸收减少,均可致酸中毒。其中,远曲小管性酸中毒系泌H+功能障碍所致,近曲小管性酸中毒则是HC03再吸收功能障碍所致。 | 简要复习概念 板书 5分钟 结合临床重点阐述病因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上述任何原因所致的酸中毒均直接或间接地使HCO3减少,血浆中H2CO3相对过多。机体则很快会出现呼吸代偿) 反应。H+浓度的增高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决,加速CO2的呼出,使PaCO2降低HCO3 /H2 CO3的比值重新接近20:1而保持血pH在正常范围。此即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与此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配酶和谷氨酞酶活性开始增高,增加H+和NH3一的生成。H+与NH3形成NH4+后排出,使H十的排出增加。另外,NaHCO3的再吸收亦增加。但是,这些代偿还是相当有限的。
诊断 根据病人有严重腹泻、肠矮或休克等的病史,又有深而快的呼吸,即应怀疑有代谢性酸中毒。作血气分析可以明确诊断,并可了解代偿情况和酸中毒的严重程度。此时血液pH和HC03明显下降。代偿期的血州可在正常范围,但HCO-2、BE(碱剩余)和 PaCOz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如无条件进行此项测定,可作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正常值为25rnmol/L)。在除外呼吸因素之后,二氧化碳结合力的下降也可确定酸中毒之诊断和大致判定酸中毒的程度。 治疗 病因治疗应放在代谢性酸中毒治疗的首位。由于机体可加快肺部通气以排出更多CO2,又能通过肾排出H+、保留Na+及HCO-2,即具有一定的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因此只要能消除病因,再辅以辛院液体、纠正缺水,则较轻的代谢性酸中毒(血浆HC03为16一18rnmol/L)常可自行纠正,不必应用碱性药物。低血容量性休克可伴有代谢性酸中毒,经补液、输血以纠正休克之后,轻度的代谢性酸中毒也随之可被纠正。对这类病人不宜过早使用碱剂,否则反面可能造成代谢性碱中毒。对血浆H浓度低于10rnmol/L的重症酸中毒病人,应立即输液和用碱剂进行治疗。常用的碱性药物是碳酸氢钠溶液。该溶液进入体液后即离解为Na+和HCO-2。HC03与体液中的H十化合成碳酸,再离解为H2O及CO2,CO2则自肺部排出,从而减少体内H+,使酸中毒得以改善。Na十留于体内则可提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增加血容量。5%碳酸氢钠每104m1含有Na+ ftlHOW各60mrnol。临床上是根据酸中毒严重程度,补给5%NaHC03溶液的首次剂量可100一250m1不等。在用后2-4小时复查动脉血血气分析及血浆电解质浓度,根据测定结果再决定是否需继续输给及输给用量。边治疗边观察,逐步纠正酸中毒,是治疗的原则。 | 5分钟 简图 原发病掩盖临床表现 5分钟 5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二、代谢性碱中毒 体内H十丢失或H以万增多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的主要病因有: 1.胃液丧失过多 这是外科病人发生代谢性碱中毒的最常见的原因。酸性胃液大量丢失,例如严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可丧失大量的H+及Cl-。肠液中的HC03未能被胃液的H十所中和,H不能被重吸收人血,使血浆HC03增高。另外,胃液中Cl一的丢失使肾近曲小管的C1一减少。为维持离子平衡,代偿性地重吸收HC03增加,导致碱中毒。大量胃液的丧失也丢失了Na+,在代偿过程中,K十和Na+的交换、H十和一Na+的交换增加、即保留了Na+,但排出了K+及H+,造成低钾血症和碱中毒。 2.碱性物质摄人过多 长期服用碱性药物,可中和胃内的盐酸,使肠液中的HC03-没有足够的H十来中和,以致HC03-被重吸收人血。往常用碳酸氢钠治疗胃溃疡病,可致碱中毒,目前此法已基本不用。大量输注库存血,抗凝剂入血后可转化成HC03-导致碱中毒。 3.缺钾 由于长期摄人不足或消化液大量丢失,可致低钾血症。此时K十从细胞内移至细胞外,每3个K十从细胞内释出;就有2个Na十和1个H十进人细胞内,引起细胞内的酸中毒和细胞外的碱中毒。同时,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机体为了保存Na十,经远曲小管排出的H+及K+则增加,HC03的回吸收也增加。更加重了细胞外液的碱中毒及低钾血症。此时可出现反常性的酸性尿。 4.利尿剂的作用呋塞米、依他尼酸等能抑制近曲小管对Na+和C1一的再吸收,而并不影.响远曲小省内Na斗与H十的交换。因此,随尿排出的C1一比Na+多,回入血液的Na+和HC03-增多,发生低氯性碱中毒。 机体对代谢性碱中毒的代偿过程表现为:受血浆H千浓度下降的影响,呼吸中枢抑制,呼吸变浅变慢,〔场排出减少,使PaC4z升高,HC /2CO}的比值可望接近20:1而保持咐在正常范围内。肾的代偿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醉酶和谷氨酞酶活性降低,使H+排泌和NH3生成减少。HC03的再吸收减少,经尿排出增多,从而使血HOW减少。 代谢性碱中毒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左移,使氧不易从氧合血红蛋白中释出。此时尽管病人的血氧含量和载饱和度均正常,但组织仍然存在缺氧。由此应该认识到积极纠治碱中毒的重要性。
| 5分钟 5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临床表规和诊断 根据病史可作出初步诊断。一般无明显症状,有时可有呼吸变浅变慢,或精神神经方面的异常,如嗜睡、精神错乱或澹妄等。可以有低钾血症和缺水的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因脑和其他器官的代谢障碍而发生昏迷。血气分析可确定诊断及其严重程度。失代偿时,血液州和HC03明显增高,PaCC2正常。代偿期血液州可基本正常,但HOW和BE(碱剩余)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高。可伴有低氯血症和低钾血症。
治疗严重碱中毒时(血浆HCO345--50mmo1/L,pH>7.65),为迅速中和细胞外液中过多的HC03,可应用稀释的盐酸溶液。0. lmol几或 0 : 2mo1/L的盐酸用子治疗重症、顽固性代谢性碱中毒是很有效的,也很安全。具体方法是:将1 mol/L盐酸150m1溶人生理盐水1 OOOmI或5%葡萄糖溶液1000血中(盐酸浓度成为0.15mol/L),经中心静脉导管缓慢滴人(25 --- 50m1/h)。切忌将该溶液经周围静脉输人,因一旦溶液渗漏会导致软组织坏死的严重后果。每4--6小时监测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必要时第二天可重复治疗。纠正碱中毒不宜过于迅速,一般也不要求完全纠正。关键是解除病因心如完全性幽门梗阻),碱中毒就很容易彻底治愈。 三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系指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以致血液Pa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常见原因有:全身麻醉过深、镇静剂过量、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气胸、急性肺水肿和呼吸机使用不当等。上述原因均可明显影响呼吸,通气不足引起急性高碳酸血症。另外,肺组织广泛纤维化、重度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有换气功能障碍或肺泡通气一灌流比例失调,都可引起CO2在体内储留,导致高碳酸血症。外科病人如果合并存在这些肺部慢性疾病,在手术后更容易产生呼吸性酸中毒。术后易由于痰液引流不畅、肺不张,或有胸水、肺炎,加上切口疼痛、腹胀等因素,均可使换气量减少。 |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肾:排H+、NH4及回收HCO3-增加;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使HCO3-增加 血液缓冲系统等使BHCO3/H2CO3比值重新恢复至20∶1 肾代偿充分发挥需数h至数d,急性呼酸时常来不及代偿。血K↑、血Cl-↓、血Na+↓ 临床表现:胸闷、呼吸困难、头痛、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谵妄,脑水肿、脑疝或呼吸骤停。 诊断:病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pH下降, PaCO2增高、 HCO3-可正常,慢性 呼酸 HCO3-可增高 治疗 ①机体对呼酸的代偿较差,且常合并缺氧,尽快去除病因,改善通气,支气管扩张剂、呼吸兴奋剂等。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 ②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因HCO3-代偿性增加,PaCO2降低的速度不宜过快(每小时≯5mmHg),以免增加的HCO3-不及由肾排出,造成碱中毒。 ③pH<7.2或合并代酸可补碱。 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常伴高K+血症,应注意纠正。 四 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是由于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血PaCO2降低,最终引起低碳酸血症,血pH上升。引起通气过度的原因很多,例如癔病、优虑、疼痛、发热、创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低氧血症、肝衰竭,以及呼吸机辅助通气过度等。肺泡通气过度,使CO2排出过多而引起低H2CO3血症。 临床表现:呼吸急促后眩晕,手、足和口周麻木和针刺感,肌震颤及手足抽搐。 诊断:病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pH增高,PaCO2和 HCO3-下降
| 10分钟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治疗 ①病因治疗。 ②镇静剂使用。 ③重复呼吸、减少通气量或延长通气死腔(使用呼吸机者) ④吸入含5% CO2的氧气。 ⑤发生低血Ca2+者应予静脉补充Ca2+剂。 第四节 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无论是哪一种平衡失调,都会造成机体代谢的紊乱,进一步恶化则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如何维持病人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如何及时纠正已产生的平衡失调,成为临床工作的首要任务。处理水、电解质及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酸碱失调的基本原则是: 1.充分掌握病史,详细检查病人体征。大多数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调都能从病史、症状及体征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得出初步诊断。 (1)了解是否存在可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之原发病。例如严重呕吐、腹泻,长期摄人不足、严重感染或脓毒症等。 (2)有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调的症状及体征。例如脱水、尿叭呼吸浅快、精神异常等。 2.即刻的实验室检查: (l)血、尿常规,血细胞比容,肝肾功能,血糖 (2)血清K+、Na+、CI一、Ca2+、Mg2+及Pi(无机磷) (3)动脉血血气分析 (4)血、尿渗透压测定(必要时) 3.综合病史及上迷实验室资料,确定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调的类型及程度。 4.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制订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调的治疗方案。如果存在多种失调,应分轻重缓急,依次予以调整纠正。首先要处理的应该是: (1)积极恢复病人的血容量,保证循环状态良好。 (2)缺氧状态应予以积极纠正。 (3)严重的酸中毒或碱中毒的纠正。 (4)重度高钾血症的治疗。 纠正任何一种失调不可能一步到位,用药量也缺少理想的计算公式可作依据。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边治疗边调整方案。最理想的治疗结果往往是在原发病已被彻底治愈之际。
| 10分钟 |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小 结 | 1、体内钾的异常 低钾血症 原因 临床表现 治疗要点 高钾血症 原因 临床表现 治疗要点 2、代谢性酸中毒 病因 诊断 治疗要点 3、呼吸性酸中毒 病因 诊断 治疗要点 4、临床处理原则 病史 检查 分析 原发病 容量纠正 | ||
复习思考题 或 作 业 题 | 1、简述水、电解质平衡的正常调节机制。 2、简述等渗性脱水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3、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4、简述补钾的注意事项。 5、简述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6、简述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及处理原则 | ||
教 学 效 果 与 分 析 | 本章节在复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外科系统疾病给机体内环境带来的影响。重点介绍常见外科系统疾病对机体的影响以及一些常见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教学上结合外科系统的疾病发展过程,逐步引入,让学生了解外科系统的每一种疾病,都会或迟或早的影响机体内环境。进而便于理解所应掌握的内容。 着重强调钾的正常分布、生理功能、钾的摄取与排泄,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疾病对钾的影响,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要点。 |
(教案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