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7.12.24~2008.1.11 教案完成时间:2007.12.22
授课名称: | 分子生物学 | 2006年级药学 | 授课时间 | 07.12.31~08.1.28 | 学时 | 3 | |||
授课教师 | 孙玲玲 | 专业技术职务 | 副教授 | 教学班学生数 | 3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了解质粒的特性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掌握质粒DNA抽提的基本原理; 熟悉碱法抽提质粒 DNA的基本方法 。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 一、讲解(20分钟) 实验原理 1、 质粒的特性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 质粒DNA提取的基本原理。 3、 碱法提取质粒DNA的基本方法 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二、学生操作(130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质粒DNA抽提的基本原理;碱法抽提质粒 DNA的基本方法 。 | ||||||||
本单元难点 | 提取质粒DNA时防止大肠杆菌DNA的混入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讲授指导为辅 | ||||||||
所用教材 | 毕富勇主编《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安徽科技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分子生物学技术》《医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教案末页)
小 结 | 质粒(Plasmid)是一种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大小从1-200kb不等,为双链、闭环的DNA分子,并以超螺旋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质粒主要发现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胞中,它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能在子代细胞中保持恒定的拷贝数,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从细菌中分离质粒DNA的方法都包括3个基本步骤:培养细菌使质粒扩增;收集和裂解细胞;分离和纯化质粒DNA。本实验采用碱法从大肠杆菌中抽提质粒DNA,基本原理是细菌培养物加入SDS和NaOH溶液处理后,菌体裂解,可使细菌的质粒DNA、染色体DNA和RNA一起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细菌DNA比质粒DNA大得多,易受机械力和核酸酶等的作用而被切断成大小不同的片段。共价闭环质粒以超螺旋形式存在,除了超螺旋外,还会产生其它形式的DNA,当提取的质粒电泳时,同一质粒DNA其超螺旋形式的泳动速度比开环和线状分子的泳动速度快。 | ||
或 作 业 题 | 1.何为质粒,有何特点? 2. 溶液I、溶液II、溶液III在质粒抽提中各有何作用? 3. 加入溶液I、溶液II、溶液III后的混匀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 | ||
教 学 效 果 与 分 析 | 质粒是小分子DNA,提取过程要注意混入大肠杆菌DNA及RNA。操作过程要注意加入溶液I、溶液II、溶液III的不同混匀方式并加入RNA酶。大多数小组均可看到带有光泽的白色沉淀,结果是否理想,有待下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8.11.3-2008.11.7 教案完成时间:2008.10.18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实验 | 2007年级临床专业1,9班 | 授课时间 | 11.3-11.7 | 学时 | 4 | |||
授课教师 | 吴明彩 | 专业技术职务 | 讲师 | 教学班学生数 | 30×3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纸层析法鉴定转氨酶的转氨基作用的原理,掌握纸层析的基本技术。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实验四 纸层析鉴定转氨基作用 一. 讲解部分 25分钟 复习理论课相关内容(5分钟)、介绍本次实验原理(10分钟)、实验中的操作细节及其注意事项(10分钟) 二.
| |||||||||
本单元重点 | 1. 肝脏的谷丙转氨酶作用机制 2. 利用纸层析技术证明转氨基作用。 | ||||||||
本单元难点 | 利用纸层析技术证明转氨基作用。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板书讲授+课堂演示;板书 | ||||||||
所用教材 |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毕富勇主编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李建武等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教案末页)
小 结 | 转氨基作用广泛的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重要途径。每种转氨基反应均由专一的转氨酶催化,此酶催化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α-酮酸上。各种转氨酶的活性不同,其中肝脏的谷丙转氨酶的活性较高,它催化的反应为: α-酮戊二酸+丙氨酸 谷氨酸+丙酮酸 本实验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加肝匀浆保温后,用纸层析法证明转氨基作用。 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以滤纸为支持物,滤纸纤维与水亲合力强,能吸收20-22%的水,而且其中6-7%的水是以氢键形式与纤维素的羟基结合,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脱去;而滤纸纤维与有机溶剂的亲合力甚弱。所以纸层析是以滤纸纤维结合水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在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时,由于各种氨基酸在此二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各有一定的迁移率。极性弱的氨基酸易溶于有机溶剂,即分配系数小,随流动相移动较快;而极性强的氨基酸正相反,以次分离氨基酸。强调纸层析操作流程中关键操作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 ||
或 作 业 题 | 1转氨基作用 2 层析 | ||
教 学 效 果 与 分 析 | 通过本次实验,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生化操作,并且使学生掌握纸层析法鉴定转氨酶的转氨基作用的原理,掌握纸层析的基本技术,注意实验操作中细节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实验中认真操作的重要性。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8.10.27---2008.10.31 教案完成时间:2008.10.20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实验 | 2007年级临床专业1,9班 | 授课时间 | 08.10.27-08.10.31 | 学时 | 4 | |||
授课教师 | 吴明彩 | 专业技术职务 | 讲师 | 教学班学生数 | 30×3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温度、酸碱度、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促反应影响的机理。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实验三 温度、酸碱度、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一. 讲解部分 25分钟 复习理论课相关内容(5分钟)、介绍本次实验原理(10分钟)、实验中的操作细节及其注意事项(10分钟) 二. 学生实验操作部分 135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温度、酸碱度、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促反应影响的机理。 | ||||||||
本单元难点 | 淀粉水解程度的控制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板书讲授+课堂演示;板书 | ||||||||
所用教材 |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毕富勇主编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李建武等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教案末页)
小 结 |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加快,反之降低。当温度上升到某一定值时,酶活性最高,此温度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高于此温度,反应速度将会下降;过高温度会使酶蛋白变性而失活。酶促反应对于环境酸碱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能使酶发挥最大活性的溶液pH,称为该酶的最适pH。环境pH的升高或降低都会降低酶的活力。酶的活性可受某些物质的影响,能够使酶活性增强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能够使酶活性降低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为例,在不同温度或酸碱度下,检测同一时间内淀粉水解的程度。通过淀粉与碘反应产生不同的颜色,可以了解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 ||
复习思考题 或 作 业 题 | 1.淀粉逐步水解的各级产物与碘液反应各呈现什么颜色 2. 温度、酸碱度、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促反应影响的机理。 | ||
教 学 效 果 与 分 析 | 通过本次实验,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生化操作,并且使学生认识到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的区别,掌握温度、酸碱度、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促反应影响的机理,加深了对酶促反应影响因素理论的理解。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8.11.11-2008.11.15 教案完成时间:2008.11.8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实验 | 2007年级临床专业1,9班 | 授课时间 | 2008.11.11-15 | 学时 | 4 | ||
授课教师 | 吴明彩 | 专业技术职务 | 讲师 | 教学班学生数 | 30×3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酮体生成和利用的基本过程,通过实验掌握酮体在肝内生成和肝外利用。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实验五 酮体的生成与利用 一. 讲解部分 25分钟 复习理论课相关内容(5分钟)、介绍本次实验原理(10分钟)、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0分钟) 二. 示教部分 5分钟 示范小白鼠的处死方法(5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3. 掌握酮体生成的部位和关键酶 4. 掌握酮体利用的部位和肝不能利用酮体的原因 | |||||||
本单元难点 | 小白鼠处死及肝脏和肌肉的分离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板书讲授+课堂演示;板书 | |||||||
所用教材 |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毕富勇主编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李建武等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教案末页)
小 结 | 酮体是乙酰辅酶A在肝内肝内代谢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肝内只能产生酮体不能利用酮体。本实验主要是验证这一理论。 本次实验需要处死小白鼠,取肝脏和肌肉,因而着重强调实验中对动物的处理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中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常用实验仪器如刻度吸管、研钵、试管等的使用方法,纠正学生的不良操作习惯,培养学生对生化实验的兴趣。 | ||
复习思考题 或 作 业 题 | 1酮体的概念和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 ||
教 学 效 果 与 分 析 |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6.10.22---2007.1.6 教案完成时间:2007.10.15
授课名称: | 生化实验 | 护理 06年级 临床专业(本科)2班 | 授课时间 | 2007.6 | 学时 | 3 | |||
授课教师 | 李璐 | 专业技术职务 | 讲师 | 教学班学生数 | 30×3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1.了解并掌握酵母细胞RNA提取及地衣酚显色反应 2.掌握离心机的使用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实验六 酵母细胞核酸的提取和定量 一. 实验原理 20min 二. 实验步骤 20min 三. 仪器介绍(离心机等) 10min 四. 学生实验操作部分 120min
| |||||||||
本单元重点 | 细胞RNA的提取 | ||||||||
本单元难点 | 地衣酚显色反应原理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板书讲授+课堂演示;板书 | ||||||||
所用教材 | 《生物化学剂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安徽科技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教案末页)
小 结 | 本次实验是比较具有综合性的一次实验,这次实验对以前讲解的玻璃仪器的操作、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等做了复习,使学生对其有了更深刻的掌握。另外,本次实验还首次介绍了离心机的使用。此次实验是涉及核酸提取的实验,因此可以看做普通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的衔接,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 ||
复习思考题 或 作 业 题 | 1.本次实验提取核酸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2.地衣酚显色的原理是什么? | ||
教 学 效 果 与 分 析 | 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的操作,能自己熟练操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一些常规仪器。掌握了核酸提取、地衣酚显色等的原理和操作。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7.10.22-2008.1.4 教案完成时间:2007.11.20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实验 | 2006年级临床专业5,11,17班;2006年级法医专业2班 | 授课时间 | 2007.12.3-14 | 学时 | 3 | |||
授课教师 | 张亚莉 | 专业技术职务 | 助教 | 教学班学生数 | 30×4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操作方法;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实验 三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一. 讲解部分 30分钟 复习理论课相关内容(5分钟)、介绍本次实验原理(15分钟)、实验中的操作细节及其注意事项(10分钟) 二.
| |||||||||
本单元重点 | 5. 对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原理的理解 6.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方法的掌握 | ||||||||
本单元难点 | 理解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实验中为什么第二次加入底物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板书讲授+课堂演示; | ||||||||
所用教材 |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毕富勇主编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李建武等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教案末页)
小 结 | 本次实验有两个小实验组成。第一个实验谷丙转氨酶(GTP)活力的测定,通过用标准曲线法求得一定时间内在GTP的催化下,产物的生成量来完成。标准曲线法同学在第二次实验中已经掌握,本次重点放在对实验方案的特殊设计上。第二个实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中的蛋白,鉴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依靠电泳技术分离物质,对实验原理及具体操作过程作重点介绍,并且对实验重要环节做演示。 | ||
复习思考题 或 作 业 题 | 1、复习谷丙转氨酶催化的丙氨酸和酮戊二酸之间的转氨基反应 2、复习电泳分离物质的原理 3、思考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实验中为什么第二次加入底物? | ||
教 学 效 果 与 分 析 | 通过原理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及时指导,本次实验取得良好结果。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7.12.24~2008.1.11 教案完成时间:2007.12.22
授课名称: | 分子生物学 | 2006年级药学 | 授课时间 | 2007.12-24~28 | 学时 | 3 | |||
授课教师 | 孙玲玲 | 专业技术职务 | 副教授 | 教学班学生数 | 3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1.了解转化的概念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意义。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50分钟*3)
一、讲解(20分钟) 实验原理 1、 感受态细胞的概念 2、 转化的概念及原理 3、 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中的影响因 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二、学生操作(130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氯化钙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方法。 | ||||||||
本单元难点 | 防止杂菌和其它外源 DNA 的污染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讲授为辅 | ||||||||
所用教材 | 毕富勇主编《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安徽科技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分子生物学技术》《医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教案末页)
小 结 | 重组DNA分子体外构建完成后,必须导入特定的宿主(受体)细胞,使之无性繁殖并高效表达外源基因或直接改变其遗传性状,这个导入过程及操作统称为重组DNA分子的转化。所谓的感受态,即指受体(或者宿主)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实现其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它是由受体菌的遗传性状所决定的,同时也受菌龄、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cAMP可以使感受态水平提高一万倍,而Ca2 也可大大促进转化的作用。细胞的感受态一般出现在对数生长期,新鲜幼嫩的细胞是制备感受态细胞和进行成功转化的关键。大肠杆菌的转化常用化学法(CaCl2法),该法最先是由Cohen于1972年发现的。其原理是细菌处于0℃,CaCl2的低渗溶液中,菌细胞膨胀成球形,转化混合物中的DNA形成抗DNase的羟基-钙磷酸复合物粘附于细胞表面,经42℃短时间热冲击处理,促使细胞吸收DNA复合物,在丰富培养基上生长数小时后,球状细胞复原并分裂增值,被转化的细菌中,重组子中基因得到表达,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可选出所需的转化子。 | ||
或 作 业 题 | 1.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 2. 除化学法转化细菌外,还有其他哪些常用转化法, | ||
教 学 效 果 与 分 析 | 整个操作均需在冰上进行,不能离开冰浴,否则细胞转化率将会降低。而学生人数比较多,条件限制,有些小组结果不容乐观。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8.11.18---2008.11.22 教案完成时间:2008.11.10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实验 | 2007年级临床专业20班 | 授课时间 | 2008.11.18---2008.11.22 | 学时 | 4 | ||
授课教师 | 张玲 | 专业技术职务 | 助教 | 教学班学生数 | 30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肝糖原合成和分解代谢的基本过程,通过实验掌握食物对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实验六 饥饿和饱食对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一. 讲解部分 25分钟 总结上次实验及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5分钟)、复习理论课相关内容 (5分钟)、介绍本次实验原理(10分钟)、实验中的注意事项(5分钟) 二. 示教部分 5分钟 示范小白鼠的处死方法(5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7. 掌握动物实验的特点 8.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 |||||||
本单元难点 | 小白鼠处死及肝脏的分离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板书讲授+课堂演示;板书 | |||||||
所用教材 |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毕富勇主编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李建武等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教案末页)
小 结 | 上次实验中,部分学生对分光光度法的原理理解不透彻,操作不熟练,这次实验需再次强调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本次实验是动物实验,因而着重强调实验中对动物的处理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中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常用实验仪器如刻度吸管、研钵、试管等的使用方法,纠正学生的不良操作习惯,培养学生对生化实验的兴趣。对动物的处理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是本次实验的重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 ||
复习思考题 或 作 业 题 | 1.肝糖原的含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饥饿和饱食状态对肝糖原分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请解释原因。 | ||
教 学 效 果 与 分 析 | 通过实验,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能自己熟练操作分光光度计。同时亦进一步熟悉了小白鼠的处死及肝脏分离方法,掌握了糖原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加深了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8.10.13---2008.10.17 教案完成时间:2008.10.10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实验 | 2007年级临床专业20班 | 授课时间 | 08.10.13-08.10.17 | 学时 | 4 | |||
授课教师 | 张玲 | 专业技术职务 | 教学班学生数 | 30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1.了解实验室规章制度 2执业护士网.掌握一些常用仪器的使用 3.掌握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基本实验原理和方法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实验一 Lowry氏酚试剂比色法测蛋白质含量 一. 讲解部分 35min 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5min)、常用仪器的使用(15min)、本次实验原理(10min)、实验中的注意事项(5min) 二. 学生实验操作部分 125min
| |||||||||
本单元重点 | 9. 对比色法测物质含量原理的理解 10. 对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 ||||||||
本单元难点 |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板书讲授+课堂演示;板书 | ||||||||
所用教材 |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毕富勇主编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李建武等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教案末页)
小 结 | 本次实验是生化第一次实验,因而要强调整个阶段的实验室规章制度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和实验课堂的纪律。对于常用实验仪器,如吸管、容量瓶、试管等的使用,应尽量详细讲解,使学生打下基础,以便后面的实验操作的规范进行。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是本次实验的重点,并也贯穿整个生化实验的操作,所以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 ||
复习思考题 或 作 业 题 | 1.比色法测物质含量时有几种求解方法? 2.Lowry酚试剂法测蛋白含量的原理。 | ||
教 学 效 果 与 分 析 | 通过实验,学生以基本掌握了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能自己熟练操作分光光度计。掌握了酚试剂法测蛋白含量的原理,加深了对蛋白质理论的理解。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8.10.20-2008.10.24 教案完成时间:2008.10.18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实验 | 2007年级临床专业1,9班 | 授课时间 | 10.20-10.24 | 学时 | 4 | |||
授课教师 | 吴明彩 | 专业技术职务 | 讲师 | 教学班学生数 | 30×3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碱性磷酸酶的km值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掌握双倒数作图来计算出碱性磷酸酶的km值。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实验二 碱性磷酸酶(AKP)的km值的测定 一. 讲解部分 25分钟 复习理论课相关内容(5分钟)、介绍本次实验原理(10分钟)、实验中的操作细节及其注意事项(10分钟) 二.
| |||||||||
本单元重点 | 11. 对双倒数作图来计算出碱性磷酸酶的km值原理的理解 12. 掌握碱性磷酸酶的km值的测定方法 | ||||||||
本单元难点 | 用双倒数作图计算碱性磷酸酶的km值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板书讲授+课堂演示;板书 | ||||||||
所用教材 |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毕富勇主编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李建武等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教案末页)
小 结 | 米氏方程km值是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用双倒数作图是求得某一酶的km值的常用方法。 本次实验以AKP为例,测定其于不同底物浓度下的反应初速度,通过双倒数作图,测定并最终计算出酶的km值。因而着重强调实验中对刻度吸管使用的准确性高,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在实验中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常用实验仪器如刻度吸管、试管等的使用方法,纠正学生的不良操作习惯,培养学生对生化实验的兴趣。 | ||
复习思考题 或 作 业 题 | 1复习米氏方程的推导。 | ||
教 学 效 果 与 分 析 | 通过本次实验,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生化操作,并且使学生认识到定量实验与定性实验的区别,了解定量实验对数据精确性的要求,在数据的处理上,使学生练习了作图法求所需量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