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8-2-18 ~ 3-17 教案完成时间:2008-2-10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 2007年级本科信管1班、法学1-3班、公管1-3班 | 授课时间 | 2-18~2-25 | 学时 | 5 | |||
授课教师 | 孙玲玲 | 专业技术职务 | 副教授 | 教学班学生数 | 92人+12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熟悉蛋白质多肽链组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了解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绪论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5学时) 生物化学绪论(30分钟) 生物化学的定义与主要研究内容((10分钟)、生物化学发展简史(10分钟)、生物化学与医学的联系(5分钟)、本教材主要内容及安排(5分钟)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220分钟) 概述(10分钟) 第一节 蛋白质分子组成(50分钟)
第二节 蛋白质分子结构(80分钟) 蛋白质一级结构(10分钟)、二级结构(40分钟)、三级结构(15分钟)、四级结构(10分钟)及蛋白质的分类(5分钟)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5分钟) 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0分钟)、空间构象与功能的关系(25分钟) 第四节 蛋白质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45分钟) 蛋白质的理化的理化性质(25分钟)、蛋白质的分离纯化(20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1.蛋白质元素组成及特点,20中氨基酸名称及英文三字母缩写,氨基酸理化性质。2.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定义及维系键;二级结构特点,模体、锌指、结构域的概念。3.血红蛋白氧饱和曲线,协同效应,变构效应,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变性及影响变性的因素。 | ||||||||
本单元难点 | 1.蛋白质二级结构和结构特点 2.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启发式;电子课件及板书 | ||||||||
所用教材 | 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历朝龙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第2版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皖南医学www.med126.com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7-1-10 教案完成时间:2007-1.2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 2006年级临床11-20班 | 授课时间 | 1.10 | 学时 | 2 | |||
授课教师 | 孙玲玲 | 专业技术职务 | 讲师 | 教学班学生数 | 15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概念及癌基因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二十章 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50*2分钟) 概述: 10分钟 第一节 癌基因(45分钟) 概念(5分钟) 病毒癌基因(15分钟)细胞癌基因(20分钟) 第二节 抑癌基因(25分钟) 基本概念(5分钟) 常见的抑癌基因(5分钟)抑癌基因作用机制(15分钟) 第三节 生长因子(20分钟) 第四节 代谢调节 概述 (5分钟) 生长因子作用机制(5分钟) 生长因子与疾病(20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的概念 | ||||||||
本单元难点 | 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对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为主;讨论式为辅 电子课件及板书 | ||||||||
所用教材 | 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药立波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陈淳书主编《医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9-2-23 ~ 4-6 教案完成时间:2009-2-15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 2007年级本科护理6-10班、2008年级本科护理11-15班、影像1-5班、公管1-4班 | 授课时间 | 3-5~3-11 | 学时 | 3 |
| |||
| 吴明彩 | 专业技术职务 | 讲师 | 教学班学生数 | 150人+120人 |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DNA的二级结构特点,mRNA和tRNA的结构特征及主要功能。熟悉核小体的结构特点,DNA的理化性质及其与结构的关系。了解核苷酸的分子构成,连接键及书写方式。 |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3学时) 第一节 核酸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50分钟) 概述(10分钟)、核酸的化学组成(20分钟)、核苷酸的结构(10分钟)、核酸的一级结构(10分钟) 第二节 DNA空间结构与组成(40分钟) DNA的二级结构(25分钟)、DNA超螺旋结构及在染色质中的组装(12分钟)、DNA功能(3分钟) 第三节 RNA空间结构与功能(30分钟) 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10分钟)、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10分钟)、核糖体RNA的结构与功能(5分钟)、一些小分子RNA的结构与功能(5分钟) 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复性及其应用(30分钟) 一般理化性质(10分钟)、变性(10分钟)、复性与分子杂交(5分钟) 核酸酶(5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核酸基本组成;DNA和RNA化学组成及组成单位的异同;核酸的一级结构及其连接键;碱基组成规律;DNA双螺旋模型要点;3种RNA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及其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核酸特殊的理化性质,核酸变性、复性、融解温度等基本概念。 | |||||||||
本单元难点 | 1.DNA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2.DNA的超螺旋结构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引导式;电子课件及板书 | |||||||||
所用教材 | 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 | |||||||||
参考资料 | 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第2版 历朝龙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9-2-23 ~ 4-7 教案完成时间:2009-2-26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 2007年级本科护理6-10班、2008年级本科护理11-15班、影像1-5班、口腔1-4班 | 授课时间 | 3-9~3-17 | 学时 | 5 | |||
| 吴明彩 | 专业技术职务 | 讲师 | 教学班学生数 | 150+12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酶的概念和作用特点,酶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酶促反应动力学、米氏方程及米氏常数意义、酶的调节方式、各维生素的化学性质及生化作用。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三章 酶 (5学时) 第五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30分钟) 概述(5分钟)、酶的分子组成(15分钟)、酶的必需基团与活性中心(10分钟) 第六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理(30分钟) 酶促反应的特点(20分钟)、酶促反应的机理(10分钟) 第七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90分钟)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0分钟)、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5分钟)、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5分钟)、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5分钟)、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5分钟)、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5分钟)、酶活性测定和酶活性单位(5分钟)。 第八节 酶 的 调 节(30分钟) 酶活性的调节(15分钟)、酶含量的调节(5分钟)、同工酶(10分钟) 第九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10分钟) 酶的命名(5分钟)、酶的分类(5分钟) 第十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10分钟) 酶与医学的关系(5分钟)、酶在医学上的其他应用(5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理;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酶活性测定和酶活性单位;酶活性的调节、酶含量的调节、同工酶。 | ||||||||
本单元难点 | 酶促反应的机理;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引导式;电子课件及板书 | ||||||||
所用教材 | 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7版 | ||||||||
参考资料 | 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第2版 历朝龙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8-2-18 ~ 3-17 教案完成时间:2007-3-1
授课名称: | 生化化学 | 2007年级本科信管1班、法学1-3班、公管1-3班 | 授课时间 | 3-10~17 | 学时 | 5 | |||
授课教师 | 孙玲玲 | 专业技术职务 | 副教授 | 教学班学生数 | 90+12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糖的各条代谢途径,糖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与糖异生的概念、反应部位、反应过程、其中的关键酶、调节与生理意义。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四章 糖代谢(5学时) 第五节 概 述(15分钟): 糖的生理功能(5分钟)、糖的消化与吸收(5分钟)、糖代谢的概况(5分钟) 第六节 糖的无氧分解(45分钟): 糖酵解的反应过程(25分钟)、糖酵解的调节(15分钟)、糖酵解的生理意义(5分钟) 第七节 糖的有氧氧化(60分钟): 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30分钟)、有氧氧化生成的ATP(10分钟)、有氧氧化的调节(10分钟)、巴斯德效应(10分钟) 第八节 磷酸戊糖途径(40分钟): 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20分钟)、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5分钟)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5分钟) 第五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40分钟): 糖原的合成代谢(15分钟) 糖原的分解代谢(10分钟)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15分钟) 第 六 节 糖 异 生(35分钟): 糖异生途径(15分钟)、糖异生的调节(5分钟)、糖异生的生理意义(5分钟)、乳酸循环(10分钟) 第 七 节 血糖及其调节(15分钟): 血糖来源和去路(10分钟)血糖水平的调节(5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糖酵解的反应过程、糖酵解的调节、糖酵解的生理意义;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有氧氧化生成的ATP、有氧氧化的调节、巴斯德效应;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糖原的合成代谢、 糖原的分解代谢、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糖异生。 | ||||||||
本单元难点 | 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有氧氧化生成的ATP计算。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启发式;电子课件及板书 | ||||||||
所用教材 | 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历朝龙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第2版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7-10-22~ 11.03 教案完成时间:2007-10.7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 2006年级护理专业本科1-5班、药学1-7班 | 授课时间 | 10.22~11.02 | 学时 | 8 | |||
授课教师 | 凌烈峰 | 专业技术职务 | 讲师 | 教学班学生数 | 15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脂肪酸分解与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关键酶及β氧化的全过程;酮体的概念,生成的生理意义及关键酶;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功能;熟悉脂肪的合成过程;血浆脂蛋白、甘油磷脂、胆固醇的的代谢。了解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分类与命名。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五章 脂类代谢(50*8分钟) 第一节 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40分钟)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40分钟) 胆汁酸盐、胰脂酶、辅脂酶的作用,脂肪合成的甘油一酯途径。 第三节 甘油三酯代谢(170分钟) 1.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30分钟) 2.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120分钟) 1)脂肪的动员,(30分钟)2)脂酸的β-氧化,(50分钟)3)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10分钟)4)酮体的生成及利用(50分钟) 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50分钟) 1)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及结构。2)甘油磷脂的合成。3)甘油磷脂的降解 第五节 胆固醇代谢(50分钟) 1)胆固醇的结构,分布及生理功能。2)胆固醇的合成3)胆固醇的转化 第六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50分钟) 1.血脂:血脂的组成及含量。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3.载脂蛋白:分类与功能。4.血浆脂蛋白代谢 | |||||||||
本单元重点 | 脂肪酸分解代谢 | ||||||||
本单元难点 | 血浆脂蛋白代谢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启发式;电子课件及板书 | ||||||||
所用教材 | 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历朝龙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第2版。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7-10-22~ 11.03 教案完成时间:2007-10.7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 2006年级护理专业本科1-5班、药学1-7班 | 授课时间 | 10.22~11.02 | 学时 | 4 | |||
授课教师 | 凌烈峰 | 专业技术职务 | 讲师 | 教学班学生数 | 15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生物氧化、氧化磷酸化的概念,线粒体呼吸链的组成、 排列顺序、种类,氧化磷酸化的偶链部位,胞液中NADH的氧化。熟悉氧化磷酸化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及其调节,P/O ,ATP的生成和利用。了解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及方式,氧化磷酸化偶联机理,其他氧化体系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六章 生物氧化(50*4分钟) 概述: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15分钟) 第一节 生成ATP的氧化体系(135分钟) 1.呼吸链:概念、组成,排列顺序,(30分钟) 第二节 其他氧化体系(50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呼吸链、氧化磷酸化 | ||||||||
本单元难点 |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设疑式;电子课件及板书 | ||||||||
所用教材 | 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历朝龙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第2版。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7-04.23~ 5.18 教案完成时间:2007-3.1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 2006年级护理、药学专业 | 授课时间 | 4.23~5.18 | 学时 | 6 | |||
授课教师 | 陈祥攀 | 专业技术职务 | 讲师 | 教学班学生数 | 15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氨基酸的作用及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的脱氨基方式、血氨的来源、去路、高氨血症、一炭单位代谢等;熟悉鸟氨酸循环等。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50*6分钟)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20分钟)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30分钟)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一、体内蛋白质的转换更新(15分钟)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40分钟) 三、α-酮酸的代谢(10分钟) 第四节 氨的代谢 一、体内氨的来源(60分钟) 二、氨的转运(45分钟) 三、尿素生成(30分钟) 第五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二、一炭单位代谢(25分钟) 三、含硫氨基酸代谢 四、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五、支链氨基酸代谢(25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氨基酸的脱氨基方式、血氨的来源、去路、高氨血症、一炭单位代谢等 | ||||||||
本单元难点 | 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作用、鸟氨酸循环等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启发式;电子课件及板书;提问、练习等 | ||||||||
所用教材 | 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历朝龙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第2版。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7-05.14~ 5.25 教案完成时间:2007-3.1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 2006年级护理、药学专业 | 授课时间 | 5.14~5.25 | 学时 | 2 | |||
授课教师 | 陈祥攀 | 专业技术职务 | 讲师 | 教学班学生数 | 15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部位、关键酶、抗代谢物及其作用机制,熟悉合成的主要过程。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50*2分钟) 概述 (15分钟) 第一节 嘌呤核苷酸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35分钟) 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20分钟) 第二节 嘧啶核苷酸代谢 一、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20分钟)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10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嘌呤、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部位、关键酶、抗代谢物及其作用机制等 | ||||||||
本单元难点 | 从头合成的过程、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及其作用机制等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启发式;电子课件及板书;提问、练习等 | ||||||||
所用教材 | 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历朝龙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第2版。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8-11-5~2008-11-7 教案完成时间:2008-10.18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 2007年级临床1-10班 | 授课时间 | 11.5~ 11.7 | 学时 | 2 | |||
授课教师 | 吴明彩 | 专业技术职务 | 讲师 | 教学班学生数 | 15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细胞水平的调节、变构调节、共价修饰的概念、机理及生理意义;物质代谢调节三个水平的分类;熟悉激素的分类;了解整体调节中应激和饥饿状态下体内物质代谢的变化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50*2分钟) 概述: 5分钟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特点(5分钟) 整体性(1分钟) 代谢调节(2分钟)各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各具特色(2分钟) 第二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40分钟) 在能量代谢上的联系(5分钟) 糖与脂类代谢的相互联系(10分钟) 糖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10分钟)脂类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10分钟) 核酸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5分钟) 第三节 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20分钟) 第四节 代谢调节(30分钟) 概述 (5分钟)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2分钟)变构调节(3分钟) 化学修饰(5分钟)酶量的调节(5分钟) 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3分钟) 整体调节(2分钟) 代谢组学(5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代谢调节 | ||||||||
本单元难点 | 变构调节的机制;应激、饥饿状态下体内物质代谢的变化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为主;讨论式为辅 电子课件及板书 | ||||||||
所用教材 | 查锡良主编《生物化学》第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8.11.10~ 11.18 教案完成时2008.10.18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 2007年级临床1-15班 | 授课时间 | 11.10~11.18 | 学时 | 6 | |||
授课教师 | 吴明彩 | 专业技术职务 | 讲师 | 教学班学生数 | 15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DNA复制方式、体系及有关酶类,DNA修复类型及特点;熟悉遗传信息传递方式-中心法则,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逆转录作用,突变类型;了解端粒和端粒酶,其他复制方式。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40*6分钟) 基因信息传递概述:5分钟 第九节 复制的基本规律(30分钟): 半保留复制(15分钟)、双向复制(5分钟)、半不连续复制(10分钟) 第十节 DNA复制的酶学与拓扑学变化(100分钟): 复制的化学反应过程(5分钟)、解螺旋酶(5分钟)、拓扑异构酶(5分钟)、单链DNA结合蛋白(5分钟)、引物酶(5分钟)、DNA聚合酶(55分钟)、DNA连接酶(5分钟)、DNA复制保真性的酶学机制(15分钟) 第十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过程(40分钟): 原核生物DNA的生物合成(25分钟)、真核生物DNA的生物合成(15分钟) 第十二节 逆转录与其他复制方式(20分钟): 逆转录(10分钟)、其他复制方式(10分钟) 第五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45分钟): 突变的概念与突变的意义(5分钟)、引起突变的因素(5分钟)、突变的分子改变类型(20分钟)、DNA的损伤修复(15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DNA复制的基本规律,复制的酶学,DNA突变类型及修复机制。 | ||||||||
本单元难点 |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端粒与端粒酶。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启发式;电子课件及板书 | ||||||||
所用教材 | 查锡良主编《生物化学》第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历朝龙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查锡良等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8.11.17~ 11.21 教案完成时间:2008.10.18
授课名称: | 生化化学 | 2006年级麻醉、影像专业本科班 | 授课时间 | 12.20~12-25 | 学时 | 4 | |||
授课教师 | 戚之琳 | 专业技术职务 | 讲师 | 教学班学生数 | 15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真核、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不对称转录,核酶概念。熟悉复制与转录的区别,模板与酶的辨认结合,熟悉真核生物mRNA和tRNA转录后的加工。了解转录的过程,真核生物rRNA转录后的加工。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4学时) 概述,复制与转录的相同点与不同的:20分钟 第十三节 转录的模板与酶(50分钟): 转录的模板(15分钟)、 转录的酶(20分钟)、 模板与酶的辨认结合(15分钟) 第十四节 转录的基本过程(80分钟): 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50分钟)(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15分钟、转录延长10分钟、转录终止25分钟)。 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30分钟) 第十五节 转录后的加工修饰(50分钟): 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25分钟) tRNA的转录后加工修饰(15分钟) rRNA的转录后加工修饰(5分钟)、核酶(5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转录的酶与模板,酶与模板的辨认结合,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 ||||||||
本单元难点 | 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后加工修饰。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提问式;电子课件及板书 | ||||||||
所用教材 | 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历朝龙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查锡良等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7.12.10~ 12.14 教案完成时间:2007.12.3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 2006年级临床医学本科11-15班、16-20班 | 授课时间 | 12.10 ~12.14 | 学时 | 4 | |||
授课教师 | 汪茗 | 专业技术职务 | 助教 | 教学班学生数 | 15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遗传密码的特点,核蛋白体循环。熟悉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氨基酸的活化,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能量消耗。了解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和输送,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50*4分钟) 概述:5分钟 第一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80分钟) 1.mRNA及遗传密码:顺反子、单顺反子、多顺反子、遗传密码及ORF的概念(15分钟);遗传密码的种类及特点(30分钟) 第二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75分钟) 1.多肽链折叠为天然功能构象的蛋白质(5分钟) 2.一级结构的修饰(5分钟) 3.空间结构的修饰(5分钟) 4.蛋白质合成后的靶向输送(10分钟) 第四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15分钟) 1.抗生素类(10分钟) 2.其他干扰蛋白质合成的物质(5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与生物合成过程 | ||||||||
本单元难点 | 核蛋白体循环、蛋白质合成后加工输送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启发式;电子课件及板书 | ||||||||
所用教材 | 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冯作化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第3版。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7-12-17~ 20 教案完成时间:2007-12-5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 2006年级临床专业本科11-15班、16-20班 | 授课时间 | 12-17~20 | 学时 | 4 | |||
授课教师 | 王炎钦 | 专业技术职务 | 助教 | 教学班学生数 | 15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原理,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十三章 基因表达调控 (200分钟) 第一节 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0分钟) 一、基因表达的概念(5分钟) 二、基因表达的特异性(5分钟) 三、基因表达的方式(5分钟) 四、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5分钟) 第二节 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30分钟) 一、基因表达调控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10分钟) 二、基因转录激活调节基本要素(20分钟) 第三节 原核基因表达调节(50分钟) 一、原核基因转录调节特点(5分钟) 二、原核生物转录起始调节(25分钟) 三、原核生物转录终止调节(10分钟) 四、原核生物翻译水平调节(10分钟) 第四节 真核基因表达调节(100分钟) 一、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20分钟) 二、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10分钟) 三、RNA polI和polIII的转录调节(20分钟) 四、RNA polII转录起始的调节(20分钟)五、RNA polII转录终止的调节(10分钟) 六、转录后水平的调节(10分钟) 七、翻译水平的调节(10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Lac操纵子调控机制和真核RNA polII转录起始的调节。 | ||||||||
本单元难点 | 真核RNA polII转录起始的调节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启发式;电子课件及板书 | ||||||||
所用教材 | 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查锡良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7-7-2~2007-7-6 教案完成时间:2007-4.26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 2006年级临床本科11-15 | 授课时间 | 12.31-1.3 | 学时 | 4 | |||
授课教师 | 张亚莉 | 专业技术职务 | 助教 | 教学班学生数 | 15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红细胞代谢特点及血红素的合成。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十七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50*4分钟) 概述: 10分钟 第一节 血浆蛋白 1.血浆蛋白的分类和性质(20分钟) 第二节 血细胞代谢 1.1糖代谢(糖酵解、2.3-BPG旁路和磷酸戊糖途径)(60分钟) 1.2 脂代谢(10分钟) 2.血红素的合成(原料,过程及调节) (50分钟) 4. 白细胞的代谢(10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成熟红细胞代谢特点;血红素合成原料,部位及调节 | ||||||||
本单元难点 | 2.3-BPG的功能机制;血红素合成的调节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启发式;电子课件及板书 | ||||||||
所用教材 | 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姚泰等主编《生理学》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7-7-2~2007-7-6 教案完成时间:2007-4.26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 2006年级护理专业本科1-5班、药学1-7班 | 授课时间 | 7.2~7.6 | 学时 | 4 | |||
授课教师 | 汪茗 | 专业技术职务 | 助教 | 教学班学生数 | 15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胆汁酸的分类及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掌握胆色素的肠肝循环。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十七章 肝的生物化学(50*4分钟) 概述: 5分钟 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45分钟) 1.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8分钟) 3.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15分钟)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50分钟) 1.胆汁:定义、分类、主要成分(5分钟) 2.胆汁酸的代谢:胆汁酸分类(5分钟)代谢过程(20分钟)功能(10分钟) 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60分钟) 1.胆红素的生成和转运 胆色素定义、种类,胆红素的来源、生成、运输(20分钟) 2.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5分钟) 3.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变化和胆色素的肠肝循环(15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胆汁酸的分类,胆红素与黄疸 | ||||||||
本单元难点 | 肝的生物转化,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启发式;电子课件及板书 | ||||||||
所用教材 | 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第3版。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8-2-18~ 3-17 教案完成时间:2008-2-20
授课名称: | 生物化学 | 2007年级本科信管1班、法学1-3班、公管1-3班 | 授课时间 | 3-1 | 学时 | 1 | |||
授课教师 | 孙玲玲 | 专业技术职务 | 副教授 | 教学班学生数 | 90+120人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掌握维生素的概念、特点及分类,B族维生素的活性形式及主要作用。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十八章 维生素 (50分钟)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20分钟) 概述(5分钟)、 一、维生素A(5分钟)、 二、维生素D(5分钟)、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30分钟) 一、维生素B1(4分钟) 二、维生素B2(4分钟) 三、维生素PP(4分钟) 四、维生素B6(3分钟) 五、泛酸(2分钟) 六、生物素(2分钟) 九、硫辛酸(2分钟) 十、维生素C(2分钟) | |||||||||
本单元重点 | B族维生素的活性形式及主要作用。 | ||||||||
本单元难点 | 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及作用机理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讲授式+启发式;电子课件及板书 | ||||||||
所用教材 | 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历朝龙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第2版。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