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生物化学 > 皖南医学院 > 正文:生物化学学习指导
    

生物化学-学习指导

生物化学:学习指导: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重点和难点]蛋白质分子的元素组成特点;20种编码氨基酸的中文名称、英文三字母缩写;多肽链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的定义,维系结构稳定的化学键;二级结构的特点;模体、结构域及分子伴侣的概念;血红蛋白的氧解离曲线及变构效应;蛋白质的变性、电泳及等电点;本章的难点是蛋白质分子结构中二级结构的空间构象和结构特点。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多肽链中氨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和难点]

蛋白质分子的元素组成特点;20种编码氨基酸的中文名称、英文三字母缩写;多肽链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的定义,维系结构稳定的化学键;二级结构的特点;模体、结构域及分子伴侣的概念;血红蛋白的氧解离曲线及变构效应;蛋白质的变性、电泳及等电点;

本章的难点是蛋白质分子结构中二级结构的空间构象和结构特点。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的分析。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以下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成分为

A.蛋白质   B. 核酸    C. 糖  D. 脂类   E. 酶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分子结构的不同在于其

A. Cα  B .Cα-H C. Cα-COOH  D Cα-R   E Cα-NH2  

3、pI为5.0的蛋白质在pH7.4溶液中存在形式是

A.兼性离子 B.疏水分子 C.非极性分子 D.负离子   E.正离子  

4、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

5、在生理pH条件下,下列哪个氨基酸带正电荷?

A.丙氨酸 B.氨酸 C.色氨酸 D.赖氨酸  E.异亮氨酸

6、蛋白质分子中属于亚氨基酸的是

A. 脯氨酸   B. 甘氨酸   C. 丙氨酸   D. 组氨酸 E. 天冬氨酸

7、下列关于蛋白质α螺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分子内氢键使它稳定  B.减少R团基间的相互作用可使它稳定

C.疏水键使它稳定   D.脯氨酸残基的存在可中断α-螺旋

E.它是一些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8、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Arg   B.Lys   C.Gly   D.Trp    E.Glu

9、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盐键  B.疏水键  C.肽键   D.氢键    E.二硫键

10、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酸酸中除哪一种外,其α碳原子均为不对称碳原子?

A.丙氨酸   B.异亮氨酸   C.脯氨酸  D.甘氨酸   E.组氨酸

11、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盐键  B.疏水键  C.氢键 D.二硫键   E.肽键

12、维系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最重要的键或作用力是

A.二硫键   B.盐键C.氢键D.范德瓦力 E.疏水键

13、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14、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多肽链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15、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   B.蛋白质亚基的解聚

C.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D.辅基的脱落 E.蛋白质水解

16、变性蛋白质的特点是

A.不易被胃蛋白酶水解   B.粘度下降   C.溶解度增加

D.颜色反应减弱  E.丧失原有的生物活性

17、下列各类氨基酸中不含必需氨基酸的是

A.碱性氨基酸 B.芳香族氨基酸  C.支链氨基酸  

D.含硫氨基酸 E.酸性氨基酸

18、多肽链中主链骨架的组成是

A.—CHNOCCHNOCCHNO—B.—NCCNCNCCNCNCCNC—  

C.—CNOHCCNOHCCNOH—D.—CONHCCONHCCONHC— 

E.—CNHOCCCNHOCCNHO—

19、若用重金属沉淀pI为8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值应为:
A.8    B.>8     C.<8    D.≤8     E.≥8

20、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
A.半胱氨酸   B.蛋氨酸 C.胱氨酸  D.丝氨酸  E.瓜氨酸

21、下面关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从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可推测其生物学功能  

B.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会导致其功能异常

C.只有具特定的二级结构的蛋白质才有活性

D.只有具特定的四级结构的蛋白质才有活性

E.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22、有一血清蛋白(pI=4.9)和血红蛋白(pI=6.8)的混合物,在哪种pH条件下电泳,分离效果最好?

A.pH8.6B.pH6.5   C.pH5.9   D.pH4.9    E.pH3.5

23、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pI分别为4.6,5.1,5.3,6.7,7.3,电泳时欲使其中四种泳向正极,缓冲液的pH应是多少?

A.4.0   B.5.0  C.6.0  D.7.0  E.8.0

24、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

A.溶液pH值大于pI  B.溶液pH值小于pI

C.溶液pH值等于pI  D.溶液pH值等于7.4

E.在水溶液中

25、“分子病”首先是蛋白质什么基础层次结构的改变

A. 一级  B. 二级  C. 超二级 D. 三级  E. 四级

26、 注射时用70%的酒精消毒是使细菌蛋白质

A. 变性    B. 变构  C. 沉淀 D. 电离   E. 溶解

27、可使蛋白质低温沉淀而不引起变性的方法是加

A. Pb2+   B. Hg2+  C. 三氯醋酸 D. 生物碱试剂   E. 有机溶剂

28、蛋白质的紫外吸收峰280主要是由于含有以下什么氨基酸

A. 色氨酸  B. 谷氨酸   C. 苯丙氨酸

D. 天冬氨酸   E. 组氨酸  

29、谷胱甘肽在体内什么细胞中含量丰富

A. 心 B. 肝  C. 肺   D. Rbc E. Wbc

30、镰刀型红细胞性贫血是哪种蛋白质结构的改变与异常

A. 乳酸脱氢酶   B. 淀粉酶   C. 胰岛素

D. 肌红蛋白  E. 血红蛋白

31、蛋白质组一般是指那些什么地方所有蛋白质的总和

A. 亚细胞 B. 细胞   C. 器官 D. 组织   E. 机体

32、下列哪种氨基酸不参与蛋白质的组成

A.半胱氨酸   B.胱氨酸   C.同型半胱氨酸   D.蛋氨酸   E.羟脯氨酸

33、蛋白质变性不包括:

A.氢键断裂 B.肽键断裂   C.疏水键断裂

D.盐键断裂 E.二硫键断裂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错选或未选全的均不给分)

1、关于蛋白质肽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

B.肽键较一般C-N单键短

C.与肽键相连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呈反式结构

D.肽键可自由旋转

E.肽键是单键

2、妨碍蛋白质形成α螺旋的因素有

A.脯氨酸的存在    B.R基团大的氨基酸残基

C.酸性氨基酸的相邻存在   D.碱性氨基酸的相邻存在

E. 氨基酸残基的数目

3、蛋白质分子中酸性氨基酸包括

A 赖氨酸  B 丙氨酸   C 谷氨酸 D 天冬氨酸 E 谷氨酰胺

4、 蛋白质分子中碱性氨基酸包括

A. 赖氨酸    B. 丙氨酸  C. 谷氨酸  D. 天冬氨酸    E. 精氨酸

5、关于α-螺旋正确的是:
A.螺旋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
B.为右手螺旋结构
C.两螺旋之间借二硫键维持其稳定
D.氨基酸侧链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
E.α螺旋的形成和AA序列有关

6、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以下那些结构单元

A. α-螺旋  B. β-片层  C. β-转角

D. 双螺旋   E. 不规则弯曲

7、蛋白质分子中常出现的超二级结构是

A. αα   B. βββ  C. β2α  D. αTα  αβαβ

8、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有:
A.中性盐沉淀蛋白      B.鞣酸沉淀蛋白
C.低温乙醇沉淀蛋白     D.重金属盐沉淀蛋白
E. 三氯乙酸沉淀蛋白

9、下述哪些是共价键

A. 肽键   B. 盐键  C. 二硫键  D. 氢键   E. 疏水键

10、蛋白质在电场中的泳动方向取决于

A.蛋白质的分子量   B.蛋白质分子所带的净电荷

C.蛋白质所在溶液的温度   D.蛋白质所在溶液的pH值

E.蛋白质的pI

11、患血友病时体内什么蛋白质分子异常

A. 血红蛋白    B. 凝血因子VIII C. 凝血因子IX

D. 酪氨酸酶 E. 苯丙氨酸羟化酶

12、变性作用改变蛋白质哪些结构层次

A. 一级   B. 二级   C. 超二级 D. 三级   E. 四级

13、易造成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

A. 加热  B. 紫外线  C. 尿素

D. 强酸 E. 重金属盐

14、结合蛋白质包括以下哪一些

A. 硬蛋白   B.糖蛋白  C. 色蛋白

D. 核蛋白  E. 谷蛋白

15、GSH

A.可参与氨基酸的转运作用 B.由Cys、Glu和Ala组成 

C. 具有还原性  D.各氨基酸之间均由α-氨基与α-羧基缩合成肽键 

E.其巯基具有嗜核特性,能与外源性嗜电子毒物结合,保护机体

16、体内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众多,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催化   B. 调节 C. 保护支持 D. 运输  E. 防御

17、下列哪一些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后再加工修饰生成的

A. 羟赖氨酸  B. 羟脯氨酸  C. 谷氨酰胺

D. γ-羧基谷氨酸   E. 胱氨酸

18、亮氨酸属于哪一类氨基酸

A. 酸性   B. 碱性 C. 中性  D. 芳香族   E. 支链

19、色氨酸属于哪一类氨基酸

A. 酸性 B. 碱性 C. 中性  D.芳香族   E. 营养必需

20、蛋白质在280nm波长处的最大吸收由下列哪些结构引起

A.酪氨酸的酚基  B.苯丙氨酸的苯环

C.色氨酸的吲哚环 D.组氨酸的咪唑基

E.氨基酸的羧基

三、填空题
1、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蛋白质的含________量颇为相近,平均含量为________%。
3、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性质,大多数在酸性溶液中带________电荷,在碱性溶液中带_______电荷。当蛋白质处在某一pH值溶液中时,它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相待,此时的蛋白质成为 _________,该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__________。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_________在蛋白质多肽链中的_________。
5、在蛋白质分子中,一个氨基酸的α碳原子上的________与另一个氨基酸α碳原子上的________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键叫________,它是蛋白质分子中的基本结构键。
6、蛋白质颗粒表面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是蛋白质亲水胶体稳定的两个因素。
7、蛋白质变性主要是因为破坏了维持和稳定其空间构象的各种_________键,使天然蛋白质原有的________与________性质改变。
8、按照分子形状分类,蛋白质分子形状的长短轴之比小于10的称为_______,蛋白质分子形状的长短轴之比大于10的称为_________。按照组成分分类,分子组成中仅含氨基酸的称_______,分子组成中除了蛋白质部分还分非蛋白质部分的称_________,其中非蛋白质部分称_________。
9、多肽链是由许多氨基酸借_____键连接而成的链状化合物.多肽链中每一个氨基酸单位称为_____.多肽链有两端,即__________.

10、不同的氨基酸侧链具有不同的功能基团,如丝氨酸残基的_____基,半胱氨酸残基上的_____基,谷氨酸残基上的_____基,赖氨酸残基上的_____基等.

11、维系蛋白质空间结构的键或作用力主要有_____,_____ , _____, __________.

12、常见的蛋白质沉淀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20种氨基酸中,酸性氨基酸有_________和________2种,具有羟基的氨基酸是__ __  、  ____和_________,能形成二硫键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
14、精氨酸的pI值为10.76,将其溶于pH7的缓冲液中,并置于电场中,则精氨酸应向电场的_______方向移动。
15、α-螺旋结构是由同一肽链的_______和 ________间的___键维持的,螺距为______,每圈螺旋含_______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高度为_________。天然蛋白质分子中的α-螺旋大都属于___手螺旋。
16、球状蛋白质中有_____侧链的氨基酸残基常位于分子表面而与水结合,而有_______侧链的氨基酸位于分子的内部。
17、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氧化脱羧脱氨反应生成______色化合物,而________与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
18、维持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有_______和_______;维持二级结构靠________键;维持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靠_________键,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9、GSH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它的活性基团是__________。
20、加入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使蛋白质溶解度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而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当达到一定的盐饱和度时,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______并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蛋白质的这种性质常用于_____________。
21、用电泳方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在一定的pH条件下,不同蛋白质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不同,因而在电场中移动的_______和_______不同,从而使蛋白质得到分离。
22、氨基酸处于等电状态时,主要是以________形式存在,此时它的溶解度  
23、鉴定蛋白质多肽链氨基末端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4、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5、今有甲、乙、丙三种蛋白质,它们的等电点分别为8.0、4.5和10.0,当在pH8.0缓冲液中,它们在电场中电泳的情况为:甲_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_。
26、将分子量分别为a(90 000)、b(45 000)、c(110 000)的三种蛋白质混合溶液进行凝胶过滤层析,它们被洗脱下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

四、是非判断题
(  ) 1.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都产生蓝紫色化合物。
(  ) 2.因为羧基碳和亚氨基氮之间的部分双键性质,所以肽键不能自由旋转。
(  ) 3.所有的蛋白质都有酶活性。
(  ) 4.α-碳和羧基碳之间的键不能自由旋转。
(  ) 5.多数氨基酸有D-和L-两种不同构型,而构型的改变涉及共价键的破裂。
(  ) 6.所有氨基酸都具有旋光性。
(  ) 7.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都是必需氨基酸。
(  ) 8.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构象。
(  ) 9.一氨基一羧基氨基酸的pI为中性,因为-COOH和-NH2 的解离度相同。
(  ) 10.蛋白质的变性是蛋白质立体结构的破坏,因此涉及肽键的断裂。
(  ) 11.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但并不都具有四级结构。

(  ) 12.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都是氧的载体,前者是一个典型的变构蛋白,在与氧结合过程中呈现变构效应,而后者却不是。

(  ) 13.用FDNB法和Edman降解法测定蛋白质多肽链N-端氨基酸的原理是相同的。

(  ) 14.并非所有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自由羧基和一个自由氨基。

(  ) 15.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它的酸碱性质主要取决于肽链上可解离的R基团。

(  ) 16.在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中,每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是一个亚基。

(  ) 17.所有的肽和蛋白质都能和硫酸铜的碱性溶液发生双缩尿反应。

(  ) 18.一个蛋白质分子中有两个半胱氨酸存在时,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两个二硫键。

(  ) 19.盐析法可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引起变性,所以盐析法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制备。

(  ) 20.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就是它的三级结构。
(  ) 21.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最重要的作用力是氢键。

(  ) 22.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它的每个亚基单独存在时仍能保存蛋白质原有的生物活性。

(  ) 23.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是由于中和了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及破 坏了外层的水膜所引起的。

(  ) 24.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稳定性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肽链上每个肽键都参与氢键的形成。

五、名词解释

1. 肽键   
2. 必需氨基酸
3. 氨基酸等电点         
4. 构型
5.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6. 构象
7.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8. 结构域
9.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10.氢键
11.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12.离子键
13.超二级结构     
14.疏水键 
15.盐析
16.蛋白质的变性
17.蛋白质的复性         
18.模体
19.协同效应     
20.层析

六、问答题

1.什么是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为什么说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空间结构?
2.什么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其生物功能有何关系?
3.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有何特点?
4.蛋白质的β—折叠结构有何特点?
5.举例说明蛋白质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6.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和复性作用?蛋白质变性后哪些性质会发生改变?
7.蛋白质有哪些重要功能

七、论述题
1.根据蛋白质一级氨基酸序列可以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假设有下列氨基酸序列(如图):
   5       10          15
Ile-Ala-His-Thr-Tyr-Gly-Pro-Glu-Ala-Ala-Met-Cys-Lys-Try-Glu-

    20       25     27
Ala-Gln-Pro-Asp-Gly-Met-Glu-Cys-Ala-Phe-His-Arg

(1)预测在该序列的哪一部位可能会出弯或β-转角。
(2)何处可能形成链内二硫键?
(3)假设该序列只是大的球蛋白的一部分,下面氨基酸残基中哪些可能分布在蛋白的外表面,哪些分布在内部?
天冬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谷氨酰胺;赖氨酸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DDBD; 6-10,ACEDD; 11-15,EEBEC;  16-20,EEDBE;

21-25,ACDCA;  26-30,AEADE;   31-33,BC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A.B.C.D.;    3. CD;   4. AE ; 5. ABDE ; 

6. ABCDE ;   7. ABCD ;   8. AC ;  9. AC   10. B.D.E;

11. BC;   12. BCDE;  13. ABCDE; 14. BCD ;   15. ACE;

16. ABCDE ;  17. ABDE ; 18. CE ;  19. CDE; 20. ABC

三、填空题
1.碳 氢 氧 氮
2.氮 16
3.正 负 两性离子(兼性离子) 等电点
4.氨基酸 排列顺序
5.氨基 羧基 肽键
6.电荷层 水化膜
7.次级键 物理化学 生物学
8.球状蛋白质 纤维状蛋白质 单纯蛋白质 结合蛋白质 辅基

9. 肽,氨基酸残基,N-端,C-端

10.羟,巯,羧,氨

11.氢键,盐键,疏水键,二硫键,范德华氏力

12.中性盐,有机溶剂,重金属盐,有机酸

13.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
14.负极
15.C=O;N=H;氢;0.54nm; 3.6;0.15nm;右
16.极性;疏水性  
17.蓝紫色;脯氨酸
18.肽键;二硫键;氢键;次级键;氢键;离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
19.谷胱甘肽;巯基
20.增加;盐溶;减小;沉淀析出;盐析;蛋白质分离
21.带电荷量;分子大小;分子形状;方向;速率
22.两性离子;最小
23.FDNB法(2,4-二硝基氟苯法);Edman降解法(苯异硫氢酸酯法)
24.沉降法;凝胶过滤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法)
25.不动;向正极移动;向负极移动;  
26.c;a;b 
四、是非判断题
1.错: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化合物,其它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蓝色化合物。
2.对:在肽平面中,羧基碳和亚氨基氮之间的键长为0.132nm,介于C—N 单键和C=N 双键之间,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
3.错:蛋白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有些蛋白质是酶,可催化特定的生化反应,有些蛋白质则具有其它的生物功能而不具有催化活性,所以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酶的活性。
4.错:α-碳和羧基碳之间的键是C—C单键,可以自由旋转。
5.对:在20种氨基酸中,除甘氨酸外都具有不对称碳原子,所以具有L-型和D-型2种不同构型,这两种不同构型的转变涉及到共价键的断裂和从新形成。
6.错:由于甘氨酸的α-碳上连接有2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不对称碳原子,没有2种不同的立体异构体,所以不具有旋光性。其它常见的氨基酸都具有不对称碳原子,因此具有旋光性。
7.错:必需氨基酸是指人(或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的氨基酸,包括8种氨基酸。其它氨基酸人体自身可以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8.对: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氨基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不同,因而决定了多肽链形成二级结构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之间的比例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空间结构。如在脯氨酸存在的地方α-螺旋中断,R侧链具有大的支链的氨基酸聚集的地方妨碍螺旋结构的形成,所以一级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蛋白质的空间构象。
9.错:一氨基一羧基氨基酸为中性氨基酸,其等电点为中性或接近中性,但氨基和羧基的解离度,即pK值不同。
10.错:蛋白质的变性是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破坏,这是由于维持蛋白质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次级键被破坏所造成的,但变性不引起多肽链的降解,即肽链不断裂。
11.对:有些蛋白质是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只具有三级结构,不具有四级结构,如肌红蛋白。
12.对:血红蛋白是由4个亚基组成的具有4级结构的蛋白质,当血红蛋白的一个亚基与氧结合后可加速其它亚基与氧的结合,所以具有变构效应。肌红蛋白是仅有一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具有三级结构,不具有四级结构,所以在与氧的结合过程中不表现出变构效应。
13.错:Edman降解法是多肽链N端氨基酸残基被苯异硫氢酸酯修饰,然后从多肽链上切下修饰的残基,经层析鉴定可知N端氨基酸的种类,而余下的多肽链仍为一条完整的多肽链,被回收后可继续进行下一轮Edman反应,测定N末端第二个氨基酸。反应重复多次就可连续测出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FDNB法(Sanger反应)是多肽链N末端氨基酸与FDNB(2,4-二硝基氟苯)反应生成二硝基苯衍生物(DNP-蛋白),然后将其进行酸水解,打断所有肽键,N末端氨基酸与二硝基苯基结合牢固,不易被酸水解。水解产物为黄色的N端DNP-氨基酸和各种游离氨基酸。将DNP-氨基酸抽提出来并进行鉴定可知N端氨基酸的种类,但不能测出其后氨基酸的序列。
14.对:大多数氨基酸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自由氨基和一个自由羧基,但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α-碳原子上连接的氨基氮与侧链的末端碳共价结合形成环式结构,所以不是自由氨基。
15.对: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有些氨基酸的R侧链具有可解离基团,如羧基、氨基、咪唑基等等。这些基团有的可释放H+ ,有的可接受H+ ,所以使得蛋白质分子即是酸又是碱,是两性电解质。蛋白质分子中可解离R基团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蛋白质提供和接受H+ 的能力,即决定了它的酸碱性质。
16.对:在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中,每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是一个亚基。
17.错: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物质才具有类似于双缩脲的结构,具有双缩脲反应,而二肽只具有一个肽键,所以不具有双缩脲反应。
18.错:二硫键是由两个半胱氨酸的巯基脱氢氧化而形成的,所以两个半胱氨酸只能形成一个二硫键。
19.对:盐析引起的蛋白质沉淀是由于大量的中性盐破坏了蛋白质胶体的稳定因素(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及所带同性电荷互相排斥),从而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但并未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所以不引起变性。根据不同蛋白质盐析所需的盐饱和度分段盐析可将蛋白质进行分离和纯化。
20.错: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包括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三个层次,三级结构只是其中一个层次。
21.错: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作用力有氢键、离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以及二硫键,其中最重要的是疏水键。
22.错: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只有所有的亚基以特定的适当方式组装在一起时才具有生物活性,缺少一个亚基或单独一个亚基存在时都不具有生物活性。
23.错:蛋白质变性是由于维持蛋白质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次级键和而硫键)被破坏从而使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并山个丧失生物活性的现象。次级键被破坏以后,蛋白质结构松散,原来聚集在分子内部的疏水性氨基酸侧链伸向外部,减弱了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因而使溶解度将低。
24.错: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稳定性是由链内氢键维持的,如α-螺旋结构和β-折叠结构中的氢键均起到稳定结构的作用。但并非肽链中所有的肽键都参与氢键的形成,如脯氨酸与相邻氨基酸形成的肽键,以及自由回转中的有些肽键不能形成链内氢键。

五、名词解释
1.肽键:多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的酰胺键称肽键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3. 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值,用符号pI表示。
4构型: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构型的转变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5.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6.构象:指有机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7.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8.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9.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0.氢键:指负电性很强的氧原子或氮原子与N-H或O-H的氢原子间的相互吸引力。
11.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多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的三维结构。
12.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的基团之间的静电引力,也称为静电键或盐键。
13.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14.疏水键: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一种弱的、非共价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质分子中的疏水侧链避开水相而相互聚集而形成的作用力。
15.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氨),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16.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遭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
17.蛋白质的复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分子恢复其原有的天然构象并恢复生物活性的现象。
18.模体:在蛋白质分子中,由二个或二个以上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并具有特定功能的区域,称为模体。
19.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个亚基与配体的结合能力,称为协同效应
20.层析:按照在移动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和固定相(可以是液体或固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六、问答题(解题要点)

1.答:蛋白质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因为蛋白质分子肽链的排列顺序包含了自动形成复杂的三维结构(即正确的空间构象)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所以一级结构决定其高级结构。
2.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原子和基团在三维空间上的排列、分布及肽链走向。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空间结构与蛋白质各自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答:(1)多肽链主链绕中心轴旋转,形成棒状螺旋结构,每个螺旋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氨基酸之间的轴心距为0.15nm.。
(2)α-螺旋结构的稳定主要靠链内氢键,每个氨基酸的N—H与前面第四个氨基酸的C=O 形成氢键。
(3)天然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大都为右手螺旋。
4.答:β-折叠结构又称为β-片层结构,它是肽链主链或某一肽段的一种相当伸展的结构,多肽链呈扇面状折叠。
(1)两条或多条几乎完全伸展的多肽链(或肽段)侧向聚集在一起,通过相邻肽链主链上的氨基和羰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连接成片层结构并维持结构的稳定。
(2)氨基酸之间的轴心距为0.35nm(反平行式)和0.325nm(平行式)。
(3)β-折叠结构有平行排列和反平行排列两种。
5.答: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它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是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所具有的属性或所表现的性质。一级结构相同的蛋白质,其功能也相同,二者之间有统一性和相适应性。
6.答:蛋白质变性作用是指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并导致其性质和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蛋白质变性后会发生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生物活性丧失;
(2)理化性质的改变,包括:溶解度降低,因为疏水侧链基团暴露;结晶能力丧失;分子形状改变,由球状分子变成松散结构,分子不对称性加大;粘度增加;光学性质发生改变,如旋光性、紫外吸收光谱等均有所改变。
(3)生物化学性质的改变,分子结构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分解。
7.答:蛋白质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生物催化作用   酶是蛋白质,具有催化能力,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2)结构蛋白   有些蛋白质的功能是参与细胞和组织的建成。
(3)运输功能   如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4)收缩运动   收缩蛋白(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与肌肉收缩和细胞运动密切相关。
(5)激素功能   动物体内的激素许多是蛋白质或多肽,是调节新陈代谢的生理活性物质。
(6)免疫保护功能   抗体是蛋白质,能与特异抗原结合以清除抗原的作用,具有免疫功能。
(7)贮藏蛋白   有些蛋白质具有贮藏功能,如植物种子的谷蛋白可供种子萌发时利用。
(8)接受和传递信息   生物体中的受体蛋白能专一地接受和传递外界的信息。
(9)控制生长与分化   有些蛋白参与细胞生长与分化的调控。
(10)毒蛋白   能引起机体中毒症状和死亡的异体蛋白,如细菌毒素、蛇毒、蝎毒、蓖麻毒素等。
七、论述题

1.答:(1)可能在7位和19位打弯,因为脯氨酸常出现在打弯处。
(2)13位和24位的半胱氨酸可形成二硫键。
(3)分布在外表面的为极性和带电荷的残基:Asp、Gln和Lys;分布在内部的是非极性的氨基酸残基:Try、Leu和Val;Thr尽管有极性,但疏水性也很强,因此,它出现在外表面和内部的可能性都有。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和难点]

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单核苷酸;DNA和RNA化学组成上的异同以及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的异同。

核酸的一级结构及其连接键;DNA分子中碱基组成的规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包括两条链的走向,两条链的连接方式;三种RNA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及其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功用。

核酸特殊的理化性质,在波长260nm呈现强烈的紫外吸收,核酸变性、复性、融解温度、分子杂交等基本概念。

本章难点: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和DNA的超螺旋结构

 

[测试题]

一、A型选择题

1、核酸分子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位是:

A.磷酸戊糖  B.核苷   C.碱基顺序  D.戊糖磷酸骨架   E.磷酸

2、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3"-磷酸二酯键B.3",5"-磷酸二酯键

C.2",5"-磷酸二酯键D.糖苷键 E.氢键

3、下列哪种碱基只存在于tRNA而不存在于DNA中:

A.腺嘌呤 B.尿嘧啶  C.胞嘧啶D.胸腺嘧啶  E.鸟嘌呤

4、tRNA连接氨基酸的部位是:

  A.2"-OH  B.3"-OH  C.3"-P  D.5"-P  E.1"-OH

5、关于Waston-Crick的DNA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三链螺旋结构 B.双股链的走向是反向平行的  

C.嘌呤和嘌呤配对,嘧啶和嘧啶配对  D.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E.磷酸戊糖主链位于螺旋内侧

6、DNA的超螺旋结构是:

A.二级结构 B.三级结构  C.四级结构  D.无定型结构  E.模体

7、下列关于RNA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

A.主要有rRNA、mRNA和tRNA三种  B mRNA中含有遗传密码.

C.tRNA携带氨基酸 D.胞质中只有mRNA

E.rRNA参与构成的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8、稀有核苷酸常存在于下列哪一种核酸中:

A.rRNA B.mRNAC.tRNA. D.核仁RNA  E.线粒体RNA

9、在DNA双螺旋结构中,互补碱基配对规律是:

A.A=G,T≡C   B.A≡T,G=C C.A=T,G≡C  D.A=C,G≡T  E.A-T,G=C

10、大部分真核细胞的mRNA的3"末端都具有:

A.多聚A  B.多聚U C.多聚TD.多聚C E.多聚G

11、原核生物DNA的三级结构:

A.倒L形   B.核小体   C.超螺旋   D.三叶草形   E.Z-DNA

12、DNA受热变性时:

A.多核苷酸链水解成寡核苷酸链B.在260nm波长处吸收度下降

C.碱基对以共价键连接  D.溶液黏度增加

E.在有RNA存在下,DNA溶液冷却时,DNA链能与互补的RNA链杂交

13、已知某DNA的一条链中A=30%,G=24%,其互补链的碱基组成是:

A.T和C为46%B.A和G为48%  C.A和G为54%

D.T和C为54%E.T和C为60%

14、DNA与RNA分子的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其中DNA所没有的碱基是:

A.腺嘌呤   B.鸟嘌呤C.胞嘧啶 D.尿嘧啶E.胸腺嘧啶

15、RNA中种类最多、分子最不均一、代谢上最不稳定的是:

A.rRNA  B.tRNA C.mRNA  D.snRNA  E.snoRNA

16、一段RNA片段(GITCmUΨ)含修饰核苷:

A.一个  B. 二个  C. 三个  D. 四个  E. 五个

17、胸腺嘧啶除了作为DNA的主要组分外,它经常出现在下列哪类RNA分子中:

A.mRNA. B.tRNA  C.rRNA.     D.5sRNA   E.snRNA

18、组成核小体核心的蛋白质共有:

A.2种B.3种   C.4种D.5种   E.6种

19、核小体的主要组成是:

  A.RNA和组蛋白B.RNA和酸性蛋白 C.DNA和组蛋白

D.DNA和酸性蛋白E.DNA, RNA和组蛋白

20、与mRNA中的AUG密码相对应的tRNA反密码子是:

A.UGC B.TGC C.GCAD.CAUE. ACU

21、核苷酸分子中嘌呤N9与核糖哪一位碳原子之间以糖苷键连接:

A.5ˊ-C  B.3ˊ-C  C.2ˊ-C  D.1ˊ-C  E.4ˊ-C

22、tRNA的结构特点不包括:

A.含甲基化核苷酸  B.5ˊ末端具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C.三叶草形的二级结构 D.有局部的双螺旋结构

E.含有二氢尿嘧啶环

23、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E.稀释

24、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E.序列的来源

25、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

A.氢键  B.离子键   C.碱基堆积力    D.范德华力 E.二硫键

26、有关DNA变性的论述何者是正确的:

A.Tm是DNA开始变性的温度

B.Tm是DNA完全变性的温度

C.DNA变性过程出现增色效应

D.DAN碱基组成中G+C含量越低,Tm越高

E.DAN碱基组成中G+C含量越高,Tm越低

27、某双链DNA纯样品含15%的A,该样品中G的含量为:

A.35%  B.15%  C.30%  D.20% E.25%

28、蛋白质与核酸分子的主键分别是:

A.肽键与磷酸二酯键  B.氢键与盐键 C.肽键与疏水键

D.盐键与磷酸二酯键E.氢键与疏水作用力

29、原核细胞核糖体大、小亚基的沉降系数分别是:

A.30S和40S B.30S和50S  C.40S和50S

D.40S和60S  E.30S和60S

30、蛋白质和核酸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分别是:

A.240nm和220nmB.260nm和240nm

C.280nm和260nm  D.340nm和320nm  E.260nm和280nm

31、与pCAGCT互补的RNA序列是:

A.pAGCTG B.pGTCGA C.pGUCGA D.pAGCUGE.pUGCUG 

32、含有高能磷酸键,但不能直接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的物质是:

A.dGTPB.GTP  C. GDPD. GMP E.cGMP

33、细胞内含量最多和半衰期最短的RNA分别是:

A.rRNA 和mRNA B.rRNA和tRNA C.hnRNA和scRNA D.snRNA和siRNA   E.tRNA和mRNA

34、双链DNA的Tm值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A.G+A B.C+G C.A+T D.C+T E.A+C

35、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双链分子B.tRNA具有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C.hnRNA是rRNA的前体  D.其戊糖成分是核糖

E.三种RNA具有相同的功能

36、DNA的解链温度指的是:

A.A260nm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B.A260nm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的温度

C.DNA开始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 D.DNA完全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

E.ΔA260nm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的温度

37、通常既不见于DNA又不见于RNA的碱基是:

A.腺嘌呤 B.黄嘌呤 C.鸟嘌呤 

D.胸腺嘧啶 E.尿嘧啶

38、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  B.磷酸和戊糖  C.戊糖和碱基

D.单核苷酸  E.磷酸、戊糖和碱基

39、下列关于DNA碱基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生物来源的DNA碱基组成不同

B.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DNA碱基组成不同

C.生物体碱基组成随年龄变化而改变

D.腺嘌呤数目始终与胞嘧啶相等

E.A+T始终等于G+C

40、下列哪种核酸的二级结构具有“三叶草”型:

A.mRNA B.质粒 DNA C.tRNA D.线粒体  E.rRNA

41、关于rRNA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RNA   B.可与多种蛋白质构成核糖体   

C.其前体来自于hnRNA  D.不同的rRNA分子大小不同 

E.不同种生物细胞的rRNA种类不同

42、下列关于真核生物mRNA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5’末端接m7ApppN  B.3’末端接polyG  C.3’末端一CCA 

D.5’末端有m7GpppN  E.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型

43核酸的一级结构实质上就是:

A.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排列顺序  B. 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配对关系  

C. 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比例关系 D.多核苷酸链的盘绕、折叠方式

E.多核苷酸链之间的连接方式

44下列几种长度相近的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比例中,哪一种DNA的Tm值最低:

A.A占15% B.G占25%C. C占 40%   

D. T占 20% E. C占35 %  

45、 核小体串珠状结构的核心蛋白质是: 

A.H2A,H2B,H3,H4 各 一 分 子    

B.H2A,H2B,H3,H4 各 二 分 子 

C.H1 组 蛋 白 与 140-145 个碱 基 对 DNA

D.非 组 蛋 白 

E.H2A,H2B,H3,H4 各 四 分 子

二.X型选择题

1、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是:

A.A+G=C+T  B.C=G  C.A=T  D.C+G=A+T  E.A=G

2、有关m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胞液中 B.分子内不含脱氧胸苷酸  C.是遗传物质的携带者

D.其二级结构是双螺旋 E.生物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是mRNA

3、有关D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B.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C.线粒体中含有DNA   D.其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稀有碱基  

E.不同种生物的DNA碱基组成不同

4、DNA存在于:

A.高尔基体  B. 粗面内质网  C. 线粒体  D. 染色体  E.溶酶体

5、存在于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是:

A.dAMP B. dGMP  C. dUMP D. dCMP  E.dTMP

6、DNA水解后得到产物包括:

A.磷酸  B. 戊糖  C.腺嘌呤、鸟嘌呤

D.胞嘧啶、尿嘧啶  E.胞嘧啶、胸腺嘧啶

7、关于t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稀有碱基  B.分子中含有密码环  
C.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RNA D.主要存在于胞液
E.其二级结构为倒L型

8、关于DNA分子中碱基组成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严格的配对关系  B. 嘌呤碱和嘧啶碱的数目相等  

C.A/G=C/T=1  D.A+G/C+T=1

E.同一个体不同器官的DNA碱基组成相同

9、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因素包括:

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   B.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C.碱基平面间的堆积力

D.磷酸戊糖骨架的支撑力  E.骨架上磷酸之间的负电排斥力

10、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是:

A.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构成右手螺旋

B.碱基分布在螺旋内侧具有严格的配对关系

C.每10个bp 盘绕一周,螺距为3.54nm

D.其纵向维持力为碱基堆积力

E.加热可使氢键断裂,形成两条单链

11、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是:

A.5’—末端接m7GpppN    B.3’一末端接多聚腺苷酸

C.分子中含有遗传密码    D.所有碱基都具有编码氨基酸的作用

E.通常以单链形式存在

12、下列有关DNA Tm值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与DNA的碱基排列顺序有直接关系B.与DNA链的长度有关  

C.与G—C对的含量有关D.G+C/A+T的比值越大,Tm值越高

E.Tm值表示DNA变性后的浓度值

13、下列关于核酸分子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发生在不同来源的DNA和DNA链之间

B.可发生在不同来源的DNA和RNA链之间

C.可发生在RNA链与其编码的多肽链之间 

D.DNA变性与复性的性质是分子杂交的基础

E.杂交技术可用于核酸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4、蛋白质变性和DNA变性的共同特点是:

A.生物学活性丧失    B.易恢复天然状态 C.氢键断裂

D.结构松散 E.形成超螺旋结构

15、核酸的结构特征是:

A.分子具有极性  B.有5’磷酸末端   C.有3’羟基末端

D.磷酸戊糖组成骨架  E.碱基间可互补配对

16、Tm是表示DNA的:

A.最适温度  B.水解温度  C. 复性温度   D. 解链温度  E.变性温度

17、真核细胞核蛋白体中含有:

A.28SrRNA  B. 18SrRNA    C. 5SrRNA  D.5.8SrRNA  E.23SrRNA

18、核酸的作用是:

A.携带遗传信息   B. 储存遗传信息    C. 指导蛋白质合成

D.参与转录  E. 指导遗传信息表达

19、DNA和RNA的区别是:

A.部分碱基不同   B.戊糖不同 C.在细胞内分布部位不同

D.功能不同  E.含磷量不同

20、RNA存在于:

A.高尔基体  B.粗面内质网 C.线粒体 D.细胞核  E. 细胞质

21、直接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RNA是:

A.rRNA  B.tRNA C.mRNA D.snRNA E.snoRNA

22、有关DNA变性的描述哪些正确?

A.DNA变性时糖苷键断裂 B.磷酸二酯键断裂

C.变性温度的最高点称为Tm  D.A260增加E.双链间氢键被破坏

23、DNA结构的多样性是指:

A.DNA都是右手螺旋  B.DNA都是左手螺旋

C.温度变化时DNA从右手螺旋变成左手螺旋  

D.改变离子强度与温度对DNA构型有影响  E.不同构象的DNA在功能上有差异

24、DNA双螺旋的提出依据有以下几点:

A.依据chargaff规则  B.嘧啶的克分子数不等于嘌呤的克分子数

C.X线衍射图  D.嘌呤和嘧啶是双环

E.在电镜下观察到了双螺旋结构

25、原核生物核糖体RNA:

A.小亚基中是16SrRNA B.小亚基中有21种蛋白质

C.大亚基中有5S和23SrRNA  D.大亚基中有31种蛋白质

E.约占RNA总量的50%

26、RNA分子:

A.都是单链  B.主要是单链,可以有局部双链

C.具有功能多样性  D.发挥作用必须有维生素的参与

E.由dAMP、dCMP、dGMP、dUMP组成.

27、根据DNA双螺旋结构,DNA可具有以下哪些功能:

A.携带遗传信息 B.进行半保留复制 C.有核酶功能

D.DNA与同源RNA杂交  E. 为tRNA合成的模板 

三.填空题

1、核酸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其中______主要存在于______,而______主要存在于______。

2、核酸完全水解生成的产物有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糖基有______、______,碱基有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3、生物体内的嘌呤碱主要有_____和_____,嘧啶碱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

4、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通过______键相互连接形成多核苷酸链。

5、嘌呤环上的第______位氮原子或嘧啶环上的第______位氮原子与戊糖的第______位碳原子相连形成______键,通过这种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______。

6、DNA分子中,两条链通过碱基间的______相连,碱基间的配对原则是______对______、______对______。

7、DNA二级结构的重要特点是形成______结构,此结构内部是由碱基通过______相连维持,其纵向结构的维系力是______。

8、因为核酸分子中含有______和______碱基,而这两类物质又均含有______结构,故使核酸对______波长的紫外线有吸收作用。

9、DNA双螺旋直径为______nm,双螺旋每隔______nm转一圈,约相当于______个碱基对。戊糖和磷酸基位于双螺旋______侧、碱基位于______侧。

10、DNA的Tm值的大小与______有关,也与碱基的______有关。若含的A—T配对较多其值则______、含的G—C配对较多其值则______,分子越长其Tm值也越______。

11、RNA主要有三类,既______、______和______,它们的生物功能分别是______、______和与蛋白质结合成蛋白质的______场所。

12、在生物细胞中主要有三种RNA,其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种类最多的是______、含有稀有碱基最多的是______。

13、成熟的mRNA在5’末端加上了______构成帽的结构,在3’末端加上了______形成尾。mRNA的前身是______。

14、维持DNA双螺旋结构横向稳定的化学键主要是   、纵向稳定的化学键主要是  

15、DNA变性后,刚性  、黏度   、紫外线吸收峰  

16、染色质中的DNA主要是以与   结合成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并形成串珠状的  

17、tRNA均具有  二级结构和   的共同三级结构。

18、DNA的基本功能是

19、  和核糖或脱氧核糖通过   键形成核苷。

20、由于   ,DNA分子的两条链呈反平行走向。

四、辨析题

( )1、杂交双链是指DNA双链分开后两股单链的重新结合。

( )2、tRNA的二级结构是倒L型。

( )3、DNA分子中的G和C的含量愈高,其熔点(Tm)值愈大。

( )4、如果DNA一条链的碱基顺序是CTGGAC,则互补链的碱基序列为GACCTG。

( )5、在tRNA分子中,除四种基本碱基(A、G、C、U)外,还含有稀有碱基。

( )6、一种生物所有体细胞的DNA,其碱基组成均是相同的,这个碱基组成可作为该类生物种的特征。

( )7、核酸探针是指带有标记的一段核酸单链。

( )8、DNA是遗传物质,而RNA则不是。

( )9、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出现减色效应。

( )10、生物遗传信息贮存在DNA的核苷酸序列中。

( )11、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环3′位没有羟基。

( )12、核酸的紫外吸收与pH值无关。

( )13、对于提纯的DNA样品,测得OD260 ∕OD280<1.8,则说明样品中含有RNA。

( )14、组蛋白H1又称核心组蛋白。

( )15、构成DNA的碱基有A、G、C、T,而构成RNA的碱基有A、G、C、U。

五、名词解释

1、核小体

2、DNA变性

3、DNA的增色效应

4、核酸的复性

5、Tm值

6、核酸分子杂交

7、核酸的一级结构

六、简答题

1、简述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

2、真核细胞中RNA的种类主要有哪些,简述其功能。

3、以列表方式比较蛋白质和核酸的异同点。

4、简述tRNA的结构特点。

5、简述 RNA 与 DNA 的主要不同点。

七、论述题

1、叙述Watson-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C   2.B  3.B   4.B   5.B   6.B  7.D 8.C  9.C  10. A  11.C   12.E  13.D  14.D  15.C  16.D  17.B  18. C 19.C  20. D  21.D 22.B 23.B   24.D  25.C  26.C   27.A 28.A   29.B 30. C  31.D   32.C  33.A  34.B  35.D  36.E  37.B  38. D  39.A  40. C  41.C  42.D  43.A   44.B  45.B

.X型选择题

1.ABC  2. AB  3.CD  4.CD  5.ABDE  6.ABCE  7.BCE  8.C  9.BC 10.ABCDE 11.ABCE  12.BCD   13.ABDE  14.ACD  15.ABCDE  16. DE   17.ABCD  18.ABCDE  19.ABCD  20.CDE 21.ABC  22. DE   23. DE  24.ABC  25.ABCD  26. BC   27.ABDE 

填空题

1、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核酸(RNA)、DNA、细胞核、RNA、细胞质。

2、戊糖、碱基、磷酸、核糖、脱氧核糖、嘌呤、嘧啶。

3、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

4、AMP、GMP、CMP、UMP、dAMP、dGMP、dCMP、dTMP、磷酸二酯键。

5、9、1、1、糖苷、核苷。

6、氢键、A、T、G、C。

7、双螺旋、氢键、碱基堆积力

8、嘌呤、嘧啶、共轭双键、260

9、2.37、3.6、10、外、内

10、DNA的长短、G+C含量、较低、较高、高

11、mRNA、tRNA、rRNA、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载体、合成

12、rRNA、mRNA、tRNA

13、m7GpppN、polyA、hnRNA

14、氢键,碱基堆砌力

15、减弱,降低,增高  

16、组蛋白,核小体 

17、三叶草形,倒L型

18、作为生物遗传信息复制的模板,作为基因转录的模板

19、碱基,糖苷键  

20、核苷酸连接的方向性,碱基间氢键形成的限制

四、辨析题

1、错:杂化双链是指核酸复性过程中,存在碱基互补关系的不同种类的DNA单链或RNA结合形成的双链。

2、错:tRNA的二级结构是三叶草形,三级结构是倒L形。

3、对:DNA的Tm值与DNA的长度和G+C的含量有关,G+C越高,Tm值越大。

4、错:DNA的两条链反向互补,DNA的方向是5’→3’,因此,互补链的序列为GTCCAG。

5、对:tRNA分子中含有多种稀有碱基,稀有碱基是指除A、G、C、U外,出现在RNA分子中的一些碱基。

6、对:

7、对:

8、错:大多数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但也有些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

9、错:核酸变性或降解时,260nm的吸光度增加,出现增色效应。

10、错:大多数生物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但也有些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

11、错:2’位没有羟基。

12、错:不同pH溶液中嘌呤、嘧啶碱基互变异构情况不同,紫外吸收光也出现明显差异。

13、错:样品中有RNA,260nm的吸光度值会增加,比值会大于1.8。

14、错:核心组蛋白包括组蛋白:H1、H2A、H2B、H3、H4,组蛋白H1称连接组蛋白。

15、对

五、名词解释题

1、核小体由DNA和组蛋白共同构成。组蛋白分子共有五种,分别称为H1、H2A、H2B、H3和H4。各两分子的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了核小体的核心组蛋白,长度约150bp的DNA双链在组蛋白八聚体上盘绕1.75圈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核心颗粒之间通过组蛋白H1和DNA连接形成的串珠状结构称核小体。

2、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DNA双链间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从而导致DNA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称为DNA的变性作用。

3、是指DNA解链过程中,由于有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DNA在260nm的吸光度随之增加,这种现象成为DNA的增色效应。它是监测DNA的双链是否发生变性的一个最常用指标。

4、变性的核酸缓慢地去除变性条件后,两条解离的互补链可重新配对,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这一现象称为复性。

5、在DNA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Δ260达到最大变化值得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或称融解温度(Tm值)。

6、在核酸的复性过程中,具有碱基序列部分互补的不同的DNA或 RNA单链之间相户结合,形成杂化双链的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7、指核酸的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从5’到3’末端的排列顺序,即核苷酸序列或碱基序列。

六、简答题

1、成熟的真核生物 mRNA 的结构特点是:( 1 )大多数的真核 mRNA 在 5"- 端以 7- 甲基鸟嘌呤三磷酸核苷为分子的起始结构。这种结构称为帽子结构。帽子结构与帽结合蛋白形成的复合物对于mRNA 从细胞核向细胞质转运、与核糖体结合、与翻译起始因子结合、以及 mRNA 的稳定性的维持均起重要作用。( 2 )在真核 mRNA 的 3" 末端,大多数有一段有80-250个腺苷酸连接而成的多聚腺苷酸结构,称为多聚 A 尾。多聚 A 尾结构与polyA结合蛋白结合因此,目前认为这种 3"- 末端结构可能与 mRNA 从核内向胞质的转位及 mRNA 的稳定性和翻译起始的调控有关。

2、真核细胞内主要含有的 RNA 种类及功能

(1)核糖体RNA(rRNA),功能: 核糖体组成成分

(2)信使RNA(mRNA), 功能: 蛋白质合成模板

(3)转运RNA(tRNA),功能: 转运氨基酸

(4)不均一核RNA(hnRNA), 功能: 成熟 mRNA 的前体

(5)小核RNA(SnRNA), 功能: 参与 hnRNA 的剪接、转运

(6)小核仁RNA(SnoRNA), 功能: rRNA 的加工和修饰

(7)小胞质RNA (ScRNA/7Sh-RNA), 功能: 蛋白质内质网定位合成的信号识别体的组成成分

3、核酸与蛋白质比较 

比较项目

蛋白质

核酸

组成单位

氨基酸

核苷酸

连接方式

肽键

磷酸二酯键

一级结构

氨基酸排列顺序

碱基排列顺序

空间结构

二、三、四级

双螺旋 超螺旋

主要功能

所有生命活动

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合成

4、tRNA的二级结构特点:(1)含有多种稀有碱基;(2)具有茎环结构,二级结构三叶草形,三级结构倒L形;(3)3’端氨基酸臂可携带氨基酸;(4)具有反密码子,能识别mRNA的密码子。

5、RNA与 DNA 的差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组成它的核苷酸中的戊糖成分不是脱氧核糖,而是核糖;( 2 ) RNA 中的嘧啶成分为胞嘧啶和尿嘧啶,而不含有胸腺嘧啶,所以构成 RNA 的基本的四种核苷酸是 AMP 、 GMP 、 CMP 和 UMP ,其中 U 代替了 DNA 中的 T ;( 3 ) RNA 的结构以单链为主,而非双螺旋结构。(4)RNA的主要功能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非遗传信息的载体。

七、论述题

1、 要点:①DNA是一反向平行、右手螺旋的双链结构。两条链在空间上的走向呈反向平行,一条链的5’→3’方向从上向下,而另一条链的5’→3’是从下向上;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接触,A与T通过两个氢键配对,G与C通过三个氢键相配对,碱基平面与中心轴相垂直。②DNA是一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10对碱基,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为36º。螺距为3.54nm,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DNA双螺旋分子存在一个大沟和小沟。③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靠两条链之间互补碱基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碱基堆砌力维持。

第三章  酶(维生素)

[重点和难点]

酶的概念与化学本质;酶的分子组成,单纯蛋白酶、全酶;酶蛋白、辅酶和辅助因子、辅助因子的种类与作用。

酶促反应的特点:极高的催化效率、高度的专一性、不稳定性及可调节性;酶的作用机理:酶与底物结合成酶-底物复合物、诱导契合学说,酶可降低反应活化能的可能机理,包括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酸碱催化作用和表面效应。

酶促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范围:米-曼氏方程,Vmax、Km的意义与测定方法;双倒数方程;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酶的最适温度;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酶的最适pH;抑制剂和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定义、特点、分类,可逆性抑制作用的定义、特点,三类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及酶促反应动力学的改变;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典型举例;酶活性与酶活性单位。

酶原与酶原的激活,酶原激活的机制与意义。变构调节与变构酶,酶的共价修饰的定义与方式;酶含量的调节;同工酶的定义。

酶的分类与命名原则。

维生素的定义、特点及分类;B族维生素包括:B1、B2、PP、B6、泛酸、生物素、叶酸及B12的别名、活性形式,构成辅酶或辅基的种类及其作用原理。

本章难点是酶促反应的机制和酶促反应动力学。

 

[测试题]

一、A型选择题

1、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或辅酶 B.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加速反应的进行
E.都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特异性)

2、酶原之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
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D.缺乏辅酶或辅基
E.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

3、磺胺类药物的类似物是:
A.四氢叶酸 B.二氢叶酸  C.对氨基苯甲酸
D.叶酸  E.嘧啶

4、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酶与底物接触只限于酶分子上与酶活性密切有关的较小区域
B.必需基团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内,也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外
C.一般来说,总是多肽链的一级结构上相邻的几个氨基酸的残基相对集中,形成酶的活性中心
D.酶原激活实际上就是完整的活性中心形成的过程
E.当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相接触时,可引起酶活性中心的构象改变

5、辅酶NADP+分子中含有哪种B族维生素?
A.磷酸吡哆醛B.核黄素  C.叶酸
D.尼克酰胺  E.硫胺素

6、下列关于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的叙述,哪一点不正确?
A.酶蛋白或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作用
B.一种酶蛋白只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成一种全酶
C.一种辅助因子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成一种全酶
D.酶蛋白决定结合酶蛋白反应的专一性
E.辅助因子直接参加反应

7、有机磷杀虫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属于:
A.可逆性抑制作用 B.竞争性抑制作用
C.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D.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E.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8、关于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以下哪项不对?
A.影响必需基团解离状态  B.也能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
C.酶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挥最高活性 D.破坏酶蛋白的一级结构
E.pH改变能影响酶的Km值

9、丙二酸对于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
A.反馈抑制  B.底物抑制
C.竞争性抑制D.非竞争性抑制
E.变构调节

10、下列哪种酶的辅基不含核黄素

A.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B.L-氨基酸氧化酶  C.D -氨基酸氧化酶

D.酯酰CoA脱氢酶E.谷氨酸脱氢酶

11、当Km值近似ES的解离常数Ks时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Km值越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小 B. Km值越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 

C.Km值越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小

D.在任何情况下, Km和Ks的含义总是相同的

E.即使Km≌Ks,也不可以用Km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大小

12、某酶的Km=0.025mmol/L,当酶促反应速度为80%Vmax时的底物浓度是

A.0.05mmol/LB.0.10mmol/L C.0.25mmol/L  

D.0.20mmol/LE.0.08mmol/L

13、关于酶原激活方式正确的是

A.分子内肽键一处或多处断裂,构象改变 B.通过别构调节  

C.通过化学修饰  D.分子内部次级键断裂 E.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

14、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是由于下列哪一种效应

A.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   B.降低反应自由能变化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降低底物的能量水平   E. 提高产物的能量水平

15、下列关于酶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由活细胞合成  B.对底物有特异性 C.具有高效催化性 

D.蛋白质一般都有酶活性 E.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化学反应

16、下列关于Km的叙述,那项错误

A..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B. Km可以近似表示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  

C. Km与酶的性质、酶所催化的底物有关D. Km与酶的浓度有关  

E. 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1/2Vmax时的底物浓度

17、酶分子被磷酸化修饰常发生在氨基酸侧链的哪个基团上

A.赖氨酸的氨基  B. 组氨酸的咪唑基  C. 丝氨酸的羟基  

D.谷氨酸的羧基  E. 半胱氨酸的巯基

18、酶促反应速度为初速度时,以下哪项最正确

A.V与[S]成正比 B. V与Km成正比C.V与[E]无关  

D.V与[S]无关  E. V不受[I]影响

19、下列有关酶蛋白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属于结合酶的组成部分   B.为两性电解质 C.与酶的特异性无关

D.不耐热 E.不能透过半透膜

20、酶催化作用所必需的基团是指

A.维持酶一级结构所必需的基团  B.维持酶活性所必需的基团

C.维持酶分子构象所必需的基团  D.酶的亚基结合所必需的基团

E.构成全酶分子所必需的基团

21、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无质和量的改变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22、下列对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所有的酶都以有机物为底物  

C.所有的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 D.所有的底物只能被一种酶催化  

E.以上都不对

23、关于酶性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与一般催化剂相比专一性强催化效率相等

B.能加快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  C.使平衡常数增大  

D.能提高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E.能改变反应的ΔG,从而加速化学反应

24、下列关于酶的辅基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是一种结合蛋白质 B.与酶蛋白的结合比较疏松

C.由活性中心的若干氨基酸残基组成  

D.只决定酶的专一性,不参与化学基团的传递  

E.一般不能用透析或超滤方法与酶蛋白分开

25、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的酶都具有活性中心  B. 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C.酶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内   D. 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E. 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26、下列对活化能的描述哪一项是恰当的

A.随温度而改变 B.是底物和产物能量水平的差值  

C.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程度与一般催化剂相同  

D.是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到过渡态时所的能量  

E. 需要活化能越大的反应越容易进行

27、酶蛋白变性后活性丧失,是因为

A.酶蛋白被完全降解为氨基酸   B.酶蛋白的一级结构被破坏 

C.酶蛋白的空间结构受破坏   D.酶蛋白不再溶于水 E.失去了激活剂

28、一个简单的酶促反应,当[S]《Km时

A.反应速度最大  B. 反应速度不变   C. 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D.增加底物反应速度不受影响  E. 增加底物可使反应速度降低

29、下列关于酶促反应最大反应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特征性常数B.只有利用纯酶才能测定  

C.根据酶的Km值可计算某一底物浓度下反应速度相当Vmax的百分数  

D.酶的Vmax随底物浓度改变而改变  

E.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各种抑制剂都能降低酶的Vmax

30、向酶促反应体系中增加酶的浓度时,可出现下列哪一种效应

A.不增加反应速度B.1/[S]对1/V作图所得直线的斜率减少  

C.Vmax保持不变  D.V达到Vmax/2时的底物浓度增大  

E.V与[S]之间呈S型曲线关系

31、Hg2+对酶的抑制作用可用下列哪一种办法解除

A.提高底物浓度 B.对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进行透析  C.使用解磷定

D.使用二巯基丙醇   E.使用谷氨酸钠

32、某一酶促反应,其1/V对1/[S]作图得一直线,该直线与1/V轴相交在2.5ⅹ10-2mol/L.min,与1/[S] 轴相交在-2ⅹ10-2mol/L.min的情况下,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此酶可能是别构酶   B.有足够底物浓度时,Vmax为2.5ⅹ10-2mol/L .min

C.酶的Km为50mol/L  D.[S]为16.7mol/L时,V为1/2Vmax   E.以上都不是

33、关于关键酶错误的是

A.关键酶常位于代谢途径的第一个反应

B.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最高,所以才对整个代谢途径的流量起决定作用

C.如一代谢物有几条代谢途径,则在分叉的第一个反应是关键酶所在

D.关键酶常是别构酶  E. 关键酶常受激素调节

34、关于别构调节正确的是

A.所有别构酶都有一个调节亚基,一个催化亚基

B.别构酶的动力学特点是酶促反应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呈S形而不是双曲线形

C.别构激活和酶被离子、激动剂激活的机制相同

D.别构抑制与非竞争性抑制相同  E.别构抑制与竞争性抑制相同

35、关于叶酸的论述下列哪项错误

A.是由二氢喋呤、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组成   B.肠道细菌可以合成

C.吸收形式是FH2  D.辅酶形式是FH4   E.FH4的生成需NADPH供氢

36、下列哪种物质是携带一碳单位的辅酶

A.NADP+   B.NAD+   C.磷酸吡哆醛   D.VitB12   E.FH4

37、在FMN和FAD分子中含有

A.尼克酰胺  B.生物素 C. 吡哆醛 D.核黄素   E.泛酸

38、下列哪种辅酶和辅基参加递氢作用

A. NAD+ B. 磷酸吡哆醛  C. FH4  D. 泛酸  E.HSCoA

39、下列关于NAD+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其中文名称是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B.是很多具有基团脱氢酶的辅酶 C.其作用是传递氢和电子

D.具有参与脱羧反应的作用 E.接受氢和电子而被还原

40、下列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酶蛋白和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是没有催化活性 

B.一种酶只能和一种辅助因子结合形成全酶 

C.一种辅助因子只能和一种酶结合形成全酶 

D.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   E.辅助因子可以作为底物直接参加反应

41、HSCoA参与下列哪一种反应

A.羟化反应   B. 酰基转移反应  C.氧化反应  D.羧化反应  E.水解反应

42、组成氨基酸转氨酶的辅酶组分是

A.泛酸 B.尼克酸  C.吡哆醛  D.核黄素 E.硫胺素

43、关于VitB6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为吡啶类化合物B.包括吡哆醛、吡哆胺和吡哆醇  

C.吡哆醇在体内可转变为吡哆胺和吡哆醛  

D.其辅酶形式为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E.缺乏症在人类较常见

44、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B.不经修饰即可作为辅酶或辅基 

C.所有的辅酶或辅基都是维生素

D. 所有的B族维生素都可作为辅酶或辅基的前体 

E.前列腺素由脂溶性维生素生成

二、X型选择题

1、某种[E]增加一倍时,酶的动力学可出现哪些改变

A.Km增加一倍 B.Km减少一倍  C. Vmax不变 D.Vmax增加一倍E. Km不变

2、关于同工酶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 B.酶蛋白分子结构不同 C.理化性质相同

D.存在于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   E. 存在于同一组织的同一细胞

3、下列有关酶原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无催化活性  B.具有酶的活性中心  C.和酶之间可以相互转变  

D.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激活转变成有活性的酶 

E.酶原的存在对细胞自身有保护作用

4、下列有关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由一条多肽链中若干相邻的氨基酸残基以线状排列而成

B.对整个酶分子来说,只是酶的一部分 C.具有三维结构

D.必须通过共价键与底物结合  E.必须具有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

5、作为酶的辅助因子,金属离子的作用可能是

A.酶活性中心的成分  B.有的能参与稳定酶的构象   C.作为激动剂

D.成为酶结合底物时的中间桥梁   E.促使酶分子和底物形成共价化合物

6、酶活性是指

A.是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 B.其衡量标准是酶促反应速度的大小 

C.受T、pH的影响  D.不受调控 E.与[E]、[S]无关

7、酶促反应动力学所研究的内容是

A.[E]、[S]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B.温度、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C.抑制剂、激动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D.疾病时酶促反应的变化 E.反应时间与V的关系

8、已知某酶遵守米-曼氏方程,则该酶应具有下列特点

A.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直线关系

B.当底物浓度极大时,反应产物与反应时间并不成直线关系

C.当反应速度等于最大反应速度的1/2时,底物浓度等于Km

D. 当底物浓度极大时,反应速度等于Km E.酶的转换数为Vmax/[E]

9、非竞争性抑制作用与竞争性抑制作用的不同点在于前者

A.不影响ES→E+P  B.提高底物浓度时Vmax仍然很低

C.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基团结合 D. Km不变  E. Vmax增大

10、关于别构酶正确的是

A.别构效应物可引起多聚酶的变性 B.酶的别构部位与底物结合部位不同

C.极大多数甚至所有别构酶都是多聚体

D.别构效应物常与底物相似E.有时底物也可作别构效应物

11、别构效应物引起酶变构的方式

A.使酶的亚基相互聚合 B.使酶的亚基解聚

C.一个亚基结合别构剂后可改变第二个亚基结合的能力

D.酶的亚基与别构剂的结合是非共价结合  

E.别构效应物结合调节亚基后发挥作用

12、VitB2是哪些辅酶或辅基的组分

A. NAD+  B. NADP+ C.FMND. FAD  E.CoA-SH

13、以FAD为辅基的黄素酶类有

A.需氧脱氢酶 B.不需氧脱氢酶  C.加单氧酶  

D.过氧化氢酶 E. 氧化酶

14、需要硫胺素作为辅酶成分的酶是

A.丙酮酸脱氢酶  B.谷氨酸脱氢酶  C.α-酮戊二酸脱氢酶

D.转氨酶 E.琥珀酸脱氢酶

三、填空题

1、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可使Vmax  ,Km值

2、VitPP在体内分别以    的形式存在,作为的辅酶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

3、米曼氏根据中间产物学说进行数学的推导得出[S]与V之间的关系的公式称 ,该方程式为 ,式中的   为米氏常数,它际上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   一半时的  

4、简述硷性磷酸酶Km的测定原理  

5、Km值是指 

6、酶加速反应的机理是 

7、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是 

8、Km值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Km值愈小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  ,Km值愈大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  

9、当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为:Km   ,Vmax  

10、按酶促反应的性质,将酶分为六大类,其顺序名称为  

 中    

11、酶促反应速度达到80%Vmax时,[S]是Km的   倍,而达到90%Vmax时,[S]又是Km的   倍。

12、磺胺药能抑菌是因为抑制了 酶,“竞争对象”是  

13、别构酶反应速度与[S]之间的关系呈  曲线形式,当向这种调节酶反应体系中定量加入别构激活剂时使曲线  ,加入别构抑制剂时使曲线  

14、结合蛋白酶必需     相结合才有活性,前者的作用是  ,后者的作用是 

15、按酶的系统命名法,E.C.3.1.1.27是属于   酶类。

16、将下列辅酶中所含的Vit填入空格内:

TPP   ,FMN   ,NAD+   ,HSCoA   ,FH4   , 磷酸吡哆醛  

17、VitPP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是      ,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中   作用。

18.酶的特异性包括    。

四、是非判断题

( )1、同一生物体,同一组织细胞内催化功能、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不同的酶为同工酶。

( )2、酶和一般催化剂只能缩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点。

( )3、不同的生物因代谢特征不同,有特异性不同的酶。

( )4、酶的特异性是酶与底物在分子结构上某一部位相吻合的一种表现。

( )5、酶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

( )6、活化能是指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成活化态所需的能量。

( )7、物质代谢常由一系列酶促反应组成代谢通路,形成多酶体系。

( )8、维生素PP是NAD+和NADP+的组成成分。

( )9、物质的羧化过程离不开生物素和维生素B6

( )10、核黄素是黄素酶的辅酶。

五、名词解释

1、变构调节

2、酶的活性中心

3、酶原和酶原的激活

4、同工酶

5、酶的化学修饰

6、Km值

7、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8、酶的必需基团

9、酶的绝对专一性

10、辅酶与辅基

六、简答题

1、何为酶的Km值?简述Km和Vm意义。

2、说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有何异同?

七、论述题

1、何为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之。

2、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C  2、B  3、C  4、C  5、D  6、C  7、E  8、D  9、C  10、A  11、A   12、B  13、A  14、C  15、D  16、D  17、C  18、A  19、C  20、B  21、C  22、E  23、B  24、E  25、A  26、D  27、C  28、C  29、C  30、B  31、D  32、C  33、B  34、B  35、C  36、E  37、D  38、A  39、D  40、C  41、B  42、C  43、E  44、D

二、X型选择题

1、DE  2、ABDE  3、ADE  4、BCE  5、ABDE  6、ABC  7、ABCE  8、BCE  9、BCD  10、BCE  11、ABCDE  12、CD  13、ABC  14、AC 

三、填空题

1、不变、增大   2、NAD+、NADP+、不需氧脱氢酶   3、米曼氏方程、V=Vmax[S]/(Km+[S])、Km、Vmax、[S]   4、(略)   5、酶促反应速度达到Vmax一半时的[S]   6、能减低反应的活化能   7、[S]、[E]、PH、T、激动剂、抑制剂   8、大、小   9、不变、降低   10、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11、4、9   12、二氢叶酸还原酶、对氨基苯甲酸   13、S、上移、下移   14、酶蛋白、辅助因子、决定反应的特异性、决定反应的种类与性质  15、水解  16、VitB1、VitB2、VitPP、泛酸、叶酸、VitB6   17、NAD+、NADP+、脱氢   18、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

四、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名词解释

1、体内一些代谢物可以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外的某一部位可逆地结合,使酶发生变构并改变其催化活性称变构调节。

2、酶分子中与活性密切相关的必需基团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地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3、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这些酶的前体水解一个或多个特定的肽键,致构象发生改变,表现出酶的活性。这种无活性酶的前体称为酶原。酶原向酶的转化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

4、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5、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称为酶的化学修饰。

6、是酶的特征性常数,是指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7、有些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

8、酶分子中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称为酶的必需基团。

9、酶只能作用于特定结构的底物,进行一种专一的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

10、均为酶的辅助因子,与酶蛋白的结合疏松,可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且在反应中能离开酶蛋白的是辅酶,与酶蛋白的结合紧密,不能通过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且在反应中不能离开酶蛋白的是辅基。

六、简答题

1、酶的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是指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可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合力。可计算酶的转换常数。

2、酶是生物催化剂,温度对酶促反应的速度具有双重影响。升高温度一方面可以加快酶促反应速度,但同时也增加酶变性的机会,使得反应速度下降。温度升高到60度以上时大多数酶开始变性,80度时,多数酶的变性已经不可逆。综合这两种因素,酶促反应最快的环境温度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在环境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温度加快反应速度这一效应起主导作用,温度升高10度,反应速度可加快1-2倍。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反应速度则因为酶的变性而降低。

3、一般催化剂所具有的特点,生物催化剂具有;不同点是生物催化剂还具有催化效率高、对底物的高度特异性、对热和酸碱的不稳定性和可调节性。

七、论述题

1、有些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两个特点,一是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呈可逆性结合,可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二是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与酶的相对亲合力和底物浓度的比例,加大底物浓度可减轻抑制作用。典型例子是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

2、1)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抑制作用的大小与抑制剂与底物的浓度以及酶对它们的亲和力有关。Km值升高,Vm不变。

2)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不相似或不同,只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抑制作用的强弱只与抑制剂的浓度有关。Km值不变,Vm下降。

3)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生成的三元复合物不能解离为产物。Km,Vm均下降。


第四章   糖代谢

[重点和难点]

糖在体内分解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前两条分解途径要注意总结各反应途径在细胞内的定位,产能,是否有氧参加,限速反应和限速酶,产物是什么及各自生理意义;磷酸戊糖途径的产物及其生理意义。比较糖分解代谢三条途径的生理意义有何不同。

体内糖的储存形式、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的限速酶基本反应步骤。肝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而肌糖原为什么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肝糖原对血糖浓度是否有影响呢?

糖异生的意义,糖异生原料,糖异生主要器官及生理意义。

人虽是间断进食,但血糖浓度相对恒定,机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及如何维持动态平衡。

[测试题]

一、A型选择题

1、每摩尔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可释放的能量(以千焦计)是:

     A.3840   B.30.5   C.384   D.28.4   E.2840

2、淀粉经α-淀粉酶作用后的主要产物是:

A.麦芽糖 B.葡萄糖  C.异麦芽糖 D.麦芽三糖 E.临界糊精

3、糖类在消化道最易吸收的形式是:

  A.单糖    B.二糖    C.多糖  D.寡聚糖  E.以上均不对

4、不参与糖酵解途径的酶是:

A.己糖激酶  B.醛缩酶  C.烯醇化酶

D.丙酮酸激酶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5、在糖酵解途径中哪个酶以NAD+为辅酶:

A.醛缩酶  B. 烯醇化酶 C.乳酸脱氢酶 

D.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E. 3-磷酸甘油酸激酶

6、糖酵解中最重要的调节酶是:

A.己糖激酶  B.6-磷酸果糖激酶-1  C.丙酮酸激酶

D.磷酸甘油酸激酶   E.葡萄糖激酶

7、6-磷酸果糖激酶-1最强的变构激活剂是:

A.AMP   B.ADP   C.2,6-二磷酸果糖   D.1,6-二磷酸果糖   E.ATP

 8、糖酵解时能进行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的物质是:

A.3-磷酸甘油醛及6-磷酸果糖 B.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3-磷酸甘油酸及6-磷酸葡萄糖  D.1-磷酸葡萄糖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1,6-二磷酸果糖及1,3-二磷酸甘油酸

9、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所需能量一半以上来源于:

A.糖  B.脂C.蛋白质  D.DNAE.RNA

10、关于糖酵解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1分子的葡萄糖可通过此途径净生成2分子ATP 

  B.糖酵解的生理意义是能在无氧条件下迅速供能 

  C.己糖激酶是其关键酶

  D.需ATP参与

  E.会造成丙酮酸堆积

11、成熟红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A.磷酸戊糖途径 B.糖有氧氧化 C.糖酵解  D.糖原分解E.以上都不是

12、成熟红细胞主要以糖酵解供能的原因是:

  A.缺氧   B.缺少TPP   C.缺少辅酶A   D.缺少线粒体  E.缺少微粒体

13、糖代谢中间产物中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是:

 A.1,3-二磷酸甘油酸  B.6-磷酸果糖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E.6-磷酸葡萄糖

14、1分子葡萄糖无氧酵解时净生成几分子ATP?

     A.1   B.2C.3D.4 E.5

15、糖无氧酵解途径中,下列哪种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

A.己糖激酶B.磷酸己糖异构酶  C.醛缩酶 

D.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E.乳酸脱氢酶

16、下列哪一组酶是糖酵解的关键酶:

A.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2、丙酮酸激酶

B.己糖激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丙酮酸激酶

C.6-磷酸果糖激酶-1、醛缩酶、丙酮酸激酶

D.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醛缩酶

E.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17、下列哪个代谢过程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A.糖酵解   B.糖异生   C.糖原合成   D.三羧酸循环   E.合成氨基酸

18、一分子丙酮酸在体内氧化分解可生成ATP分子数为:

A.12 B.14C.15 D.12.5  E.10

19、一分子乙酰辅酶A经TCA循环彻底氧化分解可生成ATP的分子数为:

A.12 B.14C.15 D.12.5  E.10

20、一分子葡萄糖在有氧氧化时共有几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A.1  B.2 C.3  D.5  E.6

21、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不包括:

A.FAD   B.NAD+  C.生物素  D.辅酶A   E.硫辛酸

22、下列哪种酶是三羧酸循环的限速酶:

  A.丙酮酸脱氢酶B.顺乌头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异柠檬酸脱氢酶  E.延胡羧酸酶

23、以下哪一种物质可以作为己糖激酶的底物:

 A.核糖  B.甘露糖  C.半乳糖   D.木糖  E.阿拉伯糖

24、半乳糖激酶催化半乳糖生成:

 A.乳糖  B.1-磷酸乳糖 C.6-磷酸乳糖 D.6-磷酸半乳糖 E.1-磷酸半乳糖

25、必须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糖异生步骤是:

 A.乳酸→丙酮酸  B.丙酮酸→草酰乙酸  C.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D.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

26、三羧酸循环中哪一步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

D.琥珀酸→延胡索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27、三羧酸循环中有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

  A.柠橡酸→α-酮戊二酸   B.α-酮戊二酸→琥珀酸  C.琥珀酸→延胡索酸  

D.廷胡索酸→苹果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28、三羧酸循环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是:

    A.ATP B.CTP C.GTP D.TTP E.UTP

 29、三羧酸循环中直接以FAD为辅酶的酶是:

A.丙酮酸脱氢酶系B.琥珀酸脱氢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异柠檬酸脱氢酶E.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30、丙酮酸氧化脱羧的酶系存在于细胞的:

    A.细胞液   B.线粒体   C.溶酶体   D.微粒体   E.核蛋白体

 31、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反应的酶是:

A.柠檬酸合酶  B.延胡索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苹果酸脱氢酶E.异柠檬酸脱氢酶

 32、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别构抑制剂是:

 A.ATP   B.NAD+   C.柠檬酸   D.脂肪酸   E.、乙酰CoA

 33、三羧酸循环又称为:

    A.Cori循环 B.krebs循环C.羧化支路

    D.苹果酸穿梭  E.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34、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调节酶是:

A.丙酮酸脱氢酶  B.柠檬酸合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α-酮戊二酸脱氢酶 E.异柠檬酸脱氢酶

35、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

A.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戊糖

B.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戊糖时每生成1分子CO2,同时生成1分子NADH+H+

C.6-磷酸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需要脱羧

D.此途径生成NADPH+H+和磷酸戊糖

E.限速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36、下列有关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体内产生CO2的主要来源 B.可生成NADPH,供合成代谢需要  

C.是体内生成糖醛酸的途径  D.饥饿时葡萄糖经此途径代谢增加

E.可生成NADPH,后者经电子传递链可生成ATP

37、磷酸戊糖途径的重要生理功能是生成:

   A.6-磷酸葡萄糖  B.NADH + H+   C.FADH2   D.NADPH + H+

   E.3-磷酸甘油醛

38、下列哪条途径与核酸合成密切相关:

A.糖酵解   B.糖异生   C.糖原合成   D.磷酸戊糖途径   E.糖醛酸途径

39、当肝脏内ATP供应充分时,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丙酮酸激酶被抑制  B.磷酸果糖激酶-1被抑制  C.异柠檬酸脱氢酶被抑制

   D.果糖二磷酸酶被抑制 E.进入三羧酸循环的乙酰辅酶A减少

40、糖、脂肪酸、氨基酸三者代谢的交叉点是: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丙酮酸  C.延胡索酸  D.琥珀酸   E.乙酰CoA

41、糖、脂、蛋白质分解的共同通路是:

    A.三羧酸循环 B.磷酸戊糖途径   C.糖醛酸途径

    D.酮体的代谢  E.糖酵解途径

42、下列哪种辅助因子不是α-酮戊二酸脱氢时所需的:

    A.TPP B.NAD+ C.FAD   D.硫辛酸   E.FMN

43、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异柠檬酸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 B.乙酰辅酶A经草酰乙酸可进行糖异生 

C.1轮循环可生成3分子NADH+H+   D.1轮循环中有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E.1轮循环中有2次脱羧反应

44、下列有关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供NADPH+H+,参与多种生物合成反应   B.参与解毒作用

    C.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正常含量  D.供能   E.提供磷酸戊糖

45、在糖原分解和糖原合成中都起作用的酶属于:

A.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B.葡萄糖-6-磷酸酶  C.分枝酶 

D.UDPG焦磷酸化酶E.磷酸化酶

46、糖原合成的限速酶是:

A.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B.UDPG焦磷酸化酶  C.糖原合酶

D.分支酶  E.以上都不是

47、从葡萄糖合成糖原时,加上1分子葡萄糖需消耗几个高能磷酸键?

A.1  B. 2 C.3 D.4 E.5

48、糖原分子中由一个葡萄糖残基经酵解生成乳酸时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A.1  B.2 C.3  D.4 E.5

49、糖原合成反应中所耗能量由下列哪项提供:

A.ATP、UTP B.ATP、GTP C.CTP、UTP  

D.GTP、CTP E.ATP、CTP

50、肝糖原分解的直接产物为:

A.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B.1—磷酸葡萄糖  C.葡萄糖

D.6—磷酸葡萄糖酸E.1—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51、下列哪种组织中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最高:

A.大脑  B.心脏  C.肝脏  D.肾  E.骨骼肌

52、下列哪种酶缺乏可引起“蚕豆病”?

A.内酯酶  B.磷酸戊糖异构酶  C.转酮醇酶  

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E.葡萄糖-6-磷酸酶

53、糖原分子中α-1,6糖苷键的形成需要:

A.差向酶B.内酯酶 C.分枝酶   D.脱枝酶   E.异构酶

54、在体内作为葡萄糖供体的“活性葡萄糖”是:

A.G-1-P B. G-6-P C.G  D.CDPG  E. UDPG

55、糖原分解的限速酶是:

A.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B.UDPG焦磷酸化酶  C.糖原合酶

D.分支酶  E.糖原磷酸化酶

56、糖原合酶催化葡萄糖分子间形成:

  A.α-1,4糖苷键   B.β-1,4糖苷键   C.α-1,6糖苷键

D.β-1,6糖苷键   E.β-1,3糖苷犍

57、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

A.肌肉组织是贮存葡萄糖的器官 B.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激酶

C.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 D.肌肉组织缺乏磷酸化酶

E.肌糖原分解的产物是乳酸

58、关于糖原合成错误的是:

  A.糖原合成过程中有焦磷酸生成

  B.分枝酶催化1,6-糖苷健生成

  C.从1-磷酸葡萄糖合成糖原不消耗高能磷酸键

  D.葡萄糖供体是UDP葡萄糖

E.、糖原合酶催化1,4,糖苷键生成

59、下列哪一种酶与丙酮酸异生为糖无关?
A.果糖二磷酸酶  B.丙酮酸激酶  C.丙酮酸羧化酶
D.醛缩酶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60、葡萄糖与甘油之间的代谢中间产物是:
A.丙酮酸 B.3-磷酸甘油酸 C.磷酸二羟丙酮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乳酸

61、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

A.1-磷酸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酸 E.6-磷酸果糖

62、2分子丙氨酸异生为葡萄糖需消耗几个高能磷酸键?

A.2B.3 C.4  D.6  E.8

63、对糖酵解和糖异生都起催化作用的酶是:

A. 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D. 果糖二磷酸酶E.己糖激酶

64、下列哪个酶与丙酮酸生成糖无关:

A.果糖二磷酸酶  B.丙酮酸激酶 C.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D.烯醇化酶E.醛缩酶

65、必须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糖异生步骤是:

  A.乳酸→丙酮酸 B.丙酮酸→草酰乙酸

  C.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D.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

66、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为糖异生的原料:

   A.乳酸   B.丙酮酸   C.碳酸  D.琥珀酸  E.α-酮戊二酸

67、糖异生中,由草酰乙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时,反应所需能量的供体是:

A.CTP   B.GTP   C.ATP  D.TTP E.UTP

68、关于丙酮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需先转变成草酰乙酸才能够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需克服能障 

C.需ATP和GTP参与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只存在于胞液中

E.为不可逆反应

69、胰岛素降低血糖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但不包括:

A.促进葡萄糖的转运 B.加强糖原的合成  C.加速糖的有氧氧化

D.抑制糖原分解 E.加强脂肪动员

70、饭后血糖最主要的去路是:

A.氧化供能  B.合成糖原  C.合成其它含糖物  D.合成脂肪  E.合成氨基酸

71、长期饥饿时,体内能量主要来自:

A.糖有氧氧化   B.糖原分解   C.糖酵解   D. 糖异生   E.脂肪酸分解

72、血糖浓度的正常值是:

   A.3.89~6.11mmol/L   B.4.5~5.5mmol/L   C.1.1~2.3mmol/L

D.7.8~8.8mmol/LE.9.5~11.1mmol/L

73、能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素 D.胰高血糖素   E.糖皮质激素

74、关于乳酸循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是由于肝和肌肉中酶分布的特点所致   B.需耗能   C.不仅发生在低血糖时

D.避免损失乳酸,节约能量E.循环过速将造成酸中毒

二、X型选择题

1、糖酵解的关键酶有哪些?

A.己糖激酶 B.6-磷酸果糖激酶-1  C.丙酮酸激酶 

D.磷酸化酶 E.丙酮酸羧化酶

2、糖酵解的生理意义是:

A.为肌肉收缩供能 B.在O2充足时,也为成熟红细胞供能

C.为糖异生提供原料 D.防止乳酸中毒  E.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3、巴斯德效应是指:

A.糖的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  B.糖酵解抑制糖的有氧氧化 

C.糖酵解可抑制糖异生  D.糖的有氧氧化抑制糖异生  E.糖异生抑制糖酵解

4、下列哪些组织在有氧时仍需靠糖酵解供能:

A.肌肉   B. 成熟红细胞  C.白细胞  D.神经细胞 E.肝

5、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辅助因子有:
A.FAD   B.TPP   C.NAD+ D.CoA   E.硫辛酸

6、醛缩酶催化的底物有:

A.磷酸二羟丙酮   B.3-磷酸甘油醛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 E.3-磷酸甘油酸

7、影响TCA循环的因素有:

A.草酰乙酸水平 B.NAD+水平C.ADP与ATP比值 

D.线粒体的数量 E.Ca2+

8、从葡萄糖合成糖原需要哪些核苷酸参与:

A.ATP  B.GTP  C.UTP D.CTP E.TTP

9、糖原合成必需具备下列哪些条件:

A. 糖原引物 B.ATP C.UTP D.糖原合酶 E..糖原磷酸化酶

10、关于磷酸化酶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有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两种形式  B.磷酸化型有活性,去磷酸化型无活性

C.活性受磷酸化酶激酶的调节   D.是糖原分解的关键酶  E.受变构调节

11、6-磷酸葡萄糖的去路是:

A.参加糖酵解B.参加有氧氧化C.参加磷酸戊糖途径 

D.生成葡萄糖E.生成糖原

12、下列哪些代谢过程可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两种亚细胞结构中进行?

A.糖酵解  B.糖异生  C.磷酸戊糖途径  

D.糖的有氧氧化  E.糖原合成

13、在下列物质中哪些既是糖分解的产物又是糖异生的原料:

A.丙酮酸  B.谷氨酸 C.乳酸  D.乙酰辅酶A  E.天冬氨酸

14、糖异生作用可在下列哪些组织中进行:

A.肾  B.心脏  C.肝脏  D.骨骼肌  E.脑

15、乳酸循环的意义是:

A.防止乳酸堆积 B.防止酸中毒 C.补充血糖

D.促进糖异生E.避免损失乳酸

16、线粒体中草酰乙酸进入胞液的途径有:

A.直接穿过线粒体内膜   B.脱羧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再穿过线粒体内膜

C.转变为天冬氨酸,再穿过线粒体内膜  D.转变为苹果酸,再穿过线粒体内膜

E.转变为丙酮酸,再穿过线粒体内膜

17、含有高能磷酸键的物质有:

A.6-磷酸葡萄糖    B.1,6-二磷酸果糖   C.1,3-二磷酸甘油酸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琥珀酰辅酶A

18、下列哪些反应是不耗能的:

A.乳酸→丙酮酸  B.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 

C.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D.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 E.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19、下列属于同一酶催化的可逆反应是:

 A.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乳酸→丙酮酸 

C.1,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   D.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E.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

20、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机制:

  A.促进葡萄糖的转运 B.增强磷酸二酯酶的活性,降低cAMP的水平 

  C.加快糖有氧氧化  D.减少脂肪动员   E.减少糖异生

三、填空题

1、、和是糖酵解途径的限速酶。其中

   被认为是调节糖酵解途径流量最重要的酶。

 2、6-磷酸果糖激酶-2是一个双功能酶,同时具有   两种活性。

 3、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是由        

    三种酶形成的多酶复合体。

  4、糖酵解途径中仅有的脱氢反应是在催化下完成的,受氢体是  

  5、由于红细胞没有  ,其能量几乎全由   提供。

  6、TCA循环中的限速酶是      

7、体内的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有     

8、丙酮酸脱氢脱羧反应中5种辅助因子按反应顺序是     

      

 9、糖的运输形式是  ,储存形式是  

10、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产生了    

11、因肝脏中含有    ,故能使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12、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称为     ,其中两种脱氢酶分别是      ,它们的辅酶是   

13、正常成人空腹血糖浓度是

14、肾上腺素对糖代谢的调节通过使细胞内   增高,激活 ,使糖原分解增强并抑制  ,使糖原合成减少,因而血糖

15、糖原合成和分解的限速酶分别是    

16、葡萄糖的主要分解代谢的途径有   

17、三羧酸循环有    次脱氢反应,    次受氢体为     次受氢体为   

18、    是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

19、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在于    

20、糖异生的限速酶有       

    

21、   可看作“活性葡萄糖”,在体内充作葡萄糖供体。

22、NADPH可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多种代谢反应,比如    

       

23、蚕豆病的患者是因为其红细胞内缺乏  ,不能经磷酸戊糖途径得到充分的   ,则难使谷胱甘肽保持于还原状态,此时红细胞尤其是较老的红细胞易于破裂,发生溶血性黄疸

  24、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是    ,其活性的快速调节,主要受   

比例的影响,其比例 (升高/降低),磷酸戊糖途径被抑制,反之相反。

  25、    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26、能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          

27、糖原的分解是从  开始,由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生成

28、由半乳糖合成糖原时,半乳糖-1-磷酸先与UTP反应,生成 ,然后在

  酶的催化下转变成  再参与糖原合成。

29、提出三羧酸循环的生化学家是  ,它还提出了尿素循环。

30、蛋白激酶对糖代谢的调节在于调节  酶和 酶。

四、是非判断题

( )1、剧烈运动后肌肉发酸是由于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的结果。

( )2、在有氧条件下,柠檬酸能变构激活磷6-酸果糖激酶-1。

( )3、糖有氧氧化的全过程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

( )4、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意义之一是使NAD+再生。

( )5、TCA循环中的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直接生成的是ATP。

( )6、糖酵解中重要的调节酶是6-磷酸果糖激酶-1。

( )7、糖酵解是将葡萄糖氧化为CO2和H2O的过程。

( )8、甘油在生物体内可以转变为丙酮酸。

( )9、糖原合酶可催化葡萄糖分子间形成α-1,6糖苷键

( )10、肝糖原分解从糖链的非还原端开始,在糖原磷酸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一个葡萄糖基,生成6-磷酸葡萄糖。

( )11、葡萄糖-6-磷酸酶只存在于肝、肾中,不存在于肌肉中。所以只有肝和肾可补充血糖,而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只能进行糖酵解或有氧氧化。

( )12、糖原磷酸化酶被磷酸化修饰后,由活性很强的磷酸化酶a转变为活性很低的磷酸化酶b。

( )13、巴斯德效应是指糖酵解抑制有氧氧化的现象。

( )14、葡萄糖通过磷酸戊糖途径可以产生磷酸核糖、NADH和CO2

( )15、有氧氧化的调节主要受ATP/ADP或ATP/AMP比率的影响,当比率升高时,有氧氧化速率增快。

( )16、三羧酸循环运转一周氧化了1分子乙酰辅酶A,生成了2分子CO2,所以CO2分子中的碳原子是来自乙酰辅酶A。

()17、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包括草酰乙酸在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本身并无量的变化。

()18、三羧酸循环经历了四次脱氢,生成了4分子NADH+H+,两次脱羧,生成了2分子CO2

()19、1分子丙酮酸在体内经彻底氧化分解可产生15分子ATP。

()20、糖异生的主要原料有乳酸、甘油和所有的氨基酸。

()21、糖醛酸途径的生理意义在于生成了活化的葡萄糖醛酸,即UDPGA。

()22、糖异生途径中一共有三个底物循环。

()23、三羧酸循环酶系全都位于线粒体基质。

()24、丙酮酸羧化酶的激活,意味着TCA循环中的一种或多种代谢物离开循环用于合成,或循环代谢能力增强。

五、名词解释

1、糖酵解(glycolysis)

2、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

3、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4、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5、糖异生(gluconenogenesis)

6、糖异生途径(gluconeogenic pathway)

7、糖醛酸途径(glucuronate pathway )

8、三羧酸循环(TCA cycle)

9、乳酸循环(cori cycle)

10、底物循环(substrate cycle)

11、级联放大系统(cascade system)

12、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

13、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phosphorylation)

六、简答题

 1、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2、简述乳酸循环形成的原因及其生理意义。

3、简述草酰乙酸在糖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4、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5、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6、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七、论述题

1、试列表比较糖酵解与有氧氧化进行的部位、反应条件、关键酶、产物、能量生成及生理意义。

2、试述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途径及其在糖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3、试述丙氨酸异生为葡萄糖的主要的反应过程及所需要的酶。

4、机体通过哪些因素调节糖的氧化途径与糖异生途径?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E  2、D  3、A  4、E  5、D  6、B  7、C  8、B  9、A  10、E  11、C

12、D  13、A  14、B  15、A  16、E  17、D  18、D  19、E  20、E  21、C

22、D  23、B  24、E  25、B  26、A  27、B  28、C  29、B  30、B  31、E

32、A  33、B  34、E  35、B  36、B  37、D  38、D  39、D  40、E  41、A

42、E  43、B  44、D  45、A  46、C  47、B  48、C  49、A  50、E  51、C 

52、D  53、C  54、E  55、E  56、A  57、C  58、C  59、B  60、C  61、B 

62、D  63、C  64、B  65、B  66、C  67、B  68、D  69、E  70、B  71、E 

72、A  73、B  74、E 

二、X型选择题

1、ABC  2、AB  3、A  4、BCD  5、ABCDE  6、ABC   7、ABCDE  8、AC 

9、ABCD  10、ABCDE  11、ABCDE  12、BD  13、AC  14、AC  15、ABCDE 

16、BCD  17、CD  18、ACE  19、BE  20、ABCDE

 

三、填空题

1、己糖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1

2、6-磷酸果糖激酶-2 果糖二磷酸酶-2

3、 丙酮酸脱氢酶 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4、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NAD+

5、线粒体  糖酵解

6、柠檬酸合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7、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琥珀酰辅酶A→琥珀酸

8、TPP 硫辛酸   CoA FAD NAD+

9、葡萄糖   糖原

10、磷酸核糖   NADPH

11、葡萄糖-6-磷酸酶

12、氧化反应   非氧化反应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NADP+

13、3.89-6.11mmol/L 

14、cAMP 磷酸化酶 糖原合酶 升高 

15、糖原合酶 磷酸化酶

16、糖酵解 糖的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17、4   3   NAD+   1   FAD

18、胰岛素

19、避免损失乳酸 防止因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

20、丙酮酸羧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果糖二磷酸酶-1  葡萄糖-6-磷酸酶

21、UDPG

22、作为脂酸、胆固醇等物质合成代谢的供氢体   参与体内羟化反应   用于维持GSH的还原状态

23、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NADPH

24、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NADPH/NADP+   升高

25、三羧酸循环

26、胰高血糖素   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素 甲状腺素 生长素

27、非还原末端   1-磷酸葡萄糖

28、UDP-Gal   差向异构   UDPG

29、Krebs 

30、糖原磷酸化酶   糖原合酶

四、是非判断题

1、对

 2、错 “激活”改为“抑制”

3、错 “都是在线粒体”改为“在胞液和线粒体”

4、对 

5、错 “ATP”改为“GTP”

6、对 

7、错 “糖酵解”改为“糖的有氧氧化”

8、对

9、错 “α-1,6糖苷键”改为“α-1,4糖苷键”

10、错 “6-磷酸葡萄糖”改为“1-磷酸葡萄糖”

11、对 

12、错  改为“由活性很低的磷酸化酶b转变为活性很强的磷酸化酶a”

13、错  改为“巴斯德效应是指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

14、错 “NADH”改为“NADPH”

15、错 “增快”改为“减慢”

16、错 “碳原子是来自乙酰辅酶A”改为“碳原子来自草酰乙酸” 

17、对  

18、错 “4分子NADH+H+”改为“3 NADH+H+ 和1分子FADH2

19、错 “15”改为“ 12.5” 

20、错 “所有的氨基酸”改为“生糖氨基酸”

21、对

22、错 “三”改为“二” 

23、对

24、对

五、名词解释

1、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为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全过程在胞液内进行。

2、糖酵解代谢反应的第一阶段是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酵解途径。

3、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的反应过程。

4、6-磷酸葡萄糖经氧化反应及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生成NADPH、CO2、核糖及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酵解途径的代谢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5、由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6、糖异生过程中由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反应过程称为糖异生途径。

7、由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进而通过转变成5-磷酸木酮糖与磷酸戊糖途径衔接的过程。

8、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是一个由一系列酶促反应构成的循环反应系统。是指在线粒体内,乙酰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经过4次脱氢,2次脱羧,生成4分子还原当量和2分子CO2,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过程。

9、在肌肉中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乳酸,乳酸经血液运到肝脏,肝脏将乳酸异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这种代谢循环途径称为乳酸循环。

10、作用物的互变反应分别由不同的酶催化其单向反应,这种互变循环被称为底物循环。

11、经一系列酶促反应将激素信号放大的连锁反应称为级联放大系统。

12、糖有氧氧化抑制生醇发酵(糖酵解)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13、能量物质体内分解代谢时,脱氢氧化或脱水反应使代谢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化合物,直接将能量转移给ADP(GDP)生成ATP(GTP)的反应,这种底物水平的反应与ADP的磷酸化偶联,生成ATP的方式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六、简答题

1、⑴迅速供能。

⑵某些组织细胞无线粒体,完全依赖糖酵解供能,如成熟红细胞等。

(3)神经细胞、白细胞、骨髓细胞等代谢极为活跃,即使不缺氧也常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

2、乳酸循环的形成是由于肝脏和肌肉组织中酶的特点所致。肝内糖异生很活跃,又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6-磷酸葡萄糖,释出葡萄糖。肌肉组织中除糖异生的活性很低外,又没有葡萄糖-6-磷酸酶;肌肉组织内生成的乳酸既不能异生成糖,更不能释放出葡萄糖。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在于避免损失乳酸(能源物质)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

3、草酰乙酸在糖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⑴草酰乙酸是三羧酸循环中的起始物,糖氧化产生的乙酰辅酶A必须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才能彻底氧化。

⑵草酰乙酸可作为糖异生的原料,循糖异生途径异生为糖。

⑶草酰乙酸是丙酮酸、乳酸及生糖氨基酸等异生为糖时的中间产物,这些物质必须转变成草酰乙酸后再异生为糖。

4、血糖的来源:⑴食物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⑵肝糖原分解;⑶糖异生

血糖的去路:⑴氧化供能;⑵合成糖原;⑶转变为脂肪及某些非必需氨基酸;⑷转变为其它糖类物质。

5、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①循环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为不可逆反应。②每完成一次循环,氧化分解掉一分子乙酰基,可生成10分子ATP。③循环的中间产物既不能通过此循环反应生成,也不被此循环反应所消耗。④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生成两分子CO2。⑤循环中有四次脱氢反应,生成三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2。⑥循环中有一次直接产能反应,生成一分子GTP。⑦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①TCA循环是三大营养素彻底氧化的最终代谢通路。 ②TCA循环是三大营养素代谢联系的枢纽。③TCA循环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④TCA循环为氧化磷酸化提供还原当量。

6、(1)是体内生成NADPH的主要代谢途径:NADPH在体内可用于:①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合成代谢:如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等。② 参与羟化反应: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参与对代谢物的羟化。③ 维持巯基酶的活性。④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⑤ 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由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遗传性缺陷可导致蚕豆病,表现为溶血性贫血

   (2)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其生成方式可以由G-6-P脱氢脱羧生成,也可以由3-磷酸甘油醛和F-6-P经基团转移的逆反应生成。

 

七、论述题

 1、

糖酵解

糖的有氧氧化

反应条件

供氧不足

有氧情况

进行部位

胞液

胞液和线粒体

关键酶

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

有左列三个酶及丙酮酸脱氢酶复合

体、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

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酶

产物

乳酸、ATP

H2O、CO2、ATP

能量

1mol葡萄糖净得2molATP

1mol葡萄糖净得30或32molATP

生理意义

迅速供能;某些组织依赖糖

酵解供能

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2、⑴6-磷酸葡萄糖的来源:①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②糖原分解产生的1-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③非糖物质经糖异生由6-磷酸果糖异构为6-磷酸葡萄糖。

⑵6-磷酸葡萄糖的去路:①经糖酵解生成乳酸。②经糖的有氧氧化彻底氧化生成CO2、H2O和ATP。③通过变位酶催化生成1-磷酸葡萄糖,合成糖原。④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进入磷酸戊糖途径。

由上可知,6-磷酸葡萄糖是糖代谢各个代谢途径的交叉点,是各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产物,如己糖激酶或变位酶的活性降低,可使6-磷酸葡萄糖的生成减少,上述各条代谢途径不能顺利进行。因此,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方向取决于各条代谢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大小。

3、 ⑴丙氨酸经GPT催化生成丙酮酸。⑵丙酮酸在线粒体内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苹果酸脱氢酶催化生成苹果酸出线粒体,在胞液中经苹果酸脱氢酶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后者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作用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循糖酵解途径至1,6-二磷酸果糖。⑷1,6-二磷酸果糖经果糖二磷酸酶-1催化生成6-磷酸果糖,再异构为6-磷酸葡萄糖。⑸6-磷酸葡萄糖在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4、糖的氧化途径与糖异生具有协调作用,若一条代谢途径活跃时,另一条代谢途径必然减弱,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糖氧化或糖异生。这种协调作用依赖于别构效应物对两条途径中的关键酶的相反作用以及激素的调节。

⑴别构效应物的调节作用:①ATP及柠檬酸抑制6-磷酸果糖激酶-1;而激活果糖二磷酸酶-1。②ATP抑制丙酮酸激酶;而激活丙酮酸羧化酶。③AMP及2,6-二磷酸果糖抑制果糖二磷酸-1;而激活6-磷酸果糖激酶-1。④乙酰辅酶A抑制丙酮酸脱氢酶系;而激活丙酮酸羧化酶

⑵激素调节:主要取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增强参与糖氧化的酶活性,如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系等;同时抑制糖异生关键酶的活性。胰高血糖素能抑制2,6-二磷酸果糖的生成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则抑制糖氧化而糖异生。


第五章   脂类代谢

[重点和难点]:

脂类消化吸收的部位,影响吸收的主要因素;

脂肪动员、HSL的作用;脂肪酸的氧化;脂酰CoA的生成、转移、氧化及能量的生成;酮体生成、氧化及生理意义;必需脂酸;脂酸合成部位、原料及供氢体;

类脂概念;磷脂种类、功能和组成特点、甘油磷脂的合成及分解要点;胆固醇的合成原料、关键酶及重要反应步骤;胆固醇的转化、排出;

脂蛋白的种类、组成特点及重要功能。

本章难点:脂酸的合成代谢,胆固醇的合成过程。

[测试题]

一、A型选择题

1.食物中最主要的必需脂酸是

A.花生四烯酸  B.油酸   C.软油酸  D.亚油酸   E.DHA

2.大鼠出生后饲以去脂膳食,将造成下列哪种脂质缺乏?

A.磷脂酰胆碱  B.胆固醇  C.甘油三酯  D.鞘磷脂  E.前列腺素

3.从肝中提出一种类脂,分析其组成含有脂酸、磷脂和胆碱,但不含有甘油。这种类脂可能是

A.卵磷脂  B.神经鞘磷脂  C.脑磷脂  D.心磷脂  E.脑苷脂

4.脂酸β-氧化的限速步骤是

A.脂酰CoA的生成 B.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C.脂酰CoA脱氢

D.β-酮脂酰CoA的生成 E.β-酮脂酰CoA的硫解

5.脂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

A.肉碱脂酰转移酶I B.脂酰辅酶A脱氢酶 C.β-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

D.脂酰辅酶A合成酶 E.β-酮脂酰辅酶A硫解酶

6.脂酰CoA进出线粒体氧化速度的控制因素是

A.ADP含量 B.CoA含量  C.肉碱脂酰转移酶I的活性

D.脂酰CoA脱氢酶的活性 E.脂酰CoA合成酶的活性

7.脂酰CoA进行β-氧化的酶促反应顺序为

A.脱氢、再脱氢、加水、硫解B.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C.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D.加水、脱氢、再脱水、裂解

E.脱氢、裂解、再加水、再脱氢

8.脂肪酸在肝脏中进行β-氧化不生成下列哪种物质?

A.NADH+H+ B.FADH2  C.乙酰CoA  D.NADPH+H+  E.H2O

9.肝脏之所以能合成酮体是因为含有下列哪种酶?

A.HMG CoA合成酶 B.HMGCoA裂解酶C.乙酰乙酰CoA硫解酶

D.β-羟丁酸脱氢酶 E.乙酰乙酰硫激酶

10.下列哪种激素是抗脂解激素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素 D.生长素  E.去甲肾上腺素

11.β-氧化第一次脱氢的辅酶是

A.FAD B.NAD+  C.FMN D.FADP+  E.CoASH

12.饥饿时体内的代谢变化哪一项是错误的

A.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酮体生成增加 C.糖异生加强 D.胰岛素分泌增加  E.脂肪动员加强

13.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是指

   A.酯酰CoA合成酶 B.脂蛋白合成酶 C.甘油三酯脂肪酶

   D.甘油二酯脂肪酶D.辅脂酶

14.下列关于脂代谢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脂酸合成所需的NADPH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

   B.甘油可异生为糖  C.脂酸分解产生的乙酰CoA可经TAC异生为糖

   D.脂酸分解的顺利进行有赖于糖代谢的正常进行 

   E.禁食时机体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于脂肪

15.脂肪细胞酯化所需的甘油有下列哪种途径提供

   A.大多数来自葡萄糖  B.由糖异生形成  C.由脂解作用生成

   D.由氨基酸转化生成  E.由甘油激酶作用生成的甘油磷酸提供

16.下列关于脂肪酸合成叙述正确的是

   A.不要乙酰CoA  B.中间产物是丙二酸单酰CoA  C.在线粒体内进行

   D.以NADH为还原剂   E.最终产物为10碳以下的脂肪酸

17.脂酸合成所需的氢来自于

   A.FADH2 B.NADH C.NADPH D.FAD  E.NADP

18.脂酸合成所需的乙酰CoA由下列哪一项提供

   A.由胞质直接提供  B.由线粒体合成并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进入到胞质中

   C.胞质的乙酰肉碱提供  D.由线粒体合成,以乙酰CoA的形式转运至胞质

   E.胞质的乙酰磷酸提供

19.胞质中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A.水化酶   B.硫酯酶 C.酯酰转移酶   D.软脂酸脱酰酶   E.乙酰CoA羧化酶

20.下列关于甘油三酯消化吸收正确的是

   A.脂肪的消化吸收主要在胆囊中进行  B.在肠黏膜细胞中由可通过甘油二酯途径将消化的长链脂肪酸再合成脂肪  C.辅脂酶具有很强的脂酶活性可以水解酯键

   D.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酸盐作为乳化剂 E.胆汁酸盐对胰脂酶活性仅具有促进作用

21.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

   A.保持体温B.构成生物膜 C.缓冲外来机械冲击 D.储能和供能  

   E.提供必需脂肪酸

22.当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受抑制时,会影响脂酸生物合成的原因是

   A.ATP减少 B.乙酰CoA生成减少 C.NADPH生成减少 D.NADH生成减少

   E.丙二酸单酰CoA生成减少

23.脂酸β-氧化、酮体生成和胆固醇合成共同的中间产物是

   A.丙二酸单酰酰CoA B.乙酰CoA C.HMGCoA D.乙酰乙酰CoA

E.乙酰乙酸

24.生物膜含量最多的脂类是

   A.糖脂B.磷脂 C.胆固醇  D.甘油三酯  E.神经节苷脂

25.磷脂酶A2作用磷脂酰丝氨酸的产物是

   A.磷脂酸   B.丝氨酸   C.卵磷脂   D.溶血磷脂酰乙醇胺   E.溶血磷脂酰丝氨酸

26.合成卵磷脂时胆碱的直接供体是

   A.TDP-胆碱 B.ADP-胆碱 C.UDP-胆碱 D.GDP-胆碱 E.CDP-胆碱

27.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

   A.葡萄糖B.酮体 C.脂肪酸 D.胆固醇  E.草酰乙酸

28.下列哪种物质可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A.胆碱和MetB.维生素A C.维生素C D.维生素K E.烟酸

29.胆固醇的主要代谢去路是

   A.构成脂蛋白B.构成生物膜 C.转变为胆汁酸 D.从肠道排出

E.www.lindalemus.com/zhicheng/构成类固醇激素

30.乙酰CoA羧化酶所催化的产物是

   A.丙二酸单酰CoAB.丙酰CoA C.乙酰乙酰CoA D.琥珀酸CoA

   E.乙酰乙酸

31.乙酰CoA羧化酶的辅助因子是

   A.抗坏血酸B.泛酸  C.叶酸  D.生物素   E.维生素B6

32.下列关于酮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B.合成原料是丙酮酸氧化生成的乙酰CoA

  C.只能在肝的线粒体内生成

  D.酮体只能在肝外组织氧化

  E.酮体是肝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

33.脂肪酸合成过程中脂酰基的载体是

   A.肉碱B.ACP C.CoA D.丙二酰CoA E.草酰乙酸

34.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是

   A.柠檬酸裂解酶B.HMG CoA合酶  C.HMG CoA裂解酶

 D.HMG CoA 还原酶 E.鲨烯合酶

35.胆固醇不能转变成

  A.维生素D3   B.雄激素   C.雌激素 D.醛固酮 E.胆色素

36.可经呼吸排出的酮体成分是

   A.乙酰乙酸B.β-羟丁酸 C.丙酮  D.丙酮酸  E.乙酰乙酰CoA

37.能激活血浆中LCAT的载脂蛋白是

  A.apoA I B.apoA Ⅱ C.apo B D.apo C E.apo D

38.密度最低的脂蛋白是

A.乳糜微粒B.β-脂蛋白   C.前β-脂蛋白   D.α-脂蛋白E.脂蛋白(α)

39.下列脂蛋白密度由低向高排列的是

   A.LDL、VLDL、CM  B.CM、VLDL、LDL   C.VLDL、LDL、CM 

   D.CM、LDL、VLDL  E.LDL、CM、VLDL

40.胆固醇是下列哪一种化合物的前体

A.CoA   B.泛醌 C.维生素A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41.下列哪种物质可在体内直接合成胆固醇

   A.丙酮酸B.草酸 C.苹果酸 D.乙酰CoA E.α-酮戊二酸

42.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反应是

   A.脂酸合成  B.脂酸β-氧化 C.胆固醇合成 D.甘油三酯分解 E.鞘氨醇合成

43.乙酰CoA羧化酶的变构抑制剂是

   A.柠檬酸B.cAMP C.CoA D.ATP E.长链脂酰CoA

44.内源性胆固醇主要由血浆中的哪种脂蛋白运输

   A.CMB.VLDL  C.LDL  D.HDL  E.IDL

45.载脂蛋白AI可以激活

   A.脂蛋白脂酶B.LCAT C.肝脂肪酶 D.脂肪组织脂酶 E.胰脂酶

46.载脂蛋白CII可以激活

   A.LPLB.LCAT C.肝脂肪酶 D.ACAT E.胰脂酶

47.由乙酰CoA合成1分子软脂酸要多少分子的NADPH

   A.7 B.8 C.9 D.14  E.16

48.脂类代谢中于琥珀酰CoA有关的途径是

   A.酮体生成B.酮体利用  C.β-氧化 D.脂肪合成 E.胆固醇合成

49.软脂酰CoA经过一次β-氧化其产物通过TAC和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摩尔数是

   A.4 B.8 C.14 D.36  E.12

50.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不具有环戊烷多氢菲骨架

   A.胆固醇B.前列腺素 C.胆汁酸 D.睾酮 E.皮质醇

51.脂肪酸在血中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运输
   A.载脂蛋白   B.清蛋白 C.球蛋白 D.脂蛋白 E.磷脂

52.酮体生成过多主要见于:
A.摄入脂肪过多   B.肝内脂肪代谢紊乱    C.脂肪运转障碍
    D.肝功低下    E.糖供给不足或利用障碍

二、X型选择题

1.人体必需脂肪酸包括

A.软脂酸 B.亚油酸 C.亚麻酸  D.硬脂酸  E.花生四烯酸

2.使HSL活性增强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有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素 D.促甲状腺激素 E.前列腺素

3.能产生乙酰CoA的物质有

A.葡萄糖 B.脂肪 C.酮体 D.胆固醇  E.乙酰乙酰CoA

4.酮体包括哪些物质

A.丙酮酸  B.乙酰乙酰CoA C.乙酰乙酸 D.丙酮 E.β-羟丁酸

5.乙酰CoA可参与下列哪些反应

A.酮体生成   B.脂肪酸合成   C.肝脏生物转化   D.胆固醇合成   E.磷脂合成

6.严重糖尿病患者其脂肪代谢特点是

A.脂解作用增强 B.酮体生成增强 C.胆固醇生成减少 D.脂肪合成增多

E.磷脂合成减少

7.合成酮体和胆固醇均需要:
A.乙酰CoA B.NADPH+H+ C.HMG CoA合成酶 D.HMGCoA裂解酶

E.HMGCoA还原酶

8.胰腺分泌进入十二指肠中参与脂类消化的酶有

A.胰脂酶 B.磷脂酶A2 C.辅脂酶 D.胆固醇酯酶 E.脂肪酶

9.脂肪酸β-氧化的产物有:

A.NADH+H+   B.NADPH+H+ C.FADH2 D.乙酰CoA E.丙二酸单酰CoA

10.代谢过程中出现中间产物HMG CoA的是

A.脂肪酸合成   B.酮体合成   C.酮体利用   D.胆固醇合成   E.胆固醇降解

11.下列关于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线粒体中进行 B.以乙酰CoA为原料 C.需NAD为辅酶

D.仅能合成少于10碳的脂酸  E.需丙二酸单酰CoA作为活性中间物

12.下列关于β-氧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起始代谢物是自由脂酸 B.起始代谢物是脂酰CoA C.整个过程在线粒体中

进行 D.整个过程在胞质中进行 E.反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13.体内胆固醇的去路有

A.转变为胆汁酸 B.转化为类固醇激素 C.转变为维生素D3前体

D.在体内被彻底降解又生成乙酰CoA  E.转化为前列腺素

14.下列物质参与甘油三酯的消化吸收的是

A.胰脂酶 B.ApoB C.胆汁酸盐 D.ATP E.脂蛋白脂肪酶

15.血浆脂蛋白按超速离心法可分为下列哪几类

A.CM B.VLDL C.LDL D.HDL  E.IDL

16.下列关于血浆脂蛋白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CM可转运外源性胆固醇  B.VLDL可转运内源性胆固醇

C.LDL可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 D.HDL可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 E.以上都不对

17.下列途径是在线粒体内完成的有

A.糖酵解 B.三羧酸循环 C.脂酸β-氧化 D.脂酸合成 E.酮体生成

三、填空题

1.脂类可分为。其中包括胆固醇、、糖脂和。其中具有储能和功能的功能;    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2.食物必需脂酸包括

3.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是,需的参与。而可解除胆汁酸盐对胰脂酶的抑制。消化的产物形成

4.脂肪动员是指  

5.脂肪动员的限速酶是 ,又称  。抗脂解激素有  ,脂解激素有

6.游离脂酸必需与 结合才能在血液中运输。

7.脂酸氧化的限速步骤是 ,催化的关键酶是  。β-氧化过程依次为        

8.乙酰CoA在肝中可生成  ,其包括       。其能生成主要是肝中含有  酶。

9.脂酸合成的场所是  ,原料主要为 

   植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其辅助因子是  

10.磷脂酰胆碱又称  ,磷脂酰乙醇胺又称  ,磷脂酰甘油又称  

11.胆固醇合成原料包括 ,合成的限速酶是  

12.转化成    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去路。

13.血浆脂蛋白按电泳法分为           四类。按超速离心可分为      四类。

14.脂肪酸合成过程中,超过16碳的脂肪酸主要通过_____和_____亚细胞器的酶系参与延长碳链。

15.一分子十四碳长链脂酰CoA可经_____次β-氧化生成_____个乙酰CoA。

16.脂肪酸合成过程中,乙酰CoA来源于_____或_____,NADPH来源于_____。

17.3-磷酸甘油的来源有_____和_____。

四、是非判断题:

1.辅脂酶具有很强的脂酶活性,可以催化脂类水解。

2.脂酸合成所需的乙酰CoA主要来自葡萄糖。

3.脂酸合成所需的乙酰CoA直接由胞质提供。

4.甘油三酯只能在肝和脂肪组织中通过甘油二酯途径合成。

5.转化为胆汁酸盐和类固醇激素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去路。

6.HDL既可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又可转运内、外源性胆固醇。

7.脂肪酸活化为脂肪酰CoA时,需消耗两个高能磷酸键。

8.载脂蛋白不仅具有结合和转运脂质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和

   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的主要作用。

9.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过程部分与酮体生成过程相似,两者的关键酶是相同的。

10.在胞液中,脂肪酸合成酶合成的脂肪酸碳链的长度一般在18个碳原子以内,更长的碳

链是在肝细胞内质网或线粒体内合成。

11.卵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一般与甘油的C2位OH以酯链相连。

12.肉毒碱脂酰CoA转移酶有I型和Ⅱ型,其中I型定位于线粒体内膜外侧,Ⅱ型存在于

    线粒体内膜内侧。

13.脂肪酸经活化后进入线粒体内进行β-氧化,需经脱氢、脱水、加氢和硫解等四个过程。

14.脂肪酶合成酶催化的反应是脂肪酸的β-氧化反应的逆反应。

15.胆固醇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可调节膜的流动性,原理是胆固醇为两性分子。

16.除乳糜微粒外,其他血浆脂蛋白主要是在肝或血浆中合成的。

17.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游离脂肪酸和载脂蛋白等。

五、名词解释:

1.脂肪动员

2.脂酸β-氧化

3.脂类

4.类脂

5.酮体

6.血脂

7.必需脂肪酸

六、问答题:

1.为什么说摄人糖量过多容易长胖?

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

3.脂类代谢障碍与脂肪肝的发生有何关系?

4.胆固醇可以分解为乙酰CoA吗?请写出胆固醇可转变为哪些化合物?

5.乙酰CoA可进入哪些代谢途径?请列出。

七、论述题:

 试阐述脂肪代谢的顺利进行有赖于糖代谢的正常进行。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D   2.E   3.B   4.B   5.A   6.C   7.C   8.D   9.A   10.B   11.A   12.D

13.C   14.C 15.A 16.B 17.C 18.B   19.E 20.D   21.D 22.C

23.D 24.B25.E 26.E   27.B 28.A   29.C   30.A 31.D   32.B

33.C 34.D   35.E 36.C 37.A 38.A 39.B   40.D 41.D   42.B

43.E 44.C 45.B   46.A 47.D 48.B 49.C 50.B   51.B   52.E

二、X型选择题

1.BCE 2.ACD   3.ABCE 4.CDE 5.ABCDE 6.AB 7.AC   8.ABCD

9.ACD   10.BD   11.ACD   12.A   13.ABC   14.ABCD   15.ABCD   16.AD  17.BCE

三、填空题

1.脂肪、类脂、类脂、胆固醇酯、磷脂、脂肪、磷脂

2.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3.小肠上段、胆汁酸盐、辅酯酶、混合微团

4.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被脂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通过血液运输至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5.甘油三酯酶、HSL、胰岛素和前列腺素E2、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激素

6.清蛋白(白蛋白)

7.酯酰CoA进入线粒体、肉碱酯酰转移酶I、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8.酮体、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HMG CoA酶

9.胞液、乙酰CoA、ATP、NADPH、CO2和Mn2+、乙酰CoA羧化酶、生物素

10.卵磷脂、脑磷脂、心磷脂

11.乙酰CoA、NADPH、ATP、HMG CoA还原酶

12.胆汁酸、类固醇激素

13.α、前β、β脂蛋白、CM、CM、VLDL、LDL、HDL

14.内质网、线粒体

15.6、7

16.葡萄糖分解或脂肪酸氧化;磷酸戊糖途径

17.脂肪消化产物;糖酵解途径产生

四、是非判断题

1.错误。辅脂酶本身不具脂酶活性,而是具有解除胆汁酸盐对脂酶的抑制作用,促进脂酶活性的功能。

2.正确。

3.错误。细胞内的乙酰CoA全部在线粒体中,合成脂酸时,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由线粒体运至胞质中。

4.错误。除以上途径外,甘油三酯还可在小肠黏膜细胞通过甘油一酯途径合成。

5.正确。

6.错误。HDL只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而内源性胆固醇由LDL转运,外源性胆固醇则由CM转运。

7.正确。

8.正确。

9.错误。虽然胆固醇合成与酮体生成中都有HMG CoA中间产物的生成,但两者生成过程是完全不同的,且关键酶也不同。酮体生成关键酶是HMG CoA合成酶,而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是HMG CoA还原酶。

10.错误。脂酸合成酶所催化合成的产物是16碳的软脂酸,更长碳链的脂酸是在肝细胞内或线粒体内对软脂酸进行加工而碳链延长。

11.正确。

12.正确。

13.错误。脂酸β-氧化的过程为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四个过程。

14.错误。脂酸合成酶所催化的反应不能等同于脂酸β-氧化的逆反应。其中脂酸合成是先生成丙二酰CoA中间活性产物再重复加成反应,且中间产物都是与脂酸合成酶结合以酶的形式存在;而脂酸β-氧化中并无丙二酰CoA的生成,且中间产物都是非酶形式存在。

15.错误。胆固醇的主要功能是转化为其它生理活性物质参与代谢调节。而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其具有两极性,可调节膜的流动性。

16.正确。

17.错误。血脂不包括载脂蛋白,而是指血浆中所含的脂类,为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游离脂肪酸。

五、名词解释:

1.脂肪动员:是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被脂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通过血液运输至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脂酸β-氧化:指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脂肪酸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β氧化多酶复合体催化下,依次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四步连续反应,释放出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由于反应均在脂酰CoA的α碳原子与β碳原子之间进行,最后β碳原子被氧化为酰基,所以称为β-氧化。

3.脂类:是一类非均一、物理和化学性质相近,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4.类脂:是除脂肪以外的脂类,包括胆固醇及其酯、磷脂和糖脂等。

5.酮体:指脂肪酸在肝分解氧化时产生大量的乙酰CoA可在肝组织中生成的特有物质,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

6.血脂:指血浆中所含的脂类。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和游离脂肪酸等。

7.必需脂肪酸:指人体需要但不能合成而需要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包括亚麻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

六、问答题回答要点:

1.①糖类在体内经水解产生单糖,像葡萄糖可通过有氧氧化生成乙酰CoA,作为脂肪酸合成原料合成脂肪酸,因此脂肪也是糖的贮存形式之一。

  ②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转变为磷酸甘油,也作为脂肪合成中甘油的来源。

  ③脂酸合成受糖膳食的调节。当进食糖类而糖代谢加强,NADPH及乙酰CoA供应增多,有利于脂酸合成。同时糖代谢加强使细胞内ATP增多,可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造成异柠檬酸和柠檬酸堆积,透出线粒体,可变构激活乙酰CoA羧化酶,使脂酸合成增加。

  ④大量进食糖类也能增强各种合成脂肪有关的酶活性从而使脂肪合成增加。

2. 电泳法  密度法功能

乳糜微粒 CM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前β-脂蛋白VLDL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

β-脂蛋白   LDL转运内源性胆固醇

α-脂蛋白   HDL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

3.肝中脂肪合成代谢十分旺盛,但不能储存脂肪,必需与磷脂、胆固醇、载脂蛋白等以VLDL形式运出。因此脂肪合成量过多,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或磷脂合成障碍,载脂蛋白代谢障碍等造成VLDL不能形成,都可导致脂肪在肝中滞留聚集,导致脂肪肝形成。

4.不能。胆固醇可转变为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和胆汁酸。

5. ①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为CO2和H2O,产生大量能量。

②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脂肪酸,进一步合成脂肪和磷脂等。

③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酮体作为肝输出能源方式。 

④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胆固醇。

七、论述题阐述角度:

从脂肪合成和脂肪分解两个角度,分别从原料供应、代谢调节等方面阐述。

第六章生物氧化

[重点和难点]

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线粒体氧化体系中呼吸链组成.各成分作用.排列;线粒体重要的氧化呼吸链,ATP生成方式,氧化磷酸化的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及其影响因素;胞液中NADH进入线粒体氧化的穿梭系统。

本章难点: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

[测试题]

一、A型选择题

1、呼吸链中,不与其他成分形成蛋白复合体的是

A.辅酶Ⅰ  B.黄素蛋白   C.细胞色素c1   D.细胞色素c   E.铁硫蛋白

2、呼吸链中属于脂溶性成分的是

A.FMN   B.NAD   C.铁硫蛋白   D.细胞色素c  E.辅酶Q

3、携带胞液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的是
A.肉碱  B.苹果酸  C.草酰乙酸   D.α-酮戊二酸   E.天冬氨酸

4、下列是对呼吸链的正确叙述,但例外的是

A.复合体Ⅲ和Ⅳ为两条呼吸链所共有 

B.抑制Cyt a3,呼吸链中各组分都呈还原态

C.递氢体也必然递电子 

D.除Cyt a3外,其余细胞色素都是单纯的递电子体 

E.Cyta和CuA结合较紧密

5、氰化物中毒抑制的是细胞色素

A.cyt a B.cytb C.cyt c D.cyt c1  E.cyt a3

6、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的生理意义是
A.将草酰乙酸带人线粒体彻底氧化  B.维持线粒体内外有机酸的平衡
C.为三羧酸循环提供足够的草酰乙酸   D.将NADH+H上的H带入线粒体
E.将乙酰CoA转移出线粒体

7、体内的C02来自:

A.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 B.碳原子的直接氧化

C.有机酸的脱羧   D.糖原的分解   E.脂肪的分解

8、呼吸链中不具有质子泵功能的是
A.复合体I   B.复合体ⅡC.复合体Ⅲ

D.复合体Ⅳ  E.以上均具有质子泵功能

9、线粒体内膜外的H+
A.浓度高于线粒体内的H+ 浓度  B.浓度低于线粒体内的H+ 浓度
C.可自由进入线粒体D.进入线粒体需载体转运  

 E.进入线粒体需耗能

10、下列物质中哪种是呼吸链抑制剂:

A.ADPB.二氧化碳    C.氰化物  D.二硝基苯酚     E.寡霉素

11、肝细胞液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主要是通过
A.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B.肉碱穿梭  C.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D.α-磷酸甘油穿梭   E.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12、脑细胞液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主要是通过
A.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B.肉碱穿梭  C.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D.α-磷酸甘油穿梭 E.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13、丙酮酸氧化时脱下的氢在哪个环节上进入呼吸链
A.CoQ  B.NADH-CoQ还原酶 C.CoQH2-Cyt c氧化酶  

 D.Cytc氧化酶  E.以上都不是

14、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意味着
A.线粒体氧化作用停止    B.线粒体ATP合酶被抑制

C.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停止  D.线粒体能利用氧,但不能生成ATP 

E.线粒体膜的钝化变性

15、丙酮酸氧化时其P/O比值约是
A.2   B.3    C.4D.5  E.6

16、正常人体氧化磷酸化速率的主要调节因素是
A.ATP/ADP  B.FADH2   C.NADH+H+   D.Cytb  E.O2

17、下列物质中哪一种合有高能键:

A.3-磷酸甘油酸    B.1,3-二磷酸甘油酸   C.3-磷酸甘油醛 

D.α-磷酸甘油  E.甘油

18、下列哪种蛋白质不含血红素
A.过氧化氢酶   B.过氧化物酶  C.细胞色素C 

D.铁硫蛋白  E.肌红蛋白

19、不参与组成呼吸链的化合物是
A.CoQ   B.FAD C.Cytb  D.肉碱   E.铁硫蛋白

20、呼吸链中既能传递电子又能传递氢的传递体是
A.铁硫蛋白  B.细胞色素b   C.细胞色素c  

D.细胞色素a3   E.以上都不是

21、肌肉收缩时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ATP  B.GTP  C.CTP  D.TTP   E.磷酸肌酸

22、以下属于解偶联物质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硝基苯酚C.鱼藤

D.氰化物  E.ATP

23、参与呼吸链递电子的金属离子是
A.镁离子 B.铁离子 C.钼离子 D.钴离子 E.以上均是

24、下列反应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的是
A.柠檬酸循环和脂肪酸氧化 B.柠檬酸循环和脂肪酸合成
C.脂肪酸合成和分解D.电子传递和脂肪酸合成

 E.电子传递和糖酵解

25、在呼吸链中能将电子直接传递给氧的传递体是
A.铁硫蛋白  B.细胞色素b  C.细胞色素c  

 D.细胞色素a3 E.细胞色素c1

26、在呼吸链氧化磷酸化过程中,在寡霉素存在下,加入二硝基苯酚将

A.阻断电子传递  B.允许电子传递 C.阻断氧化磷酸化 

D.允许氧化磷酸化 E.既阻断电子传递又阻断氧化磷酸化

27、呼吸链中的递氢体是
A.尼克酰胺  B.黄素蛋白  C.铁硫蛋白 D.细胞色素  E. 苯醌

28、生物氧化是指

A.生物体内的脱氢反应B.生物体内的释出电子的反应  

C.生物体内营养物氧化成H2O和CO2的过程  

D.生物体内与氧分子结合的反应 E.生物体内加氧反应

29、三羧酸循环和有关的呼吸链反应中能产生ATP最多的步骤是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  D.琥珀酸→苹果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30、CytP450可参与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

A.脂肪酸  B.糖原  C.胆固醇  D.胆汁酸     E.氨基酸

31、关于电子传递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最普遍的电子传递链从NADH开始 B.每对氢原子氧化时生成2.5个ATP  

C.电子传递方向从低电势向高电势  D.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进行  

E.氧化如不与磷酸化偶联,电子传递可以不中止

32、能将2H+游离于介质而将电子递给细胞色素的是

A.NAD+  B.FAD C.FMN D.Fe-S E.CoQ

33、在离体线粒体实验中测得一底物的P/O比值是1.8,该底物脱下的氢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一部位进入呼吸链

A.NAD+   B.琥珀酸  C.cytc1  D.cyta  E.以上都不对

34、关于氧化磷酸化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H+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  B.H+ 由递氢体转动至内膜胞浆侧

C.电子并不排至内膜外  D.线粒体内膜胞浆侧的pH比基质侧高  

E.线粒体内膜胞浆侧带正电荷

35、关于还原当量的穿梭叙述错误的是

A.NADH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膜  

B.经磷酸甘油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的氢原子氧化时生成1.5个ATP  

C.经苹果酸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的氢原子氧化时生成2.5个ATP  

D.磷酸甘油穿梭少得1个ATP是由于穿梭过程中消耗了1个ATP  

E.胞质中NADPH的还原当量不能通过穿梭转运至线粒体内

36、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链中的排列顺序是

A.Cyt b→c1→c→a→a3→O2B.Cyt b→c→c1→a→a3→O2  

C.Cyt b→c1→a→a3→c→O2D.Cyt c1→c→ b→a→a3→O2  

E.Cyt c→c1→b→a→a3→O2

37、反应式琥珀酰CoA+NDP→琥珀酸+NTP+CoA,式中NDP代表

A.ADP  B.CDP  C.UDP D.GDP  E.TDP

38、1分子NAD+ 在电子传递链中作为递氢体,可接受

A.2个氢原子 B.2个电子 C.1个氢原子和1个电子  

D.2个氢原子和1个电子 E.2个氢原子和2个电子

39、下列物质中不含高能磷酸键的是

A.ATP  B.1,3—二磷酸甘油酸  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D.磷酸肌酸 E.6—磷酸葡萄糖

40、电子传递链的组成成分不包括

A.Cyt b B.Cyt b5   C.Cyt c1   D.Cyt c E.Cyt a

41、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化学渗透假说的观点

A.电子传递链中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是交错排列的  

B.H+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  

C.线粒体外膜的[H+]比内膜低  

D.线粒体两侧的电位差是合成ATP的能源基础  

E.递氢体具有氢泵的作用

42、下列哪一组分不是苹果酸穿梭系统的组成成分

A.Glu  B.Asp   C.苹果酸  D.Ala  E.草酰乙酸

43、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很多,但不包括

A.NAD+ B.CN-   C.ADP D.CO2  E.寡霉素

44、关于高能键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高能键都是高能磷酸键

B.实际上并不存在键能特别高的高能键

C.高能磷酸键都是以核苷二磷酸或核苷三磷酸的形式存在

D.高能键只在电子传递链中偶联产生  

E.有ATP参与的反应都是不可逆的

45、体内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

A.FAD→Q  B. Q→cytc  C.cytc→cyta3 

D.NADH →FMN  E.以上都是

46、CoQ的特点是

A.它是复合体I和复合体III的组成成分   B.它仅仅是电子传递体

C.它能在线粒体内膜中迅速扩散 D.它是水溶性很强的物质 

E.CoQ仅仅存在于人体内

47、关于氧化呼吸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递氢体同时也是递电子体 

B.在传递氢和电子的过程中,可偶联ADP磷酸化 

C.CO可使整个呼吸链的功能丧失  

D.呼吸链的组分通常按标准氧化还原电位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E.递电子体必然也是递氢体

48、 营养素在体外燃烧和体内氧化的共同点在于

A.逐步释放能量 B.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C.终产物相同

D.不需要催化剂 E.以上都不对

49、 肌肉中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

A. ATP   B. GTP C. CTP  D. TTP  E. C~P

50、生物氧化的特点不包括

A.氧化过程是逐步进行的酶促反应   B.能量逐步释出   C.不需水参与 

D.在37℃,近中性条件下进行  E.能量部分可贮存

51、下列关于磷酸肌酸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是骨骼肌内能量的贮存形式

B.不能为肌肉收缩直接提供能量

C.其高能键由ATP中的高能键转移而来

D.肌酸激酶催化ATP的~P转移给肌酸

E.肌酸激酶定位于线粒体外膜上

二、X型选择题

1、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Ⅰ的功能辅基为

A.FAD B.NAD+   C.FMN D.FeS  E.CoQ

2、线粒体内可以进行

A.三羧酸循环  B.氧化磷酸化  C.糖酵解 

D.脂酸合成 E.脂肪酸β氧化

3、关于NADH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可在胞液中生成   B.可在线粒体中生成  C.可在胞液中氧化产生ATPD.胞液中NADH+H+可经苹果酸穿梭进入线粒体

E.可传递2个电子和1个氢质子

4、能直接与O2结合的细胞色素有

A.Cyt a3- CuB  B.Cyt b  C.Cyt c1   D.Cyt c  E.Cyt P450

5、确定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的实验依据是:

A.p/o比值   B.自由能变化  C.抑制剂作用部位

D.线粒体膜两侧的电化学梯度   E.以上答案都对

6、下列关于解偶联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抑制氧化反应   B.使氧化反应和磷酸化偶联过程解离

C.使呼吸加快,耗氧增加   D.使ATP生成减少

E.使质子不经ATP合酶的Fo质子通道而回流

7、可同时传递电子和质子的物质是

A.FMN B.NADP+   C.NAD+   D.CoQ  E.FeS

8、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的基础代谢率升高主要是由于

A.ADP分解加强 B.ATP生成增多 C.耗氧量减少  

D.ATP分解加强 E.使解耦联蛋白基因表达增加

9、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作用可以:

A.生成2.5个ATP B.生成1.5个ATP

C.将线粒体外NADH所带的氢转运入线粒体

D.苹果酸和草酰乙酸可自由穿过线粒体内膜

E.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可自由穿过线粒体膜

10、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有

A.NAD+ B.NADP+   C.FMN  D.FAD   E.Fe-S

11、下列仅为电子传递体的有

A.FAD  B.NAD+ C.CoQ  D.Fe-S E.Cyt

12、具有质子泵作用的是

A.复合体Ⅰ   B.复合体Ⅱ   C.复合体Ⅲ   D.复合体Ⅳ E.复合体Ⅴ

13、可在线粒体内膜上自由移动的电子传递链组份为

A.复合体Ⅰ   B.CoQ C.复合体Ⅱ   D.复合体Ⅳ E.Cyt c

14、下列影响氧化磷酸化的物质中,属于解偶联剂的是

A.抗霉素A    B.二硝基苯酚(DNP)   C.寡霉素 

D.解偶联蛋白  E.H2S

15、城市火灾中,造成机体死亡的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有

A.CO  B.N3-  C.CN-  D.解偶联蛋白   E.mtDNA突变

16、有关H2O2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有

A.在粒细胞和吞噬细胞中杀死入侵的细菌B.氧化含-SH的蛋白质 

C.可使2I-氧化为I2,进而使酪氨酸碘化生成甲状腺激素

D.可使磷脂分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生成过氧化脂质,损伤生物膜 

E.在脂褐素的形成中起作用,与组织老化有关

17、下列有关加单氧酶的叙述正确的有

A.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或羟化酶 B.需要CytP450的参与 

C.由NADPH+H+提供氢 D.参与物质合成和生物转化作用 

E.苯丙氨酸羟化酶和酪氨酸羟化酶也是一种加单氧酶

18、关于ATP合酶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是合成ATP的场所 B.分子中存在H+通道 

C.是三羧酸循环的结构基础  D.是氧化磷酸化的结构基础

E.又称复合体V

19、ATP的生理作用有

A.供能 B.参与核酸合成  C.参与能量代谢  

D.合成某些辅酶的原料   E.以上都对

20、含高能磷酸键的是

A.1,3-二磷酸甘油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磷酸肌酸D.AMP  E.ATP

21、下列哪些物质是属于ATP合酶抑制剂

A.2,4-二硝基酚   B.寡霉素   C.抗霉素A D.鱼滕酮   E.粉蝶霉素A

22、草酰乙酸从线粒体进入胞液可经

A.转变为苹果酸穿过线粒体内膜

B.转变为天冬氨酸穿过线粒体内膜

C.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穿过线粒体内膜

D.直接穿过线粒体内膜

E.以上都对

23、代谢途径中涉及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是

A.糖酵解 B.糖有氧氧化 C.磷酸戊糖途径  

D.三羧酸循环 E.糖原分解

24、关于电子传递链正确的是

A.电子传递链的递电子体也是递氢体

B.电子传递链的递氢体也是递电子体

C.电子传递伴有ADP磷酸化  

D.又称为细胞呼吸链  

E.主要由四种复合体组成

25、有ATP直接生成的反应包括

A.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B.琥珀酸→延胡索酸

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D.琥珀酰辅酶A→琥珀酸

E.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三、填空

1、线粒体内膜外侧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而线粒体内膜内侧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

2、是生物界普遍的直接供能物质,   为肌肉及脑组织中能量的贮存形式。

3、2,4—二硝基苯酚可刺激呼吸链的氧化作用,但不促进ATP的形成,这种作用称

4、胞质中的NADH+H+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分别可产生分子  ATP,前者主要存在于中,后者主要存在于中。

5、体内合成反应不一定都直接利用ATP供能,如用于糖原合成,

  用于磷脂合成, 用于蛋白质合成。

6、过氧化氢酶可催化生成水,并放出

7、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有等方式。

8、由实验确定呼吸链组分的排列顺序时,标准氧化还原电位越低,越易电子,位于呼吸链 部;还原状态给氧时,先被氧化者处于呼吸链部。

9、体内存在的两条呼吸链分别是    

10、生物体ATP的生成方式有     两种水平,其中   为细胞内生成ATP的主要方式。

11、NADH氧化呼吸链的组成为              ,其中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为    

12、酶催化脱氢反应脱下的氢由琥珀酸氧化呼吸链氧化。

13、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有      

14、ATP合酶定位在  、该酶的催化部位在F1的 中,该亚基在不同的条件下可具有      三种构象。

15、影响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包括和      三类。

16、呼吸链抑制剂中,抑制复合体I的有      

  等.抑制复合体的有Ⅲ  ,抑制复合体Ⅳ的有   

等,抑制复合体Ⅳ的有      等。

17、目前发生的城市火灾事故中,伤员除因燃烧不全造成  中毒外,还存

  中毒。

18、ATP合酶抑制剂例如  可阻止质子从F。通道回流,抑制  生成;此时线粒体内膜两侧质了电化学梯度  ,影响呼吸链质子泵的功能,进而抑制  

四、辨析题

( )1、生物氧化中生成的水是由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的,CO2由有机酸脱羧产生。

( )2、泛醌每次传递2个电子过程同时可偶联将2个H+从内膜基质侧泵到内膜胞浆侧。

( )3、ATP 是所有生物共有的能量储存物质。

( )4、无论线粒体内或外,NADH+H+用于能量生成,均可产生2.5 个ATP。

( )5、当有CO 存在时,丙酮酸氧化的P/O 值为2。

( )6、呼吸链上电子流动的方向是从高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到低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 )7、α-磷酸甘油脱氢生成的FADH2经线粒体内膜上的复合体Ⅰ进入呼吸链。

( )8、二硝基苯酚(DNP)可解除寡霉素对电子传递的抑制。

( )9、在消耗ATP的情况下,电子可从复合体Ⅲ流动到复合体Ⅰ。

( )10、NADH和NADPH都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链。

( )11、线粒体内膜上的复合体Ⅰ、Ⅱ、Ⅲ中均含有Fe-S蛋白。

( )12、底物水平磷酸化是ATP生成的主要方式。

( )13、抗霉素A能阻断异柠檬酸氧化过程中ATP的形成,又能阻断琥珀酸氧化过程中ATP的形成。

( )14、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的存在下才能进行。

( )15、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主要存在脑和骨骼肌中。

五、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2、呼吸链

3、底物水平磷酸化

4、氧化磷酸化

5、高能化合物

6、P/O比值

7、解偶联作用

六、简答题

1、试述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的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内容

2、试比较物质在体内氧化与体外氧化的异同点。

3、甲状腺激素对氧化磷酸化作用有何影响?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人,为什么耗氧量会增加?

4、线粒体外生成的NADH在有氧情况下,如何进入线粒休内彻底氧化

5、试叙解偶联蛋白的作用机理。

七、论述题

1、试述人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排列顺序以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2、影响氧化磷酸化的主要因素及作用

参考答案

A型题
1.D   2.E   3.B   4.D   5.E   6.D   7.C   8.B   9.A   10.C   11.A   12.D 13.B  14.D  15.B  16.A  17.B   18.D  19.D  20.E  21.A   22.B  23.B  24.A 25.D  26.B  27.B  28.C  29.C   30.D  31.B  32.E   33.B  34.D  35.D  36.A 37.D  38.C  39.E  40.B   41.C   42.D  43.D  44.B 45.B  46.C  47.E  48.C 49.E  50.C  51.E

二.X型题:

1.CD   2.ABE   3.ABDE   4.AE   5.AB  6.BCDE   7.ABCD   8.BDE  9.ACE  10.AD   11.DE   12.ACD  13.B   14.BD  15.AC   16.ABCDE   17.ABCDE  18.ABDE  19.ABCDE  20.ABCE  21.B  22.ABC  23.ABD  24.BCDE  25.AC

三.填空:

1、NAD+,FAD。

2、ATP,磷酸肌酸。

3、解偶联作用。

4、苹果酸-天冬氨酸,α-磷酸甘油,2.5,1.5,肝和心肌,脑和骨骼肌。

5、UTP,CTP,GTP。

6、H2O2,O2

7、加氧,脱氢,失电子。

8、失去,前,后。

9、NADH氧化呼吸链,FADH2氧化呼吸链。

10、底物水平,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11、复合体Ⅰ,泛醌,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复合体Ⅳ;NADH   CoQ,Cytb Cytc,Cytaa O2

12、琥珀酸脱氢酶

13、丙酮酸激酶,琥珀酰CoA合成酶,磷酸甘油酸激酶。

14、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β亚基,紧密型,开放型,疏松型。

15、呼吸链抑制剂,解偶联剂,ATP合酶抑制剂。

16、鱼藤酮,粉蝶霉素A,异戊巴比妥,萎锈灵,抗霉素A,粘噻唑菌醇,CN-,N3-,CO。

17、CO,CN-

18、寡霉素,ATP,增高,电子传递。

四、辨析题

1、对

2、错:泛醌每次传递2个电子过程同时可偶联将4个H+从内膜基质侧泵到内膜胞浆侧。

3、错:ATP作为能量载体分子,是体内主要供能的高能化合物,而不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4、错:线粒体内产生2.5个ATP,线粒体外通过不同的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氧化,可产生2.5 或1.5个ATP。

5、正确。

6、错:电子流动的方向是从低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到高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7、错:直接进入呼吸链。

8、对

9、错:电子只能从低电位向高电位传递,不能逆向传递。

10、错:NADPH不能直接进入呼吸链。

11、对

12、错: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是氧化磷酸化。

13、对

14、错:脱氢和失电子也属生物氧化。

15、错:主要存在于肝和心肌中。

五、名解

1、生物氧化: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过程,主要是指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和H2O的过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能量可使ADP磷酸化生成ATP,供生命活动所需。

2、呼吸链:由一系列递氢体和递电子体组成.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能将代谢物脱下的H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H2O的连锁反应体系。

3、底物水平磷酸化:能量物质体内分解代谢时,脱氢氧化或脱水反应使代谢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化合物,直接将能量转移给ADP(GDP)生成ATP(GTP)的反应,这种底物水平的反应与ADP的磷酸化偶联,生成ATP的方式为~。

4、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P磷酸化成ATP,这种H的氧化与ADP的磷酸化偶联生成ATP的方式为~。

5、高能化合物:水解时释放能量△G0>21 KJ/mol的化合物。如磷酸肌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乙酰磷酸、ATP、GTP、UTP、CTP、乙酰COA等。

6、P/O比值: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mol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即生成ATP的摩尔数称~。

7、解偶联作用: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的作用,其基本机制是使呼吸链传递电子的过程中泵出的H+不经ATP合酶的F0质子通道回流,使ATP的生成受到抑制,以电化学梯度储存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

六、简答题:

1、   氧化磷酸化的化学渗透假说是1961年由英国科学家P.Mitchell提出的,其主要内容: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驱动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胞浆侧,产生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电化学梯度(H+浓度梯度/跨膜电位差),以此储存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当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基质时驱动ADP磷酸化生成ATP。递氢体和电子传递体在线粒体内膜上交替排列。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膜中共构成三个回路(质子泵作用)(具体过程略)

2、  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称为生物氧化,体外氧化即燃烧。二者相比,相同点有:都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放规律;二者的耗氧量、终产物以及释放的能量均相同。但二者问具有明显的不同:(1)反应的条件不同,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进行.在恒温,PH接近中性条件,可有水的参与,燃烧则为高温、干燥的环境;(2)反应的方式不同,生物氧化是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的,通过加水、脱氢,再与氧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则由脱羧反应生成,体外氧化无需酶的催化,反应剧烈,H或C直接与氧化合生成H20和C02;(3)能量的释放及转变过程不同,生物氧化时能量是逐步释放的,部分能量以化学能方式储存在ATP中,部分转变为热能,而体外氧化时能量是突然释放,全部以热和光的形式释放。

3、  甲状腺激素可诱导细胞膜上Na+,K+-ATP酶的生成,使ATP加速分解为ADP和Pi,ADP增多促进氧化磷酸化。甲状腺激素(T3)还可使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增加,引起物质氧化释能和产热比率均增加。所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耗氧量增加,基础代谢率增高。

4、  线粒体外生成的NADH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进行氧化,其NADH携带的H必须通过一定的转运机制才能进人线粒体,并经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在不同的组织,NADH的穿梭机制也不一样。体内有两种主要的转运机制:

(1)α-磷酸甘油穿梭:该途径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中。线粒体外的NADH在胞质中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下,使磷酸二经丙酮还原成α-磷酸甘油,后者通过线粒体外膜,再经位于线粒体内膜近胞质侧的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下氧化生成磷酸二经丙酮和FADH2。磷酸二羟丙酮可穿出线粒体外膜至胞质,继续进行穿梭,而FADH2则进入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生成1.5分子ATP。

(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该途径主要存在于肝和心肌中。胞质中的NADH在苹果酸脱氢酶的作用下,使草酰乙酸还原成苹果酸,后者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α—酮戊二酸转运蛋白进入线粒体,又在线粒体内苹果酸脱氢酶的作用下重新生成草酰乙酸和NADH。NADH进入NADH氧化呼吸链,生成2.5分子ATP。线粒体内生成的草酰乙酸经谷草转氨酶的作用生成天冬氨酸,后者经酸性氨基酸转运蛋白运出线粒体再转变成草酰乙酸,继续进行穿梭。

5、解偶联蛋白的作用机理

在一般情况下,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胞浆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能量。当质子通过ATP合酶顺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ADP与Pi生成ATP。解偶联蛋白的作用机制是使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相分离,电子呼吸链的传递还能进行,但其产生的跨膜质子梯度不经过ATP合酶回流,从而产生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发。

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

1、 线粒体内的氧化呼吸链有两条,NADH氧化呼吸链和FADH2氧化呼吸链,其组成和排列顺序分别为:NADH→复合体Ⅰ→CoQ→复合体Ⅲ→cytc→复合体Ⅳ→O2

琥珀酸→复合体Ⅱ→CoQ→复合体Ⅲ→cytc→复合体Ⅳ→O2

两条呼吸链在泛醌处交汇,第一条呼吸链有三个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第二条呼吸链有两个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是:复合体Ⅰ(NADH→CoQ)、复合体Ⅲ(CoQ→Cytc)、复合体Ⅳ(Cytc→a→a3→O2)。

2、影响氧化磷酸化的主要因素及作用

1)抑制剂的影响

①呼吸链抑制剂:阻断呼吸链中某些部位电子传递,如鱼藤酮,粉蝶霉素A。

②解偶联剂: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如DNP等。

③ATP合酶抑制剂:抑制ATP合成及电子传递,如寡霉素

2)ADP的调节作用  氧化磷酸化速度主要调节因素,ADP浓度增高,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

3)甲状腺激素  可诱导细胞膜上Na+,K+-ATP酶生成,且T3使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增强,故耗氧.产热均增加

4)线粒体DNA突变   影响呼吸链的功能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重点和难点]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中氮平衡,营养必需氨基酸和食物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概念。蛋白质消化吸收的部位、主要消化酶及γ-谷氨酰基循环的转运作用。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包括转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联合脱氨基作用等;脱氨方式、特点和催化反应的主要酶。

血氨的来源和去路;尿素的合成部位、原料,合成途径、限速酶及意义。

一碳单位定义;一碳单位的来源和种类,转换,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一碳单位的生理意义。

甲硫氨酸循环与一碳单位代谢的联系,SAM的生理意义;

本章难点: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作用,尿素合成的鸟氨酸循环,一碳单位的代谢。

[测试题]

一、A型选择题

1、  下列哪种氨基酸不是必需氨基酸:

A.Met  B.Thr  C.His D.Lys E.Val

2、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

A.糖和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作用

B.脂肪和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作用

C.几种营养价值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作用

D.糖、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作用

E.用糖和脂肪代替蛋白质的作用:

3、营养充足的婴儿、孕妇、恢复期病人,常保持:

A.氮的总平衡  B.氮的正平衡  C.氮的负平衡  D.氮平衡  E.以上都不对

4、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氨基酸种类 B.氨基酸数量  C.必需氨基酸种类 D.必需氨基酸数量

E.必需氨基酸种类、数量及比例

5、成人体内氨的最主要代谢去路为:

A.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B.合成必需氨基酸  C.合成NH4+随尿排出

D.合成尿素 E.合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等

6、下列哪一种氨基酸是生酮兼生糖氨基酸:

A.丙氨酸 B.苯丙氨酸  C.赖氨酸 D.羟脯氨酸   E.亮氨酸

7、肌肉中氨基酸脱氨的主要方式是:

A.联合脱氨作用B.L-谷氨酸氧化脱氨作用 C.转氨作用 

D.鸟氨酸循环  E.嘌呤核苷酸循环

8、能转变为乙酰乙酰CoA的氨基酸为:

A.精氨酸   B.亮氨酸   C.甲硫氨酸 D.谷氨酸  E.脯氨酸

9、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假神经递质:

 A.多巴胺  B.苯乙醇胺   C.组胺    D.5-羟色胺  E.GABA

10、下列哪种氨基酸脱羧基生成尸胺:

 A.鸟氨酸   B.谷氨酸    C.赖氨酸  D.半胱氨酸    E.色氨酸

11、下列哪种处理方式可以减少机体对氨的吸收:

 A.弱碱性溶液灌肠  B.弱酸性溶液灌肠    C.中性溶液灌肠

 D.肥皂水灌肠  E.以上都不对

12、肠道中氨基酸的主要腐败产物是:

A.吲哚 B.色胺   C.组胺D.氨  E.腐胺

13、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为:

A.转氨基  B.氧化脱氨基   C.非氧化脱氨基

D.直接脱氨基 E.联合脱氨基

14、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指:

A.嘌呤核苷酸循环与鸟氨酸循环偶联B.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偶联

C.氨基酸氧化酶与转氨酶偶联D.转氨酶与谷氨酸脱氢酶偶联

E.氨基酸氧化酶与谷氨酸脱氢酶偶联

15、高氨血症导致脑功能障碍的生化机理是:

A.抑制脑中酶的活性  B.大量消耗脑中α-酮戊二酸  C.升高脑中PH值  D.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E.升高脑中尿素浓度

16、肾脏中产生的氨主要来自:

A.氨基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B.尿素的水解  C.谷氨酰胺的分解  

D.胺的氧化    E.氨基酸的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17、甲状腺素、儿茶酚胺类及黑色素等都是以什么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A.色氨酸 B.苯丙氨酸  C.酪氨酸  D.甲硫氨酸  E.色氨酸

18、下列对氨基酸转氨基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 

B.是α-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酶促互变 

C.转氨酶主要分布于细胞内 

D.转氨酶的辅酶是磷酸吡哆醛 

E.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途径之一

19、丙氨酸经谷丙转氨酶及下列哪一种酶的连续作用才能产生游离的氨:

A.α-酮戊二酸脱氢酶 B.谷草转氨酶    C.谷氨酰胺合成酶 

D.谷氨酰胺酶  E.谷氨酸脱氢酶

20、在尿素合成中,能穿出线粒体进入胞质继续进行反应的代谢物是:

A.精氨酸 B.瓜氨酸  C.鸟氨酸  D.氨基甲酰磷酸   E.精氨酸代琥珀酸

21、转氨酶的辅酶中含有下列哪一种维生素:

A.VitB B.VitB C.VitB12   D.VitD   E.VitC

22、鸟氨酸循环的限速酶是:

A.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 B.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C.精氨酸酶

D.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E.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23、催化α-酮戊二酸和氨生成谷氨酸的酶是:

A.谷丙转氨酶  B.谷草转氨酶 C.谷氨酸脱羧酶

D.谷氨酸脱氢酶 E.谷氨酰胺合成酶

24、GPT(ALT)活性最高的组织是:

A.心肌B.骨骼肌 C.肝 D.脑 E.肾

25、GOT(AST)活性最高的组织是:

A.心肌B.骨骼肌 C.肝 D.脑 E.肾

26、与氨基酸氧化脱氨基有关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6   D.维生素PP   E.维生素B12

27、氨基酸分解产生的氨在体内主要的贮存形式是:

A.尿素  B.天冬氨酸   C.氨基甲酰磷酸 

D.丙氨酸E.谷氨酰胺

28、SAM的重要作用是:

A.补充蛋氨酸B.提供甲基  C.合成四氢叶酸  

D.合成同型半胱氨酸E.生成腺嘌呤核苷酸

29、下列哪种氨基酸能直接氧化脱氨基?

A.Leu  B.Glu C.Gln D.Gly E.Val

30、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

A.叶酸  B.维生素B12   C.生物素   D.SAM   E.四氢叶酸

31、下列哪一项是血氨的主要来源?

A.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B.体内胺类分解产氨   C.肾脏谷氨酰胺的分解  

D.肠道尿素水解产生的氨    E.肠道细菌腐败作用产生的氨

32、下列哪组维生素参与联合脱氨基作用:

A.VitB1,VitB2   B.VitB1,VitB6   C.泛酸,VitB 

D.VitB6,VitPP   E.叶酸,VitB6

33、不出现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

A.半胱氨酸   B.胱氨酸  C.瓜氨酸    D.赖氨酸   E.精氨酸

34、下列哪一循环是合成尿素的途径:

A.嘌呤核苷酸循环B.γ-谷氨酰基循环  C.乳酸循环D.胆色素肠肝循环E.鸟氨酸循环

35、下列哪种物质是氨的运输形式:

  A.天冬酰胺   B.谷氨酰胺   C.谷胱甘肽   D.精氨酸   E.瓜氨酸

36在鸟氨酸循环中,哪种物质提供第二分子氮:

A.Glu  B.Ala C.NH3  D.Asp   E.Gln

37、丙氨酸—葡萄糖循环的作用是:

A.促进非必需氨基酸合成     B.促进鸟氨酸循环    C.促进氨基酸氧化供能

D.促进氨基酸转变成脂肪     E.使肌肉中的氨以无毒形式运输 

38、下列哪种物质未参与尿素的生成过程?

 A.精氨酸 B.CPS-Ⅰ C.CPS-Ⅱ D.AGA E.瓜氨酸

39、下列哪种氨基酸在脑内代谢可产生γ-氨基丁酸:

A.天冬氨酸   B.谷氨酸  C.缬氨酸   D.亮氨酸   E.半胱氨酸

40、牛磺酸是由下列哪种氨基酸衍变而来:

A.蛋氨酸  B.甘氨酸   C.半胱氨酸D.谷氨酸 E.苏氨酸

41、鸟氨酸脱羧生成:

A.腐胺  B.酪胺  C.尸胺   D.多巴胺   E.5-羟色胺

42、氨基酸转氨基作用的产物是

A.α-酮酸和氨    B.α-酮酸和尿素 C.CO2和H2O  D.α-酮酸和α-氨基酸E.α-酮酸和谷氨酰胺

43、色氨酸在体内可转变成:

A.维生素C   B.泛酸  C.维生素PP  D.维生素B12   E.生物素

44、下列α-氨基酸中,与之相应的α-酮酸,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的是:

A.丙氨酸 B.鸟氨酸 C.缬氨酸 D.赖氨酸 E.谷氨酸

45、脑中氨的去路是:

A.合成尿素B.合成谷氨酰胺    C.合成嘌呤  

 D.扩散入血   E.合成必需氨基酸

46、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是:

A.磷酸吡哆醛  B.FH4   C.NAD+   D.HSCoA E.NADP+

47、糖﹑脂肪酸与氨基酸三者代谢的交叉点是: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B.丙酮酸  C.延胡索酸  D.琥珀酸 E.乙酰辅酶A

48、生成5-羟色胺的氨基酸是:

A.Thr B.Tyr C.Trp  D.Ser E.His

49、组胺酸生成组胺是通过:

A.脱氢作用  B.脱氨作用  C.转氨作用  D.羧化作用  E.脱羧作用

50、氨由肌肉组织通过血液向肝进行转运的过程是:

A.三羧酸循环  B.鸟氨酸循环 C.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D.甲硫氨酸循环   E.γ-谷氨酰基循环

51、经脱羧基后生成产物能使血管舒张的氨基酸是:

A.组氨酸   B.半胱氨酸 C.天冬氨酸   D.谷氨酸  E.色氨酸

52、对高血氨患者的处理错误的是:

A.低蛋白饮食 B.静脉补充葡萄糖   C.使用肥皂水灌肠  

D.静脉注入谷氨酸钠  E.口服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 

53、合成尿素首步反应的产物是:

A.尿氨酸 B.氨基甲酰磷酸   C.瓜氨酸   D.精氨酸    E.天冬氨酸

54、下列哪一种不是一碳单位:

A.CO2  B.—CH2—  C.—CH3  D.—CH=  E.—CHO

55、有关氮平衡正确的是:

A.每日摄入的氮量少于排出的氮量,为氮负平衡 B.氮总平衡多见于健康的孕妇

C.氮平衡实质上是表示每日氨基酸进出人体的量 D.氮总平衡常见于儿童

E.氮正平衡,氮负平衡均见于正常成人

56、同型半胱氨酸和N5—CH3—FH4反应生成甲硫氨酸所必需的维生素为:

A.叶酸 B.二氢叶酸 C.四氢叶酸 D.VitB12 E.VitB6

57、下列关于一碳单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碳单位不能游离存在   B.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  

C.N5-CH3-FH4是体内甲基的直接供体 D.组氨酸代谢可产生亚氨甲基 

 E.甘氨酸代谢可产生甲烯基

58、关于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错误说法是:

A.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决定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B.大豆与玉米的混合食物,营养价值低于每个单一组分

C.一般来说,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不及动物蛋白的高

D.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其所含氨基酸的质和量都有关

E.一个健康成人每天至少食入30~50克蛋白质才能维持氮的总平衡

59、体内甲基的直接供体为:

A.N5-CH3-FH4  B.胆碱  C.肾上腺素  D.S-腺苷甲硫氨酸  E.甲硫氨酸

60、胰液中的蛋白水解酶最初以酶原形式存在的意义是:

A.抑制蛋白酶的分泌 B.促进蛋白酶的分泌

C.保护蛋白酶自身不降解D.保证酶在特定部位和环境发挥催化作用

E.以上都不对

61、激活胰蛋白酶原的物质是:

A.HCL B.胆汁酸 C.肠激酶 D.端粒酶 E.胃蛋白酶

62、氨基酸→亚氨基酸→酮酸+氨,此反应过程称为:

A.还原氨基化作用 B.氧化脱氨基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联合脱氨基作用 E.脱水脱氨基作用

63、下列哪种氨基酸是体内硫酸根的主要来源:

A.Lys B.Cys    C.Met D.Trp E.Tyr

64、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由酪氨酸代谢生成:

A.苯丙氨酸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肾上腺素   E.黑色素

65、下列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途径中,哪种对部分氨基酸分解和合成都起着主要作用:

A.联合脱氨基作用 B.嘌呤核苷酸循C.鸟氨酸循环 D.蛋氨酸循环  E.葡萄糖-丙氨酸循环

66、S-腺苷甲硫氨酸的甲基可以转移给下列何种物质:

A.多巴胺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同型半胱氨酸   E.肌酸

67、白化病是由于缺乏:

A.苯丙氨酸羟化酶   B.尿黑酸氧化酶    C.多巴胺脱羧酶 

 D.转氨酶  E.酪氨酸酶

68、苯丙酮尿症(PKU)是由于先天性缺乏:

A.苯丙氨酸羟化酶   B.尿黑酸氧化酶    C.转氨酶  

D.多巴胺脱羧酶  E.酪氨酸酶

69、是肌酸骨架的氨基酸是:

A.丙酮酸     B.谷氨酸  C.α-酮戊二酸D.草酰乙酸 E.甘氨酸

70、能使底物脱去氨基,但不产生自由氨的脱氨基作用是:

A.氧化脱氨基作用   B.转氨基作用 C.联合脱氨基作用  

D.嘌呤核苷酸循环E.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71、可在体内合成黑色素的氨基酸是:

A.甘氨酸  B.缬氨酸 C.酪氨酸   D.丝氨酸E.精氨酸

72、苯丙氨酸羟化酶的辅酶是:

A.叶酸    B.二氢叶酸   C.四氢叶酸    D.四氢生物蝶呤     E.磷酸吡多醛

73、代谢时能生成一碳单位的化合物是:

A.丙酮酸  B.谷氨酸 C.α-酮戊二酸 D.草酰乙酸  E.甘氨酸

74、下列氨基酸脱氨产物,哪个可以还原生成乳酸:

A.谷氨酸  B.苯丙氨酸   C.缬氨酸    D.赖氨酸   E.丙氨酸

75、活性硫酸是:

A.硫酸软骨素  B.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PAPS)   C.牛磺酸 

 D.磺酰脲 E.H2SO4

76、天冬氨酸可由三羧酸循环中哪个组分转变而来:

A.琥珀酸  B.苹果酸 C.草酰乙酸

D.α-酮戊二酸E.琥珀酰CoA

77、丙氨酸-葡萄糖循环的作用除转运氨外尚可引起:

A.促进氨基酸转变成糖  B.促进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C.促进鸟氨酸循环D.促进氨基酸转变成脂肪

E.促进氨基酸氧化供能

78、生物体内甲基的间接供体是:

A.叶酸    B.SAM   C.N5-CH3-FH4D.四氢生物蝶呤   E.生物素

二、X型选择题

1、下列哪些物质合成需要一碳单位:

A.腺嘌呤  B.胆固醇   C.胸腺嘧啶   D.血红素 E.蛋白质

2、组织之间氨的主要运输形式:

A.NH4ClB.尿素 C.丙氨酸 D.谷氨酰胺 E.天冬酰胺

3、甘氨酸参与下列哪些过程:

A.GSH合成  B.肌酸合成    C.血红素合成 

D.嘌呤核苷酸合成E.一碳单位生成

4、关于谷氨酰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氨的转运形式     B.是氨的贮存形式    C.是氨的解毒产物 

D.属于必需氨基酸     E.属于非必需氨基酸

5、人体内氨基酸的去路有:

A.合成组织蛋白   B.氧化成水、二氧化碳和尿素    C.合成肽类激素   

D.脱羧基生成胺和二氧化碳  E.脱氨基生成α-酮酸和氨

6、丙氨酸-葡萄糖循环是指:

A.葡萄糖又经血液运输至肌肉  

B.丙氨酸由血液运输至肝脏  

C.丙氨酸在肝脏脱氨基生成的氨合成尿素,丙酮酸生成葡萄糖  

D.肌肉中由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丙酮酸和氨结合生成丙氨酸  

E.肌肉分解利用葡萄糖

7、α-酮酸的代谢去路有:

A.可转变为糖    B.可转变为脂肪   C.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D.氧化成水、二氧化碳并生成能量   E.合成某些必需氨基酸

8、下列哪些化合物的生成与SAM的转甲基作用有关:

A.胆碱  B.醛固酮 C.肉碱    D.肾上腺素  E.胆固醇

9、可生成或提供一碳单位的氨基酸有:

A.Glu B.Gly C.Ser D.His E.Tyr

10、尿素的两个氮原子直接来自下列哪些物质:

A.鸟氨酸 B.瓜氨酸 C.精氨酸 D.氨基甲酰磷酸 E.天冬氨酸

11、参与尿素合成的酶有:

A.精氨酸酶B.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

C.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D. 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E.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

12、由芳香族氨基酸参与生成神经递质和激素的有:

A.去甲肾上腺素   B.5—羟色胺 C.r—氨基丁酸

D.甲状腺素E.谷胱甘肽

13、关于泛素的叙述正确的有:

A.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 B.主要存在于溶酶体内 C.作用时需供能

D.一级结构高度保守   E.参与异常蛋白质和短寿命蛋白质的降解

14、参与肌酸合成的物质有:

A.精氨酸    B.SAM    C.甘氨酸    D.半胱氨酸    E.肌酸酐

15、下列哪些物质属于多胺:

A.精胺  B.精脒   C.组胺   D.腐胺   E.多巴胺

16、对高血氨患者,采取哪些处理是合理的:

A.使用碱性肥皂液灌肠     B.使用酸性利尿剂 C.禁食高蛋白

D.口服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 E.静脉补充谷氨酸钠

17、谷氨酸的代谢途径有:

A.生成GABA B.生成α-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 C.生成谷氨酰胺 

D.生成谷胱甘肽  E.合成蛋白质

18、半胱氨酸在体内代谢可产生:

A.GSH     B.硫化氢C.5-羟色胺   D.牛磺酸 E.PAPS

19、参与鸟氨酸循环的氨基酸有:

A.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  B.天冬氨酸 C.谷氨酸 D.AGA  E.谷氨酰胺

20、下列维生素与巨幼红细胞贫血有关的是:

A.VitC B.VitB 12 C.VitE D.叶酸 E.VitB 6

21、芳香族氨基酸包括:

A.Pro  B.Phe  C.Tyr  D.Trp E.Thr

22、含硫氨基酸包括:

A.Lys  B.Cys  C.Pro  D.Phe  E.Met

23、尿素循环与三羧酸循环相联系的物质是:

A.天冬氨酸 B.天冬酰胺 C.鸟氨酸 D.延胡索酸 E.瓜氨酸

24、酪氨基酸代谢可产生哪些生理活性物质:

A.黑色素 B.甲状腺素   C.尿黑酸 D.多巴胺  E.肾上腺素

25、对尿素合成错误的叙述有:

A.只在肝脏线粒体中进行B.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为限速酶

C.需要CPS-ⅡD.每合成一分子尿素消耗3个高能磷酸键

E.由氨和天冬氨酸提供氮原子

26、心肌梗死时,血中下列哪些指标升高:

A.ALT B.AST C.MM型CPK D.MB型CPK E.BB型CPK

27、下列对于联合脱氨基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脱氨基作用是体内氨基酸主要脱氨基方式

B.联合脱氨基作用包含有转氨基的过程

C.联合脱氨基作用是不可逆的

D.联合脱氨基作用也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途径之一

E.嘌呤核苷酸循环也是联合脱氨基的一种方式

28、天冬氨酸可参与:

A.嘌呤核苷酸合成   B.嘧啶核苷酸合成   C.尿素生成  

D.谷胱甘肽生成  E.嘌呤核苷酸循环

29、嘌呤核苷酸循环中参与的物质有:

A.草酰乙酸    B.α-酮戊二酸     C.腺嘌呤核苷酸  

D.次黄嘌呤核苷酸    E.苹果酸

30、精氨酸参与哪些物质的生成?

A.尿素  B.蛋白质  C.胆碱  D.肌酸   E.肾上腺素

31、甲硫氨酸可以:

A.代谢产生PAPS  B.参与肉碱生成   C.可转化生成半胱氨酸 

D.参与精胺的生成  E.参与胆碱的生成

32、下列哪些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

A.丙氨酸    B.酪氨酸  C.甲硫氨酸  D.色氨酸   E.谷氨酸

33、下列哪些氨基酸参与转氨基反应

A.赖氨酸B.苯丙氨酸  C.脯氨酸   D.羟脯氨酸    E.酪氨酸

34、蛋氨酸循环障碍,合成受到影响的物质是:

A.肌酸B.尿嘧啶    C.胆碱D.胆固醇 E.肾上腺素

35、儿茶酚胺类激素包括:

A.甲状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  D.多巴胺     E.肾上腺素

36、参与转氨基作用的酶是:

A.LCAT  B.ALT  C.AST  D.ACAT  E.CPS–I

37、下列哪些氨基酸在体内可转变为生理活性物质:

A.色氨酸B.谷氨酸   C.鸟氨酸   D.半胱氨酸    E.组氨酸

38、清除血氨的方式有:

A.合成尿素   B.合成谷氨酸   C.合成谷氨酰胺  D.合成肌酸    E.糖原分解

39、Trp能转变生成下列哪些物质:

A.5-HT  B.尼克酸   C.一碳单位   D.多巴胺   E.谷氨酰胺

三、填空题

1、氮平衡有三种,分别是     

   当摄入氮<排出氮时称   

2、成人每日最低分解蛋白质约   克,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

克。

3、必需氨基酸有种,分别是

4、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有______和______,分别在______和____ 中含量最高。

5、氨基酸的吸收主要在中进行,吸收机制主要有   

6、氨基酸的脱氨方式主要有 ,以  为最主要方式。

7、氨基酸来源主要有   、  ,去路主要有    

8、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的α-酮酸主要的代谢通路有

9、血氨的来源有 ,血氨的去路有

氨在血中的运输形式有

10、尿素生成的主要器官是,生成的原料是 ,合成尿素的意义是

11、鸟氨酸脱羧基生成的腐胺,可进一步转变成______和______,统称为______,有调节细胞生长的功能。

12、一碳单位的运载体是,载体分子上的 位结合一碳单位。

13、S-腺苷蛋氨酸可通过______循环产生,是体内 ______  的活性形式。

14、体内甲基的直接供体是,间接供体是

15、肌酸的合成是以为骨架,由 提供脒基,提供甲基而合成。

16、硫酸根的活性形式是,主要由 代谢产生。

17、尿素分子中两个氮原子,第一个氮来源于______;第二个氮直接来源于______。

18、 缺乏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9、体内NO是由 催化生成,具有功能。

20、体内目前已知唯一利用N5 –CH3-FH4的反应是   

21、假神经递质是指    ,它们的化学结构与  相似。

22、氨的转运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在肌肉和肝脏之间转运氨的方式是

23、儿茶酚胺包括。帕金森氏病是由于脑组织中

 生成减少。

24、酪氨酸经作用生成黑色素,白化病时   缺陷。

25、肝细胞参与合成尿素的两个亚细胞部位是  和 。

26、肝细胞中的氨基甲酰磷酸可分别参与合成   。

27、正常情况下,体内苯丙氨酸的主要代谢途径是经羟化作用生成,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四、辨析题(判断为错误的要求改正)

( )1、人体氮平衡有三种情况:氮的总平衡,氮的正平衡,氮的负平衡。儿童和孕妇属于总平衡。

( )2、L-氨基酸氧化酶是参与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主要酶。

( )3、一般来说,在哺乳动物体内由蛋白质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效率低于糖或脂肪的氧化分解。

( )4、alanine-glucose循环同时解决了因长时饥饿而产生的氨的毒害和对葡萄糖的需要。

( )5、氨基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的脱氨基作用是肠道中氨的唯一来源。

( )6、蛋白质的腐败作用实际上是细菌本身的代谢过程,主要以有氧分解为主。

( )7、真核生物中蛋白质有两条降解途径:一是溶酶体途径,二是依赖ATP和泛酸的降解途径。

( )8、氨的最主要代谢去路是在肝中合成尿素,肝脏是合成尿素的唯一器官。

( )9、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主要类型,反应产物是α-酮酸和α-氨基酸。

( )10、GPT和GOT是体内的2种重要的转氨酶,前者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后者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细胞内。

( )11、联合脱氨基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主要类型,转氨基偶联氧化脱氨基作用发生在所有的组织细胞中。

( )12、氨在体内的无毒转运形式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和谷氨酰胺。

( )13、氨基甲酰磷酸分别参与尿素和嘌呤的生物合成。

( )14、亮氨酸、异亮氨酸是生酮氨基酸。

( )15、生糖兼生酮氨基酸都是芳香族氨基酸。

( )16、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都是磷酸吡哆醛,是vitB2的活性形式。

( )17、氨基酸脱氨基方式主要有联合脱氨基,氧化脱氨基,转氨基。

( )18、α-酮酸的代谢途径是转变为糖和脂类化合物。

( )19、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酸。

( )20、尿素中2个氮原子的来源相同。

( )21、牛磺酸来自于半胱氨酸的脱羧反应。

( )22、一碳单位可以游离存在,也可以与FH4结合存在,而且各种类型的一碳单位之间可以彼此转变。

( )23、SAM是体内甲基的直接供体,N5-CH3-FH4是体内甲基的间接供体。

( )24、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

( )25、苯丙酮酸尿症的发生是因为缺乏苯丙氨酸氧化酶。

五、名词解释

1、  氮平衡

2、  营养必需氨基酸

3、  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4、  氧化脱氨基作用

5、  转氨基作用

6、  联合脱氨基作用

7、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8、一碳单位

9、甲硫氨酸循环

六、简答题

1、简述谷氨酸在体内转变为尿素、CO2和H20的主要代谢过程。

2、简述鸟氨酸循环的基本过程与生理意义。

3、何谓一碳单位,有何生理功能?

4、简述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和主要代谢去路。

5、氨中毒引起肝性脑病的生化机理是什么?

6、为什么高氨血症患者禁用碱性肥皂水灌肠和不宜用碱性利尿剂?

7、简述叶酸、VitB12缺乏产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机理。

8、为什么测定血清中转氨酶的活性可以作为肝、心组织损伤的参考指标?

七、论述题

1、试述体内血氨的来源和去路,对高血氨患者可采取哪些降氨措施?

2、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方式有几种?各有何特点和意义?骨骼肌和心肌中氨基酸是如何脱氨基的?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C  2、C  3、B  4、E  5、D  6、B  7、E 8、B 9、B 10、C 11、B 

12、D  13、E  14、D  15、B 16、C  17、C 18、A 19、E 20、B 21、B 

22、D 23、D  24、C  25、A  26、D  27、E 28、B 29、B 30、E 31、A 

32、D  33、C  34、E  35、B  36、D 37、E  38、C  39、B  40、C  41、A

42、D  43、C 44、E 45、B 46、A 47、E 48、C 49、E 50、C 51、A

52、C  53、B 54、A  55、A  56、D  57、C  58、B  59、D  60、D  61、C 

62、B  63、B  64、A  65、A  66、B  67、E  68、A  69、E  70、B  71、C 

72、D  73、E 74、E 75、B 76、C 77、A 78、C

二、X型选择题

1、AC  2、CD  3、ABCDE  4、ABCE  5、ABCDE  6、ABCDE  7、ABCD  8、ACD 

9、BCD  10、DE  11、ABCD  12、ABD  13、ACDE  14、ABC 15、ABD  16、BCDE  17、ABCDE  18、ABDE  19、ABCD  20、BD  21、BCD  22、BE  23、AD  24、ABCDE  25、ACD 

26、BD  27、ABDE  28、ABCE  29、ABCDE  30、ABD 31、ABCDE 32、CD  33、BE  34、ACE  35、BDE  36、BC  37、ABCDE 38、ABC 39、ABC

三、填空题

1、氮的总平衡  氮的正平衡  氮的负平衡  氮的负平衡

2、20   80

3、8 色氨酸  赖氨酸  苯丙氨酸  甲硫氨酸  苏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缬氨酸

4、GPT  GOT 肝  心肌

5、小肠  氨基酸吸收载体 γ-谷氨酰基循环

6、转氨基  氧化脱氨基  联合脱氨基  联合脱氨基

7、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  组织蛋白质分解  体内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  合成蛋白质及多肽  转变成含氮化合物  脱氨基生成氨和α-酮酸

8、氧化供能  转变成糖或脂类  经氨基化生成非必需氨基酸

9、氨基酸脱氨基及胺类的分解  肠道产生的氨 肾脏谷氨酰胺的分解  合成尿素  合成谷氨酰胺  合成其他含氮化合物  丙氨酸  谷氨酰胺

10、肝脏  氨  二氧化碳  清除体内代谢产生的氨

11、精脒 精胺 多胺

12、四氢叶酸  N5  N10

13、甲硫氨酸循环  甲基

14、S-腺苷甲硫氨酸   N5-甲基四氢叶酸

15、甘氨酸  精氨酸  S-腺苷甲硫氨酸

16、PAPS  半胱氨酸

17、氨 天冬氨酸

18、叶酸  VitB12

19、精氨酸  NO合酶  细胞信号转导

20、同型半胱氨酸→甲硫氨酸

21、β-羟酪胺  苯乙醇胺  儿茶酚胺

22、丙氨酸  谷氨酰胺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23、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多巴胺

24、酪氨酸酶  酪氨酸酶

25、线粒体  胞液

26、尿素  嘧啶

27、酪氨酸  苯丙氨酸羟化酶

四、辨析题

1、错:人体氮平衡有三种情况:氮的总平衡,氮的正平衡,氮的负平衡。儿童和孕妇属于正平衡。

2、错:L-氨基酸氧化酶在体内含量少,分布局限,不是参与氨基酸氧化脱氨基作用的主要酶。

3、对

4、对

5、错:肠道中氨的来源有2个:一是氨基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二是尿素在尿素酶的作用下产生的氨。

6、错:蛋白质的腐败作用实际上是细菌本身的代谢过程,主要以无氧分解为主。

7、错:真核生物中蛋白质有两条降解途径:一是溶酶体途径,二是依赖ATP和泛素的降解途径

8、错:氨的最主要代谢去路是在肝中合成尿素,肝脏是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

9、错: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重要类型。

10、错:GOT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内。

11、错:骨骼肌和心肌组织中的联合脱氨基类型为嘌呤核苷酸循环。

12、对

13、错:氨基甲酰磷酸分别参与尿素和嘧啶的生物合成。

14、对

15、错:生糖兼生酮氨基酸除了芳香族氨基酸外还有异亮氨酸和苏氨酸。

16、错:磷酸吡哆醛是维生素B6的活性形式。

17、对

18、α-酮酸的代谢途径有三条:转变为糖和脂类化合物;生成营养非必需氨基酸;氧化功能。

19、错: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

20、尿素中2个氮原子的来源不同,一个来自于氨,另一个来自于天冬氨酸。

21、对

22、错:一碳单位必需与四氢叶酸结合存在,N5-CH3-FH不能转变为其它类型的一碳单位

23、对

24、错: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25、错:苯丙酮酸尿症的发生是因为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

五、名词解释

1、摄入食物中的含氮量与排泄物中含氮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氮平衡,反映蛋白质合成量与分解量之间的关系。

2、机体需要但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称为营养必需氨基酸,包括色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3、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则必需氨基酸可以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营养价值,此作用称为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4、氨基酸在氨基酸脱氢酶和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亚氨基酸,再水解生成α-酮酸和氨的反应过程。

5、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某种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一种相应的氨基酸,而原来的氨基酸转变成α-酮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

6、氨基酸先与α-酮戊二酸进行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然后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而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

7、肌肉中的氨基酸经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移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丙氨酸经血液运输至肝,在肝中,丙氨酸经联合脱氨基作用,释放出氨,用于合成尿素;转氨基后生成的丙酮酸,可经糖异生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再由血液运输至肌肉组织供利用,这种丙氨酸和葡萄糖反复的在肌肉和肝之间进行氨的转运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8、某些氨基酸如丝氨酸、组氨酸、甘氨酸、色氨酸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一碳单位,包括甲基、甲烯基、甲炔基、亚氨甲基和甲酰基。

9、甲硫氨酸与ATP作用生成S-腺苷甲硫氨酸,后者经转甲基作用转变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进一步转变成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可接受甲基重新生成甲硫氨酸,形成一个循环过程,称甲硫氨酸循环。

六、问答题(答案要点)

1、(1)谷氨酸  谷氨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NADH+H++NH3  

   (2)α-酮戊二酸  三羧酸循环 草酰乙酸+CO2+FADH2+NADH+H+

   (3)草酰乙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4)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 丙酮酸脱氢酶  乙酰辅酶A

(5)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2分子CO2,1分子FADH2,3分子NADH+H+和ATP。

(6)还原当量H进入氧化呼吸链产生水和ATP。

(7)NH3+CO2+ATP→氨基甲酰磷酸→尿素循环生成尿素。

2、①尿素循环基本过程:

在肝细胞线粒体内,氨和二氧化碳生成氨基甲酰磷酸,后者与鸟氨酸作用生瓜氨酸,瓜氨酸进入胞液与天冬氨酸作用生成精氨酸代琥珀酸,后者裂解未精氨酸和延胡索酸,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鸟氨酸可进入线粒体再参与下一轮反应,此循环称鸟氨酸循环。(用图示也可)

②经尿素循环体内有毒的氨合成无毒尿素,随尿液排出体外。尿素的2分子氨一个来自氨,另一个来自天冬氨酸,且合成1分子尿素需消耗4个高能磷酸键。

3、某些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一碳单位,包括甲基、甲烯基、甲炔基、亚氨甲基和甲酰基。一碳单位不能游离存在,常与四氢叶酸结合而参加代谢,不同的一碳单位形式可相互转变。

一碳单位作用:

①作为合成嘌呤和嘧啶的原料。N5, N10=CH—FH4与N10—CHO—FH4分别提供嘌呤合成C8、C2的来源。

②N5-CH3-FH4是体内重要的甲基间接供体。

4、体内氨基酸的主要来源有:(1)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2)组织蛋白质的降解;(3)机体自身合成的营养非必需氨基酸。主要去路有:(1)合成组织蛋白质;(2)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主要合成尿素,α-酮酸转变为糖或脂类,合成营养非必需氨基酸,氧化供能。(3)脱羧基作用生成胺类;(4)转变为其它含氮化合物。

5、血氨浓度升高时,大量的氨进入脑组织,氨+α-酮戊二酸→谷氨酸,谷氨酸+氨

→谷氨酰胺,干扰脑的能量代谢。脑组织在消除氨时需消耗高能磷酸化合物及大量的

α-酮戊二酸,导致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减少,能量生成减少,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严

重时引起肝性昏迷。另外,可能是谷氨酸、谷氨酰胺增多,产生渗透效应,引起脑水肿

6、在肠道中NH3比NH4+易吸收,NH3在酸性条件下生成NH4+,NH4+ 在碱性条件下生成NH3

用碱性肥皂水灌肠会使氨的吸收增多,而使用碱性利尿剂会阻碍肾小管细胞的泌铵作用,二者的结果都会使血氨升高。

7、叶酸在体内以四氢叶酸的形式参与一碳单位的转运,假如叶酸缺乏必导致核苷酸的合成障碍,进而影响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细胞增殖。VitB12是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又称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辅酶,VitB12缺乏时,N5 –CH3-FH4上的甲基不能转移,从而影响四氢叶酸的再生,使组织中游离的四氢叶酸含量减少,不能重新利用它来转运其他一碳单位,导致核酸合成障碍,影响细胞分裂。因此,叶酸和VitB12不足时可产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8、正常时体内多种转氨酶主要存在与相应组织细胞内,血清中含量很低,谷丙转氨酶在肝细胞内活性最高,而谷草转氨酶在心肌细胞中活性最高,当肝细胞或心肌细胞损伤时上述转氨酶释放入血,造成血清转氨酶活性上升。所以测定血清中转氨酶的活性可以作为肝、心组织损伤的参考指标。

七、论述题

1、正常情况下血氨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动态平衡,血浆中氨的浓度不超过0.1mg/100ml,若血氨增高,可引起脑功能紊乱。

(1)血氨来源:

①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是血氨主要来源;

②肠道产氨,由腐败作用产生的氨或肠道尿素经肠道细菌尿素酶水解产生的氨;

③肾脏产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的水解;

④胺类、嘌呤、嘧啶等含氮物质的分解产生氨。

(2)血氨去路:

①在肝脏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随尿液排出体外;   ②合成谷氨酰胺;   ③参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④合成其它含氮物质。

2)高血氨患者降氨措施:

①限制蛋白质摄入 ②抑制肠道细菌 ③静滴谷氨酸盐、精氨酸盐   ④酸性液灌肠对肝硬化腹水病人用酸性利尿剂

2、体内脱氨基作用的主要方式有:转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和非氧化脱氨基。

①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某种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一种相应的氨基酸,而原来的氨基酸转变成α-酮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转氨酶在体内活性高,存在范围广,大多数氨基酸均可通过此作用脱去氨基,转氨基作用是可逆的,故也是体内非必需氨基酸合成的重要途径;但转氨基作用仅仅是转移了氨基,并未真正脱去氨基。

②氧化脱氨基作用:谷氨酸脱氢酶活性高,催化谷氨酸彻底脱去氨基生成α-酮酸和氨,是非必需氨基酸合成重要途径;但此酶专一性强,仅催化谷氨酸脱氨,另外,此酶在肝肾脑中活性高,而在骨骼肌、心肌中活性低。

③联合脱氨基作用:有两种类型:一是转氨基偶联氧化脱氨基;二是嘌呤核苷酸循环。

转氨基偶联氧化脱氨基:其过程是氨基酸先与α-酮戊二酸进行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然后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而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这是体内氨基酸脱氨基最主要方式,也是非必需氨基酸合成主要方式,但此方式在骨骼肌心肌中作用弱,骨骼肌心肌中氨基酸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脱去氨基。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重点和难点]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原料、合成部位、主要合成过程、参与合成的重要酶。嘌呤核苷酸重要抗代谢物及其作用机制,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关键酶、终产物及痛风治疗机理。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原料、主要过程、参与酶及辅助因子,嘧啶核苷酸主要抗代谢物及其作用机制,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终产物。

嘌呤环和嘧啶环的元素来源。脱氧核苷酸的合成过程、参与酶、辅酶,脱氧胸苷酸合成。

本章难点:核苷酸代谢的从头合成途径和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测试题]

一、A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嘌吟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嘌呤环的氮原子均来自氨基酸的α氨基  B.合成过程中不会产生自由嘌呤碱

  C.氨基甲酰磷酸为嘌呤环提供氨甲酰基  D.由IMP合成AMP和GMP均由ATP供能 E.次黄嘌呤鸟嘌吟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IMP转变成CMP

2、体内进行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最主要的组织是

  A.胸腺  B.小肠粘膜  C.肝  D.脾  E.骨髓

3、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首先生成的是

  A.GMP   B.AMP   C.IMP   D.ATP   E.GTP

4、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直接原料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谷氨酸  D.CO E.一碳单位

5、下列哪种化合物对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不产生直接反馈抑制作用

  A.TMP   B.IMP   C.AMP   D.GMP   E.ADP

6、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的主要器官是:

A.脑  B.肝脏  C.小肠  D.肾脏   E.胸腺

7、下列哪一组是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底物:

A.腺嘌呤+ATP B.腺嘌呤+PRPP C.腺苷+ATP

D.腺苷+GTP  E.腺苷+PRPP

8、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参与下哪种反应

  A.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  B.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

  C.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  D.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

  E.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

9、PRPP酰胺转移酶活性过高可以导致痛风症,此酶催化

  A.从R-5-P生成PRPP  B.从甘氨酸合成嘧啶环  C.从PRPP生成磷酸核糖胺  D.从IMP合成AMP E.从IMP生成GMP

10、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

A.尿素  B.肌酸  C.肌酸酐  D.尿酸  E.β-丙氨酸

11、哺乳类动物体内直接催化尿酸生成的酶是

  A.尿酸氧化酶  B.黄嘌呤氧化酶  C.腺苷脱氨酶  D.鸟嘌呤脱氨酶

  E.核苷酸酶

12、体内脱氧核苷酸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直接还原而成的

  A.核糖  D.核糖核苷  C.一磷酸核苷  D.二磷酸核苷  E.三磷酸核苷

13、6-巯基嘌呤核苷酸不抑制

  A.IMP→AMP  B.IMP→GMP C.PRPP酰胺转移酶  D.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E、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

14、氮杂丝氨酸干扰核苷酸合成,因为它是下列哪种化合物的类似物

  A.丝氨酸  B.甘氨酸  C.天冬氨酸  D.谷氨酰胺  E.天冬酰胺

15、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

  A.在5-磷酸核糖上合成碱基  B.由FH4提供一碳单位

  C.先合成氨基甲酰磷酸    D.甘氨酸完整地参

E.谷氨酸提供氮原子

16、哺乳动物中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合成限速酶是:

A.合成酶类 B.乳清酸酶 C.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  

D.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E.磷酸核糖转移酶

17、催化dUMP转变为dTMP的酶是

  A.胸苷酸还原酶  B.胸苷酸合酶 C.核苷酸激酶  D.甲基转移酶

  E.脱氧胸苷激酶

18、嘧啶核苷酸合成中,生成氨基甲酰磷酸的部位是

A.线粒体  B.微粒体  C.胞浆  D.溶酶体  E.细胞核

19、细菌中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反馈抑制是由于控制了下列哪种酶的活性

  A.二氢乳清酸酶  B.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 C.二氢乳清酸脱氢酶   D.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E.胸苷酸合酶

20、能在体内分解产生β-氨基异丁酸的核苷酸是

  A、CMP   B.AMP   C.TMP   D.UMP   E.IMP

21、嘧啶核苷酸合成阻碍时可导致

A.痛风症   B.苯酮酸尿症   C.乳清酸尿症   D.尼汉综合症 E.白化病

22、5-FU的抗癌作用主要为:

A.合成错误的DNA,抑制癌细胞生长 

B.抑制尿嘧啶的合成,从而减少DNA的生物合成 

C.抑制胞嘧啶的合成,从而减少RNA的生物合成  

D.抑制胸苷酸合酶 从而减少DNA的生物合成  

E.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从而减少TMP的生物合成

23、阿糖胞苷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机理是通过抑制下列哪种酶而干扰核苷酸代谢

  A.二氢叶酸还原酶   B.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C.二氢乳清酸脱氢酶 D.胸苷酸合酶E.氨基甲酰基转移酶

24、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需要谷氨酰胺分子上的酰胺基

  A.TMP上的两个氮原子  B.嘌呤环上的两个氮原子 C.UMP上的两个氮原子  D.嘧啶环上的两个氮原子 E.腺嘌呤上的氨基

25、最直接联系核苷酸合成与糖代谢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1-磷酸葡萄糖  D.1,6-二磷酸葡萄糖

  E.5-磷酸核糖

26、下列哪一个反应不需要PRPP:

A.5-磷酸核糖胺的生成   B.由次黄嘌呤转变为次黄嘌呤核苷酸  C.嘧啶生物合成中乳清酸的生成  D.由腺嘌呤转变为腺嘌呤核苷酸  E.由鸟嘌呤转变为鸟嘌呤核苷酸

27、嘌呤和嘧啶两类核苷酸合成过程中共同需要的酶是

A.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 B.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 C.PRPP合成酶 D. 二氢乳清酸酶  E.二氢乳清酸脱氢酶

二、X型选择题

1、嘌呤环中的氮原子来自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谷氨酰胺 D.谷氨酸  E.一碳单位

2、嘌呤环中碳原子来自:

A.CO2  B.一碳单位 C.甘氨酸  D.谷氨酰胺  E.天冬氨酸

3、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包括哪些物质:

A.磷酸核糖 B.一碳单位 C.二氧化碳  D.谷氨酰胺  E.天冬氨酸

4、下列哪些情况可能与痛风症的产生有关?
A.嘌呤核苷酸分解增强 B.嘧啶核苷酸分解增强 C.嘧啶核苷酸合成增强 D.尿酸生成过多 E.乳清酸生成过多

5、下列哪些化合物对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能产生反馈抑制作用?
A.IMP B.AMP C.GMP D.尿酸 E.乳清酸

6、6-巯基嘌呤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是由于:
A.6-巯基嘌呤抑制IMP生成AMP B.6-巯基嘌呤抑制IMP生成GMP C.6-巯基嘌呤抑制嘌呤补救合成途径 D.6-巯基嘌呤抑制次黄嘌呤的合成 E.抑制PRPP酰胺转移酶

7、别嘌呤醇的作用:
A.是次黄嘌呤的类似物 B.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C.可降低痛风患者体内尿酸水平
D.使痛风患者尿中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排泄量减少  E.使嘌呤核苷酸合成减少

8、核苷酸抗代谢物中氨基酸类似物有:

A.氮杂丝氨酸 B.6-重氮-5-氧正亮氨酸  C.谷氨酰胺 D.氨蝶呤 E.甲氨蝶呤

9、胞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包括下列哪些物质?
A.5-磷酸核糖B.谷氨酰胺C.一碳单位D.天冬氨酸 E.二氧化碳

10、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对下列哪项不起作用

A.尿嘧啶 B.胸腺嘧啶 C.乳清酸 D.胞嘧啶 E.尿苷

11、嘧啶环中氮原子来自:

A.谷氨酸 B.谷氨酰胺 C.甘氨酸  D.天冬氨酸 E.天冬酰胺

12、嘧啶环中碳原子来自:

A.一碳单位   B.二氧化碳   C.谷氨酰氨   D.天冬氨酸   E.天冬酰胺

13、在细胞中自UMP合成dTMP的有关反应涉及:

A.四氢叶酸衍生物传递一碳单位   B.四氢叶酸氧化成二氢叶酸  C.中间产物为dUDP   D.受5-Fu抑制   E.以上均正确

14、胸腺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原料包括哪些物质:

A.谷氨酰胺   B.天冬氨酸   C.一碳单位   D.磷酸核糖   E.二氧化碳

15、嘧啶分解的代谢产物有:
A.CO2 B.β-氨基酸 C.NH3 D.尿酸 E.水

16、嘧啶合成的反馈抑制作用是由于控制了下列哪些酶的活性?
A.氨基甲酰磷合成酶Ⅱ B.二氢乳清酸酶 C.天冬氨酸氨基转甲酰基酶
D.乳清酸核苷酸脱羧酶 E.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

17、β-氨基异丁酸是哪些物质分解的产物:

A.AMP   B.GMP   C.CMP D.UMP   E.TMP

18、下列哪些反应需要一碳单位参加?
A.IMP的合成 B.IMP→GMP  C. IMP→AMP  D.UMP的合成 E.dTMP的生成

19、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参与的反应有:
A.IMP从头合成B.IMP补救合成C.GMP补救合成D.AMP补救合成 E.UMP从头合成

20、哪些物质的合成需要谷氨酰胺分子上的酰胺氮:

A.胞嘧啶的氨基   B.鸟嘌呤的氨基   C.嘌呤环的N3和N9

D.嘧啶环的两个氮原子  E.腺嘌呤的氨基

三、填空题

1.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是   、  及 等简单物质。

2.体内嘌呤核苷酸首先生成 ,然后再转变成  

3.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酶是 和___  ___

4.在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中HGPRT催化合成的核苷酸是___  ___和___  ___

5.核苷酸抗代谢物中,叶酸类似物竞争性抑制___ ___酶,从而抑制了___  ___的生成。

6.别嘌呤醇是___  ___的类似物,通过抑制___  ___酶,减少尿酸的生成。

7.痛风症是___  ___生成过多而引起的。

8.体内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各自相应的核糖核苷酸在___ ___水平上还原而成,___  ___酶催化此反应。

9.由dUMP生成TMP时,其甲基来源于___  ___,催化脱氧胸苷转变成dTMP的酶是___  ___,此酶在肿瘤组织中活性增强。

10.体内常见的两种环核苷酸是___ ___和___  ___

11.核苷酸合成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是___ ___,其生理意义是___  ___

12.氨甲蝶呤(MTX)干扰核苷酸合成是因为其结构与___  ___相似,并抑制___  ___酶,进而影响一碳单位代谢。

13.核苷酸抗代谢物中,常用嘌呤类似物是___ ___,常用嘧啶类似物是___  ___

14.嘧啶碱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___ ___、___  ___、___ ___、和___  ___

四、辨析题

1、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都是先合成碱基环,然后再与PRPP反应生成核苷酸。()

2、AMP合成需要GTP,GMP需要ATP。因此ATP和GTP任何一种的减少都使另一种的合成降低。( )

3、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相应的核糖核苷二磷酸在酶催化下还原脱氧生成的。( )

4、黄嘌呤氧化酶参与嘧啶核苷酸分解。( )

5、HGPRT缺陷易致乳清酸尿症。( )

6、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IMP转变成GMP。( )

7、5-Fu的抗癌作用主要抑制胞嘧啶的合成,从而减少RNA的合成。( )

8、细胞中核苷酸主要以5’–核苷酸形式存在,其中又以5’-ATP含量最多。( )

9、cAMP是多种细胞膜受体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

10、嘌呤碱的降解产物不易溶于水,而嘧啶碱的降解产物易溶于水。( )

 

五、名词解释

1、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2、Lesch-Nyhan综合征

3、核酸合成的反馈调节

 

六、简答题

1. 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有何生理意义?

2. 试比较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和Ⅱ的异同。

3. 试述痛风症的发病原理及治疗机制。

4、讨论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在核苷酸代谢中的重要性。

5、试从合成原料、合成程序、反馈调节等方面比较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异同点。

七、论述题

试讨论各类核苷酸抗代谢物的作用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B 2.C3.C 4.C 5.A 6.A 7.B 8.C 9.C 10.D 11.B 12.D 13.E 14.D 15.C 16.C 17.B 18.C 19.D20.C 21.C 22.D 23.B 24.B 25.E 26.C 27.C

 

二.X型选择题

1.ABC2.ABC 3.ABCDE 4.AD 5.ABC 6.ABCE 7.ABCE 8.AB 9.ABDE 10.DE 11.BD 12.BD 13.ABCDE14.ABCDE 15.ABC 16.AC 17.E 18.AE 19.ABCDE 20.AC

 

三、填空题

1.磷酸核糖 氨基酸 一碳单位 CO2 2.IMP AMP GMP 3.PRPP合成酶  PRPP酰胺转移酶.4.IMP  GMP 5.二氢叶酸还原酶  四氢叶酸 6.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7.尿酸 8.二磷酸核苷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9.N5,N10-甲烯四氢叶酸  胸苷激酶10.cAMP cGMP 11.反馈调节  既满足对核苷酸的需要,又避免营养物质及能量的浪费12.叶酸  二氢叶酸还原酶13.6-巯基嘌呤  5-氟尿嘧啶14.NH3CO2 β-丙氨酸 β-氨基异丁酸 

 

四、辨析题

1. 错 嘌呤核苷酸合成是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嘌呤环,从而形成嘌呤核苷酸

2. 错 只能说GTP可促进AMP的生成,ATP也可以促进GMP的生成

3. √

4.错  黄嘌呤氧化酶参与嘌呤核苷酸分解

5.错  HGPRT缺陷易致自毁容貌怔

6.错  IMP脱氢酶和GMP合成酶催化IMP转变成GMP

7.错  5-Fu的抗癌作用主要抑制胸腺嘧啶的合成

8.√ 

9. √

10 √

五、名词解释

1、利用游离的嘌呤碱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称为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

2、由于基因缺陷而导致HGPRT完全缺失的患儿,表现为自毁容貌怔或Lesch-Nyhan综合征。

3、核苷酸合成的反馈调节  指核苷酸合成过程中,反应产物对反应过程中某些调节酶的抑制作用,反馈调节一方面使核苷酸合成能适应机体的需要,同时又不会合成过多,以节省营养物质及能量的消耗。

 

六简答题

1、(1) 可以节省从头合成时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

(2)体内某些器官(如脑、骨髓)不能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它们只能利用现成的碱基或核苷进行补救合成嘌呤核苷酸。如若缺乏HGPRT会出现Lesch-Nyhan综合征。

2、(1)相同: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和Ⅱ都属于连接酶类,催化CO2和氨合成氨基甲酰磷酸,同时断裂2分子ATP的磷酸酯键,生成ADP和Pi,反应均不可逆。

(2)不同:酶Ⅰ分布在肝细胞线粒体基质内,氨来源于游离氨,它需要N-乙酰谷氨酸作为正变构效应物,酶Ⅰ的活性与其浓度成正比。酶促反应需Mg2+激活。反应产物将与鸟氨酸结合成瓜氨酸,合成尿素。酶Ⅱ存在于绝大多数细胞的胞液中,谷氨酰胺提供的氨与CO2结合生成氨基甲酰磷酸。产物与天冬氨酸在氨基甲酰转移酶的催化下生成氨基甲酰天冬氨酸,进而合成UMP。酶Ⅱ是嘧啶核苷酸合成代谢的关键酶,终产物UMP为其变构抑制剂。 

3、痛风症多见于成年男性,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嘌呤核苷酸代谢酶的缺陷有关。痛风症患者血中尿酸含量升高,当超过8mg %时,尿酸盐晶体即可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而导致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疾病。临床上常用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别嘌呤醇与次黄嘌呤结构类似,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的生成,减少尿酸的沉积。

4、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在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与补救合成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成分,表现在:(1)核苷酸补救合成中,PRPP与游离碱基直接生成各种——磷酸核苷;(2)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过程中,PRPP作为起始原料与谷氨酰胺生成PRA,然后逐步合成各种嘌呤核苷酸;(3)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过程中,PRPP参与乳清酸核苷酸的生成,再逐渐合成尿嘧啶——磷酸核苷等。

5、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过程中在原料、合成程序及反馈调节等方面的异同点如下表所示:

 

嘌呤核苷酸

嘧啶核苷酸

原料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CO2、一碳单位、PRPP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CO2、PRPP、一碳单位(仅胸苷酸合成)

程序

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嘌呤环,从而形成嘌呤核苷酸

首先合成嘧啶环,再与磷酸核糖结合形成核苷酸

反馈调节

嘌呤核苷酸产物反馈抑制PRPP合成酶、酰胺转移酶等起始反应的酶

嘧啶核苷酸产物反馈抑制PRPP合成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等起始反应的酶

 

七、论述题

抗肿瘤药物

5-氟尿嘧啶

6-巯基嘌呤

氨基喋呤和氨甲喋呤

氮杂丝氨酸

核苷酸代谢中类似物

胸腺嘧啶

次黄嘌呤

叶酸

谷氨酰胺

作用机理

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

抑制IMP的相关反应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干扰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具体作用机理需结合书本详细作答。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重点和难点]

物质代谢调节的概念和三个水平层次的分类。酶的结构调节和酶的含量调节的特点和意义。酶的变构调节和化学修饰概念、特点、调节机理及生理意义。

根据激素受体存在于细胞不同部位,可将激素分为两大类:膜受体激素和膜内受体激素的基本作用机理。

整体水平的调节中应激和饥饿状态下体内物质代谢的变化。

代谢组和代谢组学。

本章难点:变构调节的机制,应激和饥饿状态下体内物质代谢的变化。

[测试题]

一、A型题

1、下列描述体内物质代谢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在体内共同参与代谢

  B.各种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

  C.体内各种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转变维持着动态平衡

  D.物质的代谢程度和方向决定于生理状态的需要

  E.进入人体的能源物质超过需要,即被氧化分解

2、关于糖、脂、氨基酸代谢错误的是

  A.乙酰CoA是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共同的中间代谢物

  B.三羧酸循环是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途径

  C.当摄入糖量超过体内消耗时,多余的糖可转变为脂肪

  D.当摄入大量脂类物质时,脂类可大量异生为糖

  E.偶数脂肪酸能转变为糖

3、关于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酶活性中心底物结合部位结合

  B.与酶活性中心催化基因结合

  C.与调节亚基或调节部位结合

  D.与酶活性中心外任何部位结合

  E.通过共价健与酶结合

4、饥饿可使肝内哪一条代谢途径增强

  A.磷酸戊糖途径  B.糖酵解途径  C.糖异生  D.糖原合成  E.脂肪合成

5、胞浆内不能进行下列哪一代谢途径

  A.糖酵解  B.磷酸戊糖途径  C.脂肪酸β-氧化 D.脂肪酸合成

  E.糖原合成与分解

6、磷酸二羟丙酮是哪两种代谢之间的交叉点

  A.糖-氨基酸  B.糖-脂肪酸  C.糖-甘油 D.糖,胆固醇  E.糖-核酸

7、长期饥饿时大脑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A.葡萄糖  B.氨基酸  C.甘油  D.酮体  E.糖原

8、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葡萄糖  B.脂肪酸  C.ATP   D.GTP   E.磷酸肌酸

9、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

  A.类固酸激素  B.儿茶酚胺类激素 C.生长因子  D.肽类激素

  E.蛋白类激素

10、关于酶的化学修饰,错误的是

  A.一般都有活性和非活性两种形式

  B.活性和非活性两种形式在不同酶催化下可以互变

  C.催化互变的酶受激素等因素的调控

  D.一般不需消耗能量

  E.有级联放大效应

11、化学修饰中通过共价键结合到酶蛋白分子上最常见的基团是:

A.甲基  B.氨基  C.羧基  D.巯基  E.磷酸基

12、当肝细胞内ATP供应充分时,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丙酮酸激酶被抑制 B.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受抑制

  C.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受抑制 D.糖异生增强

  E.三羧酸循环减慢

13、在胞浆内进行的代谢过程是

  A.三羧酸循环  B.氧化磷酸化 C.丙酮酸羧化  D.脂酸β氧化

  E.脂肪酸合成

14、饥饿时体内的代谢变化哪一项是错误的

  A.胰岛素分泌增加  B.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脂肪动员加强D.酮体生成增加 E.糖异生加强

15、关于关键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关键酶常位于代谢途径的第一步反应

  B.关键酶在代谢途径中活性最高,所以才对整个代谢途径的流量起决定作用

  C.关键酶常是变构酶

  D.受激素调节的酶常是关键酶

  E.关键酶常催化单向反应或非平衡反应

16、关于机体各器官物质代谢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肝脏是机体物质代谢的枢纽

  B.心脏对葡萄糖的分解以有氧氧化为主

  C.通常情况下大脑主要以葡萄糖供能

  D.红细胞所需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酵解途径

  E.肝脏是体内能进行糖异生的唯一器官

17、关于变构调节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变构酶常由二个以上亚基组成

  B.变构调节剂常是些小分子代谢物

  C.变构剂通常与酶恬性中心以外的某一特定部位结合

  D.代谢途径的终产物通常是该途径起始反应酶的变构抑制剂

  E.变构调节具有放大效应

18、关于酶含量的调节哪一项是惜误的

  A.酶含量调节属细胞水平的调节

  B.酶含量调节属快速调节

  C.底物常可诱导酶的合成

  D.产物常遏制酶的合成

  E.激素或药物也可诱导某些酶的合成

19、作用于膜受体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雌激素  C.甲状腺素  D.孕激素  E.醛固酮

20、应激状态下血中物质改变哪一项是错误的

  A.胰高血糖素增加  B.肾上腺素增加 C.胰岛素增加D.葡萄糖增加

  E.氨基酸增加

21、下列关于酶的化学修饰调节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引起酶蛋白发生共价变化  B.使酶活性改变  C.有放大效应D.是一种酶促反应 E.与酶的变构无关

22、下列关于糖脂代谢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糖分解产生的乙酰CoA可作为脂肪酸合成的原料

  B.脂酸合成所需的NADPH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

  C.脂酸分解产生的乙酰CoA可经三羧酸循环异生成糖

  D.甘油可异生成糖

  E.脂肪分解代谢的顺利进行有赖于糖代谢的正常进行

23、三羧酸循环所需草酰乙酸通常主要来自于

  A.食物直接提供  B.天冬氨酸脱氨基 C.苹果酸脱氢D.丙酮酸羧化

  E.以上都不是

24、在线粒体内所进行的代谢过程是

  A.软脂酸的合成  B.蛋白质的合成 C.糖异生D.糖原的合成

E.脂酸B氧化

二 X型选择题

1、短期饥饿时,体内可能发生的代谢变化为

A.糖异生加强 B.血酮体升高   C.脂肪动员加强D.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   E.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加强

2、变构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变构酶多存在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

B.  变构剂使酶蛋白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C.  变构剂与酶分子的特定部位结合

D.  变构调节都产生正效应,即增加酶的活性

E.变构酶大多是代谢调节的关键酶

3、通过膜受体作用的激素有

A.胰岛素B.肾上腺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素E.类固醇激素

4、酶的化学修饰的特点包括

A.需要酶催化  B.使酶蛋白发生共价键的改变 C.使酶的活性发生改变D.有放大效应 E.最常见的方式是甲基化与去甲基化

5、应激可引起的代谢变化

A.血糖升高   B.脂肪动员加强   C.蛋白质分解加强 D.酮体生成增加E.糖原合成增加

6、诱导酶合成增加的因素为

A.酶的底物  B.酶的产物 C.激素  D.药物   E.毒物

7、乙酰CoA可作为哪些物质的合成原料:

A.葡萄糖   B.脂酸  C.氨基酸  D.核苷酸  E.胆固醇

8、6-磷酸果糖激酶-1的别构激活剂有:

A.ATP   B.AMP   C.柠檬酸   D.1,6—二磷酸果糖   E.2,6--二磷酸果糖

9、磷酸化修饰位点是酶蛋白分子中的

A.Thr  B.Ser  C.Tyr D.Cys  E.Ala

10、下列关于代谢组学哪些是正确的

A.代谢组学定量分析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相对高分子质量代谢产物

B.代谢组学研究需要高通量定量检测技术和大规模计算

C.代谢组学在疾病诊断和新药开发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D.代谢组学可以用以研究基因功能、调控机制

E.代谢组学研究有样品预处理、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解释三个阶段

三、填空题

1、代谢调节的三级水平调节为            

2、酶的调节包括        

3、酶的结构调节有          两种方式。

4、酶的化学修饰常见的方式有                等。

5、在酶的化学修饰调节中,修饰酶的        两种形式的转变是通

    的作用来实现的。

6、酶量的调节通过改变酶的        ,从而调节代谢的速度和强度。

7、糖、脂、蛋白质各代谢途径通过        相互沟通。

8、饥饿期间的肌肉组织,主要分解        氧化供能。

9、在合成代谢途径中    常被作为合成途径的供氢体。

10、由于红细胞无线粒体,因此不能进行糖的    ,其能量主要来自于    

11、按激素受体在细胞的部位不同,可将激素分为        两大类。

12、应激时糖、脂、蛋白质代谢的特点是    增强,    受到抑制。

13、代谢组学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    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活细胞

    的研究领域。

四、辨析题

1、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对蛋白质进行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共价修饰是真核细胞代谢的重要方式。()

2、共价修饰调节酶被磷酸化后活性增大,去磷酸化后活性降低。( )

3、肾是只能进行糖异生,不能生成酮体的器官。( )

4、别构酶又称变构酶,催化反应物从一种构型转化为另一种构型。( )

5、高等动物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包括:环腺苷磷酸(cAMP)、环鸟苷酸(cGMP)、Ca2+、、肌醇三磷酸(IP3)和甘油二脂(DG)。( )

6、固化酶的缺点是稳定性不如天然酶。( )

7、细胞内区域化在代谢调节上的作用,除把不同的酶系统和代谢物分隔在特定区间外,还通过膜上的运载系统调节代谢物、辅助因子和金属离子的浓度。()

8、组成酶是细胞中含量较为稳定的酶。( )

9、诱导酶是指当特定诱导物存在时产生的酶,这种诱导物往往是该酶的产物。( )

10、代谢组指某一生物或细胞中全部代谢物。( )

五、名词解释

1、  酶的变构修饰调节  

2、  诱导剂与阻遏剂  

3、  细胞水平调节

4、  代谢组学

六、简答题

1、  简述物质代谢的特点?

2、  试述丙氨酸转变为脂肪的主要途径?

3、  此较别构调节与酶的化学修饰的特点?

4、  举例说明反馈抑制及其意义?

七、论述题

1、试分析糖、脂、蛋白质和核酸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试分析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有何意义,写出在胞液和线粒体中进行的各5条代谢途径及相应关键酶。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E 2.E3.C 4.C 5.C 6.C 7.D 8.C 9.A 10.D 11.E 12.C 13.E 14.A 15.B 16.E 17.E 18.B 19.A20.C 21.E 22.C 23.D 24.E

 

二.X型选择题

1.ABCD2.ABCE 3.ABC 4.ABCD 5.ABCD 6.ABCDE 7.BE 8.BDE 9.ABC 10.BCDE

 

三、填空题

1.细胞水平,激素水平,整体水平调节 2.酶结构,酶含量 3.变构调节,酶的化学修饰 4.磷酸化,去磷酸化,乙酰化, 去乙酰化 5.有活性(高活性),无活性(低活性),酶催化 6.合成,降解 7.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8.蛋白质和脂肪 9.NADPH  10.有氧氧化 糖酵解 11.膜受体,胞内受体 12.分解代谢,合成代谢 13.所有低分子质量代谢物,代谢谱变化

 

四、辨析题

1.√ 

2.错 并非所有共价修饰调节酶被磷酸化后都是活性增大,去磷酸化后都是活性降低。

3.错 肾也是可生成酮体的器官

4.错 变构酶是可受变构调节的酶

5.√ 

6.错 固化酶稳定性比天然酶好

7.√

8.√

9.错 诱导物可是底物或某些小分子化合物

10.错 代谢组指某一生物或细胞中全部低分子质量代谢物

 

五、名词解释

1、某些小分子化合物与酶蛋白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特异结合,使酶蛋白构象改变,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种调节作用称为酶的变构调节或别位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

2、能加速酶合成的物质称为诱导剂(inducer),减少酶合成的化合物称酶的阻遏剂,包括酶的底物、产物、激素或药物等。

3、通过细胞内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对酶的活性及含量进行调节的方式称为细胞水平调节。

4、代谢组学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质量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活细胞中代谢谱变化的研究领域。

六、简答题

1、物质代谢的特点(1)整体性。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转变、相互依存,构成统一的整体。(2)代谢调节。机体调节机制调节物质代谢的强度,方向和速度以适应内外环境的改变。(3)各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各具特色。(4)各种代谢物均具有各自共同的代谢池。(5)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6)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

2、丙氨酸径联合脱氨基作用转化为丙酮酸

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乙酰CoA进一步合成脂肪酸。丙酮酸经丙酮酸羧化支路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并进一步转化为磷酸二羧丙酮,磷酸二羟丙酮还原为З-磷酸甘油。脂肪酸经活化为脂酰CoA后,与З-磷酸甘油经转酰基作用合成脂肪。

3、

 

调节物质

酶结构变化

特点及生理意义

变构调节

 

化学修饰

小分子化合物

 

酶构象改变

 

共价改变

使底物有效利用,产物反馈抑制

有放大作用,适应应激需要

4、产物可以通过变构调节,阻遏酶的合成等途径反馈抑制代谢过程,例如HMC-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当胆固醇在体内升高时,胆固醇会抑制其合成过程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使胆固醇合成减少,当胆固醇水平降低时,这种抑制作用减弱,从而维持胆固醇水平的动态平衡,这种反馈抑制作用,可以防止中间产物及终产物的堆积,以维行机体的正常代谢。

七、论述题

1、(1)糖可转变为脂肪,但脂肪酸不能转变为糖。(2)糖与大部分氨基酸碳架部分可以相互转变。(3)脂类不能转变成氨基酸,但氨基酸能转变为脂肪。 (4)某些氨基酸是合成核酸的前体。

2、隔离分布可提高反映速率,使各代谢途径互不干扰,彼此协调。

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如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等举出适当例子。


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重点和难点]

基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及中心法则的补充。

基因、复制、半保留复制的概念,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参与DNA复制的酶,包括DNA聚合酶、与DNA解链和DNA分子拓扑学变化相关的酶、引物酶和DNA连接酶;原核生物DNA聚合酶和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的种类,组成特点和功能。

DNA复制过程中出现的复制子、引发体、领头链、随从链、冈崎片段、端粒和端粒酶的概念,DNA合成的原料及新链的延长方向。

DNA损伤突变的概念,突变的类型及DNA损伤修复的主要方式。逆转录的概念。

本章的难点:DNA复制的酶学中DNA聚合酶,DNA拓扑异构酶和DNA生物合成过程中引发体的生成和复制的延长方向。

 

[测试题]

一.A型选择题

1.DNA在复制中所需的底物是

A.AMP. GMP. CMP. UMPB.ADP. GDP. CDP. TDP

C.dAMP. dGMP. dCMP. dUMP  D.dADP. dGDP. dCDP. dTDP

E.dATP. dGTP. dCTP. dTTP

2.催化DNA半保留复制的酶是

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 B.RNA指导的RNA聚合酶

C.RNA指导的DNA聚合酶 D.DNA指导的RNA聚合酶

E.细胞色素氧化酶

3.有关DNA的半保留复制,若将两条链均有同位素标记的DNA分子置于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复制两代,试问所产生的4个DNA分子的放射性情况如何

A.四个分子均有放射性B.四个分子中,分别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

C.两个分子有放射性,两个分子无放射性   D.四个分子均无放射性

E.以上都不对

4.DNA复制时,与核苷酸链5’-dTpApGpAp-3’互补的链是

A.5’—dTpCpTpAp-3’ B.5’—dUpCpUpAp-3’

C.5’—dGpTpGpAp-3’ D.5’—dApTpCpTp-3’

E.5’—dGpCpGpAp-3’

5.关于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复制及修复过程中的空隙进行填补   B.有5’ →3’核酸外切酶活性

C.有3’ →5’核酸外切酶活性D.以dNTP为底物

E.有5’ →3’核酸内切酶活性

6.DNA连接酶作用是

A.催化DNA两条链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B.将螺旋解链

C.催化DNA链两段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D.去除引物,填补空缺

E.催化DNA两条链间形成氢键

7.关于DNA聚合酶I,错误的说法是

A.催化合成的方向是5’→3’  B.具有修复损伤的能力

C.催化冈崎片段的形成 D.具有核酸外切酶活性

E.是原核生物细胞内含量最多的DNA聚合酶

8.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是

A.将DNA双螺旋解链B.合成RNA引物

C.稳定分开的双螺旋D.将复制中不连续的两段链连接起来

E.使DNA解链旋转时不致打结

9.在DNA复制中,关于RNA引物错误的说法是

A.由引物酶合成 B.合成方向5’ →3’

C.提供3’-OH末端作为合成新DNA链的起点   D.RNA酶将引物水解去除

E.提供5’-P末端作为合成新DNA链的起点

10.单链DNA结合蛋白的作用是

A.解开双链  B.松弛DNA超螺旋

C.稳定和保护单链模板 D.合成冈崎片段

E.合成RNA引物

11.关于冈崎片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968年,日本学者冈崎发现的   B.只在随从链上产生

C.是由于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反而产生的  D.复制过程将终结时,冈崎片段互相汇合

E.是由于DNA复制速度太快而产生的

12.与DNA修复过程缺陷有关的疾病是

A.卟啉症 B.着色性干皮病C.黄疸 

D.痛风症 E.苯酮酸尿症

13.根据F.Crick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是

A.蛋白质→RNA→DNA  B.RNA→DNA→蛋白质C.DNA→RNA→蛋白质

D.RNA→RNA→DNA  E.DNA→DNA→蛋白质

14.H.Temin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内容是

A.RNA→蛋白质    B.DNA→rRNA   C.DNA→DNA

D.RNA→DNA    E.DNA→mRNA

15.M.Messelson和F.W.Stahl用15NH4Cl证明的机制是

A.DNA混合式复制 B.DNA转录为mRNA

C.mRNA翻译为蛋白质  D.DNA半保留复制 E.DNA全保留复制

16.现有15N标记DNA双链,以NH4Cl作为氮源复制DNA时,开始产生不含15N的子代DNA分子时是

A.第1代   B.第2代   C.第3代   D.第4代   E.第5代

17.现有15N标记DNA双链,以NH4Cl作为氮源复制DNA,生长三代所产生的子代DNA比例应该是(L代表14N-DNA链,H代表15N-DNA链)

A.7LH/1HH  B.6LL/2LH C.1LL/7LH  D.7HH/1LH E.2HH/6LH

18.DNA半保留复制使子代保留了亲代DNA的全部遗传信息,其表现形式是

A.有规律间隔的碱基序列一致性  B.代与代之间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

C.互补链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  D.隔代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

E.每代都有一条链碱基序列是一样的

19.DNA复制起始复合物引发体的成分不包括

A.SSB  B.DnaB  C.DnaC  D.引物酶E.DNA复制起始区

20.DNA复制时,合成5’-TAGATCC-3’的互补序列是

A.5’-GGATCTA-3’ B.5’-CCTAGAT-3’

C.5’-GGAUCUA-3’ D.5’-GGAUAGA-3’E.5’-ATCTAGG-3’

21.合成真核生物线粒体DNA的DNA-pol是

A.DNA-polα   B.DNA-polβC.DNA-polγ

D.DNA-polδ   E.DNA-polε

22.关于DNA解螺旋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rep蛋白是解螺旋酶B.DnaB蛋白是解螺旋酶

C.rep蛋白作用时需ATP供能D.DnaB蛋白能辨认oriC

E.DnaC蛋白辅助DnaB发挥作用

23.关于逆转录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单链RNA为模板 B.以单链DNA为模板

C.水解杂化双链中的RNA D.促使新合成DNA转入宿主细胞

E.能生成cDNA双链

24.比较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DNA复制,二者的相同之处是

A.引物长度较短B.合成方向是5’→3’

C.冈崎片段长度短 D.有多个复制起始点

E.DNA复制的速度较慢(50dNTP/s)

25.着色性干皮病是人类的一种遗传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经阳光照射后易发展为皮肤癌,该病的分子机理是

A.细胞膜通透性缺陷引起迅速失水

B.在阳光下使温度敏感性转移酶类失活

C.因紫外线照射诱导了有毒力的前病毒

D.细胞不能合成类萝卜素型化合物

E.DNA修复系统有缺陷

26.DNA连接酶在下列哪一个过程中是不需要的?

A.DNA复制 B.DNA修复 C.DNA断裂  

D.制备重组DNAE.DNA重组

27.原核生物DNA复制需要:①DNA聚合酶Ⅲ;②解链蛋白;③DNA聚合酶Ⅰ;④引物酶;⑤DNA连接酶。其作用的顺序是

A.④. ③. ①. ②. ⑤  B.②. ③. ④. ①. ⑤ 

C.④. ②. ①. ⑤. ③  D.④. ②. ①. ③. ⑤

E.②. ④. ①. ③. ⑤

28.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比较正确的是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A.双向复制   多个复制单位  B.需RNA引物 不需引物

C.连续合成   分片段合成 D.DNA聚合酶Ⅰ DNA聚合酶Ⅱ

E.从5’至3’方向   从3’至5’方向

29.点突变(碱基错配)可以引起

A.mRNA降解  B.DNA复制停顿 C.读码框移

D.氨基酸置换 E.氨基酸缺失

30.蛇毒磷酸二酯酶是外切酶,当用来水解多核苷酸链时,酶的作用是从

A. 多核苷酸链的3’磷酸末端开始  B. 多核苷酸链的5’磷酸末端开始

C. 多核苷酸链的3’羟基末端开始  D. 多核苷酸链的5’羟基末端开始

E. 多核苷酸链的3’羟基末端和5’磷酸末端同时开始

31.紫外光对DNA的损伤主要是

A. 导致碱基置换  B. 造成碱基缺失

C. 引起DNA链的断裂 D. 形成嘧啶二聚体

E.引起碱基突变

32.小白鼠的基因组比E.Coli的基因组长600多倍,但是复制所需要的时间仅长10倍,是因为

A. 染色质蛋白加速小白鼠DNA的复制  B. 在细胞中小白鼠基因不全部复制

C. 在小白鼠DNA聚合酶合成新链的速度比E.Coli聚合酶快60倍

D. 小白鼠基因组含有多个复制起点,E.coli基因组只含有一个复制起点

33.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是

A. 放射性同位素14C示踪的密度梯度离心B.同位素15N标记的密度梯度离心

C.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密度梯度离心  D.放射性同位素3H示踪的纸层析技术

E. 放射性同位素33P示踪的密度梯度离心   

34.以下哪种物质常造成碱基对的插入或缺失

A. 嘧啶衍生物   B. 5-氟尿嘧啶C. 羟胺 D. 亚硝基胍

E. 阿糖胞苷

35.下列何者是DNA复制的底物

A. ATP  B. dUTPC. dTTP   D.dGDP

E. dCTP

36.下列与DNA解链无关的是

A. 单链DNA结合蛋白  B. DNA解螺旋酶  C. 拓扑异构酶Ⅱ D. DNA酶

E. DNA聚合酶Ⅰ

37.关于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   B. 具有5’→3’核酸内切酶活性

C. 是唯一参与大肠杆菌DNA复制的聚合酶  D.dUTP是它的一种作用物

E. 可催化引物的合成

38.关于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催化dNTP连接到DNA片段的5’羟基末端

B. 催化dNTP连接到引物链上

C. 需要四种不同的dNTP为作用物

D. 是由多种亚基组成的不对称二聚体

E. 在DNA复制中链的延长起主要作用

39.关于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DNA polα与引发酶共同参与引发作用

B. DNA polδ催化链的生成

C. DNA polβ催化线粒体DNA的生成

D. PCNA参与DNA polδ的催化作用

E. 真核生物DNA pol有α. β. γ. δ和ε5种

40.关于DNA的半不连续合成,错误的说法是

A. 前导链是连续合成的 B. 随从链是不连续合成的

C. 不连续合成的片段是冈崎片段

D. 前导链和随从链合成中有一半是不连续合成的

E. 随从链的合成迟于前导链的合成

41.与DNA修复过程缺陷有关的疾病是

A. 黄嘌呤尿症  B. 着色性干皮病  C. 卟啉病  D. 痛风 E. 黄疸

【X型题】

1.关于DNA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解螺旋酶的作用下,DNA双链间氢键断裂,双链打开

  B.只有前导链可作为模板

  C.均为不连续复制

  D.新链合成的方向是5’→3’

  E.切去引物,由连接酶连接

2.关于DNA复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RNA指导的DNA聚合酶参加 B.为半保留复制

C.以四种NTP为原料  D.有DNA指导的DNA聚合酶参加

  E.有引物酶参加

3.在DNA复制的延长过程中,可以出现的现象有

  A.形成复制叉B.形成RNA引物

  C.形成冈崎片段 D.RNA引物水解

  E.生成磷酸二酯键

4.DNA聚合酶Ⅰ的作用是

 A.参与DNA的损伤与修复B.具有3’→5’外切酶活性

 C.具有连接酶活性D.Klenow片段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

E.填补合成片段间的空隙

5.DNA聚合酶Ⅰ具有

 A.3’→5’外切酶活性 B.5’→3’外切酶活性

 C.5’→3’聚合酶活性 D.3’→5’聚合酶活性

 E.连接酶活性

6.关于DNA聚合酶作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Pol Ⅰ在DNA损伤的修复中发挥作用 B.Pol Ⅲ是主要的复制酶

 C.Pol Ⅱ是主要的复制酶D.Pol Ⅱ具有3’→5’聚合酶活性

 E.Pol Ⅰ同时有3’→5’及5’→3’外切酶活性

7.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有固定的复制起始点 B.需引物RNA

 C.真核生物的冈崎片段较原核生物的短   D.催化子链延伸方向为5’→3’

 E.是连续等速复制

8.关于DNA复制起点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复制起点是任意的  B.复制是从一个特定位点开始的

 C.原核生物的DNA复制只有一个起点D.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有多个起点

 E.以上都是

9.DNA损伤的光修复需

 A.DNA聚合酶   B.糖基化酶   C.光修复酶

D.转甲基酶   E.核酸内切酶

10.下列关于DNA聚合酶正确说法是

A. 真核生物的DNA-polε与原核生物的DNA-polⅠ作用相似

B.在原核生物细胞内真正起复制作用的酶是DNA-polⅢ

C.α和δ-DNA聚合酶是真核生物DNA复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

D.原核生物的三种DNA聚合酶都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

E.DNA-pol II 只有3’→5’外切酶活性

11.下列叙述与逆(反)转录有关的是

A.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 B.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C.需逆(反)转录酶催化 D.必须有引物存在才能合成

E.dNTP是合成原料

12.DNA损伤修复机制包括

A.切除修复B.SOS修复 C.光修复 D.重组修复 E.嘧啶二聚体修复

13.下列关于端粒与端粒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端粒酶是由RNA与蛋白质两部分组成 B.端粒酶是由DNA与蛋白质两部分组成

C.端粒酶是一种反转录酶D.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DNA的末端结构

E.端粒与DNA复制及染色体的稳定性无关

14.与复制起始有关的酶与蛋白质有

A.解螺旋酶  B.引物酶    C.拓扑异构酶

D.SSB E.连接酶

三. 填空题

1、DNA是  物质基础,DNA分子中的  蕴藏着遗传信息。

2、参与DNA复制的多种高分子物质有        

    

3、复制的方式是  ,按此方式,子代保留了亲代DNA的全部遗传信息,体现了  ,还体现了  

4、DNA复制时,连续合成的链称为__________链;不连续合成的链称为__________链。

5、复制的过程可分      。复制的化学反应是dNTP的

  与相邻的核苷酸上核糖的3’-OH生成 ,dNTP的β,γ-p以  形式被释放。

6、DNA复制时,亲代模板链与子代合成链的碱基配对原则是:A与_______配对;G与_________配对。

7、真核生物在复制延长中主要起催化作用是   ,其还具有  活性。  则与原核生物的DNApolI相似,在复制中起校读和填补缺口作用。

8、真核生物的DNA-pol  复制的保真度低,可能是参与应急修复复制的酶;   存于线粒体内。

9、原核生物的DNA-polI水解为两个片段,即小片段和大片段,大片段又称  片段,其是实验室合成DNA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常用工具酶。小片段具有  核酸外切酶活性,大片段具  活性和  核酸外切酶活性。

10、DNA复制的方向是  ,复制的起始时需合成一小段  

11、  辩认E.coli上称为oriC的复制起始点,拓扑酶对DNA分子的作用是既能水解,又能连接  

12、  在复制、修复、重组和剪接中起缝合缺口的作用,是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酶之一。

13、突变分子改变的类型      

14、DNA损伤的常见修复方式        

15、逆转录酶具有       三种活性。

16、真核生物复制的起始需要            ,后者是复制起始和延长中起关键作用的。

四. 是非判断题

1.(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其中一条链作为前导链的模板,另一条链作为后随链的模板。

2.( )DNA复制的真实性主要是由DNA聚合酶的3’→5’外切酶的校对来维持。

3.( )DNA连接酶和拓扑异构酶的催化都属于共价催化。

4.( )大肠杆菌DNA连接酶使用NAD+作为氧化剂。

5.( )滚环复制不需要RNA作为引物。

6.( )D环复制不形成冈崎片段。

7.( )大肠杆菌参与DNA错配修复的DNA聚合酶主要是DNA聚合酶III。

8.( )由于真核细胞的DNA比原核细胞DNA大得多,因此真核细胞DNA在复制过程中复制叉前进的速度大于原核细胞的复制叉前进的速度,这样才能保证真核细胞DNA迅速复制好。

9.( )嘧啶二聚体可通过重组修复被彻底去除。

10.( )如果以3’-NTP作为DNA复制的原料,DNA复制的方向有可能是从3’→5’。

11.( )DNA的后随链的复制是先合成许多冈崎片段,最后再将它们一起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连续的链。

12.( )Taq DNA聚合酶无校对的功能,因此它所催化的PCR反应,错误机会较大。

13.( )DNA聚合酶Ⅰ不是参与大肠杆菌染色体DNA复制的主要聚合酶,因此它的任何突变不可能是致死型突变。

14.(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只参与修复,并不参与染色体DNA的复制。

15.( )在大肠杆菌SOS修复之中,RecA蛋白被激活,作为蛋白酶水解LexA 蛋白,从而引发 SOS反应。

16.( )滚环复制是环状DNA一种特殊的单向复制方式。

17.( )在DNA合成中,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和真核细胞中的RNaseH均能切除RNA引物。

18.( )所有核酸的复制过程中,新链的形成都必须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19.( )中心法则概括了DNA在信息代谢中的主导作用。

20.( )在复制叉上,尽管后随链按3’-5’的方向净延伸,但是局部链的合成均按5’-3’的方向进行。

五. 名词解释

1.基因

2.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3.复制

4.半保留复制

5.引发体

6.冈崎片段

7.端粒

8.逆转录

9.双向复制

10.突变(DNA损伤)

六. 问答题

1.简述DNA复制的保真性。

2.原核DNA在复制过程中有哪些酶参加?各有何作用?

3.原核DNA复制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4.DNA复制的基本规律。

5.端粒如何维护DNA复制的完整性?

6.原核生物的三种DNA聚合酶有何共同特征和区别?

[参考答案]

一. A型选择题

1.E  2.A  3.C  4.A  5.E  6.C  7.C  8.E  9.E  10.C  11.E  12.B   13.C  14.D  15.D  16.B  17.B  18.B  19.A  20.A  21.C  22.D  23.D   24.B  25.E  26.C  27.E  28.A  29.D  30.C  31.D  32.D  33.B 34.A  35.C  36.D 37.A  38.A  39.C  40.D  41.B

二. X型选择题

1.ADE  2.AC  3.BCDE  4.ABDE  5.ABC  6.ABE  7.ABCD  8.BCD  9.C  10.ABCD   11.ACDE  12.ABCD  13.ACD  14.ABCD

三. 填空

1.遗传的  碱基排列顺序   2. dNTP  DNA聚合酶  模板  引物  其他酶  蛋白质因子   3. 半保留复制  代与代之间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上遗传过程的相对保守性   4.前导链  随从链   5. 起始  延长  终止  α-P  磷酸二酯键  焦磷酸(PPi)   6. T  C   7. DNA- polδ,解螺旋酶,DNA-polIε   8. β  DNA-polγ   9. Klenow  5’→3’DNA聚合酶活性 3’→5’   10. 5’→3’ 引物   11. DnaA蛋白  磷酸二酯键  12. DNA连接酶   13. 错配  缺失 插入和框移突变  重排  14. 光修复  切除修复 重组修复  SOS修复   15. RNA为模板催化DNA合成 水解杂化链上的RNA 用DNA作模板催化DNA合成  16. DNA-pol α,DNA-polδ,拓扑酶,复制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四. 是非判断题

1.  错   对于一个双向复制的DNA分子来说,相对于一个复制叉为前导链的那条链相对于另一个复制叉来说则是后随链的模板。

2.  错   DNA复制的真实性主要是由DNA聚合酶的高度选择性决定的,DNA聚合酶所具有的3’→5’核酸外切酶只是进一步提高复制的真实性。

3. 对  

4. 错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以NAD+作为能源物质,并非氧化剂。

5. 错   滚环复制的后随链合成仍然需要RNA引物。

6. 对   D环复制的两条子链的合成都是连续的,因此不形成冈崎片段。

7. 错   参与大肠杆菌DNA错配修复的DNA聚合酶主要是DNA聚合酶I。

8. 错   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中复制叉前进的速度(30核苷酸/秒)实际上小于原核细胞DNA复制叉前进的速度(1000核苷酸/秒),但是,真核细胞DNA具有多个复制起始区,这就弥补了复制叉前进速度低的不足。

9. 错   重组修复只能将嘧啶二聚体从一条链转移到另一条链,并不能根除嘧啶二聚体。

10.对

11.错  DNA在合成时,不断发生连接反应,将先形成的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并不是在反应的最后才将各冈崎片段连接起来。

12.对

13.错  当DNA聚合酶I因突变缺失其聚合酶活性或3’→5’外切酶活性的时候,大肠杆菌还能成活,但是当因突变倒是其5’→3’外切酶活性丧失的时候,RNA引物将无法切除,冈崎片段因此将不能连接起来,这种突变必然是致死型突变。

14.错  DNA聚合酶I通过5’→3’外切酶活性参与DNA复制过程中RNA引物的切除。

15.错  现已发现lexA蛋白是在Rec A蛋白的激活下,自我切割。

16.对

17.对

18.对

19.对

20.对

五. 名词解释

1.是为生物活性产物编码的DNA功能片段,这些产物主要是蛋白质或是各种RNA。

转录

 
 


翻译

 

复制

 
2.DNA  DNA   RNA   蛋白质的过程,表示了遗传信息的流向,此遗传信息

反转录

 
 


传递规律即为遗传学中心法则。

3.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子代DNA分子上,即为复制。

4.DNA在复制时,亲代DNA两条链均可作为模板,生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代DNA,每个子代DNA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称半保留复制。

5.是复制起始点上的DNA和以引物酶为主的多种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

6.复制叉中随从链上的不连续片段,即为冈崎片段。

7.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结构。染色体DNA末端即DNA和它的结合蛋白紧密结合,膨大成粒状,像两顶帽子那样盖在染色体两端。

8.是依赖RNA的DNA合成作用;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由dNTP聚合成DNA分子。

9.从固定的起点开始,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称双向复制。

10.是指一个或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构成,复制或表型功能的异常变化,即遗传物质结构改变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

六. 问答题

1.DNA复制的保真性至少要依赖三种机制:

①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即A-T,G-C。

②复制出错时有即时的校读功能,DNA-polⅠ,Ⅲ均有两种方向性的外切酶活性,DNA-polⅡ只有3’→5’外切酶活性,DNA-polⅠ的3’→5’外切酶活性较强,其可把错配的碱基水解下来,同时利用5’→3’聚合酶活性补回正确配对,复制可继续下去,此功能称为即时校读;DNA-polⅠ的5’→3’外切酶活性,是切除引物,切除突变片段功能所需的。

③ 聚合酶在复制延长中对碱基的选择功能,DNA聚合酶对模板的依赖性,是子链与母链能准确配对,使遗传信息延续和传代的保证。复制中核苷酸之间成磷酸二酯键,应在氢链的准确搭配之后发生,DNA聚合酶靠其大分子结构协调这种非共价键(氢键)与共价键(磷酸二酯键)的有序形成。

DNA-polⅢ的ε亚基执行碱基选择功能,酶是通过对不同碱基构型的亲和力不同来实现其选择作用。

2.DNA复制过程中主要有四种酶参加,据发挥作用的先后加以叙述;

①与复制中解链和DNA分子的拓扑学变化相关的酶,有a. 解螺旋酶,即DnaB蛋白,首先是DnaA蛋白辩认复制起始点,DnaC蛋白辅助解螺旋酶使其在起始点正结合并打开双链;b. 拓扑酶,它的作用是通过切断. 旋转和再边结防止解链中下游的打结和DNA起螺旋的其他部分过度拧转;c. 单链DNA结合蛋白,其作用是维护模板处于单链状态并保护单链的完整;②引物酶,它是和解螺旋酶共同起作用,先形成引发体,引发体的下游解开双链,再由引物酶催化引物合成;③DNA聚合酶,原核生物的DNA-pol有Ⅰ. Ⅱ. Ⅲ三类,它们的比例为400:40:20,可呈DNA-polⅢ的比活性大于DNA-polⅠ10倍以上,DNA-polⅢ是在复制延长中真正催化新链核苷酸聚合的酶,DNA-polⅡ只是在无polⅠ及polⅢ的情况下起作用,其真正功能也未完全清楚,DNA-polⅠ主要对复制中的错误进行校读,对复制和修复中出现的空隙进行填补;④DNA连接酶连接碱基互补基础上的双链中的单链缺口。

3.复制过程简述如下:①复制的起始,其是复制中较复杂的环节,简单来说即把DNA解成单链和生成引物,此过程中需DnaA. DnaB. DnaC蛋白共同作用使DNA解链,同时形成了DnaB. DnaC与起始点相结合的复合体,此时引物酶进入形成引发体,后到达适当位置即按模板配对序列,催化NTP聚合,生成引物,此过程还需拓扑酶和SSB参与完成;②复制的延长,在DNA-polⅢ催化下,靠酶的β亚基辩认引物,每次加入的单核苷酸,均以dNTP为原料,其α-磷酸与引物或延长中新链上的3’-OH形成磷酸二酯键,又暴露出3’-OH为末端,使下一个dNTP进入。解链后,复制叉上两股单链走向也相反,而复制方向只能5’→3’解链方向只有一个,故顺着解链方向而生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进行的,这股链称领头链,而另一股链复制的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复制是不连续进行的,这股链称随从链,③复制的终止,当复制又到达终止点,DNA聚合酶不能再向前移动,复制终止。引物由DNA-polⅠ(小片段)水解掉,空隙由DNA-polⅠ(大片段)来催化填补,最后缺口由DNA连接酶耗能连接。

4.DNA复制的基本规律,①半保留复制,即每个子代DNA分子中,一股是新合成的,而另一股则来自亲代DNA分子;②复制的方向,即DNA链的生长端是3’端,它的延长是按5’→3’方向进行;③复制的不连续性;④DNA合成中的起始作用,即引物的作用起始DNA的合成。目前已经分离出来的任何一种DNA聚合酶均不能自己起始DNA的合成,只能延伸已有的引物。大部分复制系统中的引物是与模板DNA链互补的短RNA链,可由引物酶合成。

5.对多种不同生物端粒的DNA序列测定,发现其共同特点是富含G. C碱基的短序列多次重复;端粒酶是一种RNA-蛋白质复合物。复制终止时,染色体线性DNA末端确有可能缩短(领头链的5’端引物水解后,随从链中的最后一个冈崎阶段的5’端引物水解后),但通过端粒的不依赖模板的复制,可补偿这种由除去引物引起的末端缩短。端粒的这种生长形式,称爬行模型,即首先是端粒酶借助其RNA与端粒中的DNA单链有互补碱基序列而辩认结合,以RNA为模板,在端粒的逆转录酶催化下,单链DNA得以延长,延长后可能反折为双链,提供3’-OH端,在酶的催化下填补引物水解后留下的空隙,或延长后,可能通过引物合成及DNA聚合酶的延伸过程填补空隙,虽然由于引物再次切除留下不能补平的缺隙,但链的5’末端将延伸而保持染色体的平均长度。

6.DNA pol Ⅰ   DNA pol Ⅱ  DNApol Ⅲ

5"→3"聚合酶活性 +  + +

5"→3"外切酶活性 +  - -

3"→5"外切酶活性 +  + +

   生理功能  填补缺口  未知    DNA复制

修复损伤  校正错误

校正错误

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重点和难点]

转录与复制的相似点和区别点,转录和不对称转录、模板链、编码链、结构基因的概念。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成特点,各亚基的功能,核心酶和全酶的概念;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的分类和主要转录产物。

转录的过程中,原核生物转录空泡的形成,真核生物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及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的概念。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修饰及断裂基因、内含子、外显子和核酶的概念。

本章重点:RNA聚合酶与模板的辩认结合,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

[测试题]

一、A型题

1、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具有许多异同点,下列关于DNA复制和转录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在体内一个基因只有一条DNA链转录,而两条DNA链都复制

B.在这两个过程中合成方向都为5’→3’

C.复制的产物在通常情况下大于转录的产物

D.两过程均需RNA为引物

E.都需要DNA作为模板

2、关于RNA的生物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NA生物合成的方向是3’→   5’   B.转录产物是mRNA

C.RNA生物合成的原料是NMP    D.转录具有选择性

E.转录遵从碱基配对原则是:A-T,C-G

3、在RNA生物合成中,其原料是;

A.dATP  dGTP  dCTP   dUTP

B.ATP   GTP   CTP UTP

C.ATP   GTP   CTP TTP

D.ADP   GDP   CDP UDP

E.AMP   GMP   CMP   UMP

4、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全酶的组成是:

A.αββ’ B.α2ββ’σ    C.α2ββ’   D.α1α2β   E.α1ββ’σ

5、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RNA聚合酶

A.都有全酶、核心酶之分 B.都从5’向3’延长RNA链

C.都受利福霉素的特异性抑制 D.都要先合成DNA引物

E.都要先合成RNA引物

6、能特异性抑制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抗生素是:

A.利福平   B.鹅膏覃碱  C.氯霉素  D.四环素  E.放线菌酮

7、能特异性抑制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Ⅱ的是:

A.利福霉素    B.鹅膏覃碱   C.氯霉素  D.四环素  E.链霉素

8、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Ⅱ催化的转录产物主要是:

A.45S-rRNA  B.hnRNA C.5S-rRNA  D.tRNA E.SnRNA

9、转录起始复合物在原核生物中是指

A.RNA聚合酶全酶一DNA-pppGpN-OH  B.RNA聚合酶核心酶一RNA

C.DNA-RNA杂化双链    D.mRNA 一核糖体

E.RNA聚合酶核心酶一DNA一核糖体

10、原核生物中,具有辨认转录起始点功能的是:

A.ρ-因子  B.β-亚基   C.核心酶   D.σ-亚基     E.α-亚基

11、在原核生物中,参与转录延长阶段的酶是:

A.RNA聚合酶全酶B.RNA聚合酶核心酶C.RNA聚合酶Ⅰ 

D.RNA聚合酶Ⅱ  E.RNA聚合酶Ⅲ

12、原核生物在DNA模板上接近转录终止区域往往有

A.富含GC的回文序列和连续的A  B.聚A尾巴 C.很多稀有碱基

D.σ因子的辨认区 E.TATAAT序列

13、ρ因子的功能是

A.结合阻遏物于启动区域处B.增加 RNA合成速率

C.释放结合在启动子上的RNA聚合酶  D.参与转录的终止过程

E.允许特定转录的启动过程

14、原核生物中 Pribnow box序列是指:

A.TTGACA   B.GCCAAT C.TATAAT   D.TATAAAA  E.GGGCGG

15、原核生物转录延长过程中,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RNA聚合酶沿Watson链向前移动

B.DNA双链解链范围不大

C.DNA-DNA双链比DNA-RNA杂化双链易于形成

D.转录未完成即可进行翻译

E.转录复合物是RNA聚合酶全酶-DNA-RNA

16、DNA某段碱基序列为5’-AGTCA-3’,转录出RNA相应碱基序列为:

A.5’-TCAGT-3’B.5’-UCAGU-3’  C.5’-UGACU-3’

D.5’-TGACT-3’E.5’-UGACT-3’

17、真核生物的TATA盒是

A.DNA合成的起始位点  B.启动子的一部分   C.RNA聚合酶的活性中心 

 D.翻译起始点  E.转录起始点

18、tRNA和5SrRNA是由真核生物哪一种酶催化转录产生的?

A.RNA聚合酶IB.逆转录酶 C.RNA聚合酶Ⅱ  

D.RNA聚合酶全酶E.RNA聚合酶Ⅲ

19、PIC是指:

A.真核生物转录起始前复合物B.原核生物转录起始前复合物

C.真核生物转录起始复合物  D.原核生物转录起始复合物

E.转录因子

20、有关真核生物转录,叙述正确的是:

A.利福平及利福霉素可抑制RNA聚合酶B.利福平与σ亚基结合

C.转录终止时一定要ρ因子参与   D.不作为转录模板的DNA链称为编码链

E.启动子通常位于结构基因的下游

21、真核生物的转录特点是

A.一般发生在细胞质内,因为转录产物主要供蛋白质合成用

B.需要σ因子辨认起始点

C.RNA聚合酶催化转录,还需多种蛋白质因子

D.mRNA因要作蛋白质合成模板,所以寿命最长

E.真核生物主要RNA有5种,所以RNA聚合酶也有5种

22、AATAAA是:

A.原核生物转录终止位点  B.DNA复制起始位点 C.转录起始位点 D.增强子  E.真核生物的转录终止修饰点

23、在原核生物中,RNA作为转录产物,其5’端常见的起始核苷酸是

A.A或G B.C或U  C.pppG或pppA D.pppC或 pppT E.无一定规律

24、启动子是指:

A.开始转录生成mRNA的那段DNA序列

B.mRNA开始被翻译的那段DNA序列

C.RNA聚合酶的组成

D.RNA聚合酶直接或间接结合的DNA序列

E.RNA聚合酶直接或间接结合的蛋白质

25、内含子是指

A.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B.hnRNA  C.成熟 mRNA D.非编码序列 E.snRNA

26、外显子(exon)是

A.基因突变的表现  B.断裂开的DNA片段

C.不转录的DNA就是编码链    D.真核生物基因中为蛋白质编码的序列

E.真核生物基因的非编码序列

27、下列属于顺式作用元件的是:

A.GTP  B.PIC  C.IFD.TATA  E.AATAAA

28、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有

A.磷酸化B.焦磷酸化  C.去除外显子

D.首、尾修饰和剪接   E.把内含子连接起来

29、真核生物 mRNA的聚腺苷酸尾巴

A.由模板DNA上的聚T序列转录生成

B.是输送到胞质之后才加工接上的

C.可直接在初级转录产物的3’-OH末端加上去

D.维持 DNA作为转录模板的活性  

E.先切除部分3’端的核苷酸然后加上去

30、tRNA分子3’端序列为:

A.AAC B.CAA  C.CCA   D.ACC   E.CAC

31、tRNA分子上3’端的序列功能为

A.辨认mRNA上的密码子    B.提供一OH基与氨基酸结合

C.形成局部双链 D.被剪接的组分E.供应能量

32、snRNA的功能是:

A.参与DNA复制  B.参与RNA的生物合成  C.是mRNA前体 

D.有利于mRNA剪接过程的进行  E.激活RNA聚合酶

33、下列关于RNA分子中“帽子”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可使tRNA进行加工过程   B.存在于tRNA 3’末端   C.是由聚A组成D.仅存在于真核细胞的mRNA上  E.用于校正原核细胞mRNA翻译中的错误

34、有关rRNA,叙述正确的是:

A.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形     B.富含稀有碱基  C.3’-端有poly A  

D.3’-端有CCA  E.存在与核糖体中

35、rRNA的转录后加工,叙述正确的是:

A.5’-端加上帽子结构    B.3’-端加上poly A  C.3’-端加上CCA  

D.RNA的剪切不需要任何蛋白质因子的参与  E.RNA的剪切需要蛋白质因子的参与

36、下列关于mRNA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由大小两种亚基组成   B.分子量在3类RNA中最小  C.更新最快  

D.其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 E.含许多稀有碱基

37、有关核酶,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   B.参与逆转录过程  C.参与转录过程 D.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E.参与mRNA转录后加工成熟

  3’-ATTCAG-5’

38、现有一段DNA片段,它的顺序为:5’-TAAGTC-3’ 转录从左向右进行,生成的RNA的顺序为:

A.5’-GACUUA-3’  B.5’-AUUCAG-3’  C.5’-UAAGUC-3’

D.5’-CTGAAT-3’  E.5’-ATTCAG-3’

二.X型题

1、不对称转录是指;

A.没有规律的转录  B.双向复制后的转录

C.同一单链DNA转录时,可以交替作模板链和编码链

D.转录的方向是5’→  3’或3’→  5’

E.同一单链DNA作为模板时,方向可以是5’→  3’或3’→  5’

2、有关真核生物TATA盒(Hogness box),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第一个结构基因处  B.它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置 C.DNA合成的起始点D.翻译起始点  E.转录的终止点

3、复制和转录共同点有

A.两股DNA均复制和转录全部信息  B.均需要dNTP为原料

C.遵照碱基配对原则  D.聚合反应均沿从5’-3’方向  E.均需DNA模板

4、原核生物转录起始区前有下列保守序列

A.TATAAT   B.AAAAAA   C.UUUUUU   D.TTGACA   E.CCCCCC

5、增强子

A.只存在于原核生物 B.大都为重复序列,可结合特殊转录因子 

C.可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   D.紧接着启动子序列 E.存于真核生物

6、下列关于mRNA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聚A尾巴

B.在原核细胞的许多mRNA携带着几个多肽链的结构信息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携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D.真核细胞转录生成的hnRNA经加工生成mRNA

E.真核细胞mRNA的前体hnRNA是由RNA聚合酶Ⅱ催化合成的

7、下列哪些反应属于转录后修饰

A.腺苷酸聚合  B.外显子剪除  C.5’端加帽子结构

D.内含子剪除  E.甲基化

8、关于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叙述,以下错误的是

A.外显子在DNA模板上有相应的互补序列,内含子没有

B.hnRNA上只有外显子而无内含子序列   C.除去内含子的过程称为剪接

D.除去外显子的过程称为剪接 E.成熟的mRNA有内含子

9、σ亚单位作为 RNA聚合酶全酶一部分在转录起始时结合在DNA模板上。转录延长中,σ亚单位

A.全酶在模板上前移 B.作为终止因子在转录终止时再起作用

C.在转录延长时催化核苷酸聚合  D.转录延长时脱落 E.较松弛地结合在模板上

10、关于转录的叙述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转录只是指合成mRNA的过程

B.转录需RNA聚合酶,是一种酶促的核苷酸聚合过程

C.DNA复制中合成 RNA引物也是转录

D.肿瘤病毒只有转录,没有复制过程

E.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转录所得的产物也可作为引物用于复制的起始

11、RNA聚合酶Ⅰ催化生成的产物是:

A.tRNA   B.5S rRNA C.18SRNA  D.28S rRNA E.5.8sRNA

12、关于RNA描述正确的是:

A.hnRNA有信息区和非信息区

B.mRNA是各种RNA中寿命最短,最不稳定的RNA

C.hnRNA和相应的基因等长

D.真核生物rRNA的基因是丰富基因族,具有高度重复序列

E.tRNA富含稀有碱基

三、填空题

1、转录是以  为模板,以  

  为原料,在 酶作用下,按照 _____________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DNA双链中按碱基配对能指引转录生成RNA的单股链,就是 ,相对的另一称,转录的方向总是  

3、转录过程分为    三个阶段。

4、在原核生物RNA生物合成过程中,识别转录起始点的是  因子,参与终止转录的大多是 因子。

5、利福霉素能抑制细菌的 活性,因而抑制细菌的合成。

6、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Ⅱ的转录产物是 ,它对鹅膏蕈碱的反应 

7、原核生物转录起始需要  酶,延长阶段需要 酶;真核生物参与转录过程需要的酶有  

8、在真核生物中,编码链续码框架的3’端之后,常有一组共同序列AATAAA,再下游还有相当多的GT序列,这些序列称为

9、真核生物中,mRNA 5’-端结构是 ,3’-端结构是 ,tRNA3’端结构是

10、mRNA的前体是  参与mRNA的剪接加工。

11、转录起始复合物是  ,转录复合物(转录空泡)是  

12、转录过程中,模板DNA只打开一定限度形成;在mRNA剪接加工过程中,内含子常弯成

四、判断
(   )1、原核细胞启动子中RNA聚合酶牢固结合并打开DNA双链的部分称为Pribnow box, 

真核细胞启动子中相应的顺序称为Hogness box,因为富含A-T,又称TATA box。
(   )2、由于RNA聚合酶缺乏校对能力,因此RNA生物合成的忠实性低于DNA的生物合成。
(   )3、利福霉素是原核细胞RNA聚合酶的抑制剂,它仅抑制转录的起始。

(   )4、依赖DNA的RNA聚合酶由紧密结合的α2ββ’σ 亚基组成,其中σ 因

子具有识别起始部位和催化RNA 合成的功能。

(   )5、RNA 的生物合成不需要引物。

(   )6、转录时,RNA 聚合酶的核心酶沿模板DNA 向其5’端移动。

(   )7、真核生物的各种RNA都必须经过剪切、修饰才能成熟。

(   )8、RNA的转录是全部DNA链的转录。

(   )9、真核基因外显子是指保留在成熟RNA中的相对应的序列,不管它是否被

翻译。

(   )10、在RNA的合成过程中,RNA链沿3’到5’方向延长.

(   )11、候选三磷酸核苷通过对生长中RNA链的α磷酸的亲核攻击加到链上。

(   )12、细菌细胞用一种RNA聚合酶转录所有的RNA,而真核细胞则有三种不同的RNA聚合酶。

(   )13、RNA 也能以自身为模板合成一条互补的RNA链。

五、名词解释

1、不对称转录

2、编码链

3、顺式作用元件

4、反式作用因子

5、转录因子

6、剪接体

7、断裂基因

8、内含子

9、外显子

10、mRNA编辑(分化加工)

六、简答题

1、简述复制和转录的相似点和区别点。

2、简述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

3、简述原核生物转录终止方式。

4、简述真核生物RNA加工成熟特点

5、简述真核生物mRNA的帽结构与CBPs结合后的作用。

七、论述题

1、怎样用实验来证明转录的不对称性?

2、比较核酶、核酸酶、限制性内切酶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D  2、D  3、B  4、B 5、B  6、A  7、B 8、B 9、A  10、E  11、D

12、B  13、A  14、D  15、C 16、E  17、C 18、B 19、E 20、A 21、D 

22、C 23、E  24、C  25、D  26、D  27、D 28、D 29、D 30、E 31、C 

32、B  33、D  34、D  35、E  36、D 37、C  38、A  39、C

二、X型选择题

1、C  2、ACDE  3、CDE  4、AD  5、BCE 6、BCDE  7、ACDE  8、ABDE 

9、D  10、ACDE  11、CDE  12、ABCDE

三、填空题

1、DNA ATP UTPCTP GTP RNA聚合酶 碱基配对

2、模板链  编码链  5’→3’

3、起始 延长 终止

4、σ ρ

5、RNA聚合酶  RNA

6、hnRNA  极敏感

7、RNA聚合酶全  RNA聚合酶核心  RNA聚合酶Ⅰ  RNA聚合酶Ⅱ  RNA聚合酶Ⅲ

8、转录终止的修饰点

9、mGpppG  多聚腺苷酸尾  CCA-OH

10、hnRNA  SnRNA

11、mRNApol(α2ββ’σ)-DNA-pppGpN-OH3’  核心酶-DNA-RNA

12、转录空泡  套索状

四、判断题

1、对。

2、对。

3、错:利福霉素专一性地结合RNA聚合酶的β亚单位,在转录全过程都起到抑制作用。

4、错:σ因子仅具有识别起始部位的功能,在转录延长时脱落,催化RNA合成的是核心酶α2ββ′。

5、对。

6、对。

7、对。

8、错:RNA的转录是以DNA双链其中一股作为转录模板,是不对称转录。

9、对。

10、错:在RNA的合成过程中,RNA链沿5′到3′方向延长。

11、错:在延长中的RNA的3′端-OH是亲核基团,攻击进入的候选三磷酸核苷的α-磷酸。

12、对。

13、对。

五、名词解释

1、转录是有选择性的,在细胞不同的发育时序,按生存条件和需要才转录,转录的这种选择性,称不对称转录。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在DNA双链分子上,一股链可转录,另一股链不转录;二是模板链并非永远在同一单链上。任何一个基因,其DNA双链中都只有一股有意义链能进行转录,故称不对称转录。

2、DNA双链中按碱基配对能指引转录生成RNA的单股链称模板链,相对的另一股不用作转录模板的单链称编码链。

3、真核生物结构基因上游的调控区存在的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DNA序列,称为顺式作用元件。

4、直接或间接辨认、结合顺式作用元件并且反式影响另一基因的转录的蛋白质,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5、反式作用因子中,直接或间接结合RNA聚合酶的,则称为转录因子。

6、SnRNA和核内的蛋白质组成核糖核酸蛋白体,称为剪接体,剪接体结合在hnRNA的内含子区段 ,并把内含子弯曲使两端互相靠近,利于剪接过程的进行。

7、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为一个由连续AA组成的完整蛋白质编码,故称断裂基因。

8、指隔断基因线性表达而在剪接过程中被除去的核酸序列。

9、指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达为成熟RNA的核酸序列。

10、对基因的编码序列进行转录后加工,使一个基因产生不止一种蛋白质的现象。

六、简答题

1、相似处:①均以DNA为模板;②均需依赖DNA的聚合酶;③聚合过程均是核

  苷酸间生成磷酸二酯键;④均从5’至3’方向延伸成新链多聚核苷酸;⑤均遵从碱基配规律。

  区别点:复制转录

  模板 两股链均复制模板链转录(不对称转录)

  原料 dNTP  NTP

  酶   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

  产物 子代双链DNAmRNA,tRNA,rRNA

  配对 A-T,G-C A-U,T-A,G-C

2、①调控序列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模板DNA的部位,也是控制转录的关键

部位。

②启动子因与RNA聚合酶结合,不被核酸外切酶水解。

③启动子总是位于结构基因的上游。

   ④启动子区含A-T配对较多,启动子区域内,通常在转录起始点上游—10及—35区域存在一些相似序列,称为共有序列,RNA—pol结合—10区比结合—35相对牢固些,—10区是TATAAT,也称Pribnow盒,—35区是TTGACA。

3、①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ρ因子是能控制转录终止的蛋白质,有ATP酶活性和解螺旋酶活性。转录终止信号存于RNA而非DNA模板。ρ因子能结合RNA,结合后ρ因子和RNA聚合酶都可能发生构象变化,使RNA聚合酶停顿,ρ因子解螺旋酶的活性使DNA:RNA杂化双链拆离,利于转录产物从转录复合物中释放。  ②非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DNA模板接近终止转录的区域内,转录出的RNA能形成发夹结构,且发现产物RNA3’-末端常有若干个连续的U。茎环结构在RNA分子中形成,可能改变RNA聚合酶的构象,导致酶-模板结合方式改变,使酶不再向下游移动,于是转录停顿;RNA分子要形成自己的局部双链(茎环的茎),DNA分子也要回复双链,转录复合物趋于解体;接着一串寡聚U,则更是使RNA链从模板上脱落的促进因素。

4、mRNA加工成熟:①5’-端加上帽子结构②3’-端加上polyA ③剪接:切除内含子,拼接外显子

tRNA加工成熟:①5′端16个核苷酸序列切除②3’-端加上CCA ③碱基修饰 ④切除内含子

rRNA加工成熟:rRNA自我剪切

5、5ˊ端的帽结构与CBPs结合后的作用是:①有利于mRNA从核内向胞质的转位,②有利于mRNA与核糖体相结合,③有利于mRNA与翻译起始因子的结合,④维持mRNA的稳定性,⑤防止mRNA被核酸酶攻击 。

七、论述题

1、①核酸杂交法②核酸序列测定

2、从三者的化学本质、催化反应、作用特点来比较分析。

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重点和难点]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三种RNA的结构特点及各自在蛋白质合成中作用;遗传密码概念和特点。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起始复合物的生成;延长阶段的核蛋白体循环;终止阶段;原核生物的起始因子、延长因子、释放因子的功用。

本章难点: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和蛋白质合成后的靶向输送。

[试题部分]

一.A型选择题

1.遗传密码的特点不包括

A.连续性  B.摆动性   C.可变性   D.简并性  E.通用性

2.下列碱基序列中不是终止密码的是

A. AUG   B.UAA    C.UGA D.UAG  E. 以上都是

3.摆动(wobble)的正确含义是

A.一种反密码子能与第三位碱基不同的几种密码子配对

B.使肽键在核蛋白体大亚基中得以伸展的一种机制

C.在翻译中由链霉素诱发的一种错误

D.指核蛋白体沿着mRNA从其5’端向3’端的移动

E.热运动所导致的DNA双螺旋局部变性

4.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指的是

A.一些三联体密码子可缺少一个嘌呤碱或嘧啶碱  B.密码子中有许多稀有碱基  

C.大多数氨基酸有一组以上的密码子 D.一些密码子适用于一种以上的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5.下列氨基酸哪一种没有遗传密码?

A.色氨酸  B.甲硫氨酸 C.羟脯氨酸 D.谷氨酰胺 E.组氨酸

6.如 GGC是mRNA(5’→3’方向)中的密码子,其tRNA的反密码子(5’→3’方向)是

A.GCC  B.CCG  C.CCC D.CGC E.GGC

7.以含有CAA重复序列的人工合成多核苷酸链为模板,在无细胞蛋白质合成体系中能合成3种多肽为:多聚谷氨酸、多聚天冬氨酸和多聚苏氨酸,已知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密码于别是CAA和AAC,则苏氨酸的密码子应是 

A.AAC  B.CAA   C.CAC D.CCA E.ACA

8.下列关于氨基酸密码子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密码子有种属特异性,所以不同生物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B.密码子阅读有方向性,从5’端起始,3’端终止

C.一种氨基酸可有一组以上的密码子D.一组密码子只代表一种氨基酸

E.密码子第3位(即3’端)碱基在决定掺入氨基酸的特异性方面重要性较小

9.哺乳动物核蛋白体大亚基的沉降常数是

A.40S  B.70S  C.30S  D.80S  E.60S

10.哺乳动物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主要部位是

A.细胞核  B.核仁   C.溶酶体   D.高尔基复台体   E.粗面内质网

11.氨基酰- tRNA的3’末端腺苷酸与氨基酸相连的基团是

A.l’-OH   B.5’一OH   C.3’-OH   D.2’一磷酸   E.3’一磷酸

12.下列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氨基酸必须活化成活性氨基酸B.氨基酸的羧基端被活化

C.体内所有的氨基酸都有相应的密码  D.活化的氨基酸被搬运到核蛋白体上

E.tRNA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按碱基配对原则结合

13.氨基酸是通过下列哪种化学键与tRNA结合的?

A.糖苷键  B.酯键  C.酰氨键   D.磷酸键  E.氢键

14.氨基酰一tRNA合成酶的特点是

A.存在于细胞核内  B.只对氨基酸的识别有专一性

C.只对 tRNA的识别有专一性  D.对氨基酸、tRNA的识别都有专一柱

E.催化反应需GTP

15.在氨基酰一tRNA合成酶催化下,tRNA能与哪一种形式的氨基酸结合?

A.氨基酸一酶复合物B.氨基酸一AMP一酶复合物

C.氨基酸一ADP一酶复合物  D.氨基酸一ATP一酶复合物

E.自由的氨基酸

16.关于N-甲酰甲硫氨酸(fMet)的生成,错误的是

A.在Met-tRNAfMet水平生成  B.在游离Met水平生成   C.由转甲酰基酶催化

D.需要一碳单位的参与   E.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只能辨认fMet

17.蛋白质合成

A.由mRNA的3’端向5’端进行 B.由N端向C端进行

C.由C端向N端进行   D.由28SrRNA指导 E.由4S rRNA指导

18.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取决于

A.相应tRNA的专一性B.相应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专一性

C.相应tRNA上的反密码子   D.相应mRN A中核苷酸排列顺序

E.相应rRNA的专一性

19.在核蛋白体上没有结合部位的是

A.氨基酰tRNA合成酶  B.氨基酰 tRNAC.肽酰tRNA 

D.mRNA E.GTP

20.关于原核生物翻译的起始,不正确的是

A.核蛋白体大小亚基首先要分离 

B.mRNA在小亚基上的定位需要Shine-Dalgarno序列

C.原核生物起始因子有三种IF1,IF2,IF3

D.起始氨基酰tRNA(fMet-tRNAfMet)结合于核蛋白体的氨基酰位(A位)

E.整个过程需要消耗GTP

21.下列哪一项不适用于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动阶段?

A.核蛋白体小亚基先与 mRNA的起动部位结合   B.起动阶段消耗GTP

C.起动因子(e1F)有10种之多  D.起动作用需甲酰甲硫氨酰tRNA

E.起动复合物由大亚基、小亚基、mRNA与甲硫氨酰tRNA组成

22.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肽链延长阶段不需要

A.转肽酶的活性B.GTP  C.EF-Tu、EF-Ts与EF-G因子

D.甲酰甲硫氨酰-tRNA E.mRNA

23.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肽链延长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

A.ATP B.GTP C.GDP D.UTP  E.CTP

24.关于原核生物的肽链延长,不正确的是

A.根据mRNA上的密码,相应的氨基酰-tRNA进入核蛋白体A位,称为进位

B.进位需要EF-Ts和EF-Tu因子的参与

C.核蛋白体对进位的氨基酰-tRNA具有校正作用

D.催化肽键形成所需的转肽酶位于核蛋白体大亚基上

E.核蛋白体小亚基具有转位酶活性,可使核蛋白体向mRNA3’侧移动

25.在蛋白质合成中不消耗高能磷酸键的步骤是

A.转位  B.氨基酸活化   C.转肽   D.氨基酰-tRNA进位  E.起动

26.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肽链延长阶段,正确的是

A.转位时核蛋白体向mRNA5’端移动3个核苷酸的距离

B.肽酰基移位到核蛋白体大亚基的P位上

C.GTP转变成GDP和无机磷酸供给能量

D.核蛋白体上的tRNA从P位向A位移动  E.ATP直接供能

27.下列哪一项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的蛋白质生物合成?

A.起始阶段消耗GTP  B.IF2促进甲硫氨酰-tRNA与核蛋白体小亚基结合

C.起始因子有IF1、IF2、IF3 3种  D.延长因子有EF-Tu、EF-Ts和 EF-G  

E.核蛋白体大亚基有P位,A位和E位

28.下述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蛋白体上的转位应是

A.卸载tRNA的脱落发生在A位上  B.肽酰-tRNA的转位消耗ATP

C.核蛋白体沿mRNA  5’→ 3’方向作相对移动

D.核蛋白体在mRNA上移动距离相当于一个核苷酸的长度

E.肽酰一tRNA由P位移至A位

29.蛋白质生物合成时转位酶活性存在于

A.EF-Tu B.EF-G  C.IF3 D.核蛋白体大亚基  E.核蛋白体小亚基

30.蛋白质合成时肽链合成终止的原因是

A.已达到mRNA分子的尽头  B.特异的tRNA识别终止密码子

C.终止密码子本身具酯酶作用,可水解肽酰基与tRNA之间的酯键

D.释放因子能识别终止密码子并进入A位

E.终止密码子部位有较大阻力,核蛋白体无法沿mRNA移动

31.蛋白质合成时下列何种物质能使多肽链从核蛋白体上释出?

A.终止密码子B.转肽酶C.释放因子RF3  

D.核蛋白体小亚基E.释放因子RF1,RF2

32.大肠杆菌合成的所有未修饰的多肽链其N末端应是哪种氨基酸?

A.甲硫氨酸   B.丝氨酸   C.甲酰甲硫氨酸   D.甲酰丝氨酸   E.谷氨酸

33.蛋白质生物合成中每生成一个肽键消耗的高能磷酸键数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E.可能多于4个

34.下列关于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起始阶段mRNA的起始信号AUG定位于核蛋白体的P位

B.肽链延长阶段分为进位、成肽、转位三个步骤

C.在A位上出现UAA以后转入终止阶段

D.终止过程需消耗GTP

E.释放因子只有一种可识别3种终止密码子

35.下述关于多核蛋白体正确的是

A.是一种多顺反子B.是mRNA的前体

C.是mRNA与核蛋白体小亚基的结合物

D.是一组核蛋白体与一个mRNA不同区段的结合物  E.以上都不是

36.下列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活化氨基酸的羧基与相应tRNA 5’端核苷酸中核糖上的3’-OH以酯键连接

B.原核生物中所有成熟蛋白的N端都具有甲酰甲硫氨酸残基

C.mRNA上密码子的阅读方向是由5’-3’端

D.多肽链从N端→C端延伸   E.新合成的多肽链需折叠为天然构象才具生物活性

37.下列关于翻译后的多肽链的加工不正确的是

A. 大多数多肽链空间结构的形成需要一些酶和蛋白质的参与

B. 多肽链合成后一般需要对其一级结构作一定的加工

C. 蛋白质中出现20种常见氨基酸以外的氨基酸是稀有碱基翻译的结果

D. 一些变构酶的形成需要其亚基的组装过程

38.分泌蛋白进入内质网所需的物质是

A.RNA聚合酶 B.DNA聚合酶  C.核小体

D.N端信号肽E.聚腺苷酸

39.下列结构和蛋白质靶向输送无关的是

A.分泌蛋白的N端信号肽  B.线粒体基质蛋白N端的导肽

C.核受体的核定位信号

D.溶酶体蛋白的甘露糖-6-磷酸修饰E.增强子结合蛋白的指结构

40.哪种抗生素兼可抑制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蛋白质生物合成?

A.放线菌酮 B.四环素   C.链霉素 D.红霉素 E.嘌呤霉素

41.四环素阻断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机制是

A.与 mRNA竞争核蛋白体的结合部位  B.阻断mRNA的合成

C.从mRNA-tRNA复合物中释放多肽链  D.阻碍氨基酰-tRNA进入A位

E.阻止tRNA与氨基酸结合

42.氯霉素抑制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原因是

A.引起多肽链过早终止和释放B.引起对mRNA的错误

C.引起DNA解聚  D.抑制核蛋白体小亚基的活性

E.与核蛋白体大亚基结合阻断翻译延长

43.链霉素阻断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原因是

A.与核蛋白体小亚基结合引起读码错误  B.与核蛋白体大亚基结合

C.阻碍氨基酰-tRNA进入A位D.抑制转肽酶活性

E.过早终止多肽链合成

44.白喉棒状杆菌的致死效应主要是由于

A.抑制信号肽酶B.与位于内质网膜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

C.使延长因子2(eFT2)失活,阻断多肽链延长

D.加速肽酰-tRNA从A位移至P位,造成读码错误,从而生成无功能的蛋白质

E.通过抑制GTP和甲硫氨酰-tRNA在小亚基上的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始

45.下列干扰素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是病毒特有的物质  B.是细菌的产物   C.是化学合成的抗病毒药物

D.对细胞内病毒增殖无影响  E.可诱导eIF2磷酸化失活并激活RNaseL

二..X型选择题

1.遗传密码子AUG的可能功能是

A.终止密码子B.起始密码子  C.色氨酸密码子

D.甲硫氨酸密码子  E.组氨酸密码子

2. UCC和UCU是丝氨酸密码子,CUU是亮氨酸密码子,UUC是苯丙氨酸密码子,CCU是脯氨酸密码子。假设合成是沿着mRNA从任意一个碱基开始,由下列mRNA序列——UCCUUCUU能合成哪几种二肽?

A.Pro-Ser B.Leu-Leu C.Ser—Phe  D.Pro-Ieu E.Ser-Ieu

3.tRNA反密码子中’常含有Ⅰ’它可与密码于中哪些碱基配对?

A.UB.C C.A D.G  E.T

4.下列哪些成分是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循环起始阶段所需要的?

A.甲酰甲硫氨酰-tRNA和mRNA的起始密码子AUG

B.40S亚基和 60S亚基C.起始因子(IF1,IF2和IF3)  

D.ATP及 Mg2+E.GTP及 Mg2+

5.下列哪些成分是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循环延长阶段所需要的?

A.70S核蛋白体B.mRNA的密码子和氨基酰-tRNA

C.延长因子(EF-Tu、EF-Ts和 E-FG)   D.GTP   E.肽酰-tRNA

6.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循环的肽链延长阶段

A.应包括进位、转肽和转位 B.要消耗1分子GTP

C.需要延长因子EF-Tu、EF-Ts和EF-G

D.转位后肽酰-tRNA定位于大亚基的A位上

E.转位后肽酰-tRNA定位于大亚基的P位上

7.能直接抑制细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抗生素是

A.氯霉素 B.四环素 C.链霉素 D.青霉素 E.红霉素 

8.EF-Tu和 EF-Ts主要参与下列哪些过程?

A.DNA的复制  B.RNA的转录  C.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动阶段

D.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肽链延长阶段E.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肽链终止阶段

9.下列哪些成分是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循环终止阶段所需要的?

A.70S核蛋白体 B.遗传密码UAA、UAG、UGA

C.释放因子(RF1和 RF2) D.GTP E.RF3

10.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关的酶有

A.氨基酰一tRNA合成酶  B.转位酶  C.转肽酶 

D.转氨酶  E.转乙酰基酶

三、填空题

1.   是指导翻译的原始模板,是指导翻译的直接模板,  是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

2.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有  

3.遗传密码的特点是    

4.起始密码为,又代表氨基酸,终止密码为、和

5.原核生物的起始复合物的生成分四步,即   、和

6.原核生物靠核蛋白体小亚基与mRNA上的之间的结合使起始信号AUG正确定位。

7.核蛋白体循环包括    

8.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转肽酶的作用有:催化形成和水解P位上  之间的酯键,使释放出来。

9.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分为  三个阶段。

10.核蛋白体循环时,多肽链延伸的方向是从 端到 端,在mRNA模板上译读的方向是从端到端。

11.三联体密码共有组,其中组代表种AA

12.一个tRNA分子中’反密码是5’-IGC3’可识别的mRNA密码子是

13.核蛋白体大亚基上结合的部位称为P位,结合的部位称为A位。

14.因为mRNA模板上没有胱氨酸密码子,故蛋白质分子上的键是肽链合成后由两个半胱氨酸的硫基氧化而形成。

15.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和输送包括  、    等过程。

四、判断

1.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有且仅有20种( )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翻译起始都需要甲酰甲硫氨酰tRNA( )

3.原核生物靠核蛋白体小亚基与mRNA上的SD序列和rpS辨认序列之间的结合使起始信号AUG正确定位( )

4.核蛋白体小亚基具有转位酶活性,可使核蛋白体向mRNA3’侧移动( )

5.核蛋白体大亚基上的转肽酶本身具酯酶作用,可水解肽酰基与tRNA之间的酯键( )

6.肽链延长阶段分为进位、成肽、转位三个步骤( )

7.蛋白质中出现20种常见氨基酸以外的氨基酸是稀有碱基翻译的结果( )

8.氯霉素通过与核蛋白体小亚基结合引起读码错误抑制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 )

五、名词解释

1.翻译

2.密码子

3.氨基酸的活化

4.翻译起始复合物

5.肽链合成的延长

6.肽链合成的终止

7.信号序列

8.分子伴侣

六、问答题

1.简述遗传密码的基本特点

2.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是什么?

3.氨基酰-tRNA合成酶如何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4.肽链合成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5.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加工修饰方式有哪些?

七、论述题

  1.详细论述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是如何进行的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C  2.A 3.A  4.C  5.C 6.A  7.E  8.D 9.E  10.E  11.C  12.C  13.B  14.D 15.B  16.B  17.B  18.D  19.A  20.D  21.D  22.D  23.B  24.D  25.C  26.E  27.B  28.C  29.B  30.D  31.E  32.C  33.E  34.E  35.D  36.B  37.C  38.D  39.E  40.E  41.D  42.E  43.A   44.C   45.E

二、X型选择题

1.B、D  2.A、B、C  3.A、B、C  4.A、C、E  5.A、B、C、D、E  6.A、C、E  7. A、B、C、E   8.D  9.A、B、C、D、E  10.A、B、C

三、填空

1.DNA   mRNA 蛋白质   2.20种AA   RNA(mRNA、tRNA及rRNA)蛋白质因子能量(ATP、GTP) 必需的无机盐离子  3.连续性  简并性  摆动性   通用性   方向性  4.AUG  甲硫(蛋)UAA  UAG  UGA 5.核蛋白体亚基的解离  mRNA在核蛋白体小亚基上定位   fMet-tRNA的结合 核蛋白体大亚基的结合  6.SD序列 rpS辨认序列  7.进位  成肽  转位  8.肽键   肽酰-tRNA多肽链  9.起始、延长、终止  10.N  C 5’  3’  11.64  61  20   12.GCA   GCU  GCC 13.肽酰-tRNA   氨基酸-tRNA   14.二硫   15.多肽链折叠一级结构的修饰 空间结构的修饰 蛋白质的靶向输送

四、判断

  √×√×√√××

五、名词解释

1.以mRNA为模板,将mRNA核苷酸序列转变成蛋白质中AA种类和顺序的过程。

2.mRNA分子中每相邻的三个核苷酸为一组,决定着肽链上一个特定氨基酸,称密码子。

3.氨基酸在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下,由ATP供能形成氨基酰-tRNA的过程,称为氨基酸活化。

4.是指在翻译的起始过程中mRNA、起始氨基酰-tRNA及核蛋白体形成的复合物

5.是指根据mRNA密码序列的指导,依次添加氨基酸从N端向C端延伸肽链,直到合成终止的过程。

6.当核蛋白体A位出现mRNA终止密码后,多肽链合成停止,肽链从肽酰-tRNA中释出,mRNA、核蛋白体大小亚基等分离,这些过程称为肽链合成的终止。

7.在靶向输送的蛋白质结构中存在一些特定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分选信号,可以到蛋白质转移到细胞的适当靶位,这类序列称为信号序列

8.是细胞中一类保守蛋白质,可识别肽链的非天然构象,促进各功能域和整体蛋白质的正确折叠。

六、问答题

1.(1)连续性:密码的三联体不间断,需三个一组连续阅读的现象。

(2)简并性:几个密码共同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现象。

(3)摆动性:密码子第三个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不严格配对的现象。

(4)通用性: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合成蛋白质的现象。

2.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三种RNA分别是mRNA,tRNA和rRNA。

mRNA的作用是充当遗传信息的携带传递者,一定结构的mRNA分子可作为直接模板,指导合成一定结构的多肽链。遗传信息的形式是由三个相邻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子。tRNA的作用主要有两点:①携带和转运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氨基酸,这种转运具有专一性;②通过它本身的反密码来识别mRNA的密码,以保证其所携带的氨基酸在mRNA上准确加入。rRNA的作用是参与构成核蛋白体,后者是蛋白质合成的生物装置。

3.氨基酰-tRNA合成酶具有双重识别能力,一方面识别相应的氨基酸,另一方面又可识别特异的tRNA,这样就准确维持着氨基酸与tRNA的对应关系,再通过tRNA反密码和mRNA密码的互补关系,从而保证了翻译的精确性。

4.肽链的合成主要包括起始、肽链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起始阶段主要是由核蛋白体大、小亚基、mRNA及甲硫氨酰-tRNA共同构成起始复合体。此过程需起始因子、Mg2+参与,GTP供能。肽链延长阶段是紧接起始阶段之后进行的。包括进位、转肽和移位三步反应的重复过程,需要延长因子参与和GTP供能。肽链延伸方向是从N-端到C-端,在mRNA上则由5’→3’推进。终止阶段即核蛋白体沿mRNA移位过程中,受位上出现终止密码(UAA、UAG、UGA)时,释放因子与终止密码结合、P位上的肽酰tRNA所携带的多肽链被水解释放。接着tRNA也离开核蛋白体,核蛋白体与mRNA分离、并解离成大、小亚基。

5.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加工修饰方式有以下几种:①肽链N-端的修饰,包括去除N-甲酰基、N端甲硫氨酸或N段附加序列;②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共价修饰,反应方式主要为磷酸化、羧基化、甲基化、乙酰化、羟化以及糖基化、疏水脂链的连接等。半胱氨酸之间可形成二硫键。③亚基的聚合;④辅基的结合等。


第十三章  基因表达调控

【重点和难点】

基因表达就是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基因表达的方式;基因基本要素。

原核生物主要通过操纵子方式调节转录起始。操纵子的结构组成。乳糖操纵子可诱导的负性调节机制、CAP的正性调节机制、色氨酸操纵子的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机制及转录衰减效应。转录起始是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节的关键。

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及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转录起始仍然是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环节。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的概念及二者特异性结合调节作用的特点。

本章难点:真核基因转录激活调节及基因转录激活的基本要素。

【测试题】

一、A型选择题  

1、基因表达就是:

A.基因的转录过程  B.基因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   C.结构基因的表达

D.基因转录及翻译过程 E.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过程

2、基因表达的基本控制点是:

A.基因激活  B.转录起始  C.转录后加工  D.蛋白质翻译  E.翻译后加工修饰

3、原核生物基因启动序列常在转录起始上游-10bp区域存在一些保守序列为:

A.TTGACA B.TATAATC.GGGCCCD.GAAT E.TTATTT

4、关于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

A.基因组中只有一个复制起点 B.具有操纵子结构

C.基因是连续的,无内含子,因此转录后不需剪切

D.功能相关基因构成各基因家簇,可串联在一起,也可分开,但分开转录

E.结构基因多为单拷贝,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

5、关于启动子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DNA分子中能转录的序列 B.与RNA聚合酶结合的DNA序列 

C.与阻遏蛋白结合的DNA序列  D.开始转录生成mRNA的DNA序列

E.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序列

6、基因表达过程中仅在原核生物中出现而真核生物没有的是:

A.tRNA的稀有碱基  B.AUG作为起始密码   C.UAA作为终止密码  

D.DNA连接酶 E.б因子

7、关于锌指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含Zn2+的蛋白质均可形成  B.凡含Zn2+的酶均可形成 

C.必须有Zn2+和半胱氨酸或组氨酸形成配位键 

D.DNA与Zn2+结合就可形成 E.含有很多半胱氨酸通过二硫键

8、下列哪些不是操纵子的组成部分:

A.结构基因 B.启动子 C.操纵基因 D.阻遏物 E. 阻遏物基因

9、阻遏蛋白识别操纵子上的:

A. 启动子 B. 结构基因   C. 阻遏物基因   D. 操纵基因 E.衰减子

10、关于乳糖操纵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属于可诱导型调控  B.乳糖与启动子结合使操纵子开放 

C.结构基因产物抑制分解代谢 D.阻遏物经变构后与启动子结合 

E.受代谢终产物抑制

11、分解代谢基因活化蛋白的作用是:

A.与操纵基因结合 B.与启动子上游的结合部位结合

C.与DNA分子中任一段序列结合 D.产生负性调节,抑制基因表达

E.与八聚体结合

12、乳糖操纵子中,Z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

A.阻遏蛋白  B.β-半乳糖苷酶 C.CAP  D.半乳糖-乙酰基转移酶 E.通透酶

13、乳糖、色氨酸等小分子物质在基因表达调控中作用的共同特点是:

A.与DNA结合影响模板活性 B.与RNA聚全酶结合影响其活性  C.与启动子结合

D.与操纵子基因直接结合 E.与蛋白质结合影响该蛋白质结合DNA

14、cAMP对转录起始的调控是:

A.单独与操纵基因结合,封闭其基因表达  B.与增强子结合,促进转录

C.与RNApolⅡ结合,促进酶的活性 D.与阻遏蛋白结合,去阻遏作用 

E.以cAMP-CAP复合物与CAP结合位点结合,使该基因开放

15、关于顺式作用元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DNA上的序列   B.又称分子内作用元件 C.多数与RNA聚合酶直接结合

D.具有调控作用  E.增强子是顺式作用元件

16、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转录调控有如下区别,除外:

A.原核生物有启动子,真核生物没有 B.两者的RNA聚合酶完全不同 

C.两者RNA聚合酶与DNA的识别结合完全不同 

D.前者以负性调控为主,后者以正性调控占主导 

E.真核生物中参与转录调控需很多转录因子

17、cAMP-CAP复合物促进乳糖操纵子转录必须要求有:

A.丰富葡萄糖  B.葡萄糖+乳糖C.阿拉伯糖  

D.葡萄糖+阿拉伯糖 E.葡萄糖耗尽,仅有乳糖

18、色氨酸操纵子:

A.有色氨酸供应时开放  B.阻遏物直接结合于操纵区

C.结构基因产物催化从分支酸合成色氨酸的系列反应 

D.细菌无合成色氨酸的能力E.衰减子在色氨酸供应缺乏时发挥作用

19、关于真核基因组的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

A.基因组庞大,具有多个复制起点  B.真核基因中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

C. 真核基因都是由一个结构基因与相关的调控区组成

D.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  E.真核基因组为断裂基因,基因之间有间隔DNA

20、增强子的作用特点是:

A.增强子的作用无需启动子的存在  B.有固定的部位,必须在启动子上游  

C.有严格的专一性 D.无需与蛋白质因子结合就能增强转录作用

E.作用无方向性

21、一类能促进基因转录活性的顺式作用元件是:

A.增强子     B.启动子C.操纵子   D.衰减子E.转座子

22、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多采用:

A.可诱导型操纵子B.可阻遏型操纵子 C.正调节方式 D.负调节方式 E.调节子

23、TFⅡD的功能是:

A.促进RNA聚合酶Ⅱ与DNA结合 B.有解旋酶的活性  C.ATP酶的活性

D.识别并结合TATA盒E.促进增强子的作用

24、关于反式作用因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蛋白质  B.分子内含有DNA识别结合域   C.是分子内作用元件

D.分子内含有转录活性域E.分子内含有结合蛋白质的结合域

25、下列哪项不属于顺式作用元件

A.启动子  B.增强子  C.沉默子  D.操纵基因 E.反应应答元件

二、X型选择题

1、基因表达的调节包括:

A.转录水平  B.转录后的加工修饰 C.翻译水平  D.翻译后的加工  

E.基因的激活

2、关于启动子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是与基因转录起动有关的DNA序列  B.位于转录起始位点5-端上游

C.只能近距离作用 D.有方向性  E.空间位置较恒定

3、反式作用因子能与DNA结合,是因为具有下列哪些结构特点:

A.螺旋-转角-螺旋  B. 螺旋-环-螺旋  C.锌指  D.亮氨酸拉链

E.β-转角与β-折叠

4、反式作用因子具有下列哪些功能区:

A.DNA的识别区域   B.转录活性域   C.其他蛋白质结合域   D.转录终止域

E.DNA解旋解链区

5、顺式作用元件包括:

A.结构基因    B.各种信号的应答元件 C.TATA盒  

D.CAAT及GC盒 E.增强子及抑制子

6、基本转录因子的特点是:

A.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 B.仅存在于生殖细胞 

C.和RNA聚合酶与起始点附近的DNA特异序列形成稳定的起始复合物 

D.促进RNA聚合酶的活性E.直接与DNA序列结合使基因表达

7、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诱导剂有:

A.类固醇激素 B.多肽类激素     C.蛋白质类激素  

D.甲状腺素E.1,25-(OH)2VitD3

8、cAMP对原核生物转录的调控,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A.cAMP与分解代谢基因活化蛋白  B.cAMP-CAP蛋白质复合物结合在启动子前方

C.葡萄糖充足时,cAMP水平不高   D.葡萄糖与乳糖并存时,细菌优先利用乳糖 

E.与可阻遏调节共同协调作用

9、真核生物基因激活时,组蛋白可出现哪些变化:

A.组蛋白水平降低   B.H2A、H2B二聚体不稳定性增加  C.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 

D.组蛋白与DNA结合更紧密 E.H3组蛋白巯基暴露

10、增强子的作用特点是:

A.无方向性  B.远距离作用  C.无基因特异性  D.有组织特异性 

E.必须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后才发挥作用

三、填空题

1、基因表达有严格的规律性,包括

2、基因表达的方式有

3、基因转录调节的基本要素有、和

4、原核基因转录调节特点有:

5、原核生物基因调节蛋白可分为      

6、操纵子的结构包括    

7、顺式作用元件包括:

8、转录因子按功能特性可分为

9、转录因子包括三个结构域,分别为

10、转录因子的转录激活域,根据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特点,可分为

四、是非判断题

( )1、基因即是负载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其结构包括由DNA编码序列和内含子组成的DNA区域。

( )2、基因表达有时间和空间特异性。

( )3、基因转录激活调节基本要素有特异DNA序列、调节蛋白、DNA-蛋白质相互作用。

( )4、由P序列、O序列和CAP结合位点共同构成lac操纵子的调节区。

( )5、与基因转录启动有关的核苷酸顺序是启动子。

( )6、一类能促进基因转录活性的顺式作用元件是操纵子。

( )7、沉默子是负性调节元件,当其结合基本转录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 )8、由一组结构基因加上其上游的启动子和操纵基因组成的是增强子。

( )9、可从染色体一个位点转移至另一位点的分散的重复序列是转座子。

( )10、转录因子分为基本转录因子、转录激活因子及转录抑制因子。

五、名词解释

1、基因表达

2、组成性表达

3、顺式作用元件

4、反式作用因子

5、操纵子

6、增强子

7、基因组

8、反义RNA

9、小干扰RNA

10、RNA interference

11、微小RNA

六、简答题

1、试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2、简述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机制。

3、miRNA的鲜明特点。

4、siRNA与miRNA的差异比较。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D  2、B  3、B  4、D  5、B  6、E  7、C   8、D  9、D  10、A  11、B  12、B  13、E  14、E  15、C  16、A  17、E  18、C  19、D  20、E  21、A  22、C  23、D  24、C  25、D 

二、X型选择题

1、ABCDE  2、ABCDE  3、ABCD  4、ABC  5、BCDE  6、ACD  7、ABCDE  8、ABCE  9、ABCE  10、ABCDE 

三、填空题

1、时间特异性;空间特异性   2、组成性表达;诱导或阻遏表达  3、特异DNA序列;调节蛋白;DNA-蛋白质及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RNA聚合酶  4、σ因子决定RNA聚合酶识别特异性;操纵子模型的普遍性;阻遏蛋白与阻遏机制的普遍性  5、特异因子;阻遏蛋白;激活蛋白  6、启动序列;操纵序列;结构基因;调节基因  7、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反应应答元件  8、基本转录因子;特异转录因子  9、DNA结合域;转录激活域;结合其他蛋白质的结合域  10、酸性激活域;谷氨酰胺富含域;脯氨酸富含域

四、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名词解释

1、基因表达是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在一定调控机制作用下,大多数基因经过基因激活、转录及翻译等过程,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但同时也包括rRNA、tRNA编码基因转录合成RNA的过程。

2、某些基因产物对生命全过程都是必需的或必不可少的。这类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通常称为管家基因。管家基因较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是在个体各个生长阶段的大多数或几乎全部组织中持续表达或变化很小。区别于其它基因,这类基因的表达称组成性基因表达或基本的基因表达。

3、顺式作用元件是指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真核DNA序列。根据顺式作用元件在基因中的位置、转录激活作用的性质及发挥作用的方式,可将真核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分为启动子、增强子及沉默子等。

4、大多数真核转录调节因子由某一基因表达后,通过与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反式激活另一基因的转录,故这种调节蛋白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5、操纵子是指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基因按功能相关性成簇地串联、密集于染色体上,共同组成的转录单位,由启动序列、操纵序列、结构基因及调节基因所构成。

6、增强子是指远离转录起始点、决定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DNA序列,其发挥作用的方式通常与方向、距离无关,必须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后才发挥作用。

7、基因组是指一个细胞或病毒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或整套基因。几乎所有生命有机体的基因组都是由双链DNA组成,只有病毒的基因是由双链或单链的DNA或RNA组成。

8、细菌中的某些RNA分子,含有与特定mRNA翻译起始部位互补的序列,通过与mRNA杂交阻断30S小亚基对起始密码子的识别及与SD序列的结合,抑制翻译起始。这种RNA分子称为反义RNA。

9、小干扰RNA(siRNA)是细胞内一类双链RNA(dsRNA)在特定情况下通过一定酶切机制,转变为具有特定长度(21-23个碱基)和特定序列的小片段。

10、双链siRNA参与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ISC)组成,与特异的靶mRNA完全互补结合,导致靶mRNA降解,阻断翻译过程。这种由siRNA介导的基因表达抑制作用即为RNA干涉。

11、微小RNA(miRNA)是一大家族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长度约20-25个碱基,由一段具有发夹环结构,长度为70-90个碱基的单链RNA前体经Dicer酶剪切后形成。这些成熟的miRNA与其他蛋白质一起组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RISC),通过与其靶mRNA分子的3’端非编码区域(3’UTR)互补匹配,再以目前尚不清楚的机制抑制该mRNA分子的翻译。

六、问答题

1、⑴.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需要很多转录因子;⑵.活性染色体结构变化;⑶.正性调节占主导;⑷.转录与翻译分隔进行;⑸.转录后修饰。

2、⑴.乳糖操纵子的结构;⑵.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机制;⑶.CAP的正性调节机制;⑷.不同环境下的协调调节。

3、(1)其长度一般为20-25个碱基,个别也有20个碱基以下的报道。(2)在不同生物中普遍存在,包括线虫、果蝇、家鼠、人及植物等。(3)其序列在不同生物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尚未动植物之间具有完全一致的miRNA序列。(4)具有明显的表达阶段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5)miRNA基因以单拷贝、多拷贝或基因簇等多种形式存在于基因组中,而且绝大部分位于基因间隔区。

4、

siRNA

miRNA

前体

内源或外源长双链RNA诱导产生

内源发夹环结构的转录产物

结构

双链分子

单链分子

功能

降解mRNA

阻遏其翻译

靶mRNA结合

需完全互补

不需完全互补

生物学效应

抑制转座子活性和病毒感染

发育过程的调节


第十四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重点和难点】

自然界基因转移伴发重组有几种形式及其概念;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以及DNA克隆的概念。

重组DNA技术所需重要工具酶,目的基因的概念,基因载体的概念和常用的基因载体。基因克隆的基本原理即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克隆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接、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重组体的筛选和克隆基因表达的基本过程。

本章难点:重组DNA技术基本原理及克隆基因的表达。

【测试题】

一、A型选择题

1、基因工程的特点是:

A.在分子水平上操作,在分子水平上表达

B.在分子水平上操作,回到细胞水平上表达 

C.在细胞水平上操作,在分子水平上表达 

D.在细胞水平上操作,在细胞水平上表达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项不是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

A.仅存在原核细胞中   B.是一种水解酶 C.能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D.具有一定外切酶活性 E.酶切辨认的碱基序列一般具有回文结构

3、下列DNA序列属于回文结构的是:

A.ATGCCG   B.AGATCTC.GGCCGG D.CTAATC E.TCTGAC

4、在cDNA的制备过程中,下列哪一步是错误的:

A.需要以mRNA为模板 B.以寡聚(dT)片段为合成引物 

C.用DNA聚合酶Ⅰ合成cDNA第一链 

D.在单链DNA3-末端往往有自发回折的发夹结构 

E.用S1核酸酶切去非互补区的环状结构

5、cDNA文库包括该种生物:

A.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B.所有结构基因  C.所有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D.结构基因与不表达调控区 E.内含子和调控区

6、下列哪项不是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的特点:

A.特异性高 B.常由4~6个核苷酸组成 

C.一般来说,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具有回文结构 

D.少数内切酶识别序列中的碱基可以有规律地替换 

E.DNA两链的切点常在同一对称位点

7、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大小约为数千个碱基对 B.线形双链DNA   C.随着细菌的繁殖而自我复制

D.含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  E.常带有抗药性基因

8、重组DNA连接方式不包括:

A.粘性末端连接  B.平头末端连接  C.粘性末端与平头末端连接 

D.人工接头连接  E.多聚物加尾连接

9、关于重组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包括外源性的目的基因 B.包括载体  C.重组体有独立繁殖的能力 

D.重组体要回到细胞水平表达 E.目的基因和载体通过连接酶连接

10、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5,-G▼GATCC-3,序列后产生:

A.5,-突出末端  B. 3,-突出末端C. 5,及3,-突出末端

D.5,或3,-突出末端 E. 平末端

11、不能用作克隆载体的是:

A.质粒DNAB.噬菌体DNA  C.大肠杆菌基因组DNA

D.腺病毒DNA E.逆转录病毒DNA

12、克隆某一基因的过程,不包括:

A.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 B.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C.外源基因与载体的拼接 D.表达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 

E.筛选并无性繁殖含重组体分子的受体细胞

二、X型选择题

1、自然界基因转移可能伴发基因重组的有:

A.接合作用   B.转化作用  C.转导作用   D.转座  E.以上都是

2、载体必需具备下列哪些特点:

A.本身是一个复制单位,具有复制起点  B. 易于鉴定和筛选 

C.进入细胞后用本身的酶系进行复制 D.易进入受体细胞 

E.插入外源性DNA后并不影响载体本身的复制

3、在分子克隆中,目的基因可来自:

A.真核细胞基因组DNA   B.原核细胞基因组DNA C.mRNA反转录获得的cDNA 

D.聚合酶链式反应 E.人工合成的DNA

4、关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

A.是一类能识别单链DNA中特定碱基顺序的核酸水解酶 

B.可根据酶的识别切割性、催化条件及是否具有修饰酶活性分为Ⅰ、Ⅱ、Ⅲ 类

C.此酶切过的DNA有两种不同的切口;平端和粘切口 

D.两段DNA只有经同一限制性内切酶的水解产生的切口才能连接 

E.酶辨认的碱基一般为连续的4个或6个

5、关于基因组文库,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必须在真核生物体系中表达   B.含假基因C.含内含子 

D.含结构基因 E.几乎含人的全部基因

6、关于cDNA文库的叙述,正确的有:

A.组织特异性B.较易表达  C.含转录调控区  

D. 含Alu序列E.有可能在原核生物体系中表达

三、填空题

1、由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转座。

2、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即

3、重组DNA技术的基本过程应包括:            

4、重组DNA技术中分离、获取的感兴趣的外源基因称,其来源有,和

5、基因载体是为携带、实现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根据其作用可分为

6、针对载体携带某种或某些标志基因和目的基因而设计的筛选方法称为,常用的有    

7、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常用方法有  

8、基因工程中可充当克隆载体的DNA分子有   

四、是非判断题

1、接合是指F因子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个细胞的基因转移过程。

2、转化是指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

3、转座是指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

4、同源重组是指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

5、位点特异性重组是指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

6、cDNA第一链的合成需DNA聚合酶Ⅰ。

7、cDNA第二链的合成需DNA聚合酶Ⅱ。

8、重组DNA的形成仅需DNA连接酶。

9、从基因组分离目的基因只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0、DNA的同聚物加尾过程需末端转移酶。

五、名词解释

1、转导作用

2、转座

3、DNA克隆

4、质粒

5、基因组文库

6、cDNA文库

7、标志补救

六、简答题

1、简述基因克隆的基本原理。

2、何谓目的基因?写出其主要来源或途径。

3、简述作为基因克隆的载体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4、何谓配伍末端?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B  2、D  3、B  4、C  5、A  6、E  7、B  8、C  9、C  10、A  11、C  12、D 

二、X型选择题

1、ABCDE  2、ABDE  3、ABCDE  4、BCE  5、ABCDE  6、ABE

三、填空题

1、插入序列;转座子  2、位点特异性重组;同源重组  3、目的基因的获取;克隆载体的选择与构建;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接;重组DNA导入受体菌;筛选出含感兴趣基因的重组DNA转化细胞  4、目的基因;化学合成;基因组DNA中分离;酶促合成cDNA;聚合酶链反应  5、外源DNA;外源DNA;克隆载体;表达载体  6、直接筛选法;抗药性标志选择;标志补救;分子杂交  7、粘性末端连接;平端连接;同聚物加尾连接;人工接头连接  8、质粒DNA;噬菌体DNA;病毒DNA

四、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名词解释

1、转导作用是指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受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

2、在基因组内有些基因可以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些可移动的DNA序列包括插入序列和转座子,由其所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转座。

3、DNA克隆就是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目的基因DNA与载体DNA结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即复制子,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的过程。

4、质粒是存在细菌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质粒分子本身是含有复制功能的遗传结构,能在宿主细胞独立自主复制,并在细胞分裂时恒定地传给子代细胞。质粒带有某些遗传信息,会赋予宿主细胞一些遗传性状。由于质粒DNA有自我复制功能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等特性,故可作为重组DNA操作的载体。

5、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染色体DNA切割成一定基因水平的许多片断,其中即含有人们感兴趣的基因片断。将这些片断分子与适当的克隆载体拼接成重组DNA分子,继而转入受体菌,使每个细菌内都携带一种DNA分子。不同细菌所包括的重组DNA分子可能为不同的染色体DNA片断,这样全部转化细菌所携带的各种染色体片断就代表了整个基因组。存在于转化细菌内、由克性载体所携带的所有基因组DNA片断的集合称基因组DNA文库,它包括了基因组全部基因信息。

6、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DNA,即cDNA,再复制成双链cDNA片断,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不同细胞包含了不同mRNA为模板的cDNA分子或片断,这样生长的受体菌所携带的各种cDNA分子或片断就代表了整个组织或细胞表达的各种mRNA信息,即cDNA文库。

7、若克隆的基因能够在宿主菌表达,且表达产物与宿主菌的营养缺陷互补,那么就可以利用营养突变菌株进行筛选,这就是标志补救,例如α-互补筛选就是一种标志补救方法。

六、论述题

1、⑴.目的基因的获取;⑵.克隆载体的选择与构建;⑶.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接;⑷.重组DNA导入受体菌;⑸.重组体的筛选。

2、应用重组DNA技术时人们感兴趣的基因或DNA序列就是目的基因,又称目的DNA。目的基因的获取途径有:⑴.人工合成;⑵.基因组DNA中分离;⑶.由mRNA逆转录合成cDNA;⑷.聚合酶链反应。

3、⑴.具有独立自主复制能力;⑵.携带有某些遗传特性有用于筛选;⑶.含有多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单一作用位点;⑷. 插入外源性DNA后并不影响载体本身的复制。

4、有些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虽然识别的序列不完全相同,但切割后产生相同类型粘性末端,称为配伍末端。可进行相互连接。


第十五章 细胞信息传导

[重点和难点]

细胞信息传导是多细胞生物体对信息物质应答引起生物学效应的重要过程,包括化学信号(信息物质)、受体、信息传递途径三方面内容。

细胞膜受体介导的信息转递途径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化学信号(信息物质)及其种类;受体的概念、质膜受体的种类和组成特点;G蛋白的概念、组成、作用方式、可调节的效应物;质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途径:cAMP-蛋白激酶途径、Ca2+-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cGMP-蛋白激酶途径、酪氨酸蛋白激酶体系和核因子KB(XIF-KB)系统。胞内受体及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途径。

本章难点:G蛋白的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体系,核因子KB(NF-KB)系统。

[测试题]

一、A型选择题

1,通过胞内受体发挥作用的信息物质为

A 乙酰胆碱B r-氨基丁酸 C 胰岛素    D 甲状腺素 E 表皮生长子

2 绝大部分膜受体的化学性质为

A 糖脂B 磷脂  C 脂蛋白   D 糖蛋白   E 内固醇

3 细胞内传递信息的第二信使是

A 受体B 载体  C 无机物   D 有机物   E 小分子物质

4 下列哪项不是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点

A 高度专一性   B 高度亲和力   C 可饱和性   D 不可逆性   E 非共价键结合

5 通过膜受体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A 性激素B 糖皮质激素 C 甲状腺素D 肾上腺素  E 活性维生素D3

6、下列哪项是旁分泌信息物质的特点

A 持续时间长  B 作用距离近  C效率底

D 不需第二信使E 有特定的靶细胞

7、膜内受体的化学性质为

A DNA结合蛋白  B. C蛋白 C. 糖蛋白D .脂蛋白  E .糖脂

8、下列哪种受体是催化型受体

A 胰岛素受体  B 生长激素受体C 干扰素受体

D 甲状腺受体  E 活性维生素D3受体

9、IP3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使胞浆内哪种离子浓度升高

A. K+ B. Na+ C .HCO3-  D.Ca2+  E.Mg2+

10、心纳素通过下列哪种信息传导途径发挥作用

A .CAMP-蛋白激酶途径B. CGMP-蛋白激酶途径 C. Ca2-CaM激酶途径

D. 受体型TPK-MAPK途径  E. JAKS-STAT途径

11、在细胞内传递激素信息的小分子物质称为

A 递质 B 载体   C 第一信使   D 第二信使E 第三信使

12、影响离子通道开关的配体主要是

A 神经递质   B 类固醇激素   C 生长因子D 无机离子 E 甲状腺素 

13、cGMP能激活

A磷质酶C B 蛋白激酶A C 蛋白激酶G  D 酪氨酸蛋白激酶 E 蛋白激酶C

14、cAMP能别构激活

A 磷脂酶A  B 蛋白激酶A  C.蛋白激酶C  D.蛋白激酶G  E. 酪氨酸蛋白激酶

15、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细胞间信息物质

A 一氧化氮  B 葡萄糖   C 甘氨酸  D  前列腺素  E 乙酰胆碱

16、激活的G蛋白直接影响下列哪种酶

A.蛋白激酶A   B.蛋白激酶CC.蛋白激酶G   D.磷脂酶A E.磷脂酶C

17、G蛋白是指

A 蛋白激酶AB 乌苷酸环化酶 C 蛋白激酶G 

D Grb-2结合蛋白E 鸟苷酸结合蛋白

18、下列哪项是小G蛋白

A.G蛋白的亚基  B.GRB-2结合蛋白  C.蛋白激酶  D.RAS蛋白  E. .RAF蛋白

19、下列有关细胞内信息物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胞内信息物质的组成多样化  B 无机离子也是一种细胞内信息物质 

C 细胞内信息物质绝大部分通过酶促级联反应传递信号

D 信号蛋白分子多为癌基因产物  E 细胞内受体是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

20、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第二信使的激素是

A糖皮质激素   B 雌二醇   C 5β-氢睾酮   D 醛固酮   E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1、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产生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 肾上腺素   B 胰岛素  C 甲状腺素  D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E 促性腺激素

22、既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又能激活磷酸二脂酶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B 肾上腺素  C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D 胰岛素  E 以上都不是

23、以IP3和DAG为第二信使的双信号途径是

A cAMP-蛋白激酶途径   B Ca2+-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C cGMP-蛋白激酶途径   D 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E 以上都不是

24、下列哪种受体与G蛋白偶联

A环状受体   B 蛇型受体   C 催化性受体   D核内受体   E 胞浆内受体

25、目前认为下列哪种蛋白激酶不直接被胞内第二信使调节

A. PKA B.PKCC. PKG D.TPK E.Ca2+-CaM激酶

26、其磷酸化能被激活的PKA所催化的氨基酸主要是

A.酪氨酸  B.甘氨酸  C.酪氨酸/甘氨酸  D.甘氨酸/丝氨酸   E.苏氨酸/丝氨酸

27、依赖Ca2+的蛋白激酶是

A.PKA B.PKC   C.PKG  D.受体型TPK  E.非受体型TPK

28、肾上腺素与膜上B受体结合,激活G蛋白后

A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B 抑制鸟苷酸环化酶  C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D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E 激活磷脂酶C

29、下列哪组氨基酸容易发生磷酸化与脱磷酸

A、GLy  Ser  Val  B、Thr Ser  Tyr C、Ala  Ile  Leu

D、Phe  Thr  Val  E、Tyr Nal  Gly

30、矩型双曲线反映了受体-配体结合的哪一种特性

A、高度专一性  B、高度亲和力 C、可饱和性  

D、可逆性E、特定的作用模式

31、作为G蛋白的一种特点,其a 亚基具有下列哪种酶的活性

A.GTP酶   B.ATP酶C.TTP酶 D.CTP酶  E.UTP酶

32、与G蛋白活化密切相关的核苷酸是

A .ATP B.CTPC. GTP D .TTP  E.UTP

33、胰岛素受体可具下列哪种酶活性

A 蛋白激酶AB 蛋白激酶CC 蛋白激酶G  

D 酪氨酸蛋白激酶E Ca2+-CaM激酶

34、可直接激活蛋白激酶C的是

A cAMP  BcGMP  C IP3  DPIP2  E DAG

35、 蛋白激酶的作用是使蛋白质或酶

A.脱磷酸  B.磷酸化 C.水解D.合成  E.激活

36、心房肽的第二信使是

A. cAMP  B.cGMP  C. IP3  D.Ca2+ E .DG

37、关于激素叙述正确的是

A 都由特殊分化的内分泌腺分泌   B 与相应的受体共价结合,所以亲和力高  

C 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  D 激素作用的强弱与其浓度一定呈正比 

E 激素仅作用于细胞膜表面

38、肽类激素诱导cAMP生成的过程是

A 激素直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B 激素直接抑制磷酸二酯酶 

C 激素-受体复合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

D 激素-受体复合使鸟苷酸调节蛋白结合GTP而活化,后者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39、关于G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G蛋白能结合GDP或GTP  B .G蛋白由α β γ 3个亚基构成 

C. 激素-受体复合体能激活G蛋白

D. G蛋白的3个亚基结合在一起时才有活性  E.G蛋白有GTP酶活性

40、肽类激素诱导cAMP生成的过程是c

A.激素直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B。激素直接抑制磷酸二酯酶

C.激素-受体复合物活化腺苷酸环化酶

D.激素-受体复合物使G蛋白结合GTP而活化,进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41、下列物质中能直接激活蛋白C的是c

A.cAMP  B.cGMPC.Ca2+ D.磷脂酰胆碱 E.磷脂酰肌醇

42、关于细胞因子正确叙述的是

   A.由特殊分化的细胞生成  B。只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

C.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和肽 D。有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三种作用方式

E.其本质不是蛋白质

二、 X型选择题

1.通过G蛋白偶联通路发挥作用的有

A 胰高血糖素  B 肾上腺素 C 甲状腺素 

D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E 抗利尿激素

2.细胞因子可通过下列哪些分泌方式发挥生物学作用

A 内分泌  B 外分泌  C 旁分泌  D 突触分泌 E 自动分泌

3.激动型G蛋白被激活后可直接激活

A 腺苷酸环化酶     B 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 C 蛋白激酶A

D 蛋白激酶GE 鸟苷酸环化酶

4.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产生第二信使的是

A 雌二醇  B 甲状腺素   C 肾上腺素  D 醛固酮  E 活性维生素D3

5.受体活性常见的调节机制有

A 磷酸化作用  B 脱磷酸化作用  C 膜磷脂代谢

D 酶促水解 E G蛋白的调节

6.能与GDP/GTP结合的蛋白质是

A G蛋白  B Raf蛋白  C Rel A蛋白  D Geb-2蛋白  E Ras蛋白

7.与配体结合,自身具酪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受体是

A 胰岛素受体  B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C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D 生长激素受体   E 干扰素受体

8.胞内受体的激素结合区有下列哪些作用

A 与配体结合B 与G蛋白偶联  C 与热休克蛋白结合 

D 与受体二聚体化  E 激活转录

9.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可使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水解产生

A cAMP B cGMPC DAG  D IP3  ETAG

10.下列哪些符合G蛋白的特性

A G蛋白是鸟苷酸结合蛋白B 各种G蛋白的差别主要在a亚基  

C a亚基本身具有GTP酶活性 D 三聚体G蛋白具有ATP酶活性 

E 二聚体G蛋白是抑制型G蛋白

11.与Ras活化有关的蛋白质或核苷酸是

A Sos  B GrbC GTP    DCTPE Raf

12.下列哪些细胞内信号分子是激素的第二信使

A Ca2+  B PIP2   C DAGD cAMP  E IP3

13.蛋白质分子中较易发主磷酸化的氨基酸是

A Gly  B Ser C Thr D TyrE Phe

14.PKA激活需下列哪些物质参与

A cAMP BcGMP C Mg2+D K+E GTP

三、填空题

1.cAMP对细胞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激活_____系统来实现的,该激活过程需要______二价离子。

2.在Ca2+-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中,膜上的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可被水解产生______和______两种第二信使.

3.PKA被_____激活后,在_____存在的情况下具有催化底物蛋白质某些_____和_____残基磷酸化的功能。

4.G蛋白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亚基组成,以三聚体存在并与_____结合者为非活化型,而____亚基与___结合并导致_____二聚体脱落时变成活化型。

5._____酶催化_____生成cAMP,后者再经_____酶降解成_______而失活。

6.Ca2+-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既可以单独调节细胞内的许多反应,又可与_____途径和_____系统相偶联,共同调节细胞的代谢和基因表达。

7.肾上腺素与β-受体结合后,通过_____蛋白介导激活______酶,使细胞内______浓度增高,继而激活_____系统

8.单跨膜a-螺旋受体主要有______和______两种类型,其中______型与配体结合后就可催化受体自身的磷酸化

9.细胞中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包括位于细胞膜上的______型和位于细胞浆中的_____型,其中可催化自身磷酸化的是______型。

10.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是细胞内——系统,构成该系统的基础是一些——————和————活性物质,这些蛋白质分子称为————。

11.位于细胞内的受体多为————,当与相应配体结合后能与DNA的——————结合,在转录水平调节————。

12.信号转导复合物形成的基础是——————,后者的结构基础则是各种蛋白质分子中的————相互作用的结构域。

四、是否判断题

(  )1.化学信号通讯的建立是生物体为适应环境而不断变异、进化的结果。

(  )2。受体是细胞膜或细胞内能识别外源化学信号并与之结合的成分,其化学成分不一定是蛋白质。

(  )3。蛋白激酶是cAMP和cGMP的唯一靶分子。

(  )4。MAPK属于蛋白丝/苏氨酸激酶类,是接受膜受体转换与传递的信号并将其带入细胞核内的一类重要分子。

(  )5。G蛋白的共同特点是所结合的核苷酸为GTP时即为活化形式

(  )6。G蛋白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可通过不同的通路产生不同的效应,其信号转导的模式各不相同。

(  )7。单跨膜受体信号转导的共同特征是需要直接依赖酶的催化作用故又称为酶偶联受体。

(  )8。细胞信号转导过程是多级酶促反应,因而具有级联放大效应。

五、名词解释

1.G蛋白

2.第二信使

3.CaM

4.受体

5.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

六、简答题

   1.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主要有哪些途径?

   2.G蛋偶联型受体信号转导的基本模式主要过程有哪些?

 3.以肾上腺为例,扼要说明作用于膜受体的激素信号转导过程。

七、论述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G蛋白是如何调控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

2.细胞信号转导的特点和规律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 D   2 D   3 E   4 D  5 D   6B   7 A   8 A   9 D   10 B   11 D   12 A  13 C   14 B   15 B   16 E   17 E   18 D   19 E   20 E   21 C  22 D   23 B   24 B   25 D   26 E   27 B   28 C  29 B   30 C   31 A  32 C   33 D   34 E   35 B   36 B   37 C  38 D   39 D  40 C  41  C   42  D

二、 X型选择题

   1 ABDE   2 ACE   3 ABE   4 ABDE  5 ABCDE   6 AE   7 ABC   8 ACDE   9 CD 10 ABC   11 ABC   12 ACDE   13 BCD   14 AC

三、 填空题

   1,PKA  Mg2+     2,DAG  IP3   3,cAMP  ATP Thr和/或Ser 4,a、B、y、GDP、a、GTP、B、y   5,腺苷酸环化酶  ATP 磷酸二脂酶  5-AMP 6,CAMP-PKA  TPK  7,G  AC CAMP  PKA   8,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型  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型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型 9,受体  非受体  受体10。蛋白质分子 小分子 

   信号转导分子 11。转录分子  顺式作用元件  基因表达12。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

四、是否判断题

   1.是  2。否   3。否   4。是   5。是   6。否   7。是   8。是

五、名词解释题

 1.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胞浆面、能与GDP或GDP结合的外周蛋白,由α βγ三个亚基组戍。以三聚体存在并与GDP结合者为非活化型.当α亚基与GTP结合并导致β γ二聚体脱落时则变成活化型,作用于膜受体的不同激素通过不同的G蛋白介导影响质膜上某些离子通道或酶的活性,继而影响胞内第二信使浓度和后续的生物学效应。

 2.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参与激素信号转导的某些小分子化合物,如cAMP、 cGMP、 Ca2+、 IP3等,在激素作用中起信息传递和放大作用。这些靶细胞内的小分子化合物称为第二信使。

 3.钙调蛋白是细胞内的重要调节蛋白。由一条多肽链组成,有4个Ca2+结合位点,当胞浆Ca2+增高,Ca2+与CaM结合,其构象发生改变而激活Ca2+-CaM激酶

 4.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物质并与之结合的蛋白质或糖脂,位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称膜受体,大多为糖蛋白,而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中的受体称为胞内受体,为DNA结合蛋白。受体在信息传递 药物 维生素以及毒物等发挥生物学作用过程中都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5.是一种由两个催化亚基(c)和两个调节亚基(R)组成的四聚体.每个R上有两个cAMP结合位点,当cAMP与R结合后,R脱落,游离的c能使底物蛋白特定的Ser/Thr残基磷酸化。改变生物学活性,因其活性受cAMP调控,故称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

六、简答题

  1.cAMP-蛋白激酶途径; Ca2+-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Ca2+-CaM激酶途径。cGMP-蛋白激酶途径;受体型TPK-Ras-MAPK途径.JAKs-STAT途径;核因子KB途径。

  2.主要过程有:配体与受体结合;受体活化G蛋白;G蛋白作用于下游效应分子;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含量;第二信使作用于相应的靶分子进而产生生物学效应

3.肾上腺素→受体→G蛋白→Ac→第二信使→蛋白激酶→酶或功能蛋白→生物效应

七、论述题

1.很多激素或递质的受体通过调节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产生效应。有两类G蛋白介导激素,受体等对AC的作用。一类是介导激活AC作用的Gs,另一类是介导抑制Ac作用的Gi.当激动剂(HS)与相应的激动型受体(Rs)结合后,原来与Rs偶联以三聚体形式存在,且与GDP结合的无活性的Gs蛋白释放GDP,在Mg2+存在的情况下,GTP与Gs结合,进而整个复合体解离成对HS亲和力低下的受体, βγ复合体和As-GTP亚单位三个部分,As-GTP即可激活As.由于As本身就有GTP酶活准,As-GTP被水解成As-GDP,后者再与βγ形成无活性的Gs三聚体。Ac抑制剂(Hi)与相应的抑制型受体(Ri)结合,历经同样的过程,由Gi介导对Ac的抑制。此外,两类G蛋白在调控过程中产生的βγ复合体可与彼此的活性亚单位结合使之灭活,可以协调两类G蛋白对Ac的作用。

2.其共同的特点有;对于外源信号的反应迅速;转导过程是多级酶促反应;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不同信号转导通路间存在信息交流。


第十六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重点和难点]

全血、血浆、血清、非蛋白氮的概念;血浆蛋白的功能;体内主要凝血因子的化学本质,生成部位和功能。凝血酶原的活化及凝血因子X的激活途径。

成熟的红细胞代谢特点,血红素生物合成的基本原料、部位、限速酶及主要反应过程,代谢物的调节。

本章难点:血红素生物合成反应及调节

试题部分

一、A型选择题

1、血浆胶性渗透压的大小决定于

A.血浆清蛋白的浓度 B.血浆球蛋白的浓度    C.血浆葡萄糖的浓度

D.血浆脂类的含量  E.血浆无机离子的含量

2、将血清蛋白质置于pH8.6缓冲液中进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可从正极到负极出现下列五条区带,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清蛋白、α1, α2, β, γ-球蛋白 B.α12, β, γ, 清蛋白

C.β, α1, α2, γ, 清蛋白 D.清蛋白,β, α2, α1, γ

E.清蛋白,γ, α1, α2, β

3、红细胞中的G-SH的主要生理功用是

A.作为葡萄糖的载体 B.促进糖的氧化  C.是Na+—K+-ATP酶的辅基

D.氧化供能  E.保护巯基酶及巯基蛋白不被氧化

4、食物中铁吸收后,以哪一种形式运输?

A.Fe2+  B.Fe3+  C.Fe2+—运铁蛋白

D.Fe3+—运铁蛋白 E.Fe3+—清蛋白

5、成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主要是

A.HbA  B.HbA2  C.HbF D.HbE E.HbS

6、正常人血清清蛋白/球蛋白之比值为

A.0.5~1.5 B.1.0~1.5 C.1.5~2.5

D.3.0~3.5 E.2.5~3.5

7、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是

A.ALA合成酶 B.尿卟啉原Ⅲ同合成酶

C.尿卟啉原Ⅰ合成酶 D.亚铁螯合酶E.粪卟啉原氧化酶

8、对成熟红细胞来说,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B.存在RNA和核蛋白体

 C.具有催化磷酸戊糖途径的全部酶系D.DNA不能复制,但可转录

E.有线粒体和内质网

9、下列哪一种物质不是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剂?

A.NADPH+H+ B.NADH+H+   C.G-SH  D.葡萄糖醛酸  E.抗环血酸

10、非蛋白氮中含量最多的含氮物是

 A.尿素 B.氨基酸 C.尿酸

 D.肌酐 E.胆红素

11、是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的是:

A.NADH   B. NADPH     C. GSH   D.葡萄糖醛酸 E.抗坏血酸

12、红细胞中抗氧化物质主要是:

A. GSH    B. NADH  C. NAD+   D .FMN   E. NADPH

13、非蛋白氮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A.尿酸B.尿素  C.肌酸 D. 肌酐   E.胆红素

14、成熟红细胞中NADPH的主要来源是:

A.糖酵解 B.2,3-BpG支路  C.磷酸戊糖途径

D.脂肪酸的氧化  E.糖的有氧氧化

15、下列物质不含有非蛋白氮的是:

A.尿素 B.氨基酸   C.尿酸  D.葡萄糖  E.胆红素

16、2.3-BpG  的主要功能是:

A.供能  B.调节血红蛋白的运氧能力  C.提供还原当量  

D.维持红细胞的形态  E.耗氧

17、血浆免疫球蛋白属于:

A. 脂蛋白  B. 糖蛋白  C. 核蛋白  D. 磷蛋白   E. 以上都不是

18、促进血红素合成的物质是:

A. 雌激素 B.  雄激素   C.  高铁血红素 D. VitB12    E.胆红素

19、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会出现:

A.白蛋白合成减少  B.血浆白蛋白排出增多 C. 血浆球蛋白合成减少

D.粘液性水肿  E.白、球比值升高

20、严重肝功能障碍可使:

A.血栓形成  B.伤口易出血  C.凝血因子缺乏  D.VitK 缺乏  E.容易止血

21、阻碍ALA合酶合成的是:

A. 雄激素 B.促红素 C.前两者都是   D.高铁血红素   E.亚铁鳌合酶

22、可激活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的是:

A. Ⅹa   B.Ca2+-pl 复合物    C.Va    D.Ⅹa-Ca2+-Va 复合物    E. PF3

23、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  

A.α球蛋白  B.β球蛋白 C.清蛋白 D.γ球蛋白    E.α1球蛋白

24、干扰血红素合成的物质是:

A.VitC  B.   C. 氨基酸 D.  葡萄糖  E.促红素

25、合成血红素的哪一步反应在胞液中进行:

A.ALA生成 B.原卟啉原的生成 C.血红素的生成

D.尿卟啉原Ⅲ的生成  E.原卟啉Ⅸ的生成

26、催化血红素转变为胆绿素的酶是:

A.血红素加氧酶B.血红素过氧化物酶C.血红素连接酶  

D.胆绿素还原酶  E.胆绿素合成酶

27、血浆球蛋白的功能应除外:

A.营养作用  B.缓冲作用  C.免疫作用  D.维持胶体渗透压

E.抵抗入侵

28.血浆中含有但肝中不能合成的是:

A.清蛋白  B.γ 免疫球蛋白   C.凝血酶原   D.纤维蛋白原   E.Y蛋白

29.下列哪种因素不能参与血红素合成代谢的调节:

A.Epo B.线状四吡咯    C. ALA合酶 D.ALA 脱水酶   E.亚铁鳌合酶

30.对于成熟红细胞来讲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具有分裂增殖能力 B. 存在RNA和核糖体 

C.具有催化磷酸戊糖途径的全部酶系 D.能合成蛋白质  E.能合成核酸

31、成熟红细胞内磷酸戊糖途径所生成的的主要功能是:

A.合成膜上的胆固醇   B. 提供能量 C. 维持GSH的还原状态

D.使MHb还原  E. 合成膜上的磷脂

32、有一种参与血液凝固的因子正常时血中不能检出,直到组织受伤,血凝启动时才会出现它是:

A.凝血酶B. 纤维蛋白原 C. ⅫD. Ⅷ E. Ⅹ

33、VitK的促凝机制是:

A.促进肝脏凝血因子Ⅰ、Ⅱ、Ⅴ、Ⅸ、Ⅹ的合成

B.促进肝脏凝血因子Ⅱ、Ⅶ、Ⅸ、Ⅹ、Ⅺ的合成 

C.促进肝脏凝血因子Ⅱ、Ⅴ、Ⅶ、Ⅸ的合成

D.促进肝脏凝血因子Ⅱ、Ⅷ、Ⅹ、Ⅺ的合成

E.促进肝脏凝血因子Ⅰ、Ⅱ、Ⅳ、Ⅵ的合成

二、ⅹ 型选择题

1、蛋白C系统包括:

A.清蛋白  B.蛋白S  C. 蛋白C   D.球蛋白  E.蛋白C抑制物

2、血红素合成的特点是:

A.合成的主要部位在肝和骨髓   B. 合成的原料是甘氨酸、琥珀酰CoA、Fe2  

C.合成的起始和终末阶段在线粒体 D. ALA 脱水酶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 

E.合成的中间步骤在胞液

3、诱导ALA合酶合成的物质有:

A.铅  B. 促红素 C. 铁  D. 睾丸酮 E. 血红素

4、下列血浆蛋白哪种属于糖蛋白:

A.清蛋白  B. 球蛋白   C. 运铁蛋白 D. 结合珠蛋白   E. 铜蓝蛋白

5、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A.维持胶体渗透压  B.维持血浆的正常PH值   C. 运输某些物质

D.营养作用 E. 抵抗外来入侵

6、成熟红细胞的代谢途径是:

A.糖酵解B.氧化磷酸化  C.2,3–BpG支路  

D.磷酸戊糖途径E 三羧酸循环

7、关于2,3—BPG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红细胞中含量比其它多   B.可调节Hb的携氧功能  C.不能用于供能

D.可稳定Hb分子的构象   E.分子中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

8、血液中的NpN含量增加可能是由于:

A.肾功能障碍B.肝功能障碍C.蛋白质分解加强  

D.蛋白质分解减少  E.脂肪分解加强

9、含有NPN的物质有:

A.尿酸B.氨基酸  C.GSH  D.肌酐 E.多肽

10、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是具有2,3-BpG支路其原因是含有:

A.变位酶  B.UDPG 氧化酶 C.2,3-BPG磷酸酶  

D.2,3-BPG氧化酶  E.UDPG脱氢酶

11、对红细胞代谢有影响的维生素:

A.VitB1  B.VitB2 C.VitB12  D.泛酸 E.叶酸

12、促进血红素合成的物质:

A.VitB12  B.叶酸  C.雄激素D.雌激素   E.EPO

13、下列代谢在成熟的红细胞内进行的是:

A.能将脂肪酸氧化成CO2和 H2OB.能合成Hb C.能合成核酸 

D.能将6-磷酸葡萄糖的C1代谢成CO2E.能合成血红素

三、填空题

1、是人体血浆最主要的蛋白质,它是以  形式合成的。

2、正常血液中存在  、抗凝因子和,它们共同作用,既可以防止血液流失,又能保持血液在血管内的正常流动。

3、  是唯一不存在于正常人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它分布于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内,又称 

4、体内三个主要抗凝血成分包括      

5、成熟的红细胞既不能进行 的合成,又不能利用分子氧进行糖和脂肪的 。

6、红细胞利用葡萄糖的途径是   和,前者有独特的 。

7、参与血红蛋白组成的血红素主要在骨髓的   和   中合成。

8、合成血红素的基本原料是      

9、   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其辅酶是

10、根据血浆中酶的来源及催化功能,可将血浆酶分为   

11、2,3BPG的主要功能在于调节血红蛋白的,也能

12、正常血浆总蛋白含量为 ,其中白蛋白含量为  ,球蛋白含量为,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为  

13、红细胞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是  ,它是由  组成,其主要功能是  .

14、维持血红蛋白还原状态的因素有      

15、肾产生的促红素可促进  合成酶的生成。

四、 判断题

1、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剂是Epo。 (  )

2、ALA合酶的辅基是磷酸吡哆醛。   (  )

3、ALA合酶需要还原剂维持其调节血红素合成功能。  (  )

4、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需要VitC。 (  )

5、血清中含有纤维蛋白原。    (  )

6、Glu是参与血红素合成的氨基酸之一。(  )

7、成熟红细胞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  )

8、血红素的合成部位在胞液。  (  )

 

五.名词解释

1、非蛋白氮

2、2,3-BPG支路

3、蛋白C系统

4、Porphyria

5、acute phrase protein

六.简答题

1、为什么清蛋白最能有效的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2、红细胞代谢有何特点?

七、论述题

1、简述血红素的合成及其调节机制。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A 2.A 3.E 4.D 5.A 6.C 7.A 8.C 9.D 10.A 11.A12.A 13.B 14.C 15.D 16.B 17.B 18.B 19.A 20.C 21.D 22.D 23.D 24.B 25.D 26.A 27.B28.B 29.B 30.C 31.C 32.A 33.B

二、X型选择题

1.BCE 2.ABCE  3.BD  4.BCDE  5.ABCDE  6.ACD  7.ABD  8.ABC  9.ABDE  10.AC  11.AE  12.CE  13.D

三、填空题

1.清蛋白,前清蛋白 2.凝血系统,纤溶系统  3.凝血因子Ⅲ,组织因子4.抗凝血酶-Ⅲ,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5.蛋白质,核酸,有氧氧化 6.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2,3-BPG支路  7.网织红细胞,幼稚红细胞   8.甘氨酸,琥珀酰CoA.Fe2+

9.AlA合酶,磷酸吡哆醛 10.血浆功能酶,外分泌酶,细胞酶  11.携氧能力,供能12.70-75g/l,38-48g/l,15-30g/l,1.5-2.5  13.血红蛋白,血红素,珠蛋白。携带氧气  14.GSH,NADH,NADPH,VitC   15.ALA

四、判断题

 1.√  2. √  3.×  4. √  5. ×  6. ×  7. ×  8. √

五、名词解释

1.非蛋白氮:血液中蛋白质以外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等

2.2,3-BPG支路:糖酵解的中间物1,3-二磷酸甘油酸可转变为2,3-BPG,后者经三磷酸甘油酸沿糖酵解途径生成乳酸。

3.蛋白C系统:是体内的主要抗凝成分之一,包括蛋白C,蛋白S,蛋白C抑制物。

4.卟啉症:铁卟啉合成代谢异常而导致卟啉或其中间代谢物排出增多的现象。

5.APP(急性时相蛋白):在急性炎症或一些组织损伤时某些蛋白质的含量会升高,它们被称为急性时相蛋白。

六、问答题

1.正常人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质的摩尔浓度。由于清蛋白的分子量小,在血浆内的总含量大、摩尔浓度高,加之在生理PH条件下,其电负性高,能使水分子聚集在其分子表面,因此清蛋白能有效的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2.红细胞的代谢特点是:①能量代谢:来源于血浆葡萄糖,其中90﹪-95﹪经糖酵解和2,3–BPG支路被利用;②2,3二磷酸甘油酸支路:使2,3–BPG不会堆积,使糖酵解途径不断的进行;促进组织中红细胞的携氧能力;③红细胞的氧化还原系统:NADH、NADPH、GSH等具有抗氧化剂的作用,维持膜蛋白的还原性。防止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④磷酸戊糖途径:产生NADPH,提供生物合成中所需的氢。

七、论述题

1.血红素的合成分为四步反应,其起始和终末阶段在线粒体内进行,中间阶段在胞液中进行。①ALA的生成;②胆色素原的生成;③尿卟啉原与粪卟啉原的合成;④血红素的生成。

调节机制:①ALA合酶的调节;②ALA脱水酶和亚铁鳌合酶的调节;③EPO的调节

人体对血红素合成的调节:ALA合成酶是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调节因素调节此酶 。血红素对ALA合成酶有反馈抑制作用。血红素生成过多时,可自发地氧化成高铁血红素,高铁血红素一方面阻碍ALA合成酶的合成,另方面直接抑制此酶活性,减少血红素生成。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ALA合成酶的诱导剂,促血红素合成。睾酮在肝内还原生成5β-氢睾酮,后者是ALA合成酶的诱导剂,促血红素合成。铁对血红素合成有促进作用。


第十七章  肝的生物化学

[重点和难点]

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具有多种代谢功能,在糖、脂肪、氨基酸、维生素和激素的代谢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及反应类型。

胆汁酸的组成、分类,区别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的不同;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血红素分解代谢的概况,胆色素的组成,胆红素的生成及在肝中的转运及生物转化,胆素原的肠肝循环及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和黄疸的概念。

本章难点:胆色素的代谢及黄疸的分类、区别。

 

[试题部分]

一、A型选择题

1、肝的不同部位中肝细胞代谢表现是:

A.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获取的氧和营养物质最多  

B.所有的肝细胞均可获取同样的营养供应  

C.终末微血管周围的肝细胞获取的氧和营养物质最充足  

D.肝小叶周围的肝细胞获取的氧和营养物质最充足  

E.血窦周围的肝细胞获取的氧和营养物质均同样充足。

2、肝受损时血中蛋白质的主要改变是:

A.清蛋白含量升高 B.球蛋白含量下降  C.球蛋白含量下降、清蛋白含量升高

D.清蛋白含量下降、球蛋白含量升高或相对升高  E.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都正常

3、肝功能障碍时血浆胆固醇的主要改变是:

A.血胆固醇含量升高   B.血胆固醇含量正常 C.血自由胆固醇含量下降

D.血胆固醇酯/血胆固醇比值升高E.血胆固醇酯/血胆固醇比值下降

4、下列哪种物质仅由肝脏合成:

A.尿素  B.脂肪酸  C.糖原 D.血浆蛋白   E.胆固醇

5、下列哪种氨基酸不在肝内进行活跃代谢:

A.酪氨酸   B.缬氨酸 C.鸟氨酸 D.苯丙氨酸   E.色氨酸

6、肝细胞自身的能量来源是:

A.葡萄糖  B.酮体  C.脂酸 D.乳酸E.氨基酸

7、下列关于游离胆红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B.水溶性较大C.易透过生物膜

D.可通过肾脏随尿排出  E.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

8、肝的生物转化作用与解毒作用是:

A.相同的   B.基本相同的  C.相反的  D.无关的  E.相关的

9、下列哪种胆汁酸是次级胆汁酸:

A.甘氨鹅脱氧胆酸B.甘氨胆酸  C.牛磺鹅脱氧胆酸  

D.脱氧胆酸E.牛磺胆酸

10、下列哪种胆汁酸是初级胆汁酸:

A.胆酸 脱氧胆酸  B.甘氨胆酸 石胆酸  C.牛磺胆酸 脱氧胆酸  

D.石胆酸 脱氧胆酸  E.甘氨鹅脱氧胆酸 牛磺鹅脱氧胆酸

11、胆汁固体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

A.胆固醇  B.胆色素  C.脂类   D.磷脂   E.胆汁酸盐

12、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A.胆固醇7α-羟化酶  B.7α-羟胆固醇氧化酶   C.脂酰COA合成酶

D.鹅脱氧胆酰COA合成酶     E.胆汁酸合成酶

13、生物转化中第一相反应中最主要的是:

A.水解反应 B.还原反应  C.氧化反应   D.脱羧反应 E.加成反应

14、肝脏作为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

A.肝内物质代谢活跃   B.肝脏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C.肝脏有多种活性高的酶系

D.肝脏有丰富的亚细胞结构  E.肝有两条输出通路,利于转化产物的排除

15、下列哪种反应属于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

A.乙醇转化为乙酸B.醛变为酸  C.硝基苯转变为苯胺

D.乙酰水杨酸转变为水杨酸  E.苯酚形成苯β葡萄糖醛酸苷

16、乙醇性肝损伤多见于:

A.肝细胞分布的Ⅰ带B.肝细胞分布的Ⅱ带 C.肝细胞分布的Ⅲ带  

D.肝细胞分布的Ⅰ带和Ⅲ带 E.肝细胞分布的Ⅱ带和Ⅲ带

17、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生物转化的供体:

A.UDPGA  B.CH3COA   C.PAPS D.SAM   E.UDPG

18、下列哪种物质能促进胆汁酸的合成:

A.胰岛素 B.甲状腺素   C.酮体  D.肾上腺素  E.脂肪酸

19、关于胆汁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化生成 B.饭后能进行肠肝循环  .为一种乳化剂

D.可促进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 E.是胆色素的一种

20、下列哪项反应需NADPH为供体:

A.MAO催化的反应 B.ADH和ALDH催化的反应

C.硝基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形成胺类  D.醇酚形成硫酸酯类化合物

E.苯甲酰β葡萄糖醛酸苷

21、最普遍进行的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是代谢物与:

A.乙酰基结合  B.葡萄糖醛酸结合  C.硫酸结合  D.GSH结合   E.甲基结合

22、关于次级胆汁酸的错误叙述是:

A.在肠道内生成  B.由初级胆汁酸生成 C.在C7上无羟基  

D.在C 3上无羟基  E.其生成有细菌参与

23、随胆汁进入肠腔的胆汁酸的走向是

A.全部重吸收  B.全部随粪便排出   C.小部分重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 

D.大部分重吸收入血,随尿排出  E.大部分重吸收,小部分随粪便排出

24、肝脏清除胆固醇的主要途径是:

A.转化为糖皮质激素  B.转化为盐皮质激素  C.转化为性激素  

D.转变VitD3E.转变为胆汁酸盐

25、老人服用氨基比林保泰松药效强副作用大的原因是:

A.经转化作用生成药效更强的衍生物   B.排泄能力差  C.生物转化能力差

D.重吸收增强 E.转变为其它有毒物质

26、长期服用苯巴比妥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的原因是:

A.加单氧酶系活性增强   B.加双氧酶系活性增强 C.肝细胞摄取量增加

D.肝脏分泌排出减少  E.95%的药物被肠道重吸收

27、血红素加单氧酶位于肝脾骨髓网状内皮细胞的:

A.线粒体内 B.微粒体内   C.溶酶体内 D.高尔基复合体内 E.质膜内

28、催化胆绿素合成胆红素的辅酶是:

A.NADPH   B.FADH2   C.NAD+D. NADH  E. FAD

29、不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A.脂肪酸 B.磺胺药 C.水杨酸    D.NH4+  E.胆汁酸

30、下列哪些物质代谢后不产生胆红素:

A.细胞色素  B.血红蛋白  C.过氧化氢酶   D.胆固醇  E.肌红蛋白

31、血红素加氧酶催化生成的产物是:

A.CO2、Fe及胆绿素  B..CO2、Fe及胆红素  C. CO、Fe及胆绿素

D.CO及胆绿素E. CO、Fe及胆红素

32、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

A.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多  B.血中胆素原剧减 C.尿中胆红素增加

D.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 E.粪便颜色变浅

33、关于胆汁的生理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 B.胆盐可促进脂肪的吸收

C.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D.肝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E.胆囊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34、肝功能不良时,下列哪种蛋白质的合成受影响较小:

A.清蛋白 B.凝血酶原C.凝血因子Ⅴ、Ⅷ、Ⅸ

D.免疫球蛋白  E.纤维蛋白原

35、胆红素在肝内的代谢产物主要是:

A.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B.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C.胆红素硫酸酯

D.GSH结合物  E.甘氨酸结合物

36、结合胆红素的主要供体是:

A.GAB.UDPG C.UDPGA D.PAPS E.GSH

37、随胆汁排入肠腔的胆红素几乎全部是:

A.胆红素α区B.胆红素-白蛋白  C.胆红素-Y蛋白  

D.胆红素-Z蛋白 E.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38、下列哪种物质是肠内细菌作用的产物:

A.胆红素   B.鹅脱氧胆红素   C.胆红素-阴离子  D.硫酸胆红素   E.胆素原

39、血中胆红素的主要运输形式是:

A.胆红素-清蛋白  B. 胆红素-Y蛋白  C.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D.胆红素-氨基酸  E.双相反应阳性

40、梗阻性黃疸尿中主要的胆红素可能是:

A.游离胆红素  B.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C.结合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

D.胆红素-Y蛋白  E.胆红素-Z蛋白

41、阻塞性黃疸时凡登白实验为:

A.直接反应阴性  B.直接反应阳性  C.直接反应阴性,间接反应阳性

D.双相反应阴性  E. .双相反应阳性

42、下列哪项会导致尿胆原排泄减少:

A.肠梗阻 B.溶血   C.碱中毒  D.胆道梗阻 E.肝细胞性黃疸

43、胆色素不包括下列哪种物质:

A.胆红素 B..胆绿素 C..胆素原 D..胆素 E.胆汁酸

44、肝细胞对胆红素生物转化的实质是:

A.使胆红素与Y蛋白结合   B.使胆红素与Z蛋白结合  C.使胆红素极性变小

D.增强毛细胆管膜上载体转运系统,有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E.主要破坏胆红素分子内的氢键,并进行结合反应使极性增加

45、下列哪种胆汁酸是次级胆汁酸:

A.石胆酸 B.牛磺鹅脱氧胆酸   C.甘氨胆酸   D .牛磺胆酸

E.甘氨鹅脱氧胆酸

46、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黃疸的机制是:

A.诱导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  B.使肝重量增加体积增大 C.肝血流量增多

D.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加强  E.使Y蛋白含量增加

47、下列不是结合胆红素特点的是:

A.水溶性大B.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阳性 C.不易透过细胞膜

D.较易透过细胞膜 E.能从尿中排出

48、正常人尿中的主要色素是:

A.胆红素 B.胆色素   C.胆绿素   D.胆汁酸盐   E.血红素

二、X型选择题

1、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是:

A.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B.转变为脂肪 C.氧化产能

D.产生NADPH和磷酸戊糖  E.使脂肪酸转变为葡萄糖

2、肝硬化或慢性肝炎时哪种血浆蛋白降低:

A.白蛋白降低 B.总蛋白降低  C.A/G比值降低  D.γ球蛋白降低 

E.A/G比值升高

3、关于胆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红素是胆色素的一种 B.胆素原是由胆素转变生成的产物

C.胆红素是胆素的一种D.胆色素包括胆红素 ,胆绿素,胆素原,胆素 

E.胆素是由胆素原转变生成的产物

4、肝昏迷时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升高的有:

A.支链氨基酸  B.芳香氨基酸   C.血NH3  D.尿素 E.游离胆红素

5、下列哪些物质的合成仅在肝中进行:

A.糖原B.血浆蛋白  C.尿素 D.酮体 E.脂蛋白

6、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A.受年龄的影响B.受性别的影响  C.肝细胞的功能受损 

D.药物或毒物的诱导作用  E. 药物或毒物的抑制作用

7、生物转化的第一相反应包括:

A.氧化反应  B.水解反应  C.还原反应  D.加成反应 E.羟化反应

8、肝脏进行第二相生物转化反应常见的结合物质的活性供体是:

A.UDPG B.UDPGA  C.PAPS  D.SAM  E.乙酰COA

9、下列哪些物质是初级胆汁酸:

A.7α-脱氧胆酸   B.牛磺胆酸   C.石胆酸   D.甘氨胆酸  E.牛磺鹅脱氧胆酸

10、含铁卟啉的化合物有:

A.血红蛋白   B.肌红蛋白 C.铁蛋白  D.细胞色素 E.过氧化物酶

11、未结合胆红素的特点:

A.水溶性大B.细胞膜通透性大  C.与血浆清蛋白亲和力大 

D.能从肾小球滤过  E.重氮试剂直接反应阳性

12、一般情况下通过生物氧化后:

A.毒物的毒性降低B.毒物从肠道排出时易于重吸收  

C.毒物的水溶性增强,易于排出  D.毒物被彻底氧化   E.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

13、可以调节胆汁酸合成的酶:

A.12-羟化酶B.7α羟化酶 C.HMGCOA还原酶  D.侧链氧化酶

E. HMGCOA合成酶

14、肝细胞性黃疸病人的血和尿的变化是:

A.尿胆红素阳性  B.尿胆红素轻度增加或正常  

C.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反应阳性,间接反应加强

D.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E.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

15、在肝中与胆汁酸结合的化合物有:

A.葡萄糖醛酸&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nbsp; B.甘氨酸 C.牛磺酸   D.硫酸  E.谷氨酸

16、关于游离胆红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又称为间接胆红素 B.数脂溶性物质,易通过细胞膜对脑产生毒性作用

C.镇痛药及抗炎药等可降低其对脑的毒性作用

D.不易经肾随尿排出  E.溶血性黄疸时以其增高为主

三、填空题

1、在肝功能受损时,伴随血浆清蛋白浓度,球蛋白浓度 

2、血浆脂蛋白中  、 在肝中合成。

3、初级胆汁酸是在  内由  转变生成.

4、人体内的次级胆汁酸有 

5、胆汁酸合成的限素酶是,其活性受 的负反馈调节。

6、胆汁酸按其结构可分为    

7、次级胆汁酸是由在肠内经  作用转变生成

8、生物转化的第一相反应包括       ,第二相反应是  

9、肝脏进行的第二相生物转化反应常见的结合物质是 

10、胆色素是  在体内分解代谢产物,包括等多种化合物,其代谢障碍会导致黃疸。

11、参与胆红素合成的酶系主要包括,它们分别催化血红素生成胆绿素进而胆绿素生成胆红素。

12、胆红素在  生成,在血浆中以 形式存在和运输。

13、胆汁中的胆汁酸主要是结合型而且  多于  

14、黃疸的类型有   

15、苯巴比妥能通过诱导肝细胞合成来降低血清中过多的未结合胆红素。

16、正常人大约有2/5胆固醇在肝中转变为  ,所以这是胆固醇在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

17、正常人血浆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  ,当总胆红素浓度 时为隐性黃疸。

18、未结合胆红素又称 

19、结合胆红素又称  

四、判断题

1、牛磺胆酸是初级胆汁酸。( )

2、血胆红素是结合胆红素。   ( )

3、甘氨酸能在肝中与胆汁酸结合。( )

4、胆红素能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运输至肝脏。 ( )

5、葡萄糖醛酸的供体是UDPGA。( )

6、胆红素代谢的终产物是胆素原。( )

7、催化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的酶是血红素加氧酶。 ( )

8、催化血红素转变为胆绿素的酶是7α-羟化酶。( )

9、催化胆绿素转变为胆红素的酶是胆绿素还原酶。 ( )

10、在体内可转变成胆色素的原料是血红素。( )

 

五、名词解释

1、激素的灭活

2、生物转化作用

3、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4、黃疸

5、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六、简答题

1.生物转化的定义、生理意义及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2.简述胆红素的来源和去路。

3.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有什么区别,对临床诊断有何用途?

4.黃疸的类型及其常用的生化指标。

5.为什么甲亢病人血清胆固醇浓度会降低?

七、论述题

1、试述肝脏在糖代谢,脂代谢及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2、试述严重肝病患者,可能出现以下表现的生化原因。

①水肿  ②黄疸  ③肝昏迷  ④出血倾向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C  2.D  3.E 4.A  5.B  6.A 7. C  8.E 9.D 10.E 11.E  12.A  13.C  14.C  15.E  16.C  17.E  18.B  19.E  20. C  21.B  22.D  23.E  24.E  25.C 26.A  27.B  28.A  29.D  30.D  31.C  32.D  33.E  34.D  35.B  36.C  37.E  38.E 39.A  40.B  41.B  42.D  43.E  44.E  45.A  46.A  47.D  48.B

二、X型选择题

1.ABCD  2.ABC  3.DE  4.BCE  5.C  6.ABCDE  7.ABC  8.BCDE  9.BDE  10.ABCDE  11.BC  12.ACE  13.BCD  14.ABCDE  15.BC  16.ABDE

三、填空题

1.下降,升高2.VLDL,HDL.3.肝,胆固醇 4.脱氧胆酸,石胆酸 5.7α-羟化酶,胆汁酸 6.结合胆汁酸,游离胆汁酸 7.初级胆汁酸,细菌 8.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9. 葡萄糖醛酸,硫酸 10. 铁卟啉化合物,胆红素 11. 血红素加氧酶,胆绿素还原酶 12. 网状内皮细胞,胆红素-清蛋白  13. 甘氨胆酸,牛磺胆酸 14.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15.UDP-葡萄糖醛酸酶 16. 胆汁酸 17. 0.2-0.9mg/dl,<2mg/dl  18. 间接(游离)胆红素,血胆红素 19.  直接胆红素,肝胆红素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名词解释

1. 激素发挥特有的作用后,在肝内分解转化,从而失去或降低活性,称为激素的灭活。

2. 机体对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的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水溶性,使其易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这种化学转变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

3. 由肠道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肝脏将未结合胆汁酸转化为结合胆汁酸,同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起随胆汁排入肠腔。这一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4. 胆红素代谢异常,在血浆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则扩散进入组织,使皮肤、巩膜及粘膜出现黄染,这种现象称为黄疸。

5. 生理情况下,肠中产生的胆素原约有10﹪-20﹪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又以原形随胆汁再次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六.简答题

1.(1)定义:机体对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的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水溶性,使其易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这种化学转变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

(2)生理意义: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在于它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使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降低或消失,或使有毒物质的毒性减小或消失。更为重要的是生物转化作用可将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高,变为易从胆汁或尿液中排出体外的物质。应该指出的是,有些物质经肝的生物转化作用后,其毒性反而增加或溶解度反而降低,不易排出体外。所以不能将肝的生物转化作用看成是解毒作用。

(3)生物转化作用的反应类型: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是结合反应。

2.(1)来源:①70%以上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破坏释放的血红蛋白;②其它来自铁卟啉酶类

(2)去路:①胆红素入血后与清蛋白结合成血胆红素而被运输;②被肝细胞摄取汁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生成胆素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小部分重吸的胆红素与蛋白和蛋白结合后被运输到内质网生成结合胆红素;③肝胆红素随胆收入肝,进行胆素原的肠肝循环;④重吸收的胆素原小部分进入体循环,经肾由尿排出。

3.(1)区别:①未结合胆红素是指血清中的胆红素与清蛋白形成的复合物。它的分子量大,不能随尿排出;未与清蛋白结合A.的胆红素是脂溶性的,易于透过生物膜进入脑产生毒害作用,所以血中其含量增加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②结合胆红素主要是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它分子量小,水溶性好,可随尿排出。

(2)临床诊断用途:①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胆红素的来源过多,如溶血性黄疸;其次见于未结合胆红素处理受阻,如肝细胞性黄疸。②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见于阻塞性黄疸,其次见于肝细胞性黄疸。③血中结合和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

4.(1)类型: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2) 生化指标   :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血清胆红素总量 >1mg/dl>1mg/dl>1mg/dl

   结合胆红素  升高  升高

   游离胆红素 升高  升高 

   尿胆红素 _  ++   ++

粪胆素原升高  下降 –或微量

5. 胆固醇7α–羟化酶是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甲亢的病人甲状腺激素增高,而甲状腺激素可使7α–羟化酶的mRNA合成迅速增加,促进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故甲亢的病人血清胆固醇浓度降低.

七、论述题

1、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保证全身各组织(特别是脑组织)糖的供应。此作用主要是通过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以及糖异生等过程来实现的。

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肝细胞能分泌胆汁酸盐,它具有强的乳化作用,可促进脂类的消化与吸收。肝细胞含有促进脂肪酸β氧化的酶类及脂肪酸合成的酶类,因此肝脏是脂肪酸氧化,脂肪酸合成的主要器官,肝细胞还是合成酮体,磷脂,胆固醇的重要场所。80%以上的胆固醇是在肝脏变成胆汁酸盐。

肝脏在蛋白质合成、分解代谢中均有重要作用,肝脏可合成大部分血浆蛋白。包括全部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等,以及部分球蛋白。肝细胞富含有关氨基酸代谢的酶,如转氨酶,脱氨酶,转甲基酶,脱羧酶等,肝脏是体内氨基酸分解,转变的场所,肝脏又是解氨毒的主要器官。

2、水肿:血浆清蛋白在肝合成,它是维持血浆体胶渗透压的主要物质。严重肝病患者血浆清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渗压降低,水分向组织间隙流动,引起水肿。其次肝功严重受损,醛固酮,抗利尿素灭活减弱,造成钠、水重吸收增加。

黄疸:由于肝细胞炎症坏死,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发生障碍,另外由炎症、纤维增生、 毛细胆管阻塞。由于压力过高、造成毛细胆管破裂直接胆红素反流入血,故可造成血总胆红素高、凡登伯试验双向阳性、尿中出现胆红素等,并出现黄疸。

肝昏迷:由于肝功严重受损,尿素合成减少、血氨升高,可与三羧酸循环中的α-酮戊二酸结合、导致三羧酸循环运转减慢、产能减少、脑因供能不足而出现昏迷。

出血倾向:肝功严重受损、维生素K吸收储存减少,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Ⅶ、Ⅸ、Ⅹ减少所致。


第二十章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重点和难点]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对调控正常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者均通过表达某种蛋白质(如生长因子)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的概念;癌基因分类: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二大类,病毒癌基因又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细胞癌基因又称原癌基因。癌基因激活机理。

本章难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对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机理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试题部分]

一、A型选择题

1、关于细胞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存在于正常生物基因组中B 存在于DNA病毒中  

C 存在于RNA病毒中  D 又称为病毒癌基因

E 正常细胞含有即可导致肿瘤的发生

2、病毒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主要存在于RNA病毒基因中  B 在体外能引起细胞转化  

C 感染宿主细胞能随机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组

D 又称为原癌基因 E 感染宿主细胞能引起恶性转化

3、PDGF的作用是

A 促进表皮与上皮细胞的生长 B 促进间质及胶质细胞的生长 

C 引发基因转录D 属于细胞膜受体 E 与DNA结合

4、myc家族编码产物的作用正确的是

A 生长因子B 生长因子受体 C 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

D 结合GTPE 结合DNA

5、sis家族编码产物的作用正确的是

A 生长因子B 生长因子受体 C 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  

D 结合GTPE 丝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6、关于抑癌基因错误的是

A 可促进细胞的分化   B 可诱发细胞程序性死亡  C 突变时可能导致肿瘤发生 D 可抑制细胞过度生长  E 最早发现的是p53基因

7、能编码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癌基因是

A  myc B myb C  sis  D  src E  ras

8、能编码具有GTP酶活性的癌基因是

A  myc B  ras C  sis  D  src   E  myb

9、能通过IP3和DG生成途径调节转录的癌基因主要是

A  ras B  myb  C  sisD  src   E  myc

10、关于P53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定位于17P13   B 是一种抑癌基因  C 突变后具有癌基因作用  

D 编码P21蛋白质 E 编码产物有转录因子作用

11、下列哪一种不是癌基因产物

A 生长因子类似物  B 跨膜生长因子受体 C 结合GTP的蛋白质 

D 结合DNA的蛋白质  E 化学致癌物质

12、关于抑癌基因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B 与癌基因的表达无关  

C 缺失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无关 D 不存在于人类正常细胞中  

E 肿瘤细胞出现时才表达

二、X型选择题

1、与ras家族表达的产物有关的是

A 具有蛋白酩氨酸激酶活性  B p21蛋白质  C 具有GTP酶的活性

D p28蛋白质  E 核蛋白

2、癌基因活化的机理是

A 获得启动子与增强子  B 基因易位   C 原癌基因扩增

D 点突变 E 诱变

3、野生型p53基因

A 是癌基因 B 是抑癌基因  C 是细胞癌基因

D 产物能活化P21基因转录   E 一定情况下,产物能启动程序性死亡过程

4、癌基因表达产物的作用是

A 生长因子 B 生长因子受体C G蛋白结合蛋白 

D DNA结合蛋白  E 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

三、填空题

1、细胞的正常生长与增殖是由两大类基因调控的,若调控失常可能引起异常的增殖和分裂,这两大类基因分别是

2、肿瘤病毒包括 病毒。

3、长末端重复序列中含有  -和

4、最早发现的抑癌基因是 ,这种基因最初发现于

5、Rb基因位于人 号染色体 带。

6、Rb基因含有 个外显子,其编码的蛋白质为

7、目前认为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是 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 蛋白,该蛋白的作用是  

8、可以在胞核内表达的细胞癌基因有 等。

9、P53基因的表达产物按氨基酸序列可分为 等。

10、ras家族编码的蛋白质是 蛋白,这种产物具有 酶活性。

四、判断题

1、erbB是跨膜生长因子受体。 ( )

2、src是膜结合的酩氨酸蛋白激酶。   ( )

3、c-myc 是GTP结合蛋白。   ( )

4、H-ras是核内转录因子。 ( )

5、病毒通过基因组的长末端重复序列插入到细胞原癌基因内部来获得启动和增强子。( )

6、反转录病毒癌基因是指携带有转导基因病毒的癌基因。  ( )

7、DNA病毒癌基因是指体内引起细胞转化的基因。   ( )

8、原癌基因是指存在于正常细胞基因组的癌基因。    (    )

9、抑癌基因是指抑制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基因。  ( )

五、名词解释

1、癌基因(oncogene) 

2、抑癌基因(anti-oncogene) 

3、细胞凋亡(apoptosis)  

4、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5、LTR

六、简答题

1、简述肿瘤病毒的分类以及病毒癌基因的来源。

2、简述野生型p53基因的抑癌机理。

3、按细胞信号系统中作用不同,叙述癌基因表达产物分类及其作用。

七、论述题

1、试述肿瘤的发生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 A  2.D  3 .B  4 .E  5 .A 6 .E  7. D  8 .B  9.C  10 .D  11. E  12. A

二、X型选择题

1. BC  2 .ABCD   3 .BDE   4. ABDE

三、填空题

1、癌基因  抑癌基因 2、DNA  RNA   3、启动子 增强子 4、RB基因  视网膜母细胞瘤   5、13  9   1  4   6、27  p105   7、p53  p53 转录因子8、myc  fos 9、核心区 酸性区 碱性区 10、p21 GTP酶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8. √  9. ×

五、名词解释

1、存在于生物正常细胞基因组中的基因,又称原癌基因,正常情况下所表达的产物参与细胞生长、代谢等调节,当异常激活表达时,可导致细胞癌变。

2、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增殖从而抑制肿瘤形成的基因。

3、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细胞接受某种信号所触发的并按一定程序缓慢死亡的过程。

4、调节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多肽类物质。

5、存在于病毒癌基因含有增强子和启动子的DNA序列,插入到细胞原癌基因附近或内部可使癌基因激活。

六、简答题

1、肿瘤病毒分为DNA肿瘤病毒和RNA肿瘤病毒。分别含有DNA肿瘤病毒的转化因子和RNA肿瘤病毒的癌基因。RNA病毒感染宿主后,经反转录酶催化,合成双链DNA前病毒并随机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组,再通过基因重排或重组,将细胞中的原癌基因转导至病毒本身的基因组内,成为病毒癌基因。这种病毒癌基因不是RNA病毒本身固有的,而是来自于宿主细胞的原癌基因。

2、野生型p53编码的p53蛋白可以通过(1)监控基因的完整性;(2)抑制解链酶活性;(3)参与DNA复制和修复;(4)启动细胞凋亡等过程阻止有癌变倾向的细胞生长。

3、(1)细胞外的生长因子(如sis的编码产物,可通过相应受体而促进间质和胶质细胞的生长)。(2)跨膜生长因子受体(如c-erbB的编码产物,可接受细胞外信号并将其传入胞内;受体胞内结构区域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3)细胞内信号系统(如c-src abl编码的膜结合的酪氨酸蛋白激酶,ras编码的GTP结合蛋白等产物,能将生长信号传至胞内或核内)。 (4)核内转录因子(如fos的编码产物,与靶基因调控元件结合,调节转录活性)。

七、论述题

1、主要的关系有:

(1)病毒癌基因进入宿主细胞并表达。

(2)理化及生物因素引起原癌基因异常激活

A,出现癌基因新的表达产物;B,过量的癌基因正常表达产物;C,产生异常的癌基因表达产物。

(3)抑癌基因的丢失和失活。

(4)抑癌基因突变成为具有促癌作用的癌基因。

  


第二十一章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和难点]

本章扼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些常用技术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后基因组研究的主要内容。核酸分子杂交和印渍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中经常应用的技术方法,目前常用的印渍技术包括DNA印渍技术(southernblottling)、RNA印渍技术(Noutternblotting)、蛋白质的印渍分析(western blotting)。PCR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用途。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针对24条染色体,约30亿对核苷酸的DNA分子组成进行分析,了解各基因的功能及其表过调控的方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建立高分辨率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图、建立人类所有染色体的物理图谱、完成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测定以及发展取样、收集、数据的储存及分析。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在医学上、将为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后基因组计划是对基因及基因产物的功能进行研宄。包括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分析与预测、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分析和细胞信号转导机理

本章难点: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印渍技术的原理和种类,PCR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反应步骤,核酸序列分析的基本方法。

[试题部分]

一、A型选择题

1、探针常用

A.放射性同位素标记B.生物素标记C.地高辛标记

D.ABC都对   E.抗体标记

2、以下哪一项不能用于分子杂交

A.单链DNA分子之间的杂交 B.单链DNA与RNA分子之间的杂交  

C.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 D.双链DNA与RNA分子之间的杂交

E.RNA与RNA之间的杂交

3、"Sourthern Blotting"是指

A.将DNA转移到膜上,用DNA做探针杂交

B.将RNA转移到膜上,用DNA做探针杂交 

C.将DNA转移到膜上,用蛋白质做探针杂交  

D.将RNA转移到膜上,用RNA做探针杂交  

E.将DNA转移到膜上,用RNA做探针杂交

4、用于核酸杂交的探针

A.必须是双链DNA B.必须是双链RNA   C.必须是单链DNA 

D.必须是100bp以上的大分子DNA  E.必须是蛋白质

5、免疫印渍技术中不适合应用的步骤是

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B.用NC膜或PVDF膜   C.靠毛细管作用进行转移

D.用同位素标记抗体  E.用非同位素标记抗体

6、原位杂交是指

A.在NC膜上进行杂交操作  B.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上进行杂交操作 

C.直接核酸点在NC膜上的杂交 D.在PVDF膜上进行杂交操作

E.在凝胶电泳中进行操作

7、有关DNA链末端终止法的不正确说法是

A.需要ddNMPB.需要ddNTP C.dNTP:ddNTP的比例要合适

D.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染料E.需要dNTP

8、有关DNA序列自动化测定的不正确叙述是

A.用荧光代替了同位素标记B.激光扫描分析代替人工读序

C.基本原理与手工相同 D.不需要引物 

E.需要与手工序列分析相同膜板

9、免疫印渍技术指的是

A.结合在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与抗体分子给合 

B.结合在膜上的DNA分子与抗体结合

C.结合在膜上的RNA分子与抗体给合 

D.结合在膜上的DNA与RNA分子结合 

E.结合在膜上的免疫分子与DNA的结合

10、同位素标记探针检测NC膜上的RNA分子称

A.NorthernBlottingB.Southern Blotting C.WesternBlotting

D.蛋白分子杂交  E.免疫印渍杂交

11、探针DNA分子必须

A.在杂交前变性  B.在杂交前复性 C.长于30个核苷酸

D.短于30个核苷酸  E.是双链分子

12、用化学裂解法测定DNA序列需要

A.用同位素或荧光标记DNA3 端   B.用同位素或荧光标记DNA5 端 

C.用随机引物法标记DNAD.用缺口平移法标记DNA

E.用酶水解DNA

二 X型选择题

1、分子杂交的正确说法是

A.根据DNA具有变性与复性现象而设计 B.只有DNA与RNA之间才能杂交  

C.杂交的分子双方必须是单链D.杂交的分子双方必须完全碱基配对  

E.不同来源的核酸分子之间才能杂交

2、生物大分子印渍技术包括

A.DNAblotting B.RNA blottingC.蛋白质印渍

D.免疫印渍E.糖类分子的印渍

3、形成杂化双链分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不同生物来原的DNA  B.单链核酸分子之间完全互补  

C. DNA或RNA的单链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碱基互补

D.变性的DNAE.变性的蛋白质

4、Western blotting的操作包括

A.裂解细胞制备样品   B.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C.转移样品到膜上  

D.封闭无关位点E.标记核酸探针

5、蛋白质印渍技术中可以用以下哪些方法标记抗体

A.碱性磷酸酶B. 125I  C .a-32p-dATP D.辣根过氧化物酶   E. 3HUR

6、后基因组研究内容包括

A.测定全部基因组序列B.研究基因产物的功能  

C.测定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序列   D.研究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差弃  

E.测定cDNA的序列

7、蛋白质组学

A.是后基因组研究的一部分   B.研究组织细胞中全部蛋白质表达的情况  

C.以双向电泳为一重要手段   D.以蛋白质的分类为研究目标

E.需要对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分析

8、克隆羊-多莉的产生

A.属于同种异体细胞转移技术  B.属于同种异体细胞核转移技术  

C.多莉的遗传基因来自另一只羊的体细胞  D.需要在试管内受精

E.属于无性繁殖

9、有关转基因技术的正确说法包括

A.基因转移只能在同种异体之间进行   B.基因转移只能在同种个体之间进行

C.将目的基因整合入受精卵细胞 D.将目的基因整合入胚胎干细胞 

E.接受了目的基因的动物不能遗传

10、从动物体内去除某种基因的技术称为

A.基因靶向灭活   B.基因剔除   C.基因转移  D.基因克隆  E.基因重排

11、疾病相关基因的检测方法包括

A .异源双链技术B .定位突变 C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D. 基因剔除E .氨基酸成分分析

12、基因剔除技术

A.基本原理是基因可发生同源重组  B.将有活性的基因放入受精卵细胞  

C.将灭活的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 D.需要进行微注射  

E.微注射的目的是定向导入靶基因

三、填空题

 1、只要DNA或RNA的单链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间形成

 2、利用 使胶中的生物大分子或大分子的片段 ,可使之成为固相化分子。

 3、存在于NC膜上的生物分子可以放到杂交液中,与 进行

 4、Southernblotting主要用于 的分析,也可以用于

 5、Northernblotting主要用于检测   的表达水平以及比较 表达情况。

 6、蛋白质的印渍分析,也称为

 7、目前DNA序列的手工测定或自动化测定所基于的技术原理一为 ,二为 法。

 8、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是利用  DNA分子再经 即可检测出突变DNA。

 9、基因转移技术包括  -水平的基因转移,而且可以进行水平的转移。

10、在转基因技术中,被导入的目的基因称为 ,目的基因的受体动物称为

11、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的原理基于DNA单链具有 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取决于

四、名词解释

1、DNA印渍技术 

2、RNA印渍技术 

3、蛋白质印渍技术 

4、探针(probe)

5、人类基因组计划

6、后基因组研究 

7、gene knock out  

8、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9、核转移技术

10、DNA芯片 

11、单链多态构象分析(SSCP)

五、简答题

 1.简述RFLP和SSCP检测基因突变的原理。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医学发展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3.简述DNA末端合成终止法测定DNA序列的原理?

六、论述题

1、生物大分子印渍的主要实验方法有哪些?主要用途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D  2、D  3、A  4、C  5、C  6、B  7、A  8、D  9、A  10、A  11、A

  12、B

二、X型选择题

  1、AC  2、ABCD  3、CD  4、ABCD  5、ABD  6、BD   7、ABCDE  8、BCE

9、BCD 10、AB  11、AC  12、ACD

三、填空题

 1、碱基配对关系 杂化双链  2、毛细作用  NC膜上 3、探针 杂交反应检测 4、基因组DNA  分析重组质粒和噬菌体 5、检测某组织或细胞中己知的特异mRNA的表达水平 不同组织和细胞同一基因表达情况 6、免疫印渍技术 Western   blotting 7、Maxam和Cilbert所建立的化学裂解法   由Sanger建立的DNA链末端合成终止法 8、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   琼脂糖电泳分离  9、细胞水平  整体动物水平 10、转基因   转基因动物斤

四、名词解释

 1、DNA印渍技术也称为Southern blotting,是将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再利用 毛细作用将胶中的DNA分子转移到NC膜上进行杂交反应技术。主要用于基因组DNA的分析。

 2、RNA印渍称为Northern blotting;指RNA经电泳分离后转移至NC膜上用于杂交反应的技术,目前主要用于  检测某一组织或细胞中己知的特异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比较不同组织和细胞的同一基因表达情况。

 3、蛋白质印渍分析也称为Westernblotting或免疫印渍技术,指蛋白质在电泳分离之后转移到NC膜上,再与溶液中的其它蛋白探针相结合技术。免疫印渍技术在检测样品中特异性蛋白质的存在,细胞中特异蛋白质的半定量分析以及蛋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中都有广泛的作用。

 4、用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标记DNA分子的末端或全链的一段多聚核苷酸可以称为探针,用于与己经用印渍技术固定在NC膜上的DNA或RNA进行结合反应。蛋白质的检测常用抗体作为探针。

 5、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首先提出并开始实施的一项全球性合作研究。它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高分辨率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图;(2)建立人类所有染色体的物理图谱;(3)完成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测定;(4)基因取样、收集、数据的储存及分析技术。

 6、后基因组研究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近于完成后提出的研究目标,将涉及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分析与预测、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分析、细胞信号转导机理研究等。

 7、有目的去除动物体内某种基因的技术称为基因剔(敲)除或基因靶向灭活,它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同源重组技术上。这种基因靶向灭活技术可以在细胞水平进行,从而建立新的细胞系;也可以在整体水平进行以建立基因剔除动物。

 8、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是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DNA分子,再经琼脂糖电泳分离可显示出与正常个体不同的突变DNA的电泳谱型。凡是有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变化的突变均可以用此方法进行检测。

 9、核转移技术是将动物体细胞胞核全部导入另一个体的去除了胞核的受精卵内,使之发育成个体。这样的个体所携带的遗传性状仅来自一个父亲或母亲个体,因而为无性繁殖.从遗传角度上讲,是个体的完全拷贝,故称之为克隆(clone)。

10、DNA芯片可以在小面积的表面固定数千甚至上万个探针用于细胞样品中基因表达谱及基因突变的分析。生物芯片对核酸的研究工作以及末来的诊断技术都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11、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是在疾病相关基因分析与克隆中常用的另一种方法。如果一段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有所变化,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构象变化,当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时,就会出现与原有DNA区带不同的迁移率。因此SSCP分析也可以检出在一段DNA分子中存在的突变。

五、简答题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当DNA序列中某一个碱基发生突变时,可能使突变所在部位的DNA序列获得或丢失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或者当DNA分子内部发生较大的序列突变如缺失、重复、插入以及DNA高变区内某些重复顺序的拷贝数改变时,则会引起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发生相对位移。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突变个体来源的DNA分子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后,再经琼脂糖电泳分离后可显示出与正常个体不同的电泳谱型,再结合DNA印渍技术即可获得疾病相关基因的信息。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的原理基于DNA单链具有折叠并形成一定构象的特点,这种构象的形成取决于DNA的碱基组成。如果一段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有所变化,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构象变化,当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时,就会出现与原有DNA区带不同的迁移率。因此,SSCP分析可以检出在一段DNA分子中存在的突变。

2、人类基因组24条染色体,约30亿对核苷酸的DNA分子的全部序列的分析测定,对于认识各种基因的功能,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理解生物进化的基础,进而阐明所有生命活动的分子基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高分辨率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图;(2)建立人类所有染色体的物理图谱;(3)完成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测定;(4)发展取样、收集、数据的储存及分析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医学的发展,DNA的遗传作图和物理作图对于认识疾病相关基因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定位,尤其是多基因复杂性状的基因位点也将在全基因组定位扫描中得到充分认识。

 3、基本原理是利用4种2,3-双脱氧核苷酸(ddNTP)代替部分脱氧核苷酸(ddNTP)作为底物进行DNA合成反应。一旦2,3-双脱氧核苷酸参入到合成的DNA链中,由于核糖的3位碳原子不含羟基,不能与下一核苷酸反应形成磷酸二酯键,合成反应终止。测定时首先将膜板分为四组,加入32p或35s标记的引物启动DNA的合成,一定时间后,每一管内加入四种ddNTP的一种,如果ddNTP;dNTP的比例适当,就可获得在不同部位终止的大小不同的DNA链。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这些片段,放射自显影就可以续出一段DNA的序列。

六、论述题

1、目前常用的生物大分子印渍技术包括:(1)DNA印渍技术(DNA blotting),被广泛称为Southern blotting.它主要用于基因组DNA的分析,尤其是用于某种基因在基因组中的定位研究,也可以用于分析重组质粒和噬菌体。(2)RNA印渍技术(RNA blotting),也称为Northern blotting。RNA印渍技术主要用于检测某一组织或细胞中己知的特异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比较不同组织和细胞的同一基因的表达情.(3)蛋白质的印渍分析,也称为免疫印渍技术(immunoblotting)或Western blotting。主要用于检测样品中特异性蛋白质的存在,细胞中特异性蛋白质的半定量分析以及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等。斑点印渍、原位杂交也是常用的分子杂交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NA芯片可以在小面积的表面固定数千个甚至上万个探针用于细胞样品中基因表达谱及基因突变的分析。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