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6.10.31 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09月30日
授课名称: | 药物分析 | 2004年级药学专业本科班 | 授课时间 | 2006.10.31 | 学时 | 2 | |||||
授课教师 | 邹纯才 | 专业技术职务 | 副教授 | 教学班学生数 | 52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1.了解维生素A、B1、C的结构性质与分析方法的关系;2、熟悉维生素A的三氯化锑反应鉴别试验、维生素B1的硫色素反应鉴别试验、维生素B1含量测定的非水滴定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维生素C的与硝酸银反应、与2,6-二氯靛酚反应的鉴别试验、维生素C的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含量。3. 掌握维生素A含量测定即三点校正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步骤: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复习旧课(3min) 作业解析(5min) 引入新课(2min)
一、结构性质 (5min) 二、鉴别试验 (5min) 三、含量测定(30min) 课间休息十分钟 第二节 维生素B的分析 一、结构性质 (5min) 二、鉴别试验 (5min) 三、含量测定 (15min) 第三节 维生素C的分析 (15min) 一、结构性质 二、鉴别试验及杂质检查 问题讨论(5min) 作业和习题布置(2min) 归纳总结(3min) | |||||||||||
本单元重点 | 三点校正法的原理、测定方法及其计算 | ||||||||||
本单元难点 | 维生素A含量测定――三点校正法的原理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CAI(Powerpoint) | ||||||||||
所用教材 | 《药物分析》,第5版,刘文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1.《药物分析化学学习指导》,李培阳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机能所必需的一类活性物质,主要用于机体的能量转移和代谢调节。 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须从食物中摄取。 中国药典收载有30余个品种,按溶解度分为 脂溶性维生素:VitA、D2、D3、 E、K1 等 水溶性维生素:VitB族(B1、B2、B6、B12)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维生素A(vitamin A)包括维生素A1(视黄醇,retinol)、去氢维生素A(dehydroretionl,维生素A2)和去水维生素A(anhydroretinol,维生素A3)等,其中维生素A1活性最高,维生素A2的生物活性是维生素A1的30%~40%,维生素A3的生物活性是维生素A1的0.4%。通常所说的维生素A系指维生素A1,其为一种不饱和脂肪醇,在自然界中主要来自鲛类无毒海鱼肝脏中提取的脂肪油(通称为鱼肝油),其含量高达600000国际单位/克(IU/g),多以各种酯类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中主要为醋酸酯和棕榈酯。目前主要采用人工合成方法提取。 中国药典收载的维生素A是指人工合成的维生素A1醋酸酯结晶加精制植物油制成的油溶液,还收载维生素A胶丸、维生素AD胶丸和维生素AD滴丸等。 美国药典收载的维生素A是指维生素A及其醋酸酯、棕榈酸酯混合物的食用油溶液。 英国药典收载的人工合成浓缩维生素A是维生素A醋酸酯、丙酸酯和棕榈酸酯混合物的植物油提取溶液。
R : -H 维生素A醇 -COCH3 维生素A醋酸酯 -COC15H31 维生素A棕榈酸酯
| 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复习旧课(3min) 作业解析(5min) 引入新课(2min) 简介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一)为一个具有共轭多烯侧链的环己烯 1.具有UV吸收 2.存在多种立体异构化合物 相对生物效价 顺反异构 维生素A 325.5 100% 全反 新维生素Aa 328 75% 2-顺 新维生素Ab 320.5 24% 4-顺 新执业药师维生素Ac 310.5 15% 2,4-二顺 异维生素Aa 323 21% 6-顺 异维生素Ab 324 24% 2,6-二顺 3. 易发生脱氢、脱水、聚合反应 Vit A2 Vit A3 鲸醇
| 5min,重点讲解其全反式结构及其不稳定性。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或有金属离子存在时氧化↑
环氧化物 VitA醛 VitA酸
(三)与三氯化锑发生呈色反应
(四)溶解性 不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和植物油等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一)三氯化锑反应
条件:无水乙醇 蓝色
紫红 (二)UV法(BP(1998))
λmax为326nm λmax为350~390nm 一个吸收峰 三个吸收峰 | 5min,三氯化锑指出其存在不足:专属性差,呈色不稳定。 重点讲解UV法。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去水VitA(VitA3)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BP 杂质对照品法 显色剂 三氯化锑 USP 显色剂 磷钼酸 规定斑点颜色和Rf值 三、含量测定 (一)UV法 维生素A中常含有杂质:立体异构体、氧化产物及光照产物、合成中间体、去氢维生素A( VitA2)、去水维生素A( VitA3)。 三点校正法 1. 条件: (1)杂质的吸收在310~340nm波长范围内呈一条直线,且随波长的增大吸收度减小; (2)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加和性。 2. 波长的选择: (1) l1 VitA的lmax(328nm) (2) l2 l3 分别在l1的两侧各选一点 第一法 等波长差法
测定对象 VitA醋酸酯
| 30min,此为本节、本章重点、难点,配合多媒体课件讲解。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测定对象 VitA醇
(1)基本步骤: v 第一步 A选择 选择依据: 所选A值中杂质的干扰已基本消除 第二步 求
注意: Ø C 为混合样品的浓度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换算因数由纯品计算而得: 第四步:求标示量%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方法: 判断 是否在326~329nm之间 在326~329nm之间 是 否
求算 改用第二法 并与规定值比较 规定值 差值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有一个以上超过±0.02 无超过±0.02
计算 A328(校正) 用A328计算
第二法 第二法
-15% -3% 0 3% VitAD胶丸中VitA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规格10000VitAIU/丸)装量差异项下(平均装量0.08262g/丸)的内容物 0.2399g 至250ml量瓶中,用环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ml,置另一20 ml量瓶中,用环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以环己烷为空白,测定最大吸收波长为328nm,并在下列波长处测得吸收度为 A300: 0.354 A300 /A328 :0.555 A316: 0.561 A316/A328 :0.907 A328: 0.628 A328/A328 :1.000 A340: 0.523 A340/A328 :0.811 A360: 0.216 A360/A328 :0.299 求本品中维生素A的含量? A300 /A328 : 0.564-0.555=+0.01 A316/A328 : 0.893-0.907=-0.01 A328/A328 : 1.000-1.000=0 A340/A328 : 0.833-0.811=+0.02 A360/A328 : 0.344-0.299=+0.04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3)第二法 (等吸收度法) [ 皂化法、6/7A法 ] 适用于维生素A醇 第一法无法消除杂质干扰时用此法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是 否 计算 取未皂化样品采用 色谱法纯化后再测定 判断是否大于0.73 是 否
求算(校正) 未皂化样品采用色谱法 纯化后再测定
-3% 0 3% 三氯化锑比色法 标准曲线法
λmax 618nm~620nm 优点 简便 快速 呈色不稳定 (5 ~ 10s内) 水分干扰 缺点 与标准曲线温差≤1℃ 专属性差 三氯化锑有腐蚀性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课间休息十分钟
HCl
CI- 氨基嘧啶环-CH2-噻唑环(季铵碱)
一、结构与性质 (一)溶解性 1、易溶于水 2、水溶液呈酸性 (二)UV 共轭双键 λmax = 246nm (三)硫色素反应
(四)碱性 嘧啶环 —— 伯氨 噻唑环 —— 季铵 1、可与酸成盐 2、与生物碱↓→↓ 3、含量测定 —— 非水碱量法 二、鉴别试验 (一)硫色素反应 Ch.P | 5min,其中: 结构讲解3min,重点为结构中的伯胺、季胺盐。 性质讲解2min. 5min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二)沉淀反应 VitB1
(三)其他反应 (硫元素反应)
(CI-反应)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一)非水溶液滴定法
喹那啶红-亚甲蓝 (紫红→天蓝)
(二)UV法
| 15min,其中非水溶液滴定法和UV法讲解15min,硫色素法讲解5min。 计算板书讲解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A=ELC (每片)相当于标示量的%=
(每ml)相当于标示量的%=
(三)硫色素荧光法 1、原理 | 计算板书讲解。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激发波长365nm 发射波长435nm + NaOH + 铁氰化钾 + 异丁醇 S 对照液 + NaOH + 异丁醇 d
+ NaOH + 铁氰化钾 + 异丁醇 A 供试液 + NaOH + 异丁醇 b
3、特点 (1)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 (2)代谢产物不干扰,适用于体液分析
第三节 维生素C L-抗坏血酸 一、结构与性质 (一)溶解性 1、易溶于水 2、水溶液呈酸性 (二)强还原性 二烯醇结构
| 15min,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讲解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有活性 有活性 无活性
(三) 具糖的性质 结构与糖类相似 糖类的显色反应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C3-OH的 pKa = 4.17
C2-OH的 pKa = 11.57 (六)水解反应 与碱反应
(七) UV特征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一)与氧化剂的反应
1、与AgNO3反应 (ChP2005)
2、与2,6 - 二氯靛酚反应 (ChP2005)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4、与KMnO4反应
(二)糖类的反应 USP
(三)UV BP 0.01mol/L HCl
| 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讲解 问题讨论(5min) 作业和习题布置(2min) 归纳总结(3min) |
(教案末页)
小 结 | 本次课主要讲授了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三点校正法(要求同学掌握);维生素B1所特有的专属性鉴别反应----硫色素反应(要求同学熟悉);维生素A、B、C的结构与性质(要求同学加以了解)。 | ||
复习思考题 或 作 业 题 | 1、维生素A不稳定的原因及其不稳定的因素? 2、三氯化锑用于维生素A鉴别的原理及其所存在的不足。 3、分析维生素A及去水维生素A的紫外吸收光谱。 4、维生素A紫外分光光度法(三点校正法)测定的原理是什么? 5、维生素B1的结构、性质及维生素B1特有的反应是什么? 6、为什么要对维生素C进行铁和铜离子的检查 | ||
教 学 效 果 与 分 析 | 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并结合一定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通过问题讨论,让大家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讨论,建立一个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同学们掌握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效果较好。 |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7.11.1 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09月30日
授课名称: | 药物分析 | 2004 年级 药学专业 本科班 | 授课时间 | 2007.11.1 | 学时 | 2 | |||||
授课教师 | 邹纯才 | 专业技术职务 | 副教授 | 教学班学生数 | 52 | ||||||
教学目的 及任务 | 1、了解维生素D、E结构性质与分析方法的关系;2. 熟悉维生素D含量测定的第一法、维生素E的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3. 掌握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碘量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及应用。 | ||||||||||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步骤: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复习旧课(3min) 作业解析(5min) 引入新课(2min) 第三节 维生素C的分析 三、含量测定 (30min)
一、结构性质 (5min) 二、鉴别试验 (5min) 课间休息十分钟 三、杂质检查 (5min) 四、含量测定 (10min) 第五节 维生素E的分析 一、结构性质 (5min) 二、鉴别试验 (5min) 三、杂质检查 (5min) 四、含量测定 (10min) 问题讨论(5min); 作业和习题布置(2min); 归纳总结(3min)。 | |||||||||||
本单元重点 | 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碘量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及应用 | ||||||||||
本单元难点 | 维生素D含量测定法(第一法) | ||||||||||
教学方法及准备 | 多媒体教学CAI(Powerpoint) | ||||||||||
所用教材 | 《药物分析》,第5版,刘文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参考资料 | 1.《药物分析化学学习指导》,李培阳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第三节 维生素C的分析 三、含量测定 (一)碘量法 1、原理
指示剂 淀粉指示液
2、方法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在30秒内不褪。每1ml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
| 复习旧课(3min) 作业解析(5min)引入新课(2min) 30min 板书计算演示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1)酸性环境 稀醋酸 减慢VitC被O2氧化速度 (2)新沸冷H2O 赶走水中O2 (3)立即滴定 减少O2的干扰 (4)附加剂干扰的排除 片剂 —— 滑石粉 —— 过滤 注射剂 —— 抗氧剂 ——丙酮、甲醛
(二)2,6 - 二氯靛酚钠滴定法法 USP JP 1、原理 2、方法
自身指示终点法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1)酸性环境 HPO3-HAc 稳定VitC (2)快速滴定 2min内 防止其他还原性物质干扰 (3)剩余比色测定
(4)缺点 不稳定 需经常标定 贮存≤一周 干扰多 氧化力较强 (三)HPLC法 1、HPLC的优点 灵敏度高 微量分析 选择性高 干扰少 分离分析同步 快速 2、HPLC法分离VitC常用方法及测定对象 方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 离子对色谱法 分配色谱法(正、反相) 对象 制剂、生物样品、果汁
血、尿、组织、细胞等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色谱柱 ODS 流动相 A、水 -甲醇(4 :1) B、甲醇 (梯度洗脱) 抗氧剂 二巯基丙烷磺酸钠 水溶性维生素 离子对色谱法(樟脑磺酸) 内标法 + 校正因子 内标物——苯酚 脂溶性维生素 外标法
第四节 维生素D的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 维生素D2为9,10-开环麦角甾-5,7,10(19),22-四烯-3β-醇,又名骨化醇(calcifyerol)或麦角骨化醇(ergocalciferol)。 维生素D3为9,10开环胆甾-5,7,10(19)-三烯-3β-醇,又名胆骨化醇(colecalciferol)。
二者差别仅是维生素D2比维生素D3在侧链是多一个双键,C24上多一个甲基。
| 5min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1、性质 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遇光、空气易变质。 2、溶解性 易溶于有机溶剂,略溶于植物油,不溶于水。 3、不稳定性 含多个烯键,遇光、空气或其它氧化剂易氧化变质;对酸也不稳定。 4、旋光性 维生素D2具6个手性碳原子,维生素D3具5个手性碳原子,均具旋光性。 5、显色反应
6、紫外吸收特性 浓度10μg/ml,256nm 维生素D2 =460~490; 维生素D3 =465~495。 二、鉴别试验 (一)显色反应 1、与醋酐-浓硫酸反应 Ch.P(2005) 【鉴别】 (1) 取本品约0.5mg ,加氯仿5ml 溶解后,加醋酐0.3ml 与硫酸0.1ml, 振摇,初显黄色,渐变红色,迅即变为紫色,最后成绿色。 2、与三氯化锑反应
3、其它显色反应 与三氯化铁-----橙黄色 与二氯丙醇和乙酰氯试剂-------绿色 (二) 比旋度鉴别 Ch.P(2005) 性状项下: 维生素D2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 中含40mg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Ⅵ E),比旋度为+102.5°至+107.5℃(应于容器开启后30分钟内取样,并在溶液配制后30分钟内测定)。 维生素D3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 中含5mg 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Ⅵ E),比旋度为+105至+112°(应于容器开启后30分钟内取样,并在溶液配制后30分钟内测定)。 (三) 其他鉴别方法 TLC、HPLC、衍生物熔点、UV、IR
| 5min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四)维生素D2、D3的区别反应
讨论:维生素C碘量法的测量相差关内容。 课间休息十分钟 三、杂质检查 (一)麦角甾醇检查 维生素D2 [Ch.P(2005)]
维生素D3无检查项。 (二)前维生素D的光照产物 D族维生素都是甾醇衍生物,只是侧链不同。 维生素D2、D3分别从5,7-二烯甾醇前体7-氢胆甾醇和麦角甾醇的光照而得。
| 5min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USP(24):化学法、色谱法和微生物法 BP(2000):化学法、光谱法和色谱法 Ch.P(2005):RHPLC (一)维生素D测定法 本法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Ⅴ D)测定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和D3,下同)及其制剂、维生素AD制剂或鱼肝油中所含维生素D及前维生素D经折算成维生素D的总量,以单位表示,每单位相当于维生素D0.025μg。 Ch.P(2005): 维生素D2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25mg,置100ml 棕色量瓶中,加三甲基戊烷80ml,避免加热,用超声处理助溶1 分钟使完全溶解,加三甲基戊烷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溶液与内标溶液各5ml ,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正己烷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照维生素D测定法(附录Ⅶ K 第一法)测定,即得。 维生素D3含量测定 : 【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25mg,置100ml 棕色量瓶中,加三甲基戊烷80ml,避免加热,用超声处理1分钟使完全溶解,加三甲基戊烷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照维生素D测定法(附录Ⅶ K 第一法)测定,即得。 测定应在半暗室中及避免氧化的情况下进行。
| 10min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第一法 对照品贮备溶液的制备 根据各制剂中所含维生素D的成分,精密称取相应的维生素D2或D3对照品25mg,置100ml棕色量瓶中,加异辛烷80ml,避免加热,用超声处理助溶1分钟使完全溶解,加异辛烷至刻度,摇匀,充氮密塞,避光,0℃以下保存。 测定维生素D2时,应另取维生素D3对照品25mg,同法制成维生素D3对照品贮备溶液,供系统适用性试验用。 内标溶液的制备 称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5mg,置25ml量瓶中,加正己烷至刻度,摇匀。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硅胶为填充剂,正己烷-正戊醇(99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量取维生素D3对照品贮备溶液5ml,置具塞玻璃容器中,通氮后密塞,置90℃水浴中加热1小时,取出迅速冷却,加正己烷5ml, 摇匀,置1cm具塞石英吸收池中,在2支8W主波长分别为254nm和365nm的紫外光灯下, 将石英吸收池斜放成45°,并距灯管5~6cm,照射5分钟,使溶液中含有前维生素D3、反式维生素D3、维生素D3和速甾醇D3;取此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维生素D3的峰值,先后进样5次,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前维生素D3(与维生素D3的比保留时间约为0.5)与反式维生素D3(与维生素D3的比保留时间约为 0.6)以及维生素D3与速甾醇D3(与维生素D3的比保留时间约为1.1)的峰分离度均应大于1.0。 校正因子测定 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溶液和内标溶液各5ml,置50ml量瓶中,加正己烷至刻度,摇匀;取一定量注入液相色谱仪,计算维生素D的校正因子f1。 另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溶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入2,6-二叔丁基对甲酚结晶1粒,通氮排除空气后,密塞,置90℃水浴中加热1.5小时,取出迅速冷却至室温,精密加内标溶液5ml,加正己烷至刻度,摇匀;取一定量注入液相色谱仪,计算前维生素D折算成维生素D的校正因子f2。 f2=(Asmr-f1msAr1)/Ar2ms 式中 As为内标的峰值; mr为加入对照品的量; f1为维生素D的校正因子; ms为加入内标物质的量; Ar1为维生素D的峰值; Ar2为前维生素D的峰值。 含量测定 取各该制剂项下制备的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按下列公式计算维生素D及前维生素D折算成维生素D的总量(mi)。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式中 Ai1为维生素D的峰值; Ai2为前维生素D的峰值; ms为加入内标物质的量; As为内标的峰值。 第二法 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相当于维生素D总量600单位以上,重量不超过2.0g),置皂化瓶中,加乙醇30ml、抗坏血酸0.2g与50%(g/g)氢氧化钾溶液3ml[若供试量为3g,则加50%(g/g)氢氧化钾溶液4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30分钟,冷却后,自冷凝管顶端加水10ml冲洗冷凝管内壁,将皂化液移至分液漏斗中,皂化瓶用水60~100ml分数次洗涤,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用不含过氧化物的乙醚振摇提取3次,第一次60ml,以后每次40ml,合并乙醚液,用水洗涤数次,每次约100ml,洗涤时应缓缓旋动,避免乳化,直至水层遇酚酞指示液不再显红色,静置,分取乙醚提取液,加入干燥滤纸条少许振摇除去乙醚提取液中残留的水分,分液漏斗及滤纸条再用少量乙醚洗涤,洗液与提取液合并,置具塞圆底烧瓶中,在水浴上低温蒸发至约5ml,再用氮气流吹干,迅速精密加入甲醇3ml,密塞,超声处理助溶后,移入离心管中,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A。 净化用色谱柱系统分离收集维生素D 精密量取上述供试品溶液A 500μl,注入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液相色谱柱,以甲醇-乙腈-水(50∶50∶2) 为流动相进行分离,检测波长为254nm,从计录仪上观察色谱图,要求维生素D与前维生素D为叠峰,并能与维生素A及其他干扰含量测定的杂质分开;准确收集含有维生素D及前维生素D混合物的全部流出液,置具塞圆底烧瓶中,用氮气流迅速吹干,精密加入已知内标浓度的正己烷溶液适量(不少于2ml,并使每1ml中含维生素D为50~140单位,内标物质与维生素D的重量比约为4∶1),密塞,超声处理助溶,即为供试品溶液B。 取供试品溶液B,按第一法进行含量测定,进样量为100~200μl。 第三法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各该制剂项下制备的供试品溶液A,按上述第二法净化用色谱柱系统分离维生素D项下的方法处理,至“用氮气流迅速吹干”后, 加入异辛烷2ml溶解,通氮排除空气后,密塞,置90℃水浴中,加热1.5小时后,立即通氮在2分钟内吹干,迅速精密加入正己烷2ml,溶解后,即为供试品溶液C。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溶液适量,加异辛烷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维生素D 50单位,精密量取2ml置具塞圆底烧瓶中,照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的方法,自“通氮排除空气后”起,依法操作,得对照品溶液。 含量测定 在上述第一法的色谱条件下,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C,交替精密进样200μl,量取维生素D的峰值,按外标法计算含量。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第五节 维生素E
苯并-二氢吡喃醇
名 称 R1 R2 相对活性 α-生育酚 CH3 CH3 1.0 β-生育酚 CH3 H 0.5 γ-生育酚 H CH3 0.2 δ-生育酚 H H 0.1
生物效价 右旋体 : 消旋体 = 1.4 :10 (天然品) (合成品) dl-α-生育酚醋酸酯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苯环 + 二氢吡喃环 + 饱和烃链 1、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2、UV 3、酯键 易水解
二、鉴别 (一)硝酸反应
取本品约30mg,加无水乙醇10ml溶解后,加硝酸2ml,摇匀,在75℃加热15分钟,溶液应显橙红色。 (二)三氯化铁-联吡啶反应
| 5min 5min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三)UV法 0.01%无水乙醇中 λmax = 284nm λmin = 254nm = 41.0~45.5 (四)TLC法 薄层板 硅胶G 展开剂 环己烷 -乙醚(4 :1) 显色剂 硫酸(105℃ 5′) VitE Rf = 0.7 三、检查 游离生育酚 (一)原理 利用游离生育酚的还原性,将硫酸铈还原成硫酸亚铈
| 5min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硫酸铈滴定液(0.01mol/L) 二苯胺(亮黄→灰紫) (M生育酚= 430.8)
例:取本品0.10g,加无水乙醇5ml溶解后,加二苯胺试液1滴,用硫酸铈液(0.01mol/L)滴定,消耗硫酸铈液(0.01mol/L)不得过 1.0ml。 (三)限量 ≤2.15%
药典规定 消耗硫酸铈液(0.01mol/L)≤1.0ml 若硫酸铈液浓度不是0.01000mol/L, 应重新计算硫酸铈的消耗量 设:应消耗硫酸铈液≤ V ml 0.01×1.0 =实际浓度× V
例 Ce(SO4)2 = 0.01020mol/L
(四)含量测定 (一)GC法 1、GC特点 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 速度快 分离效能好 挥发性低、不稳定、极性强→衍生化易受样品蒸气压限制
| 10min 哪些物质可采用GC法。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载气→N2 固定液→硅酮(OV-17) 担体→硅藻土或高分子多孔小球 柱温→265℃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 器(FID) 内标→正三十二烷 n ≥ 500 R≥2
内标法 供试液(样品+内标) 对照液(对照+内标)
是样品中不存在的物质 与被测组分峰靠近 内标物 能与各组分完全分离 与被测组分的量接近
校正因子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例:内标液 取正三十二烷加正己烷溶解并稀释成1.0mg/ml溶液. 对照液 精密称取VitE对照品0.2011g置棕色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液10ml,密塞,振摇使溶解,取1~3ul注入GC仪,测定,计算. 供试液 精密称取供试品0.1998g置棕色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液10ml,密塞,振摇使溶解,取1~3ul注入GC仪,测定,计算。 对照液
供试液
本品含C31H52O3应为96.0 ~ 102.0%。 BP GC 内标 正三十二烷 R≥1.4 USP GC 内标 十六酸十六醇酯 R≥1.0 JP HPLC 外标 dl-α-生育酚 R≥1.4 | 什么是内参照峰?其要求是什么?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1、原理 利用生育酚的易氧化性
2、指示剂 二苯胺(亮黄 → 灰紫) 还原型 氧化型 3、讨论 A、反应速度 分子量较大, 反应慢易被O2氧化 25滴/10s B、溶剂 Ce(SO4)2易溶于水 生育酚易溶于醇 乙醇+水 C、酸性条件 防止Ce(SO4)2的水解 减慢生育酚被O2氧化速度 H2SO4 4、含量计算 MVitE = 472
(三)JP - RP - HPLC法(外标法) 样品→ dl-α-生育酚 固定相→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流动相→甲醇-水(49 :1) 检测波长→292nm R>2.6 RSD≤0.8%
| 计算过程板书分步演示。 |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 ||
测定对象→血清中VitA和VitE 固定相→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流动相→甲醇-水(96 :4) 检测波长→ 8′前330nm 8′后292nm
| 问题讨论(5min) 作业和习题布置(2min) 归纳总结(3min) |
(教案末页)
小 结 | 本次课主要讲授了①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为碘量法(掌握);②维生素D含量测定的第一法;③维生素E的结构、性质及检查。 | ||
复习思考题 或 作 业 题 | 1、维生素C碘量法含量测定中需注意的事项。 2、维生素D2、D3的区别反应。 3、维生素E的鉴别试验。 4、维生素D要进行哪几项特殊杂质的检查? | ||
教 学 效 果 与 分 析 | 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并结合一定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通过问题讨论,让大家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讨论,建立一个互动的教学氛围。效果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