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儿科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儿科学授课教案:新生儿总论与新生儿败血症
    

儿科学-授课教案:新生儿总论与新生儿败血症

儿科学:授课教案 新生儿总论与新生儿败血症:儿科学教研室教案第 1次课授课时间: 2006-6-12 课程名称 儿科学 年级 2003 专业、层次 本科 授课教师 李清平 职称 副教授 课型(大、小) 大课 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新生儿总论、新生儿败血症

儿科学教研室教案

第 1 次课  授课时间:  2006-6-12

课程名称

儿科学

年级

2003

专业、层次

本科

授课教师

李清平

职称

副教授

课型(大、小)

大课

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新生儿总论、新生儿败血症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注明页数)

儿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103-112;141-143)

目的与要求:

目的:了解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熟悉新生儿的生理现象以及护理特点.;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及预防。

要求:1了解新生儿医学的重要性,围产医学定义。

2掌握各种新生儿(包括足月儿、未成熟儿、过期产儿等)的定义、解剖生理特点和护理。

3了解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状态。

4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及感染途径。

5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6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及预防。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内容:

概述   15分钟

  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外观特点 5分钟

解剖生理特点 30分钟

新生儿护理要点  20分钟

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10分钟

新生儿败血症病因   10分钟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  10分钟

诊断   10分钟

治疗   10分钟

方法:CAI, 大量图片简图加深感性认识,简表对比加深理解。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新生儿解剖生理特点

   2新生儿护理要点

   3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

   难点:1新生儿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2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概述

   新生儿   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内的婴儿。

新生儿期

 

新生儿学(neonatology)

 

围产医学:是研究胎儿出生前后影响胎儿和新生儿健康的一门学科。是六十年代兴起的一门多学科的边缘科学。涉及孕产妇和胎婴儿的生理、病理,与提高人口素质密切相关。

 

围产期

 

 

新生儿为适应分娩后生活环境的骤然改变,各系统特别是呼吸及循环系统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生活和免疫能力薄弱,新生儿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其他各年龄组为高,围产儿又是新生儿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阶段,为此一般把围产儿死亡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提倡由产科和儿科医生合作开展围产监护。

新生儿分类

按胎龄(gestational age, GA)

 

  

按出生体重(birth weight, BW)

 

 

 

按胎龄和出生体重

 

第10~90百分位

 

按生后周龄

1周以内;

 第2至4周末

 

   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

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母亲疾病:糖尿病、阴道出血、感染、烟酒、Rh阴性等

   异常分娩:子痫、早破水、早剥、各种难产

   出生异常:窒息、早产、低体重、巨大儿、先天畸形疾病

 

 

 

 

 

 

新生儿特点与护理

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

解剖生理特点

神经系统:

 脑相对地较大,其重量占体重的10~12%(成人仅占2%)。脑沟和脑回未完全形成,脑干脊髓发育较完善,新生儿有不自主和不协调的动作。大脑皮层兴奋性低,易疲劳,觉醒时间一昼夜仅2~3小时,除吃奶、大小便外,都处于睡眠状态。

新生儿有特殊的神经反射,如觅食、吸吮、拥抱、握持等反射。新生儿期这些反射的消失,常提示严重疾病或颅内病变(如颅脑损伤、出血、水肿等)。此外,新生儿巴彬斯基(Babinski)氏征、克尼格(Kernnig)氏征、踝阵挛、面神经反射为阳性,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在生后头几个月不稳定。

新生儿的感觉器官和行为表现的五个方面:

视觉 出生后不久,当运动的物体(如人脸或红球)在新生儿眼前20cm左右处移动时,即能引起眼球和(或)头部的转动,目光追随物体时,眼有共轭功能。

听觉 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而且对声音有定向能力。

嗅觉、味觉和触觉 均较敏感,生后几天就能区别出自己母亲与其他乳母奶汁的气味;对奶、糖水、清水有不同的吸吮力或不同的表情;哭闹的新生儿,如果你握住他的双手,或将他抱起,即可使他平静。

习惯形成 当新生儿接受一系列间隔几秒钟的刺激时,他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以至消失,这也是他对环境过多刺激的防御反应。

和成人相互作用 新生儿哭是引起成人反应的主要方式,大多数母亲能在2~3周后理解哭的原因,并给以适当的处理。

这些说明围产新生儿并不是只会吃和睡,在清醒期间他对周围环境刺激,特别是母亲给予的注视、抚爱和哺乳等很敏感,除能看、会听外,并有一定的选择能力的心理活动。了解围产儿神经、行为的发育,对于早期开发智力,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早发现轻微脑损伤所致的神经行为异常,早期干预和防治,对小儿智能的发育均会起重要促进作用。

呼吸系统:

胎儿娩出时,由于产道的挤压、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环境温度的改变等多种刺激,兴奋了呼吸中枢,引出呼吸动作。娩出后两肺逐渐膨胀,血氧饱和度在3小时内达到90%以上。由于新生儿胸廓几乎呈园桶形,肋间肌较薄弱,呼吸运动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所以呈腹膈式呼吸。加以呼吸中枢调节机能不够完善,新生儿的呼吸较表浅,节律不匀,频率较快(40~45次/分)。

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肌发育更不完善,常出现呼吸暂停或吮奶后有暂时性青紫。咳嗽及吞咽反射差,呕吐时胃内容物易吸入气管内而引起呼吸道梗阻或肺不张。新生儿肺的顺应性与肺泡的成熟度主要与Ⅱ型肺泡细胞所产生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关,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肺泡壁粘着力大,有促使肺泡萎陷的倾向,易患呼吸窘迫综合征。

循环系统:

胎儿血循环 胎儿在母体内靠胎盘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的交换。来自母体的氧合血经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到肝脏下缘分成二支:一支入肝与门静脉吻合;另一支经静脉导管入下腔静脉,与来自下半身的静脉混合,共同流入右心房。这部份混合血(以动脉血为主)大部份经卵园孔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流入升主动脉,主要供应心脏、脑及上肢。来自上半身的上腔静脉还原血,入右心房后绝大部份流入右心室,再转向肺动脉。由于胎儿肺脏尚未膨胀,故肺动脉的血只有少量流入肺脏,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大部份血则经动脉导管与来自升主动脉的血汇合,进入降主动脉(以静脉血为主),供应腹腔脏器及下肢,同时经过脐动脉回至胎盘,换取营养物质及氧气(图),可见胎儿期供应脑、心、肝及上肢的血,血氧含量远较下半身为高。

胎儿娩出后,肺部膨胀,脐循环中断,血循环发生了重大变化。肺血管阻力降低,左心房的进血量增多,压力增高,致使卵园孔功能性关闭;同时由于肺动脉血氧含量升高,动脉导管收缩而功能性关闭,促使体循环与肺循环分开。一般脐血管在血流停止后6~8周完全闭合,动脉导管大多于生后3个月左右解剖上闭合。

消化系统:

口腔:新生儿的口腔粘膜柔嫩,唾液腺分泌量较少(一般要生后4个月才达成人水平),唾液中SIgA含量甚微。因此生后头3个月婴儿的口腔粘膜相当干燥,容易发生口腔炎与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感染)。在齿龈切缘的粘膜上,有时可见到米粒样黄白色突起,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潴留肿胀所致,俗称“马牙”。可自行消失,切忌擦拭、挑割,以防糜烂,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

 

胃肠:新生儿胃呈横位,肌层发育差,贲门较松弛,而幽门括约肌相对较发达,加之胃容量小(初生时30~35ml,2周时60~70ml,1个月时为90~105ml),故易发生溢乳或呕吐。新生儿胃解脂酶含量较低,但母乳含有解脂酶;胃酸酸度较低,与蛋白宜在低酸度中消化相适应,故新生儿对乳类特别是人乳消化良好。新生儿肠道的蠕动较快,下部尤甚。出生时咽下的空气2小时内就能在回肠见到,3~4小时到达直肠。其肠道相对地较成人长,与身长之比约为1:6(成人为1:4),肠系膜相对地也较长,肠壁肌层薄,易有蠕动功能紊乱而引起呕吐、腹胀,甚或发生肠扭转肠套叠

血液系统:

RBC第一周6×1012/LHb出生时平均170g/L,24小时最高200g/L, 1周末降回出生水平,胎儿Hb占70- 80%;WBC第一天18 ×109/L,第一周末降到12 ×109/L,中性粒和淋巴4-6天第一次交叉。足月儿血容量85ml/kg,早产儿90ml/kg。

泌尿系统:

新生儿肾脏在出生时已具有与成人数量相同的肾单位,但组织学上还未成熟。肾小球立方上皮细胞较多,而血管较少,滤过面积不足,按体表面积计算仅为成人的1/4~1/2。肾小管短而发育不良,回吸收及分泌功能有限,一般仅能维持正常的代谢。由于尿浓缩功能差,排出同样溶质所需水分,新生儿比成人多2~3倍。

免疫系统: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发育不完善,易患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血浆中补体水平低。脐带为开放性伤口;呼吸道纤毛运动差;消化道屏障功能弱,胃酸、胆酸少,杀菌力差。血脑屏障发育也不完善。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粘膜柔嫩、富于血管,易于擦伤而招致细菌感染。严重者易扩散为败血症。

 

体温调节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够完善,出生后环境温度低于宫内温度,其体温可因热量的丧失而下降。一般1小时内可下降2~3℃,然后逐渐回升并波动在36~37.2℃之间。

新生儿皮下脂肪薄弱,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新生儿体重为成人的1/20,体表面积为1/6),容易散热;另方面新生儿汗腺发育不完善,体内水分不足时容易发热,因而宜给新生儿一合适的环境温度(即所谓中性温度)。在此环境温度中,机体只需最低的新陈代谢率,耗氧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小,而能维持正常的核心温度。不同出生体重、不同日龄的新生儿,其所需的中性温度是不同的。

能量和体液代谢

新生儿基础热卡需要量为209kJ/kg(50kcal/kg),包括生长发育在内的总热卡为418-502kJ/kg(100-120kcal/kg)。液体量与体重和日龄有关。

新生儿护理要点

严格的消毒隔离:

儿科病房宜专门设立新生儿病室,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清洁整齐、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必须戴口罩、帽子,护理或检查新生儿应穿隔离衣、洗手,如患传染病应暂时调离,待康复后再返回科室。如患一般感冒,需戴双层口罩工作。室内宜用湿揩法进行日常清洁,建立定期大扫除及消毒制度。一旦新生儿室发生流行性腹泻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必须立即隔离,以免疾病蔓延。

保暖:

 

新生儿室的室温以20~22℃为宜,尚应有适当湿度(55~65%)。早产儿室温应保持24~26℃,相对湿度为60~70%。新生儿出生后就应注意保暖,应用温暖的消毒巾擦干身上的羊水,并放入暖包。对体温过低者宜用热水袋保暖,有条件时可置于暖箱中。用暖箱时要注意。 ①、按婴儿出生体重及日龄大小决定暖箱温度(参见表2-2)。体重愈轻、日龄愈小,箱温愈高。 ②、暖箱应事前预热到需要温度,并逐渐调节,不能在短时间内使箱温急剧升降。 ③、作用温度才是真正的环境温度。所谓“作用温度”是指暖箱内空气温度和箱壁内表面温度(约为箱内空气温度和室内温度的中间值)两者作用的大小(按40:60估计)所得的平均值。例如箱温为32℃,室温为20℃时,箱壁温度约为26℃,作用温度则为32×40%+26×60%=28.4℃若裸体婴儿皮温高于作用温度,婴儿将通过辐射传热而丧失热量。 ④、箱内相对湿度应维持在50~55%之间。 ⑤、出箱前宜逐步降低箱温,过度到穿衣,并在身旁加暖瓶。如能保持体温36.5℃,则可出箱。

合理喂养

早产儿一般于生后4~12小时开始喂糖水,试喂2次无呕吐者,即可改喂奶液。吸吮力弱者,可吸出母乳用奶瓶喂养。奶头应柔软,开孔要适宜。不能吸吮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奶量计算公式:最初10日内一昼夜总奶量=(出生后实足天数+10)× 体重(克)/100。10天后每日喂奶量=1/6~1/5体重(克)。喂奶间隔时间见表2-4。

皮肤粘膜的保护

新生儿头、颈、腋窝、会阴及其他皮肤皱折处应勤洗,保持清洁、干燥以免糜烂。每次换尿布后,特别在大便后应用温水洗臀部,并用软毛巾蘸干。以防尿布疹。脐带脱落后可用盆浴洗澡,宜用刺激性小的肥皂。新生儿的衣服、尿布应柔软而宽适,衣带不宜过紧。

为保持新生儿口腔清洁可于奶间喂水,不必擦洗以免损伤。若发现鹅口疮,可及时涂1%龙胆紫,每日1~2次。一般不必洗眼睛,若有分泌物,可用消毒棉花蘸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轻轻消除。如有结合膜炎,可滴0.25%氯霉素或0.5%新霉素溶液,每日3~4次。

呼吸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发绀应间断给氧。早产儿有呼吸暂停可采用拍打足底、托背等刺激呼吸。无效时可静滴氨茶碱,首剂5mg/kg,维持量2mg/kg,q12h。严重者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仔细观察

每天要及时了解婴儿吃奶、大小便及睡眠情况。注意体温、呼吸、心音、心率、体重等的变化。注意面容、面色、手足颜色和温度,皮肤有无化脓灶或出血点。有无呕吐,囟门及肌张力有无异常等,都应密切观察。

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生理性黄胆

生后2-3天出现; 一般情况好,黄疸轻,不伴其它症状;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05μmol/L(12mg/dl),早产儿<256μmol/L(15mg/dl)。消退时间足月儿10-14天,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

乳腺肿大

无论男婴或女婴,有的于生后数日内(多在生后3~5天)出生蚕豆大到蛋大小的乳腺肿大,不红、不痛,按压时可有少量乳汁样分泌物。为生前受母体雌性激素的影响所致,可在2~3周内自行消退,勿需治疗。切忌挤压以免感染。

假月经

部分女婴于生后第5~7天,阴道有少量血样分泌物流出,无全身症状,持续1~2天可自止。这是妊娠后期母体雌性激素进入胎儿体内所致,一般不必处理。若与新生儿出血症同时存在,出血量可以增多,应按新生儿出血症立即静注或肌注维生素K1治疗。

脱水

有的新生儿于生后2~3天,由于母乳不足、进入液量又少,或因包裹过暖、用热水袋保暖过度,体温可突然上升达39~40℃。但一般情况尚好,去除热水袋,松解包裹,口服或静脉补液,体温立即下降,即为脱水热。

 

 

 

 

 

 

新生儿败血症

病因

新生儿免疫特点:病原菌入血是否引起败血症,除受病原菌种类及毒力影响外,还与新生儿自身的免疫特点有关。

非特异性免疫 ①新生儿皮肤薄嫩,胶原纤维排列疏松,机械阻挡病原菌入侵的外部屏障易受损伤;粘膜通透性高,纤毛、腺体细胞及其分泌物等构成的粘膜屏障功能不足。②脐部未愈合又为病原菌提供了直接入侵的门户。③新生儿血中中性粒细胞储备不足,吸附、吞噬并杀灭病原菌的能力差,尤其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或有缺氧、酸中毒存在时更明显。④新生儿补体成分及体液中的各种酶都明显低于成人,C3仅为成人的60%,且补体活力下低下,不能有效地协助杀死病原菌。所以,入血的细菌易于繁殖播散发展为败血症。

特异性免疫 新生儿已具备基本的细胞免疫功能。①正常儿在宫内未能接触各种病原菌的抗原物质,生后5-10天未致敏的T细胞不能充分发挥特异性细胞免疫作用且反应速度缓慢、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和干扰素的量不足,加之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差,故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较成人差。②母亲血中IgM不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IgM是抗革兰氏阴性(G-)杆菌的主要抗体,故新生儿易发生G-杆菌感染,尤其是大肠杆菌败血症。③新生儿血中IgA不足,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近年来研究发现,IgG亚类结构和功能异常、IgG亚类比例失衡也容易发生某些感染。例如,母血中IgG降低,新生儿则易患B族链球菌(GBS)感染。

感染途径

 

宫内感染:母亲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时,细菌www.lindalemus.com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产时感染:产程延长、难产、胎膜早破时,细菌可由产道上行进入羊膜腔,胎儿可因吸入或吞下污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肠炎、中耳炎等,进一部发展成为败血症。也可因消毒不严、助产不当、复苏损伤等使细菌直接从皮肤、粘膜破损处进入血中。

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从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

 

 

 

 

临床表现:

黄疸:可为败血症的唯一表现。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无法解释时,均应怀疑本症。

肝脾肿大:尤其是无法解释的肝肿大。

出血倾向:可有瘀点、瘀斑、甚至DIC。

休克表现:面色苍白、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脉细而速、肌张力低下、尿少尿闭等。

并发症:

重症患儿容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肺炎、肺脓肿、脓气胸肝脓肿及其它部位转移性脓肿,亦可发生腹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骨髓炎及二重感染。

 

诊断:

诊断指标

1临床具有感染中毒表现。
  2血培养2次或2-3份标本均有同一细菌,且与药物敏感试验一致。
  3血培养1次阳性。
  4从脑脊液、浆膜腔液、尿液或深部组织分离出同一细菌。
  5白细胞总数< 5000或出生3天后 > 20000,中性粒细胞中杆状核细胞≥20%。血小板计数<100×109/L。
6CRP≥15μg/ml;血沉>15mm/h。
   7皮肤、粘膜损伤史。
  8皮肤、粘膜或深部组织有化脓性感染。

9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消毒不严接生史。

确诊为败血症的条件

凡具备以上第1,2条者;具备上述1,3,4条者;具备上述第1,3条者(但病原菌为非条件致病菌)均可确诊。

临床诊断为败血症的依据

血培养1次阳性、病原菌为条件致病菌,具有1,5,6,7,8,9条中任何一条,可临床诊断为败血症。

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见表3-1)。如G+菌选用青霉素类,产酶菌株选用新青霉素类或第一代头孢菌素;G菌选用氨苄青霉素或第2、3代头孢菌素。在病菌不明确时可选用抗菌谱较宽的药物。为尽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应采用静脉途径给药。疗程视血培养结果、疗效、有无并发症而异,血培养阴性一般用至病情好转后5-7天,阳性者至少10-14天,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

免疫治疗:可直接补充新生儿血中的各种免疫因子及抗体,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疾病恢复。方法包括多次小量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换血疗法,粒细胞输注,以及免疫球蛋白、免疫核糖核酸治疗等。

预防:

针对特有感染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完全可以预防本病发生。作好产前保健,及时治疗孕妇感染。产时作到无菌操作。对难产及羊水污染严重的新生儿可用抗生素治疗。与新生儿接触的人(包括产母、医护人员等)均应先洗手,这是切断感染途径的重要方法。作好皮肤、粘膜(包括脐带、口腔粘膜等)护理,一旦发现皮肤化脓感染儿应立即与正常儿隔离,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处理,避免医源性感染。提倡母乳喂养。

 

表格

图表

 

 

 

 

 

 

 

 

 

 

 

图表

图表

 

 

提问

图表

图表

(★-重点,☆-难点,)

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

研究新生儿保健、生理、病理和疾病防治的科学

四种定义

28W~生后7天;

20W~生后28天;

28W~生后28天;

自胚胎形成至生后7天。

★-强调:

足月儿(full term infant) 早产儿(preterm infant) 过期儿(post-term infant)

低出生体重儿(LBW) 极低体重儿(VLBW)

巨大儿(macrosomia)

正常体重儿(NBW)

小于胎龄儿(SGA)

适于胎龄儿(AGA)

大于胎龄儿(LGA)

早期新生儿

(early newborn)

晚期新生儿

(late newborn)

  

( 15分钟)

★-重点

(5分钟)

新生儿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

觅食反射(rooting reflex) 触及新生儿的一侧面颊,其头即反射地转向该侧,若轻触其上唇,则出现觅食状噘嘴动作。

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将手指伸入口中2~3cm或用物轻触婴儿唇部,即可引起口部有节奏的吸吮动作。

拥抱反射(Moro reflex) 婴儿仰卧于检查台上,重击其头端任何一侧的台面,或让婴儿头颈伸在台外,由检查者双手托稳,然后突然放低儿头10~15度,婴儿的两臂突然外展、伸直,继而屈曲、内收呈拥抱状。

握持反射(grasping reflex) 用手指或木棍由尺侧触及婴儿手心时,引起手指屈曲抓握动作,握住不放。

交叉伸腿反射(crossed extension reflex) 新生儿仰卧位,检查者按住婴儿一个膝关节,使该下肢伸直,此时如刺激该侧足底,则对侧下肢屈曲,然后伸直,内收。

早产儿易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新生儿鼻腔发育尚未成熟,几乎无下鼻道。鼻粘膜富于血管及淋巴管,故轻微炎症时便使原已狭窄的鼻腔更狭窄,而引起呼吸困难、拒哺及烦躁。

特发性呼吸暂停:呼吸停止达20秒以上,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或TcSO2<85%。

新生儿的心率较快,一般为120~140次/分,熟睡时可减至90次/分,哭闹时可达180次/分,均属正常范围。新生儿的血压,收缩压约6.1~10.7kPa (46 ~80 mmHg)。

新生儿颊部皮下脂肪较面部其它部位发达,在颊肌表面和颊、嚼肌之间,有一团脂肪块,张大口时在颊粘膜处可见此颊脂垫,俗称“螳螂子”是正常现象。同样切忌挑刺,以免引起面部感染等。

粪便:绝大多数在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粘稠、黑色或墨绿色胎便,系胎儿肠粘液腺分泌物、脱落上皮细胞、胆汁、吞入的羊水或产道的血液等混合物。3~4天转黄便。若生后24小时未排便,应检查有无消化道先天畸形。

正常足月新生儿93%于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生后头数日,因液体摄入量少,每日排尿仅4~5次,1周以后,进水量增多,而膀胱容量小,每日排尿可达20次之多。

(初生婴儿的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的胎脂覆盖,它是由皮脂腺的分泌物和脱落的表皮所组成,有保护皮肤的作用,生后逐渐自行吸收,不应强行擦洗。)

新生儿对寒冷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受冷时不发生颤抖反应,而依赖棕色脂肪产热。棕色脂肪分布在中心动脉(主动脉弓、颈动脉)附近、两肩胛间、眼眶后及周围等。受冷时,通过去甲肾上腺素的调节,棕色脂肪细胞发挥直接产热的功能。

  (30分钟)

目前国内外均提倡及早喂养,以防止低血糖和低体温。足月新生儿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含乳吸吮,即可喂母乳。强调按需哺乳,不要过分定时,按婴儿需要吸吮可以刺激乳汁分泌。如母乳确实不足可于每次喂乳后补授适量牛乳。喂哺后婴儿宜向右侧卧,注意观察有无溢奶或呕吐,防止吸入窒息。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A、C、D及钙、铁等矿物质需要量相对地较年长儿及成人多,应及时补充以预防营养缺乏症。

为保持新生儿口腔清洁可于奶间喂水,不必擦洗以免损伤。若发现鹅口疮,可及时涂1%龙胆紫,每日1~2次。一般不必洗眼睛,若有分泌物,可用消毒棉花蘸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轻轻消除。如有结合膜炎,可滴0.25%氯霉素或0.5%新霉素溶液,每日3~4次。

(20分钟)

上皮珠和“马牙”

上皮珠:  上腭中线部位的黄白色米粒大小的颗粒,系堆积的上皮细胞。

“马牙”: 在牙龈边缘的颗粒或斑块,系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

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生后2~4天,由于进入量少、不显性失水及大小便排出,体重可下降6~9%。属正常范围。多于一周内恢复。体重下降程度及恢复速度,与开始喂奶时间及进入量是否充足有关。若体重下降超过10%或恢复过晚(超过7~10天),应考虑有母乳不足或其他病理因素。

(10分钟)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是指新生儿期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发病率约占活产婴的1-10%,出生体重越轻,发病率越高。根据国内近年报告其病死率在早产儿高达30%,足月儿为11.3-19.2%。因症状隐匿而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常有困难,必须提高警惕,及时作出诊断并作彻底的治疗。

病原菌:①早发型多于生后12-48小时发病,较少见,病情危重,系宫内或分娩时感染所致。国内以G-杆菌多见,尤其以大肠杆菌最常见,GBS在国外多见,但在我国很少。②晚发型高级职称考试网于出生3天后发病,系产后感染所致。在我国以G+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优势,可在新生儿室爆发流行。有报告绿脓杆菌仅次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杆菌在我国也很常见,亦可于新生儿室爆发流行。此外,表皮葡萄球菌日益增多,厌氧菌及机会菌感染也应注意。

(10分钟)

新生儿患病时大多无特异性症状,患败血症时亦缺乏“典型”表现,主要症状为少吃(或吸吮无力)、少哭(或哭声低微)、少动(或全身虚弱)、反应低下(或精神萎靡)、体温不升(或随外界温度波动)、体重不增或黄疸迅速加重等。上述症状并非同时出现,亦非一定全部出现,所以对未成熟儿及初生数日内的新生儿有上述可疑感染病史者,仅有1-2个症状出现时即应引起重视。如出现以下较特殊表现时,常提示有败血症之可能。

(10分钟)

本病的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凡遇母亲孕期有感染史、出生时有消毒不严、产程延长、胎膜早破及羊水污染,生后有皮肤、粘膜损伤或感染(如脐炎、脓疱疹)的新生儿,结合临床表现,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10分钟)

用药原则:尽早用药,静脉给药,联合用药,足够疗程。

补充营养维持体液平衡:应保证热卡供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

对症治疗:采用物理方法使患儿保持正常体温。发绀时可吸氧。有循环障碍者应补充血容量并用血管活性药物。烦躁、惊厥可用镇静止惊药。有脑水肿时应用脱水剂。局部有脐炎、皮肤化脓灶、口腔粘膜溃烂等应作相应处理,切断感染源。

  (10分钟)

1、新生儿分类

2、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外观特点

3、新生儿的护理要点

4、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5、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

6、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

1、一妇女因受凉后寒战高热而在1小时前分娩一孕周为32周、出生体重1400克的男婴,请按新生儿分类对该婴儿作出全面诊断。(32周胎龄儿出生体重第10百分位1488克,第90百分位2660克)

   (答案: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早期新生儿;高危儿。)

2、我国的围产儿定义是:

  A:28W~生后7天。  B:28W~生后28天。

  C:20W~生后28天。 D:自胚胎形成至生后7天。

(答案:A。)

3、患儿,男,出生后6天;因不吃、不哭、不动2天入院,3天前有挤压乳房的历史,查体:T:39.6℃,反应极差,右侧乳房红肿明显。该患儿入院诊断除考虑乳腺炎外,尚需高度怀疑的诊断是什么,并请列出必要的相关辅助检查。

(答案:新生儿败血症;血常规,血培养,CRP,血沉。)

1、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  生理性黄疸

3、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特点

4、  新生儿硬肿症的复温疗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