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九章 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十二、脑卒中 一、 概述 (5分钟) 1、脑卒中的概念; 2、脑卒中与中医“中风”之间的关系。 本证多见于脑血管病,临床又分为: 脑血栓 缺血性中风 脑栓塞 出血性中风 二、病因病机:(20分钟) 内伤积损 劳欲过度 饮食不节 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中风 情志所伤 外感时邪 病理本质为:本虚标实。 风(肝风、外风) 火(肝火、心火) 痰(湿痰、风痰) 六者多为互因果 或兼夹为患: 气(气虚、气逆) 血(瘀血); 虚(阴虚、气虚) 急性期以风、火、痰、气、血为主; 恢复期以痰、瘀、虚为主。 三、脑卒中辨证分型论治 ( 70分钟 )
闭证与脱证的鉴别 | | 闭证 | 脱证 | 面 | 色红 | 色淡、晦暗 | 口 | 口噤不开、牙关紧闭 | 口开 | 手 | 双手紧握、肢体强痉 | 手撒 | 气 | 息粗、气臭、鼾声如雷 | 息微 | 二便 | 二便不通 | 遗尿 | 脉 | 洪大或弦滑数 | 细弱、无根 |
(一)中脏腑-闭证 治法:平肝熄风、醒脑开窍。取督脉、十二井穴为主。 主穴: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配穴: ①牙关紧闭-颊车、合谷。 ②言语蹇涩-廉泉、通里、哑门、风府 闭证针灸临床操作 水沟向上方斜刺,十二井穴点刺出血,手法要轻快,不宜引起患者躁动不安;太冲、丰隆、内关均用泻法 醒脑开窍法: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辅穴: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曲伸不利加合谷 针刺操作方法: 主穴:先刺内关,直刺1-1.5寸,采用捻转提插手法,行手法一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下斜刺5分,用雀啄手法(泻法)至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在内踝上3寸,胫骨缘后进针,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手法之补法,使病人下肢抽动3次为度 (二)中脏腑脱证针灸临床操作 关元大艾炷隔姜灸;神阙用隔盐灸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三)中经络分型 主症: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言蹇,口角歪斜。 风痰阻络:肢体麻木,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肝阳上亢:面红目赤,眩晕目眩,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气虚血瘀: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舌暗苔白,脉细弱且涩 中经络的针灸治疗 半身不遂 上肢:肩隅、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 口角喎斜: 地仓、颊车、合谷、太冲 风痰阻络:加丰隆(化痰,足阳明胃经络穴) 肝阳上亢:加太冲、太溪(滋肾平肝、太溪为足少阴肾经腧穴、原穴。有滋肾阴、逐虚热、壮元阳、强腰膝之功。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腧穴,原穴。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平肝熄风、清热利湿之效。太溪突出一个“补”字,太冲侧重于一个“泻”。二穴任用一肝一肾、一补一泻、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滋肾平肝。) 气虚血瘀:加气海(补气、助血运行) 言语蹇涩:加廉泉、通里、哑门、风府 失语(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命名性失语): ①加用金津、玉液、廉泉、通里 ②上星透百会、风池、天柱 构音障碍、吞咽障碍(假性延髓球麻痹): 加廉泉、风池、吞咽(治呛)、提咽 肌肤不仁:皮肤针叩刺患部。 手指握固(手指肿胀):八邪、下八邪、 后溪、液门、中渚 足内翻:解溪、丘墟透照海、筑宾、昆仑。 (筑宾:阳跷之郄穴,针之以纠正阴急阳缓) 足外翻:中封、太溪、申脉 便秘:丰隆、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一寸半)外归来——通腹、宽肠、下气 癃闭:秩边透水道、中极 【方法】毫针刺法强刺激,常配合电针,每日1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 其它疗法 1.头针 偏瘫者根据病变部位选对侧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失语者配颞前线,感觉障碍者配对侧顶颞后斜线相应部位。快速捻针,每日1次,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3次,每次1~2分钟,10次为一疗程,同时配合肢体运动。 2.项针 取风池、供血、翳明。毫针刺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疗程。本法可以改善脑供血,是治疗脑部疾病的基础疗法,与头针相结合,有标本兼治的功效,适用于脑卒中的各个阶段。 3.穴位注射 取肩髃、曲池、环跳、阳陵泉。以当归注射液2~4ml穴注,每穴1~2ml,或以2%利多卡因1~2ml穴注,每穴0.5~1ml,每次2穴,每日1次。适用于肢体疼痛或感觉异常者。 三、按语(5分钟) 四、小结(5分钟) 五、病案讨论。(15分钟)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注意与临床相结合。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