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中医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中医学电子教材:第十一章 针灸
    

中医学-电子教材基础中医学:第十一章 针灸

中医学:电子教材基础中医学 第十一章 针灸:第十一章 针灸针灸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艾灸及其它作用于腧穴的方法,用以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内容包括经络和腧穴、针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本章节重点介绍常用腧穴、针法和灸法。第一节 腧穴总论一、腧穴的概念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义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在《内经》也被称

第十一章   针灸

针灸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艾灸及其它作用于腧穴的方法,用以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内容包括经络和腧穴、针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本章节重点介绍常用腧穴、针法和灸法。

第一节 腧穴总论

一、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义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在《内经》也被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俗称“穴位”,是针灸、推拿和拔罐治疗之处。

二、腧穴的分类

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上可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类。

(一)经穴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这些腧穴有确定的名称、确定的位置和明确的经脉归属,即定名、定位和定经。经穴共有361个,其中双穴(十二经脉)309个(穴名),单穴(任、督脉)52个,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二)奇穴

不属于十四经穴的一些腧穴,因其有奇效,故称“奇穴”、“经外奇穴”。奇穴有确定的穴名、确定的位置但没有经脉归属,即定名、定位、但不定经。有些奇穴是由多个刺激点组成无法归经,如十宣、八www.lindalemus.com/zhicheng/邪、八风、华佗夹脊、四缝;有些是十四经穴确定后再陆续发现的经验穴,还来不及归经。

(三)阿是穴

不属于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的一些压痛点、敏感点或有阳性反应物,如结节和皮下条索状物等处,称为阿是穴。《玉龙经》称“不定穴”,《医学纲目》称“天应穴”。”阿是有“痛”的意思,因按压痛处,病人会“阿”的一声,故名为“阿是”。这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而是“以痛为输”具有不定名、不定位和不定经的特点。阿是穴体现了针灸取穴的初级形式,是腧穴发展的最初阶段。临床上多用于疼痛性疾病。

三、腧穴的治疗规律

经络腧穴的主治规律,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总结而成的。在治疗上,凡属同一经脉的腧穴,均有其共同性;每个穴位因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其主治范围又有各自的特点。但总的来说,所有穴位都具有治疗局部病症的作用,有的还兼有治疗邻近部位的病症或远端部位病症的作用。腧穴的取穴治疗规律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近治作用

这是一切腧穴(包括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主治作用的共同特点。这些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如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球后各穴,均能治眼病;耳区的听宫、听会、翳风、耳门诸穴,均能治疗耳病;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诸穴,均能治疗胃病等。

(二)远治作用

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能治疗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如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证,同时能治外感病的发热;足三里穴不但能治疗下肢病证,而且对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甚至对人体免疫功能、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方面都具有调节作用。

(三)特殊作用

腧穴的治疗作用还表现在对机体的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如泄泻时,针刺天枢能止泻;便秘时,针刺天枢又能通便。心动过速时,针刺内关能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针刺内关又可使之恢复正常。针刺足三里可使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又可使休克患者血压升高。此外,腧穴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均是其特殊的治疗作用。

四、特定穴

有一部分腧穴被称为“特定穴”,它们除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分述如下:

(一)五输穴

五输穴为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重要腧穴。十二经脉共有五输穴60个。

五输穴分别称为井、荥、输、经、合。古人把经气的运行比喻为水流从小到大,从浅到深。井为源头,经气所出之处;荥为涓涓泉水,经气小且浅;输为小溪流,经气逐渐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经为江河,经气较大、较深;合为百川汇合入海,经气充盛,在此汇入脏腑。阴经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为井属木,荥属火,输属土,经属金,合属水;阳经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为井属金,荥属水,输属木,经属火,合属土。

(二)原穴、络穴

原穴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原穴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三焦是原气的别使,导源肾间动气,而输布于全身、调和内外、宣导上下,关系着人的脏腑气化功能,而原穴就是其留止之处,所以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十二经各有一原穴,均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

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是表里两经联络之处。十四经脉各有一络穴,加上脾之大络共十五络穴。十二经脉络穴均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部位,任、督脉络穴和脾之大络分别位于躯干的前、后和侧面。

(三)俞穴、募穴

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之处,又称背俞穴。募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之处。

(四)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汇集的八个腧穴,分布于躯干部和四肢部。

(五)郄穴

郄穴是经脉经气深聚的部位。十二经脉及阴阳跷、阴阳维脉各有一个郄穴,共有十六个郄穴。

(六)下合穴

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又称六腑下合穴。足三阳经的下合穴即五输穴中的合穴。手三阳经除了在上肢五输穴中的合穴外,在下肢另有下合穴。

(七)八脉交会穴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

(八)交会穴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经脉在循行过程中相互交会,在会合部位的腧穴称交会穴,多分布于躯干部。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

针灸临床中,治疗效果与取穴是否准确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定准穴位,必须掌握好定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4种。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或宽度,订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因为此法是以患者的一定部位为折寸依据,所以不论人的高矮、胖瘦均可适用。骨度分寸法有横寸和直寸之分。常用的横寸有:两额角发际之间9寸、两乳头之间8寸、两肩胛骨内缘之间6寸。常用的直寸有:前后发际之间12寸、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9寸、胸剑联合至脐中8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寸、腋前皱襞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寸、臀横纹至腘横纹14寸、腘横纹至外踝尖16寸、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寸。特定部位的骨度分寸只能作为取该部位腧穴所用(图11-1和表11-1)。

图11-1 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表11-1 常用的骨度折量寸表

(二)解剖标志定位法

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表面具有特征的解剖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人体的解剖标志有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固定标志:以人体表面固定不移,又有明显特征的部位作为取穴标志。

活动标志:人体某个动作出现的隆起、凹陷、孔隙、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以患者手指的长度或宽度为标准来取穴的方法称为手指同身寸取穴法,简称指寸法。常用的指寸法有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横指同身寸3种。

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适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

横指同身寸法:又名“一夫法”,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图11-2)。

图11-2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四)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常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使用。如立正姿势,垂手中指端取风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尽端到达处取列缺等。

第二节  十四经脉的循行及其常用经穴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图11-3)。

图11-3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示意图

(二)常用腧穴

本经所属腧穴共11个,常用腧穴介绍如下:

1.中府(LU1)肺募穴

【定位】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正中线6寸(图11-4)。

【主治】 咳嗽气喘,胸中胀痛,胸痛,肩背痛。

【操作】 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2.尺泽(LU5)合穴

【定位】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图11-5)。

【主治】 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3.列缺(LU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图11-6)。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㖞斜、偏头痛、颈强痛、牙痛。

【操作】 向上斜刺0.3-0.5寸,可灸。

4.少商(LU11)井穴

【定位】 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图11-6)。

 【主治】 咽喉肿痛、中风昏迷中暑呕吐、小儿惊风、癫狂、咳嗽、鼻衄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 手太阴肺经腧穴一览表

穴 位

定  位

主  治

中府

(LU1)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正中线6寸

咳嗽,气喘,胸中胀痛,胸痛,肩背痛

云门

(LU2)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咳嗽、气喘、胸痛、肩关节内侧痛

天府

(LU3)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横纹头下3寸处

气喘、瘿气、鼻衄、上臂内侧疼痛

侠白

(LU4)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横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咳嗽、气喘、干呕、烦满、上臂内侧痛

尺泽

(LU5)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

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孔最

(LU6)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痛、

列缺

(LU7)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咳嗽、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㖞斜、偏头痛、颈强痛、牙痛

经渠

(LU8)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的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太渊

(LU9)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无脉证、手腕痛

鱼际(LU10)

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咳嗽、咳血、发热、咽喉肿痛、失音、乳、掌中热

少商(LU11)

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咽喉肿痛、中风昏迷、中暑呕吐、小儿惊风、癫狂、咳嗽、鼻衄

图11-7 手太阴肺经腧穴总图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内(桡)侧向上,通过第1、第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脉),再向下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图11-8)。

图11-8  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示意图

(二)常用腧穴

本经所属腧穴共20个,常用腧穴介绍如下:

1.合谷(LI4)原穴

【定位】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图11-9)。

【主治】 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音、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痄腮疔疮、经闭、腹痛、牙关紧闭、小儿惊风、鼻衄、耳鸣耳聋、发热恶寒、无汗、多汗、瘾疹疟疾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2.曲池(LI11)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图11-10)。

【主治】 热病、半身不遂、风疹、手臂肿痛无力、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腹痛吐泻、痢疾、高血压、瘰疬、癫狂。

【操作】 直刺 1-1.5寸,可灸。

3.肩髃(LI15)

【定位】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图11-11)。

【主治】 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瘾疹、瘰疬。

【操作】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

4.迎香(LI20)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图11-12)。

【主治】 鼻塞不通、口㖞、鼻衄、面痒、鼻息肉

【操作】 直刺或向上斜刺0.2-0.5寸,不宜灸。

【附】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一览表

穴位

定  位

主  治

商阳(LI1)

在手指末端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咽喉肿痛、耳鸣耳聋、中风昏迷、热病无汗、下齿痛、青

二间(LI2)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前(第二掌指关节),桡侧凹陷处

齿痛、咽喉肿痛、口眼㖞斜、目痛、热病

三间(LI3)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后(第二掌指关节),桡侧凹陷处

咽喉肿痛、齿痛、身热、腹胀肠鸣

合谷(LI4)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音、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痄腮、疔疮、经闭、腹痛、牙关紧闭、小儿惊风、鼻衄、耳鸣耳聋、发热恶寒、无汗、多汗、瘾疹、疟疾

阳溪(LI5)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头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腕臂痛、齿痛

偏历(LI6)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耳鸣耳聋、目赤、鼻衄、喉痛、手臂酸痛

温溜(LI7)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肩背酸痛、疔疮、吐舌、肠鸣腹痛

下廉(LI8)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头痛、眩晕、肘臂痛、半身不遂、腹痛、腹胀、目痛

上廉(LI9)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头痛、半身不遂、肩臂酸痛麻木、腹痛、肠鸣、腹泻

手三里(LI10)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肘臂疼痛、上肢瘫痪麻木、腹痛、腹泻、腹胀、齿痛、失音

曲池(LI11)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热病、半身不遂、风疹、手臂肿痛无力、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腹痛吐泻、痢疾、高血压、瘰疬、癫狂

肘髎(LI12)

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肘臂部酸痛、麻木、挛急和嗜卧

手五里(LI13)

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处

肘臂疼痛挛急,瘰疬

臂臑(LI14)

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

瘰疬,肩背疼痛、目疾、颈项拘挛

肩髃(LI15)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瘾疹、瘰疬

巨骨(LI16)

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肩背及上臂疼痛、伸展及抬举不便和瘰疬、瘿气

天鼎(LI17)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喉结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咽喉肿痛、暴喑、气梗、梅核气、瘰疬

扶突(LI18)

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

口禾髎(LI19)

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口㖞、鼻塞不通、鼻衄

迎香(LI20)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鼻塞不通、口㖞、鼻衄、面痒、鼻息肉

图11-13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总图

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足趾外侧端(厉兑)。

胫部支脉:从膝下三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端。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冲阳)分出,进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图11-14)。 

图11-14  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示意图

(二)常用腧穴

本经所属腧穴共44个,常用腧穴介绍如下。

1.地仓(ST4)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图11-15)。

【主治】 口眼㖞斜、口角瞤动、齿痛、流泪、唇缓不收。

【操作】 向颊车方向平刺0.5-1.5寸,可灸。

 2.下关(ST7)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图11-16)。

【主治】 牙关紧闭、下颌疼痛、口㖞、面痛、齿痛、耳鸣、耳聋。

【操作】 直刺0.5-1.2寸,可灸。

3.头维(ST8)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图11-16)。

【主治】 头痛、目眩、迎风流泪、眼睑瞤动、视物不明、目痛。

【操作】 向后平刺0.5-1寸,不宜灸。

4.梁门(ST21)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图11-17)。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5.天枢(ST25)大肠募穴

【定位】 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图11-17)。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肠痈、热病、疝气、水肿、月经不调。

【操作】 直刺0.8-1.2寸,可灸。

6.梁丘(ST34)郄穴

【定位】 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图11-18)。

【主治】 胃痛、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乳痈

【操作】 直刺 1-1.5寸,可灸。

7.足三里(ST36)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图11-19)。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痢疾、便秘、疳疾、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操作】 直刺1-2寸,可灸。

8.丰隆(ST40)络穴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图11-19)。  

【主治】 痰多、哮喘、咳嗽、胸痛、头痛、咽喉肿痛、便秘、癫狂、痫证、下肢痿痹、呕吐。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9.内庭(ST43)荥穴

【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图11-20)。

【主治】 齿痛、口㖞、喉痹、鼻衄、腹痛、腹胀、痢疾、泄泻、足背肿痛、热病、胃痛吐酸。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附】足阳明胃经腧穴一览表

穴 位

定  位

主  治

承泣(ST1)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眼睑瞤动、目赤肿痛、夜盲、口眼㖞斜、迎风流泪

四白(ST2)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迎风流泪、头面疼痛、口眼㖞斜

巨髎(ST3)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口眼㖞斜、眼睑瞤动、鼻衄、齿痛、面痛

地仓(ST4)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口眼㖞斜、口角瞤动、齿痛、流泪、唇缓不收

大迎(ST5)

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面动脉搏动处

牙关紧闭、齿痛、口㖞、颊肿、面肿、面痛、唇吻瞤动

颊车(ST6)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口眼㖞斜、颊肿、齿痛、牙关紧闭、面肌痉挛

下关(ST7)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牙关紧闭、下颌疼痛、口㖞、面痛、齿痛、耳鸣、耳聋

头维(ST8)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头痛、目眩、迎风流泪、眼睑瞤动、视物不明、目痛

人迎(ST9)

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咽喉肿痛、高血压、头痛、瘰疬、饮食难下、胸满气喘

水突(ST10)

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咳逆上气、喘息不得卧、咽喉肿痛、呃逆、瘰疬、瘿瘤

气舍(ST11)

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咽喉肿痛、喘息、呃逆、瘿气、瘰疬、颈项强痛

缺盆(ST12)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气户(ST13)

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咳喘、胸痛、呃逆、胁肋疼痛

库房(ST14)

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咳嗽、胸痛、胁胀、气喘

屋翳(ST15)

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咳嗽、气喘、胸痛、乳痈、身肿、皮肤疼痛

膺窗(ST16)

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咳嗽、气喘、胸痛、乳痈

乳中(ST17)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乳根(ST18)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乳痈、乳汁少、胸痛、咳嗽、呃逆

不容(ST19)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呕吐、胃痛、腹胀、食欲不振

承满(ST20)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食欲不振

梁门(ST21)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胃痛、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关门(ST22)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食欲不振、水肿

太乙(ST23)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腹痛、腹胀、心烦、癫狂

滑肉门(ST24)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癫狂、呕吐、腹胀、腹泻

天枢(ST25)

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肠痈、热病、疝气、水肿、月经不调

外陵(ST26)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l寸,距前正中线2寸

腹痛、疝气、痛经

大巨(ST27)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2寸,距前正中线2寸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遗精早泄、惊悸不眠、疝气

水道(ST28)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3寸,距前正中线2寸

小腹胀满、腹痛、痛经、小便不利

归来(ST29)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小腹疼痛、经闭、痛经、子宫下垂、白带、疝气、茎中痛、小便不利

气冲(ST30)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小腹痛、疝气、腹股沟疼痛

髀关(ST31)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髀股痿痹、下肢不遂、腰腿疼痛、筋急不得屈伸

伏兔(ST32)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腿痛、下肢不遂、脚气、疝气、腹胀

阴市(ST33)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关节痛、下肢屈伸不利、腰痛、下肢不遂、腹胀、腹痛

梁丘(ST34)

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胃痛、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乳痈

犊鼻(ST35)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膝痛、关节屈伸不利、脚气

足三里(ST36)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痢疾、便秘、疳疾、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上巨虚(ST37)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腹痛、腹胀、痢疾、便秘、肠痈、中风瘫痪、脚气、下肢痿痹

条口(ST38)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肩臂不得举、下肢冷痹、脘腹疼痛、跗肿、转筋

下巨虚(ST39)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横指(中指)

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乳痈、下肢痿痹、泻泄、大便脓血

丰隆(ST40)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痰多、哮喘、咳嗽、胸痛、头痛、咽喉肿痛、便秘、癫狂、痫证、下肢痿痹、呕吐

解溪(ST41)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目赤、胃热谵语

冲阳(ST42)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胃痛、腹胀、口眼㖞斜、面肿齿痛、足痿无力、脚背红肿

陷谷(ST43)

在足背,当第2、第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面目浮肿、肠鸣腹泻、足背肿痛、热病、目赤肿痛

内庭(ST44)

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齿痛、口㖞、喉痹、鼻衄、腹痛、腹胀、痢疾、泄泻、足背肿痛、热病、胃痛吐酸

历兑(ST45)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面肿、齿痛、口㖞、鼻衄、胸腹胀满、热病、多梦、癫狂

图11-21 足阳明胃经腧穴总图

 四、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小腿,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膈上行,挟咽部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胃部支脉:向上通过横隔,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图11-22)。

图11-22 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示意图

(二)常用腧穴

本经所属腧穴共21个,常用腧穴介绍如下。

1.公孙(SP4)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图11-23)。

【主治】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泄泻、痢疾、心烦失眠、水肿、发狂妄言、嗜卧、脚气。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2.三阴交(SP6)肝、脾、肾三经交会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图11-24)。

【主治】 肠鸣泄泻、腹胀、食不化、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经闭、痛经、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遗精、阳萎、早泄、阴茎痛、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足痿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高血压、神经性皮炎、不孕。

【操作】 直刺 1-1.5寸,可灸。孕妇不宜针。

3.阴陵泉(SP9)合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中(图11-24)。

【主治】 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膝痛、黄疸

【操作】 直刺 1-2寸,可灸。

4.血海(SP10)

【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图11-25)。

【主治】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瘾疹、皮肤瘙痒、丹毒、小便淋漓、股内侧痛。

【操作】 直刺 1-1.2寸,可灸。

5.大横(SP15)

【定位】 在腹中部,与脐相平,距脐中4寸(图11-26)。

【主治】 腹痛、腹泻、大便秘结。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附】足太阴脾经腧穴一览表

穴 位

定  位

主  治

隐白(SP1)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腹胀、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癫狂、多梦,惊风、昏厥、胸痛

大都(SP2)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趾跖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腹胀、胃痛、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心痛、心烦

太白(SP3)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趾跖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胃痛、腹胀、腹痛、肠鸣、呕吐、泄泻、痢疾、便秘、痔疾、脚气、体重节痛

公孙(SP4)

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泄泻、痢疾、心烦失眠、水肿、发狂妄言、嗜卧、脚气

商丘(SP5)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

腹胀、肠鸣、泄泻、便秘、食不化、黄疸、怠惰嗜卧、癫狂、小儿癫痫、咳嗽、足踝痛、痔疾

三阴交(SP6)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肠鸣泄泻、腹胀、食不化、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经闭、痛经、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遗精、阳萎、早泄、阴茎痛、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足痿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高血压、神经性皮炎、不孕

漏谷(SP7)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腹胀、肠鸣、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

地机(SP8)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遗精、腰痛不可俯仰、食欲不振

阴陵泉(SP9)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中

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膝痛、黄疸

血海(SP10)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瘾疹、皮肤瘙痒、丹毒、小便淋漓、股内侧痛

箕门(SP11)

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小便不利、五淋、遗溺、腹股沟肿痛

冲门(SP12)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腹痛、疝气、痔疾、崩漏、带下

府舍(SP13)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腹痛、疝气、结聚

腹结(SP14)

在下腹部,大横下 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腹痛、腹泻、大便秘结

大横(SP15)

在腹中部,与脐相平,距脐中4寸

腹痛、腹泻、大便秘结

腹哀(SP16)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腹痛、泄泻、痢疾、便秘、消化不良

食窦(SP17)

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胸胁胀痛、嗳气、反胃、腹胀、水肿

天溪(SP18)

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胸痛、咳嗽、乳痈、乳汁少

胸乡(SP19)

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胸胁胀痛

周荣(SP20)

在胸外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胸胁胀痛、咳嗽、气喘、胁痛

大包(SP21)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胸胁胀满、咳嗽、气喘、胁肋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图11-27  足太阴脾经腧穴总图

五、手少阴心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它脏器相联系的部位),通过横膈,联络小肠。

“心系”向上的支脉:挟着咽喉上行,连系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图11-28)。

图11-28 手少阴心经经脉循行示意图

(二)常用腧穴

本经所属腧穴共9个,常用腧穴介绍如下。

1.通里(HT5)络穴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腕横纹上1寸(图11-29)。

【主治】 暴喑、舌强不语、心悸怔忡、腕臂痛。

【操作】 直刺0.2-0.5寸,可灸。

 2.神门(HT7)输穴;原穴

【定位】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图11-29)。

【主治】 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痴呆、癫狂痫证、目黄胁痛、掌中热、呕血吐血、头痛、眩晕、失音。

【操作】 直刺0.2-0.5寸,可灸。

【附】手少阴心经腧穴一览表

穴 位

定  位

主  治

极泉(HT1)

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上肢不遂、心痛、胸闷、胁肋胀痛、瘰疬、肩臂疼痛、咽干烦渴

青灵(HT2)

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目黄、头痛、振寒、胁痛、肩臂痛

少海(HT3)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之中点处

心痛、臂麻酸痛、手颤、健忘、暴喑、肘臂伸屈不利、瘰疬、腋胁痛

灵道(HT4)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腕横纹上1.5寸

心痛、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语、头晕目眩、肘臂挛痛

通里(HT5)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腕横纹上1寸

暴喑、舌强不语、心悸怔忡、腕臂痛

阴郄(HT6)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腕横纹上0.5寸

心痛、惊恐、心悸、吐血、衄血、失语、骨蒸盗汗

神门(HT7)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痴呆、癫狂痫证、目黄胁痛、掌中热、呕血、吐血、头痛、眩晕、失音

少府(HT8)

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阴痛、手小指拘急、掌中热、善惊

少冲(HT9)

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心悸、心痛、癫狂、热病、中风昏迷、臂内后廉痛

图11-30 手少阴心经腧穴总图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督脉),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又斜行络于颧骨部(图11-31)。

图11-31 手太阳小肠经经脉循行示意图

(二)常用腧穴

本经所属腧穴共19个,常用腧穴介绍如下。

1.后溪(SI3)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图11-32)。

【主治】 头项强痛、耳聋、热病、疟疾、癫狂、痫证、盗汗、目眩、目赤、咽喉肿痛。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2.天宗(SI11)

【定位】 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图11-33)。

【主治】 肩胛疼痛、肘臂后外侧疼痛、气喘、乳痈。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3. 颧髎(SI18)

【定位】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图11-34)。

【主治】 口眼㖞斜、眼睑瞤动、齿痛、唇肿。

【操作】 直刺0.3-0.5寸,或斜刺0.5-1寸,可灸。

4.听宫(SI19)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图11-34)。

【主治】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操作】 张口,直刺 1-1.5寸,可灸。

【附】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一览表

穴 位

定  位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治

少泽(SI1)

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耳鸣、耳聋、肩臂外后侧疼痛

前谷(SI2)

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热病汗不出、疟疾、癫狂、痫证、耳鸣、头痛、目痛、咽喉肿痛、乳少

后溪(SI3)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头项强痛、耳聋、热病、疟疾、癫狂、痫证、盗汗、目眩、目赤、咽喉肿痛

腕骨(SI4)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指挛臂痛、热病汗不出、疟疾、胁痛

阳谷(SI5)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

养老(SI6)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目视不明、肩臂疼痛

支正(SI7)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项强、肘挛、手指痛、头痛、热病、目眩、好笑善忘、消渴

小海(SI8)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肘臂疼痛、癫痫、耳鸣、耳聋

肩贞(SI9)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l寸(指寸)

肩胛痛、手臂麻木、上肢不举、缺盆中痛

臑俞(SI10)

在肩部,当腋后横纹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肩臂疼痛、瘰疬

天宗(SI11)

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肩胛疼痛、肘臂后外侧疼痛、气喘、乳痈

秉风(SI12)

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肩臂疼痛、上肢酸麻

曲垣(SI13)

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肩胛部疼痛、拘挛

肩外俞(SI14)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肩背酸痛、颈项强急

肩中俞(SI15)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肩背疼痛、咳嗽、哮喘

天窗(SI16)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瘾疹、癫狂

天容(SI17)

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颧髎(SI18)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口眼㖞斜、眼睑瞤动、齿痛、唇肿

听宫(SI19)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图11-35手太阳小肠经腧穴总图

七、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于巅顶(百会)。

巅顶部的支脉:从头顶到颞颥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挟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

 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环跳)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出于外踝的后面,沿着第5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图11-36)。

图11-36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示意图

(二)常用腧穴

本经所属腧穴共67个,常用腧穴介绍如下。

1.睛明(BL1)

【定位】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图11-37)。

【主治】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视物不明、近视、夜盲、目翳。

【操作】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3-0.5寸,不宜灸。针刺本穴容易引起内出血,出针后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

2.肺俞(BL13)肺背俞穴

【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1-38)。

【主治】 咳嗽、气喘、胸满、背痛、潮热、盗汗、骨蒸、吐血、鼻塞。

【操作】 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可灸。

3.心俞(BL15)心背俞穴

【定位】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1-38)。

【主治】 癫狂、痫证、惊悸、失眠、健忘、心烦、咳嗽、吐血、梦遗、心痛、胸背痛。

【操作】 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可灸。

4.肝俞(BL18)肝背俞穴

【定位】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1-38)。

【主治】 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视不明、眩晕、夜盲、癫狂、痫证、背痛。

【操作】 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可灸。

5.脾俞(BL20)脾背俞穴

【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1-38)。

【主治】 腹胀、泄泻、呕吐、胃痛、消化不良、水肿、背痛、黄疸。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6.肾俞(BL23)肾背俞穴

【定位】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1-38)。

【主治】 遗精、阳痿、早泄、不孕、不育、遗尿、月经不调、白带、腰背酸痛、头昏、耳鸣、耳聋、小便不利、水肿、咳喘少气。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7. 大肠俞(BL25)大肠背俞穴

【定位】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11-38)。

【主治】 腰脊疼痛、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

【操作】 直刺0.5-1.2寸,可灸。

8.次髎(BL32)

【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图11-38)。

【主治】 腰痛、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遗精、遗尿、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9.委中(BL40)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图11-39)。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操作】 直刺 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10.昆仑(BL60)经穴

【定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图11-40)。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疟疾、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11.至阴(BL67)井穴

【定位】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图11-40)。

【主治】 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胞衣不下、胎位不正、难产。

【操作】 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附】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一览表

穴 位

定  位

主  治

睛明

(BL1)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视物不明、近视、夜盲、目翳

攒竹

(BL2)

在面部,当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前额痛,眉棱骨痛、目眩、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近视、眼睑瞤动、面瘫

眉冲

(BL3)

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痫证、头痛、眩晕、目视不明、鼻塞

曲差

(BL4)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上

头痛、眩晕、目视不明、目痛、鼻塞

五处

(BL5)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头痛、目眩、目视不明

承光

(BL6)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头痛、目眩、呕吐烦心、目视不明、鼻塞多涕、癫痫

通天

(BL7)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头痛、头重、眩晕、鼻塞、鼻渊

络却

(BL8)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眩晕、耳鸣、鼻塞、癫狂、痫证、目视不明

玉枕

(BL9)

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头痛、目痛、鼻塞、呕吐

天柱(BL10)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头痛、项强、眩晕、目赤肿痛、肩背痛、鼻塞

大抒(BL11)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咳嗽、发热、头痛、肩背痛、颈项拘急

风门(BL12)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目眩、项强、胸背痛、鼻塞多涕

肺俞(BL13)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咳嗽、气喘、胸满、背痛、潮热、盗汗、骨蒸、吐血、鼻塞

厥阴俞(BL14)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

心俞(BL15)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癫狂、痫证、惊悸、失眠、健忘、心烦、咳嗽、吐血、梦遗、心痛、胸背痛

督俞(BL16)

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痛、腹痛、腹胀、肠鸣、呃逆

膈俞(BL17)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肝俞(BL18)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视不明、眩晕、夜盲、癫狂、痫证、背痛

胆俞(BL19)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黄疸、胁痛、呕吐、食不化、口苦

脾俞(BL20)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腹胀、泄泻、呕吐、胃痛、消化不良、水肿、背痛、黄疸

胃俞(BL21)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脘痛、腹胀、呕吐、完谷不化、肠鸣、胸胁痛

三焦俞(BL22)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脘痛、腹胀、呕吐、完谷不化、肠鸣、胸胁痛

肾俞(BL23)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遗精、阳痿、早泄、不孕、不育、遗尿、月经不调、白带、腰背酸痛、头昏、耳鸣、耳聋、小便不利、水肿、咳喘少气

气海俞(BL24)

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腰痛、痛经、肠鸣、痔疾

大肠俞(BL25)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腰脊疼痛、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

关元俞(BL26)

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腹胀、泄泻、小便不利、遗尿、消渴、腰痛

小肠俞(BL27)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后孔

遗精、遗尿、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腰腿痛

膀胱俞(BL28)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遗尿、遗精、小便不利、泄泻、腰骶部疼痛

中膂俞(BL29)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3骶后孔

腰脊痛、消渴、痢疾

白环俞(BL30)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腰腿痛、白带、遗精、月经不调

上髎(BL31)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

腰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大小便不利

次髎(BL32)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腰痛、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遗精、遗尿、下肢痿痹

中髎(BL33)

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3骶后孔处

腰痛、月经不调、小便不利、赤白带下、便秘

下髎(BL34)

在骶部,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腰痛、小便不利、肠鸣、便秘、小腹痛

会阳(BL35)

在骶部,尾骨尖旁开0.5寸

阳萎,遗精、带下、痢疾、泄泻、痔疾

承扶(BL36)

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殷门(BL37)

在大腿后面,承扶与委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

腰腿痛、下肢痿痹

浮郄(BL38)

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 l寸,股二头肌腱内侧

膝腘部疼痛、麻木、挛急

委阳(BL39)

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下肢挛痛

委中(BL40)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腰痛、下肢痿痹、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附分(BL41)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肩背拘急、颈项强痛、肘臂麻木

魄户(BL42)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咳嗽、气喘、肺结核、肩背痛

膏肓(BL43)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咳嗽、气喘、吐血、盗汗、肺结核、健忘、遗精、肩胛背痛

神堂(BL44)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咳嗽、气喘、胸闷、背痛

譩譆(BL45)

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咳嗽、气喘、肩背痛、疟疾、热病

膈关(BL46)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呕吐、嗳气、食不下、胸闷、脊背强痛

魂门(BL47)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胸胁痛、呕吐、背痛

阳纲(BL48)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肠鸣、泄泻、黄疸、消渴、腹痛

意舍(BL49)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腹胀、肠鸣、呕吐、食不下

胃仓(BL50)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胃脘痛、腹胀、消化不良、水肿、背痛

肓门(BL51)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腹痛、便秘、痞块、乳疾

志室(BL52)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遗精、阳痿、阴痛、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

胞肓(BL53)

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肠鸣、腹胀、腰痛、小便不利、阴肿

秩边(BL54)

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腰腿痛、下肢痿痹、阴痛、痔疾

合阳(BL55)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疝气、崩漏

承筋(BL56)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小腿痛、霍乱转筋、痔疾、腰背拘急

承山(BL57)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腰背痛、小腿转筋、痔疾、便秘、腹痛、疝气

飞扬(BL58)

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头痛、目眩、鼻塞、腰背痛、腿软无力、痔瘘、癫狂

跗阳(BL59)

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直上3寸

头重、头痛、腰腿痛、下肢瘫痪、外踝红肿

昆仑(BL60)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疟疾、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

仆参(BL61)

在足外踝部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下肢痿痹、足跟痛、霍乱转筋、癫痫、脚气、膝肿

申脉(BL62)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痫证、癫狂、头痛、失眠、眩晕、腰痛、目赤痛、项强

金门(BL63)

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癫痫、小儿惊风、腰痛、下肢痹痛

京骨(BL64)

在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头痛、项强、腰腿痛、目翳、癫痫

束骨(BL65)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头痛、项强、目眩、癫狂、腰背痛、下肢后侧痛

足通谷(BL66)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狂

至阴(BL67)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胞衣不下、胎位不正、难产

图11-41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总图

八、足少阴肾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腘窝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长强),属于肾(腧穴通路:还出于前,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终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联络膀胱。

肾脏部直行的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着喉咙,上挟舌本。

肺部的支脉:从肺出来络心,注入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图11-42)。

图11-42 足少阴肾经经脉循行示意图

(二)常用腧穴

本经所属腧穴共27个,常用腧穴介绍如下。

1.涌泉(KI1)井穴

【定位】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图11-43)。

【主治】 头痛、头晕、小便不利、便秘、小儿惊风、足心热、癫证、昏厥。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2.太溪(KI3)输穴;原穴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图11-44)。

【主治】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附】足少阴肾经腧穴一览表

穴 位

定  位

主  治

涌泉(KI1)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头痛、头晕、小便不利、便秘、小儿惊风、足心热、癫证、昏厥

然谷(KI2)

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月经不调、带下、遗精、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血、小儿脐风、口噤不开、黄疸、下肢痿痹、足跗痛

太溪(KI3)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大钟(KI4)

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咳血、腰脊强痛、痴呆、嗜卧、月经不调、足跟痛

水泉(KI5)

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指寸),跟骨节结内侧凹陷处

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腹痛、头昏目花

照海(KI6)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痫证、失眠、小便不利、小便频数、咽干咽痛、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

复溜(KI7)

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泻泄、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交信(KI8)

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和膝、股、腘内廉痛

筑宾(KI9)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癫狂、痫证、呕吐、疝气、小腿内侧痛

阴谷(KI10)

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

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横骨(KI11)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少腹胀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疝气

大赫(KI12)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阴挺、遗精、带下、月经不调、痛经、泄泻

气穴(KI13)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泻泄

四满(KI14)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月经不调、带下、遗尿、遗精、疝气、便秘、腹痛、水肿

中注(KI15)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月经不调、腹痛、便秘、泄泻

肓俞(KI16)

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腹痛、腹胀、呕吐、便秘、泄泻

商曲(KI17)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腹痛、泄泻、便秘

石关(KI18)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呕吐、腹痛、便秘、不孕

阴都(KI19)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腹痛、腹泻、月经不调、不孕、便秘

腹通谷(KI20)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腹胀、腹痛、呕吐

幽门(KI21)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腹胀、腹痛、呕吐、泻泄

步廊(KI22)

在胸部,当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胸痛、咳嗽、气喘、呕吐、乳痈

神封(KI23)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咳嗽、气喘、胸胁支满、呕吐、不嗜食、乳痈

灵墟(KI24)

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咳嗽、气喘、痰多、胸胁胀痛、呕吐、乳痈

神藏(KI25)

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咳嗽、气喘、胸痛、烦满、呕吐、不嗜食

彧中(KI26)

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咳嗽、气喘、胸胁胀满、不嗜食

俞府(KI27)

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

图11-45 足少阴肾经腧穴总图

九、手厥阴心包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膈肌,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上行抵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的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图11-46)。

图11-46  手厥阴心包经经脉循行示意图

(二)常用腧穴

本经所属腧穴共9个,常用腧穴介绍如下。

1.内关(PC6)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11-47)。

【主治】 心痛、心悸、胸闷、胸痛、胃痛、呕吐、呃逆、癫痫、热病、上肢痹痛、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2.劳宫(PC8)荥穴

【定位】 在手掌心,当第2、第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图11-48)。

【主治】 心痛、呕吐、癫狂痫、口疮、口臭。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一览表

穴 位

定  位

主  治

天池(PC1)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咳嗽、气喘、胸闷、心烦、胁肋疼痛

天泉(PC2)

在臂内侧,当腋前横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心痛、咳嗽、胸胁胀痛、臂痛

曲泽(PC3)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泄泻、热病、肘臂挛痛

郄门(PC4)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心痛、心悸、呕血、咳血、癫痫

间使(PC5)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心痛、心悸、胃痛、呕血、热病、疟疾、癫狂痫、臂痛

内关(PC6)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心痛、心悸、胸闷、胸痛、胃痛、呕吐、呃逆、癫痫、热病、上肢痹痛、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

大陵(PC7)

在腕横纹的中点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疮疡、胸胁痛、桡腕关节疼痛

劳宫(PC8)

在手掌心,当第2、第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心痛、呕吐、癫狂痫、口疮、口臭

中冲(PC9)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心痛、昏迷、舌强肿痛、热病、小儿夜啼、中暑、昏厥

图11-49  手厥阴心包经腧穴总图

十、手少阳三焦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出于前臂外侧尺骨和桡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上进入缺盆,分布于胸中,散络于心包,向下通过膈肌,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颈旁,连系耳后,沿耳后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眼下部。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丝竹空之下),与足少阳胆经相接(图11-50)。

图11-50  手少阳三焦经经脉循行示意图

(二)常用腧穴

本经所属腧穴共23个,常用腧穴介绍如下。

1.外关(SJ5)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图11-51)。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瘰疬、胁肋痛、上肢痹痛。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2.翳风(SJ17)

【定位】 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图11-52)。

【主治】 耳鸣、耳聋、口眼㖞斜、牙关紧闭、齿痛、颊肿、瘰疬。

【操作】 直刺0.8-1.2寸,可灸。

3.耳门(SJ21)

【定位】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图11-52)。

【主治】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

【操作】 张口,直刺0.5-1寸,可灸。

4. 丝竹空(SJ23)

【定位】 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图11-52)。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眼睑瞤动、齿痛、癫狂痫。

【操作】 平刺0.5-1寸,可灸。

【附】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一览表

穴 位

定  位

主  治

关冲(SJ1)

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头痛、目赤、耳聋、喉痹、热病、昏厥

液门(SJ2)

在手背部,当第4、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疟疾、手臂痛

中渚(SJ3)

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第5掌骨间凹陷处

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热病、手指不能屈伸

阳池(SJ4)

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的尺侧缘凹陷处

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疟疾、消渴、腕痛

外关(SJ5)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热病、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瘰疬、胁肋痛、上肢痹痛

支沟(SJ6)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耳鸣、耳聋、暴喑、瘰疬、胁肋痛、便秘、热病

会宗(SJ7)

在前臂背侧,当腕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耳聋、癫痫、上肢痹痛

三阳络(SJ8)

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耳聋、暴喑、齿痛、上肢痹痛

四渎(SJ9)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耳聋、暴喑、齿痛、手臂痛

天井(SJ10)

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偏头痛、耳聋、瘰疬、胸胁痛、癫痫

清冷渊(SJ11)

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头痛、目黄、上肢痹痛

消泺(SJ12)

在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的中点处

头痛、齿痛、项强、肩背痛

臑会(SJ13)

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瘿气、瘰疬、上肢痹痛

肩髎(SJ14)

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臂痛、肩痛不能举

天髎(SJ15)

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肩臂痛、颈项强直

天牖(SJ16)

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头痛、头晕、目痛、耳聋、瘰疬、项强

翳风(SJ17)

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耳鸣、耳聋、口眼㖞斜、牙关紧闭、齿痛、颊肿、瘰疬

瘈脉(SJ18)

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风

颅息(SJ19)

在头部,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风

角孙(SJ20)

在头部,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颊肿、目翳、齿痛、项强

耳门(SJ21)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

耳和髎(SJ22)

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头痛、耳鸣、牙关紧闭、口㖞

丝竹空(SJ23)

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头痛、目赤肿痛、眼睑瞤动、齿痛、癫狂痫

图11-53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总图

十一、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目外眦(瞳子髎),上行到额角,下耳后,沿颈旁,行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向下进入缺盆。

耳后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外眦后方。

外眦部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手少阳三焦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于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绕阴部毛际,横行进入髋关节部。

缺盆部直行脉:从缺盆下行腋下,沿胸侧,经过季胁,下行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外侧,出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下出外踝之前,沿足背部,进入第四趾外侧端。

足背部支脉:从足背分出,沿第1、2跖骨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部(大敦),与足厥阴肝经相接(图11-54)。

图11-54 足少阳胆经经脉循行示意图

(二)常用腧穴

本经所属腧穴共44个,常用腧穴介绍如下。

1.率谷(GB8)

【定位】 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图11-55)。

【主治】 偏头痛、眩晕、小儿急慢性惊风。

【操作】 平刺0.5-0.8寸,可灸。

2.阳白(GB14)

【定位】 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图11-56)。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视物模糊、眼睑瞤动。

【操作】 平刺0.5-0.8寸,可灸。

3.风池(GB20)

【定位】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图11-56)。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耳鸣、耳聋、颈项强痛、感冒、癫痫、中风、热病、疟疾、瘿气。

【操作】 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角度与深度,可灸。

4.环跳(GB30)

【定位】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图11-57)。

【主治】 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2-3寸,可灸。

5.阳陵泉(GB34)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图11-58)。

【主治】 胁痛、口苦、呕吐、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脚气、黄疸、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6.悬钟(绝骨GB39)八会穴之髓会

【定位】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图11-58)。

【主治】 项强、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咽喉肿痛、脚气、半身不遂、痔疾。

【操作】 直刺0.8-1寸,可灸。

【附】足少阳胆经腧穴一览表

穴 位

定  位

主  治

瞳子髎(GB1)

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头痛、目赤肿痛、目翳、青盲

听会

(GB2)

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耳鸣、耳聋、聤耳、面痛、齿痛、口㖞

上关

(GB3)

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偏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㖞斜、齿痛、口噤

颔厌

(GB4)

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偏头痛、目眩、耳鸣、齿痛、癫痫

悬颅

(GB5)

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偏头痛、目赤肿痛、齿痛

悬厘

(GB6)

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

曲鬓

(GB7)

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头痛、齿痛、牙关紧闭、暴喑

率谷

(GB8)

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偏头痛、眩晕、小儿急慢性惊风

天冲

(GB9)

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处

头痛、牙龈肿痛、癫疾

浮白(GB10)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1/3与上1/3交点处

头痛、耳鸣、耳聋、目痛、瘿气

头窍阴(GB11)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1/3与下1/3交点处

头痛、耳鸣、耳聋

完骨(GB12)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的凹陷处

头痛、颈项强痛、齿痛、口㖞、疟疾、癫痫

本神(GB13)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

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

阳白(GB14)

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头痛、目眩、目痛、视物模糊、眼睑瞤动

头临泣(GB15)

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

头痛、目眩、流泪、鼻塞、小儿惊痫

目窗(GB16)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头痛、目赤肿痛、青盲、鼻塞、癫痫、面部浮肿

正营(GB17)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头痛、目眩、唇吻强急、齿痛

承灵(GB18)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