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人体解剖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人体断面解剖学实验指导
    

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人体断面解剖学实验指导

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 人体断面解剖学实验指导:人体断面解剖学实验指导(供影像专业学生使用)                 人体断面解剖学总学时54,其中理论课36,实习课18学时。周学时3,进行18周,其中实习6次,6×3=18学时。第一次实习一、时间:3学时二、内容:头部水平断面与矢状断面的观察;头部相应CT、MRI图像观察。三、方法:结合教材第24~39及57~66页内容,对照脑、脑膜、脑血管标本分组进行头部水平断面与矢状断面的标本观察

人体断面解剖学实验指导

(供影像专业学生使用)

                 

人体断面解剖学总学时54,其中理论课36,实习课18学时。周学时3,进行18周,其中实习6次,6×3=18学时。

第一次实习

一、时间:3学时

二、内容:头部水平断面与矢状断面的观察;头部相应CT、MRI图像观察。

三、方法:结合教材第24~39及57~66页内容,对照脑、脑膜、脑血管标本分组进行头部水平断面与矢状断面的标本观察。

四、标本及其他实验材料

标本:为脑、脑膜、脑血管的各标本;

头部第1~18水平断面标本与第1~6矢状断面标本。

  其它材料:CT、MRI照片

五、步骤:

1、  首先观察脑(重点为端脑)的外形、内部结构与脑膜、脑血管。

2、  观察头部第1~4水平断面

(1)第1水平断面切及中央旁小叶上部,标本最浅表的组织为额顶枕区的软组织,观察与识别软组织的五层结构。软组织深面环绕脑组织的为颅顶的骨,识别位于最前部的额骨及其后方的左、右顶骨,仔细分辨各骨的外板、内板与板障。观察颅骨环绕的大脑半球最上部的切面,在正中线上,两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内确认大脑镰及镰前、后端与之相连的上矢状窦的断面,在半球的切面内确认从上外侧面陷入脑最深的中央沟及沟前方的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沟后方的中央后沟、中央后回;在半球内侧面确认紧邻中央沟内侧端的中央旁小叶及其后方的扣带沟缘支;在上外侧面确认额上回;辨认半球皮质深面的白质辐射冠。

(2)第2水平断面切及中央旁小叶下部,此断面与上一断面基本相似,仅半球被切及的面积更大,在额叶,于额上回后方出现额中回。在顶叶,顶上小叶清晰可辨,应予确认。

(3)第3水平断面仍切及中央旁小叶下部,与上一断面相似,需要注意的是顶上小叶在此断面位于半球内侧面之后部,上外侧面后份、中央后沟后方、顶上小叶外侧为顶下小叶,其中前份为缘上回,后份为角回。

(4)第4水平断面与上一断面基本相似,但中央旁小叶已消失,半球内侧面中部、大脑镰两侧为扣带回,确定该回后观察该回后方的楔前叶、顶枕沟与楔叶;注意上外侧面的中央沟位置已经前移,观察在其前方的额上、中、下回,在其后方的中央后回、缘上回、角回与顶上小叶;白质面积进一步扩大,为半球的辐射冠,即半卵圆中心。

3、  观察第5~11水平断面

第5~11水平断面共有7个断面,各断面均切及脑室为其共同特点。

(1)第5水平断面切及侧脑室上部为该断面的特点。首先在断面上确认位于中央部的呈“八”字形的侧脑室中央部上份;在两侧脑室间识别透明隔及隔前后端与之相连的胼胝体断面;按胼胝体前后两断面确认断面的前、中、后部。

前部:观察两半球间的大脑纵裂、裂内的大脑镰、镰前端与之相连的上矢状窦断面;观察半球内侧面的额上回、扣带回及二者之间的扣带沟、半球上外侧面的额上、中、下回。

中部:辨认构成脑室外侧壁的尾状核体,观察尾状核外侧的辐射冠、岛盖及中央前、后回。

后部:观察两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裂内的大脑镰、镰前、后端的下矢状窦与上矢状窦;观察半球内侧面的扣带回、扣带沟、楔前叶、顶枕沟与楔叶、上外侧面的缘上回、角回与枕上回。

(2)第6水平断面切及胼胝体膝部与压部,也切及侧脑室三角区与前角,在此断面侧脑室中央部已经消失。此断面可以胼胝体膝部与压部划分为前、中、后三部。

前部:位于胼胝体膝以前,切及结构基本与上一断面相似。

中部:介于胼胝体膝与压部之间,首先在中线上识别透明隔与穹窿体;然后在它们的两侧识别侧脑室前角与三角区,注意三角区内有脉络丛;在侧脑室外侧确认尾状核头、丘脑与豆头核壳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囊;在豆状核外侧依次认出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叶皮质、岛盖与中央前后回。

后部:后部为胼胝体压部后方的部份,半球内侧面与上外侧面的沟、回、叶等基本上与上一断面相同,唯直窦前方同胼胝体压部之间有大脑大静脉的断面,应注意识别。

(3)第7水平断面切及室间孔,仍以胼胝体膝与压部划分为前、中、后三部。

前部:位于胼胝体膝与外侧沟以前。主要结构与上一断面相同。

中部:仍位于胼胝体膝与压部之间。在中线上辨认透明隔、穹窿柱与第三脑室;在第三脑室两侧确认丘脑、丘脑前方的尾状核头、侧脑室前角与室间孔、丘脑后内侧、第三脑室后方的大脑内静脉;丘脑外侧依次辨认内囊、苍白球、壳、外囊、屏状核、最外囊与岛叶皮质;注意观察岛叶表面同岛盖之间的大脑外侧沟、沟内的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外侧窝池;注意颞盖主要有颞横回与颞上回,皮质深面有听辐射;仔细观察中部最后份、胼胝体压部外侧的侧脑室三角区及其内的脉络丛、前壁内的尾状核尾。

后部:位于胼胝体压部后方,两半球之间,中线上仍为大脑镰及直窦、上矢状窦的断面,但在直窦前方出现“V”字形的小脑幕断面,需仔细辨认;半球内侧面由前向后需识别扣带回峡、距状沟、舌回、距状沟与楔叶;半球上外侧面需辨认颞中回、颞下回、枕颞外侧回。

(4)第8水平断面切经前连合与中脑下丘,可以大脑外侧沟和四叠体池为标志划分为前、中、后三部。

前部:位于外侧沟之前,在中线上仍为大脑纵裂及裂内的大脑镰;在大脑两半球内侧面观察与识别额上回与扣带回;在上外侧面识别额上、中、下回;注意观察外侧沟内的大脑中动脉与宽大的大脑外侧窝池。

中部:介于大脑外侧沟与四叠体池之间,观察中线上最前的结构前连合,仔细观察前连合实为一弧形纤维束,通过正中平面后行向后外连于两侧颞叶;识别中线上、前连合后方的第三脑室及中脑下丘前方的中脑水管;在中线两侧仔细观察前连合前方的尾状核头与豆状核之壳、第三脑室后外侧的中脑大脑脚,注意分辨脚底、黑质、被盖尤其是红核;在壳核外侧观察岛叶皮质与颞盖,识别其表面的颞上回与颞中回;在下丘后方观察略似“W”形的四叠体池、该池外侧的侧脑室下角与其底壁的海马、海马后内侧的海马旁回。

后部:位于四叠体池后方,在中线上观察为小脑幕围绕的小脑蚓、直窦、大脑镰、上矢状窦之断面;观察半球内侧面的枕颞内侧回、枕颞沟与枕颞外侧回;在上外侧面观察颞中回、颞下回与枕颞外侧回。

(5)第9水平断面切及视交叉、鞍背、第四脑室上角与窦汇,可以划分为前、中、后部与两个侧部。

前部:为视交叉以前的部分,首先观察中线上的鸡冠、大脑纵裂与交叉池;然后观察中线两侧的结构,在鸡冠前外侧确认额窦、在大脑纵裂两侧识别直回与眶回、在额窦与眶回外侧的眶腔,仔细观察眶腔内的眼球与眼外肌断面及眶脂体。

中部:为蝶鞍及其周围的结构,前为视交叉,后达脑桥基底部前缘。观察视交叉与鞍背之间的漏斗、蝶鞍两侧的鞍上池、鞍背后方的桥池、脚间池及池内的基底动脉、动眼神经。

后部:为桥池以后、两侧小脑幕之间的部分,主要结构为脑桥、小脑及二者之间的第四脑室上角,分别予以确认;观察小脑蚓后方直窦汇入窦汇的情况及窦汇延为横窦的情况。

侧部:为蝶鞍与小脑幕外侧的部分,主要为大脑颞叶与枕叶的断面,注意观察颞叶内的侧脑室下角及其内侧的海马旁回与钩。

(6)第10水平断面沿视神经长轴纵切视神经,并切及前床突、鞍背、小脑中脚与枕内隆凸,亦分为前、中、后三部与两个侧部。

前部:在两侧前床突与眶外侧壁以前,注意此断面已在颅前窝以下,切及的是鼻腔与眶腔。仔细观察中线上的鼻中隔及其两侧的筛窦;鼻腔外侧为眶腔,确认眶内的眼球、视神经、内、外直肌与眶脂体,注意眼球内晶状体清晰可辨。

中部:中部位于前床突与鞍背之间,仔细观察蝶鞍中央的垂体及其前外侧的颈内动脉的断面及蝶鞍两侧的海绵窦、窦内的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

后部:位于鞍背后方、两侧小脑幕之间,其内主要结构是桥池、脑桥与小脑。在桥池内仔细观察中线上的基底动脉及其外侧的展神经;仔细辨认脑桥、小脑及连结二者的小脑中脚、它们共同围成的第四脑室,特别要确认小脑蚓与半球、小脑皮质与髓体及髓体内的齿状核;注意观察三叉神经根在脑桥的附着部位及在脑池内的走行。 

侧部:位于蝶鞍外侧、小脑幕前外侧,主要结构为颞叶下部,注意在此断面侧脑室下角已经消失,不可再见。小脑幕后端有横窦的断面。 

(7)第11水平断面恰通过Reid基线,切及蝶窦、颞骨岩部(恰通过内耳门、内耳道)与延髓脑桥移行部,可分为前、中、后三部。

前部:位于蝶骨体前壁与眶外侧壁以前,主要结构亦为鼻腔与眶腔,在鼻中隔两侧注意区分上鼻甲与中鼻甲,再外侧仍为筛窦、眶腔,眶内仅切及眼球下壁,眶脂体内有眼外肌与眼静脉的断面。

中部:位于蝶骨体前壁与眶外侧壁之后、斜坡与颞骨岩部以前,其中部为蝶窦的断面,两侧为颞极的断面,注意窦后外侧的颈内动脉与三叉神经节的断面。

后部:在斜坡与颞骨岩部以后,主要结构有桥池、脑桥小脑三角池、脑干与小脑。注意观察桥池、脑桥小脑三角池的位置、池内通过的基底动脉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迷路动脉、小脑下前动脉;仔细观察脑干断面,注意分辨延髓与脑桥;仔细观察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与延髓脑桥沟的附着、脑池内的走行与在内耳门、内耳道内的行程;注意延髓与小脑之间的第四脑室下角及延髓背侧的小脑扁体;在颞骨岩部内辨认鼓室及室内的听小骨、鼓室后外侧的乳突小房;注意乙状窦与乳突小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观察头部第12~18水平断面

第12~18水平断面从Reid基线向下至第3、4颈椎间的椎间盘,共7个断面,除第12水平断面切及颅后窝外均在颅底以下,主要切及鼻腔、口腔、咽腔及大唾液腺、咀嚼肌与项部肌,各断面均分为前、中、后三部。

(1)第12水平断面恰沿外耳道长轴将其纵切,同时此断面切及颞下颌关节。

前部:为位于上颌骨体的后壁以前的部份,主要结构为鼻腔与上颌窦,在鼻腔注意观察鼻中隔与外侧壁,仔细分辨外侧壁上的下鼻甲与鼻泪管;注意上颌窦与鼻腔的位置关系。

中部:位于上颌体后壁以后、外耳道前壁以前,其中份为鼻腔的后部,仔细辨认鼻后孔内侧界犁骨与外侧界蝶骨翼突;识别翼腭窝与窝内的上颌动脉、翼腭神经节的断面;观察翼突外侧板及起于该板的翼外肌、翼外肌外侧的颞肌、咬肌与颧弓;观察颧弓与关节结节相延的情况及关节结节同下颌骨髁突构成下颌关节的情况,仔细分辨关节内的关节盘;在下颌关节后内侧寻认颈动脉管及管内的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前方的脑膜中动脉的断面。

后部:在外耳道前壁以后,主要结构是颞骨岩部与颅后窝的结构。首先观察外耳道,在其内侧端内侧确认颈内动脉;在颈内动脉后方确认颈静脉孔与颈内静脉;在颈静脉孔外侧辨认乳突小房与乙状窦,注意乙状窦与乳突小房的位置关系;在两侧颈静脉孔之间观察枕骨大孔、延髓、小脑扁桃体与小脑半球及椎动脉的断面。

(2)第13水平断面通过寰枕关节,主要切及鼻腔与上颌窦、鼻咽部与翼腭窝、颞下窝的结构。 

前部:仍为位于上颌骨体后壁以前的部份,切及的器官仍为鼻腔与上颌窦。

中部:介于上颌体后壁与下颌颈之间,主要含鼻咽部及翼腭窝、颞下窝内的结构。首先观察咽侧壁上的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与咽隐窝,注意咽鼓管圆枕深面的咽鼓管软骨;在咽鼓管咽口外侧观察、确认腭帆张肌及其后内侧的腭帆提肌、腭帆张肌外侧的翼外肌、颞肌、下颌骨冠突与咬肌;观察翼外肌的方向为从前内到后外,其后端附于下颌颈,其前端与上颌体之间即为翼腭窝的最下份;观察翼外肌与颞肌之间的上颌动、静脉与翼丛及颊神经、翼外肌与腭帆提肌之间的下颌神经、脑膜中动脉;注意翼外肌所在的间隙即上颌体后壁、下颌支与腮腺之间的间隙,就是颞下间隙,翼外肌周围的血管神经均在此间隙之内。下颌颈表面及后内侧的腺体即为腮腺。

后部:位于下颌颈与鼻咽后壁后方,此部结构以寰椎为中心,在寰椎前方有椎前肌,椎前筋膜与椎前间隙,在寰椎后方及后外侧为项部肌,在寰椎外侧有头外侧直肌与颈部大血管神经及腮腺。注意观察寰椎前方的头长肌、头前直肌;肌前方的椎前筋膜、椎前间隙;椎前筋膜前方的咽后间隙。在寰椎后方观察与确认项部诸肌: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半棘肌、头最长肌、头夹肌及二腹肌后腹、胸锁乳突肌以及它们彼此的位置关系。在寰椎外侧观察、识别头外侧直肌与颈内动、静脉、椎动、静脉及腮腺。仔细观察寰枕关节,分辨寰椎侧块之上关节面、枕骨之枕髁及寰枕关节的关节腔;在两侧寰枕关节之间确认枢椎之齿突;在寰枕关节及齿状突后方识别椎管内的脊髓、硬脊膜囊、蛛网膜下隙与椎内静脉丛。

(3)第14水平断面切及寰椎后弓,以通过两侧上颌牙槽弓后端同咬肌前缘之间的弧线和由颊咽筋膜经二腹肌断面前缘至胸锁乳突肌断面前缘的弧线作标志,将此断面分为前、中、后三部。

前部:主要切及上颌牙槽弓及口腔顶,在牙槽弓前方辨认口轮匝肌,在牙槽弓两侧观察颊肌与颊脂体。

中部:以鼻咽为中心,在其前方观察软腭及软腭内的腭帆张肌与腭帆提肌;在此二肌外侧观察与识别翼内肌、颞肌、下颌支与咬肌;注意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即为翼颌间隙,仔细观察隙内通过的下牙槽血管、下牙槽神经与舌神经;观察咽缩肌及其表面的颊咽筋膜、下颌支表面及后内侧的腮腺、腮腺与咽壁之间的咽旁间隙、隙内的咽升动脉与咽静脉;观察腮腺前缘深部处的颈外动脉与下颌后静脉的断面。

后部:主要含寰椎及其前方的椎前肌、前外侧的大血管与神经、后方及后外侧的项部肌。注意观察椎前肌前方的椎前筋膜及肌与筋膜之间的椎前间隙、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的咽后间隙;观察椎前肌外侧的迷走神经下节与颈交感干之颈上节、两节后外侧的颈内动、静脉及第9~12对脑神经的断面;在颈内动、静脉外侧识别茎突及起于茎突的各肌和二腹肌后腹,注意它们同腮腺的位置关系;在寰椎后方仍为项部各肌,但此断面头后小直肌已消失,头下斜肌代替了头上斜肌,并开始出现斜方肌的断面;注意寰椎前、后弓与两侧块均被切及,仔细观察两侧块之间的枢椎齿突、、寰椎横韧带及寰枢正中关节、侧块与横突之间的椎动、静脉、椎管内的脊髓及其被膜、被膜间隙及脊神经根、椎内静脉丛。

(4)第15水平断面切及枢椎椎体上半部,以从软腭后缘至两侧咬肌前缘的弧线和从颊咽筋膜经两侧二腹肌后腹至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弧线为界分为前、中、后三部。

前部:大部为固有口腔占据,可见上颌牙槽弓环绕舌体,牙槽弓前外侧仍被以颊肌、颊脂体。

中部:以口咽部为中心,其前方有软腭及腭扁桃体;后方为咽后壁,壁内可见咽缩肌;咽两侧在前份可见.翼内肌、下颌支与咬肌,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仍有翼颌间隙,咽两侧的后份有腮腺及其内侧的茎突、起于茎突的各肌、二腹肌后腹、肌与腮腺之间的颈外动脉与下颌后静脉;咽侧壁与翼内肌、腮腺之间仍为咽旁间隙,注意观察茎突与茎突诸肌将此间隙分为前、后两隙的情况。

后部:以枢椎为中心,其前方仍为椎前肌、颈交感干颈上节,但在此断面已出现颈长肌;颈上节后外侧有二腹肌后腹及颈内动、静脉的断面,血管后内侧还有第9~11对脑神经,两血管之间仍有舌下神经的断面;椎体两侧横突孔内仍可见椎动、静脉,这些血管神经均应仔细予以辨认,在横突上应识别起于横突的肩胛提肌与中斜角肌;椎体后方仍为椎管,在管内应熟知脊髓及其被膜、被膜间隙、椎内静脉丛,椎弓后方仍为项部各肌。

(5)第16水平断面切经枢椎椎体下半部,可以舌根后缘与最后一颗下颌磨牙之间的弧线和从咽后壁颊咽筋膜至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弧线将此断面划分为前、中、后三部。与上一断面相比除下颌骨代替上颌骨、软腭与腭扁桃体以及头后大直肌消失外,所切及的结构及其配佈基本相同。

(6)第17水平断面切经第3颈椎椎体上半部,此断面与上一断面基本相似,仅因切面低于下颌角,故下颌支、翼内肌、咬肌及腮腺均告消失;在椎弓后方头下斜肌亦不再存在;由于此断面切及口底,故舌内肌与颏舌肌、舌骨舌肌及茎突舌肌同时被切及,下颌舌骨肌亦被切及,因此,此断面上出现舌下间隙,应注意观察此间隙的境界及隙内的舌下腺。

(7)第18水平断面切经第3、4颈椎间的椎间盘,可以舌根与下颌体后缘之间的弧线和咽后壁表面的颊咽筋膜同胸锁突肌前缘之间的弧线将此断面分为前、中、后三部。此断面同上一断面基本相似,仅有以下不同:茎突与起于茎突的茎突舌肌、茎突咽肌消失;舌骨大角与甲状软骨上角出现;口咽代之以喉咽;在断面上出现会厌及其前方的舌会厌正中襞与襞两侧的会厌谷,应仔细予以观察。

2、  观察头部第1~6矢状断面

头部矢状断面以正中矢状面为标准切面,予其左右侧各切5个矢状断面。由于左右侧颅脑结构基本对称,故除正中矢状断面外仅观察左侧的5个断面。每个断面基本上分为颅内部与颅外部两部。

(1)第1矢状断面切经下颌骨髁突与大脑外侧沟。

颅内部:以小脑幕分为幕上部与幕下部。

幕上部:首先确认大致将大脑半球断面分为上、下相等的两部份的大脑外侧沟;在沟上部找到大致从半球断面上缘中点开始的中央沟;以此两沟为标志确认额叶、顶叶与颞叶;在额叶确认中央前回、顶叶确认中央后回与顶下小叶、颞叶确认颞横回与颞上、中、下回。

幕下部:确认小脑幕及幕后端的横窦、幕下方的乙状窦;确认为乙状窦环绕的小脑的最外侧部。    

颅外部:以下颌骨髁突后缘为标志将颅外部分为前后两部。

前部:首先在下颌头前下方确认下颌支的断面及支向前上延伸的下颌骨冠突、向上延伸与下颌头相连的下颌颈;识别冠突前上方的颞肌和其后方附于下颌颈的翼外肌、下颌支前下方的咬肌。观察下颌头上方的关节窝及与之相连的关节结节、它们与下颌头之间的关节盘。

后部:从下颌头往后依次识别颞骨的外耳道与乳突小房的断面、乳突后面的头夹肌与胸锁乳突肌;在下颌头后下方、下颌支后方、外耳道下方确认腮腺的断面,在腺前上缘与下颌头之间确认颈外动脉的断面。

(2)第2矢状断面切及鼓室。

颅内部:亦以小脑幕分为幕上部与幕下部。

幕上部:仍先确认外侧沟,在沟内确认大脑中动脉并观察岛叶的沟回;在外侧沟上方确认中央沟及中央前回与额中回、中央后回与顶下小叶;在外侧沟下方确认颞叶;确认颞叶后方、顶叶下方、位于大脑半球断面最后下部的枕叶。

幕下部:仍先确认小脑幕,注意其前端附于颞骨岩部上缘,后端连于横窦;幕下小脑半球的断面较上一断面增大,其下方有乙状窦的断面。在颞骨岩部内识别位于最前部的鼓室及其后上方的内耳的断面、后方与后下方的乳突小房的断面。

颅外部:以颞骨岩部前缘为界划分为前部与后部。

前部:观察与识别最前上部的眶腔、腔内眼球的剖面、最后下部的下颌支的断面、下颌支与眶后下界之间的颞下窝;在颞下窝识别颞肌与翼外肌,在二肌之间识别上颌动、静脉及其分支或属支,在翼外肌后方识别脑膜中动、静脉与下牙槽动、静脉的断面;在翼外肌下方、下颌支后方确认翼内肌、该肌与下颌支之间的翼颌间隙、该肌后下方的下颌下间隙、该肌后方的下颌后窝;在下颌下间隙识别下颌下腺与下颌下淋巴结、在下颌后窝确认腮腺、下颌后静脉、茎突舌骨肌与二腹肌后腹及颈内动、静脉的断面。

后部:主要结构为项部诸肌。首先在乳突下方确认寰椎横突,然后确认其后上方的头上斜肌、下方的头下斜肌及后方的头半棘肌、头最长肌与头夹肌。

(3)第3矢状断面切及棘孔、颈动脉管、豆状核的壳与岛叶皮质。

颅内部:亦分为幕上部与幕下部。

幕上部:仍先确认外侧沟与沟上、下方的上部、下部;在沟内确认大脑中动脉的主干;在上部于半球断面上缘中点稍后方确定中央沟,区分额叶与顶叶、中央前回与中央后回;在下部确认颞叶与枕叶,并确定颞极、侧脑室下角与枕极;在半球断面近中央处、岛叶皮质深面识别屏状核与豆状核的壳,壳周的白质环为外囊,屏状核与岛叶皮质之间的白质带为最外囊,也需予以识别。

幕下部:仍先确认连于颞骨岩部上缘与横窦之间的小脑幕;幕下主要为小脑半球占据,注意其面积比上一断面进一步扩大,在其前下方仍有乙状窦的断面;确认颞骨岩部骨质内居最前份的纵行骨管――颈动脉管上行段,其内有颈内动脉通行,该管后上方有内耳道的断面;颈动脉管前方为棘孔,孔内有脑膜中动静脉通过。

颅外部:以颈动脉管为标志分为前部与后部。

前部:首先确认位于最前上部的眶腔,识别眶内的眼球及上睑提肌、上、下、外直肌与眶脂体;眶腔下方即面部,从上向下识别上颌窦、上、下颌牙与下颌体的断面;于上颌窦后方识别翼外肌与翼内肌,在翼外肌后方确认上颌动、静脉与脑膜中动、静脉;在翼内肌下方确认下颌下腺,在肌后方确认茎突咽肌、茎突舌肌、茎突舌骨肌及二腹肌后腹,再后即为颈内动、静脉。

后部:颈内动、静脉后方上份有头后大直肌与头下斜肌,下份有肩胛提肌、中斜角肌的断面,再后方为头半棘肌、头夹肌与斜方肌,均应予以识别。

(4)第4矢状断面切及豆状核、内囊、侧脑室三角区与海马。

颅内部:亦分为幕上部与幕下部。

幕上部:确定外侧沟后在其上方确认中央沟、额叶与顶叶,在额叶确认中央前回与额上、中、下回,在顶叶确认中央后回与顶上小叶、缘上回、角回,基本与上一断面相似。在外侧沟上方的白质内确认豆状核的壳与苍白球、内囊、丘脑枕、侧脑室三角区;在苍白球同壳连接处下方确认前连合的断面。在外侧沟下方识别颞叶及侧脑室下角、下角底壁上的海马、下角前方的杏仁体、它们前方的海马旁回与钩。识别颞叶后方的枕叶。

幕下部:小脑幕后端仍与横窦相连,前端直达颅中窝底。在小脑半球前方确认三叉神经根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迷走神经,自三叉神经根向前追踪见其与三叉神经节相连,观察此节与节下方的颈动脉管、管内的颈内动脉,注意三叉神经根所在的间隙即为脑桥小脑三角池。

颅外部:以颈椎椎体前缘为标志分为前部与后部。

前部:最前上部仍切及眶腔,其前份仍切及眼球,近眶尖处切及视神经与眼外肌;眶腔下方主要是上颌窦的断面;在上颌窦下方观察口腔上壁之上颌骨牙槽突与上颌牙、硬腭及软腭、口腔下壁的下颌骨牙槽突与下颌牙、舌、舌下腺、颏舌骨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注意颏舌骨肌后端即舌骨的断面;观察软腭后方的口咽。

后部:观察颈椎被切及的部份――寰椎的侧块与横突、枢椎的上、下关节突、第3颈椎的上、下关节突;观察寰椎侧块上方的枕髁及其与寰椎共同构成的寰枕关节;观察寰枢外侧关节;观察椎体前方的椎前肌与脊柱后方项部肌,包括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头半棘肌与头夹肌。

(5)第5矢状断面切及额窦、海绵窦、尾状核、丘脑及内囊前肢。

颅内部:仍分为幕上部与幕下部。

幕上部:在此断面切及的脑组织大部为大脑,仅小部为间脑。首先在脑底中份上方确认丘脑,在其前方识别内囊前肢与尾状核;然后确认呈弓形环绕尾状核、内囊与丘脑的胼胝体;确认在胼胝体背侧大致与其平行的扣带沟及其缘支;在缘支前方确认中央沟,在胼胝体压部后方确认顶枕沟,分辨大脑的额叶、顶叶、枕叶;观察位于丘脑与胼胝体之间的侧脑室、丘脑向后下延为中脑及中脑大脑脚内的黑质;观察中脑大脑脚前方的海马旁回钩、钩上方的视束及视束前上方的前连合、钩前方的颈内动脉的断面;注意大脑脚前方的间隙为脚间池,池内有动眼神经前行。

幕下部:观察大脑半球枕叶与小脑半球之间的小脑幕,注意其前端在中脑背侧形成游离缘,即小脑幕切迹,小脑幕后端仍连横窦。幕下主要有小脑半球与脑桥,注意二者之间以小脑中脚相连;观察小脑髓体内的齿状核、半球前下部突向枕骨大孔的小脑扁桃体、扁桃体前下方的副神经脊髓根;观察与中脑大脑脚相延的脑桥基底部、在其前方的斜坡及二者之间的桥池;注意识别桥池内的基底动脉与展神经,观察桥池与脚间池通连的情况;观察桥池前方的海绵窦、窦内的颈内动脉、窦前上方的视神经的断面。

颅外部:仍以椎骨椎体前缘为界分为前部与后部。

前部:最上份由前向后为额窦、筛窦与蝶窦;鼻旁窦下方为鼻腔,注意观察其外侧壁上的中鼻甲与下鼻甲;观察鼻腔下方的口腔及分隔两腔的腭,注意口腔为上、下颌骨牙槽弓及上、下颌牙分为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的情况,识别固有口腔内的舌与舌下腺;观察口底各肌及舌骨、舌根后方的会厌,会厌后下方即为喉腔;仔细观察鼻腔、口腔、喉腔后方的咽腔。

后部:切及颈椎及椎管、椎前肌与项部肌。观察已经剖开的椎管,辨别椎管前壁的寰椎前弓、枢椎与第3颈椎椎体及其间的椎间盘;椎管后壁不完整,注意观察寰椎后弓断面,另外需注意椎管后方的枢椎棘突。在椎骨椎体前方仍为椎前肌,椎管后方为项部肌,可见头后大、小直肌、头下斜肌与头半棘肌、头夹肌。

(6)第6矢状断面即正中矢状断面,切及颅脑正中线上的各结构,包括大脑镰与上矢状窦、直窦、窦汇、胼胝体、穹窿、视交叉、垂体、松果体、脑干、小脑蚓、脑室系统及基底动脉。

颅内部:以胼胝体与小脑幕为界分为上、下两部。

上部:在此断面完全显显露大脑半球内侧面胼胝体及小脑幕以上的部份,包括额、顶、枕叶在内侧面的各沟、回;大脑镰可能完全显露,也可能在另一侧的断面上,但上矢状窦全长均清晰显示;大脑前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露充分,均应一一识别。

下部:可再区分为胼胝体下部与小脑幕下部两部。

胼胝体下部:首先识别胼胝体嘴、膝、干与压部;然后在胼胝体后半部的下方识别穹窿体、穹窿柱以及它们环绕的丘脑;识别穹窿与胼胝体之间的透明隔、穹窿柱与丘脑之间的室间孔;识别两侧丘脑之间的中间块的断面,观察丘脑后方被切及的松果体及丘脑向后下方与中脑续连的情况,确认在中脑断面内的中脑水管;确认在室间孔与中脑水管之间的下丘脑沟及沟前下方的下丘脑,注意后者被切及的结构有视交叉、漏斗与乳头体;观察视交叉与胼胝体嘴之间的终板及终板后方、室间孔前方的前连合的断面;注意观察乳头体后下方的中脑,可区分为大脑脚、中央灰质与顶盖几部,中央灰质内有中脑水管下行,顶盖表面上、下丘清晰可辨;观察中脑下方的脑桥、脑桥下方的延髓及二者背侧的第四脑室;仔细观察大脑脚之间的脚间窝、脚间池及自窝侧壁发出行于池内的动眼神经,注意脚间池向前通连于交叉池,向下与桥池相通连,后者内有基底动脉上行;观察顶盖背侧的四叠体池,此池向上通松果体上隐窝,向后下与小脑上池交通。

小脑幕下部:确认小脑幕,见其位于大脑半球枕叶与小脑之间,与水平面约呈45度角相交,其前端游离,后端连于窦汇;观察小脑幕下方被切及的小脑蚓的断面,其外侧为小脑半球,后者的最下部即小脑扁桃体,注意其与延髓及枕骨大孔的位置关系;观察小脑前下面构成第四脑室顶的情况及第四脑室与中脑水管、中央管通连的情况;观察小脑上面与小脑幕之间的小脑上池及其与四叠体池的交通、小脑下面同延髓背面之间恰位于枕骨大孔上方的小脑延髓池及其与椎管内蛛网膜下隙的交通。

颅外部:也以椎骨的椎体前缘为界分为前部与后部。

前部:主要切及鼻腔、口腔与咽腔。正中切面应切及鼻中隔,但因其偏曲而呈残缺不全状;在其前上方与后上方应识别额窦与蝶窦;于鼻腔外侧壁识别上、中、下鼻甲及相应鼻道与蝶筛隐窝;观察分隔鼻腔与口腔的腭,注意硬腭与软腭的区分;口腔的断面与上一断面基本相同,注意舌根与会厌连接处下方的舌骨体的断面,有口底肌与其相附;注意观察鼻腔、口腔、会厌后方的咽腔,特别注意其侧壁上的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及腭扁桃体与扁桃体窝。

后部:被切及的主要结构为颈椎与椎管、椎管内容物及项部肌。              注意观察寰椎的前、后弓、枢椎的椎体与齿突以及寰枢正中关节;观察第3、4颈椎椎体及第1、2椎间盘;观察椎管内的脊髓及其被膜;观察项部肌,主要为头后小直肌与头半棘肌。

第二次实习

一、时间:3学时

二、内容:头部冠状断面的观察;耳水平断面与冠状断面观察;颈部水平断面观察及矢状、冠状断面观察;相应连续断层的CT、MRI图像观察。

三、方法:结合教材第38~56、67~81页及88~98页内容,对照相应部位解剖学标本进行断面解剖标本观察;各断面解剖学标本所呈现的重要结构的位置、形态特点与CT、MRI图像进行对照比较。

四、标本及其他实验材料

标本:系统解剖学中脑的标本、脑膜脑血管标本、前庭蜗器的标本及咽、喉部标本;

局部解剖学颈部相应的标本;

断面解剖学标本。

  其它:CT、MRI照片。

五、步骤:

1、  在观察不同部位的断面标本前先观察相应的系统解剖学标本或局部解剖学标本,然后再观察断面。

2、  头部冠状断面的观察

头部冠状断面以通过两侧外耳门的连线所作与水平面垂直的断面作为标准平面,从标准平面分别向前向后作切面,共切15个断面。各断面都从前往后观察。每个断面均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脑颅,下部为面颅。

(1)第1冠状断面是最前的一个断面,切经鸡冠前部。

上部:正中线上有大脑镰分隔两侧半球,注意其上、下端分别连于上矢状窦与鸡冠;观察两侧半球的沟回,为额上回与额中回,在半球下面应仔细识别嗅球的断面。

下部:主要切及眶腔、鼻腔与口腔。

观察最上部的两个侧部即左右眶腔,仔细观察眼球后壁及其周围的上、下、内、外直肌、上、下斜肌与上睑提肌的断面;眶外上份的泪腺;充填于所有这些结构之间的眶脂体。观察两眶之间的鼻腔之最上部及筛窦、额窦,仔细观察中线上的鼻中隔、鼻腔外侧壁上的中鼻甲、下鼻甲与中鼻道、下鼻道,注意观察中鼻道侧壁上的筛泡。观察鼻腔两侧、眶腔下方的上颌窦,注意鼻腔与上颌窦的底就是硬腭,它分隔鼻腔、上颌窦与口腔,构成口腔的顶。在其下方注意观察口腔内的舌以及舌下的下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颌骨、口腔两侧的颊肌与口轮匝肌的断面。

(2)第2冠状断面的切经鸡冠的后部。

上部:此断面中线结构与上一断面相同,两大脑半球断面面积比上一断面增大;半球上外侧面除切及额上、中回外,已出现额下回;半球内侧面中份出现扣带回及大脑前动脉的断面;半球下面嗅沟处有嗅束的断面,其两侧分别为直回与眶回。

下部:在眶腔已无眼球断面,代之以视神经的横切面,神经周围仍有各眼外肌的断面;上睑提肌上方出现额神经的断面,上直肌下方有眼动脉、眼上静脉的断面;泪腺仍位于外上部;眶腔外侧出现颧弓、颞窝及窝内的颞肌。鼻腔、筛窦、上颌窦、口腔的结构基本与上一断面相同,仅舌的断面加大,并出现颏舌肌、二腹肌前腹的断面,舌下还出现舌下腺的断面。注意下颌体已位于口底两侧,并且在这断面额窦已消失。

(3)第3冠状断面恰经胼胝体膝前方。

上部:与上一断面相比,此断面大脑半球的切面面积有所增大;大脑纵裂内仅上半部存在大脑镰,镰下缘游离,但上端仍与上矢状窦相连。其余结构基本同上一断面。

下部:眶腔、鼻腔、口腔配布情况基本上与上一断面相同,但眶腔断面面积缩小;在眶内,外直肌内侧面出现展神经、睫状神经节断面;下直肌外下方出现动眼神经与眼下静脉断面;泪腺消失。鼻腔外侧壁出现上鼻甲;上颌窦缩小。口腔内舌断面加大;颏舌肌下方构成口底的结构有颏舌骨肌、下颌舌骨肌与二腹肌前腹;口底两侧有下颌体的断面,注意观察下颌体内的下颌管及管内的下牙槽血管与下牙槽神经的断面;下颌体与颏舌肌、颏舌骨肌之间有舌下腺的断面。眶腔与上颌窦外侧仍有颞肌、颧弓与咬肌的断面。

(4)第4冠状断面恰好通过胼胝体膝,并切及侧脑室前角与颞极。

上部:此断面大脑半球断面面积更大,注意大脑纵裂中份出现连接两侧半球的胼胝体膝的断面;膝的上方,大脑纵裂内仍有大脑镰的断面,其下端依然游离,上端仍连于上矢状窦;纵裂内胼胝体膝上、下方各有大脑前动脉的断面;观察胼胝体的纤维伸入两侧半球的情况并注意其两端外侧为大脑半球的侧脑室前角。大脑额叶在上外侧面与内侧面的沟、回基本同上一断面。在此断面已切及颅中窝,注意观察颅前窝两侧部下方即蝶骨小翼下方、蝶窦两侧的空间即为颅中窝,其内有大脑颞极的断面。

下部:注意眶腔仅切及眶尖部,眶尖位于颞极内侧与蝶窦之间,仔细观察眶尖处的视神经与视神经管、视神经外下方的眼动脉与眼上静脉、外侧的滑车神经、动眼神经、眼神经与展神经。观察两眶尖之间蝶窦的断面,在其下方观察鼻腔的断面,注意识别鼻中隔、外侧壁上的中鼻甲、下鼻甲;观察蝶窦与眶尖之间筛窦的断面。口腔的断面基本与第3冠状断面相同,但需注意观察在舌下腺内侧的舌动、静脉、颊肌表面的颊动、静脉、颊神经的切面。观察眶尖与上颌窦之间稍外侧处的翼腭窝,其内有上颌动、静脉与上颌神经的断面。在翼腭窝与上颌窦外侧观察颞肌、翼内肌、颧弓与下颌支、咬肌的断面,注意颞肌同翼内肌之间也有上颌动脉的断面。

(5)第5冠状断面通过视神经末端。

上部:与上一断面相比,此断面大脑半球面积明显增大,两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裂内的大脑镰同上一断面;胼胝体被切及的部位为干的最前份与嘴,二者之间有透明隔相连;胼胝体干上方与嘴下方同时切及大脑前动脉主干,故胼胝体上、下方均有大脑前动脉的横切面;大脑额叶内侧面仍显示扣带沟与扣带回,上外侧面由上向下仍有额上、中、下回与中央前回的断面。在额叶深部首先观察胼低体与透明隔两侧的侧脑室前角,然后观察其外下壁尾状核头及其外下方的豆状核壳。观察额叶外下方的颞叶前份的断面,注意其被切及的颞上回、颞中回及二者之间的颞上沟;观察额叶与颞叶之间宽阔的外侧沟及沟内的大脑中动脉的断面。外侧沟内侧端有前床突的断面,在确定其断面后于其内上方、额叶直回下方确认视神经末端的断面,后者向后与视交叉相连。注意视神经与前床突之间有颈内动脉的断面,此断面位于海绵窦内,仔细分辨动脉外下方的展神经以及海绵窦外侧壁内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与上颌神经的断面。

下部:观察下部的中间部,从上向下依次为蝶窦、鼻咽部与口腔。仔细观察鼻咽侧壁上的咽鼓管圆枕与咽鼓管咽口;确认分隔鼻咽部与口腔的软腭及其内的腭帆提肌与腭帆张肌;观察口腔内的舌及口底部的颏舌肌、颏舌骨肌、下颌舌骨肌与二腹肌前腹,注意下颌舌骨肌与下颌体内面相附,该肌与舌之间仍有舌下腺断面,并有舌动、静脉的断面。该肌与下颌体之间有下颌下腺与面动、静脉的断面。观察口腔两侧壁之下颌体与下颌支、下颌骨内的下颌管及管内的下牙槽动、静脉与下牙槽神经。注意,在鼻咽部外侧、蝶骨大翼下方为颞下窝的所在,分辨窝上部内的翼外肌、内下份的翼内肌的断面;观察翼内、外肌外侧的颞肌与下颌支、颞肌与翼外肌之间的上颌动、静脉、下颌支与翼内肌之间的下牙槽动、静脉及下牙槽神经。

(6)第6冠状断面通过视交叉与卵圆孔。

上部:中线结构从上矢状窦往下直至透明隔,均与上一断面同,在透明隔下方此断面切及隔核,再下方切及下丘脑的结构,最下份切及视交叉与漏斗,再下方为鞍上池、鞍隔、垂体、蝶骨体与蝶窦。大脑半球内侧面仍切及扣带回、扣带沟;上外侧面外侧沟非常显著,分别观察沟上方的额上回、额中回、中央前回与中央后回、沟下方的颞上、中、下回、沟内的大脑中动脉、沟底的岛叶皮质。从岛叶皮质向内侧依次确认最外囊、屏状核、外囊、豆状核壳、内囊与尾状核头;仔细观察尾状核头内上方的侧脑室前角,注意尾状核头及其内下方的伏隔核构成其外下壁,胼胝体干构成其上壁,透明隔与隔核构成其内侧壁。注意垂体位于蝶鞍之垂体窝内,其与蝶骨体外侧有海绵窦及窦内的颈内动脉横切面与纵切面;仔细分辨动脉横切面外侧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与上颌神经的断面;在动脉纵切面外侧识别展神经及三叉神经节的断面;确认自三叉神经节经卵圆孔下行的下颌神经;观察垂体与视交叉之间的鞍上池及由颈内动脉发出行向内上的大脑前动脉与行向外侧的大脑中动脉。

下部:注意此断面下部中份切及的是鼻咽部与口腔,其外侧为颞下窝与下颌支、下颌支外侧的咬肌与腮腺。观察蝶骨体与破裂孔下方的鼻咽部后壁与侧壁,注意侧壁上的咽鼓管软骨部、管内下方的腭帆提肌、管外侧的腭帆张肌,在它们外侧则为行于颞下窝内的下颌神经与翼外肌。仔细观察分隔鼻咽部与口腔的软腭、自软腭行向舌根的腭舌肌、腭舌肌下方的茎突舌肌、再下方的舌骨舌肌。观察舌体下方的颏舌骨肌、后者下方呈“U”字形环绕舌体的下颌舌骨肌、下颌舌骨肌外下方的下颌下腺、面动、静脉。仔细观察鼻咽侧壁外侧的颞下窝,分辨窝内的翼内、外肌、从卵圆孔下行的下颌神经;翼外肌与下颌支之间的上颌动、静脉、下牙槽动、静脉;翼内肌与咽壁之间的咽升动脉、咽静脉及脑膜中动、静脉;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的下牙槽神经。注意下颌支外侧有咬肌相贴,咬肌表面有腮腺被覆。

(7)第7冠状断面通过两侧颞下颌关节,切及室间孔。

上部:此断面在上部的中线结构包括大脑纵裂、裂内的大脑镰、上矢状窦、大脑前动脉、胼胝体干、透明隔等及半球内侧面的沟、回与第6冠状断面基本相同,但透明隔下方的隔核已消失,代之以穹窿柱;穹窿柱上面与透明隔相连,下方为第三脑室,再下方为桥池、脑桥、基底动脉;颅底结构为枕骨基底部代替蝶骨体。半球上外侧面的沟回也基本同上一断面,仅额中回消失。半球下面枕颞沟出现,注意识别枕颞内、外侧回,特别注意识别枕颞内侧回内上方的海马旁回、与后者相延、卷入侧脑室下角的海马。确认外侧沟沟底的岛叶皮质,自此逐一确认最外囊、屏状粒、外囊、豆状核、内囊与丘脑,注意豆状核已出现苍白球并出现丘脑;尾状核已是切及其体而非头,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为内囊前肢。此断面切及的侧脑室已是中央部,其断面仍呈三角形,其上壁仍为胼胝体构成,内侧壁仍为透明隔与穹隆柱构成,但外下壁由尾状核与丘脑共同构成;丘脑与穹窿柱之间的间隙为室间孔;颞叶内切及侧脑室下角,注意观察其底壁上有海马的断面。丘脑与脑桥之间的间隙为桥池的最上部即与脚间池相续连部,仔细在池内寻认基底动脉的末端、大脑后动脉起始部及动眼神经的断面,并在丘脑两侧同颞叶之间寻认视束的断面;脑桥与枕骨基底部之间为桥池的下份,于其内寻认基底动脉主干及小脑下前动脉的断面。在脑桥与颞叶之海马旁回之间确认小脑幕,在海马旁回下方的硬脑膜内确认三叉神经节的断面。在颞骨岩部骨质内确认颈动脉管及管内的颈内动脉。

下部:在此断面下部的中份,枕骨基底部下方鼻咽部已消失,代之以头长肌的断面;在头长肌下方观察口咽部后壁的咽上缩肌与咽中缩肌、咽缩肌外侧的茎突咽肌;观察咽缩肌下方的口咽部的咽腔,注意咽腔下方的会厌断面;观察会厌外下方的舌骨大角及附于舌骨的胸骨舌骨肌、甲状舌骨肌。在下部的两个侧部切及颞骨岩部,并恰好切经颞下颌关节,注意观察颞骨岩部内的颈动脉管及管内的颈内动脉断面、颞骨岩部外侧份下面的下颌窝、窝下方的关节盘与下颌头的断面;自下颌头向下确认下颌颈、下颌支与下颌角。在下颌支内侧面观察附于下颌颈的翼外肌、附于下颌角内侧面的翼内肌、二肌之间的上颌动、静脉、二肌与头长肌之间的颈内动、静脉;在翼内肌内侧面观察行向内下附于舌骨的茎突舌骨肌与二腹肌前腹。于下颌支外侧面确认腮腺与咬肌的断面。于下颌角与舌骨大角之间确认下颌下腺及其表面的面动脉的断面。

(8)第8冠状断面通过两侧外耳道与鼓室。

上部:上部以小脑幕为界分为幕上部与幕下部。

幕上部:此断面幕上部与上一断面切及的结构及其配布情况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有: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外侧沟以上的部份切及的脑回从上向下为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顶上小叶与顶下小叶的缘上回;外侧沟下壁、颞上回的上面切及颞横回;半球深部豆状核被切及其尾端,故面积比上一断面明显缩小;丘脑面积增大、并恰好切及丘脑与中脑移行处,中脑代替了脚间池,大脑脚的脚底、黑质、被盖均清晰可辨,应于被盖内识别红核,并应在红核外上方识别底丘脑核。

幕下部:此部主要结构为脑桥基底部、延髓及桥池。在脑桥的断面上确认倒“八”字形的锥体束,并应明确其从中脑的大脑脚底行经脑桥延至延髓的行程;识别自脑桥基底部延入小脑的小脑中脚及后者与脑桥移行处的三叉神经根;在脑桥延髓移行处确认面神经根及与之伴行的前庭蜗神经与迷路血管,注意它们相伴行向内耳门。在脑桥下方同枕骨基底部之间确认桥池及池内的椎动脉与小脑下前动脉的断面,注意桥池与其外侧的脑桥小脑三角池相延。观察脑桥外侧的颞骨岩部及岩上缘与脑桥之间的小脑幕断面。

下部:此断面的下部主要切及寰枕关节、寰枢关节与颞骨岩部。

寰枕关节与寰枢关节:注意观察枕骨基底部及其下面的枕髁的断面、枕髁下方的寰椎的上关节面及二者构成的寰枕关节;仔细观察寰椎两侧块的下关节面同其下方的枢椎上关节面构成的寰枢外侧关节;识别两侧块之间的枢椎齿突。在椎骨断面的下方识别喉咽的后壁、咽腔与喉腔的喉前庭。

颞骨岩部:观察连于枕骨基底部外侧的颞骨岩部,仔细识别岩部内的鼓室、室内的镫骨;观察鼓室与其外侧的外耳道相通连的情况,二者之间已无鼓膜分隔;在鼓室内侧的骨质内辨别三个骨半规管与颈动脉管的断面,注意管内的颈内动脉;观察颈内动脉外下方的颈内静脉及静脉内侧的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静脉外侧的二腹肌后腹及腮腺的断面。

(9)第9冠状断面切经枢椎椎体与齿突以及寰枢、寰枕关节。

上部:亦分为幕上部与幕下部。

幕上部:在此断面切及的结构基本与第8冠状断面相同,不同之上,在中线结构于穹窿体下方出现大脑内静脉;第三脑室被切及最后份,故可见横行的后连合;丘脑被切及的断面进一步缩小;中脑被切及的是被盖后份,红核已不可见;大脑半球内豆状核已经消失,尾状核体的断面更小;丘脑外下方已出现内侧膝状体与外侧膝状体的断面。

幕下部:在小脑幕下方仍切及脑桥与延髓,但脑桥被切及的为被盖而非基底部,在其两侧呈翼状向外侧伸入小脑的小脑中脚明显比第8冠状断面增大;延髓断面增大,注意观察通过延髓下行的锥体束及锥体;观察脑桥、延髓外侧的小脑半球的断面,注意脑桥 、小脑中脚同小脑的续连关系;注意观察小脑与海马旁回之间的小脑幕;观察延髓下方环绕延髓的枕骨大孔,注意二者之间的间隙内、锥体两侧的椎动脉的断面;观察宽阔的脑桥小脑三角池及池内的舌咽、迷走、副神经。

下部:在正中部恰好及枢椎椎体及齿突、枢椎上关节突及其上方的寰椎侧块的断面,仔细观察侧块上、下方的寰枕与寰枢外侧关节,注意寰枕关节上方即为枕髁,枕髁外侧有颈静脉孔的断面;观颈静脉孔外侧的颞骨岩部,注意其内的乳突窦与乳突小房;仔细辨认经枢椎椎体外侧上行、穿枢椎横突孔出现于寰枢外侧关节外侧的椎动脉;观察椎动脉外侧的二腹肌后腹、胸锁乳突肌与腮腺、颈内静脉、颈内——颈总动脉及其内侧的中斜角肌与肩胛提肌。

(10)第10冠状断面通过胼胝体压部、侧脑室三角区与第四脑室。

上部:仍分幕上部与幕下部。

幕上部:此断面切及的结构与第9冠状断面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主要有:胼胝体被切及的已是压部而不再是干;胼胝体下方透明隔与穹窿体均已消失;胼胝体压部外侧出现的腔是侧脑室三角区,注意观察其延为后角与下角的情况;注意大脑半球上外侧面中央前回已消失,外侧沟上方最上的脑回是中央后回;丘脑也已消失,间脑仅切及上丘脑的松果体;中脑仅切及最背侧的上丘与下丘。仔细观察为松果体、上、下丘两侧的四叠体池与环池及池内的大脑后动脉。

幕下部:与上一断面相比,小脑幕下方主要切及的结构是小脑蚓、小脑半球与第四脑室。注意在此断面脑桥已不再存在;小脑半球切面明显增大,并可清楚分辨小脑上、中、下脚,小脑髓体内齿状核清晰可辨;仔细观察小脑半球内下部的小脑扁桃体及其与延髓的位置关系;观察延髓的位置、通过枕骨大孔与脊髓延续的情况;观察延髓同小脑之间的第四脑室;特别注意小脑脚与脑室的关系;观察延髓两侧的椎动脉与副神经脊髓根;注意小脑半球外下方的乙状窦。

下部:在此断面切及枕髁的最后份与寰枕关节的后端,注意观察两枕髁之间的空间即枕骨大孔及孔内延髓与脊髓互相延续的情况;观察椎动脉与副神经脊髓根从椎管上行通过枕骨大孔入颅的情况;观察枕髁外侧的颈静脉窝与颈静脉球;观察寰椎侧块下方的枢椎之关节突与横突、再下方的第3颈椎的关节突与横突以及椎动脉穿经横突孔上行的情况;观察两侧块间及枢椎两关节突之间的空间内即椎管以及管内的脊髓、脊神经根、副神经脊髓根;观察椎管断面下方的第3、4颈椎的椎体及其间的椎间盘;注意寰椎横突末端有头上斜肌与头下斜肌附着,第2、3颈椎外侧有头长肌、斜角肌、肩胛提肌的断面,颈部肌的外侧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的断面。

(11)第11冠状断面切及侧脑室后角与小脑齿状核。

上部:仍分为幕上、幕下两部。

幕上部:此断面与第10冠状断面上部之幕上部基本相似,主要有以下不同:大脑镰下缘内出现下矢状窦;胼胝体压部变薄,其上方的大脑前动脉已消失,其下方为大脑大静脉池,池内有大脑大静脉的断面,静脉下方有小脑上动脉的断面,均应仔细观察与分辨;侧脑室三角区变为后角,其内侧壁上有后角球与禽距。

幕下部:两侧小脑幕下方几乎全为小脑的断面占据,延髓已不存在。在中线上被切及的是小脑蚓,其两侧小脑半球髓体内齿状核大而显著,半球内下部为小脑扁桃体突向枕骨大孔,小脑扁桃体与枕骨间为小脑延髓池。注意在此断面小脑幕从大脑大静脉池向外下延伸附于横窦沟缘,在大脑大静脉池处两侧的小脑幕几乎互相续连,幕的外下端与横窦相连。

下部:在下部的中份于枕骨下方切及寰椎后弓,再下方切及枢椎的椎弓板、下关节突与关节突关节;注意在第3颈椎节段椎体已不存在,仅切及椎管内的脊髓及其被膜与脊神经;再往下切及第4颈椎椎体后份。寰椎后弓两侧有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的断面,后弓外下方为头下斜肌的断面,从头上下斜肌向外下依次有头半棘肌、头夹肌与肩胛提肌与胸锁乳突肌的断面。

(12)第12冠状断面切及侧脑室后角最后端,在此断面直窦、顶枕沟及距状沟均已出现。

上部:仍分为幕上部与幕下部。

幕上部:小脑幕已与大脑镰接连、移行,于其移行处有直窦的断面显现,帮大脑镰上、下端分别连上矢状窦与直窦。大脑半球内侧面上份出现顶枕沟,下份出现距状沟,故应于半球内侧面分辨楔前叶、顶枕沟、楔叶、距状沟与舌回。半球上外侧面中央后回与缘上回、颞上回均已消失,从上向下应为顶上小叶、角回、颞中回与颞下回。半球下面海马旁回消失,从外侧向内侧为枕颞外侧回、枕颞内侧回与舌回。半球深部仅见侧脑室后角的最后端,在其内侧壁仍可见禽距。

幕下部:注意观察小脑幕与大镰相移行构成人字形结构的情况及小脑幕与直窦、横窦相连的情况;观察幕下的小脑与小脑延髓池。

下部:在枕骨下方切及第2、3颈椎的棘突;在第4颈椎节段切及椎管;于椎管两侧有关节突关节;此外几乎全为顶部肌的断面,应分辨清楚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头半棘肌、头夹肌与胸锁乳突肌。

(13)第13冠状断面

上部:亦分为幕上部与幕下部。

幕上部:注意与前一断面比较,侧脑室完全消失;颞叶亦已消失;在大脑半球内面仍切及楔前叶、顶枕沟、楔叶、距状沟与舌回,唯距状沟位置上移;半球上外侧面切及顶上小叶、角回与枕外侧回;半球下面仍为枕颞外侧回、枕颞内侧回与舌回。

幕下部:小脑幕仍连于直窦与横窦之间,唯其方向已接近水平。小脑半球切及其后部,面积已缩小,小脑蚓已消失,两半球间可见小脑镰与枕窦的断面。

下部:枕骨下方中线结构切及头后小直肌与头后大直肌、第2、3、4颈椎棘突及止于棘突的颈半棘肌,在它们的外侧有头半棘肌、头夹肌、胸锁乳突肌。

(14)第14冠状断面

上部:正中线上仍有大脑镰,其上端仍连上矢状窦,其下端附于枕内嵴,并有小脑幕相附。小脑幕自大脑镰下端水平行向外侧,连于横窦。大脑半球内侧面中份有距状沟,其上、下方分别为楔叶与舌回;半球上外侧面主要有枕外侧回;下面有枕颞内、外侧回。小脑幕下方小脑半球仅切及最后端,面积极小。

下部:枕骨下方主要切及头半棘肌与头夹肌,前者紧靠中线,后者居其外侧。

(15)第15冠状断面

上部:中线上仍有大脑镰,其上、下端均连上矢状窦的断面。大脑半球被切及的部份为枕极部的沟回。小脑幕与小脑均已消失。

下部:枕骨下方仅有项部皮肤。

3、  耳水平断面观察

耳部没有断面标本,仅结合教材第67页至74页的内容观察相应断面的照片。断面从弓状隆起开始,每隔1mm一个断面,共13个断面,仍从下往上观察。

(1)平弓状隆起的断面

此断面平弓状隆起水平切开颞骨岩部,呈三角形。其尖向前内,底向后外。从三角的底沿矢状方向前伸的骨板为颞骨鳞部的断面,三角后缘近处呈弧形,为乙状窦沟的壁。在近三角尖处的骨质内寻认大致与颞骨岩部长轴垂直的前骨半规管顶部的断面;注意三角形断面外侧大部份骨质内充满含气小腔,均为乳突小房的断面。

(2)平弓状下窝的断面

此断面仍呈三角形,三角的高比上一断面略长。在相当于上一断面前骨半规管断面的位置确认该管的两个横断面,其表现为两个圆形骨孔,在该两孔之间确认内外侧方向走行的弧形骨管即为弓状下窝的切面。在整个断面外侧大部仍为众各乳突小房,在它们当中寻认长方形的鼓室上隐窝的断面,其位置与前骨半规管较近。

(3)平内耳道上壁的断面

此断面外形与上一断面一致,面积比其略大。首先应在三角的尖前缘确认一浅压迹即三叉神经压迹,然后在该压迹后外侧寻认内耳道上壁,后者恰位于弓状下窝前内侧,故弓状下窝可以作为确定内耳道上壁的标志。在上一断面前骨半规管的位置确认该管的横断面,但需注意两个横断面中的后一断面已非前骨半规管而为该管与后骨半规管相汇形成的总骨脚。注意观察从总骨脚向后外延伸的、与颞骨岩部后面平行的骨管之纵切面,即为后骨半规管。前骨半规管断面外侧仍为乳突小房与鼓室上隐窝的断面,后者的面积较大,位于整个断面的中部,其方向为从前内向后外,并有乳突窦与其相通。

(4)平内耳道上1/6部的断面

此断面基本与上一断面相同,仅三叉神经压迹更显;前骨半规管切面面积有所增大,表明切及该管的骨壶腹,注意骨壶腹与总骨脚的距离比上一断面有所减小;观察总骨脚后方行向后外的小管即为前庭水管;注意鼓室上隐窝面积更为扩大,其后外侧仍与乳突窦相通连,二者之间的狭窄处为乳突窦入口。

(5)平内耳道上2/6部的断面

整个断面的外形与结构配布与上一断面相似。注意观察经内耳门与颅后窝相通的内耳道管腔,其最外侧端即内耳道底;在内耳道底外侧与后外侧的骨质中确认前骨半规管的前骨壶腹与总骨脚、后骨半规管及前庭水管的切面,注意前骨壶腹面积更大,后骨半规管已不与总骨脚相连,前庭水管更粗;在前骨壶腹与总骨脚外侧找出半环形的外骨半规管的切面(纵切);在内耳道底前方找出面神经管的切面。

(6)平内耳道中上部的断面

此断面与上一断面相似。内耳道面积更大;确认内耳道底前方与其通连的面神经管;在内耳道底外侧前骨半规管的前骨壶腹与骨总脚均已消失,代之以一较大空腔的切面即为前庭,注意前庭外侧壁与外骨半规管的两脚相通连,形成一环;外骨半规管突向乳突窦入口,形成外半规管凸。颞骨岩部尖的前内侧出现蝶骨体的断面。

(7)平内耳道中下部的断面

与上一断面相比,内耳道底前方处面神经管迷路段消失,而出现蜗螺旋管的断面;内耳道底外侧仍有前庭的断面,但面积比上一断面更大,在上一断面与其相连通的外骨半规管仅存与其前外侧壁相连的一小段;前庭与蜗螺旋管前方有面神经管及岩大神经管裂孔的切面;鼓室上隐窝内出现锤骨头与砧骨体的断面。除此以外各结构及其配布基本上与上一断面相同。

(8)平内耳道下2/6部的断面

在此断面切及的结构及其配布基本与上一断面相同,不同的地方是:前庭断面略缩小并有后骨壶腹开口;后骨半规管被切及其最下部,为其纵切面;鼓室上隐窝内不仅切及砧骨体,还显示其长脚与短脚。

(9)平内耳道下1/6部的断面

这一断面与上一断面非常相似,唯耳蜗切及两圈蜗螺旋管;前庭断面进一步缩小,并与后骨半规管断开;后骨半规管的断面似火柴,其中火柴头即骨壶腹,火柴杆为半规管;此断面已切及鼓室上部,前庭外侧与鼓室相邻处的凹陷为前庭窗的所在;鼓室后壁出现锥隆起,锥隆起后外侧有面神经的断面。

(10)平外耳道上壁的断面

在此断面最大的特点是内耳道的断面消失、外耳道出现,同时后骨半规管亦告消失。前庭更缩小,与耳蜗仍未相连,鼓室内同时出现三块听小骨,其中最前外侧的为锤骨,最后内侧的是镫骨,二者之间的是砧骨长脚。

(11)平外耳道上1/3部的断面

在此断面切及耳蜗的第一与第二两圈蜗螺旋管,其中第一圈蜗螺旋管同前庭通连,故出现哑铃状的断面。鼓室内已不可见镫骨,仅见锤骨柄与砧骨长脚的断面。鼓室外侧弯曲的管道即为外耳道。耳蜗前方、从前内行向后外通向鼓室的小管为鼓膜张肌管,其内有鼓膜张肌的断面。在耳蜗与前庭后方、乳突小房内侧寻认圆形深窝,此窝即颈静脉窝,注意窝内还有颈内静脉的断面。在颞骨岩部尖处,注意它与蝶骨体之间有较大间隙,即为破裂孔。

(12)平外耳道中1/3部的断面

此断面基本同上一断面,但前庭已完全消失;鼓室内砧骨长脚亦已消失;外耳道断面增大,直接同鼓室相通(鼓膜已不存在);鼓膜张肌管内侧、近岩部前缘处有与岩部前缘平行的骨管直达岩部尖端,此管即为颈动脉管。

(13)平外耳道下1/3部的断面

(缺)

4、  耳冠状断面观察

耳的冠状断面也没有实物标本,仅观察各断面的照片及图片。断面从下颌头后1/4份开始,向后每一断面层厚1mm,切至乳突中部止,共13个断面。每一断面均从前向后观察。

(1)经下颌头后1/4份的断面

在此断面最外侧份的下部呈锥状下突的是关节后突的断面,向上伸出的骨板为颞骨鳞部的断面;断面最内侧份为枕骨基底部;枕骨基底部与关节后突之间的部份为颞骨岩部。在颞骨岩部的外侧份、关节后突紧内侧找到向上凹陷的深窝即下颌窝;在下颌窝下方确认卵圆形的下颌头的断面;在整个断面中份略偏内侧处找到上下方向的卵圆形骨管,此管即为颈动脉管上升部,其下端的开口即颈动脉管外口,注意在管内尚有颈内动脉的断面;在颈动脉管与下颌头之间的中点处确认圆形的咽鼓管的断面,在其上方找出鼓膜张肌管并观察管内的鼓膜张肌;在鼓膜张肌外侧、下颌头内上方确认鼓室前部的断面。

(2)经颈动脉管外口前部的断面

这一断面下颌窝与下颌头均已消失,断面的最外侧份仍为关节后突与颞鳞的剖面,突内可见乳突小房,在断面的最内侧份仍为枕骨基底部,其与关节后突之间仍为颞骨岩部,可见岩枕结合的断面。首先在整个断面中份略偏内侧处确认几乎是垂直方向的颈动脉管及其外口;然后在该管上端上方的骨质内寻认蜗螺旋管;在耳蜗外侧确认鼓室与鼓室上隐窝,二者互相通连,为与耳蜗紧邻的含气空腔,鼓室上隐窝位于鼓室上方,其上方的薄骨板即鼓室盖。

(3)经颈动脉管外口中部的断面

在此断面中份仍见有颈动脉管及其外口的断面,在管上端上方仍见蜗螺旋管的断面,但蜗螺旋管被切及两个断面;耳蜗外侧及外下方的空腔仍为鼓室,注意有锤骨从鼓室上隐窝向下伸入鼓室,其位于鼓室上隐窝的部份为锤骨头。鼓室上隐窝的顶鼓室盖仍清晰可辨,鼓室外侧仍为乳突小房。

(4)经颈动脉管外口后部的断面

在此断面既切及颈动脉管后份,也切及外耳道前份。在颞骨中部、颈动脉管上端上方的骨质内确认呈螺旋状的蜗螺旋管;在蜗螺旋管外侧仔细观察鼓室与鼓室上隐窝,特别注意鼓室内侧壁上突向鼓室腔的小骨片即为匙突,它是鼓室与鼓室上隐窝分界的标志,注意锤骨头位于鼓室上隐窝内,锤骨柄向下伸入鼓室,头与柄之间为颈,恰位于匙突外侧;鼓室外侧壁的鼓膜已不存在,自鼓室向外侧延伸的骨管即为外耳道(前1/7部)的断面。

(5)经外耳道前2/7部的断面

在此断面颈动脉管完全消失。首先在颞骨岩部中份的骨质内确认被切及两圈的蜗螺旋管,然后在耳蜗外侧观察鼓室与鼓室上隐窝,在蜗螺旋管与鼓室之间的骨壁上找出凹陷区,此即前庭窗的前缘;在该处找出与前庭窗相附的镫骨;注意在鼓室上隐窝内锤骨头已消失,代之以砧骨体;砧骨长脚由体伸向内下进入鼓室与镫骨相连,必须仔细辨认;鼓室外侧仍与外耳道通连;在整个断面内侧份、岩枕结合下方确认颈静脉孔,在此孔内下方确认舌下神经管,在枕骨侧部下方确认寰枕关节。

(6)经外耳道前3/7部的断面

在此断面出现内耳道的剖面,并切及前庭与骨半规管。在整个断面的中部、颞骨岩部内侧半的骨质内寻认近水平方向的内耳道,并在其外侧端即内耳道底确认横嵴。观察与内耳道底紧邻的骨腔,即为前庭的断面,注意其下端与蜗螺旋管的第一圈相连通,其上端与前骨半规管及外骨半规管相连;观察内耳外侧从外上向内下的空腔即为鼓室与鼓室上隐窝,注意其内侧壁上的外半规管凸,该凸下方的凹隐恰为前庭的外侧壁,是前庭窗的位置;以外半规管凸为标志划分鼓室与鼓室上隐窝,注意鼓室内的听小骨应为砧骨的长脚与镫骨;鼓室外侧壁因无鼓膜而与外耳道相通。其余结构及其配布与上一断面相同。

(7)经外耳道中部的断面

在此断面同时切及内耳道与外耳道。首先在颞骨岩部内侧份的骨质内确认内耳道,注意其内侧端开口于颅后窝的内耳门,其外侧端与前庭相邻;前庭下端已不与蜗螺旋管相连,但在前庭下端下方应找出蜗螺旋管的一小段剖面,该管开口于鼓室,即为蜗窗,不过不能见第二鼓膜;前庭上端亦不再与骨半规管相连,应于前庭外上方及外侧寻认前骨半规管与外骨半规管的横断面;前庭下方的骨腔应为鼓室的剖面,注意腔内已无听小骨;前庭外侧的骨腔为乳突窦,窦内的斜行骨片为乳突窦间隔;整个断面最外侧份的下部仍为外耳道,注意外耳道已不与鼓室相通。颞骨岩部不与枕骨相连,表明断面恰好切经颈静脉孔。

(8)经外耳道后3/7部的断面

在此断面仍同时切及内耳道与外耳道,但其长度与面积均已缩小;颞骨岩部骨质内前庭的面积明显缩小,其下方的鼓室亦已缩小;在颞骨岩部内侧份、内耳道下方识别前庭水管及其开口,在颞骨岩部下份识别开口于岩部下面的茎乳孔,自此孔向上的骨管即为面神经管;枕骨的侧部内有完整的骨孔应为舌下神经管。除以上几点外,整个断面的其它结构及其配布均与上一断面相同。

(9)经外耳道后2/7部的断面

这一断面与上一断面切及的结构及其配布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有:内耳道与外耳道进一步缩短;前骨半规管被同时切及两个断面,其中上一个横断面表面的骨质向上突起即为弓状隆起;外骨半规管被切及其最后外部,故呈纵切面,近水平方向;乳突窦腔近垂直方向;面神经管沿其长轴纵切,其长度比上一断面大大增长;舌下神经管被切及其内侧段,故切及其内口。

(10)经外耳道后1/7部的断面

在此断面内耳道与外耳道仅剩近内耳门与外耳门处的一小段;前骨半规管与外骨半规管均为纵切面,两管几乎互相垂直;外骨半规管内下方仍切及前庭;颈静脉孔消失,代之以乙状窦沟的断面。此外各结构基本与上一断面相同。

(11)经乳突前缘的断面

此断面切及颞骨岩部的部份近正方形,其内侧半的骨质内有前、外骨半规管各一个断面,岩部的外侧半几乎全为乳突窦与乳突小房占据,乳突窦仍近垂直方向。其余结构基本与上一断面同。

(12)经乳突前部的断面

颞骨岩部的切面仍近方形,其外侧份向下的锥状突起即乳突。注意整个颞骨断面的外侧半和乳突均为乳突窦及乳突小房占据,在颞骨岩部的内侧半,于其中份的密质骨内确认弧形的后骨半规管与椭圆形的外骨半规管,密质骨周围为乳突小房环绕。

(13)经乳突中部的断面

此断面与上一断面基本相同,仅外骨半规管完全消失,乳突面积更大。

在此断面以后的各个断面内耳完全消失,仅存乳突窦与乳突小房。

5、  颈部水平断面的观察

颈部的水平断面上接头部的水平断面,下续胸部的水平断面。由于头部水平断面最低的断面切及口咽部下份(切及会厌),故颈部的水平断面从喉咽的高度开始往下,切及6个断面续胸部的断面。在颈部的上4个水平断面均以颈椎椎体或椎间盘为中心分为前部、后部与两个侧部,其中前部切及椎前肌、喉咽、喉与舌骨下肌群,后部切及椎管及其内容、椎弓后方的项部诸肌,两个侧部则包括颈椎横突及起始于横突的斜角肌、肩胛提肌、颈部的大血管、神经与胸锁乳突肌;在下2个断面则以颈椎横突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其中前部包含舌下肌群、喉、咽与颈长肌、前斜角肌及颈部大血管神经、椎动静脉、胸锁乳突肌,后部则为椎管及其内容物、项部诸肌与中斜角肌、肩胛提肌。

(1)第1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3颈椎椎体上半部。观察贴于椎体前面的椎前肌,其中偏内侧的为颈长肌,偏外侧的为头长肌;在椎前肌前方确认喉咽部,注意其后壁与椎前肌相贴,其腔与其前方的喉腔经喉口相通;仔细观察喉口处的杓状会厌襞,辨认贴于该襞前面的会厌软骨的柄;观察喉前方的舌骨下肌群各肌;仔细在咽后壁与头长肌之间辨认舌骨大角或甲状软骨上角的断面。观察两侧部,首先确认与颈椎椎体相连的横突,观察附于其上的中斜角肌和此肌外侧的胸锁乳突肌,仔细分辨二肌之间的颈部大血管、神经及颈外侧深淋巴结的断面。观察后部的椎管,仔细辨认椎管内的脊髓及其被膜与脊神经根;在椎弓板后方、棘突两侧分辨各裂肌、颈半棘肌、头半棘肌、头最长肌、头夹肌、肩胛提肌与斜方肌等项背部肌。

(2)第2水平断面

此断面基本与上一断面相同,仅第3、4颈椎间椎间盘代替第3颈椎体;舌骨大角消失,仅见甲状软骨上角;在喉的断面会厌软骨消失,甲状软骨侧板的上份出现;在两侧部切及椎间孔,应于孔内确认第4颈神经根。

(3)第3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4颈椎椎体上半部。在前部仔细观察喉咽部咽腔的两个侧部,实为梨状隐窝;在喉咽的前方观察呈矢状方向的喉腔之喉前庭,于后壁上仔细辨认杓状软骨上份的断面;在喉前庭前面与外侧确认呈“人”形字的甲状软骨的断面。观察两侧部,于横突处确认横突孔及孔内的椎动、静脉;注意中斜角肌前方出现前斜角肌的断面。在后部注意斜方肌进一步增宽。此外各结构基本与上一断面相同。

(4)第4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4、5颈椎间椎间盘。注意在前部咽腔断面比上一断面明显变窄;仔细观察喉部,此断面正好通过声门裂,应能分辨声门裂前部(膜间部)和后部(软骨间部),并仔细辨认声襞、杓状软骨基底部;确认声门裂后方紧贴咽腔的环状软骨板、声门裂两侧的甲状软骨侧板以及甲状软骨与杓状软骨之间的甲杓肌;注意观察甲状软骨后份与咽缩肌表面的甲状腺侧叶的断面。在两侧部注意观察横突孔内通过的椎动、静脉及血管后方的第5颈神经根。在后部斜方肌更为增宽。

(5)第5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及第5颈椎椎体上半、第5颈椎横突与横突孔。在前部注意观察咽腔更进一步缩小,偏向喉腔左后侧;在此断面喉腔被切及声襞下份,故喉腔应为声门下腔的部份;仔细观察喉软骨,其中杓状软骨已经完全消失,环状软骨不仅其板被切及,其弓亦被切及,故几乎成一完整的软骨环,甲状软骨仅切及其下角;观察环状软骨表面的肌实为环甲肌,肌表面有甲状腺侧叶的断面,注意腺体切面比上一断面略有增大;横突孔内仍有椎动、静脉通过,血管后外侧通过的神经应为第6颈神经根,胸锁乳突肌进一步前移。后部的椎管及其内容物、项部肌等基本与上一断面同。

(6)第6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及第6颈椎椎体下份及第6、7颈椎间椎间盘。前部切经环状软骨近下缘处,故呈完整的环,喉腔亦呈近圆形外貌;喉咽部位于喉腔后方略偏左侧;甲状腺侧叶切面加大环绕于喉的前面与两侧,两侧叶几乎在中线相连接;椎体两侧所见神经根为第7颈神经根,其前外侧于前、中斜角肌之间有第6颈神经的断面。后部同上一断面基本无异。

6、  颈部冠状断面的观察

颈部的冠状断面主要选择能观察喉与咽的结构的两个断面。

(1)第1冠状断面

此断面切经甲状腺峡,断面的上份切及颅底,下份切及胸部,仅中部为颈部的断面,主要观察喉的结构。在颈部断面的中央部观察垂直方向的裂隙即为喉腔的纵切面,注意其两侧壁突向喉腔的两对皱襞,上方的一对为前庭襞,下方的一对为声襞;观察喉腔的分部,可见前庭襞以上的部份为喉前庭,声襞以下的部份为声门下腔,两对襞之间的部份为喉中间腔,喉中间腔在两襞之间向外侧突出的部份即为喉室;注意两对襞各形成一裂即前庭裂与声门裂;在喉腔上份两侧寻认甲状软骨的侧板,在声门下腔两侧寻认环状软骨并在环状软骨外侧寻认甲状腺上动、静脉;在甲状软骨侧板上方确认舌骨的断面并确认甲状舌骨膜;舌骨上方为舌与下颌下腺的断面已于头部冠状断面观察过,此处应再予复习;观察与确认喉腔下方的第1气管软骨及其下方的甲状腺峡;注意腺体外侧的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胸锁乳突肌,在后者外下方为锁骨的断面。

(2)第2冠状断面

此断面主要观察口咽部与喉咽部,断面切经甲状腺侧叶后份,咽腔口部和喉部被冠状切开,从后面往前观察。断面最上份切及下颌支下份与软腭后缘,下份切及锁骨。在中线上观察切开的咽腔口部与喉部,注意观察口咽部的上界软腭后缘,确认其向后下突出的腭垂;观察口咽部的前界舌根,后者表面有多量舌扁桃体,应能识别;准确识别口咽部下界会厌上缘,此缘是口咽部和喉咽部分界的标志;观察喉咽部前壁,在前壁上方认清喉腔与咽腔的通道喉口,此口由会厌上缘、两侧的杓状会厌襞与杓间切迹围成,应一一予以识别并观察喉口外下方的梨状隐窝;仔细分辨咽侧壁上的咽上、中、下缩肌;在喉咽部断面下方观察气管的剖面;于喉咽下份与气管上份两侧观察、确认甲状腺的两个侧叶;于咽缩肌与气管外侧确认颈动脉鞘内的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与迷走神经;于颈动脉鞘外侧识别居于上份的胸锁突乳肌与居于下份的前斜角肌及后者外下方的锁骨的断面。

7、  颈部矢状断面的观察

颈部矢状断面以正中矢状切面为标准断面,以此断面为准分别向左右侧作矢状切面。各断面均从左侧面观察。现仅观察正中矢状断面与旁正中矢状断面。

(1)正中矢状断面

在此断面中轴线上的为脊柱各椎骨的椎体与椎间盘的正中矢状断面。首先观察椎体与椎间盘后方与之平行的椎管、椎管内的脊髓及其被膜;在椎管后方认清各椎骨的棘突、棘间韧带、棘上韧带与项韧带、再后方的项背部肌;观察椎体与椎间盘前方并与之相贴的口咽、喉咽及食管的纵切面、咽与食管前面的口腔、喉腔与气管的纵切面,仔细观察口咽的上界软腭之腭垂、下界会厌上缘、喉咽与喉腔的分界喉口,可见后者由会厌、杓状会厌襞、小角软骨结节等结构围成;观察口咽、喉咽前方并与之交通的口腔与喉腔,在口腔应认清下颌体、舌体与口底肌,在喉腔应识别前庭襞与声襞及由其分界的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喉下腔,并应识别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在环状软骨下方认清气管软骨及气管腔;在喉与气管前方识别胸骨舌骨肌与胸骨甲状肌,注意前一肌上端附于舌骨体、下端与后一肌同时附于胸骨柄;观察肌与气管之间的甲状腺峡、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及头臂干的断面。

(2)旁正中矢状断面

在此断面中轴线上仍为各椎骨的椎体和椎间盘的矢状断面,其后方代替椎管的是椎弓根与椎间孔,注意椎间孔的后界为关节突与关节突关节,再后方可见项背部各肌的断面。观察脊柱前方与之相贴的颈长肌、肌前方的口咽部与喉咽部,仔细分辨构成咽后壁的咽缩肌、口咽部侧壁上的腭扁桃体与喉咽部的梨状隐窝;观察口咽部前方的口腔,注意在下颌体、口底肌与舌体之间有舌下腺的断面;观察喉咽部前方的喉,在此断面仅切及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与二者之间的环甲肌,喉腔与上段气管的气管腔均已消失;观察喉与喉咽下方的甲状腺侧叶,在其下方有气管侧壁的断面;喉、气管、甲状腺前方仍为舌骨下肌群各肌的断面,注意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出现甲状舌骨肌、胸骨柄上方与舌骨下肌前方有胸锁乳突肌的断面、舌骨下肌同气管之间有右颈总动脉、左头臂静脉的断面。

第三次实习

一、时间  3学时

二、内容  胸部水平断面与冠状断面的观察

胸部相应CT、MRI图像观察

三、方法  结合教材第113~140页内容,对照胸腔纵隔、气管支气管及肺(在体原位及离体)标本分组观察胸部水平与冠状断面标本,各断面上所呈现的重要结构的位置、形态结构的特点同CT、MRI图像进行对照。

四、标本及其他实验材料

胸部第1~17水平断面标本、第1~8冠状断面标本

胸部纵隔、气管支气管与肺的在体原位标本及离体标本

CT与MRI照片

胸部断面解剖图谱与光盘

五、步骤

1、  首先观察胸腔纵隔、气管支气管与肺的标本。

2、  观察主动脉弓以上各水平断面即第1~6水平断面。

(1)第1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7颈椎椎体,故实际为颈根部的断面。此断面以第7颈椎椎体为中心划分为椎体前部、椎体后部与左右侧椎体侧部及左右侧肩胛区4个部份。

观察椎体前部:此断面同颈部其他断面相似,首先在椎体前方确认气管的横断面,然后以气管断面为中心逐一观察气管周围的器官或结构。在气管前方识别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与胸锁乳突肌;在气管后方确认稍偏左侧的食管的断面、食管后方的椎前肌;在气管两侧确认甲状腺侧叶的断面,腺叶外侧的颈动脉鞘及鞘内的大血管、神经。

观察椎体后部:与颈部其他水平断面相似,此断面椎体后方为椎管及其内容物,再后方为椎骨的椎弓板与棘突及附于它们之上的项背肌。首先观察椎管与管内的脊髓及其被膜、脊神经根,然后观察椎管后面与后外侧的椎弓板、棘突与横突,需注意的是在此断面切及的椎弓板与棘突是第1胸椎的,注意与椎弓板续连的横突末端有肋凹,同第1肋结节构成肋横突关节。在椎弓板及棘突背外侧与之相附的肌为横突棘肌与竖脊肌,需注意的是它们表面还有附于棘突末端的背肌浅层的肌,最浅的是斜方肌,其深面为菱形肌与上后锯肌,注意在菱形肌外侧端前方有前后方向的肩胛提肌,再外侧则为前锯肌,它们都附于肩胛骨上角。

观察椎体侧部:观察椎体与椎前肌外侧的椎动、静脉,在椎血管外侧寻认斜角肌群的断面,注意在前、中斜角肌之间有臂丛的断面,再外侧有肩胛舌骨肌下腹的断面。

观察肩胛区:沿斜方肌断面追踪至其外侧端,确认其附着的骨板即肩胛骨之肩胛冈;识别肩胛冈后外侧与前内侧与之相附的肌即冈下肌与冈上肌,并确认冈下肌前内侧的肩胛下肌;确认已被切开的肩关节,仔细观察被切及的关节腔与肱骨头,在肱骨头断面前方确认肱二头肌长头腱、在肱骨头内侧确认肩胛骨喙突及再内侧的锁骨的断面;识别从三面包绕肩关节的三角肌的断面。注意观察锁骨、喙突、冈上肌或肩胛下肌之间的三角形区即为腋窝的顶,其内有臂丛与腋血管的断面。在锁骨断面前内侧寻认颈外静脉的断面。

(2)第2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及第1胸椎体并切及第1、2胸椎之间的关节突关节、第2胸椎横突末端与肋横突关节。因此断面仍为颈根部的断面,亦分为椎体前部、椎体后部、椎体侧部和肩胛区几部。

观察椎体前部:此部切及的结构及其配布情况与上一断面相似。

观察椎体后部:此部被切及的结构及其配布也同上一断面,但在此断面切及第1、2胸椎之间的关节突关节,应于脊髓后外侧仔细观察与识别,同时注意在第1胸椎椎弓板外侧有第2胸椎横突末端及肋横突关节的断面,亦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

观察椎体侧部:在椎体两侧观察第1肋头与椎体构成的肋头关节;在此关节前外侧观察与确认椎动、静脉;在第1肋断面外侧份前方识别前、中斜角肌及它们之间的臂丛的断面;在第1肋颈与椎动、静脉之间确认颈胸神经节。

观察肩胛区:此断面切及结构基本与上一断面相同,但需注意肩胛冈断面增大;在肩胛冈后外侧的冈下肌断面亦增大;肩胛冈前内侧的冈上肌明显缩小;肩胛下肌明显增大;肩胛提肌断面缩小;肩关节的断面可清晰分辨关节盂、肱骨头及二者之间的关节腔;肱骨头断面增大,其前面的结节间沟及沟内的肱二头肌长头腱应予分辨;注意辨认锁骨断面后方的锁骨下肌及锁骨前面横向外侧的胸大肌;仔细观察前锯肌、肩胛下肌、锁骨与胸大肌之间的腋窝及窝内的腋血管、臂丛、淋巴结的断面;注意锁骨前内则仍有颈外静脉的断面。

(3)第3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1、2胸椎椎体及二者之间的椎间盘、第2肋头与椎体之间有肋头关节,故此断面仍为颈根部的断面,但已切及胸膜顶和肺尖,是此断面的特点。此断面仍划分为椎体前部、椎体后部、椎体侧部与肩胛区。

观察椎体前部:仍以气管断面为中心观察其周围配布的器官与结构,可见基本同上一断面,但此断面已切及甲状腺峡,故甲状腺呈半环形环绕于气管前面与侧面;另在椎体前外侧、颈动脉鞘后方可见锁骨下动、静脉的断面,注意静脉位于动脉前内侧。

观察椎体后部:椎体后部各结构基本与上一断面同,但需注意椎弓板与棘突均为第2胸椎的椎弓板与棘突。

观察椎体侧部:观察第2胸椎椎体侧面有肋头关节,从此关节向外侧延伸的骨为第2肋骨;在第2肋骨断面外侧端前方寻认第1肋的断面;在第1断面以前的部份应为颈根部,断面以后第1、2肋环绕的部份为胸腔的断面即胸膜肺区,应仔细分辨胸腔内的胸膜顶与肺尖,注意肺尖被切及的是右肺的尖段与左肺的尖后段;在第1肋断面前方分辩前、中斜角肌及二肌之间的臂丛与锁骨下动脉的断面,注意在动脉前内侧、前斜角肌内侧的血管断面为锁骨下静脉;确认贴于第1、2肋表面呈弧形后行的前锯肌,注意它向后附于肩胛骨脊柱缘。

观察肩胛区:肩胛区被切及的结构基本同上一断面,需注意肩胛骨的肩胛冈已不可见,代之以线形的薄骨板断面即肩胛骨,其后内端肥厚部为肩胛骨脊柱缘,其前外端肥大部即关节盂;冈上肌已消失,肩胛骨前方与之相贴的仅肩胛下肌;注意关节盂后外侧、冈下肌与肱骨头之间有小圆肌出现;观察锁骨与锁骨下肌外侧、胸大肌深面的胸小肌、喙肱肌与肱二头肌短头的断面,注意加以区分,并注意肱二头肌短头与长头腱的位置关系;最后观察胸大、小肌、喙肱肌与肱二头肌、前锯肌及肩胛下肌之间的腋窝,注意其内的腋血管、臂丛与淋巴结。

(4)第4水平断面

此断面的切经第2胸椎椎体并切及第1、2、3肋,在第1肋断面以前的部份仍属颈根部,第1肋断面以后的部份切经胸腔,第1、2、3肋及肋间肌环绕的部份为胸膜肺区。在此断面仍可划分为椎体前、后与侧部及肩胛区几部。

椎体前部:基本上与上一断面相似,不同之处有甲状腺断面的消失;可见主动脉弓凸侧缘发出的3大分支,即紧贴于气管断面右前方的头臂干、在气管左侧与之紧邻的左颈总动脉及其后外侧、位于食管左侧的左锁骨下动脉;在头臂干右侧和左颈总动脉前外侧分别可见右侧与左侧颈内静脉的断面;两侧大血管后方均可见迷走神经的断面;锁骨的断面明显移向内侧并见有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相附。

椎体后部:与上一断面基本相同,切及的椎弓板与棘突属第3胸椎。

椎体侧部:胸膜肺区切及两肺的肺尖(尖段与尖后段)与胸膜颈,左肺尖前内侧有左锁骨下动脉紧邻,胸腔侧壁可见第1~3肋的断面及其间的肋间肌,它们表面有前锯肌。注意观察第1肋断面前方的血管为锁骨下动脉与腋动脉移行处;椎体后外侧的下肋凹与第3肋头构成肋头关节;第3肋结节与第3胸椎横突肋凹构成肋横突关节。

肩胛区:与上一断面相似,但开始出现肱三头肌长头的断面。

(5)第5水平断面

这一断面切经第2、3胸椎间椎间盘及第3胸椎体后上份,椎体与椎间盘前方的椎体前部为纵隔所取代.,椎体与椎间盘两侧的椎体侧部为胸壁及其围绕的肺与胸膜,故断面划分为纵隔区、胸膜肺区与胸壁、椎体与椎体后区及肩胛区等几部。

纵隔区:此区最前份切及两侧锁骨的胸骨端,其间有胸锁乳突肌及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的起始部;在纵隔区的中份确认气管;于气管前面略偏右侧,气管左侧紧邻处及气管左后方、食管外侧确认主动脉弓凸侧缘发出的三大分支即头臂干、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在气管与椎骨之间确认食管;在气管前外侧、两侧锁骨胸骨端后方确认两侧的头臂静脉。

胸膜肺区与胸壁:首先观察胸壁,仔细分辨构成胸壁的肋有第1至第4肋,各肋之间有肋间肌,肋与肋间肌表面有前锯肌;然后观察两肺上叶的断面,区分右肺上叶的前、尖、后段与左肺上叶的前段及尖后段;注意观察椎体前方、气管食管两侧的纵隔胸膜。

椎体与椎体后区:脊柱被切及的部份为第3胸椎体后上份及第2、3胸椎之间的椎间盘、第3、4胸椎间的关节突关节及第4胸椎横突、椎弓板与棘突以及椎管,横突、椎弓板后方仍为背部肌。

肩胛区:各结构及其配布基本上与上一断面相同,不过在此断面开始出现大圆肌的断面,肱骨头的断面为肱骨干的断面所代替。

(6)第6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径第3、4胸椎间椎间盘及第3胸椎椎体下份、第4胸椎椎体后上份。同上一断面一样分为纵隔区、胸膜肺区与胸壁、椎体与椎体后区及肩胛区几部。

纵隔区:此区前界为胸骨柄及两侧的胸锁关节,后界为椎骨的椎体,两侧界为两侧纵隔胸膜。气管仍居纵隔中部,其后方仍有食管的断面;其前方仍有头臂干的断面,但较上一断面偏左;其左侧仍邻左颈总动脉;左后方仍有左锁骨下动脉的断面,后者仍位于食管左侧。与上一断面不同的是此三动脉彼此间的距离明显缩小,表明它们已很靠近其始端。注意观察头臂干前方的左头臂静脉为斜切面,右锁骨内侧端后方的右头臂静脉为横切面,表明它们的走行方向的不同。

胸膜肺区与胸壁:胸壁由胸骨、第1~4肋、胸椎以及肋间肌、前锯肌、胸大、小肌等构成,注意第1肋软骨内侧端内侧为胸锁关节的断面,在关节内可见有关节盘;在胸后壁则可见第4肋与第4胸椎之肋凹构成的肋头关节。纵隔两侧各切及左右肺的上叶,右肺从前到后为前段、尖段与后段,左肺上叶则为前段与尖后段。

椎体与椎体后区:与上一断面相比,脊柱被切及第3胸椎椎体前下部与第4胸椎椎体后上份以及两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另外在第4胸椎椎体外侧缘后份其上肋凹及第4肋头以及它们构成的肋头关节被切及。

肩胛区:此断面肩胛区切及的结构与上一断面相似,但已有背阔肌的断面出现。

3、  观察主动脉弓层面

主动脉弓的层面为胸部的第7水平断面,此断面恰好通过主动脉弓,仍分为纵隔区、胸膜肺区与胸壁、椎体与椎体后区及肩胛区几部。

纵隔区:此断面纵隔区的前界为胸骨柄与两侧的第1胸肋软骨连结,后界为第4胸椎椎体,两侧界即两侧之纵隔胸膜。纵隔区内气管的断面仍然居中,其后方仍为食管的断面,其左侧为从右前向左后走向的主动脉弓的断面,注意其前端前方为横位的左头臂静脉的斜切面,后者右侧端右侧为右头臂静脉的横切面,两静脉壁已相贴,表明它们即将汇集形成上腔静脉。

胸膜肺区与胸壁:胸壁的构成同上一断面,唯在胸后壁第5肋出现,并与第4胸椎下肋凹形成肋头关节,与第5胸椎横突肋凹形成肋横突关节。胸膜肺区仍切及两肺上叶。

椎体与椎体后区:此断面切及第4胸椎椎体下份、第5胸椎的横突与椎弓板、棘突。同椎体、横突构成肋头关节与肋横突关节的为第5肋的后端。

肩胛区:基本同上一断面,背阔肌断面增大。

4、  观察主动脉肺动脉窗层面

主动脉肺动脉窗是主动脉弓下缘以下、左肺动脉上缘以上的间隙,其左侧界为左纵隔胸膜,右侧界为气管下端与食管。主动脉肺动脉窗层面为胸部第8水平断面,恰切经主动脉弓下缘。这一层面也是奇静脉弓注入上腔静脉的层面,故胸部第8水平断面正好切及奇静脉弓。这一断面同样分为4部。

纵隔区:前界仍为胸骨柄,有第1肋软骨与之相连;后界为第5胸椎体上份与第4、5胸椎间的椎间盘;两侧界仍为纵隔胸膜,在此断面纵隔区切及结构基本同上一断面,不同的是主动脉弓被切及的是其下缘,其两端分别与升主动脉及胸主动脉相延;左、右头臂静脉已经汇为上腔静脉,故均不再可见,升主动脉右侧与之相贴的血管即为上腔静脉的断面。注意观察主动脉弓与上腔静脉同胸骨柄之间的间隙,为血管前间隙其内有胸腺的断面;主动脉弓与上腔静脉同气管之间的间隙即气管前间隙,其内有气管前、气管旁淋巴结;气管与胸椎之间的间隙即气管后间隙,其内有食管、奇静脉、胸导管等。

胸膜肺区与胸壁:胸壁的构成同上一断面。注意观察在胸膜肺区两肺的断面中尖段消失,两肺上叶前份为前段,后份为后段;另一特点是下叶的上段开始出现;注意食管右侧出现前后方向走行的奇静脉弓的断面;特别需仔细观察奇静脉同椎体之间纵隔胸膜向左侧深陷形成的奇静脉食管隐窝。

椎体与椎体后区:基本同上一断面,仅切及的椎体为第5胸椎,并切及第4、5胸椎间的椎间盘。

肩胛区:胸后壁外侧份仍可见肩胛骨及其背侧的冈下肌、腹侧的肩胛下肌,肩胛骨外侧仍有大圆肌、背阔肌的断面,肩胛骨脊柱缘仍见有前锯肌附着。这一断面同上一断面最大的不同是上臂,包括肱骨及其周围的肌肉、血管神经已同胸部分离。

5、  观察气管隆嵴层面

气管隆嵴的层面是胸部的第9水平断面,刚好切经气管隆嵴。由于右主支气管短,故于此断面可见自右主支气管上壁发出右上叶支气管。此断面亦分为纵隔区、胸膜肺区与胸壁、椎体与椎体后区及肩胛区等部。

纵隔区:在纵隔中份确认气管杈与气管隆嵴,气管在此高度分为左右主支气管,特别注意观察右主支气管及从其上壁发出的右上叶支气管;在气管杈前方识别从右向左的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左肺动脉顶壁的断面;注意大血管前方同胸骨柄之间的间际即血管前间际,隙内为胸腺所占据;观察气管杈后方从右向左的奇静脉、食管与胸主动脉,注意三者同椎骨之间尚有胸导管的断面,它们均位于气管后间隙之内;观察气管杈同上腔静脉、升主动脉之间的气管前间隙,其内除结缔组织外尚有淋巴结。

胸膜肺区与胸壁:在胸膜肺区肺断面进一步增大,两肺下叶之上段增大,斜裂前移;胸壁的构成同前一断面,但第6肋后端出出现,注意观察同第5胸椎椎体下肋凹及第6胸椎横突相关节的是第6肋。

椎体与椎体后区:切及的椎体为第5胸椎椎体下份,椎管后壁的椎弓板与棘突是属于第6胸椎的。其余结构同上一断面。

肩胛区:切及结构与上一断面相同。

6、  观察第10水平断面,即肺动脉杈层面

此断面分区与上述断面同。

纵隔区:观察纵隔中份的左右主支气管,在其前方观察与识别从右向左的上腔静脉、升主动脉、肺动脉干,注意肺动脉干在升主动脉左后方分为左右肺动脉,其中左肺动脉行向左后,经肺门入肺,右肺动脉在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同左右主支气管之间向右侧横行。在大血管前方确认胸腺;在左、右主支气管后方确认食管、胸主动脉及食管后方的奇静脉与胸导管。

胸膜肺区与胸壁:两侧胸膜肺区的斜裂进一步前移,肺下叶面积增大;在右肺上叶确认其上叶支气管,并在支气管后方找到右上肺静脉的断面,注意寻认右上肺静脉分隔前段、后段与中叶外侧段的两条属支,它们的特点是没有支气管伴行;在左肺于左肺动脉外侧找出左上肺静脉,其后方有尖后段支气管与前段支气管。胸壁构成情况与上一断面相似。

椎体与椎体后区:同上一断面,但切及的椎体已是第6胸椎椎体的上份。

肩胛区:基本上与上一断面相同,仅肩胛骨的断面更为缩小。

7、  观察第11水平断面,即左上叶支气管层面或右肺动脉层面

此断面分区与上相同。

纵隔区:左右主支气管之间的距离加大;注意在此断面左肺动脉已经消失, 右肺动脉经右肺门进入右肺;仔细观察左主支气管,它在此断面正好分为上、下叶支气管,应找出其分杈处;在左主支气管分杈处前方找出出左肺门的左上肺静脉。

胸膜肺区与胸壁:注意观察两肺的斜裂继续前移,下叶断面继续增大;在右 肺注意观察斜裂前方、上叶与中叶之间的无血管区,它即为上叶与中叶的分界线,注意无血管区后方有一横行的肺静脉的属支,应为分隔中叶内侧段与外侧段的段间部;在左肺,于左主支气管分杈前方确认行向内侧出肺门的左上肺静脉,其左侧端有从后外行向前内的属支汇入,应为分隔上叶前段与尖后段的段间部。在胸壁后份已出现第7肋。

椎体与椎体后部:切及的椎骨是第6胸椎椎体的前下部及它与第7胸椎之间的椎间盘;注意有第7肋的肋头关节断面,切及第6胸椎之下肋凹。

肩肋区:肩胛骨断面已接近肩胛下角,断面更小。

8、  右肺中叶支气管层面或左肺上舌段支气管层面

第12水平切面刚好切及右肺中叶支气管与左肺上舌段支气管。在此断面最大的特点是出现心与心包,即上纵隔已经消失,代之以下纵隔。下纵隔可再以心包划分为前、中、后三部。此外肩胛骨完全消失,故断面上仅分为三区。

纵隔区:仔细观察纵隔,见其主要为心与心包占据,心包以前的部份面积很小,仅存少许结缔组织,胸腺已经消失;心包后方即后纵隔,其内有食管、胸主动脉及二者后方的奇静脉与胸导管;在心包内仔细分辨心的各腔,在此断面仅切及心的三个腔即最前部的右心室,最后份的左心房及右心室右后方的右心房,注意右上肺静脉与左下肺静脉分别出右肺与左肺肺门汇入左心房的右侧端与左侧端,左下肺静脉口前方尚可见左上肺静脉末端;在左心房与右心室之间辨认升主动脉的起始部,可见主动脉瓣的存在;在升主动脉右侧、右心室右后方确认右心房。

胸膜肺区与胸壁:两肺斜裂进一步前移,断面上切及上段的底部,意味着上段即将消失。在右肺水平裂明显,故从前向后应清楚辨别上叶、中叶与下叶;在中叶近肺门处应确认右肺中叶支气管并应区分其内、外侧段的段支气管;在右中叶支气管前方确认出肺门行向左心房的右上肺静脉;在右肺下叶紧贴斜裂处确认下叶的上段支气管与右肺动脉下叶上支。在左肺首先确认斜裂及上、下叶;在下叶近肺门处(斜裂紧后方)确定左肺下叶支气管及与之紧邻的左肺动脉下叶上支;在上叶寻认上舌段支气管与左上肺静脉的前支(下支,即段间部),该支是上叶前段与上舌段的分界。胸壁构成情况同上一断面。

椎体与椎体后区:基本同上一断面,唯切及的椎体为第7胸椎体上份及上肋凹。

9、  观察基底干支气管层面

切及基底干支气管的层面为第13水平断。下叶支气管发出上段支气管后即称基底干。在此断面下叶的上段消失,下叶内可见基底干的断面,下叶的组织可明显区分为前、后、内侧与外侧四个底段。此断面的另一特征是心出现四个腔,故也称四腔心层面。

纵隔区:仔细观察纵隔,于心包之内认真分辨心的四腔,并仔细寻认处于心房心室交界处的左、右冠状动脉的断面。心包后方即后纵隔区,注意分辨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与胸导管以及它们的位置关系;确认食管前缘与右肺下叶之间的右肺韧带及胸主动脉前方与左肺下叶之间的左肺韧带。

胸膜肺区与胸壁:与上一断面相比,两肺下叶的上段已经消失,四个基底段位置清楚,应予分辨并认出其基底段支气管。另在右肺中叶应寻认分隔内、外侧段的右肺中叶静脉的一支段间支,在左肺上叶寻认左上肺静脉舌支的段间部,它从心左缘左侧向外侧横行,分隔前段与上舌段。胸壁构成同上一断面,但已出现第8肋。

10、观察第14~17水平断面

纵隔区:第14水平断面仍为4腔心,第15、16水平断面为3腔心,即左心房已消失,仅存右心房、右心室与左心室,第17水平断面则仅存左右心室两腔;在第16水平断面应注意其右心房正好切及下腔静脉口,在第17水平断面则下腔静脉同右心房完全分离。后纵隔内结构与上面的断面相似,但食管的断面逐渐移向左侧,从胸主动脉右前方移到动脉前方。

胸膜肺区与胸壁:注意两肺的斜裂不断前移,上叶的断面不断缩小,其中右肺在第16、17水平断面上叶完全消失,左肺上叶也仅存下舌段的一小部份。同时两肺下叶及右肺中叶不断扩大,下叶的4个基底段明显。特别注意右胸膜肺区,已切开上凸的膈肌及肝右叶,下腔静脉与肝的腔静脉沟紧贴。在胸壁的构成上,第16、17水平断面已无胸骨体,代之以剑突,在剑突与肋软骨前面出现腹直肌的断面。

11、观察胸部冠状断面

胸部的冠状断面以腋中线平面为标准平面,以2cm的层厚分别向前后切割。每个断面均划分为纵隔区及胸膜肺区与胸壁。各断面均从前面观察。

(1)第1冠状断面

此断面通过胸骨柄。

纵隔区:此断面已切开心包与心室,故已为中纵隔的断面。首先观察心包与心包腔,接着观察切开的左、右心室,主要是右心室,表明右心室比左心室更偏前。注意心和心包隔膈肌中心腱与肝左叶相邻。

胸膜肺区与胸壁:注意观察右肺被切及的为上叶与中叶及二者之间的水平裂,左肺切及的大部份为上叶,下叶仅很小一部份被切及,注意与心包相贴的为舌叶。在心包以上仔细观察两肺前缘在中线上相接,仅隔以纵隔胸膜。胸壁被切及的结构,有第2~9肋及肋间肌,注意第2肋软骨对向胸骨柄下缘,另外应观察肋与肋间肌表面有胸大肌的切面。

(2)第2冠状断面

此断面通过锁骨的内侧半与升主动脉的前壁。

纵隔区:下部仍切及心包与心室,仔细观察左右心室室壁厚度与室腔大小;注意观察室内的房室瓣、腱索与乳头肌;在右心室上方确认右心房及后者上方的右心耳;确从右心耳左侧、位于中线上几首垂直上升的大血管即升主动脉,注意其前壁已经剖开,在升主动脉起始部寻认右冠状动脉口;在升主动脉左侧、左心室上方确认右心室的动脉圆锥及肺动脉口,注意肺动脉口处的肺动脉瓣,并确认自此向上的肺动脉干;仔细辨认心与大血管周围的心包;在升主动脉上方确认横行的左头臂静脉。

胸膜肺区与胸壁:在右肺仍见上叶与中叶及二者之间的水平裂,注意右肺中叶下方隔膈与肝右叶相邻;左肺下叶与斜裂较上一断面明显,注意上叶内侧面与升主动、肺动脉干及左心室相邻,其纵隔面上心压迹明显,下叶下方(隔膈)邻胃。胸壁结构与上一断面相比,出现第1肋的断面及胸小肌的切面。

(3)第3冠状断面

此断面纵切升主动脉与上腔静脉,并纵切颈部的气管、甲状腺侧叶与颈总动脉。

纵隔区:在下部仍切及左右心室与右心房,但注意右心室仅剩一小部份;在右心室右上方已切开右心房,仔细观察上腔静脉在右心房的开口,并观察其行程,注意它沿升主动脉右侧下降,在其上端应观察其与右头臂静脉相延续的情况;观察右头臂静脉的汇成;仔细观察升主动脉,其下端通左心室处为主动脉口,在该口处分辨主动脉瓣;观察在其上端与主动脉弓相延处自主动脉弓发出的头臂干;注意头臂干左右侧分别有左右头臂静脉的剖面;观察心房心室之间的冠状动脉。注意头臂干与左头臂静脉上方为颈部的气管及甲状腺的切面,甲状腺左侧的血管为左颈总动脉。

胸膜肺区与胸壁:注意右肺已出现下叶,右肺的斜裂与水平裂均清楚显示,应分辨右肺的上、中、下叶;左肺斜裂清晰,上下两叶分辨清楚。胸壁与上一断面无异。

(4)第4冠状断面

此断面横断主动脉弓,纵切上腔静脉并通过肺动脉杈。

纵隔区:心包内切及左右心房与左心室,右心室已不存在。仔细观察右心房,其上份与上腔静脉相通连,其下份有下腔静脉的开口,注意下腔静脉口前缘的下腔静脉瓣连至左后壁上的卵圆窝前缘。注意左半心恰好切经左房室口,口上方为心房,口下方为心室,于房室口处仔细分辨其二尖瓣。识别下腔静脉瓣与左房室口之间的冠状窦口及冠状窦瓣;找出左心房左上方的左心耳;在左心耳下方识别左冠状动脉旋支与伴行的心大静脉;在上腔静脉左侧、左心耳上方确认肺动脉杈,注意肺动脉干于此处分为左右肺动脉的情况;在肺动脉杈上方确认主动脉弓的横断面,注意其上壁向上发出的左颈总动脉;仔细观察上腔静脉后壁,在静脉断面近上端处找出奇静脉的开口;观察主动脉弓与上腔静脉之间、位于中线上的气管的切面,其断面上端上方有食管的断面。

胸膜肺区与胸壁:注意两肺肺尖与胸膜顶均突至颈根部;右肺上、中、下叶分辨清楚,下叶的断面加大,应于肺门处识别右肺动脉与右上肺静脉及右肺中叶支气管。在左肺上叶上部寻认前段支气管,在左肺上叶中部识别舌叶支气管。胸壁的构成基本同上一断面,在肋与肋间肌表面能识别前锯肌;在锁骨下方、胸大、小肌深面确认锁骨下动、静脉或腋动、静脉。

(5)第5冠状断面

此断面通过气管杈并切经左心房后半部。

纵隔区:首先观察心包及其包绕的心,注意在此断面仅剩下左半心的后壁,左心室仅存冠状窦下方一小块后壁,左心房被切及后半部,仔细观察其后壁,可见两侧肺静脉的开口;在左心房与心室之间即冠状沟内寻认冠状窦及心大静脉,辨认与后者相伴的左冠状动脉旋支;在左心房上方找出气管杈的断面及左、右主支气管的剖面,确认气管隆嵴、右主支气管发出的右上叶支气管与中间支气管、左主支气管在肺门分为上叶与下叶支气管的分杈点;在右主支气管起始处上方、气管右侧确认奇静脉的断面;在左主支气管末端与左上叶支气管起始处上方确认左肺动脉的断面;在左肺动脉断面上方、气管左侧确认主动脉弓的断面;在主动脉弓与气管之间的上方确认食管的断面;在气管杈与心房之间确认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在主支气管上方辨认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

胸膜肺区与胸壁:注意右肺上叶与中叶断面比上一断面缩小,中叶减小尤为明显,下叶明显增大;仔细观察上叶支气管分出的尖段与后段支气管、右上叶支气管下方及中间支气管外侧的右肺动脉及支气管肺门淋巴结;在右肺下叶仔细辨认基底段支气管与肺动脉的分支。在左肺注意主支气管分为上叶与下叶支气管的情况、上叶支气管分为尖后段支气管、前段支气管的情况。胸壁构成同上一断面,在锁骨下方切及腋窝,其内有腋动、静脉与臂丛的断面。

(6)第6冠状断面

此断面纵切胸主动脉。

纵隔区:此断面心与心包、气管、食管等器官均已不存在,故首先在中线稍左侧处确认纵行的胸主动脉的纵切面;然后在其上份的右侧观察纵行的奇静脉弓的横断面;在主动脉断面的上方与下方观察被冠状剖开的脊柱的剖面,可见椎骨的椎体与椎间盘,在平两肺尖的高度尚可见被切开的椎管及管内的脊髓,体会脊柱的生理弯曲;在脊髓断面的右下方、脊柱与右肺之间寻认肋间后动脉的断面。

胸膜肺区与胸壁:首先观察右肺,其中叶已经消失,水平裂也不可再见,仅见斜裂大致呈水平方向分隔上叶与下叶,在右肺下叶可分辨其上段与基底段支气管及伴行的动脉分支。观察左肺,其斜裂亦为横行,在下叶内可见上段与后底段支气管,并可见左肺动脉的断面,另应注意左肺内侧面邻主动脉弓处的压迹,即主动脉弓沟。胸壁构成基本与上一断面同,腋窝已切至后壁,可见肩胛下肌的切面。

(7)第7冠状断面

此断面通过胸主动脉后壁,纵切。

纵隔区:纵隔内结构仅存胸主动脉后壁,注意观察其与脊柱的位置关系;纵隔区除胸主动脉后壁外,仅能见脊柱的冠状切面,注意上端仍见椎管的断面。

胸膜肺区与胸壁:两肺分别位于脊柱两侧,两肺的上叶面积都变得很小,肺底隔膈分别与肝右叶及左肾相邻。胸壁在构成上已没有第1、2肋。在胸后壁表面有项背肌的切面,应注意识别。

(8)第8冠状断面

此断面纵切脊柱,通过各椎体后半部。

纵隔区:完全没有纵隔的结构,仅见脊柱胸腰段各椎骨的椎体与椎间盘,脊柱断面的上、下端均切开椎管,可见管内的脊髓及其被膜。

胸膜肺区与胸壁:两肺均仅存下叶。胸壁由第4~10肋及肋间肌构成,注意观察胸壁外侧有肩胛下肌与背阔肌的断面。仔细观察肩胛骨的断面,在肩胛冈上方应识别冈上肌与斜方肌;在肩胛冈下方识别冈下肌及其下方的小圆肌、大圆肌;在肩胛骨内侧端处识别肩胛提肌、菱形肌,在它们的内下方识别竖脊肌。

第四次实习

一、时间:3学时

二、内容:胸部矢状断面与相应CT、MRI图像观察

腹部水平断面与CT、MRI图像观察

三、方法:结合教材141~153页、165~180页的内容,对照胸腔纵隔、气管支气管及肺的标本及腹部(腹腔器官)标本分组观察胸部矢状断面与腹部水平断面标本,并与CT、MRI图像进行对照。

四、标本及其他实验材料

胸部第1~11矢状断面、腹部第1~15水平断面标本

胸部纵隔、气管支气管、肺的标本(在体原位及离体)、腹腔示各器官原位的标本及离体标本

相应CT、MRI照片

相应断面解剖图谱与光盘

五、步骤

1、  观察胸部与腹部各器官结构在体与离体标本。

2、  观察胸部矢状断面标本

胸部矢状断面以正中矢状面为标准平面,以层厚2cm分别向左、右两侧切割,每一断面均从左向右观察。

(1)第1矢状断面

此断面分为胸腔与胸壁及肩胛区两部。

胸腔与胸壁:胸前壁由第3~7肋及肋间肌、胸大肌、胸小肌构成,胸后壁则由第3~10肋与肋间肌、前锯肌、背阔肌构成。胸腔内仅有左肺的断面,仔细观察左肺由斜裂为分、下两叶的情况及两叶的外形。

肩胛区:肩胛区在胸后壁后上方,仔细观察该区中份的肩胛骨断面,分辨该骨的肩胛下窝、肩胛冈及冈上、下窝以及三窝内的肩胛下肌、冈上肌与冈下肌;识别位于肩胛骨断面下端背侧的小圆肌与大圆肌、冈下肌背侧的三角肌;寻认冈上窝上方的锁骨断面及连于锁骨与肩胛冈间的斜方肌,注意锁骨前下方还有三角肌的一小块断面。仔细观察肩胛骨断面下端同第3~9肋之间肌束呈放射状排列的肌,即前锯肌,注意在前锯肌、肩胛下肌、胸大、小肌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即腋窝,仔细分辨窝内的腋动、静脉与臂丛。

(2)第2矢状断面

这一断面亦分为胸腔与胸壁同肩胛区两部。

胸腔与胸壁:胸前壁由第2~7肋及肋间肌同胸大、小肌构成,胸后壁由第2~11肋与肋间肌及前锯肌、背阔肌构成。胸腔内仍仅见左肺的断面,肺断面比上一断面增大。

肩胛区:肩胛区结构基本与上一断面相同,但锁骨下方出现锁骨下肌的断面,三角肌不再可见。注意在胸小肌与锁骨下肌之间的血管为头静脉的断面。

(3)第3矢状断面

此断面仍划分为胸腔与胸壁及肩胛区两部。

胸腔与胸壁:胸前壁由第1~7肋与肋间肌及胸大肌构成,胸大肌上端与锁骨相连,注意锁骨已移至胸前壁第1肋上方。胸后壁由第1~11肋与肋间肌、前锯肌构成。胸腔内除切及左肺外,已出现心和心包,仔细观察包绕于心周围的心包并分辨其心包腔;注意心与心包的位置,它们位于左肺上叶之舌叶下方、左肺下叶前方;仔细辨认心被切及的部份可见位于最前下份的为右心室,仅见其裂隙状的室腔之一小部份,其后方的大部为左心室,可见左室的厚壁与窄腔。观察左肺的两叶及各叶内的段支气管断面。

肩胛区:仍首先找出肩胛骨,然后在其前方识别肩胛下肌与前锯肌,在其后方辨认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在冈上、下肌表面确认斜方肌。注意在此断面已不可见腋窝,在锁骨与第1肋之间的血管为锁骨下动、静脉,锁骨后上方纵切的血管为颈外静脉的切面,该静脉后方的小肌断面是肩胛舌骨肌下腹。

(4)第4矢状断面

在此断面已切及颈根部,故断面划分为胸腔与胸壁、肩胛区及颈根部三部。

胸腔与胸壁:胸前壁由第1~7肋软骨及肋间肌、胸大肌构成,但需注意第6、7肋软骨表面尚有腹直肌附着,胸大肌上缘附于锁骨。胸后壁由第1~12肋与肋间肌构成并有斜方肌、菱形肌附于胸后壁表面。胸腔内切及心与心包及左肺,首先观察心的断面,分辨左、右心室;注意两室室壁的厚度及室腔的外形;然后观察围绕心的心包及心包腔;最后观察左肺的断面,在此断面正好切及左肺肺门,先在心与心包后上方处找出左肺上叶支气管的断面,接着在上叶支气管前上方识别左上肺静脉,在支气管后上方识别左肺动脉,支气管前下方识别舌叶动脉;在左上叶支气管后方找出上段支气管,在左上叶支气管后下方找出后底段与内侧底段支气管;确认在后二段支气管下方的左下肺静脉。

肩胛区:仍先找出肩胛骨,注意在此断面肩胛骨仅剩脊柱缘之上份;然后在肩胛骨前面识别肩胛下肌、前锯肌,肩胛骨后方确认斜之肌;辨认在肩胛骨上方下行附于肩胛骨的肩胛提肌;在肩胛骨下方确认位于斜方肌深面的菱形肌的断面。

颈根部:首先确认附于锁骨的胸锁乳突肌;在该肌起点后方找出颈前静脉的断面;在该静脉后方找出粗大的锁骨下静脉的断面及再后方的锁骨下动脉的断面;注意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的上方有前斜角肌的纵切面及在前斜角肌后方、锁骨下动脉上方的臂丛的断面,另须认识在前斜角肌前面与之相贴行向下方的颈内静脉。

(5)第5矢状断面

此断面在所切矢状断面中最靠近正中矢状面,也称旁正中矢状断面,切及椎骨的横突与肋骨后端,划分为胸腔与胸壁及颈根部两部。

胸腔与胸壁:胸前壁由胸骨柄、第2~7肋软骨与胸大肌构成,胸骨柄上方见有锁骨的断面,胸后壁由胸椎横突、肋骨后端及其间的连结、背侧的竖脊肌、菱形肌、斜方肌构成。观察胸腔内结构见主要为纵隔的器官结构,位居断面中间的大部,仅纵隔前方与纵隔后方分别切及左肺舌叶与左肺上、下叶后份的一带状部份。观察纵隔,首先观察其最前下部,即位于膈肌中心腱上方的心,分辨被切及的部分为居前下部的右心室与位于后上部的左心房;仔细观察右心室的位置、室壁的厚度、室腔的大小,并观察室腔在肺动脉口延为肺动脉干的情况与肺动脉瓣;注意肺动脉干的走行;观察左心房的位置及接受左肺静脉的情况;找出右心室后上方、肺动脉口后下方、左心房前方的升主动脉起始部,仔细观察该处的主动脉瓣;寻认左心房后下方的冠状窦、右心室后下方的心中静脉断面;辨认包绕心的心包与心包腔。找出心与肺动脉干上方及后方的主动脉弓与胸主动脉,向下追踪至其穿膈肌主动脉裂孔处;在主动脉弓下方、胸主动脉上端前方、肺动脉干上端后方确认左主支气管的断面。

颈根部:首先在胸骨柄上方找出锁骨胸骨端的断面及起于锁骨胸骨端的胸锁乳突肌;确认该肌后方与之相贴的胸骨舌骨肌,并在后肌起点后方确认左锁骨下静脉;在该肌肌腹后方确认甲状腺侧叶(纵切面)与甲状软骨的切面;在甲状腺下端后方、锁骨下静脉后上方确认左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的断面;在颈内静脉后下方、左肺尖紧前方确认左锁骨下动脉。

(6)第6矢状断面

此断面即正中矢状断面,其胸壁主要由胸骨与脊柱构成,胸腔内主要切及纵隔区,故分为纵隔区与脊柱两部。

纵隔区:首先确定纵隔的前界胸骨与后界脊柱,区分胸骨柄、胸骨体与剑突及柄体连结处形成的胸骨角,识别脊柱各椎骨的椎体、棘突与椎间盘、棘间韧带以及椎管和管内的脊髓;注意纵隔的下界即膈,分隔心、心包与肝;观察纵隔上界即胸廓上口,可见气管、食管从颈部经胸廓上口进入胸腔,注意体会胸廓上口的围成。观察心被切及的部份,其中处于前面大部的是右心房,仔细观察右心房通向右心室的房室口,辨认房室口处的三尖瓣;确认右房室口前上方的右心耳及心耳前下方的右冠状动脉的断面;观察右心房后上方的左心房,注意其后方与食管的关系。确认右心房上方、几乎为垂直方向被纵切的升主动脉,注意其上端与主动脉弓相延续;确认从弓上壁发出上行的头臂干的断面及在其前方的左头臂静脉的断面,注意头臂干起点左侧还有左颈总动脉开口。在升主动脉后方、左心房上方确认右肺动脉的横断面;在主动脉弓与头臂干后上方确认从前上行向后下的自颈部经胸廓上口进入胸腔的气管(纵切面),在其下端仔细辨认气管隆嵴(注意它偏向左侧),并注意观察气管下端前下方与下方的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留意观察在颈部气管上端上方环状软骨的断面及气管上端前方的甲状腺的断面;确认行于气管与脊柱之间的食管,注意其与左心房的位置关系,并注意其后方与之并行的奇静脉。最后注意在胸骨同升主动脉、心与心包之间有右肺近前缘部份肺组织的断面。

脊柱:仔细分辨各椎骨的椎体、棘突,椎骨之间的连结,注意观察椎管及管之内容物。

(7)第7矢状断面

 第7矢状断面与第5矢状断面相当,也称旁正中矢状断面,切及椎骨右侧横突与右侧肋骨的后端及颈根部,故亦划分为胸腔与胸壁及颈根部。

胸腔与胸壁:胸壁构成情况同第5矢状断面,仅肋为右侧的肋,椎骨横突亦为右侧者。胸腔内器官结构占据在中间大部的是纵隔,纵隔前后各有呈带状的肺的断面。首先观察纵隔断面下部,几乎全部为右心房占据,注意右心房前份向上的突出部即右心耳;观察右心房后份,找出其上壁与下壁上的上腔静脉口与下腔静脉口;在下腔静脉口找出下腔静脉瓣并观察下腔静脉从腹腔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孔上升的行程;从上腔静脉口沿上腔静脉向上追踪至其由左右头臂静脉汇成处,观察来自左上方的左头臂静脉的行程,并观察奇静脉弓由后向前注入上腔静脉后壁的情况;在上腔静脉前壁前方、右心耳上方观察升主动脉右侧壁;于上腔静脉后方自奇静脉弓向下依次观察确认右主支气管、右肺动脉与右肺静脉。

颈根部:首先观察胸骨柄上方的锁骨胸骨端及其与胸骨柄构成的胸锁关节,仔细观察关节内尚有关节盘存在;确认起于胸骨柄与锁骨胸骨端的胸锁乳突肌与起于胸骨柄后面的胸骨舌骨肌,在该两肌起点之间找出颈前静脉的断面;在锁骨断面后方确认右锁骨下动脉断面;于此动脉上方确认左颈总动脉的断面,并确认颈总动脉上方的甲状腺侧叶的断面。

(8)第8矢状面断

此断面与第4矢状断面相似,切及近右肺肺门处,在此断面已完全不再存在纵隔结构,划分为胸腔与胸壁和颈根部两部。

胸腔与胸壁:胸壁构成情况同第4矢状断面。胸腔内完全由肺充满,首先找出斜裂,确认裂前上方的上叶与中叶,裂后下方的下叶,但上叶与中叶之间的水平裂并不清楚,上叶与中叶无明显分界;在斜裂中份也就是整个肺野的中央部找出两个粗大的血管的断面,确认其中前方的一个为右上肺静脉,后方的一个为右肺动脉的断面;在此二血管断面上方辨认右肺上叶支气管,在二血管紧下方找出中叶支气管,在右肺动脉后下方确认右下叶支气管,体会右肺的分叶、分段情况。

颈根部:先在第1肋软骨上方确认锁骨的断面;然后在其后方确认锁骨下静脉的断面;接着在静脉后上方找出锁骨下动脉的断面以及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的颈前静脉的断面;在锁骨及锁骨下血管上方辨认从前向后的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前、中斜角肌(均为纵切面);在中斜角肌后方识别项背部各肌。

(9)第9矢状断面

此断面切及肩胛骨脊柱缘及附于其上的肌,也切及部份颈根部结构,故断面划分为胸腔与胸壁、肩胛区与颈根部三部。

胸腔与胸壁:胸壁的构成同等3矢状断面。胸腔内全为肺的纵切面,先识别非常清楚的斜裂与水平裂,确认右肺的上、中、下三叶,然后观察各叶被切及的段支气管与伴行的动脉分支,体会各叶分段的情况、各段的位置。

肩胛区:先找出被切及的肩胛骨脊柱缘,然后寻认骨前方的肩胛下肌、前锯肌,骨后方的斜方肌,骨上方的肩胛提肌与骨下方的菱形肌,体会各肌与肩胛骨的关系。

颈根部:在第1肋前上方确认锁骨的断面,在锁骨后方、第1肋上面确认锁骨下动、静脉,注意位居前下方的为静脉,位于后上方的是动脉;在锁骨下静脉上方确认颈外静脉,在锁骨下动脉上方确认臂丛的断面;余其的结构基本上同第3矢状断面。

(10)第10矢状断面

此断面基本与第2矢状断面相当,亦划分为胸腔与胸壁同肩胛区两部,唯胸腔内切及的是右肺与第2矢状断面切及左肺不同。

胸腔与胸壁:胸壁构成同第2矢状断面。胸腔内被切及的是右肺,应识别斜裂与水平裂以及右肺的上、中、下三叶。

肩胛区:基本上同第2矢状断面,注意观察锁骨下肌后方的腋动、静脉与臂丛。

(11)第11矢状断面

此断面基本上同第1矢状断面,不同的仅是切及右肺而非左肺。

3、  观察腹部水平断面

腹部的水平断面与胸部的水平断面相接续,共15个断面。其中第1~8水平断面为上腹部的断面,主要观察肝、胆囊胆道、胰、脾、肾、肾上腺与胃、十二指肠等器官。第9水平断面及以下断面切及下腹部,主要观察大肠与小肠。各断面仍从下往上看。

(1)第1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10胸椎椎体,因此正好切及食管裂孔,断面也恰好通过第二肝门。

断面最外周部为胸壁的结构,胸壁深面为胸腔的范围,其内有呈半环形的带状的左、右肺的断面,两肺断面最前份之间为右心室室腔及心尖的断面,心肺断面环绕的结构为腹腔最上部突入胸廓内的部份,其中紧贴于心肺内面的薄层肌为膈肌的断面,膈肌围绕的器官为肝和胃,肝约占右侧2/3份,胃占左侧1/3部。

胸壁:观察构成胸壁的结构,见其最后的部份是第10胸椎及其后面的竖脊肌、斜方肌的断面,注意观察椎体两侧有第10肋的肋头及肋头关节,椎骨的横突末端与肋构成肋横突关节;观察胸壁最前份,是由胸骨体下端与第6、7肋软骨构成;在胸壁最前、后份之间辨认第5~9肋及其间的肋间肌的断面,注意在胸后外侧壁、肋与肋间肌表面尚有背阔肌与前锯肌的断面。

胸腔器官:观察胸壁与膈肌断面之间的呈半环形带状的左、右肺最下份的断面,分辨左肺的舌叶与下叶,右肺的中叶与下叶;在左肺舌叶与右肺中叶之间确认为心包围绕的右心室的最下份,分辨其室壁与室腔,注意辨别其左侧的心尖;观察两肺断面后端之间、胸椎椎体左前方的胸主动脉断面,找出其后方与右侧的半奇静脉与奇静脉,辨认奇静脉与主动脉之间的胸导管。

膈与食管裂孔:确认紧贴于心、肺内面的薄层膈肌的断面;在主动脉前方确认膈肌的食管裂孔和正通过该孔的食管断面。

腹腔器官:观察膈断面所范围的器官,其中居于左侧约占1/3份的为胃底的断面,其右侧占据2/3部为肝的断面;先在肝断面后缘近中点处找出下腔静脉,它位于食管右侧、椎体前方偏右侧处;在下腔静脉右前方确认肝中间静脉,其方向是从右前向左后指向下腔静脉,相当于10点钟的钟位;从肝中间静脉向下腔静脉左缘连线即代表肝的正中裂,将肝分为左半肝与右半肝;在左半肝寻认约位于1点钟钟位的肝左静脉,确认紧邻下腔静脉左缘的尾状叶;在右半肝确认由后外行向前内与下腔静脉相连的肝右静脉,沿此静脉与下腔静脉右缘的连线即代表右叶间裂,将右半肝分为右前叶与右后叶;注意肝右静脉末端后壁有一静脉注入,应为肝右后缘静脉。

(2)第2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10与11胸椎间椎间盘,并恰好切经贲门,切及的结构及其配布基本上同第1水平断面。

胸壁:基本上同上一断面,不同之处在于切经第10、11胸椎间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胸壁前份切及胸骨剑突与第5、6、7肋软骨。

胸腔内器官:胸壁与膈的断面之间面积缩小,切及的肺组织已近肺下缘,面积比上一断面减小,变得很窄;心的断面消失,仅存心包前下窦;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等结构没有变化,但食管消失。

膈:膈的断面更靠近胸壁,环绕肝与胃。

腹腔内器官:依然切及肝与胃,但两器官的断面均有增大,在膈断面的范围内肝占据右侧大部(约3/5份),胃占据左侧小部(约2/5份)。先确认脊柱前方偏右的、肝断面后缘腔静脉沟处的下腔静脉;仔细分辨开口于下腔静脉右侧壁的肝右静脉末端,在其右后侧小的血管断面为其属支;在大约10点至11点钟位之间的位置确认肝中间静脉;于下腔静脉前方确认肝左静脉;以肝中间静脉与下腔静脉左缘连线确定左、右半肝;在右半肝确定肝右前叶与左后叶;在左半肝确认尾状叶,并在该叶左侧确认静脉韧带裂,在左半肝断面前缘确认肝圆和韧带裂,该裂与腹前壁之间有镰状韧带相;以肝镰状韧带同静脉韧带裂的连线代表左叶间裂确认肝左内叶与左外叶。观察胃的切面,注意在其右侧缘近肝尾状叶处有明显突向右侧的部份即为贲门的切面。

(3)第3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11胸椎椎体上半部,切及结构及其配布大体同第2水平断面,但有两个重要的不同之处,一是肺的断面完全消失,二是腹腔内出现脾与右肾上腺的断面。

胸壁:基本上同上一断面。脊柱被切及的结构不同于上一断面,是切及第11胸椎体上部,切及相应的肋椎关节;第5肋已消失,构成胸壁的肋为第6~11肋,其余结构与上一断面同。

胸腔内器官:肺已完全消失,膈的断面同胸壁之间仅留很窄的间隙,即为肋膈隐窝。膈与椎体间仍有胸主动脉、动脉右后方与左后方仍有奇静脉、半奇静脉断面,胸导管仍位于主动脉右后侧。

膈:腹腔器官与胸壁之间依然有膈的断面,但与胸壁已贴近,二者间仅很小间隙,在胸前壁可见膈与肋软骨相附。

腹腔内器官:主要切及肝与胃,两器官大体各占腹腔断面的一半。肝内仍应识别下腔静脉、肝左、右静脉与肝中间静脉,也仍应辨认静脉韧带裂与肝圆韧带裂,确定左、右半肝及右前、后叶、左内、外叶。在肝断面后缘、下腔静脉右后方处确认右肾上腺。在胃体断面后面寻认线状的脾的切面。

(4)第4水平断面

这一断面通过第12胸椎体,恰好切经第一肝门,肝门静脉左支与右支均显示清楚。

胸壁:结构及配布情况同上一断面,不同的是切及的椎骨为第12胸椎,肋被切及的是第7~12肋,在两侧第7、8肋软骨之间已无胸廓的结构,代之以腹直肌及其鞘与白线。

胸腔与膈:膈已贴近胸廓,肋膈隐窝更为狭窄,已近隐窝之下界。但膈与脊柱之间仍见胸主动脉的断面。

腹腔内器官:腹腔内仍切及肝、胃、脾与右肾上腺,其中右肾上腺与脾的位置与上一断面一致,但面积增大。肝与胃的断面大小与位置同上一断面基本相似,其中肝恰好被切经肝门。首先确定下腔静脉,接下来在下腔静脉断面前方找出U字形的血管断面,即为肝门静脉主干及其左支与右支,其中左支进入肝圆韧带裂,即为其矢状部;在U字形的肝门静脉左右支之间找出肝中间静脉的断面,确定左、右半肝;在右半肝于肝门静脉右支右后方、下腔静脉右侧确认肝右静脉,即可确定右半肝之右前叶与右后叶;在左半肝即以肝门静脉左支之矢状部作标志,划分左半肝为肝左内叶与左外叶。注意静脉韧带裂与下腔静脉之间即为肝尾状叶。

(5)第5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12胸椎与第1腰椎间的椎间盘,恰好通过主动脉裂孔。在此断面肋膈隐窝几乎完全消失,腹腔内出现胆囊、胰、十二指肠、左右肾等器官。

胸腹壁:胸壁由脊柱、第8~12肋与肋间肌等构成,脊柱被切及的部份为第12胸椎椎体下缘及此椎与第1腰椎间的椎间盘、两椎骨之间的关节突关节。两侧第8、9肋软骨之间为腹前壁的部份,应识别腹直肌及其鞘以及白线。

胸腔与膈:胸腔几乎完全消失,仅存肋膈隐窝的最低部份,膈几乎完全与胸壁相贴,需仔细辨认始能看清。在脊柱前方辨认左右膈脚,于两脚之间确认腹主动脉,此处即为腹主动脉通过主动脉裂孔之处。

腹腔内器官:肝与胃的配布大致同上一断面,但需注意肝断面已明显缩小。仍先确认下腔静脉;在相当于肝中间静脉的方位,也就是下腔静脉右前方约相当于10点钟位处确认胆囊的断面;从胆囊窝中点至下腔静脉左缘连线代表肝正中裂分出左右半肝;在右半肝找出肝右静脉,确定肝右前叶与右后叶;观察左半肝见其变得很小,找出肝圆韧带裂,划分左内叶与左外叶,可见左外叶几乎消失。胃断面已向右侧延伸,与左半肝相接,仔细观察其右侧缩细的部份为胃幽门窦的部份,与肝的左内叶及胆囊紧邻;在幽门窦后方、胆囊左侧确认十二指肠降部;确认胃后壁后面从右前向左后的长条形器官即胰,其右侧端紧贴十二指肠降部即胰头,其左侧端与脾相接即胰尾,胰头与胰尾之间的大部即胰体;观察与确认贴于胰尾、胰体后面从脾门开始、由左向右横行的脾静脉;在胰头后方确认恰位于下腔静脉前面的肝门静脉;在肝门静脉紧右侧确认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的胆总管;确认位于脊柱两侧与腹后壁相贴的左右肾,注意右肾与肝右后叶相贴,其左前方邻下腔静脉,左肾前面有脾静脉横行,左侧与脾相接邻,在内侧缘处有左肾上腺相贴;注意观察脾,其位置与上一断面基本相当,其断面略有增大,其内侧面的毗部应予特别注意。

(6)第6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1腰椎体。腹腔内切及器官基本与上一断面同,唯肝断面更为缩小,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切及。

胸腹壁:构成胸廓的肋存仅第9~12肋,在两侧第9、10肋软骨之间腹前壁面积增大,注意构成腹前壁的肌除腹直肌外,腹壁三层扁肌已能清楚分辨,应一一予以辨认,并在腹后壁、腰椎椎体两侧识别腰大肌与腰方肌。注意椎管内的脊髓已是脊髓圆锥,表明脊髓即将消失,在其周围是马尾的断面。

腹腔内器官:在此断面膈与体壁紧贴,已不能再见肋膈隐窝,体壁范围内完全为腹腔器官。被切及的腹腔器官基本与上一断面相同,可分为前、中、后三部。观察前部的器官,见有横位于腹前壁后方的胃与其右侧的胆囊,注意观察胃的幽门尤其是幽门括约肌。观察中部的器官,其居于最右侧份的为肝的断面,最左侧份的为脾的断面,二者之间为十二指肠降部与胰,注意肝的面积已明显缩小,仅剩右半肝的最下份,但尚能区分右前叶与右后叶;脾的断面亦有所缩小;注意十二指肠降部的位置,其介于肝与胰头之间,前邻胃的幽门,后接右肾;胰腺横位于胃体后面,其右侧端即胰头紧贴十二指肠降部,其左侧端即胰尾与脾相接,仔细观察胰头形成的钩突及位于钩突前方的肠系膜上动、静脉,特别注意胰体下面之紧贴的十二指肠空肠曲的断面;观察胰头后方的下腔静脉与十二指肠空肠曲后方的腹主动脉,注意主动脉发出的左、右肾动脉及汇入下腔静脉的左肾静脉。观察后部的器官主要为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的左肾与右肾,注意两肾内侧缘均有肾上腺的断面。

(7)第7水平断面

这一断面切经第2腰椎椎体。与上一断面相比,肝的断面进一步缩小,脾断面消失,结肠左曲与右曲的断面出现。

腹壁:腹壁内仅存第11、12肋的断面,注意在腹后壁腰椎位置比上一断面前移,椎管内脊髓断面完全消失,仅存马尾与终丝。腹前外侧壁内三层扁肌清晰可辨,应予仔细分辨,并注意观察腹直肌与腹直肌鞘,以及腹白线。

腹腔内器官:腹腔内器官仍可分为前、中、后三部。观察前部的器官见中份为胃体占据,其左右两侧分别为结肠左曲与右曲的断面。注意中部的器官右侧端仍为肝的断面,其面积更为缩小,略呈三角形;最左侧端为降结肠的断面;在肝与降结肠之间依次有十二指肠降部、胰头的钩突及空肠肠曲,注意在钩突前方有肠系膜上动、静脉与脾静脉的断面,钩突后方则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断面并列于腰椎椎体前方。观察后部的器官,在腰椎椎体两侧分别有左肾与右肾贴于腰大肌、腰方肌前方,注意两肾均切及肾门,可见有肾血管出入。

(8)第8水平断面

以断面切经第2、3腰椎间的椎间盘。在此断面胰腺完全消失,肝亦即将消失,结肠左、右曲消失,横结肠断面出现。

腹壁:肋的断面完全消失;脊柱位置进一步前移;腰大肌断面增大,其余部份同上一断面。

腹腔内器官:切及器官及其配布情况大体与上一断面相同。观察前部的器官,中份为横位的胃体的断面,其左、右侧分别是横结肠左侧部与右侧部的断面。观察中部的器官,最右端仍为肝的断面,最左端为降结肠的断面,注意肝的面积很小,肝断面即将消失;与肝断面紧邻的为升结肠的断面,在升结肠左侧为十二指肠下曲的断面,它自脊柱右前方向左侧延为十二指肠下部横行跨过脊柱前方;在十二指肠下部前方与后面分别有肠系膜上血管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紧邻;观察升结肠同十二指肠下曲前面的小肠袢及十二指肠下部左侧同降结肠之间的小肠袢,分别是回肠与空肠的肠曲,仔细观察小肠袢均与肠系膜相连,肠系膜位于胃体之后、十二指肠下部之前,注意观察系膜内的血管与淋巴结。后部的器官主要为左肾与右肾,分别位于脊柱两侧,但需注意在两侧腰大肌与肾的内侧缘间仔细寻认找出输尿管。

(9)第9水平断面

此断面通过第3腰椎椎体。上腹部器官已完全不可见,腹腔内器官主要是小肠与结肠。

腹壁:基本同上一断面。腰大肌断面更增大,注意肌深面的腰神经根。

腹腔内器官:肝的断面消失,肾的断面也不再可见,腹腔内器官仅见左右输尿管及胃肠道。观察各器官的位显关系,注意在腹腔最前份的为横位的横结肠及胃;在它们后方居于左、右侧腹区的为降结肠与升续肠;升、横、降结肠之间的部份,几乎全为空回肠的肠曲占据,其中居左侧半的基本为空肠,位居右侧半的则为回肠;观察脊柱前面并列的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在下腔静脉右前方仍可见十二指肠下部的断面;在两腰大肌前缘前方仔细辨认左右侧输尿管的断面;在十二指肠水平部及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前方找出肠系膜,仔细观察系膜与小肠的关系及系膜内的血管、淋巴结。

(10)第10水平断面

此断面通过第3、4腰椎间椎间盘。在此断面胃与十二指肠已不可见,腹腔器官仅存结肠与空肠回肠及输尿空。

腹壁结构及配布基本上与上一断面相同,脊柱位置继续前移,已近断面中央。

腹腔内器官仅见腰大肌前外侧面的输尿管断面及结肠与空回肠的断面,注意在腹前壁深面与之相邻的为横结肠,在两侧腹区贴腹后壁的为升、降结肠;十二指肠已经消失,结肠断面之间的肠管全为空肠与回肠,其中空肠位居左侧小部,回肠位于右侧大部。在脊柱前面仍可见并列的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在腹主动脉左侧寻认肠系膜下动脉,并注意分辨腰大肌深面的腰神经根。

(11)第11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4腰椎椎体,椎体的位置几乎位于整个断面的中央。腹壁的结构及其配布基本同上一断面。腹腔内结构及其配布也基本上与上一断面相同,即腹腔最前部、横位于腹前壁后面的仍为横结肠,分别位于左、右侧腹区贴于腹后壁的仍为降结肠与升结肠,三结肠之间的仍为空肠与回肠,其中左侧份的为空肠,右侧份的为回肠。腰大肌前面仍见左右输尿管断面。腰椎椎体前方偏右侧份仍切及下腔静脉,但此处为其起始部,再往下即不可见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左侧腹主动脉已经消失,代替它的是它的两终末分支左右髂总动脉。

(12)第12水平断面

此断面通过第4、5腰椎间椎间盘。注意椎间盘的位置已达此断面的中央。在这一断面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已切及两侧髂嵴,故相当于降结肠部位的肠管已非降结肠而为乙状结肠;二是下腔静脉已消失,代之以左右髂总静脉。其余各器官结构及其配布基本同上一断面。

(13)第13水平断面

这一断面切经第5腰椎椎体上份,因此切及第4、5腰椎之间的关节突关节。这一断面切及髂骨翼,仔细观察可见其前面的髂窝及窝内的髂肌,髂骨翼背面有臀中肌起始。此外须注意两侧髂血管之间的距离加大,其中左髂总动脉已经分为两个终末分支左髂内与髂外动脉。其余器官、结构同上一断面。

(14)第14水平断面

此断面仍通过第5腰椎体,但切经其下份,故椎体后方的关节突关节应为第5腰椎与骶骨之间的关节。在这一断面右髂窝内肠代替了升结肠,应特别注意盲肠左侧、回肠肠曲后方有阑尾的断面。

(15)第15水平断面

这一断面切经第5腰椎与骶骨之间的椎间盘。在这一断面左右髂血管之间距离进一步加大,且右髂总动脉亦已分为髂内与髂外动脉,臀中肌表面已出现臀大肌的断面。

第5次实习

一、时间:3学时

二、内容:腹部冠状断面与矢状断面及相应CT、MRI图像观察

   盆部水平断面及相应CT、MRI图像观察

三、方法:结合教材180~200页、201~223页的内容,对照相应腹部、盆部器官标本(离体与在体)分组观察腹部冠状与矢状断面及盆部水平切面标本,并同相应CT、MRI图像进行对照。

四、标本及其他实验材料

腹部与盆部器官标本(离体与在体)及腹部冠状与矢状断面、盆部水平断面标本,相应CT照片与MRI照片

相应断面解剖图谱与光盘

五、步骤

1、观察腹部与盆部器官标本

2、观察腹部冠状断面标本

腹部的冠状断面以通过腋中线延长线所作的冠状平面为标准平面,以层厚2cm为间距分别向前、向后切割,共8个层面,每个断面均从前面进行观察。

(1)第1冠状断面

此断面主要切及腹前壁,腹腔内器官仅切及肝、胃、横结肠的一部份。

(2)第2冠状断面

观察腹腔的境界:见上界为膈,呈穹窿状向上隆起,膈上见胸腔器官左、右肺与心以及胸膜与心包;在此断面不可见腹腔下界,在腹腔下份尚存腹前壁遮盖于腹腔前面;腹腔两侧界主要为腹壁三层扁肌,并可见下位的几对肋(第8、9、10肋)。

观察腹腔内器官:首先观察膈下方与之相贴邻的肝与胃,膈的下面右侧大部为肝与之相贴,仅左侧小部与胃底相贴邻,故整个看肝位于右上方,胃位于左下方;在肝断面先找出从下缘斜向左上的肝圆韧带裂,借助于该裂及其延长线可将肝划分为左内叶与左外叶,再在左外叶寻认肝左静脉的断面,以其作为标志将左外叶分为上、下两段,可于两段内各找出肝门静脉左支的分支左外叶上段静脉与左外叶下段静脉;观察胃的断面,区分其胃底、小弯与大弯,并于小弯寻认角切迹,确认角切迹右侧的胃幽门窦。在胃大弯下方寻认略斜向左上的横结肠,在横结肠左、右端寻认大网膜的剖面;于横结肠下方观察小肠袢,注意识别空肠与回肠的断面。

(3)第3冠状断面

此断面切及髂前上棘与耻骨上支(近耻骨结节)、耻骨联合,故可将耻骨上支与耻骨联合上缘作为腹腔的下界,腹腔的上界仍为膈,两侧仍见腹壁的三层扁肌与第9、10肋。

腹腔内器官观察:切及的腹腔器官及其配布大致同上一断面,新出现的器官包括左右髂窝内的乙状结肠与升结肠、从盆腔突入腹腔的膀胱。先观察肝的断面,见其比上一断面增大,在肝圆韧带裂找出肝门静脉左支之矢状部的横断面;沿此韧带裂向左上追踪确认肝左静脉的断面;在肝圆韧带裂右侧、肝断面下缘处确认胆囊与胆囊窝;在胆囊正上方,肝门静脉左支高度右侧处确认肝中间静脉的断面;将胆囊窝中点与肝中间静脉连线,并将肝圆韧带裂同肝左静脉连线分别代表肝正中裂与左叶间裂,确定左、右半肝及左内叶、左外叶。观察胃的剖面,确认其胃底、胃体、幽门窦。在胃剖面下方确认横结肠的断面,与上一断面不同,横结肠显示其左侧份与右侧份的横切面。观察横结肠以下肠管的断面,先在左、右髂前上棘内侧确认断面粗大的乙状结肠与升结肠及盲肠的断面,在此二断面与横结肠及胃断面之间的肠曲均为空肠与回肠的断面,其中位于左上部的基本上为空肠,位于右下部的则为回肠,特别注意回肠末端突入盲肠腔内,形成回盲瓣,回盲瓣上唇是盲肠与升结肠分界的标志。注意回肠断面下方、耻骨上支与耻骨联会上方的很大的断面即为从盆腔突入腹腔的膀胱的剖面。

(4)第4冠状断面

在此断面切经两侧髂骨翼与耻骨上支,腹腔上界及两侧壁的结构同上一断面。注意髂窝内有髂肌并同腰大肌合为髂腰肌,在腰大肌内侧尚有髂外动静脉的断面。

观察腹腔内器官,首先观察腹腔最上部、膈下方的肝与胃,在肝的断面先确定肝圆韧带裂与胆囊窝,分别在裂内确认肝门静脉左支之矢状部的横断面与胆囊的断面;在肝门静脉左支上方确认肝左静脉,在胆囊左上方、肝左静脉右侧略偏下处确认肝中间静脉;确定肝正中裂与左叶间裂,分辨左、右半肝及肝左内、外叶。在肝断面左下方与下方观察与确认胃的两个断面,左外叶左下方贴于膈下的为胃底的断面,胆囊与肝右前叶紧下面的为胃的幽门窦。在胃两个断面之间确认胰的断面,可见胰被切及的是胰头与胰体,观察与确认自胰头与胰体相接续处下缘向下的血管即肠系膜上静脉与动脉,其中静脉偏右上,动脉位左下。在肠系膜上动脉断面下方,找出近垂直方向的腹主动脉的纵切面。寻认介于肠系膜上血管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十二指肠水平部的断面,可见在主动脉两侧各有一个断面,其中左侧的断面向左上方延续即为升部,达胰体下面续为十二指肠空肠曲。在胃底与幽门窦断面下方识别横结肠左右两端的切面;自横结肠左端的断面向下寻认位于侧腹区贴于腹壁的降结肠的断面,可见其向下延为乙状结肠进入髂窝之内;自横结肠右侧端的断面向下至右髂窝寻认升结肠与盲肠;在三种结肠之间观察与分辨空肠与回肠的肠曲,见仅左上部有少许空肠肠袢。其余小肠肠曲均为回肠,注意回肠肠曲与膀胱的断面相邻。

(5)第5冠状断面

在这一断面已切及膈脚与第4腰椎体及其上、下方的椎间盘,并纵切两侧腰大肌,在盆部正好切经髂耻隆起部与耻骨下支,故可清楚观察到腹腔与盆腔互相延续的情况。在腹腔侧壁此断面仅第10肋参与构成腹壁。

观察腹腔内器官:首先在膈脚右侧观察肝的断面,先找到近左侧缘的纵行的腔静脉沟及通行于沟内的下腔静脉;沿下腔静脉向上追踪见其穿膈肌之腔静脉孔入胸腔开口于右心房;向下追踪见其起自第4腰椎右下方,仔细观察可见其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在其汇合处下方确认与之紧邻的右髂总动脉,在左髂总静脉左端左侧确认左髂总动脉;在下腔静脉左侧、膈脚下方、第4腰椎上方确认腹主动脉的断面;在腔静脉沟上端仔细观察肝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情况。在腔静脉沟右侧找出胆囊窝及窝内的胆囊;在胆囊上方确认肝门静脉右支,并分辨肝的右后叶、右前叶与左内叶。在膈脚左侧与肝右后叶下方确认胃底与胃幽门管的断面。在幽门管左上方、恰于胆囊下方确认十二指肠上部,于幽门管左下方、腹主动脉断面下端右侧确认十二指肠水平部;在十二指肠上部与下部之间确认胰头的断面。在膈脚、胃底与主动脉左壁之间寻认与确定三角形的胰体的断面;在膈脚与胰体之间确认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与睥动脉的断面,并于脾动脉下方与右下方确认脾静脉与左肾静脉,注意它们的位置关系。在胃底左下方确认脾的断面,在脾与幽门管断面下方确认横结肠左、右端的断面。在两横结肠断面下方分别确认降结肠与升结肠的剖面,注意降结肠在髂嵴以下即为乙状结肠,另注意升结肠向下与盲肠相续。观察与识别空回肠的断面,在主动脉左侧为基本上为空肠,在主动脉右侧的基本上为回肠。注意在膀胱上方的肠管除回肠外尚有乙状结肠的断面,应予区别,另外,在此乙状结肠与髂腰肌间应寻认与识别左、右侧的髂外动、静脉。

(6)第6冠状断面

此断面沿冠状方向纵切脊柱腰段,第1~5腰椎及其下方的椎间盘都清楚显示。在盆部切及坐骨体与坐股支及二者之间的闭孔。注意观察第5腰椎外下方的血管为两侧的髂内动、静脉的断面。

观察腹腔器官:腹腔的断面被脊柱和髂腰肌占据了相当大的部份,在腹腔内被显示的器官减少。首先在膈的右侧半下方观察肝的断面,找出肝右静脉的断面,以此血管作标志区分右前叶与右后叶;在肝下方识别从左上向右下排列的与肝紧邻的十二指肠上部、幽门、幽门管与结肠右曲的断面;沿结肠右曲向下观察升结肠与盲肠,于十二指肠上部向下观察十二指肠降部,在这些断面之间的肠曲均为回肠的断面。在膈的左半下方胃底已不可见,识别从内侧向外侧配布于膈下面的左肾上腺、胰尾与脾;在胰尾与脾下方确认横结肠左端与结肠左曲;确认在第2腰椎体左上方、第1、2腰椎间椎间盘外侧、腰大肌上端上方、横结肠断面右侧的血管为左肾动、静脉,左腰大肌外侧的其他肠管均为空肠。第5腰椎下方的椎间盘下面的肠管为乙状结肠,再下为膀胱、前列腺的断面。

(7)第7冠状断面

此断面已过第4腰椎椎体,故此断面不可见该椎体,此断面在盆部恰通过骶岬处与两侧骶髂关节前上份及坐骨体,可向下追至坐骨结节。

腹腔内显示的器官的断面更少,膈的右侧半下方见右半肝的后部,主要为右后叶的部份;肝下方显示右肾与肾上腺断面;再往下为升结肠的断面。在脊柱左侧从上向下依次为左肾与肾上腺、降结肠、空肠与乙状结肠的断面。盆腔内主要见直肠的断面。

(8)第8冠状断面

在此断面主要切及腹后壁,其中脊柱腰段仅剩第1腰椎椎体后上部;第1腰椎以下显示椎管的斜切面,管内见脊髓末端与终丝、马尾;再往下仅见第4、5腰及第1骶椎棘突。脊柱两侧为肾区,右侧膈下尚存右半肝的最后份,其下方为右肾与肾上腺的断面,左侧膈下为左肾与肾上腺,再下尚有空肠的断面。盆腔内主要为直肠的冠状断面,见其向下延为肛管,后者终于肛门,仔细观察可见分隔直肠肛管的肛提肌。

3、观察腹部矢状断面标本

腹部矢状断面以正中矢状面为标准平面,以层厚2cm向左、右侧切割,共11个矢状层面。各断面均从左向右观察。

(1)第1矢状断面

观察与识别腹腔上界为膈,下界即髂窝,可见窝内的髂肌,腹前壁有第7~10肋及肋间肌与腹壁的三层扁肌,腹后壁有第11、12肋及背阔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观察腹腔内器官,在膈下前部有胃底的断面,后份有大致为长方形的脾的切面;在胃下方找出横结肠的断面,脾下方找出结肠左曲的断面;在髂窝内识别空肠与乙状结肠的断面。

(2)第2矢状断面

观察与识别腹腔境界,见上界仍为膈,下界仍为髂窝,腹前壁有第6~10肋及三层扁肌,后壁与上一断面同。

观察腹腔器官:在膈下仍先找出胃与脾;在胃体前上方确认肝左外叶的断面,在胃后壁后下方确认胰尾的断面,并辨别脾动、静脉;在胃与 胰尾下方确认横结、脾下方确认结肠左曲断面;观察横结肠、结肠左曲以下的肠曲,除贴于髂肌上方的两个乙状结肠断面外均为空肠的断面。

(3)第3矢状断面

观察腹腔境界:上界仍为膈;下界为髂窝最内侧份,腰大肌断面代替了髂肌,在腰大肌断面前下方有髂外动静脉的断面;前界有第6~8肋与腹壁三层扁肌;后界除第11、12肋外,出现腰方肌、竖脊肌代替腹内斜肌等腹前外侧群肌。

观察腹腔内器官:首先在膈下观察肝、胃与脾,肝的断面位于最前方,为肝之左外叶,于其后缘中点前方确认肝左静脉,以此静脉为标志可区分左外叶的上段与下段;肝后方为胃底胃体的断面,注意肝胃断面都比上一断面增大;胃后为脾的断面,已明显减小。在脾断面下方确认左肾的矢状切面,注意观察其实质与肾窦的区分,实质内皮质与髓质的区分及肾窦内的结构。在胃、脾、肾三者之间分辨脾静脉与胃短动脉,其中管径粗大的为静脉;在胃后壁与肾前面之间确认三角形的胰的断面,在其上缘处确认脾动脉,在动脉前下方确认更粗大的脾静脉。在左肾下方辨认贴于腰方肌前面的降结肠;在降结肠断面上份的前方找出与确定贴于腹前壁后面的圆形肠管横切面为横结肠,仔细观察尚可见其上方有横结肠系膜与其相附,在横结肠断面前下壁尚有大网膜相附,追踪大网膜可见其上端附于胃大弯;在腰大肌断面前下方、髂外静脉上方确认乙状结肠的断面,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及胃、胰、肾之间的肠管均为空肠的断面。

(4)第4矢状断面

此断面切经髂后上棘与耻骨上支,也切及骶骨翼外侧份,故腹腔在下方已与盆腔通连;腹腔上界仍为膈,腹前壁在上份仍有第7、8肋软骨,软骨以下主要见腹直肌的纵切面;腹后壁仍见竖脊肌,但已出现相应椎骨横突的断面,应予分辨,腰大肌的位置已上移,已在骶骨之上,须注意观察腰大肌断面下方的血管神经,在该肌断面下方三个大血管断面中最偏前的为髂外动脉,最偏后的是髂总静脉,二者之间的为髂内动脉,注意髂总静脉与骶骨之间下行的神经为腰骶干,腰骶干上方有闭孔神经与股神经的断面,应仔细观察与分辨。

观察腹腔内器官:仍先在膈下观察肝、胃、脾,但在此断面脾后下方的左肾亦与膈相贴,故膈下与其相贴的器官比上一断面各出左肾。先观察肝的断面,注意已比上一断面所见明显增大,在近肝断面中央处确从肝左静脉,即以其为标志确定肝左外叶的上、下段,注意寻认此二段内肝门静脉左支的相应分支(肝左外叶上段与下段静脉);观察胃的断见,见其略有增大,其方向从后上斜向前下,其前壁大部与肝左外叶相贴,仅前下部直接贴于腹前壁后面,此即胃的触诊区,注意胃后壁的后方邻脾、左肾、左肾上腺、胰与空肠;注意脾的断面明显缩小,另须仔细观察其毗邻的器官;观察脾后下方的左肾,注意其与膈、第11、12肋的位置关系,仔细分辨其实质与肾窦,区分实质内的皮质与髓质,注意观察肾锥体与肾乳头,分辨肾窦内的肾盂、肾盏与血管,注意肾窦的开口即为肾门;仔细观察肾断面前上缘处与其紧贴的线状的肾上腺,腺与胃后壁及胰均相邻;注意胃后壁与左肾前面之间的三角形的胰,辨别近其上缘处的脾动、静脉的断面,其中位于前下方、口径粗大的为静脉。找出在腹前壁中点处后方贴近腹前壁的圆形肠管,即为横结肠的断面,观察其系膜及与其相附的大网膜,注意大网膜从胃大弯下垂,贴于腹前壁后面下降后再返折向上附于结肠的情况。在盆腔内找出耻骨上支与骶骨翼下份连线近中点处的乙状结肠,观察此肠与横结肠之间的空肠曲与肠系膜。

(5)第5矢状断面

观察腹腔的境界:腹腔上界仍为膈,注意其后份切及膈脚围成的主动脉裂孔,胸主动脉即将穿过该孔至腹腔;腹腔下界不能看清,仅能见骶岬,作为小骨盆上口的后界;腹前壁仅见第7肋软骨与腹直肌;腹后壁除见竖脊肌外主要见各腰椎椎体外侧缘及椎间盘外侧缘的断面及横突的断面,注意在各椎体的范围均有前后方向的静脉通行,向前注入腰静脉,其中以第2腰椎处最为明显,其向前注入第2腰静脉,此静脉应为椎间静脉或椎体静脉。辨认在第5腰椎椎体前的左髂总动、静脉。

观察腹腔内器官:先观察膈下的器官,见脾、肾、肾上腺均已消失,胃底胃体亦不可再见,在膈前部的下面仅见肝左外叶的断面,但在其后方出现食管腹部的切面。观察肝的断面,见其略似三角形,先找出在其后下缘前方并与之平行的三组血管的断面,其中中间一组为肝左静脉的断面,它的后上方与前下方的血管即为肝门静脉左支之分支,肝左外叶亦以肝左静脉划分为上、下两段。在肝下缘下方确认胃幽门窦的断面;于胃幽门窦与食管断面之间确认与肝相贴邻的胰体的断面,并应于其后上部内确认脾动、静脉的断面,动脉位于静脉上方、管径小于静脉;在脾动、静脉后方、第1、2腰椎间椎间盘前方确认左肾动静脉,动脉位于后上,口径较小,静脉居前下,口径明显粗大。在胃幽门窦下方,腹前壁后面找出两个紧邻的肠管的断面,其中上方一个为横结肠,下方的一个为空肠,注意有大网膜及肠系膜与它们相附。注意观察在胃幽门窦后方同高的部位、恰于第3腰椎椎体前方有腹主动脉的纵切面,主动脉与胃窦之间的上份与胰体相接处为十二指水平部与升部相移行处。

(6)第6矢状断面

此断面为正中矢状断面。观察腹腔境界,上界仍为膈,腹前壁主要切及腹白线,腹后壁主要见脊柱腰段的纵切面,见第1~5腰椎以及第12胸椎的椎体、棘突及二者之间的椎管、管内的脊髓与脊神经根、各椎体间椎间盘及各棘突间的棘间韧带、各棘突末端表面的棘上韧带,应一一予以辨认。

观察腹腔内器官:膈下仅见肝的断面与膈相贴,先观察与确认与肝后缘大致平行的静脉韧带裂,注意分辨裂前为肝左外叶,裂后即尾状叶;观察在肝左外叶近中垂线处的两个较大血管的断面,其上方的一个为肝左静脉,下方的一个即肝左外叶下段静脉,另在近静脉韧带裂中点前方处辨认肝左外叶上段静脉;在静脉韧带裂上端稍前方确认肝左后缘静脉。在肝尾状叶后下方找出膈脚及膈脚后方沿脊柱前面下行的腹主动脉纵切面;在腹主动脉下端前方确认贴于肝后下缘的胰头与胰体延续处的断面,注意腺体包绕的血管为肝门静脉,在腺上方的血管为肝总动脉。在肝下缘下方确认与其相接的胃幽门管的断面,后者下方有横结肠的断面。在胃幽门管后方、第3腰椎体前面确认十二指肠水平部,在其下方、第4腰椎体前方确认右髂总动脉、第5腰椎体前确认左髂总静脉。在十二指肠前面、幽门管与横结肠后方辨认肠系膜与系膜内的肠系膜上动、静脉。

(7)第7矢状断面

此断面与第5矢状断面切及的腹壁结构基本对称,腹前壁同样切及第7肋软骨与腹直肌,腹后壁切及各椎骨与椎间盘右侧缘及右侧横突、关节突关节以及竖脊肌,腹腔上界仍为膈,但在此断面膈的腔静脉孔被切及,应注意观察穿过此孔的下腔静脉,它在第5腰椎体前面汇成后沿脊柱前面上升,经肝尾状叶后面向上穿腔静脉孔。

观察腹腔内器官:在膈下观察肝的断面,先在肝断面后下缘中点偏后处找到肝门,在肝门稍下方处确认肝门静脉主干、肝固有动脉与肝总管并注意它们的位置关系;在肝门上方确认肝门静脉左支之角部与矢状部,特别注意角部与矢状部前下端左侧壁发出的左外叶上段静脉与下段静脉之起始处;观察从肝门弧形向上的背裂,它即尾状叶的前界;在背裂上端紧前方确认肝中间静脉末端的断面;自肝中间静脉末端向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连线并向前下方延长,即代表左叶间裂,肝断面此线以前的部份即左内叶,此线后方的部份即左外叶。确认肝下缘后下方与之紧邻的胃幽门管及幽门管下方、大约相当于第4腰椎高度、贴于腹前壁后面的横结肠的断面。在幽门管与横结肠后方、下腔静脉前面识别胰头与十二指肠水平部,胰头约相当于第2、3腰椎的高度,十二指肠水平部在第3腰椎高度;在胰与十二指肠同胃、横结肠之间观察肠系膜及系膜内的血管。在第5腰椎椎体前方、右髂总静脉前面确认右髂总动脉。在第1、2腰椎间椎间盘前面、下腔静脉后方确认右肾动脉。

(8)第8矢状断面

此断面腹壁的切面同第4矢状断面基本对称。

腹腔内器官的观察:首先观察膈下的器官,见膈下几全部为肝的断面占据,仅在肝断面后下方有右肾与右肾上腺同膈相贴。先在肝下面中份确认肝门,在肝门处寻认肝固有动脉左支与肝左管,在它们上方找出粗大的肝门静脉左支的断面;辨认肝门静脉左支后方、前上方与上方的血管,其中后方的为右后肝静脉,前上方的为肝中间静脉,上方的血管为肝右静脉,在肝右静脉上方与其紧邻的为其右后缘支;以肝中间静脉为标志划分左右半肝,在其前方的为肝左内叶,在其后方的为右前叶,以右后肝静脉同肝右静脉连线划分右半肝的两叶,连线前为右前叶,连线后即右后叶。观察右肾与右肾上腺,注意其毗邻,特别是与肝、膈、肋膈隐窝的关系;在右肾前方找出其动、静脉,注意在右肾动、静脉下方还有肾副动脉与静脉。观察与确认肾与肾血管前面、肝下方的弧形的十二指肠,从肝下缘由前下行向后上的部份为其上部,自肝门下方转折向下的部份为其降部,二部转折续连处即上曲;观察与确认十二指肠环绕的胰头;辨认在胰头前方与前下方的血管分别为胰十二指肠上血管与胃网膜右血管;确认十二指肠降部下端下方的横结肠断面,注意在其前方有大网膜,在其后方与后下方有肠系膜的断面。在腰大肌断面下方、骶骨翼前方观察与辨认右髂总动、静脉。

(9)第9矢状断面

此断面腹壁的结构基本上同第3矢状断面对称。

观察腹腔内器官:首先观察膈下,几为肝的断面占据,仍先找出肝门,在肝门处确认行向后上方的肝门静脉右支,注意其外周有较各结缔组织包绕;在肝门上方、肝门静脉右支前方确认肝门静脉左支(横部),其周围也有较各结缔组织;在肝门静脉左右支上方找出肝右静脉的两个主要属支,在肝门静脉左支前方找出肝中间静脉及再前方的肝左内叶静脉(肝左静脉的属支);在肝门静脉右支下方确认右后肝静脉,注意凡肝静脉断面周围都很少有结缔组织包绕;在肝门前方、肝下面确认胆囊;自胆囊窝中点向肝中间静脉连线,即代表肝正中裂,将肝右静脉同右后肝静脉连线代表右叶间裂,划分左、右半肝及右半肝的右前叶与右后叶。在肝右后叶后下方确认右肾,注意观察其实质与肾窦的划分,实质内皮质与髓质的区分,肾窦内仔细观察与辨认肾盂、肾盏及血管;在肾上极前面与肝之间确认线状的肾上腺。在胆囊、肝门与肾之间确认十二指肠降部;在十二指肠下方、腰大肌与腹前壁之间辨认横结肠、回肠与肠系膜的断面;在腰大肌断面前缘中点前方、回肠断面下端后方确认阑尾的断面。

(10)第10矢状断面

第10矢状断面与第2矢状断面是相对应的,腹壁结构与第2矢状断面基本对称。

腹腔器官的观察:先观察膈下面的器官,见膈下仅有肝的断面,首先在该断面中央处确定右后肝静脉;在其上方确认肝右静脉;在其后下方确认肝门静脉右支之右后叶静脉下段支;在右后肝静脉后上方的血管为右后叶静脉的上段支;在右后肝静脉前方的血管为肝门静脉右支的右前叶静脉;右后肝静脉上方为肝右静脉;据此确定右半肝之右前叶与右后叶及右后叶之上、下段。在肝下面前份确认与肝相贴的胆囊的断面;在肝下面后份确认右肾的断面,注意右肾上极前上与肝之间有肾上腺的断面;在胆囊与右肾之间辨认结肠右曲与横结肠之右侧端。在右肾下方辨认升结肠断面;在胆囊与横结肠下方,腹前壁后面辨认回肠及肠系膜的切面。

(11)第11矢状断面

这一断面同第1矢状断面是对应的,腹壁结构基本相当。

观察腹腔内器官:观察肝的断面,见其位于膈下,占据膈下全部空间;在肝断面中央处确认右后肝静脉;在此静脉上方辨认肝右静脉,将肝右静脉同右后肝静脉连线,即代表右叶间裂,将右半肝划分为右前叶与右后叶;在右后叶找出一缺乏血管的血管带,即可作为段间裂划分右后叶为上、下两段,注意两段内血管主要为肝门静脉右支右后叶静脉的分支。注意在肝下面胆囊同右肾、右肾上腺的断面均已消失,在肝下面仅结肠右曲与横结肠右侧端的断面与其相贴。在结肠右曲与横结肠下方观察与分辨升结肠、盲肠与回肠。

4、盆部水平断面的观察

盆部水平断面从骶岬开始,每1cm一个层面向下切割,至坐骨结节下方止,女性盆部一般14个断面,男性骨盆比女性高,约18个断面。每一断面均从下面向上观察。

女性的水平断面

(1)第1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1骶椎上份。首先观察盆腔后壁,见第1骶椎椎体位于整个断面的中央,其前缘即骶岬,其后方有三角形的骶管,仔细观察可见管内有第1、2骶神经及其他骶神经根;在骶椎椎体两侧为骶骨翼,同髂骨之间有骶髂关节上份的断面;骶骨背侧有竖脊肌断面;观察骶骨两侧的髂骨翼,其前面即髂窝,注意窝内的髂肌同腰大肌合为髂腰肌,在两肌之间找出股神经,在腰大肌内侧份后面找出闭孔神经,并于后者内侧寻认腰骶干;在腰大肌与骶椎前面之间观察与辨认左右髂内、外动脉与髂总静脉;观察髂骨翼后面的肌为臀大肌与臀中肌。观察腹前壁下份,分辨中线上的白线、白线两侧的腹直肌和腹直肌外侧的腹壁扁肌。

观察盆部的器官:此断面切及的器官实际上还是腹腔器官,先观察右侧髂窝内的盲肠与阑尾以及回肠末端的断面;在左髂窝内观察乙状结肠断面;在左右髂窝之间的部份辨认回肠肠曲与大网膜、肠系膜。在左右侧髂内动脉断面前方辨认左右侧输尿管断面。

(2)第2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及器官与结构基本同上一断面,不同之处有:盆后壁切及第1、2骶椎连结部,既切及第1骶椎体下部也切及第2骶椎体上部以及二者之间的椎间盘,同时切及第1对骶前孔,仔细观察可见孔内有第1骶神经前根通过;骶髂关节断面增大;臀大肌面积增大;竖脊肌面积有所缩小。腹腔内器官及其配布情况基本上与上一断面同,唯髂总静脉已消失,代之以髂内、外静脉的断面,髂内动脉伴静脉向后移位。

(3)第3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2骶椎体,整个断面切及器官结构及其配布大体同上一断面。在盆壁,于第2骶椎椎体前面外侧相当于第1骶前孔处有第1骶神经前支,在该椎体后面两侧相当于第2骶前孔处有第2骶神经根的断面,椎体后方仍见骶管,管内可见其它骶神经根;骶髂关节被切及最宽处;臀大肌进一步增大,并于臀中肌深面出现臀小肌断面;竖脊肌更为缩小;髂窝断面缩小,闭孔神经移至腰大肌内侧面后份,腰骶干移向后内侧。盆腔内器官与结构与上一断面最大不同是阑尾消失与出现两侧卵巢的断面,其中左卵巢位于左髂内、外动脉之间,右卵巢贴于盲肠左侧壁后内侧面。

(4)第4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3骶椎体,断面各器官结构及其配布情况同上一断变化不大,不同之处主要有:骶髂关节开始变窄;竖脊肌更为缩小;臀大肌与臀小肌均更增大,在臀大肌与臀中肌之间出现臀上动、静脉浅支的断面,在臀中、小肌之间出现臀上动、静脉深支与臀上神经的断面;在骶骨前面第1、2骶前孔外侧出现梨状肌的断面,并于其表面可见第1、2骶神经前支与腰骶干;髂肌与腰大肌已合为一肌;乙状结肠在两处被切及,因此出现两个切面,即左髂窝内一个断面,骶骨前面一个。

(5)第5水平断面

这一断面切经第4骶椎体,此断面已位于骶髂关节下方(不可再见该关节),已切至髂骨翼最下份近髂骨体的部位,故切经髂骨翼后内端同骶骨间的坐骨大孔,仔细观察可见有梨状肌正通过此孔,并可见梨状肌与髂骨之间有血管神经经过,它们即为臀上血管与神经。观察梨状肌附于骶骨前面的情况及肌前面的神经,从前外向后内依次可见第1-4骶神经前支,在第1骶神经前方尚可见腰骶干的断面。盆腔内卵巢的断面已消失,乙状结肠仍被切及两个断面,一个在髂腰肌内侧,一个位于骶骨前方,并与直肠相延续。另须注意髂内动、静脉均已不存在,仅有它们的分支或属支的断面。

(6)第6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5骶椎体,髂骨翼已不存在,代之以髂骨体。髂骨体同骶骨间为宽大的坐骨大孔,注意观察穿此孔出盆腔的梨状肌及肌前方的骶丛与臀下动、静脉;臀大肌与臀小肌面积进一步增大;髂骨体内侧端内侧出现闭孔内肌断面,其内侧有闭孔血管与神经、输尿管的断面;髂腰肌外侧端外侧出现缝匠肌的断面,后者后外方还可见阔筋膜张肌的断面;此外,腹直肌内侧端前面出现锥状肌。盆腔内于腹直肌后面出现膀胱尖的断面,乙状结肠与直肠之间出现子宫底(偏向右侧)的断面。

(7)第7水平断面

这一断面切经骶尾连结处,并切经两侧髋关节上份,耻骨体、坐骨体以及髋臼与股骨头清晰可辨;耻骨体、坐骨体内侧面仍有闭孔内肌与闭孔血管、闭孔神经;骶尾连结同坐骨体之间有附于尾骨的弧形的尾骨肌的断面;在尾骨肌、坐骨体同臀大肌之间有坐骨神经、臀下血管与神经、阴部内血管与阴部神经的断面;耻骨体前面有髂腰肌断面,后者外侧仍见缝匠肌、阔筋膜张肌断面。盆腔内最前部有膀胱、中部有子宫体、后部有直肠的断面,注意膀胱与子宫之间、膀胱子宫陷凹处切及突入此凹内的乙状结肠,直肠与子宫间切及直肠子宫陷凹;仔细观察两侧输尿管,其位置已向内侧移位,靠近子宫侧缘。此断面切及髂外动脉末端,可见由此动脉发出的腹壁下动脉及伴行静脉。

(8)第8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尾骨(第1尾椎高度),切及结构基本与上一断面相同,不同之处有:膀胱断面增大;子宫被切及的部位为子宫颈;子宫颈两侧有多个静脉断面,实为子宫阴道丛的断面,股骨头面积明显增大,髋关节囊内见股骨头韧带;臀大肌断面增大而臀中、小肌缩小;耻骨体前面、髂腰肌内侧出现耻骨肌的断面,缝匠肌深面出现股直肌断面。注意此断面的动脉主干已是股动脉而非髂外动脉。

(9)第9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尾骨下端,切及的结构基本同上一断面,但最大的特点是盆腔内已没有腹腔器官,所以应属于第三层。从此断面开始可以划分为一个中间部和两个外侧部,中间部指小骨盆腔及其前、后壁的部份,外侧部指盆腔侧壁及与之相连的下肢的部份。

中间部:观察盆腔前壁仍见腹直肌、锥状肌;盆腔后壁可见尾骨尖及呈半环形环绕直肠的肛提肌,在尾骨尖两侧有臀大肌最内侧份的断面;盆腔侧壁见髋骨内面有闭孔内肌贴附,肌与骨之间尚见闭孔血管与神经;注意肛提肌、臀大肌与闭孔内肌三者之间的三角形区即坐骨肛门窝,其内有阴部内血管与阴部神经。观察盆腔内器官,从前向后依次是膀胱、阴道及其腔内的子宫颈阴部道、直肠的断面;阴道两侧的血管断面为子宫阴道丛静脉的断面。

外侧部:首先观察构成盆腔侧壁的髋骨,在此断面切及的为耻骨体与坐骨体及它们构成的髋臼,在髋臼内有股骨头的断面,它们共同构成髋关节;髋骨内面有闭孔内肌起始,注意其腱绕过坐骨行向外侧至股骨大转子。在耻骨体与股骨头(髋关节)前方观察耻骨肌、髂腰肌、缝匠肌、股直股与阔筋膜张肌;在髋关节(股骨)外侧观察臀中、小肌;在髋关节与坐骨体后方观察臀大肌、闭孔内肌腱与下孖肌。注意观察髂腰肌前面的股血管股神经,臀大肌深面的坐骨神经与臀下血管、臀下神经及坐骨肛门窝内的阴部内血管、阴部神经。

(10)第10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股骨大转子,断面也分为中间部与外侧部。

中间部:此断面已切及耻骨上支的前下部,两侧耻骨上支已彼此接近。故观察盆腔前壁仅见两侧之锥状肌;观察盆腔后壁仅见肛提肌呈U字形环绕直肠,注意尾骨已经消失;观察盆腔侧壁见仍由髋骨及其表面的闭孔内肌构成,髋骨断面前份为耻骨体与耻骨上支,髋骨的后份仍为坐骨体构成,耻骨体与坐骨体仍共同构成髋血(最下份),故仍可见髋关节断面,在髋臼内仍见股骨头。观察盆腔内器官从前向后仍为膀胱、阴道与直肠,须注意膀胱已接近膀胱颈,其面积明显缩小,阴道内已无子宫颈。还须注意肛提肌同闭孔内肌、臀大肌之内间仍为坐骨肛门窝,特别注意窝的外侧壁上的阴部管,管内有阴部内血管和阴部神经通过。另外,应仔细观察耻骨上支(闭孔沟)同闭孔内肌之间形成的闭膜管,管内有闭孔血管、闭孔神经通过。

外侧部:基本上同上一断面,仅股骨被切及的部份增加,可见股骨头、股骨颈和大转子;另外是耻骨肌断面增大,股方肌出现,臀小肌消失。

(11)第11水平断面

此断面已切及耻骨联合上份,仍可分为中间部与外侧部。

中间部:先观察盆腔前壁,在此断面见其前壁由耻骨上支及耻骨联合构成;观察盆腔后壁仍可见肛提肌环绕直肠,肛提肌后外侧仍为坐骨肛门窝;观察盆腔两侧壁见髋骨仅被切及前份的耻骨上支与后份的坐骨体下份(近坐骨结节),在两部之间即为闭孔,有闭孔膜及闭孔内、外肌。观察盆腔内器官,见膀胱已为尿道取代,其后方仍为阴道与直肠。

外侧部:观察外侧部最大的特点是髋关节断面已不存在,再已不可见髋臼与股骨头,仅具股骨断面;其他特点是闭孔外肌出现;耻骨肌、股直肌断面增大;股外侧肌出现,臀中肌即将消失。

(12)第12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耻骨联合下份,仍分中间部和外侧部。

中间部:观察盆腔各壁见前壁由耻骨联合与耻骨下支构成;后壁仍为肛提肌,肛胆肌后外侧的坐骨肛门窝明显扩大;盆腔侧壁由耻骨下支、坐骨体及二者之间的闭孔、闭孔内肌构成。盆腔内器官与上一断面同。

外侧部:股骨被切及的部份已是股骨干的最上份,其后外侧为大转子;耻骨支与闭孔外肌,外侧出现短收肌与大收肌的断面,故附于耻骨支的肌从前外向后内依次是耻骨肌、短收肌、大收肌和闭孔外肌;髂腰肌断面缩小并后移;股直肌与股外侧肌断面增大并出现股中间肌断面;臀中肌完全消失。注意耻骨肌与缝匠肌之间的血管神经,除股神经股动、静脉外,在其深面有股深动、静脉,在浅面有大隐静脉的断面。

(13)第13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坐骨结节与坐骨支,亦分中间部与外侧部。

中间部:此断面已在耻骨联合下缘以下,盆腔已不再存在。观察中间部最前份为外生殖器的阴蒂与大阴唇;两侧为坐骨结节、坐骨支及附于坐骨支的坐骨海绵体肌;在它们之间为穿尿生殖膈的尿道、阴道和穿盆膈的肛管;仔细辨认肛管周围的肛门外括约肌及其外侧的坐骨肛门窝。

外侧部:股骨被切及的部位是股骨干上份,注意小转子被切及。以股骨干为中心观察其周围的结构,在其前内侧由前向后依次有长收肌、短收肌与大收肌,在短收肌外侧有耻骨肌行向后外附于股骨,耻骨肌紧外侧有髂腰肌的止端,注意它止于小转子;在股骨前方与外侧仍具缝匠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股中间肌与股外侧肌;在其内侧仍见股方肌行向内侧附于坐骨结节;在其后方为臀大肌,但断面已明显缩小,肌的深面除有坐骨神经外,已出现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与半膜肌的起端,应注意观察与辨认。注意短收肌深面有闭孔血管与神经的断面。

(14)第14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及股骨小转子。

中间部:最前份仍为阴蒂与大阴唇,可见阴蒂向后与小阴唇相延,两侧小阴唇间即为阴道前庭,有尿道与阴道的开口。注意此断面已切及肛门,在肛门周围仍见肛门外括约肌。

外侧部:基本同上一断面,仅出现股薄肌起始部的断面。

男性盆部的水平断面

男性盆部的水平断面中在髋关节以上各断面切及的器官与结构基本上同女性的断面;髋关节以下的水平断面也分为中间部与外侧部,其中外侧部所切及的结构同女性断面也基本相同,仅盆腔内器官及会阴部的器官结构各异,故仅选择男性盆部水平断面的8个断面中观察其中间部的器官与结构。

(1)第1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1尾椎,相当于女性的第8水平断面。

此断面中间部的前界仍见腹直肌、锥状肌,它们的外侧仍见腹壁的三层扁肌,不过腹外斜肌被切及的为其腱膜。中间部范围内的器官最前份的中部为膀胱;其左侧执业兽医有乙状结肠的断面,向后与直肠相连;其右侧有回肠的断面;其后外侧有输尿管与输精管的断面;其后方为直肠的断面,直肠与膀胱之间的部位为直肠膀胱陷凹。

(2)第2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2尾椎。

中间部的前界基本同前一断面,唯已不可见腹横肌。观察此区内器官最前部中份仍为膀胱,其两侧仍为乙状结肠与回肠,注意乙状结肠断面已缩小;后外侧仍有输尿管与输精管断面,注意输精管已跨输尿管前面至其内侧;后方仍为直肠,直肠两侧有尾骨肌从后内行向前外。

(3)第3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尾骨下部。

观察中间部前界,除见仍有腹直肌、锥状肌外,在其两侧可见腹股沟管及管内的精索的断面;观察后界仍见尾骨与尾骨肌。观察中间部器官,与上一断面不同的是回肠断面完全消失;输精管被切及的已是其壶腹部。

(4)第4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股骨颈上部。

中间部的器官与结构与上一断面基本相同,但已无乙状结肠断面,故已应为第三层。其输精管壶腹断面更大,并出现精囊的断面。另须注意尾骨肌已变为肛提肌;坐骨肛门窝变得清晰。

(5)第5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尾骨尖与股骨颈下部,已开始切及闭孔。

此断面中间部的器官基本同第4水平断面。

(6)第6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耻骨联合上份,坐骨体下份被切及,因此切经闭孔。

在此断面膀胱已经消失,亦不可见输精管与精囊,代之以前列腺的断面,前列腺后方仍为直肠。注意前列腺断面中有尿道通过。

(7)第7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耻骨联合下部及闭孔下份,注意切及坐骨体最下份(结骨结节)。

前列腺被切及近前列腺尖的部份,故其断面很小,注意仍有尿道穿经该腺。另注意观察前列腺与耻骨联合之间的耻骨后隙,其内可见前列腺丛静脉的断面。

(8)第8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坐骨结节与坐骨支。

此断面已在耻骨联合下缘以下,全部切及盆腔以下结构。在前部切及会阴浅隙内容物,包括尿道球与通过尿道海绵体的尿道、阴茎海绵体与坐骨海绵体肌,后部切及肛管与肛门外括约肌、外括约肌两侧为坐骨肛门窝。

第6次实习

一、时间:3学时

二、内容:盆部冠状与矢状断面及相应CT、MRI图像的观察

   四肢水平断面、膝部矢状与冠状断面及相应CT、MRI图像观察

脊柱水平断面与矢状断面以及相应CT、MRI图像观察

三、方法:结合教材223~237、238~256、267~276页的内容,对照相应盆部、四肢与脊柱标本观察盆部冠状与矢状断面标本;四肢的水平断面标本、膝部矢状与冠状断面标本;脊柱水平断面与矢状断面标本,并与CT、MRI图像进行对照。

四、标本及其他实验材料

标本包括盆部、四肢与脊柱的标本和断面标本

相应CT、MRI照片

相应断面解剖图谱与光盘

五、步骤

1、观察盆腔器官及四肢、脊柱标本

2、观察盆部冠状断面标本

男性盆腔冠状断面观察

(1)第1冠状断面

此断面切经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故切及部份耻骨上支与耻骨联合上份。

在两侧髂骨翼之间的部份实为腹腔的下份,观察两侧髂窝见分别存有乙状结肠与盲肠,在它们之间为回肠与肠系膜的断面,回肠与肠系膜下方,在耻骨联合与耻骨上支后方与之相贴的为膀胱。耻骨联合下方见有尿道海绵体与尿道、睾丸、阴囊以及阴茎海绵体。在耻骨支外下方是起于它的耻骨肌,在耻骨肌外侧有股动、静脉。髂前上棘下方有缝匠肌,外下方有阔筋膜张肌,内下方有髂腰肌。

(2)第2冠状断面

此断面切及两侧髂骨翼、耻骨上支与耻骨联合上份。

观察腹腔下份的器官,在左右髂窝内仍分别为乙状结肠与盲肠,二者之间仍为回肠的断面。回肠下方紧贴耻骨上支、耻骨联合的仍为膀胱,注意在膀胱后外上方有髂外动、静脉的断面。观察髂骨翼外面的臀中肌、内面的髂肌,注意后者与腰大肌相汇,合为髂腰肌。观察起始于耻骨支的耻骨肌、闭孔外肌、短收肌与长收肌,注意它们的位置关系。在耻骨肌外侧寻认股动脉与股深动、静脉,血管外侧即为髂腰肌。注意髂腰肌外面有阔筋膜张肌,下方有股四头肌。

(3)第3冠状断面

此断面除切髂骨翼、尚切及髂骨体、耻骨体以及它们构成的髋臼,故切及髋关节,股骨头断面清晰。此断面也切及耻骨下支,因此也通过闭孔,切及闭孔内、外肌。

观察两侧髂骨翼内面即髂窝内结构,髂窝内仍有乙状结肠及盲肠,另见髂肌与腰大肌相汇形成髂腰肌;在两侧腰大肌之间为各个回肠的断面围绕一个乙状结肠的断面,后者位于中线上,腰椎椎体前下方;在此乙状结肠断面外上方同腰大肌之间确认左右髂总动、静脉;在此乙状结肠断面外下方与腰大肌断面之间寻认左右髂外动、静脉,在髂外动、静脉与乙状结肠断面下方确认膀胱及膀胱下方的前列腺,注意膀胱前列腺两侧为耻骨体、闭孔内肌与耻骨支。观察髂骨翼外面的肌为臀中、小肌;观察髂骨翼下方的髂骨体、髋臼、股骨头,注意有股骨头韧带附于股骨头;观察耻骨体耻骨支间的部份即闭孔处有闭孔内外肌附于骨面与闭孔膜;在闭孔外肌下方观察短收肌、大收肌与股薄肌与短收肌、大收肌外侧有耻骨肌、髂腰肌,二者下方有股深动、静脉,再外侧为股内侧肌为股外侧肌。

(4)第4冠状断面

此断面切及第5腰椎同第1骶椎间的椎间盘、两侧耻骨下支并切经两侧髋关节。

腹腔下份的器官基本上同上一断面,盆腔内器官切及膀胱后份,可清楚见到膀胱底内面的输尿管间襞;膀胱颈下方有前列腺紧邻;在前列腺下方位于两侧耻骨下支之间的部份为尿生殖膈的断面,注意观察尿道膜部穿过此膈的情况。在此断面除通过髋关节外,还纵切股骨颈与股骨干。髂骨翼内外面的肌、股骨干内外侧的肌基本同上一断面。

(5)第5冠状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5腰椎、第1骶椎及二者之间的椎间盘,并切及两侧骶髂关节的前上部。

观察盆腔内器官见主要为直肠的纵切面,直肠断面下端的两侧可见肛提肌的断面,直肠断面与骶髂关节之间有髂内动、静脉的分支与属支。此断面髋骨被切及的部位在上部仍为髂骨翼、髂骨体,但在下部切及的是坐骨体,耻骨的部份已不再可见。髂骨翼内面仍见髂肌,外面则见臀小、中、大肌;坐骨内面见有闭孔内肌,外面见有股方肌。

(6)第6冠状断面

此断面切及第3骶椎体与骶管并正切经第3骶前孔,此断面也切经髂骨翼的后份和坐骨体后份,故切经坐骨大孔。

观察盆腔内器官主要见骶骨下方的直肠壶腹,可见直肠穿过肛提肌形成的盆膈移行为肛管及后者的下端肛门,仔细观察可见肛管两侧肛门外括约肌的切面。

观察坐骨大孔及通过该孔的梨状肌、肌下方通过的臀下动、静脉与臀下神经、坐骨神经及肌上方通过的臀上血管与臀上神经。观察坐骨内面的闭孔内肌及肛提肌、肛门外括约肌同闭孔内肌之间的坐骨肛门窝,仔细察看窝内的血管神经。观察坐骨外面的结构,见上份有闭孔内肌腱及上、下孖肌,下份有坐骨神经通过。观察坐骨下方则有起于坐骨结节的股二头股长头、半腱肌与半膜肌的起点。

女性盆部冠状断面观察

(1)第1冠状断面

此断面切及髂骨翼、耻骨上支、耻骨联合上份与股骨头。

观察腹腔下份的器官,见左右髂窝内分别有乙状结肠与盲肠,在它们之间为回肠与肠系膜的断面。回肠断面下方紧贴耻骨上支与耻骨联合的为膀胱,其后外侧有髂外动脉的断面。注意髂骨翼内面有髂肌,外面有臀中肌,后者下方有阔筋膜张肌。观察耻骨联合下方的阴蒂海绵体与大阴唇。察看耻骨支外下方的耻骨肌与闭孔外肌、短收肌,短收肌下方尚有长收肌,外侧即耻骨肌,后者外侧可见股动、静脉。

(2)第2冠状断面

此断面切及髂骨翼、髂骨体与耻骨体及其形成的髋臼、耻骨下支与股骨头。

观察腹腔下份与盆腔器官见切及的器官与结构基本同上一断。,在髂窝内出现腰大肌断面,可见髂肌与其结合形成髂腰肌,在腰大肌内侧尚可见髂外动、静脉的切面。膀胱下方出现闭孔内肌的断面。耻骨下支下方出现大阴唇、小阴唇及阴道的断面。观察耻骨体同耻骨下支之间的部份即闭孔的位置,该处有闭孔膜封闭。在此断面上仔细观察附于闭孔膜内外面的闭孔内肌与闭孔外肌,在闭孔外肌外下方辨认短收肌、长收肌与耻骨肌,观察髂骨翼外面的臀中肌与臀小肌。

(3)第3冠状断面

此断面仍切及髂骨翼与髂骨体、耻骨体与耻骨下支,也切及髋臼与股骨头,但因更偏后,故切及第5腰椎体及其下方的椎间盘,也切及股骨颈与股骨干。

腹腔下部及盆腔器官及其配布基本同上一断面,但在膀胱下面出现阴道前壁与阴道横切面,再下面仍见大、小阴唇与阴道前庭。髂骨翼外面、耻骨下支下方的肌亦基本同上一断面,仅大收肌代替长收肌,耻骨肌消失。

(4)第4冠状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1骶椎体与闭孔后份,切及髋骨的部份包括上份的髂骨翼的最后份与髂骨体、下份的坐骨体与坐骨支,骶髂关节清晰但耻骨不可再见。

盆腔内器官除由腹腔降入盆腔内的乙状结肠和回肠外,可见左侧卵巢、右侧输卵管与子宫、阴道,在子宫阴道下方有直肠的断面,应注意辨认并注意它们彼此的位置关系。髂骨翼外面仍见臀中、小肌,坐骨体与坐骨支之间为闭孔,闭孔膜内外面仍有闭孔内、外肌附着,闭孔外肌下方仍有大收肌、股薄肌等肌,应一一予以辨认。

(5)第5冠状断面

此断面切经第2骶椎体、骶管与第2骶前孔及两侧骶髂关节。此断面切及髂骨翼的后份和坐骨体后份,二者之间为坐骨大孔。

观察盆腔器官:左后部有乙状结肠的断面,左前部为子宫体的断面,二者间有左卵巢的断面,右前部见右侧卵巢断面,其后面整个盆腔右侧份全为回肠断面占据,盆腔最下部为直肠的断面,可见直肠向下延为肛管并开口于肛门。在髂骨翼外面臀小肌已消失,臀中肌表面有臀大肌的断面。在坐骨大孔处观察梨状肌出孔情况,分辨梨状肌上孔与下孔以及出入它们的血管神经,特别是臀上动、静脉、臀下动、静脉与坐骨神经。在坐骨体外面辨认闭孔内肌腱及上、下孖肌。

3、观察盆部矢状断面

盆部矢状断面亦以正中矢状面为标准平面,以层厚2cm向左右侧切割,共11个断面,现仅观察正中矢状断面和其右侧的5个断面,从右侧向左侧计数,每个断面仍从左侧面观。

男性盆部矢状断面观察

(1)第1矢状断面

此断面通过右侧髋关节外侧份,切经右侧股骨头、股骨颈与股骨干。

观察盆壁、臀部与股部上份:以髋关节为中心进行观察,首先观察构成髋臼的髂骨体,它向后上延伸的部份即髂骨翼,髂骨翼前面即髂窝,注意窝内有髂肌相附并行向前下与腰大肌合为髂腰肌;观察与确认髂骨翼后面的臀小、中、大肌,在臀中、小肌下端下方找出并辨认清楚从上向下的梨状肌腱、闭孔内肌腱与闭孔外肌腱。观察位于髋臼内的股骨头及与之相延的股骨颈、大转子及股骨干,在大转子后面寻认股方肌,在股骨头、颈前面辨认髂腰肌,在髂腰肌前方辨认从前向后的缝匠肌、股直肌与股内侧肌。注意厚肥的髋关节囊及附于髂骨体后下缘的髋臼唇。

观察髂窝内器官:髂窝内器官都是腹腔器官,注意其中位于最后上部的为盲肠,其余的肠管断面均为回肠。回肠前方可见腹前壁的三层扁肌。

(2)每2矢状断面

此断面通过髋关节中份。

观察盆壁、臀部与股部上份:仍以髋关节为中心进行观察,先观察呈钳形包绕股骨头的髂骨体形成的髋臼,注意边缘处有髋臼唇相附;髂骨体亦与髂骨翼相延,观察翼前面的髂窝及翼后面相附的肌,基本与上一断面相同,仅臀小肌断面有缩小,注意臀中肌浅深两面都有血管的断面,分别为臀上血管的浅支与深支,梨状肌腱与闭孔外肌腱均已消失代之以肌腹,故仅剩闭孔内肌腱,仔细观察分辨与此腱相附的上、下孖肌;注意股骨仅存位于髋臼内的股骨头;在股骨头后下方仍见股方肌,该肌深面可见闭孔外肌肌腹;股骨头下方主要为内收肌群的肌,仔细分辨其中的短收肌与大收肌;股骨头前方仍见髂腰肌下行,该肌下方有股动脉与股深动脉的切面。

观察髂窝内器官:右髂窝内仍见盲肠与回肠的断面,在盲肠上方有升结肠、横结肠的断面。肠曲前仍见腹壁扁肌。

(3)第3矢状断面

此断面切经髋关节最内侧份,切及髋臼窝与股骨头内侧缘。

观察盆壁、臀部与股部上份:在此断面髋骨被切及的是耻骨体、坐骨体及它们构成的髋臼窝,髂骨仅切及最后内侧份,在坐骨体与髂骨之间的部份即坐骨大孔。此断面即以坐骨大孔为中心进行观察。观察坐骨大孔上方的髂骨后内侧部,见其前方有骶骨翼的断面与其相对,并可见在下份它们构成的骶髂关节;在骶骨前方髂肌已消失,代之以腰大肌断面;在髂骨后下方见有臀大肌相贴;在坐骨大孔处观察穿孔出盆的梨状肌,仔细辨认从梨状肌上缘上方出入盆腔的臀上动、静脉与位于梨状肌上份前面的臀下动脉、梨状肌下份前面的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下方、臀大肌深面观察与分辨臀下动、静脉、臀下神经以及贴于坐骨体表面的闭孔内肌腱及上、下腘肌。观察耻骨体前面的髂外动静脉的切面,其中位于前上方的为动脉,后下方的为静脉;耻骨体与坐骨体之间的部份即髋臼窝,仔细在脂肪组织中分辨股骨头内侧缘的切面;观察耻骨体下方的肌,从上向下依次是耻骨肌、短收肌与长收肌,在它们后方有闭孔外肌与大收肌,贴于坐骨结节的肌为股方肌,坐骨结节下方纵行的肌为半腱肌与半膜肌。

观察髂窝内器官:在腰大肌断面前方观察腹腔器官,在该肌断面上端前方的为横结肠,该肌断面前缘中点前方的为阑尾,在该肌上份前面的为回肠,下份前面的为肠系膜与回肠的断面。

(4)第4矢状断面

这一断面位于右骶髂关节内侧,切及骶骨与耻骨上支、坐骨支,所以断面通过盆腔,也通过闭孔。

观察盆壁、臀部与股部上份:断面切及盆腔后壁的骶骨,也切及盆腔前外侧壁,可见耻骨上支与坐骨支以及二者之间的闭孔。先观察闭孔处的闭孔膜与膜内、外面的闭孔内、外肌;在闭孔外肌前下方分辨从前向后排列的长、短、大收肌,在长收肌与短收肌上端上方分辨耻骨肌,可见其起于耻骨支;在骶骨后面观察竖脊肌与臀大肌;在骶骨下份的前面找出起于骶骨的梨状肌起始部,在该肌前方可见臀下动、静脉行向后下,在它们上方有臀上动、静脉的断面。在闭孔内肌后份后上方寻认尾骨肌,闭孔内肌与尾骨肌上方的部位可见各个静脉断面,即为膀胱前列腺丛的静脉。注意在这些血管上方有输尿管的断面,应仔细分辨。

观察盆腔内器官:在骶骨与耻骨支之间基本上为回肠与肠系膜的断面。在骶骨上端前方的大血管为右髂总动、静脉的断面。

(5)第5矢状断面

此断面为旁正中矢状断面,切经第5腰椎及各骶椎以及它们之间的椎间盘外侧缘,在盆腔前壁切及耻骨上支与下支。

观察盆壁、臀部与会阴:观察盆腔前壁,见耻骨上支与下支互相延续,在耻骨下支后面有闭孔内肌与肛提肌的断面,在耻骨支前下方有闭孔外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的断面,在它们下方还有股薄肌的切面,在这些肌的前下方观察右侧阴囊的切面,可见囊内的睾丸与附睾;在耻骨下支下方观察球海绵体肌及其深面的尿道球;在骶骨背侧观察竖脊肌与臀大肌。

观察盆腔内器官:在耻骨支后方寻认膀胱及其后下方的前列腺,注意观察膀胱后方的精囊与输精管壶腹,在这些器官周围有各个静脉断面,均为膀胱前列腺丛的静脉。膀胱、精囊等器官上方均为从腹腔降至盆腔的乙状结肠与回肠及其系膜的断面。

(6)第6矢状断面

此断面为正中矢状断面,在盆腔后壁切经骶、尾骨正中平面,在盆腔前壁切经耻骨联合。

观察盆腔器官:耻骨联合后面的为膀胱、前列腺及尿道前列腺部,膀胱后面、前列腺后上方有输精管壶腹与精囊,在盆腔后部、骶尾骨前面的是直肠,它向上同乙状结肠延续,向下延为肛管,仔细观察可见肛管周围的肛门外括约肌。在直肠与膀胱之间有回肠与肠系膜的断面。观察阴囊与阴茎,仔细分辨阴茎海绵体与尿道海绵体,特别留意观察尿道的行程与穿经的结构。

女性盆部矢状断面观察

女性盆腔器官与男性盆腔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殖系统的器官,它们主要位于盆腔中部,所以在11个矢状断面中左右侧第1~4矢状断面切及结构均基本相同,真正区别大的是正中矢状断面与两侧的旁正中矢状断面(两侧第5及第6矢状断面)

(1)旁正中矢状断面(第5矢状断面)

盆壁的部份同男性的断面相似,不同的地方集中在盆腔内器官及会阴部。

女性盆腔内器官最前份的仍是膀胱,紧贴于耻骨支之后,最后份的器官亦为直肠,贴于骶、尾骨之前。膀胱与直肠之间见有子宫与阴道,注意分辨子宫底、体与颈,特别注意观察子宫腔;在子宫底上方找出右侧卵巢及输卵管。

(2)正中矢状断面(第6矢状断面)

主要观察盆腔内器官,从前向后依次为膀胱与尿道、子宫与阴道及直肠,注意直肠延为肛管,在肛管周围肛门外括约肌清晰异常。注意观察女性外生殖器,可分辨出大、小阴唇与阴道前庭及尿道外口、阴道口。

4、观察上肢的水平断面

上肢与下肢的水平断面均为右侧的水平断面,各断面均从下往上观察。

(1)臂上1/3份的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臂部上1/3份,位于三角肌粗隆上方。首先在断面近中央处(偏前)确认肱骨的断面;接着在肱骨断面前内侧观察与辨认肱二头肌与喙肱肌,注意区分位于最前内侧的肱二头肌短头、其后外侧的长头及长头后内侧的喙肱肌;确认肱骨前外侧包绕并附于肱骨的三角肌的断面;在肱骨后面确认肱三头肌,注意区分其三头,以及位于三个头与肱骨之间的桡神经、肱深动静脉;在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肱三头肌内侧头与长头间辨认肌皮神经、正中神经、肱动静脉、尺神经与贵要静脉,注意它们是按次顺序由前向后排列。另在肱二头肌与三角肌之间的皮下确认头静脉。注意头静脉在浅筋膜内,贵要静脉在深筋膜深面。

(2)臂中1/3份的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臂部中点附近的部位,与上一断面相比有以下变化:肱二头肌两头已合为一个肌腹;喙肱肌与三角肌均已消失,同时出现肱肌的断面,后者位于肱二头肌深面,紧贴于肱骨前面;肱骨后面仍为肱三头肌,但此肌同肱肌、肱二头肌之间出现内、外侧肌间隔,将其分隔;在内侧肌间隔内寻认正中神经、肱动、静脉、尺神经与贵要静脉,并注意正神经已移至肱动脉前内侧、尺神经已移至贵要静脉后方;在外侧肌间隔内寻认桡神经与肱深动静脉,注意其位置已移至肱骨外侧,在上一断面是位于肱骨后方。头静脉位于肱二头肌外侧缘的皮下。

(3)臂下1/3份的水平断面

首先找到扁薄的弧形的肱骨下段的断面,观察其内、外侧端的突起即肱骨内、外上骨上髁;确认肱骨前面与其相附的肱肌;确认肱肌前面的肱二头肌及辨认二肌之间的肱动、静脉与正中神经,注意神经已移至动脉内侧,二肌之间还可见肌皮神经的分支;在肱肌外侧辨认肱桡肌与桡侧腕长伸肌,其中肱桡肌位于桡侧腕伸肌前面,同肱肌之间有桡神经与桡侧副血管;在肱肌后内侧确认旋前圆肌,在此二肌与肱骨内上髁上嵴间确认尺侧下副血管的断面;在肱骨后面确认肱三头肌与肌内侧的尺神经;在肱二头肌内、外侧沟浅筋膜内寻认贵要静脉与前臂内侧皮神经、头静脉。

(4)经肱尺关节的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肘关节上份,平肱骨内、外上髁,显露肱尺关节。首先确认肱骨,然后在其前面观察与确认肱肌、肱肌外侧的肱桡肌与桡侧腕伸肌、肱肌内侧的旋前圆肌、肱肌在其前面的肱二头肌肌腱与腱膜,这些肌的配布情况同上一断面基本相同,仅桡侧腕长伸肌后方出现桡侧腕短伸肌、旋前圆肌断面增大、肱二头肌肌腹已变为肌腱及腱膜;注意旋前圆肌、肱桡肌之间的部位为肘窝,肱肌为此窝的底,注意辨认窝内的血管神经、留意它们同肱二头肌腱的关系;在肱骨后面确认尺骨鹰嘴,辨认肱尺关节的关节腔;在鹰嘴表面确认肱三头肌腱,在鹰嘴内外侧辨认肘关节囊与肘肌;在肱骨内上髁后方确认尺神经。

(5)经桡尺近侧关节的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肘关节下份,通过尺桡近侧关节。先在断面上找出尺骨鹰嘴的断面及其外侧的桡骨头,仔细观察二者之间的关节腔的间隙及环绕桡骨头的桡骨环状韧带与关节囊;在肘关节囊前面观察与识别肱肌、肱桡肌与桡侧腕伸肌、旋前圆肌,其配布情况同上一断面;注意桡侧腕伸肌后方出现指伸肌、旋前圆肌后方出现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以及尺侧腕屈肌的起始段;观察时窝,见其仍位于旋前圆肌与肱桡肌之间,肱肌仍构成其底,窝内仍有肱二头肌腱,腱内侧仍有肱动、静脉与正中神经、腱外侧仍见桡神经与桡侧返血管。在尺桡近侧关节后方予认时肌与附于鹰嘴表面的肱三头肌腱。在尺骨鹰嘴内侧面找出指深屈肌的起始部、在桡骨头前面找出旋后肌的止端。在尺侧腕屈肌深面找出尺神经与伴行血管。

(6)前臂上1/3份的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尺骨粗隆与桡骨颈。首先寻认圆形的桡骨颈的断面及其后内侧的尺骨的断面;确认从前面、外侧面和后面包绕桡骨颈的旋后肌;在旋后肌前外侧辨认肱桡肌、桡侧腕伸肌与指伸肌,其配布同上一断面;在旋后肌后面、指伸肌后内侧确认小指伸肌与尺侧腕伸经的起始部;在尺骨前面确认止于尺骨粗隆的肱肌;在肱肌与尺骨内侧确认从前向后排列的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与指深屈肌;在尺骨后外侧确认与其相附的肘肌。观察肘窝,见其内外侧界仍为旋前圆肌与肱桡肌,注意二肌已很接近,表明已近肘窝的尖;观察时窝的底,除肱肌外尚有旋后肌构成;注意肘窝内容物,正中神经、肱动、静脉仍位于肱二头肌肌腱内侧,腱的外侧已不见桡神经,代之以桡神经浅支与深支;在肘窝内尚可见肘正中静脉同深静脉之间的穿通支。尺神经位于尺侧腕屈肌深面与指浅屈肌之间。

(7)前臂中1/3份的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前臂中点高度,尺骨与桡骨干平行排列,其骨间嵴相对,为前臂骨间膜附着。尺桡骨与前臂骨间膜将此断面分为前、后两部,前部由前臂屈肌占据,后部则配布前臂伸肌群。观察前臂屈肌群(前群),见各肌排列为三层,其浅层由桡侧至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与尺侧腕屈肌;其中层有两块肌,桡侧者为旋前圆肌,尺侧者为指浅屈肌;其深层也为两块肌,即桡侧的拇长屈肌与尺侧的指深屈肌,注意观察各肌被此的位置关系。观察前臂伸肌群(后群),见其分为浅、深两层,先观察浅层,见由桡侧向尺侧依次是桡侧腕长,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与尺侧腕伸肌;深层则为旋后肌、拇长展肌与长伸肌。观察前臂前群肌间的血管神经束,即肱桡肌、桡侧腕屈肌深面的桡血管、桡神经浅支构成的桡血管神经束,尺侧腕屈肌、指浅、指深屈肌间的尺血管神经束、指浅屈肌与拇长屈肌之间的正中血管神经束和拇长屈肌、指深屈肌同前臂骨间膜之间的骨间前血管神经束。观察前臂后群肌间的骨间后血管神经束,位于后群肌浅深两层之间。

(8)前臂下1/3份的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尺桡骨下段,即尺骨头上方与桡骨近尺切迹上缘处。观察两骨亦平行排列,二骨之间亦有前臂骨间膜相连。观察在骨间膜前方从桡骨行向尺骨的旋前方肌;在旋前方肌前面为前臂前群肌各肌(除旋前圆肌)的肌腱,其位置关系基本同上一断面。观察前臂后群肌,见仅示指伸肌为肌腹,其余各肌均为肌腱的断面。从桡骨背侧的桡侧份开始至尺骨背侧依次有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桡侧腕长、腕短伸肌、拇长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与尺侧腕伸肌的肌腱,示指伸肌的肌腹位于指伸肌与小指伸肌腱深面、骨间膜背侧。观察前臂前群肌间血管神经束,骨间前血管神经束已深入旋前方肌,将逐渐消失,其余三束基本同上一断面;骨间后血管神经束见于骨间膜背侧近示指伸肌处。

(9)通过腕骨近侧列的水平断面

此断面通过腕骨近侧列的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观察这三块骨,见舟骨略似卵圆形,月骨略似三角形,三角骨为月牙形,在三骨周围有桡腕关节的关节腔,三骨之间也有腕骨间关节的关节腔。注意三骨的掌侧面与背侧面以及尺侧均有韧带相连。观察三骨掌侧的肌腱,由桡侧向尺侧为桡侧腕屈肌腱、拇长屈肌腱、第2~5指指浅、指深屈肌腱与尺侧腕屈肌腱。注意拇长屈肌腱与指屈肌腱间有正中神经断面,尺侧腕屈肌腱深面有尺神经与尺血管断面;另须注意正中神经连同拇长屈肌、指屈肌的9条腱浅面有腕横韧带横过,即它们位于腕管之内。观察舟骨桡侧偏前有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腱、偏后有桡侧腕长伸肌腱,在舟骨背侧有拇长伸肌腱与桡侧腕短伸肌腱。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拇展肌、拇短伸肌腱之间寻认桡动静脉与桡动脉掌浅支,在拇长展肌、拇短伸肌腱后方寻认桡神经浅支。在月骨与三角骨背侧寻认指伸肌、示指伸肌、小指伸肌腱,在后者尺侧确认尺侧腕伸肌腱。

(10)通过腕骨远侧列的水平断面

此断面通过腕骨远侧列的4骨头。首先观察此4骨,它们从桡侧向尺侧依次是大各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与钩骨;在大各角骨掌侧面辨认鱼际肌群中的三块肌,即浅面桡侧份的拇短展肌,尺侧份的拇短屈肌,深面的拇对掌肌;在钩骨前内侧观察与确认小指展肌;观察大、小鱼际之间附于腕骨的腕横韧带,在韧带浅面近中线处确认掌长肌腱,在该腱尺侧辨认尺动静脉与尺神经;观察腕横韧带深面同腕骨间的腕管及管内的正中神经与9条肌腱;在腕骨背侧辨认从桡侧到尺侧的拇短伸肌腱、拇长展肌腱、拇长伸肌腱、桡侧腕长、腕短伸肌腱、指伸肌与示指伸肌腱、小指伸肌腱及尺侧腕伸肌腱;在拇长展肌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寻认桡动、静脉的断面。

(11)通过掌骨中份的水平断面

此断面通过各掌骨中份。先观察5个掌骨的断面从桡侧向尺侧为第1~5掌骨,各掌骨断面基本上为圆或卵圆形,以第1掌骨断面最大。观察各掌骨之间的间隙内为骨间肌所占据,包括背侧的4块骨间背侧肌与掌侧的3块骨间掌侧肌。注意观察第1~3掌骨前面的鱼际肌群,即浅层的拇短展肌与拇短屈肌,深层桡侧份的拇对掌肌与尺侧份的拇收肌,留意在拇短屈肌与拇收肌之间有拇长屈肌的肌腱。在第5掌骨前面观察与分辨小鱼际肌的小指展肌与小指对掌肌,位于浅层的是小指展肌。在大、小鱼际之间辨认掌腱膜及其深面的8条屈指肌腱、起于指深屈肌腱的4条蚓状肌。观察手背的肌腱,拇长展肌腱、桡侧腕长、短伸肌腱与尺侧腕伸肌腱均已消失,从桡侧向尺侧辨认拇短伸肌、拇长伸肌、指伸肌与示指伸肌及小指伸肌的肌腱。

5、观察下肢的水平断面

(1)通过股部上1/3份的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股部上1/3份,通过坐骨支与股骨上段。按股骨与坐骨支及肌的配布情况,从前外向后内分为四层结构,故观察此断面时,亦从前外向后内依次分辨该四层结构,即第1层阔筋膜张肌、股直肌与缝匠肌;第2层髂胫束、股外侧肌、股中间肌、髂腰肌、耻骨肌与长收肌;第3层股骨、股方肌、闭孔外肌、大收肌、短收肌、坐骨结节与坐骨支;第4层臀大肌与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及半膜肌、骶结节韧带,须注意在第1、2层结构间有股动、静脉、股神经与股深动、静脉,在第3、4层结构间则有坐骨神经与臀下血管、臀下神经。

(2)通过股部中1/3份的水平断面

此断面通过股部中点的高度。首先在断面近中央处找出股骨的断面,然后找出附于股骨粗线的骨内、外侧肌间隔与后肌间隔,确定股部的三个骨筋膜鞘;分别在三个骨筋膜鞘内观察相应的前群肌、内侧群肌与后群肌,注意在内侧群肌仅见长收肌、大收肌与股薄肌,耻骨肌与短收肌均已消失,在后群肌中股二头肌仅见长头,该肌的短头尚未出现;观察缝匠肌、股内侧肌与长收肌之间的间隙邓收肌管,注意管内通过的血管神经并分辨它们的前后位置关第;在长收肌与大收肌间观察股血管;在股二头肌长头深面寻认坐骨神经;在大腿内侧面前份皮下寻认大隐静脉。

(3)通过股部下1/3份的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大腿下份,断面切及结构及其配布基本同一断面,仍分为三个骨筋膜鞘,三鞘内仍分别配布前群、内侧群与后群肌,仍可见收肌管,管内仍有股动、静脉与隐神经通过。但在观察时须注意缝匠肌的位置明显后移,已移至股骨后面;长收肌消失,大收肌断面明显缩小;股二头肌短头出现并与长头相汇合形成一个肌腹。另须注意收肌管的围成为缝匠肌、股内侧肌与大收肌,管内血管明显向内侧移位接近股骨。注意大隐静脉位于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的浅筋膜内。

(4)通过小腿上1/3份的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胫骨粗隆下份与腓骨颈。首先在断面中线的最前部确认胫骨的断面,在其后外侧确认腓骨颈的断面,于二者之间找出小腿骨间膜;寻认附于腓骨的前肌间隔与后肌间隔,区分胫腓骨及骨间膜前、后的小腿前骨筋膜鞘、后骨筋膜鞘及腓骨同前、后肌间隔围成的外侧骨筋膜鞘;辨认三骨筋膜鞘内的肌、血管与神经;观察附于胫骨内侧面的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与半膜肌的肌腱(腱膜)。在小腿前内侧面浅筋膜内寻认大隐静脉与隐神经,于小腿后面近中线处皮下寻认小隐静脉。

(5)通过小腿中1/3份的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小腿中点高度。仍首先在断面中线的最前份确认胫骨的断面,在其后外侧确认腓骨的断面,注意胫骨的断面比上一断面明显缩小;寻认小腿骨间膜与前、后肌间隔,确定小腿的三个骨筋膜鞘;观察与识别三骨筋膜鞘内的肌与血管神经;寻认大隐静脉与隐神经以及小隐静脉、腓肠内侧皮神经、腓神经交通支(或腓肠神经)。

(6)通过小腿下1/3份有水平断面

此断面通过小腿下份,断面面积明显比上一断面缩小。此断面仍区分为三个骨筋膜鞘,但须注意外侧骨筋膜鞘腓骨长肌已是肌腱而并非肌腹;后骨筋膜鞘内小腿三头肌已变为跟腱,且胫后血管、胫神经形成的血管神经束移至小腿后群肌深层与跟腱之间,同腓动、静脉相距甚远。在浅筋膜内大隐静脉与隐神经紧贴胫骨内侧面,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或腓肠内侧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紧邻,位于小腿后面中线上。

(7)通过髁关节的水平断面

此断面切经内踝与外踝及二者之间的距骨故正好通过踝关节。首先在断面中央找出距骨,在其内外侧确认内踝外踝,观察三者之间的关节腔,并注意观察关节囊与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与内侧韧带;在距骨前方寻认胫骨前肌腱、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第三腓骨肌腱)并在肌腱与踝关节关节囊之间寻认胫前血管与腓深神经;在内踝前面浅筋膜内寻认大隐静脉与隐神经;在距骨正后方确认跟骨与跟腱;在跟腱内侧缘与内踝之间辨认通过踝管4个骨纤维管的结构,从前向后依次是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血管与胫神经、长屈肌腱;在外踝后方辨认腓骨长肌与腓骨短肌的肌腱;在外踝后方浅筋膜内寻认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

(8)通过足部骨、关节的斜断面

此断面沿足部骨关节的方向斜切,在近端经内踝上方0.5cm处,在远端通过第1跖趾关节最凸点,此断面约与地平面成30度夹角,可分为前、中、后三区。首先观察后区,先在内、外踝间找出距骨,然后在其前方确认足舟骨,在其前外侧辨认跟骨,观察距骨同内、外踝及胫骨踝关节面构成的踝关节、距骨同舟骨、跟骨之间的关节;在舟骨前方确认第1、2、3楔骨,在第3楔骨外侧、舟骨前外侧、跟骨前方确认骰骨,观察它们之间的关节;特别注意距跟舟关节与跟骰关节,它们合称附横关节,另须注意距骨头外侧的凹陷(跗骨沟),该处为附骨窦之前外侧端,有距跟骨间韧带连结此两骨。观察中区,辨认5块跖骨,注意第1~3跖骨底同三块楔骨、第4、5趾骨底门骰骨构成跗跖关节,各跖骨头则同各趾第1趾骨构成跖趾关节,注意各跖骨之间的间隙即跖骨间隙为骨间肌充满。观察前区,主要观察各趾3节趾骨(趾仅2节)之间的趾骨间关节及跖趾关节。注意新的划分方法,以跗横关节区分后区与中区,有利于足前半的离断术。

(9)通过踝关节的距跟关节的冠状断面

此断面经跟结节前5cm处沿冠状方向切割,既切经踝关节,也切及距跟关节的后份。首先在断面中份找出距骨,在其上方观察它同胫骨下端及外踝形成的踝关节,在其下方观察它同跟骨形成的距跟关节。注意观察距骨下面内侧半向上的深凹,即为距骨沟,它将构成跗骨窦,其内有距跟骨间韧带连结距跟两骨;在内踝下面、跟骨内侧面观察踝管,其4个骨纤维管从内上向外下分别通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血管与胫神经(或已分为足底内、外侧血管与神经)、长屈肌腱。在跟骨下面观察足底软组织,见足底深筋膜与骨关节共同形成三个骨筋膜鞘,先观察其中的中间骨筋膜鞘,其下界即足底腱膜,在该腱膜深面依次分辨趾短屈肌、足底外侧血管与神经和足底方肌;观察内侧骨筋膜鞘与外侧骨筋膜鞘,找出并辨认清楚深筋膜深面的展肌与短屈肌,小趾短屈肌与小趾展肌。

(10)通过距跟关节远侧份的冠状断面

此断面通过距跟关节的前份。仍首先确认位于最上份的距骨,然后确认其下方的跟骨及二者构成的距跟关节,在关节内侧与外侧分别辨别跟舟足底韧带与距跟外侧韧带,在两骨之间确认距跟骨间韧带;在跟骨外侧辨认腓骨长肌与腓骨短肌的肌腱,注意腓骨短肌腱位于上方;在距骨与跟骨内侧有通过踝管的肌腱与血管神经,从内上向外下仍然是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血管神经与长屈肌腱,但须注意在此断面胫后动脉已分为足底内外侧动脉,胫神经亦已分为足底内外侧神经,在此断面伴肌腱,通过的血管神经是足底内侧血管神经;观察足底软组织,分辨足底肌的三群,即内侧群的展肌与短屈肌,中间群的趾短屈肌与足底方肌,外侧群的小趾短屈肌与小趾展肌;注意中间群与外侧群之间有足底外侧动、静脉与足底外侧神经通行。

(11)通过中间楔骨与第2趾中轴的矢状断面

此断面通过第2楔骨、第2跖骨与第2趾的中轴,整个断面主要划分为骨关节区与足底区、足背区三区。首先观察骨关节区,从后向前逐一辨认胫骨下端、距骨、跟骨、足舟骨、第2楔骨、第2跖骨及第2趾的三块趾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节;接着观察足底区,在骨关节下面分辨由深而浅的三层肌,即深层的收肌、第1骨间足底肌、蚓状肌与腓骨长肌腱,中层的足底方肌、长屈肌腱、趾长屈肌腱,浅层的展肌、趾短屈肌,肌的浅面尚有足底腱膜被覆,注意观察第2跖骨与深层肌之间有足底弓的血管断面;最后观察足背区,注意分辨长伸肌腱、短伸肌与第1骨间背侧肌,仔细观察长伸肌腱、深面前行的腓深神经及弓形动脉的断面。此外,在胫骨后面有长屈肌与之相贴,再后方有跟腱下行止于跟骨结节,可将胫骨以后的部份划为胫骨后区。

6、观察膝关节的矢状及冠状断面

(1)矢状断面

膝部矢状断面以其正中矢状断面为标准平面,分别向内、外侧切割,每1cm一个层面,共7个断面,每一断面均从左侧面进行观察。

1)右膝关节第1矢状断面

此断面切经股骨内侧髁和内侧半月板的内侧份,整个断面中部为膝关节的切面。

首先在断面中部找出与确认圆形的股骨内侧髁的切面,注意在其下方与后面均有关节软骨被覆;接着在其前下方确认略似三角形的胫骨内侧髁的切面,此切面的上面也有关节软骨被覆;在股骨内侧髁与胫骨内侧髁之间确认内侧半月板;在两骨前、后面确认膝关节的关节囊;在股骨内侧髁断面后方确认半腱肌的肌腱(纵行)、在该髁上方确认大腿各肌;在膝关节的下方确认腓肠肌的内侧头。

2)右膝关节第2矢状断面

此断面切经股骨内侧髁中份,膝关节仍居整个断面中部。

仍首先找出股骨内侧髁的断面,注意其面积比上一断面有所增大,形状由圆形变为近似圆锥;在股骨内侧髁断面下方找出胫骨内侧髁的断面,其面积亦有较大增长;在二者之间找出半月板,注意仅是该板的后份;在股骨内侧髁断面前上方找出与确认髌骨的断面;在膝关节前后识别其关节囊;在关节上、下方及后方识别大腿之股骨内侧肌、半腱肌及半膜肌与小腿之腓肠肌,比目鱼肌;在股骨内侧髁断面后上方,同大腿之间确实腘窝及窝内的膝上内侧动脉。

3)右膝关节第3矢状断面

此断面切经股骨与胫骨内侧髁的外侧份,两髁切面与髌骨的切面均有增大,并已切及股骨干和胫骨干。

首先观察整个断面中部构成膝关节的股骨与胫骨的内侧髁、髌骨、半月板与关节囊;接着观察由股骨髁上延的股骨干及股骨干前、上、后方的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大收肌、半膜肌与半腱肌的肌腱,注意股骨干后面同肌之间的腘窝、窝内的膝上内侧血管;在胫骨后方确认腓肠肌与比目鱼肌,注意二肌深面有腘肌同胫骨相贴,并注意腓肠肌内侧头上端附于股骨内侧髁后面;仔细观察髌骨同股四头肌腱的关系、髌韧带同膝关节的关系、韧带深面的翼状襞。

4)右膝关节第4矢状断面

此断面为膝关节的正中矢状切面,纵切股骨与胫骨。断面中份仍切及膝关节。

在整个断面中份找出股骨下端之髁间窝与胫骨上端之髁间隆起,识别连接股骨与胫骨的前交叉韧带,并注意其在两骨上的附着;在前交叉韧带后方,在膝关节前上份确认髌骨,在髌骨下方识别髌韧带以及二者后方的翼状襞;观察与识别股骨前面的股直肌、股中间肌、股骨后方的股内侧肌、大收肌、半膜肌、半腱肌、胫骨后面的腘肌、胫骨后肌及腓肠肌、比目鱼肌,需注意腓肠肌已是切及外侧头而非内侧头;确认腘动、静脉及其终支分支胫后动脉与属支胫后静脉,注意观察它们的位置与走行,与各肌的关系,观察与识别关节周围的滑膜囊。

5)右膝关节第5矢状断面

此断面切及股骨外侧髁与胫骨内侧髁的内侧份,切及结构及其配布基本与上一断面相似。不同的地方有:膝关节内不可见后交叉韧带,但出现外侧半月板后份的切面;股骨后面的肌变为股二头肌,并且其长头深面出现坐骨神经的纵切面,此神经下端延为胫神经行于腘静脉表面,应注意神经的位置关系。注意紧贴股骨干后面的血管为膝上外侧动、静脉。

6)右膝关节第6矢状断面

这一断面切及股骨与胫骨外侧髁的中份,膝关节的切面仍位于整个断面的中份。与上一断面相比,股骨髁与胫骨髁之间已不可见交叉韧带、外侧半月板前、后份同时被切及;髌骨仅切及外侧份,股骨干已切及骨髓腔最外侧份,胫骨几乎仅切及其外侧髁,但在外侧髁后下方已出现腓骨头的断面;股骨前面股直肌消失为股外侧肌代替,股骨后面股二头肌切面增大,胫骨外侧髁后方腘肌切面明显缩小,髁下方胫骨后肌切面明显增大,并且其前方出现胫骨前肌与长伸肌的断面,胫神经、腘动、静脉消失。

7)右膝关节第7矢状断面

这一断面切经股骨与胫骨外侧髁的外侧份,股骨与胫骨均仅切及其外侧髁,不可再见两骨的骨干。膝关节仍位于断面中份,首先观察两骨的 外侧髁,注意其关节面及两关节面之间的外侧半月板(外侧份);髌骨和髌韧带均已消失,代之以髌外侧支持带;观察股骨外侧髁上方的肌仅为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观察胫骨外侧髁下方纵切的腓骨,注意腓骨与胫骨构成的胫腓关节;观察腓骨前、后方的肌,腓骨前方的肌为胫骨前肌与长伸肌,腓骨后方的肌为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寻认长伸肌深面为胫骨前静脉,股骨外上髁上方的膝上外侧动、静脉。

(2)冠状断面

膝关节的冠状断面以膝关节侧面中点的垂线为标准向前、向后切割,层厚1cm,共7个断面,各断面均从前面进行观察。

1)左膝关节第1冠状断面

此断面冠状纵切髌骨,在整个断面中份为髌骨的冠状切面,观察髌骨上缘周围的狭窄间隙及膝关节的关节腔,髌骨下方与其相接的为髌下脂体,脂体下方为髌韧带,韧带向下附于胫骨粗隆;观察髌骨与关节腔上方的肌,见其为股四头肌的纵切面,分别为股直肌及其肌腱与股内、外侧肌,注意股直肌腱与髌骨之间有髌上囊的断面、股内、外侧肌分别向下延为髂内、外侧支持带。

2)左膝关节第2冠状断面

此断面切及股骨的髌面。膝关节位于整个断面的中下份,髌骨已不存在,首先观察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被切及的部分,见股骨被切及内外侧髁最前份及两髁之间的髌面,胫骨主要切及内侧髁,两骨之间见有翼状襞与髌下脂体;在股骨两髁上方观察股四头肌与髌上囊,股直肌已不存在,代之以股之间肌,肌与骨之间即为髌上囊;在胫骨内侧髁外下方确认胫骨前肌。

3)左膝关节第3冠状断面

此断面切经股骨内、外侧髁前1/5份。膝关节仍位于整个断面的中下份,首先在断面中、下1/3相交的高度观察股骨和胫骨之间的间隙,见两骨均切其内、外侧髁,注意关节软骨对内、外侧髁关节面的被覆情况,观察两骨之间间隙内的内、外侧半月板、两半之间的膝横韧带与翼状襞;观察两骨内、外侧的关节囊,特别注意内侧半月板与关节囊的愈着;观察关节上方的肌仍为股内侧肌、股中间肌与股外侧肌,观察附于胫骨内侧髁内下方骨面的缝匠肌与股薄肌肌腱,胫骨外侧髁外下方的肌,于胫骨前肌外侧出现 长伸肌的切面,注意寻认膝下外侧血管。

4)左膝关节第4冠状断面

此断面切经股骨内外侧髁从前向后的第2个1/5份,在此断面切及的结构及其配布同上一断面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是:关节内的膝横韧带消失,同时出现前交叉韧带前下端的断面;关节囊内侧壁的胫侧副韧带显示清晰,内侧半月板与之紧密相连;股骨干被纵切,故四头肌分别位居骨干的内、外两侧;半腱肌与半膜肌肌腱出现胫前动、静脉出现。

5)左膝关节第5冠状断面

此断面切经股骨内外侧髁中间1/5份,股骨内、外侧髁及髁间窝显示清晰,与之相对的胫骨内外侧髁及髁间隆起同样显示清晰。同上一断面相比,这一断面切及的结构及其配布与上一断面基本相同,但有以下不同之处:关节内于髁间窝与髁间隆起间同时显现前、后交叉韧带;关节外侧出现起于股骨外侧髁的腘肌腱,其肌的远侧端出现于胫骨内侧髁断面内下方;股内侧肌内侧出现缝匠肌的纵切面;胫骨外侧髁外下方出现胫骨后肌的断面;缝匠肌腱与股薄肌腱消失;除膝下外侧血管外,股骨内、外侧面出现多个膝关节关节支的断面。

6)左膝关节第6冠状断面

这一断面切经股骨内外侧髁从前向后的第4个1/5份,在此断面仅切及股骨与胫骨的内、外侧髁,股骨干同胫骨干均不再存在。膝关节仍位于整个断面的中下份,仍先观察股骨与胫骨的内、外侧髁,见股骨内、外侧髁已明显缩小,且已完全分离,两髁之间的髁间窝明显,胫骨仅存其内、外侧髁的断面,胫骨干完全消失;观察两骨的内、外髁之间的间隙,注意分辨内外侧半月板与后交叉韧带、板股后韧带;关节上方股骨干已不存在,在相当于股骨干的位置观察股骨后方的腘动、静脉之纵切面,注意它们的关节支;在腘血管内、外侧分辨股薄肌、缝匠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在股骨内、外侧髁内上方找出腓肠肌内、外侧头的起始端,在股骨外侧髁外侧面找出腘肌腱;在关节下方观察胫骨外侧髁外下方的股骨头及胫腓关节;于胫骨髁下方确认腘肌、比目鱼肌及半腱肌、半膜肌的肌腱,于腓骨头外下方确认腓骨长肌之起端;于膝关节内侧寻认股薄肌腱,关节外侧确认腓侧副韧带。

7)左膝关节第7冠状断面

这一断面切经股骨内外侧髁最后的1/5份,两髁的切面已变的很小,即将消失,与其相对的胫骨仅剩下外侧髁的极小部分,已无完整的膝关节可见。在股骨两髁上方观察大腿肌 ,分辨出股薄肌、半膜肌、大收肌与股二头肌;股骨外侧髁上方识别腓肠肌外侧头,在两髁之间识别腓肠肌内侧头;在胫骨外侧髁外下方确认腓骨头,在胫骨髁下方辨认半腱肌的肌腱、腘肌与腓肠肌 ,在腓骨头下方辨认腓骨长短肌;寻认腘动静脉及它们的分支与属支,注意其位置关系。

7、观察脊柱颈段的断面

(1)水平断面

颈椎有7个,其中第1颈椎没有椎体与棘突及上下关节突,仅有两个侧块与前弓、后弓,第2颈椎则于椎体上面突出一齿突除此二椎外其余颈椎形态结构大致相似,具有共同特点。在水平断面上第3~7颈椎椎体均为横椭圆形,每个椎体上面侧缘处均有向上的椎体钩,在第2~6颈椎椎体下面与之相对应的部位则为斜坡样的骨面,称唇缘,故在切经椎间盘或上一个椎骨椎体下份时,可见下一椎骨的椎体钩突于唇缘紧外侧,椎体钩与唇缘相接即构成钩椎关节,其后方为椎管,故邻脊髓及其被膜、椎内静脉前丛;其后外侧构成椎间孔前壁,故邻通过椎间孔的脊神经;其外侧则邻椎动、静脉与交感神经丛。观察切经椎体上部的水平断面可见自椎体后面与侧面相交处向后外侧突出的椎弓根,它同矢状面大致成45度的夹角,椎弓根向后内侧延为椎弓板。仔细观察在椎弓根与板互相延续处发出的上、下关节突,其关节面接近水平方向,注意上一椎骨的下关节突位于后上方,其关节面朝向前下;下一椎骨的上关节突位于前下方,其关节面朝向后上。观察自椎弓根与椎弓板相延处向外侧突出的横突,特别注意横突与椎体之间具有的大而圆的椎间孔,有椎动静脉通过上6颈椎的横突孔。观察椎体或椎间盘与钩椎关节后方的椎管,见其后壁为椎弓板、黄韧带与关节突关节,椎管在水平断面上基本上为三角形,其内容为脊髓及其被膜与脊神经根、椎内静脉丛、脂肪等,其中脊髓椭圆形硬脊膜很清晰,其与椎管管壁间存硬膜外隙,隙内具有椎内静脉与脂肪,硬脊膜同脊髓之间的间隙为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不能与硬膜区分开),其前后径与脊髓前后径的比例大至为2:1。由于脊柱颈曲的存在,在切经椎间盘的水平断面常同时显现上一颈椎椎体的前下缘和下一颈椎体的后上缘。

在通过椎间盘或椎体下份水平断面上可见介于钩椎关节后面、椎间盘与椎体下份后面同关节突关节之间的间隙即为椎间孔,实为一4~5mm长的骨管,此管的方向从后内向前外,大约与冠状面成45度夹角,有相应颈神经经椎间孔出椎管,规律是第2~7颈神经分别从同序颈椎上方的椎间孔出椎管,第8颈神经出第7颈椎下方的椎间孔,第1颈神经则从寰椎上方出椎管。一般颈神经经椎间孔时贴近孔下壁,孔上份为血管、淋巴管通过。

(2)矢状断面

观察正中矢状断面,可见寰椎前弓与后弓的断面及前、后弓同枕骨大孔前、后缘间的寰枕前膜、寰枕后膜;注意分辨第2~7颈椎的椎体及其间的椎间盘;第2颈椎椎体向上突出齿突,断面上可见齿突同寰椎前弓后面及寰椎横韧带形成的寰枢正中关节;观察各椎椎体与椎间盘后缘后方的椎管,注意构成椎管前壁的还有后纵韧带;观察管内的脊髓及脊髓的被膜与被膜间隙;观察椎管后壁由椎弓板及黄韧带构成;在椎管后方观察各椎骨的棘突与棘突间的棘间韧带、棘突末端的项韧带。

观察旁正中矢状断面见断面切经各椎骨椎体与椎间盘近外侧缘处,可见椎体、椎间盘断面,也可见下一椎骨的椎体钩,它们共同构成椎间孔的前壁;断面上还见自椎体后突的椎弓根,相邻椎弓根的椎上切迹、椎下切迹分别构成椎间孔的上、下壁;在断面上还可见上、下椎骨的下、上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此关节作成椎间孔后壁。仔细观察通过椎间孔的结构,特别要这意出椎管的脊神经同椎骨的对应关系。

8、观察脊柱胸段

(1)水平断面

观察脊柱胸段其椎骨的椎体呈鸡心形,椎体侧面后份有肋凹与肋头形成肋头关节,由于两相邻胸椎的肋凹共同构成关节窝,故肋头平对两椎骨之间的椎间盘为一特点;横突末端亦有助凹,与肋结节构成肋横突关节;关节突关节面近冠状位,上一椎骨的下关节突位于后方,其关节面朝向前方,下一椎骨的上关节突位于前方,其关节面朝向后方;椎管近圆形,管内的脊髓断面较小,呈圆形;椎间孔介于椎体与椎间盘后外缘同关节突关节之间,其前外侧有下位椎骨的肋颈与肋椎关节,通过椎间孔的胸神经从相同序数胸椎下方的椎间孔出椎管。

(2)矢状断面

观察脊柱胸段正中矢状断面,注意椎体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椎体前薄后厚,故构成胸曲;椎体后部见椎体静脉;棘突向后下明显倾斜,呈迭瓦状;椎管内见脊髓的腰骶膨大并下延为脊髓圆锥。

旁正中矢状断面观察仍可见椎体与椎间盘外侧份的断面,其后缘构成椎间孔前壁,关节突关节亦构成椎间孔后壁。椎间孔上下径较大,前后径较小,胸神经经孔上份出椎管。

8、观察脊柱腰骶段

(1)水平断面

观察腰椎水平断面见椎体比颈、胸椎均明显增大,肾形;椎体中部有椎体静脉;关节突关节面近矢状方向(上位的与矢状面约成45度角);上一椎骨的下关节突位于后内侧,其关节面向外侧,下一椎骨的上关节突位于前外侧,其关节面向内侧;第1、2腰椎的椎管近圆形或椭圆形,第3、4腰椎的呈三角形,第5腰椎的三叶形;注意观察椎管的侧隐窝介于椎体后外侧部、椎弓根内面与上关节突、黄韧带之间,腰神经根经此侧隐窝出椎间孔;观察椎管内容物,脊髓仅存于第1腰椎节段,为脊髓圆锥的部份,第1腰椎以下仅存终丝与马尾,腰骶神经根在断面上圆而致密,直径2~3mm,两侧对称。

观察骶骨水平断面,见前部是骶椎椎体的部份,其后方为骶管,骶管后方为椎弓板、关节突关节融合形成的骶管后壁;椎体与椎管外侧为横实融合形成的侧部,在第1~3骶椎高度、骶骨侧部的耳状面同髋骨构成骶髂关节;骶管经骶前孔、骶后孔通向骶骨前面与后面;骶骨背面可见5条纵嵴,即棘突融合形成的骶正中嵴,其外侧是关节突融合形成的骶内侧嵴,再外侧是横突融合形成的骶外侧嵴,骶内、外侧嵴间有骶后孔开口。第2骶椎以下脊髓被膜消失。

(2)矢状断面

正中矢状断面观察见腰椎椎体大、方形,后部有椎体静脉;椎间盘厚且前厚后薄;棘突板状水平后伸;骶骨与尾骨均由骶椎、尾椎融合形成,注意约43%的人骶管后壁不完整;第1腰椎高度椎管内容有脊髓圆锥,第1腰椎以下椎管内仅存马尾与终丝;第2骶椎以下脊髓被膜消失。

旁正中央矢状断面主要观察椎间孔,基本上同胸段脊柱。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制

  2005年12月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