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口腔解剖生理实验指导》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和泸州医学院《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的具体情况而编写的,结合解剖学教研室的尸体标本情况组织人员编写的。
编写本《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全面系统地在实验室内用标本、模型及尸体重新检验其理论的可靠性、真实性,从而全面掌握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切实完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学习步骤。
但由于时间仓促,教学任务太重,欠妥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希望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
罗传富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
一、教材名称: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
二、目的与意义:《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学习正常人体之口腔及与口腔密切联系的颌面部、颈部、头部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临床应用的形态、机能、临床三者相结合的口腔医学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学生必须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观察实物标本、雕牙、磨髓腔、活体观察以及走进医院观察病人等全部教学活动,方可完成此课程的学习。然而实验室的学习是形态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密细心的工作方法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其他的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验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室内的安静与清洁,服从实验老师的安排,爱护实验室内的每一件物品。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必须彻底地做好清洁卫生,关好门窗水电方可离开。
四、实验目录
序号 | 实验名称 | 实验内容 |
1 | 恒前牙、前磨牙 | 观察上下颌前牙、前磨牙外形 医学三基 |
2 | 恒磨牙及乳牙 | 观察上下颌磨牙、乳牙外形 |
3 | 雕牙(1) | 用蜡块雕刻上颌中切牙 |
4 | 雕牙(2) | 用蜡块雕刻下颌第一磨牙 |
5 | 磨髓腔 | 用技工打磨机磨恒牙各牙的髓腔 |
6 | 颌面颈部系解实验(1) | 观察上下颌骨、关节、肌肉 |
7 | 颌面颈部系解实验(2) | 观察颌面颈部血管神经 |
8 | 口腔颌面颈部局解实验 | 观察唇、颊、腭、舌、舌下区、颌面间隙、颈动脉三角、下颌下三角、气管颈段 |
实验一
一、实验内容:恒前牙、恒前磨牙的外部形态
二、实验时间:4学时
三、实验材料:离体前牙、前磨牙若干;两组前牙、前磨牙。
四:实验要求: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必须观察到的结构:
1、切牙组:
上颌中切牙 maxillary centralincisor
牙冠唇面:切颈长大于近远中宽,颈缘呈弧形,颈嵴圆突,近中切角为直角,远中切角略为圆钝,切1/3处有两条纵行发育沟。
牙冠舌面:中央凹陷的舌窝,其四周有隆起的嵴,如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舌面隆突、切嵴。
牙冠邻面:近中面较远中面为大,呈三角形,底为“V”字形的颈曲线,其接触区靠近近中切角,远中面接触区离切角稍远。
牙根:单根,粗直,唇侧宽于舌侧,根尖直或略偏远中,根长略大于冠长或等于冠长,偶可见小于冠长者。
上颌侧切牙 Maxillary lateral incisor
体积较上颌中切牙小,近中切角近似锐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舌窝窄而深,窝的周围边缘嵴较上颌中切牙显著。近远中接触区均距切角稍远。牙根为单根,但较细长,根长大于冠长。
下颌中切牙 Mandibular central incisor
体积为全口牙中最小者,冠宽仅为上颌中切牙的2/3,近远中缘约对称,近远中切角约相等。近远中接触区均靠近切角。根为单根,窄扁,近远中面有长形凹陷,但远中面的凹陷更深。
下颌侧切牙 Mandibular lataral incisor
体积较下颌中切牙略大,切缘略向远中倾斜,远中切角较近中切角圆钝。近中接触区均靠近切角,远中接触区离切角稍远。
2、尖牙组:
上颌尖牙 Maxillary canine
牙冠唇面:似圆五边形,包括颈缘、近中缘、远中缘、近中斜缘和远中斜缘组成。颈缘呈弧形,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短且突,近中斜缘短突,远中斜缘长直。两斜缘汇合处为牙尖,偏向近中。从尖顶伸至颈1/3处有一纵嵴为唇轴嵴,将唇面分为近唇斜面和远唇斜面,唇轴嵴两侧各有一条发育沟。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
牙冠舌面:与唇面相似,略小于唇面。但颈缘较小,近中边缘嵴长,远中边缘嵴短。近中牙尖嵴短,远中牙尖嵴长。从尖顶至舌面隆突处有一纵嵴,称舌轴嵴,将舌窝分为近中舌窝和远中舌窝。外形高点在舌面隆突处。
牙冠邻面:均似三角形,近中面大而平,远中面短小而突,近中接触区距牙尖嵴近,远中接触区距牙尖嵴较远。
牙尖:牙尖由四嵴和四斜面组成。
牙根:单根,粗壮,根长大于冠长,甚至为冠长的两倍
下颌尖牙 Mandibular canine
较上颌尖牙窄而薄,近远中径较上颌尖牙者小,故显得牙体细长。近中缘最长最直,几乎与牙体长轴平行,近中斜缘短仅占唇面宽度的1/3,远中斜缘长占唇面宽度的2/3,两斜缘的交角大于90°。唇轴嵴止于牙冠的中1/3处。舌面的舌轴嵴不如上颌尖牙明显。
3、前磨牙组:
上颌第一前磨牙 Maxillary first premolar
牙冠颊面:与尖牙相似,但较之短小。颊尖略偏远中。近中缘近颈处稍凹,颊轴嵴与牙体长轴平行。外形高点在颊颈嵴上。
牙冠舌面:小于颊面,光滑圆突,似卵圆形。圆而各边缘界限不清。舌尖略偏近中。
牙冠邻面:呈四边形,颈部最宽。近中面近颈部明显凹陷,远中面较突但颈部平坦。
牙冠面:为轮廓清晰的六边形,颊侧宽于舌侧,远中长于近中。面有二个牙尖,颊尖长大锐利偏远中,舌尖短小圆钝偏近中。两牙尖三角嵴均从尖顶伸向面中央。中央凹陷成窝为中央窝,窝的周围有边缘嵴围绕,窝底有近远中向的中央沟,此沟分别延伸至近边缘嵴和远边缘嵴,分别称近中沟和远中沟。
牙根:窄扁,50%~80%在根中部或根尖1/3处分为颊舌二根。颊根长于舌根,根的近远中面较平,自颈缘以下到根分叉处有沟状凹陷。远中面的沟最深。若为单根,近中面的沟长,占根长的大部分。根尖偏向远中。
上颌第二前磨牙 Maxillary second premolar
轮廓不如上颌第一前磨牙锐突,牙尖较圆钝。颊面颈部较第一前磨牙者宽,颊轴嵴也较之圆钝,面颊舌二尖大小相近,均偏近中。中央窝窄而浅,中央沟较短。多为扁形单根,根尖圆钝而弯向远中。
下颌第一前磨牙 Mandibular first premolar
为前磨牙组中体积最小者。牙冠颈部明显缩小,颊轴嵴仅至中1/3。舌面短小,仅为颊面的1/2。面呈卵圆形,颊尖长大而舌尖很小,二尖均偏近中,二尖之三角嵴彼此相连而成横嵴,将面窝分为较小的呈三角形近中窝与较大的呈长圆形远中窝。中央沟亦被横嵴分为近中沟和远中沟。牙根为单根,根尖略偏向远中。
下颌第二前磨牙 Mandibular second permolar
牙冠外形方圆,长度、厚度和宽度几乎相等。颊面颈部较第一前磨牙稍宽,颊轴嵴较圆钝。舌面与颊面大小相近,若为两尖者,则舌面宽于颊面,且两尖之间有舌沟通过,近中舌尖大于远中舌尖。面呈圆形或卵圆形,颊舌二尖等高。中央窝略呈圆形。发育沟有三种形态:“H”、“U”、“Y”。前两型为两尖型,后者为三尖型。牙根:扁圆单根,根尖略偏远中。
五、思考题:
1、上颌中切牙牙冠的解剖外形各有那些特点?
2、下颌中切牙牙体形态有哪些?
3、上颌尖牙唇面的形态特点是什么?
4、上颌第一前磨牙面有哪些形态特点?
实验二
一、实验内容:磨牙和乳牙的外形
二、实验时间:4学时
三、实验材料:离体恒磨牙、乳牙标本若干;两组磨牙、乳牙模型。
四、实验要求:
在教师的指导下,必须观察到如下结构:
上颌第一磨牙 Maxillary first molar
牙冠颊面:呈梯形,近远中宽度大于颈长度,缘长于颈缘,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短而突。缘可见两个牙尖,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二尖之间有颊沟通过,近中颊尖的颊轴嵴显著。外形高点在颈1/3处。
牙冠舌面:大小与颊面相近,缘上可见两个牙尖,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在近中舌尖的舌侧偶有第五牙尖,外形高点在的中1/3处。
牙冠邻面:近中面呈梯形,外形高点在1/3处。远中面不规则。
面:呈斜方形,由四条边缘嵴及四个点角组成。四条边缘嵴包括颊边缘嵴(两个颊尖的4条牙尖嵴构成)、舌边缘嵴(两舌尖的4个牙尖嵴构成)、近边缘嵴和远边缘嵴围成。近边缘嵴短而直;远边缘嵴长而突。四个点角包括:近中颊角及远中舌角为锐角;远中颊角及近中舌角为钝角。面有四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在近中舌尖的舌侧有时有第五牙尖。其中颊侧牙尖高锐,舌侧牙尖低钝。近中颊尖约大于远中颊尖,近中舌尖是牙尖中最大者,是上颌第一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远中舌尖最小。若有第五牙尖者,则第五牙尖最小。每个牙尖从尖顶伸至面中央都有一条三角嵴。其中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相连成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最主要解剖特征。面的中央凹陷成窝,被斜嵴分为大的近中窝,占面的2/3又名中央窝;和小的远中窝约占面的1/3。发育沟有三条:即颊沟自中央沟底部伸向颊边缘嵴直到颊面;近中沟自中央沟底部伸向近边缘嵴以内;远中舌沟沿斜嵴的远中缘一端伸至远边缘嵴之内,另一端伸向舌边缘嵴直至舌面。
牙根:由三根组成,两个颊根在侧,一个舌根,以舌根最大。
上颌第二磨牙 Maxillary second molar
牙冠较上颌第一磨牙小。颊面从近中至远中向舌侧的倾斜度大于第一磨牙,近中颊尖明显大于远中颊尖。近中舌尖更大,占舌面的大部分,远中舌尖更小,极少有第五牙尖。近中面大于远中面。近中缘长于远中缘。面斜嵴不如上颌第一磨牙明显。牙根为三根,分叉度小于上颌第一磨牙。
上颌第三磨牙 Maxillary third molar
变异甚多,主要特征是:冠小根短,牙冠各轴面均较圆突,外形高点在中1/3处。面呈圆三角形,也可见不规则四边形。可见三尖、四尖,甚至更多者。根可见融合根、双根、三根者。
下颌第一磨牙 Mandibular first molar
牙冠颊面:呈梯形,缘长于颈缘,近中缘直,远中缘突。缘可见两个半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部分远中尖,被颊沟、远颊沟分开。近、远中颊尖之轴嵴与颊沟平行。远中尖之轴嵴不明显。外形高点在颈1/3处。
牙冠舌面:亦呈梯形,近似卵圆形。缘可见两个牙尖,近中舌尖大于远中舌尖。二尖被舌沟分开。外形高点在中1/3处。
牙冠邻面:呈四边形,近中面之颊颈角与舌角均呈锐角,近中面大于远中面。
牙冠面:为长方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近中边缘嵴直,远中边缘嵴短而突。面可见五个牙尖,其中舌尖长而锐,颊尖短圆。近中颊舌尖大于远中颊舌尖,远中尖最小。远中颊尖之三角嵴最长,远中尖之三角嵴最短。面窝分为中央窝和近中窝,其中中央窝位于近中颊舌尖三角嵴与远中边缘嵴之间;近中窝位于近中颊舌尖三角嵴与近中边缘嵴之间。发育沟有五条,即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远颊沟,因而呈“大”字形分布。
牙根为双根,近中根大于远中根,近中根之近远中面有长形沟,远中根有时在根尖分为颊舌二根,远中舌根短小而弯曲。
下颌第二磨牙 Maxillary second molar
主要特征是:外形方圆,面有4个牙尖,近中颊舌尖分别大于远中颊舌二尖。中央窝与面之中央,有4条发育沟即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使面呈“田”字形分布。牙根为二根,分叉度比下颌第一磨牙小。
下颌第三磨牙 Maxillary third molar
形态、大小、位置均可发生变异。主要特征是:外形高点在各轴面的中1/3处,面缩小,故牙冠似球形,面尖嵴不清,副沟多。可见融合根、二根和三根。
乳牙的外形
乳前牙的特征:
1、色白,牙冠短小,颈嵴突出,冠根分明。
2、冠宽根窄。
3、上颌乳中切牙为宽冠宽根,冠似铲形,根尖弯向唇侧。
4、上颌乳尖牙由于近中牙尖嵴长于远中牙尖嵴,故牙尖偏向远中。
上颌第一乳磨牙
牙冠颊面宽度大于长度,近中缘长而宽,远中缘短而突。颈部缩窄,颊尖微突,略偏近中。邻面之颈1/3处显著缩窄,颊侧颈1/3处非常突出。面形似上颌前磨牙,其三角嵴和发育沟又不如上颌前磨牙清晰。牙根为三根,根干短,分叉度大。
下颌第一乳磨牙
牙冠颊www.lindalemus.com/job/面为四边形,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特短且突,近中颊尖大于远中颊尖,近中颊颈嵴最突。舌面可见长而尖的近中舌尖和小而圆的远中舌尖。面为不规则四边形,近中边缘嵴特短,有4个牙尖,近中颊舌二尖相距较近,其三角嵴也彼此相连,将面分为较小的近中窝和较大的远中窝。牙根为二根,根干短,分叉度大。
上下颌第二乳磨牙
形态分别与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相似。色白,牙冠短小,颈部缩细,颈嵴突出,颈向方缩小。下颌第二乳磨牙颊侧的三个牙尖大小相近。
五、思考体题:
1、试述上颌第一磨牙面的形态特点?
2、试述下颌第一磨牙面的形态特点?
3、根据磨牙的牙体形态特点,简述磨牙的应用解剖?
4、第二乳磨牙与第一恒磨牙相比较,其形态特点各有哪些不同?
实验三
一、实验内容:雕牙(上颌中切牙)
二、实验时间:4学时
三、实验要求:
1、熟读复习上颌中切牙的形态特征。
2、认真观察教师的雕牙示教。
四、实验材料:长方形蜡块、解剖硬刀、酒精灯、离体牙标本。
五、实验步骤:
(一)分发雕刀每人一把,蜡块每人1~2块。
(二)观察教师示教。
(三)雕牙步骤:
1、将蜡块之长一分为二,用刀尖将蜡块分为上下两半,分别留着雕冠和根用。选出蜡块光滑的一面用刀尖在蜡块上画出牙冠和牙根的唇面外形轮廓,并用执笔式握刀法沿外形轮廓线外切削多余的蜡块,注意切线不能离画线太近。
2、用刀尖在蜡块的侧面画出牙冠和牙根邻面的外形轮廓,用执笔式握刀法切削轮廓线以外的多余蜡块,注意切线不能离画线太近。
3、在粗雕蜡块之唇面,用刀尖再画出 牙冠唇面外形,注意:近中缘直,远中缘短而突,颈缘呈圆弧形。颈缘之弧形线尽可能深一些,再画出牙根之唇面外形。
4、用执笔式握刀法切除外形线外的蜡块,注意颈缘与远中缘的续连,牙根从根颈到根尖应逐渐变细。
5、在粗雕蜡块之舌面,用刀尖画出牙冠、牙根之舌面外形,各边缘应与唇面一致,但应稍小于唇面,切除画线外的蜡块。
6、在蜡块牙冠之舌面用刀尖画出舌窝的形态,并用刀尖切除窝内的蜡块,并显现出近远中边缘嵴、切嵴和舌面隆突。
7、观察所雕牙之牙冠和牙根的形态,并对照教材、牙体标本认真进行修正,或将所雕之牙交由教师验证,并按教师所指示进行进一步精雕,使之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蜡块牙。
8、将所雕好的成品蜡块牙用纸包好,写好姓名交给教师以作实验成绩的评分依据。
9、清洁各自的操作场所,将碎蜡块集中到一个方盘内。擦净雕刀,交还教师。
六、思考题:
1、上颌中切牙牙冠的解剖外形各有那些特点?
2、根据上颌中切牙牙体解剖特点及其在口腔中的位置,试分析上颌中切牙的应用解剖特点?
3、上颌中切牙与上颌侧切牙相比,牙体外形特点有何不同?
实验四
一、实验内容:雕牙(下颌第一磨牙)
二、实验时间:4学时
三、实验要求:
1、熟读复习下颌第一磨牙的形态特征。
2、认真观察教师的雕牙示教。
四、实验材料:长方形蜡块、解剖硬刀、酒精灯、离体牙标本
五、实验步骤:
(一)分发雕刀每人一把,蜡块每人1~2块。
(二)观察教师示教。
(三)雕牙步骤:
1、用刀尖沿蜡块长度之3/4与1/4之间画一条环行线,其3/4的部分留着雕牙冠,而1/4的部分留着雕根颈用。
2、选蜡块光滑的面用着雕颊面,与之对称的面用着雕舌面。
3、用刀尖在蜡块的顶部画一条线将其分为前后两等分,分别用来雕颊尖和舌尖用。
4、用刀尖画出五个牙尖的位置,注意颊侧近中颊尖大于远中颊尖,远中尖甚小,舌侧之近中舌尖大于远中舌尖。
5、用执笔式握刀法雕出每个牙尖的大体轮廓,请注意刀法。切削牙尖时,刀刃应倾斜,两斜面汇合才能形成各尖的三角嵴,各嵴只能到达面的中央,力用在刀尖上,这样才会让窝位于面中央,四周才会出现边缘嵴。
6、待面五尖、五条发育沟的大体轮廓清楚之后,暂停面的雕刻。用执笔式握刀法将牙冠颈缘处画出颈缘线,沿颈缘线削出颈缘。沿牙冠各轴面之缘处切除少许蜡块,使牙冠各轴面显现出一定的倾斜,但必须注意各轴面外形高点的位置。必须注意的是:颊面向舌侧倾斜之倾斜度比舌面向颊侧倾斜之倾斜度要大些,并注意近中颊尖、远中颊尖的轴嵴和颊沟保持平行。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之轴嵴不如颊侧者明显。
7、待牙冠各轴面外形清楚之后,在转雕面:注意颊侧牙尖比舌侧低钝,近中颊尖略大于远中颊尖,尤其注意远中尖更为低钝且最小小,请不必太在意“大”字形发育沟,但五条发育沟必须清楚,中央窝、近中窝也必须雕出来。
8、待所雕蜡块牙基本轮廓出来之后,对照教材、模型牙、离体牙标本认真对照,反复修改,直到完全准确为止,交由教师验证合格否。用纸包好,写好姓名交给教师以作实验成绩的评分依据。
9、清洁各自的操作场所,将碎蜡块集中到一个方盘内。擦净雕刀,交还教师方可离开实验室。
六、思考题:
1、试述下颌第一磨牙牙冠面解剖特点?
2、与上颌第一磨牙相比,下颌第一磨牙面的特点有哪些不同?
3、根据下颌第一磨牙的牙体形态和口腔中的位置,试分析下颌第一磨牙的应用解剖各有哪些?
实验五
一、实验内容:磨髓腔
二、实验时间:4学时
三、实验要求:
1、齿科技工打磨机的应用。
2、观察各牙髓腔形态。
四、实验材料:齿科技工打磨机、操作台、砂轮、离体牙
五、实验步骤:
(一)认真听老师讲齿科技工打磨机的使用方法。
(二)认真观察教师演示打磨机的使用和磨髓腔的方法。
(三)使用步骤:
1、学生可选择上下颌中切牙、上颌尖牙、上下颌第一前磨牙、上下颌第一磨牙各四颗。
2、学生必须站在操作台的后面开动打磨机,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紧牙体的切端与牙尖或面与根尖,将牙体之唇面或颊面紧贴砂轮边缘,左手适当给予配合,直到磨出髓室和根管为止。再换一颗牙用同样的方法将牙体的邻面紧贴砂轮的边缘,待磨出髓腔为止。并观察所磨牙的髓腔形态,即唇舌面观、近远中面观或颊舌面观、近远中面观。一定要观察各髓室顶的髓角。有的牙之髓腔可能被堵塞,可用刀尖除去堵塞物再观察。
3、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磨出:一个中切牙、一个尖牙、一个前磨牙、一个磨牙之髓腔标本交给实验老师验收,用纸包好交给老师,作为实验成绩的评分依据。
4、实验结束后清洁操作台后方可离去。
实验六
一、实验内容:颌面部骨骼和肌肉
二、实验时间:4学时
三、实验要求:熟悉并掌握上下颌骨的形态及与临床关系密切的临床意义。掌握颞下颌关节得结构特点与运动。掌握咀嚼肌、表情肌的起止与作用。
四、实验材料:整颅、颅底、分离上颌骨、下颌骨、颞下颌关节标本、面部表情肌标本、咀嚼肌标本、颈部肌肉标本。
五、实验步骤:
(一)教师示教以上所有标本结构。
(二)学生对照教材必须反复观察如下结构:
上颌骨 maxilla
观察上颌骨的位置及与邻骨(鼻骨、额骨、泪骨、颧骨、腭骨、蝶骨翼突)的关系。
观察上颌体之前面:眶下缘、眶下孔、尖牙窝及与上颌窦的关系、颧牙槽嵴(从上颌第一磨牙之牙槽突至上颌骨颧突);后面:上颌结节;眶面:眶下沟;内面:上颌窦裂孔、翼腭沟、翼腭管。
观察上颌骨的突起:额突、颧突、腭突(包括水平骨板、腭中缝、切牙孔、切牙管、腭大孔)、牙槽突(牙槽窝、牙槽嵴、牙槽间隔、牙根间隔、内侧骨板、外侧骨板)。
上颌窦:尖指向牙槽突;底为鼻面;四壁分别为上颌骨的前面、后面、上壁和牙槽突。
三对支柱:尖牙支柱、颧突支柱、翼突支柱。
下颌骨 mandibule 分为水平部(下颌体)和垂直部(下颌支)
下颌体观察外面:正中联合、颏结节、外斜线或外斜嵴、颏孔;内面:上下颏棘、二腹肌窝、下颌舌骨线、舌下腺窝、下颌下腺窝。
下颌支内面:下颌孔、下颌小舌、下颌神经沟、下颌隆突、下颌舌骨沟、翼肌粗隆;上端:前方为喙突,后方为髁突:髁状突颈、关节翼肌窝、下颌切迹。
颞下颌关节 Temporomandibular articulation
髁状突:横嵴、前斜面、后斜面、内侧斜面、外侧斜面。
颞骨关节面:关节窝:呈三角形,底为关节结节(前斜面、后斜面),外侧边为颧弓的后续部分,后内边从前向后依次为蝶鳞裂、岩鳞裂、鼓鳞裂,顶壁薄。
关节盘:卵圆形,上面前凹后凸,下面形凹。
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腔被关节盘分为上下两个腔,上腔大而松,下腔小而紧。
韧带: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盘-锤韧带。
骨骼肌:
表情肌:在头面表情肌的标本上观察下列各肌并注意各肌纤维方向与起止、作用:笑肌、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提口角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颏肌、口轮匝肌、颊肌。
咀嚼肌:在咀嚼肌标本上看到下列结构:咬肌(分浅深两层)、颞肌、翼内肌浅深两头、翼外肌上下两头、舌骨上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茎突舌骨肌。
颈部肌:应观察下列各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下肌群(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腭咽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腭舌肌、腭咽肌、腭垂肌)。
六、思考题:
1、上颌骨分为几面几突?它们分别参与哪些窝和裂的构成?
2、以下颌孔为中心,描述下颌体内面的结构特点?
3、颞下颌关节有哪几部分构成?
4、试述腭部肌的名称、起止点和作用?
实验七
一、实验内容:颌面颈部血管、神经
二、实验时间:4学时
三:实验要求:掌握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起始与行程;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位置与功能;掌握颈外动脉分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枕动脉、咽升动脉、耳后动脉)的起始、行程与分支、分布;掌握三叉神经、面神经的纤维成分、主干的走行、分支与分布。
四、实验材料:头颈血管、神经标本若干。
五、实验步骤:
1、观察教师示教。
2、学生对照标本和教材反复观察以下结构:
颈总动脉(全程)、颈动脉窦、颈外动脉(全程)、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三段及舌下动脉、舌深动脉)、面动脉(全程及上下唇动脉、内眦动脉、颏下动脉)、上颌动脉(三段及分支之脑膜中动脉、下牙槽动脉、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颞浅动脉(全程及分支之面横动脉、额支、顶支)、颈内动脉(起始至颅底段)、锁骨下动脉(全程、起始至第一肋外侧缘段)、椎动脉、甲状颈干(起始及甲状腺下动脉)。
静脉(略)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形态与位置);眼神经(起始至眼眶段);上颌神经(起始、行程及四段):颧神经、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前神经)、面段出眶下孔之一段之上唇支、鼻支;下颌神经(起始、全程):下颌神经前干:颞深前神经、颞深后神经、咬肌神经、翼外肌神经、颊神经;下颌神经后干: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下颌舌骨神经)。
面神经:(主干的行程)面神经管内的分支应看到:岩大神经、鼓索(加入舌神经的一段);颅外段的分支:出茎乳孔的位置;分支:颞面干、颈面干、五组分支并观察与表情肌的关系和与腮腺浅叶之上缘、前缘和下缘的关系。颞支:从上缘穿出;颧支:从上缘和前缘穿出;颊支包括上颊支和下颊支,均从前缘穿出夹持腮腺导管;下颌缘支:从前缘和下缘穿出,沿下颌骨下缘走行;颈支:从下缘穿出。
其它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在下颌下三角处跨过颈内、外动脉、迷走神经在颈部的一段、副神经。
颈丛: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穿出者为皮支,其分支包括: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肌支为膈神经,在颈部的一段。
六、思考题:
1、名词解释: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
2、叙述上颌动脉的分段及各段主要分支的走行与分布?
3、试述三叉神经在上下颌牙的分布?
4、描述面神经出茎乳孔后走行的位置?
实验八
一、实验内容:口腔颌面颈部局解
二、实验时间:4学时
三、实验要求:活体观察唇、舌、颊之表面解剖结构,掌握口腔前庭的表面标志;唇的境界与标志;腭的表面标志;舌下区的内容;舌的乳头、舌系带与舌肌。腮腺咬肌区的境界层次、腮腺与血管神经的关系。面侧深区的层次。颌面各间隙的境界与内容。颈部各三角的划分以及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气管颈段的内容。
四、实验材料:颌面颈部局解标本、颌面部断面标本。
五、实验步骤:
1、认真观察教师示教。
2、学生对照教材与标本反复观察下列结构。
学生互相观察或以镜子自我活体观察:口腔前庭沟、上下唇系带、腮腺乳头、翼下颌皱襞、颊垫尖、外鼻、人中、人中嵴、唇珠、唇面沟、颏唇沟、唇红、人中点、人中穴、牙龈、牙龈乳头、切牙乳头、腭皱襞、软腭、腭垂、腭舌弓、腭咽弓、咽峡。在尸体标本上观察:舌神经与下颌下腺导管呈螺旋形交叉的情况。在舌体上观察舌的乳头,主要观察界沟两侧的轮廓乳头;舌体侧缘的叶状乳头和散布于舌体的菌状乳头。活体注意观察舌系带、伞襞。
学生互相观察或以镜子自我活体观察面部之表面标志:睑裂、睑内外侧联合、内眦、外眦、鼻小柱、鼻根、鼻底、鼻面沟、口裂、口角等。在尸体上观察腮腺及腮腺鞘和在腮腺上缘、前缘、下缘穿出的结构。腮腺床的结构: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及其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再观察咬肌及从咬肌浅面自上而下横过的结构。面侧深区之翼丛及深面的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翼外肌与下颌神经及其分支。
颌面蜂窝组织间隙重点应观察:颊间隙、翼下颌间隙、咬肌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咽旁间隙、翼腭间隙的境界与内容。
在颈部横断面标本上观察颈部筋膜及筋膜间隙
在下颌下三角内观察三角的境界、内容包括: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静脉、面动脉;在深面舌骨舌肌浅面从上而下应观察舌神经、下颌下腺管、舌下神经。
在气管颈段的标本上观察:气管颈段前方的层次和毗邻。
在颈动脉三角的标本上观察颈总动脉的行程及分叉的高度、颈内外动脉的区别和毗邻、颈内静脉、面总静脉、舌下神经、喉上神经、二腹肌后腹。在二腹肌后腹深面至其下缘应观察从后向前:副神经、颈内静脉、舌下神经、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面动脉。
六、思考题:
1、名词解释:腭乳头、腮腺床?
2、试述唇的层次、血管、神经和淋巴引流?
3、叙述面侧深区的位置、境界与内容?
4、简述翼下颌间隙的位置、境界、内容和交通?
5、描述下颌下三角的位置、境界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