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针灸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一节 毫针刺法
    

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五章 刺灸法各论:

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五章 刺灸法各论 第一节 毫针刺法:教案首页第 次课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 年级 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 王鸿度 职称 教授 课型(大、小) 大 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 刺灸法各论 第一节毫针刺法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

教案首页

第  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

年级

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

王鸿度

职称

教授

课型(大、小)

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 刺灸法各论 第一节毫针刺法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注明页数)

教材《针灸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P.139-154。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毫针刺法的定义、行针手法、得气、晕针处理。
2.掌握毫针练习方法、针具选择、消毒、体位、留针与出针。
3.熟悉补泻手法、其他针刺异常情况处理

4. 了解针具规格。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内容及时间安排:

1.毫针构造规格检查保养(10分钟)
2.毫针刺法(60min)
3.得气补泻(30min)
4.异常情况处理(20min)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穿插课堂提问。教学采用多媒体及照片等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教授毫针刺法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对针刺技术实际运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及如何突出重点、难点及如何突破难点:

重点:

1毫针刺法的定义、行针手法、得气、晕针处理。
2毫针练习方法、针具选择、消毒、体位、留针与出针。

难点:熟悉补泻手法、其他针刺异常情况处理

突破方法:

  多媒体讲解、实物操作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第一章 毫 针 刺 法

针灸器材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藏

1毫针的构造

  ①材质:

  现代临床所用的毫针多由不锈钢制成,也有用金、银或合金制成的。不锈钢毫针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强度,不易锈蚀,且价格便宜,因此最为常用。

  ②结构: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个部分。

2针灸针规格

3毫针的检查

①检查针尖 :不锐不钝,光滑,无棱,进出滑利应手。形如“松针”。

②检查针身 :挺拔,有弹性,粗细均匀。

③检查针根 :牢固

④检查针柄:缠绕均匀、牢固

4毫针的保藏:

目的——防止针尖受损,针身弯曲或生锈、              污染。

方法——针盒、针管、藏针夹。

二、针刺的练习1 2
目的:加强指力,提高手法熟练程度,减轻疼痛,提高疗效。

指力(基本功):“井”字纸,持笔状,提插捻转

手法(熟练):“棉团”,模拟。( “三一致”:幅度、角度、频率)

自身(提高):自体,体会(指力变化,针感异同)

三、针具的选择

1.针具本身:材质,结构。

2.患者情况:

男性、体壮、肥胖、病位深——稍粗、较长

女性、体弱、形瘦、病位浅——较短、较细

3.施术部位:

皮薄肉少、浅刺之穴——短而细之针

皮厚肉多、深刺之穴——长而粗之针

  原则:以将针刺入腧穴应至的深度,而针身还应露在皮肤上少许为宜。

四、消毒

1针具器械的消毒

  (1)高压蒸汽灭菌法

  (2)药液浸泡消毒法

  (3)煮沸消毒法

2 医生手指:肥皂水清洗后,75%的酒精棉球涂擦,

3腧穴:75%的酒精棉球,或0.5%碘伏棉球拭擦。

五、体位选择

1仰卧位:头、面、颈、胸、腹和部分四肢的腧穴
2仰卧位:头、项、肩、背、腰、骶和下肢后面、            外侧等部腧穴
3侧卧位:侧头(胸、腹)、臂和下肢外侧部腧穴

4仰靠坐位:头、面、下颌、颈、
   胸上部和上肢部分腧穴
5俯伏坐位:头顶、后头、项、肩、背部
6侧伏坐位:侧头、侧颈部面颊、
   耳前后腧穴
五、毫针刺法(进针、角度、深度)

1.进针法:将针刺入皮肤的操作方法。

  刺手: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称为刺手。

  其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使针顺利刺入皮肤,行针时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刮搓颤,以及出针时的操作。

  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称为押手。

   其作用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而保持垂直,力达针尖,便于进针,减少刺痛,协助调节和控制针感。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2临床常用进针方法有三种

 2.1单手进针法:只用刺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多用于短针。

 1)基本单手进针法:

 2)夹持针柄进针法:

 3)夹持针身进针法:

2.2双手进针法:左、右手互相配合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1)指切进针法

2)夹持进针法

3)提捏进针法

4)舒张进针法

  

2.3管针进针法:利用不锈钢、

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的针管代替押手的方法。

3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意义: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原则:根据施术部位、病情需要、患者体质强弱和形体胖瘦定

1.针刺的方向 进针时针尖对准的方向或部位。

  1)依经脉循行定方向:迎随

   2)依腧穴定方向:上星

   3)依病情定方向:

2.针刺的角度 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  

   1)直刺   2)斜刺 3)平刺

3.针刺的深度:指针刺入腧穴部位的深浅而言,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

六、行针与得气

(一)行针:又名运针,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强弱、方向、传导)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1.基本手法  提插捻转          

2.辅助手法 循、刮、弹、搓、摇、震颤、飞七种

(二)得气、候气、催气和守气

1.得气

1)概念:又名针感,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施以各种行针手法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www.lindalemus.com

2)表现 :

医生——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

患者——在针下有酸、麻、胀、重的感觉,                  可沿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

不得气的表现 医生——针下空虚无物。

      患者——无酸、麻、胀、重的感觉。

   《标幽赋》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3)意义:与针刺疗效关系甚密,是针刺治疗成败的关键。

       得气迅速,疗效就好;

       得气较慢,疗效就差;

       若不得气,就可能无效。

  《标幽赋》: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

4)掌握针感强弱的原则:患者舒适、疗效显著。

    因人而异——气血虚弱、久病年迈之人,得气宜弱;

          气血旺盛、年轻体壮之人,得气宜强。

    因病而异——痿证、痹证、偏瘫和急性疼痛等,得气强效          果好;

          失眠面肌痉挛等病,得气弱却效果显著。

  5)影响因素:患者体质强弱和病情的变化;

         医生取穴准否和进针角度、深浅、施术手法。

2.候气 将针留置于所刺腧穴内,安静地较长时间留针,亦可间歇地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催气手法,直待气至。

3.催气 针刺后若不得气,可施用各种行针手法,以激发经气,促其气至。

   “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摇动,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是谓催气。” 《神应经》

4.守气 得气后谨慎地守护其气,防止其散失。

七、针刺补泻
  针刺补泻是通过针刺腧穴,采用适当的手法激发经气以补益正气、疏泄病邪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而恢复健康的方法。

  针刺治疗的总则——补虚泻实

《灵枢·经脉第十》“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补法: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 

 泻法: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

单式补泻手法表

八、留针与出针

(一)留针:将针留置于穴内,称为“留针”。

    静留针:针刺入穴位之后,安静地多留一些时间以待气至的方法。

   动留针:在留针过程中,由于病情需要,应继续施用手法,或为加强针感,或为达到补泻目的的方法。

    留针时间:一般病证可留针15~30min;

   慢性、顽固性、痉挛性病可留针数小时;

   感冒发热、小儿等可不留针。

(二)出针:指行针完毕后,将针拔出的操作方法。

  

九、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1晕 针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可出现于针刺时、留针过程中、出针后。

原因:患者—初针、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饥饿、大汗、大泻、大失血之后、体位不当;

     医生—手法过重

症状:轻者—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精神痿倦,血压下降,脉沉细。

   重者—四肢厥冷,昏迷,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

处理:

1.立即停止针刺,并迅速取出已刺之针; 

2.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通风保暖; 

3.轻者静卧片刻,予饮热茶或温开水;

4.重者指压或针刺水沟、素 、内关、合谷、太冲、涌泉、足三里等穴,灸百会、气海、关元等;

5.上述处理后仍昏迷不省、呼吸细微、脉细弱者,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预防:

2滞 针
  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则感觉疼痛的现象。

原因:患者—精神紧张,或因病痛或当针刺入腧穴后,局部       肉强烈收缩;

  医者—手法不当,单向捻针,致肌纤维缠绕针体。

现象:医者—行针时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

  患者—在勉强捻转、提插针体时感到痛不可忍。

处理:根据具体原因而定。患者精神紧张,肌肉痉挛而致者,循按邻近部位,或弹动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缓解痉挛;医生单向捻转而致者,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注意不要强行将针拔出。

预防:

 

3弯 针

弯针是指进针时或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

原因:医生—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或针下碰到坚        硬组织;或处理滞针不当;

     患者—体位不适,留针时改变体位;

     其他—针柄受外力碰击。

现象:针柄改变了进针或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医生行针困难,患者感到疼痛。

处理:出现弯针便不再行针。

     轻度弯针,按一般方法出针;

     弯曲较大,顺弯曲方向将针退出;

4断 针

断针又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体内。

原因:

1.针具质量欠佳,,或针身、针根有剥蚀,术前失于检查;

2.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使肌肉强力收缩;

3.留针时患者改变体位;

4.未及时处理弯针、滞针,并强力抽拔;

5.外物碰压。

现象:行针时或出针后发现针身折断,或部分针体浮露于皮肤外,或全部没于皮肤之下。

处理:医者镇静,嘱患者勿惊慌,保持原有体位,以防残端向深层陷入。根据不同情况作相应处理。

图片

针灸治疗室

图片

示教

视频

比较

视频

视频

讲解

详细分析

提问、举例

视频

10分钟

60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www.lindalemus.com/kuaiji/

教学要求:

1.掌握毫针刺法的定义、行针手法、得气、晕针处理。
2.掌握毫针练习方法、针具选择、消毒、体位、留针与出针。
3.熟悉补泻手法、其他针刺异常情况处理

4. 了解针具规格。

思考题

简要回顾针具发展史

毫针刺法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如何具体操作?

行针手法有哪些?

毫针补泻手法有哪些?

预习:灸法、罐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