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针灸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一节 十二经脉四、足太阴脾经
    

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 十二经脉四、足太阴脾经

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四、足太阴脾经:教案首页第 次课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 年级 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 王鸿度 职称 教授 课型(大、小) 大 学时 5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 经络各论 脾经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注明页数)

 

教案首页

第 次课  授课时间: 年月 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

年级

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

王鸿度

职称

教授

课型(大、小)

学时

5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 经络各论 脾经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注明页数)

教材《针灸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P.49-56。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经重点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
2.熟悉本经分布情况。
3.了解内经相关主治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内容及时间安排:

www.med126.com

1.基本概念(10min)、经络循行分布(20min)
2.重点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50min)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穿插课堂提问。教学采用多媒体及照片等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教授经络理论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对经络理论实际运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及如何突出重点、难点及如何突破难点:

重点:1.重点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2.本经分布情况。
难点:1.内经相关主治

突破:引用古典医籍、现场示教及病例举例分析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四、足太阴脾经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 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 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 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 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 寸,布胸胁。)

1.1循行释疑

核骨:第一跖骨突起

踹:腓肠肌

舌下:舌下有泉焉乃脾之灵津也。道家饮此以延生,号曰华池。(涎与唾?)

仲长统曰:漱舌下泉而咽之,曰台仓。按:舌下与脾、肾二脉均有关。足太阴经别又“贯舌中”。

(养灵泉于山下,出泉之时,契妙道于日落万川之中,嗜欲浅而天机深,太极自然之体立矣)

1.脾经体内膈以上分支生理意义?
2.为什么足太阴脾经有“足太阴之络”
又有“脾之大络”?
(14正经里唯一的一脉二络)

1.脾经体内膈以上分支生理意义?

答曰:⑴ “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支,体现了脾脏通过脾经司味觉掌控饮食功能。“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灵枢·脉度》)
⑵ “上膈,注心中”支,体现了脾主化生气血,以赞育心主血之功能。(绿色通道)

2.为什么足太阴脾经有“足太阴之络”又有“脾之大络”?(一脉二络)

答曰:

   ①足太阴之络是四肢部的络,属于“经”的分支,“别走阳明”,沟通脾胃经。

  脾之大络是躯干部的络,通于“脏” “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突出脾与四肢百节的联系。

   ② a“土旺四旁”脾胃居于中焦,胃主腐熟,精微物质的敷布,洒陈(五脏)六腑,濡养百骸,有赖于脾的健运。--内

b“躯干三络”任通腹部经气,督通背部经气,侧面有脾之大络,沟通胸胁部经气。---外 

2主治

 内经原文主治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1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2烦心,心下急痛,3溏,溊泻,水闭,黄疸,4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主治概要

2.1脾主运化:

   a 水谷:“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消化性疾病:腹胀、便溏、食欲不振、倦怠消瘦)

b水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水谷精微中多余水分------肺:汗

  肾:尿

   (水液代谢性疾病:湿、痰、饮)

2.2脾主升清: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

  升清:吸收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

   (气虚气陷性疾病:a短气、神疲乏力、头目眩晕、b久泻脱肛、内脏下垂)

2.3脾主统血:《难经·四十二》“脾裹血、温五脏”

   《血证论》“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阴虚又不能滋生血脉”

  脾之统血,实质上是气的固摄作用,脾运化健旺,则气血充盈而气之固摄方能健全,则血行脉中不致逸出。

(出血性疾病:便血尿血崩漏)

2.4主肌肉四肢:丰满、轻劲有力反之痿软困重  

  “脾主身之肌肉”  《素问·痿论》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灵枢·本神》

2.5藏意:记忆力良好反之减退

   “脾藏意”(意念、回忆)《素问·宣明五气篇》

    “心有所忆谓之意。” “脾忧思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   《灵枢·本神》

2.6华在唇:红润光泽,反之苍白或萎黄

   “脾者,其华在唇四白”  《素问·六节脏象论》 “脾病者,唇黄”  《素问·五阅五使》

2.7开窍于口:(知饥欲食,口味正常。反之虚失住院医师健运则口淡,食欲不振;湿困脾阳则口中粘腻,湿热者,自觉口中发甜。)

(舌本、舌下)

  “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素问·金匮真言论》

  “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灵枢·脉度》

 

3重点腧穴

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

3.1隐白(井穴、十三鬼穴之一)

[命名]:足太阴属土,土者金之母也,言足太阴脉气所起,手太阴(白)金气所隐,故……

[功用]:补脾摄血,苏厥通经(突发疾病为主)

[主治]:针刺神志病:癫狂痫、梦魇+少商

  灸1.出血症:急性血崩吐血;慢性便血,尿  血,衄血   

    2.急性(暴)吐泄

    3.咳喘

按:为何少商配合隐白可治癫狂病

1.脏腑病理改变:

脾主生痰、肺主贮痰。癫狂多因忧思过度脾失健运,内生痰湿循经扰(心)神。化热者发为狂,转阴者多为癫。

2.经脉所属:手太阴(少商)足太阴(隐白)脉气相通。

  a脾脉贯心,心脉通肺(间接:心系)

  b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交于“中府”(直接)

3.穴性:井+井(井主心下满,治疗经气不接续之急症。)

   故刺此二穴可祛痰宁心安神。

3.2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

[命名]:公孙者,轩辕黄帝之姓也。黄帝为天下五帝之首,位居中央,以土母之德,壬天下。本穴别于太阴脾土,络于阳明燥金,土以生金象征母德。

  公孙---黄帝---中央---养天下(万民)

别(于)脾土---络(于)胃---养(脏腑)

[功用]:健脾胃(络穴)、调冲任(八脉交会穴)

[主治]:

a.胃痛(本虚标实)----胃阴虚灼痛

b.心胸痛心悸奔豚气(冲脉为病+ 内关)

c.多饮水肿

d.局部关节痛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现代研究

  针刺公孙穴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但对小肠液的分泌明显增加,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率也明显升高,如刺激其它穴则无此反应,说明公孙穴对小肠分泌和吸收具有一定特异性。针刺公孙穴在多数情况下使小肠蠕动增强,或对小肠运动有调节作用。

  另据报道,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X线胃肠检查时,观察到针刺内关,足三里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为明显,而对针刺公孙穴则胃蠕动多减弱。

三阴交  漏谷   地机:郄穴    阴陵泉

3.3三阴交

[命名]: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太阴脾经循内踝上直行,厥阴循内踝前交太阴之后,少阴肾阴经循内踝后交出太阴之前故……

[功用]:健脾胃,益肝肾,调经带

[主治]:

1.三大系统:

a 消化系:消化不良,泄泻,肠鸣

b生殖系:(肝、肾,“乙癸同源”)经带胎产异常,阳萎遗精  

c泌尿系:小便不利

2. 血症:调血、活血、行血、止血

[注意]:可用于难产(+合谷),故孕妇禁针

三阴交下胎·典故1

   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伤妊而胎不去。将军言:闻实伤妊,胎去矣。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差。

百余日复动,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出血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矣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着母脊,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

  汤针即加,妇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许。

三阴交下胎·典故2

   宋后废帝出乐苑门,逢一妇人有妊。帝亦善诊之。曰:此腹是女也。问文伯(徐文伯),曰:腹有两子,一男一女,男左边青黑,形小于女。

帝性急,使欲使剂。文伯侧然曰:若刀斧恐其变,请针之,立落。便泻足太阴(三阴交)补手阳明(合谷),胎便应针而落。两儿相续出。

血海:上2寸

箕门:上8寸

3.4血海:脾主裹血,温五脏。穴为足太阴所发,气血归聚之海,属女子生血之海,故为妇人调经要穴

[取穴]:按掌取穴

[功用]:理血调经、散风祛湿

[主治]:

1.瘙痒性皮肤病(血虚生风,风动致痒) 

2.月经不调(月经后延、痛经等血虚所致最好) + 归来(平补平泻)

3.贫血(补法)

按:血海(足太阴脾经):血中之气  当归

归来(足阳明胃经):气中之血  香附 

现代研究

   针刺血海穴,对垂体-性腺功能有影响。尤其是对卵巢功能。针刺归来、血海、中极等,可使继发性闭经病人出现激素撤退性出血现象。

有报道取血海穴注射阿杜那1~2毫升,治疗咳血呕血、子宫出血,全部止血。

3.5箕门

[定位]:血海上6寸

[命名]:箕,28星宿名之一。在东方,凡四星,列如簸箕之形,故称箕坐。其两腿内侧,肌肉丰腴,有如鱼腹。本穴在腴肉上缘,犹当箕星之门,故名。凡穴之曰门,曰关者,俱以其具开阖、出纳之意也。(以通利经气为主)

[功用]:调营血,利小便

[主治]:尿潴留

28星宿

东方苍龙:角 亢 氐 房 心 尾 箕

北方玄武:斗 牛 女 虚 危 室 璧

西方白虎:奎 娄 胃 昴 毕 觜 参

南方朱:井 鬼 柳 星 张 翼 轸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大横

3.6大横

[命名]:大横者,是腹部肠膜横结,足太阴之膏泽横贯肠胃以助消化,对人体健康有伟大之功用。

[功用]:温中散寒,调理肠胃

[主治]:腹痛,泻痢

现代治疗:流感、习惯性便秘

配伍:胃下垂+透刺神阙

 肠道蛔虫+足三里、迎香

  肠梗阻+天枢、足三里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3.7大包

[命名]:大包,包有揽之意。本穴为足太阴脾之大络。《类经图翼》称:总统阴阳诸络,灌溉五脏。

[定位]:腋中线上,第六肋。

[主治]:实:则身尽痛。-----全身痛

    虚:则百节皆纵。-----四肢痿软无力。

4课堂复习

特定穴总结

1.五输穴:   隐白大都太白脾,

商丘要知阴陵泉。

2.原、络穴:太白、公孙

3.郄穴:   地机

4.俞、募穴: (脾俞、期门)

5.下合穴:------

6.八会穴:--

7.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 

 

多媒体教学

课堂随堂点穴归经

提问

提问

结合中基回顾脾经可能的主治

举例

提问分析

回忆八脉交会穴

C老师治疗痛经个案

典故

举例

解剖定位

课堂复习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教学要求:

1.掌握本经重点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
2.熟悉本经分布情况。
3.了解内经相关主治教学要点:

课后复习

经脉:1.循行(掌握)

  2.是动、所生病(熟悉)

腧穴:定位、取穴、针刺方法、主要治疗作用

   1.常用穴位

   2.特定穴

预习下次课内容:

1 下一条经脉循行、主治

2相关特定穴定位主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