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教案
第11次课 授课时间:2008年11月14日
课程名称 | 儿科护理学 | 年级 | 06本 | 专业、层次 | 护理系 | |||
授课教师 | 白永旗 | 职称 | 副主任护师 | 课型(大、小) | 大 | 学时 | 3 | |
授课题目(章、节) |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 崔焱,主编.儿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www.med126.com. 2006 杨锡强,主编.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沈晓明等,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7.. | |||||||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小儿造血的特点和不同年龄血象特点,营养性贫血的概述。 2、熟悉小儿造血的相关概念、小儿贫血的概念、分类及诊断标准 3、掌握营养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4、掌握营养性贫血患儿的护理措施 | ||||||||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内容: 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5分钟) 2、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 (15分钟) 3、小儿贫血的概念、病因、诊断标准、分类、分度、临床表现 (20分钟) 4、小儿贫血的治疗要点 (5分钟) 5、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 (15分钟) 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 (20分钟) 7、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10分钟) 8、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护理、病案讨论 招生简章 (25分钟) 19、小结、布置思考题(5分钟) 方法:系统讲授,简表对比加深理解,简图、举例加深感性认识。 | ||||||||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小儿贫血的分类、分度及诊断标准 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难点:1、铁的代谢 | ||||||||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 ||||||||
基本内容 | 教学手段 |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
小儿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儿血液和造血特点
1、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期造血 生后造血 2、 小儿血象特点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白细胞数与分类 血小板 血红蛋白种类: 血容量 基本内容 小儿贫血 ―――――――――――――― 1、定义:
2、诊断标准
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
3、分类 贫血的程度分类
贫血的病因分类
贫血的形态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造血器官反应 骨髓外造血: 基本内容 各系统状态 循环和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5、治疗原则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 概述 1.定义 2.发病情况:此种贫血遍及全球,以婴幼儿及青少年发病率最高,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 3、铁的代谢 ① 人体总铁含量及其分布 ② 铁的来源和吸收 ③ 铁的转运 ④ 铁的贮存和利用 ⑤ 铁的排泄量和需要量 ⑥ 胎儿期铁代谢特点 ⑦婴儿和儿童期铁代谢的特点 4、病因
基本内容
5、发病机制 ① 缺铁对血液的影响 ② 缺铁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6、临床表现
7、实验室检查 ① 血象 ② 骨髓象 ③ 铁代谢的检查 8、诊断 病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9、治疗 10、护理
基本内容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定义
2、病因
3、 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5、治疗原则 6、护理
| 图表 讲授法 图表 设问 教学手段 讲授法 图表 讲授法 讲授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讲授法 讲授法 示意图 讲授法 教学手段 讲授法 讲授法 讲授法 讲授法 举例法 教学手段 讲授法 讲授法 讲授法 比较法 案例教学法
| 复习上次课内容 (5分钟) (★-重点,☆-难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骨髓造血期是胎儿后期造血的主要场所,出生2~5周后骨髓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
★概念: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造血增加时,易出现骨髓外造血。 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见幼红细胞或(和)幼稚粒细胞。 ★概念:出生后因HBC生成素减少,生理性溶血、血循环量增加等因素,RBC数及HB量逐渐降低,至生后10天左右较出生时约减少20%;至2~3个月时,RBC数降至300万/L;HB量降至11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
★ 强调: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变化 特点:二个交叉
(15分钟)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 概念 ★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的底限。贫血是儿科一种常见的症状。
★强调 Hb正常值的低限 Hb(g/L) 新生儿 145 1~4月 90 4~6月 100 6月~6岁 110 6~14岁 120 海拔升高1000米HB上升4% ★强调 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 6月以上则按WHO标准 ★强调: 贫血的分度 根据外周血中HB含量或RBC数可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4度。 贫血的程度(g/L)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新生儿~120 ~90 ~60 <60 小儿 ~90 ~60 ~30 <30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临床表现 骨髓外造血: 肝脾、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 (20分钟) (第一节课完) 治疗原则 对因治疗 药物治疗 输血治疗 并发症治疗 (5分钟) ★概念: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种疾病:肺炎 腹泻病 缺铁性贫血 ☆铁的代谢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① 先天因素 ② 摄入铁不足* ③ 生长发育快 ④ 吸收障碍 ⑤ 丢失过多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发病机制 (15分钟)
★临床特点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最多。缓慢起病。 一般表现 髓外造血表现 非造血系统症状 消化S N.S: 心血管S 其他:皮肤干燥、头发枯黄与脱落、反甲 ★治疗要点 ① 原则:去除病因,铁剂治疗 ② 去因治疗 ③ 铁剂治疗 ★护理要点 注意休息,适量活动 合理安排饮食 应用铁剂的护理要点 防治感染 (20分钟) (第二节课完)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概念: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贫血,临床上除了贫血症状外,有较为特异性的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 ★病因 1.维生素B12和叶酸摄入不足 2.需要量增加 3.吸收和转运障碍 4.长期用某些药物可致叶酸缺乏 ★临床表现 1.一般贫血表现 2.神经精神症状: 表情呆滞、目光发直、反应迟钝 3、消化系统症状 治疗原则 强调1、去除病因,改善营养 2、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10分钟) ★护理 强调 1、注意休息,适当活动 2、指导喂养,加强营养,防治感染 3、监测生长发育 4、健康教育 (25分钟)
|
小 结 | 1、不同年龄血象特点 2、小儿贫血的分类、分度及诊断标准 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措施 (第三节课完) (5分钟) |
复 习 思 考 题 、 作 业 题 | 1、缺铁性贫血? 2、缺铁性贫血病因? 3、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的关键? 4、缺铁性贫血合理的饮食安排? 5、服用铁剂的护理要点? 6、请区别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下 次 课 预 习 要 点 | 1、小儿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实 施 情 况 及 分 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