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皮肤性病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皮肤与性病学电子教材:第十五章 皮炎与湿疹
    

皮肤与性病学-电子教材:第十五章 皮炎与湿疹

皮肤与性病学:电子教材 第十五章 皮炎与湿疹:第十五章 皮炎与湿疹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指接触某些外界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可表现为红斑、水疱、大疱、渗出、糜烂、皮肤肥厚、苔癣样变等改变。临床上多为急性经过,但长期反复接触某种致敏物质,也可使皮炎呈慢性经过。中医的“漆疮”、“膏药风”、“马桶癣”等均属于接触性皮炎范围。【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因感受湿热毒邪(或接

第十五章 皮炎与湿疹

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指接触某些外界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可表现为红斑、水疱、大疱、渗出、糜烂、皮肤肥厚、苔癣样变等改变。临床上多为急性经过,但长期反复接触某种致敏物质,也可使皮炎呈慢性经过。中医的“漆疮”、“膏药风”、“马桶癣”等均属于接触性皮炎范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因感受湿热毒邪(或接触某种物质),由于禀赋不耐,皮毛腠理不密,毒热蕴于肌肤而发病 。毒热之邪外袭,与气血相搏,发于肌肤则皮损潮红、肿胀,热盛肉腐则见糜烂渗出,热灼津液则口干。溲赤便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则皆为毒热内盛之征。
西医按接触物的性质和发病机理的不同,分原发刺激反应和变态反应两类。任何人接触前者均可迅速发病;后者的接触物无刺激性,仅发生在少数事先致敏的个体,且有一定的反应期。可引起本病的物质不胜枚举,有的有刺激性,有的无刺激性,还有的介乎二者之间。常见的类别有:①纺织品、皮革、塑料。②化工原料、药物、杀虫剂、化妆品、清洁洗涤剂。③金属、首饰等。④动物、植物及其它。
发病机理可分为两大类:
⒈ 原发刺激反应 接触物本身有刺激性,如强酸、强碱,任何人接触均可在短时间内发生急性皮炎,甚至坏死。发病的决定因素是接触物刺激性的强弱、浓度和接触时间。不同个体和部位间的差异不显著。
⒉ 变态反应 接触物无刺激性,但有致敏性,皮炎只发生在个别敏感者。致敏期一般不少于4~25天(平均 7~10天)。已致敏的机体再接触特异性抗原后至出现皮炎所需时间为数小时至1天。绝大多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属Ⅳ型变态反应,但个别亦可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且两者可以同时发生。
【临床表现】
(一) 皮损分布 皮损常分布在接触部位,有一定形态,界限清楚,且与致病物的接触方式有关。因此常可根据发病部位寻找可能的发病因子。如头面部接触性皮炎常考虑化妆品及染发剂过敏,对内裤染料过敏引起的皮损可呈裤形分布 。
(二)皮损特点 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或大疱。疱壁紧张,内容澄清,水疱破后为糜烂面,严重者(如强酸、强碱作用)可发生表皮剥脱,甚至坏死。在皮肤组织比较疏松处如面部、阴囊等处常有明显肿胀。有时由于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或浓度较低,则症状发生缓慢,皮损开始可呈亚急性表现,为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若病因不能及时发现而长期反复接触后发病,则呈慢性湿疹样变,皮损呈轻度浸润、增厚及苔藓样变,如洗涤剂引起的手部接触性皮炎。
(三)自觉症状 自觉瘙痒、烧灼感,间有疼痛。皮损泛发者,可有发热头痛、不适等全身症状。
(四)病程有自限性 皮炎症状在数日内发展至高峰,若已脱离与致病物的接触,可于1~2周内逐渐消退,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少数患者在反复接触过程中,对接触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或耐受性提高,发生脱敏耐受状态而好转或痊愈。
【实验室检查】
(一)常规检验
皮损面积大、炎症重者,血、尿常规检验可能有一些非特异性的异常改变。
(二)皮肤斑贴试验
可疑致敏因子阳性斑贴试验,可明确诊断,但不宜在急性期进行。
(三)组织病理
表皮细胞间和/或细胞内水肿,细胞空泡化,核固缩,甚至坏死。真皮浅层高度水肿,血管扩张,管周单一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或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水疱形成多在表皮下。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明确的接触史和典型的皮损。皮损通常局限于接触部位,有一定形态,境界清楚。主要表现为红斑、水疱等皮损。去除接触物,并经适当处理后皮损很快消退。可疑致敏因子斑贴试验阳性即可明确诊断。本病需与急、慢性湿疹鉴别(见湿疹部分)。
【辨证】
以局部水肿色红、糜烂渗出为主要辨证要点 。局部潮红,肿胀,水疱,糜烂渗出,瘙痒,严重者有口渴,便干,尿黄,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数或滑数。 辨证属于毒热蕴肤。
【治疗】
(一)中医治疗
治则:清热解毒。轻者可口服龙胆泻肝丸,每次6g,每日2~3次。或清解片,每次5片,每日2次。重者应口服煎剂。方以龙胆泻 肝汤 加减: 龙胆草12g,黄芪15g,山栀子10g,银花30g,白茅根30g,蒲公英30g,车前子15g,生甘草10g。发热者加生石膏;发于上者加菊花竹叶蝉衣便秘者加生大黄;渗出甚者加茵陈泽泻
( 二)西医治疗
首先应寻找病因,脱离接触,并积极对症处理。
⒈ 内用疗法 一般用抗组胺药,有止痒、抗炎作用。对重症泛发性病例可短期口服皮质类固醇。如伴有继发感染应加用相应的抗生素。
⑴ 抗组胺类药 口服抗组胺药种类较多,可酌情选择2~3种联合应用。扑尔敏4mg,每日3次;赛庚啶2~ 4mg,每日 3次;多虑平25mg,每日3次;异丙嗪12.5~25mg,每日3次。无嗜睡作用的H1受体桔抗剂包括氯雷他定(克敏能)、西替利嗪(赛特赞)、阿司咪唑(息斯敏)等,均是10mg每日 1次。
⑵ 其他抗过敏药 用于较重的病例。①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mL,每日1次,静脉缓推。②10%硫代硫酸钠溶液10ml,每日1次,静脉注射。③维生素 C,1~3g,每日1次,加入输液中静脉滴注。
⑶ 抗生素 用于预防和治疗继发性感染。
⑷ 类固醇激素 用于皮损面积较大、症状较重者。强的松,每日30~50mg口服。也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每日 100~200mg;或地塞米松每日10~15mg。症状控制后可较快地减量,不必长期维持。
⒉ 外用疗法 可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处理。无论损害表现如何,均应首先设法除去附着于皮肤或衣物上的致敏物质。急性期:红肿明显时可选用炉甘石洗剂外搽,渗出多时可用l:20复方醋酸铝溶液,3%硼酸液或3%马齿苋煎液冷敷。若有大疱可将疱液抽出后再行湿敷。亚急性期:有少量渗出时可选用湿敷,无渗出时或慢性期可选用霜剂或软膏。有感染时应在外用药物中加入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等。
【预防与调摄】
⒈ 发病期间应尽量避免外用刺激性药物, 对易致敏药物应慎用,以免引起多价或交叉过敏。
⒉ 愈后应尽量避免再接触致病因素,以防复发。
附:尿布皮炎
尿布皮炎(diapier dermatitis)也是一种接触性皮炎,主要原因是尿布更换不勤,由产氨的细菌分解尿液,产生较多的氨刺激皮肤引起的皮炎。多见于婴儿。皮损见于阴部、会阴部及臀部等处,有时延至腹股沟及下腹部。表现为大片潮红,亦可发生斑丘疹、丘疹,边缘清楚,与尿布包扎方式一致。贻误治疗者,可发生脓疱、糜烂及溃疡。治疗应勤换尿布,保持局部干燥,少用肥皂清洗以免加重刺激。外用氧化油。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外阴卫生失理,湿热蕴蒸皮肤而成,治疗宜清热利湿。
(许飏)

第二节 湿疹

湿疹(eczema )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浅层真皮和表皮炎症。本病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中医统称本病为“湿疮”,依据其发病部位和性质的特点,又有不同的名称,如“浸yin疮”、“血风疮”或“粟疮”、“旋耳疮”、“涡疮”、“乳头风”、“脐疮”、“肾囊风”和“四弯风”等。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湿疮是由于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为主,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yin肌肤发为本病;亚急性者多与素体虚弱,脾虚不运,湿邪留恋,肌肤失养有关;慢性者因湿热蕴久,病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去濡养而成。
西医认为湿疹的病因复杂,常常不是单一的,常因不同的个体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而异。个体对各种因素的易感性或耐受性还可受生理或病理生理的影响而增强或减弱。迟发性变态反应在发病机理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但并非所有湿疹均与此有关。发病的相关因素可能是内在的,或是外在的,在临床上往往不易明确。外因常见的有鱼、虾、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皮屑、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内因包括慢性感染病灶,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血循环障碍如小腿静脉曲张以及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精神抑郁和过度疲劳等。湿疹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往往有一定的家族倾向,这可能与遗传的过敏素质有关。
【临床表现】
湿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呈红斑、丘疹、肿胀、水疱、糜烂、渗出、结痂、鳞屑、浸润、肥厚和皲裂等多种皮损。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湿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急性和慢性湿疹有明显的特征,亚急性期常是急性期缓解的过程或向慢性过渡的表现。
(一)急性湿疹
⒈ 皮损分布 皮损局限或泛发, 通常两侧对称分布。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腋窝、阴部、股部、肛周等皮肤皱折处也常发生,严重时可扩展全身。
⒉ 皮损特点 表现为多形性。常在红斑基础上有针头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和水疱,水疱经搔抓破后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皮损常融合成片,向周围扩延,境界不清楚,边缘区有少量多形性皮疹散在分布。如合并细菌感染,皮损炎症加重,可出现脓疱、脓液和脓痂。个别病人可合并毛囊炎丹毒、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等。
⒊ 自觉症状 自觉瘙痒剧烈伴有灼热感,可阵发性加重,夜间加剧,影响睡眠。饮酒、搔抓、热水烫洗等均可使皮损加重。患者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皮疹泛发而严重者可伴有全身不适、低热和烦躁不安。
⒋ 病程 起病较急,发展较快。病程长短不一。常于数周后炎症逐渐减轻而趋于消退。若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
(二)亚急性湿疹
亚急性湿疹红肿炎症减轻,皮损呈暗红色,水疱和糜烂逐渐愈合,渗出减少,可有丘疹、少量丘疱疹以及鳞屑。瘙痒和病情逐渐好转。遇诱因可再次呈急性发作,或时轻时重、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湿疹。
(三)慢性湿疹
⒈ 皮损分布 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及肛门等部位,以四肢多见,多对称发病。
⒉ 皮损特点 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或起病缓慢,开始皮损炎症轻,散在红斑和丘疹,由于长期搔抓刺激,患部皮肤逐渐肥厚、粗燥,发生苔藓样变和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斑和鳞屑等。呈干燥、暗红色的浸润肥厚的斑块,或苔藓样斑片,或角化性皲裂性片块等。
⒊ 自觉症状 瘙痒程度轻重不一。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数月或更久。慢性湿疹因受某些内、外因素的刺激,可急性发作。
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表现亦有所不同:
⒈ 手部湿疹 手部湿疹极为常见,不但发病率高,而且病因极为复杂。少数手部湿疹开始呈急性,整个手部红肿显著,可有水疱、渗液、糜烂,以至结痂,但大多数起病缓慢。祖国医学称此为鹅掌风。典型的手掌慢性湿疹不累及手背,但整个手掌浸润、变厚、干燥、粗燥、边缘比较清楚,病程常极端慢性,多年不愈。在足部的踝部常有类似损害。如由足癣诱发产生,则属足癣湿疹化病变。
⒉ 肘部湿疹 常见于肘关节下端内侧,比拇指略大,边缘具局限性的小片,分布常对称。皮损干燥、变厚,覆以少许鳞屑或薄痂,有或多或少的苔藓样变,边缘可呈斜坡形,如遇刺激,可急性发作,病程慢性。
⒊ 乳房湿疹 主要见于哺乳期妇女,皮损分布单侧或双侧乳头、乳晕和乳房下。表现为暗红斑、丘疹、丘脓疱疹,边界不清楚,可伴有糜烂和渗液,重者有裂隙,但一般不化脓。瘙痒明显,停止哺乳后痊愈。
⒋ 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 阴囊湿疹颇常见,主要局限于阴囊,有潮湿型和干燥型两种。潮湿型整个阴囊肿胀突出,有轻度糜烂、溢液、结痂和显著浸 润、肥厚,皱纹深阔,稍发亮和色素加深,阴囊比正常显著增大,间有累累抓痕。干燥型水肿变厚不如前者突出,有薄痂和鳞屑,呈灰色。浸润变厚,间有裂隙。因经常搔抓,间有不规则色素消失小片。患者奇痒难忍,常可影响睡眠和工作。病程长,可数年不愈。常因过度搔抓、热水烫洗而红肿、渗出和糜烂。病情迁延者呈苔癣样变。
⒌ 小腿湿疹 特别是位于小腿内侧下部的慢性湿疹常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初起为暗红斑,边界不清楚,继而出现小丘疹、丘疱疹,易渗出,产生糜烂和溃疡。久之,皮肤明显增厚、硬化,伴有色素沉着。
此外,尚有一些具有特征性的特殊类型:
⒈ 钱币状湿疹  好发于四肢,损害由密集的小丘疹和丘疱疹组成圆形或类圆形钱币状斑块,境界清 楚,直径约l~3cm。急性时色潮红有渗出,周围有散在丘疱疹。转为慢性后,皮损肥厚,色素增加,表面覆有鳞屑,自觉瘙痒。
⒉ 汗疱症( pompholyx) 又称出汗不良(dyshidrosis),过去称之为汗疱疹,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潴留于皮肤而引起。 实质上本症与汗管、汗腺无关,精神因素是激发本病的重要因素,近来发现镍过敏也可引起。本病惯发于手掌、指、趾侧面,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小深在半球形水疱,疱壁紧张而厚,疱液澄清,周围皮肤颜色正常,或轻潮红,常成批出现,可有痒感。病程一般2~3周,消退后留下领口状脱屑,如有继发感染,疱液混浊,可形成脓疱,局部明显肿胀、疼痛,相应淋巴结肿大。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
⒊ 自身敏感性湿疹(autosensitization eczema) 又称自身敏感性皮炎(autosensitization dermatitis)。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它的发生过程,似乎与某种过敏有关。本病开始常有些活动性、大小不等的湿疹样损害,如郁滞性皮炎或伴有溃疡或无溃疡的小腿静脉栓塞性皮炎等,但少见于急性湿疹患者。以后由于瘙痒及搔抓损害周围发生红斑及丘疱疹,并在对侧出现相似损害。大约7~8天至10余天内,可在双臂屈侧、面部、手背、躯干及腹部等处,对称地发生瘙痒性小群丘疹、丘疱疹,有时可伴发生散在小片玫瑰糠疹样红斑。由于损害有剧痒,常可见平行排列的抓痕,其上可有线状排列的水疱或脓疱。重者可发生水疱或脓疱及渗出。本病在治疗中应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可减轻症状及缩短病程;也可于皮损的感染被控制及渗出减少后,病程还可延长至数周,才渐痊愈。本病有典型的原发活动性湿疹样损害史,以后泛发全身,呈对称性丘疹、丘疱疹、水疱及大疱。对原发损害、继发感染进行治疗,减少化学物质的刺激及接触过敏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治疗后,症状显著好转,可为诊所依据。应排除药物过敏及类似皮疹如玫瑰糠疹等。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infectious eczematous dermatits) 可能是自身敏感性皮炎的一 型,其发病常见于有较多分泌物的溃疡、窦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慢性细菌感染灶周围,与分泌物及其中细菌感染毒素或不适当外用治疗的刺激及接触过敏等混合因素有关。开始时原皮肤损害周围皮肤潮红,自觉瘙痒加重,继之出现散在红色小丘疹,水疱可发生糜烂,局部淋巴结可肿大及有压痛。损害附近及远隔部位可见由搔抓接种的平行线状 红斑及丘疹和水疱。如能清洁创面,排除化学刺激及控制感染,病情可较快好转。若分泌物继续产生,则皮疹常时轻时重。至原损害改善后,方能消退。本病的诊断,可根据原有排出分泌物或脓液性损害的病史,及其周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及水疱,致使瘙痒加重,渗出增多及由搔抓而传播至他处的经过。须与明显的药物过 敏及刺激作用鉴别。后者停用后好转较快,远隔损害较少。治疗首先控制原发病灶,减少分泌物,停用不利的治疗,必要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 局部可用湿敷,保持清洁,或适当暴露创面促进局部干燥,外用氧化锌油或糊剂。
⒌ 淤积性皮炎 (stasis dermatitis) 是静脉曲张综合征中常见的皮肤表现之一。由于静脉曲张后下肢血液回流变慢静脉淤血,血液含氧量及营养成分减少,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诱发。临床表现为小腿下1/3轻度浮肿,胫前及踝部附近出现暗褐色色素沉着及点状红斑。继则发生丘疹、丘疱疹、渗出、糜烂、结痂等湿疹表现。慢性则干燥、肥厚、苔藓样变。常因外伤和感染而发生经久不愈的溃疡。
⒍ 裂纹性湿疹 (eczema craquele) 也称乏脂性湿疹(asteatotic eczema ),是由于皮肤长期在温热、干燥的环境中或经常用热水烫洗,使皮肤脱水干燥而引起的一种皮炎。其临床表现为红斑、干燥鳞屑、表皮或角质层细小的裂纹,裂纹处露出线状红斑。其可发生于身体某一部位,但好发于下肢胫前,多见于冬季。老年多发。
婴儿湿疹(infantile eczema) 中医称“奶癣”。它是发生于婴儿头面部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湿疹,轻者面颊、额部有轻度红斑及小丘疹,群集或散在;重者可发展为大片红斑、丘疹、丘疱疹。有明显渗出,抓破后见多数小糜烂面、表面厚痂,可侵及整个面部并可延及头、颈部。有人认为本病即是遗传过敏性皮炎的婴儿型。
【组织病理】
急性湿疹表皮内可有海绵形成和水疱,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周围有淋巴细胞,少数中性及嗜酸性白细胞。慢性期表皮棘层肥厚明显,有角化亢进及角化不全,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壁增厚,胶原纤维可轻度变粗。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表皮内郎格罕细胞数和真皮内T细胞数明显增加,后者主要为辅助性T细胞,提示本病可能与细胞免疫有关。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急性期原发皮损的多形性、渗出性、瘙痒性、对称性以及慢性期皮损的浸润、 肥厚等特征诊断不难。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湿疹需与易混淆疾病鉴别:
⒈ 急性湿疹需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

⒉ 慢性湿疹需与神经性皮炎相鉴别

⒊ 手足湿疹、汗疱症易与手足癣相混淆。后者常单侧起病,进展缓慢,可有小疱和干燥脱屑,当蔓延至手、足背出现边缘清楚的损害时,有很大诊断价值,真菌检查阳性可确诊。     【辨证】
(一)湿热
以皮肤潮红、糜烂、渗出、剧痒为主要辨证要点,伴胸闷纳呆、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苔薄黄腻,脉滑数。
(二)血热
红斑、丘疹、血痴、口干、舌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
(三)湿阻
皮损色暗,水疱少,但滋水浸yin,胃纳不香,便清尿少,面色萎黄,苔白腻,脉儒滑为辨证要点。
(四)血燥
皮损肥厚,角化皲裂,经久不愈为辨证要点。反复发作,数年不愈,常有人体消瘦,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缓。
【治疗】
(一)中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辨别皮疹的湿、热、风对于立法非常重要。皮损分布、颜色、性质的不同是湿疹辨证的依据,如皮疹分布在四肢伸面、背部的属阳;屈面、腹部属阴;头面、上肢及躯干上部的多属风;下肢及阴部的多属湿。同时结合舌、脉的变化加以全面分析,舌红为血分有热;苔黄腻为湿热内蕴;苔白腻为湿阻脾胃;脉沉细则为血虚等。对于不同的证候应辨证选方。
⒈ 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方药: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合二妙丸加减:龙胆草10g,黄芩 10g,丹皮 15g, 银花30g,连翘 15g,苦参10g,苍术10g,萆薢10g,黄柏10g,茵陈10g,生甘草6g。热盛加生石膏30g,白茅根30g ;毒热盛时加大青叶 30g ;大便结燥加生大黄10g(后下)。
⒉ 血热 治法:清热凉血,佐以利湿。 方药:生地30g,丹皮10g,赤芍10g,白茅根30g,黄连6g,山栀子10g,地肤子10g,茜草 15g,苦参10g,海桐皮15g,生甘草10g,车前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⒊ 湿阻 治法:健脾除湿。方药;除湿胃芩汤加减:苍术15g,白术15g,猪苓15g,茯苓20g,山药15g,生苡仁30g,车前草l0g,泽泻15g,徐长卿30g,陈皮10g,茵陈10g,生甘草6g。胃纳不香者加霍香、佩兰;渗出多时加萆薢、苦参;有热象苔黄者去苍术加黄柏、滑石
⒋ 血燥 治法:养血疏风,除湿润燥。方药;消风散四物消风散加减:生地30g,白芍15g,当归10g,丹参20g,鸡血藤15g,白藓皮10g,地肤子10g,萆薢10g,茯苓30g,蛇床子10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此外,对不同病期的湿疹,可配合不同的中医外治法,针刺曲池、足三里、血海、委中等穴以及各种专方验方等进行治疗。
(二)西医治疗
⒈ 全身治疗  目的在于抗炎、止痒。常用的有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抗组胺类药虽然对变态反应过程没有直接的影响,但能产生镇静止痒效果。无嗜睡作用的长效抗组胺新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和阿司咪唑(10mg,每日1次,口服),可用于日间的止痒。有嗜睡作用的抗组胺药,包括苯海拉明25mg,每日3次;异丙嗪 12.5~25mg,每日3次;扑尔敏 4mg ,每日3次;赛庚啶 2mg 每日3次等以及镇静安定剂可用于夜间止痒。此外,对急性期可选用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或用普鲁卡因做静脉封闭。对用多种疗法效 果不明显的急性泛发性湿www.med126.com疹患者,还可考虑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一旦急性症状被控制后应酌情减量或撤除,以防长期使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感染时应考虑加用相应的抗生素。
⒉ 局部治疗 外用药物应根据皮疹特点选用清洁、止痒、抗菌、抗炎、收敛及角质促成剂等,并对症选用适当的剂型。
⑴ 对红肿、糜烂、渗液的皮损,可 选用3%硼酸溶液或0.02%呋喃西林溶液冷湿敷。
⑵ 当皮损炎症减轻,渗液减少时,可把湿敷改为外涂油剂(如氧化锌油、黄连素油)或糊剂(氧化锌糊剂、糠油糊剂)。
⑶ 对红斑、丘疹和小水疱,可用洗剂或粉剂,如炉甘石洗剂(含 2%樟脑、 l%薄荷脑)、扑粉。
⑷ 含抗生素和类固醇激素的制剂用于治疗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此外,对限局肥厚性损害尚可用皮质类固醇行局部皮内注射,每周1次,一般 4~6次为1疗程。
【预防与调摄】
⒈ 应使患者对湿疹的发病因素、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有一定了解,以便能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各种可疑的致病因素。
⒉ 发病期间忌辛、辣、酒类食物。对鱼、虾等易诱发本病的食物,应注意食用后及停用后的效果,但无须目地忌口。
⒊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洗烫、肥皂及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
⒋ 治疗全身性疾病,发现病灶应积极清除。
(许飏)
第三节 遗传过敏性皮炎

遗传过敏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又称特应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或异位性湿疹(Atopiceczema),是一种与异位性(遗传过敏性)素质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若患者血清IgE高,可伴发哮喘和过敏性鼻炎。中医的“奶癣”、“胎敛疮”即是本病婴儿期的表现。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系胎中蕴热蕴毒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而致。胎毒与风湿热邪相合,搏于肌肤则起红斑、丘疹、水疱;热盛肉腐则见糜烂,流液;风盛则瘙痒不休;热扰神明则烦躁,寐不安。
西医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本病病因,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和对生理药理介质反应异常有关。约70%患者有家族遗传过敏史。AD患者发生鱼鳞病斑秃白癜风等病比普通人多。本病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密切,患者本人及其家族成员往往曾患异位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并伴有某些血清学异常(IgE抗体增高)和血液学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本病儿童常对某些食物过敏,易致敏的食物有蛋、牛奶、鱼、虾类,也有对果品、芒果等过敏的。免疫异常主要表现为因遗传素质而过量形成IgE,以及迟发型细胞过敏反应的减弱。患者白细胞和表皮细胞对β肾上腺素能性激动剂的反应迟钝,所产生的cAMP水平及抑制表皮细胞的核分裂功能降低,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与β兴奋剂亲和力下降,肾上腺素能受体比率增高等。此外,尚发现单一核细胞内cAMP一磷酸二酯酶( PDE)活性增高,使cAMP水平下降。同时AD患者可能存在必需脂肪酸(EFA)代谢异常。
【临床表现】
(一)发病年龄
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婴儿期(出生至2岁)、儿童期(2~12岁)及成人期(12岁至成年)。多数病例常在出生后2个月至6个月发病,个别可提前。患儿多较肥胖。好发于寒冷季节。
(二)皮损分布
婴儿期俗称婴儿湿疹。损害部位主要在额、面颊、耳廓、头皮及下颊部,四肢和全身也可发生。儿童期皮损主要分布在面部,也可累及躯干、四肢 ,常局限腘窝及肘窝等处。成人期皮疹好发于肘窝、腘窝、四肢或躯干。
(三)皮损特点
本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其炎症可由急性到慢性,反复发作,有剧烈瘙痒, 病程较长 。各期有不同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皮疹的特点也有所改变。有些患者各期症状依次发展,但也有的仅有一两个阶段。
婴儿期皮损往往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炎症,症状较重,病程较短。约半数AD婴儿可在18个月之前自愈,其余则可能延续至其它期。初起为急性红斑,渐渐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头至粟粒大的丘疹、丘疱疹及水疱,可密集成片。皮疹呈多形性,瘙痒明显。搔抓重者可有表皮抓破,浆液渗出及红肿,渗液干后结痂。头皮可呈黄色脂溢性痂。病情时重时轻,某些食物如鸡蛋、牛奶、鱼以及出牙、气候突变等因素可使病情加剧,一般常在2岁内逐渐痊愈。疱疹样湿疹(eczemaherpetiformis)是婴儿遗传过敏性皮炎中接触单纯疱疹患者,被单纯 疱疹病毒感染的严重并发症。经5~9天潜伏期后,首先发生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原有的湿疹损害突然红肿扩大,其上出现密集水疱,以后变为脓疱,重者可成血疱,疱中央有脐窝,周围绕有红晕,皮疹可融合成片,附近淋巴结肿大。其他部位正常皮肤上可生典型疱疹,可合并病毒性脐炎、脑炎、扁体炎、中耳炎及肺炎等,病情险恶。本病如经积极治疗约1~2周后可逐渐痊愈,皮疹干涸、结痂、消退,愈后可遗留浅在性疤痕。
儿童期皮炎潮红常比婴儿期为轻,丘疹暗红,渗出较轻,可有抓破。久之,皮疹肥厚呈苔藓样变。少数可呈结节性痒疹样损害,呈黄豆大小、角化明显的隆起性坚硬结节,正常皮色或暗褐色,表面粗糙,散布于四肢伸侧。附近淋巴结可肿大。
成人期可从儿童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生。皮损常为苔藓样变或呈急性或亚急性湿疹样损害。
除上述症状外,患者常伴全身皮肤干燥,或是轻度鱼鳞病样改变,手掌纹理粗重,面色常较苍白,眼眶周围轻度色素沉着,呈淡褐色晕。皮肤经钝物刺激后呈白色划痕,冷热刺激,情绪波动、出汗及毛织品接触均易使瘙痒加剧。约60~70%可伴有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
(四)自觉症状
阵发性剧烈瘙痒。患儿往往哭闹不安、睡觉时躁动。搔抓和摩擦可使皮损明显加重。偶尔可伴有发热、腹泻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学和血清学检查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T淋巴细胞(尤其是TS)减少,B细胞增多。血清IgE含量明显增高。
(二)皮肤试验
对某些变应原(如真菌、花粉、毛屑)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常呈阳性。用结核菌素、念珠菌素等做皮内试验(迟发型过敏反应),多为阴性或弱阳性。
(三)皮肤白色划痕试验
用钝器划皮肤,皮肤出现白色划痕(正常人呈红色)。
【诊断和鉴别诊断】
婴儿和儿童期皮疹多见于面部及四肢伸侧或肘及腘窝,呈红斑、丘疹及渗出等多形性损害;青年和成人的损害常为肢体屈侧或伸侧的苔藓样变,皮疹瘙痒剧烈,呈慢性复发性过程。确定患儿是否具有“异位性”素质,对AD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主要依据为:个人或家庭中有遗传过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遗传过敏性皮炎)、IgE抗体测定和某些药理学试验。
须作鉴别诊断的疾病包括婴儿脂溢性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和疥疮等。
【辨证】
(一)胎热
婴儿期为主,皮疹常在两颊发生红斑,针尖大小密集丘疹、丘疱疹、水疱和渗出,渗液干涸则结橘黄色痂皮,痂剥脱后又显露出潮红的糜烂面。舌质红,苔少,指纹紫色。
(二) 湿热证
儿童期为主,皮疹以针头大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为多见,部分融合成片,轻度浸润,并多集中在肘窝、腘窝等区域。自觉痒重,搔破渗血或渗液,。舌质红,,苔薄黄, 脉濡数。
(三)血燥证
成人期为主,皮疹主要发生在肘、膝、颈等处,肥厚而呈苔癣样变,境界不明显,搔抓或摩擦刺激后则有少量渗出或血痂,干燥,甚则干裂不适,夜间尤重。舌质淡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
(一)中医治疗
⒈ 胎热型 治宜清心导赤,护阴止痒。 方用三心导赤散加减:连翘心、山栀心各3g,莲子心、玄参、生地、赤茯苓各 6g ,山药、 车前子(包煎)、沙参各12g ,木通1.5g。
⒉ 湿热证 治宜清热,祛湿,止痒。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茯苓皮、炒黄柏、陈皮、苦参各10g,猪苓、地肤子、白藓皮、生黄芪各12g , 生苡仁、赤小豆各15g, 苍耳子、蝉衣各6g。
⒊ 血燥型 治宜滋阴除湿,润燥止痒。 方用滋阴除湿汤加减:当归、炒白芍、柴胡、黄芪各12g,熟地地骨皮、益母草各15g,炒知母、泽泻、防风何首乌、甘草各10g。
(二)西医治疗
⒈ 全身治疗
⑴ 抗组胺类药 主要起镇静止痒作用。常用扑尔敏 4mg,每日3次。小儿皮损消退后,最好仍继续用数日。
⑵ 抗生素 对皮损广泛且有糜烂、渗液的病例,即使没有明显细菌感染的表现,也应适当给予抗生素治疗。如红霉素 250mg,每日 4次 。
⑶ 类固醇激素 原则上不用于一般病例,但异位性哮喘例外。对严重病例,为尽快控制症状,可短期(2~3周)使用。
月见草油 只试用于对常规疗法无效的病例。疗程至少2~3个月以上。
⑸ 免疫抑制剂 包括硫唑嘌呤、环抱菌素A和干扰素等。对AD疗效如何,目前尚无足够资料证实。
⒉ 局部治疗
⑴ 类固醇激素 含本品的霜剂可用于炎症较重但无明显糜烂、渗液的皮损。在疗程中应适当更换品种,起初先用强效www.med126.com的,以尽快控制症状,数日后逐渐换成中、低效的。对不同部位的皮损,在品种选择方面也应加以注意。皮损面积广泛,尤其婴幼儿,宜选用作用较弱或较低浓度的制剂。
⑵ 抗生素 用于有感染的皮损。常与类固醇激素并用。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有良效。
⑶ 焦油类 煤焦油、糠馏油等对AD有效,常用其糊剂,单独外涂或与激素制剂并用。
⑷ 其它外用药 皮损面积广泛,不宜用激素霜剂时,可外涂其他作用温和的制剂,如氧化锌霜或糊剂(可加入5%煤焦油溶液)和润滑剂。
【预防与调摄】
⒈ 除重视药物治疗外,同时应注意观察食物反应,合理避免过敏性食物。
⒉ 保护皮肤,勿过度洗烫,避免过多肥皂刺激及过度搔抓。避免纺织类衣物直接接触皮肤。
⒊ 注意发现加剧病情的环境因素并尽力避免。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