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中医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中医骨科学授课教案:第十三章 其他疗法
    

中医骨科学-授课教案:第十三章 其他疗法

中医骨科学:授课教案 第十三章 其他疗法:教案首页第 次课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程名称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年级 2003 专业、层次 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方向 授课教师 杨洪彬 职称 副教授 课型(大、小) 小 学时 14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四章 其他疗法 第一节 针

教案首页

第   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年级

2003

专业、层次

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方向

授课教师

杨洪彬

职称

副教授

课型(大、小)

学时

14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四章 其他疗法  

  第一节 针灸疗法 第二节 物理疗法   第三节 封闭疗法  第四节 手术疗法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注明页数)

王和鸣 主编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上海科技出版社

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基础学习指导》,上海规划版97年第一版
丁断华、吴诚德《中医骨伤科基础》(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年)
张安桢、武春发《中医骨伤科学》(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中国骨伤科学》卷九"骨关节痹痿病学",1988年
《中国骨伤科学》卷十《骨疾病学》,1988年,广西人民出版社。

尚天裕.《中国骨伤科学·第一、二辑》北京.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94年

目的与要求:

1、掌握针灸疗法在骨伤科的应用要点。
2、熟悉骨伤科常用理疗方法内容要点。
3、了解针灸疗法的配穴方法。

4、掌握封闭疗法与手术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
5、熟悉封闭疗法与手术疗法的操作方法。
6、了解封闭疗法与手术疗法常用器械与药物。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 疑点)
第一节 针灸疗法
一、针灸疗法基础
二、针灸疗法在骨伤科的应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骨伤科其他疾病的治疗(脱位,外伤性截瘫)
第二节 物理疗法
一、 理疗的定义与种类
二、 理疗的性质与原理
三、 理疗的应用范围
四、 理疗的注意事项
五、 理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六、 骨伤科常用理疗方法

第三节 封闭疗法
一、 封闭疗法适应症(* 重点)
二、 封闭疗法禁忌症(* 重点)
三、 常用药物
四、 作用原理(? 疑点)
五、 注射部位(? 疑点)
六、 操作方法(* 重点)(# 难点)
七、 注意事项(* 重点)
第四节 手术疗法
一、术前准备(* 重点)(# 难点)
二、术后处理(* 重点)(# 难点)
三、骨伤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重点)
1.止血带的使用(? 疑点)
2.无创技术
3.骨膜剥离技术
4.骨凿和骨刀的使用
5.骨锯的使用
6.骨钻孔术
7.截骨术
8.骨移植块的切取
9.骨移植术
10.肌腱缝合术
11.神经的缝合术
12.清创术(麻醉、刷洗、清创、固定) (? 疑点)   

方法:

CAI, 大量图片简图加深感性认识,简表对比加深理解,布置一些内容自学,尝试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及如何突出重点、难点及如何突破难点:

重点:

一、 封闭疗法适应症(* 重点)
二、 封闭疗法禁忌症(* 重点)
三、 操作方法(* 重点)(# 难点)
四、 注意事项(* 重点)

五、术前准备(* 重点)(# 难点)
六、术后处理(* 重点)(# 难点)
七、骨伤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重点)
难点:

一、 操作方法(* 重点)(# 难点)
二、术前准备(* 重点)(# 难点)
三、术后处理(* 重点)(# 难点)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第   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提 要

针法和灸法统称为针灸疗法,在骨伤科临床上应用广泛,且历史悠久。它主要是由针刺和艾灸两种治法组成,两者虽各有特点,但都在人体的特定部位--腧穴上施术,给以治疗性刺激,并通过经络而起调整营卫、气血、脏腑功能的作用,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康复强身之目的。
针刺疗法不仅用于骨折、筋伤的治疗,而且对气血不和、手足挛急、四肢不遂、筋骨疼痛的内伤和骨病等病症亦有良效;艾灸则是通过药物燃烧之热刺激而达到治疗作用的,两者配合应用,则疗效更佳。因此,常针灸并称。

教材原文

发 挥

(一)治疗原则
针灸治病,对邪气盛满者多用泻法,以泻其实邪;正气不足者多应用补法,使正气充实。同时采用"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原则。运用针灸治病时,必须根据中医理论,运用望、闻、问、切四诊配合其他方法,进行八纲辨证,始能确定治疗原则。
(二)配穴处方的基本原则
临床上配穴处方应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做到有方有法,灵活多变。
1.局部取穴 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的病证,多用于治疗较局限的病变。
2.远部取穴 在病痛较远的部位取穴,即病在上者,取之下;病在下者,取之上;病在头者,取之足。
3.随证取穴 近取、远取有所不同,应针对全身性的某些证候,结合腧穴的功能及其主治所采用的一种取穴方法。
以上3法,可单独选取,也可互相配合应用。
(三)针灸方法
1.毫针刺法 临床上应用最广,针长为0.5~3.5寸。
(1)针刺前的准备: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选择患者舒适而能耐久的体位;针具可用高压、煮沸或75%乙醇浸泡消毒或一次性消毒针。
(2)行针与得气:行针亦称运针,是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的针刺手法。得气是将毫针刺入腧穴后,患者在针下出现酸、麻、胀、重感;医者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感觉。
(3)常用补泻手法:《备急千金要方》载"凡用针之法,以补泻为先。"补泻是针刺治病的主要环节。补是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泻是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其主要手法有捻转补泻、提插补泻等,临床上可相互配合应用。
2.灸法 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作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灸法可补针法不足,常用灸法有艾柱灸、艾卷灸、温针灸和温灸器灸。骨伤科常用方法有:
(1)隔灸:是一种间接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再将艾柱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柱燃尽,再易柱施灸,灸完所定壮数,以皮肤红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风寒痹痛。
(2)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常用于软组织劳损。
二、针灸疗法在骨伤科的应用
针灸疗法具有通经活络、宜通气血、调整阴阳的作用,从而达到止痛、消肿、解痉等目的。
(一)常见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针灸治疗落枕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部急性扭伤、积累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都获得良好效果。
(二)骨伤科其他疾患的治疗
针灸疗法尚可治疗脱证、外伤性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第二节 物理疗法

一、理疗的定义和种类
应用各种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简称理疗。除此之外,还被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理疗可分2大类:
(一)人工物理因素疗法
1.电疗法 包括静电疗法、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超高频电疗法、特高频电疗法、离子导入疗法、电离空气疗法、电水浴疗法、射频疗法等。
2.磁疗法 包括静磁场疗法、脉冲磁场疗法、低频磁场疗法、中频电磁疗法、高频电磁场疗法等。
3.光疗法 包括红外线疗法、可见光疗法www.lindalemus.com/rencai/、紫外线疗法、激光疗法等。
此外,还有超声波疗法、水疗法、传导热疗法、冷冻疗法、运动疗法、拔罐疗法、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等。
(二)自然物量因素的疗法
包括矿泉、气候、空气、日光、海水疗法等。
二、理疗作用的性质和原理
1.共同性作用和特殊性作用
(1)共同性作用:如充血、消炎、镇痛等。
(2)特殊性作用:如低频电流引起肌肉收缩;紫外线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直流电流的电解、电泳,能将药物离子导入体内;超声波的振荡雾化;高频电可使组织内部产生"内生热"等。
2.直接作用和反射作用
(1)直接作用:如高能量激光治疗、胎痣、血管瘤;紫外线刺激皮肤细胞和杀菌;直流电场内的离子移动;超高频电场促使偶极分子振荡以及电解拔毛等。
(2)反射作用:是间接作用,是理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不同于其他疗法的主要特点,是借机体的反射作用和防御性反应,来保持和恢复生理平衡,从而消除病理过程。
三、理疗的应用范围
1.预防 许多种物理因素应用于健康人,可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某些疾病。
2.治疗
(1)消炎作用,理疗都可促进炎症的吸收消散,按炎症的性质,可分别选用各种疗法。
(2)镇痛作用,主要对神经、关节、肌肉疼痛以及内脏的痉挛性疼痛。
(3)镇静安眠作用。
(4)兴奋作用,主要用于神经麻痹、肌肉萎缩、局部感觉障碍等。
(5)缓解痉挛作用。
(6)松解粘连、软化瘢痕。
此外,有脱敏、杀菌、治癌、解热及发汗作用等。
3.康复 物理疗法在病后恢复和伤残者功能重建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在病后,物理因素可以增进食欲,促进体力恢复,如紫外线疗法、水疗法、温泉疗法、日光浴疗法等。对伤残者功能恢复,如电疗、光疗、水疗、体育疗法均可广泛应用,能提高劳动能力和降低残废率。
四、理疗注意事项
1.理疗方法的综合应用
(1)复合疗法:即同时在同一患者或同一部位,进行2种以上的方法。
(2)联合疗法:先后连续应用2种以上的理疗方法。
(3)交替联合疗法:是两疗法间隔时间较长的联合作用,也即是交替应用。
2种以上理疗www.lindalemus.com/wszg/方法之目的是利用物理因素的协同或相加作用以增强疗效。
2.加剧反应的发生和处理 在某些理疗过程中,出现病状、体征恶化现象。这种加剧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多在理疗进行中自然消退。局部加剧反应如持续1周以上,或症状进一步加重,则宜减少剂量,延长时间,或停止理疗。全身加剧反应时应停止数日,从小剂量开始或更换其他理疗方法。
五、理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应选择适当的理疗方法,针对治疗某种病证,理疗适用范围包括各种炎症、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疾病、骨伤科疾病等。
2.禁忌证 严重的心脏病、动脉硬化、有出血倾向、恶病质及可刺激肿瘤细胞生长的物理因素,均属禁用范围。
六、骨伤科常用理疗方法
(一)电疗法
1.直流电疗法
(1)单纯直流电疗法:将直流电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小剂量直流电阴极,可促进骨生长。但高热、恶病质、心力衰竭、急性湿疹、有出血倾向患者禁用。
(2)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导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3)电水浴疗法:将肢体浸入水中,再通以不同波形的电流进行治疗的方法。
2.低频脉冲电疗法 应用频率低于1000HZ的各种波形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电流具有强刺激作用。
(1)感应电疗法:又名法拉第电流,应用这种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感应电疗法。适用于废用性肌萎缩、神经功能丧失等疾患。
(2)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肌肉,引起肌肉收缩治疗疾病的方法。
(3)超刺激电流疗法:利用超过一般剂量的电流强度进行低频脉冲电疗的方法。
(4)间动电疗法:在直流电基础上,叠加经过半波或全波整流的低频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3.中频正弦电疗法 使用频率为1000~100000Hz的正弦交流电作治疗的方法。
(1)干扰电疗法:用两路频率相差0~100Hz中频正弦电流,交叉地输入人体,形成干扰场,使之内生0~100Hz的低频调剂的脉冲中频电流,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适应证:局部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缺血性肌痉挛;周围神经疾病,如神经痛、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神经麻痹和肌肉萎缩等。
(2)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是应用频率1000~5000Hz的等幅中频正弦电流进行治疗的方法。
适应证:肌肉韧带关节的劳损、捩伤、挫伤、关节炎、肩周炎、骨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4.高频电疗法 应用振荡频率高于1000千Hz的交流电治疗疾病的方法。
(1)短波疗法:应用频率为300~3000万Hz的高频电磁波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方法。
(2)超短波疗法:应用10~1m的电磁波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方法。
(3)微波疗法:适用1m~1mm的特高频电磁波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方法。
(二)磁疗法
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
(三)光疗法
利用日光或人工光线(红外线、紫外线等)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促进机体康复的方法。
1.红外线疗法 利用红外线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根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痉挛性麻痹、周围神经损伤等。
2.紫外线疗法 利用紫外线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适用于各种炎症、骨折和神经痛等。
(四)超声疗法
1.超声疗法 利用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各种炎症、坐骨神经痛冻伤、扭挫伤等。
2.超声一间动电疗法 同时应用超声波和间动电疗法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是利用超声波把药物经过完整的皮肤或粘膜,透入人体内的治疗方法。
(五)传导热疗法
以各种热源为介质,将热直接传至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1.泥疗法 用各种泥类物质加热后作为介质,涂敷在身体的一定部位,将热传至人体,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
2.石蜡疗法 以加热熔解的石蜡为温热介质,涂敷于患部,将热能传入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方法。
 第三节 封闭疗法

提 要

封闭疗法是在损伤或有病变的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或加适当的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效果。

教材原文

发 挥

一、适应证
全身各部位的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膜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都适合应用封闭疗法,骨关节病亦适用。
二、禁忌证
骨与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及骨髓炎、骨肿瘤禁忌使用。
三、常用药物
(1)1%~2%普鲁卡因3~5ml。
(2)0.5%~1%利多卡因3~5ml。
(3)类固醇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龙12.5mg、曲安奈德5~10mg、地塞米松5~10mg。
(4)其他药物 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夏天无注射液等。
四、作用原理
伤筋的早期病理变化主要是局部的创伤性或炎性反应,并产生疼痛。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可麻醉止痛,阻断疼痛刺激的传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状态;类固醇药物具有促进无菌性炎症吸收、软化瘢痕等作用。
五、注射部位
常用的有痛点封闭、鞘内封闭、硬膜外封闭、神经根封闭。
六、操作方法
封闭疗法的关键是明确诊断,而压痛点常是病灶所在,因此寻找压痛点非常重要。一般小的较表浅部位的封闭,在压痛点中心进针,注入药物,用消毒敷料覆盖1天即可。
较深部位的封闭,找准压痛点,刺入皮肤、皮下组织直达病变部位,经抽吸无回血后将药物注入。拔出针头后处理同前。
七、注意事项
(1)诊断必须明确。
(2)封闭部位应准确。
(3)注意严格的无菌操作。
(4)合理用药。
(5)观察反应
 第四节 手术疗法

提 要

手术疗法是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适应症,在麻醉下进行无菌操作,切开进行治疗的一种有创的治疗手段。在西医已有2400年历史。
手术疗法也是中医骨伤科的传统治疗手段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列子·汤问》就已有在全麻下行开胸术的记载。骨伤手术在隋唐时期已开展,元代手术与麻醉技术有所发展。纵观手术疗法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人类早期外科手术医疗方式到1867年英国外科医生约瑟夫·利斯物发明消毒剂之前;二是此后在沃尔克曼等医生倡导下,创立无菌手术示范室和无菌手术观念,使手术疗法迅速发展。
骨伤科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医生必须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与熟练的手术操作技能。骨伤科手术适应证的选择至关重要,单纯追求手术的观点是错误的。骨伤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因人而异,辨证施术。术前完善的准备,术中正确的操作和术后妥当的处理是医生应同等重视的三个重要环节。

教材原文

发 挥

一、手术前的准备和手术后处理
(一)手术前准备
骨伤科手术从时间而言,可分为:①急症手术;②可延迟1~2天甚至几天后施行的手术;③不计时间的选择性手术。
1.诊断和手术指征 手术者必须掌握全面而重要的资料,从而作出正确诊断和掌握手术指征。
(1)病史:必须充分了解骨伤科疾病或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对损伤要详细询问受伤史,并进一步分析暴力的性质、大小和方向等,此外,还应询问其他系统的病史和既往史,做到全面掌握病情。
(2)体检:体征是疾病和损伤的主要观察依据,全身检查需包括体温、脉率、呼吸、血压及各系统检查。对于骨伤科检查,首先要暴露广泛,两侧对比,然后按照望、触、动、量四种诊法,再加特殊检查法进行检查。
(3)X线检查:X线检查是骨骼疾病和损伤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透视、拍片、造影、CT等。临床应根据需要,灵活运用。X线检查的征象必须与检查紧密结合,否则极易出现错误,被假象所迷惑。因此,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配合X线检查,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4)实验室检查: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是需要的,对某些骨肿瘤和骨病要检验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必要时可考虑特殊检查,如肌电图、同位素扫描、关节镜等。
2.手术前讨论 术前必须常规进行周密讨论,发挥集体智慧。
(1)手术方法的选择和设计:对同一疾病的多种多样手术方式,应事先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局部病理、手术人员的素质、物质条件以及文献上的经验教训等慎重商讨,确定最佳手术方案。
(2)手术途径:选择适当的途径应根据病灶部位和手术方式而定,手术途径是以正常的解剖关系为根据而设计的,而对患者,则必须考虑到局部的正常解剖常因病理变化而被破坏。因此术前必须选择好手术途径,考虑到可能遇到的一切困难。
(3)手术体位:为了手术野显露满意,必须周密考虑体位和铺无菌巾方法,这是骨伤科手术的特点之一。
(4)麻醉方法:因手术部位、时间和术后反应等情况而定。
(5)输血计划:估计出血量的多少,作好输血准备。
(6)术后处理:对术后处理应在术前计划好,术后要用的器械和设备都须准备妥善。
3.家属工作 术前应与家属和有关人员联系,并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方能施行手术。
4.患者的准备
(1)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手术前,要与患者讲解治疗原则和治疗过程,鼓励和激发患者对疾病作斗争的意志。
(2)增强机体抵抗力:择期手术时间必须在机体抵抗力能够承担手术创伤的时候。对一般手术,术前加强休息,增进胃纳,纠正贫血及水电解质紊乱,使用必要的抗生素,治疗合并症,都很重要。
(3)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①病室中的皮肤准备:手术前3天开始局部清洗,手术前1天擦洗全身或进行沐浴,修剪指和趾甲,更换床单和衣服。手术前24小时内剃去手术区域内的毛发。手术当日对局部再作1次清洗,拭干之后,用75%乙醇涂擦皮肤,无菌巾包扎,送入手术室。②手术室中的皮肤准备:病人送入手术室先在手术台上安放好体位,如上下肢手术应绑好止血带,然后进行皮肤灭菌。具体准备范围如下:
手(足)部手术:上界过肘(膝),下界包括全手(足)。
肘(膝)部手术:上界肩(髋),下界包括手(足)。
前臂手术:上界平腋窝,下界包括全手。
肩、臂部手术:上界的前方平甲状软骨,后方平乳突,下界平肋弓最低点,前、后均须超过躯干中线。
小腿部手术:上界过膝关节,下界包括全足。
髋、大腿部手术:上界平肌弓最低点,下界达小腿下1/3处,前、后均须超过躯干中线。
颈椎手术:上界至头顶,下界平腋窝,两侧均至腋中线。
胸椎手术:上界平乳突,下界平髂嵴,两侧均至腋中线。
腰椎手术:上界平腋窝,下界至臂下襞,两侧至腋中线。
(二)手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也有全身和局部之分,短期和长期之别。
1.全身处理 手术后当天和短期内,须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手术创伤和失血反应、麻醉反应、手术并发症,以及观察是否继续失血,原有病情是否加重等。
(1)麻醉后观察:骨科手术的麻醉,成人上肢常用臂丛神经阻滞,下肢常用硬脊膜外麻醉,除儿童外很少应用全身麻醉。麻醉的改进并不意味可以放松术后观察和处理。
(2)补液、给药和营养:骨科手术很少干扰骨肠道,须多从口服途径给液、给药和补充营养。
(3)抗感染:由于骨科手术的创口感染可引起严重后果,术后常规给予抗菌药物,这是不加区别的错误作法。
(4)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医务人员必须深入病房,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工作。
2.局部处理 病人从手术室返回病室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抬高患肢:其高度一般应超过心脏平面,以利于淋巴、静脉回流,减轻肢体水肿
(2)石膏护理:石膏固定待石膏干硬后才能搬动,注意观察末梢血循环情况,防止并发症,后期还应观察石膏有无松动或折断,防止固定失败。
(3)观察创口出(渗)血:骨与关节手术后常因骨面继续渗血而创口流血。如渗血面积不大,加压包扎,流血自止;如流血不止,则需手术探查,予以止血。
(4)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手术当天与以后几天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是骨科术后处理的重要环节。其次,手术后用引流或负压吸引装置将伤口内的渗血渗液引出,对改善患肢血液循环和预防感染也极重要。除负压吸引装置外,引流条放置时间不可超过36小时,否则可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
(5)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病人手术后常需长期卧床休养,容易发生褥疮、肺炎尿路感染或结石等并发症,故定期翻身,协助四脚活动,鼓励起坐,主动活动,深呼吸,多饮水等,都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6)观察创口感染:创口疼痛,体温上升,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细胞百分比的上升,切口部位的肿胀、波动和压痛等,显示有化脓性感染,治疗原则是有脓排脓。
(7)拆线拆石膏:骨伤科手术的拆线一般在手术后10~14天。拆石膏、夹板等外固定物的时间,则决定于病理、所做的手术以及X线摄片征象。
(8)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可促进局部功能恢复和全身健康,手术后应尽早活动,活动强度和幅度要循序渐进。
二、骨伤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一)止血带的使用
在四肢作手术时,若应用止血带,可使出血减至最低限度,从而使手术野清晰,易于辨认各种组织,便于手术操作,并缩短手术时间。成人施行上肢手术时,压力维持在33.3~40kPa,时限为1小时;下肢手术时,压力维持在46.7~53.3kPa,时限不超过1.5小时。在手术完毕时,需将止血带完全松解,彻底止血后,方可缝合切口。
使用止血带时必须注意,对肢体有感染、肿瘤及血管病的病人,应禁用驱血带;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血栓形成、幼儿或明显消瘦的病人禁用止血带。
(二)无创技术
手术不可能做到没有创伤。所谓无创技术就是将不可避免的创伤减少到最小的的程度。骨伤科手术,预防术后感染,除与无菌技术有关外,还与严格掌握无创技术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要求切口整齐,操作细致精巧,对重要的组织应多作锐性剥离,擦拭伤口要轻柔,最好尽量使用止血带,以减少反复擦拭,这些都可使组织创伤减少至最低限度。手术时间要尽量缩短,反复无目的无效动作会给组织造成很大的创伤和延长手术时间。参加手术人员都重视无创技术,可减少术后反应,使伤口愈合快,感染率低,功能恢复好。
(三)骨膜剥离技术
骨膜的切口,一般都采用顺骨干纵行切开,但在骨端或接近关节处,为了防止进入关节和骨骺板,并减短骨膜切口的长度,且易于达到所需骨膜剥离的宽度,可将骨膜作"I"或"Z"形切开。
(四)骨凿主要用于削切骨面和取骨,有平凿、圆凿之分及大、小之别。骨圆凿常用于骨开窗,或在圆形骨腔内使用,如在髋臼内,圆凿较平凿方便。
骨刀主要用于切骨。
(五)骨锯的使用
骨锯可用于采取骨片和截骨等,常用有手锯与动力锯2种。
1.手锯 手锯有2种,即截肢锯与钢丝锯。截肢锯因其体积大,只能用于截肢手术时断骨用;钢丝锯用来切断深部骨质。
2.动力锯 有电动和气动2种。目前大多数医院使用的是旋转锯片。开始锯骨时,方向由右向左,骨屑带在骨外。
(六)骨钻孔术
骨钻孔术是骨伤科手术中应用较广的技术,除在坚质骨上行螺丝钉内固定钻孔和在截骨术前的切线定标钻孔外,它本身也可用来进行骨减压及骨引流。骨钻孔工具有手摇钻及动力钻两大类,前者构造简单,其优点可用煮沸法灭菌,不易引起钻孔周围组织烧伤。后者结构复杂,只能用高压灭菌。
(七)截骨术
截骨术是截断骨骼,改变其方位、角度、长度等,以重新接合,达到矫正畸形,改变负重力线为目的手术。截骨又分别称为楔形截骨术、旋转截骨术及移位截骨术。
术前须根据X线片准确地测定截骨位置、方向和角度。术时根据骨性标志测出截骨线和角度。要求截骨面平整,使两端紧密接合,并采用有效的内固定,最好能在断端间有一定的压缩力,必要时加用植骨术,以促进愈合。
(八)骨移植块的切取
需要坚质骨作骨移植时,胫骨是最理想的供骨区,骨块可由胫骨内侧只有皮下组织的部位切取。在小腿前内侧面做1弧形切口,将皮瓣连同皮下组织一起翻开,将骨膜纵行"I"形开,用骨膜剥离器剥开骨膜,测出所需骨块的大小,用骨凿及骨刀切取骨片,用湿纱布包好,浸于温生理盐水中备用。
髂骨翼是采取松质骨骨移植块的最佳部位,可以采取骨片,也可以采取包括单侧或双侧骨皮质的骨块。切口常由髂前上棘向后上,沿髂嵴方向做长短合适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及骨膜,在骨膜下进行剥离,将髂骨外面的肌肉剥离下来,并用干纱布填塞于骨膜下,用以压迫止血,充分显露髂骨翼,用骨刀切取所需的各种形状、大小的骨块。
(九)骨移植术
是身体某处骨骼或关节发生病变,经过手术处理后,还须将采自健康骨髂的骨质放于该处,以促进骨质愈合的一种手术。
1.上盖植骨法 切开软组织显露骨折部位,将骨折端及四周之瘢痕组织切除,修整骨折端,然后将植骨块跨越骨折处,放在两骨折端已凿成之平面上,并使两者紧密接触,用螺钉将骨片固定在主骨上。
2.滑动植骨法 用电锯或骨刀将长的一侧骨折段截下一较长的骨片,宽为周径的1/2,作为滑动植骨的骨片,再将另一折段的相应部位截下一较短骨片,然后将长骨片经骨折端移到另一折段上去,再用螺钉进行固定。
3.髓腔植骨法 是将移植骨条通过骨折端插入髓腔中,利用它的内固定作用及其刺激成骨性能,促进骨折愈合。
4.松质骨植骨法 这种植骨的优点是,移植骨比较疏松,容易建立血液循环,成骨作用也较好。
5.带肌蒂骨块植骨术 在肌肉附着的骨骼处,不剥离肌肉附着而切取一骨块,即成为带肌肉蒂、有血液供应的骨块。带肌肉蒂的骨块断面皆有出血现象,说明肌蒂的血液供应可以到达骨块内。常用带股方肌蒂的骨块治疗股骨颈骨折
(十)肌腱缝合术
肌腱的缝合方法很多,现将常用方法介绍如下:
1.端对端缝合法 适用于缝合两断端同等粗细的肌腱。
(1)"8"字缝合法:选择000~1号丝线的两端各引一直圆针,先以止血钳夹住断端,距断端1cm处横行穿过1针,再将两针向断端方向交叉式穿过肌腱并由其两侧缘穿出。于钳夹处将肌腱切断大部分,接着分别将两针由肌腱远侧断面穿入,缝成"8"了,切除钳夹部的肌腱,最后将断端对合,进行打结。
(2)双"十"字缝合法:适用于估计逢合后紧张度不大的肌腱。
2.纺织缝合法 适用于两断端粗细不等肌腱缝合,或要求拉力较大的2条粗细相等的肌腱缝合,常用于腱鞘外肌腱缝合。
3.侧方缝合法 多用于肌腱延长术,以丝线结节缝合。
4.肌腱与骨的固定缝合 在进行肌腱转移术时,常需将肌腱与骨固定缝合。
(十一)神经的缝合
新鲜的神经断裂,在修齐断端后,即可进行缝合,将两神经断端按解剖位置对合,用细的小圆针和000号丝线或6~0尼龙线进行缝合,只缝合神经外膜,不缝合神经纤维,称神经外膜缝合。
(十二)清创术
把污染的创口经过手术处理,使其转变为清洁创口的方法称为清创术。一般创口受伤6~8小时内,经过清创可以达到创口清洁的目的。
清创要按一定的次序进行,大致可分为麻醉、冲洗、清创、固定四大步骤。麻醉后,剃除毛发,用肥皂液刷洗创口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如此3遍。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创口,清除创口内游离物,用双氧水冲洗创口,再用生理盐水冲洗1次,擦干皮肤,常规消毒皮肤和铺消毒巾,修整创口边缘皮肤,用剪刀彻底剪除污染的皮下组织或脂肪组织,及时止血。对大骨片应尽量保留。先将骨折复位,酌情使用合适的内固定,再缝合肌腱、血管、神经,如清创彻底,最好1次缝合创口。

参考文献

一、古代文献
汉·华佗创制"麻沸散"用于手术前麻醉,《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华佗治病:"若疾发结于内,针药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煎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凡皮破骨出差爻,拔伸不入,撙捺相近,争一二分,用快刀割些捺入骨。不须割肉,肉自烂碎了可以入骨。骨入之后,用黑龙散贴疮之四周;肿处留疮口,别用风流散填。所用刀,最要快,剜刀皆可。"
二、现代文献
张爱平、王和鸣等研究认为,纳米相材料(Nanophase Materials)制作而成的生物陶瓷具有恒定地发射出2-18nm的远红外线的功能,可最大限度地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善代谢,增强机体自我修复能力,产生内生热效应。并进行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的消炎止痛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陶瓷具有显著的消炎止痛效果。(张爱平,王和鸣,生物陶瓷远红外线对29例烧伤患者的对照研究,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8;8(3):18~19)
袁文等探讨颈椎带锁钢板在单节段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是对50例颈椎疾患患者施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维持情况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结4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45例获得牢固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7.8%;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滑脱或断裂等内置物并发症。认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应用于单节段颈前路融合术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避免了由于椎间塌陷带来的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遵循手术操作原则,内置物并发症一般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袁文,贾连顺,倪斌等:颈椎带锁钢板在单节段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中华骨科杂志,2001;21(4):198)
张立军等于1985~1995年应用类固醇治疗骨囊肿患者76例,随访时间5~13年,平均8.2年。其中肱骨近端41例,股骨近端20例,其他部位15例。注射治疗2~13次,平均4.2次。结果囊腔完全愈合42例,占55.3%;基本愈合16例,占21.1%;部分愈合9例,占11.8%;无效9例,占11.8%。优良率76.4%,有效率88.2%。认为类固醇注射治疗骨囊肿患者绝大多数疗效肯定,方法简单,创伤小,不失为治疗骨囊肿的首选方法。(张立军,吉干俊,周永德等:刘卫东类固醇注射治疗骨囊肿的远期疗效,中华骨科杂志,2001;21(2):90)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针灸疗法

 

简图

多媒体

示意图

提问

多媒体

讨论

第二节 针灸疗法

提 要

针法和灸法统称为针灸疗法,在骨伤科临床上应用广泛,且历史悠久。它主要是由针刺和艾灸两种治法组成,两者虽各有特点,但都在人体的特定部位--腧穴上施术,给以治疗性刺激,并通过经络而起调整营卫、气血、脏腑功能的作用,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康复强身之目的。
针刺疗法不仅用于骨折、筋伤的治疗,而且对气血不和、手足挛急、四肢不遂、筋骨疼痛的内伤和骨病等病症亦有良效;艾灸则是通过药物燃烧之热刺激而达到治疗作用的,两者配合应用,则疗效更佳。因此,常针灸并称。

3学时

第二节 物理疗法

一、理疗的定义和种类
应用各种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简称理疗。除此之外,还被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理疗可分2大类:

3学时

 第三节 封闭疗法

提 要

封闭疗法是在损伤或有病变的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或加适当的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效果。

3学时

第四节 手术疗法

提 要

手术疗法是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适应症,在麻醉下进行无菌操作,切开进行治疗的一种有创的治疗手段。在西医已有2400年历史。
手术疗法也是中医骨伤科的传统治疗手段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列子·汤问》就已有在全麻下行开胸术的记载。骨伤手术在隋唐时期已开展,元代手术与麻醉技术有所发展。纵观手术疗法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人类早期外科手术医疗方式到1867年英国外科医生约瑟夫·利斯物发明消毒剂之前;二是此后在沃尔克曼等医生倡导下,创立无菌手术示范室和无菌手术观念,使手术疗法迅速发展。
骨伤科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医生必须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与熟练的手术操作技能。骨伤科手术适应证的选择至关重要,单纯追求手术的观点是错误的。骨伤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因人而异,辨证施术。术前完善的准备,术中正确的操作和术后妥当的处理是医生应同等重视的三个重要环节。

3学时

1、掌握针灸疗法在骨伤科的应用要点。
2、熟悉骨伤科常用理疗方法内容要点。
3、了解针灸疗法的配穴方法。

4、掌握封闭疗法与手术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
5、熟悉封闭疗法与手术疗法的操作方法。
6、了解封闭疗法与手术疗法常用器械与药物。

   10分钟

1.  隔姜炎如何应用?

2.  骨伤科手术病人从手术室返回病室后应注意什么?

总复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