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MRI) 核磁共振成像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它是从核子角度研究人体的生理、生化改变及多断面显示组织和器官结构的影像诊断方法。MRI可以在一次检查中提供CT显示的解剖资料和核素骨显像的生理、生化代谢信息,而无辐射损害。是最年轻又最有前途的影像技术。
成像原理:含单数质子的原子核如1H、18C、10F、28Na、31P、39K等均具有自旋矩和磁矩两种物理特性。上述核子在静磁场中,它们将顺磁场方向排列,并呈陀螺样旋进。若另加一个与静磁场方向垂直的射频磁场,此时核子的旋进方向即与静磁场方向变得不一致。当调整射频磁场的频率,使其与核子旋进频率一致时则产生共振现象。这时核子也吸收了射频磁场的能量,从低能量状态跃迁到高能量状态。当射频停止后,核子又重新按静磁场方向排列旋进,井释放出所吸收的能量。这种能量信号称为自由衰减信号,是MRI的基本信息。从共振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过程称为弛豫过程,所需时间叫做弛豫时间。核子重新排列并向周围晶格转送能量的时间叫弛豫时间T1(自旋一晶格或纵向弛豫时间)。射频停止后,共振www.lindalemus.com/job/信号由强变弱、最后消失,这段时间叫弛豫时间T2(自旋--自旋或横向弛豫时间)。T1、T2和原子核密度ρ是MRI的三大参数。用计算机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位置编码,就能测出T1、T2、ρ的空间分布。即在射频脉冲停止后,在有线性梯度场存在的情况下,所获取的信号经检波取样后,通过付里叶转换就能得到可测信号的频谱。由于频谱和空间区域相对应,也就能得到被测物体各平面上发出信息的空间分布。当旋转梯度场时,就能从各个角度获得不同投影进行图像重建,井以不同灰阶表示,从而得到核磁共振的相应三维图像。
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T1、T2和ρ均不相同,正常与异常结构之间也不相同。因此,在核磁共振图像上信号强度不同,以不同灰阶显示,从而有可能予以区别,成为诊断疾病的依据。MRI可显示额状面、冠状面、矢状面乃至斜切面的www.lindalemus.com/sanji/各种解剖图像,且能在同一切面上显示皮肤、筋膜、血管、神经、软骨、骨、椎间盘和脊髓等各种不同结构,近似大体解剖的断面标本,故较其他影像诊断方法易于掌握,对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病变的诊断最能显示其优越性。MRI图像上骨皮质信号极弱,呈黑色灰阶,而骨髓信号甚强,呈白色灰阶。这与x线平片和CT上的色调正好相反。所以MRI难显示骨皮质和骨小梁的细微变化,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
一、脊柱病变:在一张MRI图像上,可同时显示脊椎、椎间盘、 硬脊膜、黄韧带、脊髓、前后纵韧带、硬膜外脂肪、侧隐窝及神经根,故对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神经根卡压综合征等疾病较其他影像诊断方法容易识别。脊椎炎性病变,椎旁或腰大肌冷脓肿也能清晰显示,同时能发现脊髓压迫的部位及程度。
二、关节病变: MRI对显示膝关节半月板和后交叉韧带损伤能力可超过关节镜,而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低于关节镜检查。肩袖破裂的大小和部位诊断率较B型超声或关节镜更精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MRI图像上可分为全股骨头型、表面型和环状、带状型,这三型均以异常的低灰阶区表现出来。对早期病人的形态学诊断率较X线平片、CT和核素骨显像均高,但因特异性欠佳,尚不能单用MRI来确诊缺血性坏死。
三、骨肿瘤:虽然MRI不能显示骨皮质的细微结构,但对骨髓和骨外软组织均能明晰分辨,故骨皮质有破坏时仍能对比出来。对了解肿瘤的范围和邻近组织被侵犯的情况,相等于CT和γ照像二者效果的总和。MRI诊断骨肿瘤的经验尚不多,目前难于鉴别肿瘤的类型。有报导利用肿瘤的T1、T2值的测算,可区别其良、恶性以及了解恶性程度。
四、注意事项:1、体内装有起搏器者,可因起搏器磁化而发生意外。2、原有心律不齐者,可因时间梯度场变化过快而产生感应电压,诱发或加重心率不齐。3、体内有较大金属假体者,在广场内可产热,而对周围组织有一定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