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感觉检查 一、 感觉检查内容 | (一)浅感觉
1.痛觉 用针尖轻刺皮肤,确定痛觉减退、消失或过敏区域。检查时应掌握刺激强度,可从无痛觉区向正常区检查,自上而下,两侧对比。
2.温度觉 以盛有冷水(5一10℃)和热水(40~45℃)的两试管,分别接触患者皮肤,询问其感觉。
3.触觉 以棉花、棉签轻触患者皮肤,询问其感觉。
(二)深感觉
1.位置觉 嘱患者闭目,医者用手指从两侧轻轻夹住患者的手指或足趾,作伸屈动作,询问其被夹指、趾的名称和被扳动的方向。
2.震动觉 将音叉震动后,放在患者的骨突起部的皮肤上,询问其有无震动及震动持续时间。
3.实体感觉 嘱患者闭目,用手触摸分辨物体的大小、方圆、硬度。
4.两点分辨觉 以圆规的两个尖端,触及身体不同部位,测定患者分辨两点距离的能力。
二、 临床意义
了解感觉障碍的程度和范围,有助于确定神经损害的部位。
1.神经干损害 深、浅感觉均受累,其范围与某一周围神经的感觉分布区相一致。
2.神经丛损害 该丛分布区的深、浅感觉均受累。
3.神经根损害 深、浅感觉均受累,其范围与脊髓神经节段分布区相一致,并伴有该部位的疼痛,称为“根性疼痛”。如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
4.脊髓横断性损害 损害的脊髓神经节段以下,深、浅感觉均受累。
5.半侧脊髓损害 损害的脊髓神经节段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两侧触觉往往不受影响,同时伴有同侧运动功能障碍,称为“半侧脊髓损害综合征”
三、 记录方法
1.“感觉记录图” 对脊髓横断性损伤、半侧损伤、周围神经根性损伤,可按“感觉记录图”绘出感觉异常的性质及分布区。
2.局部图 对神经干性损伤,如感觉障碍需要精细绘出,可在病历上画出一肢体的局部图,标明感觉障碍的性质与范围。
第二节 肌力检查
一、肌力检查内容-六级分类法
(一)肌容量
观察肢体有无肌肉萎缩、挛缀、畸形等,测量其周径,根据患者情况(成年人或儿童)规定测量的部位(详见第五章第一节)
(二)肌张力
在静止状况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三)肌力
指肌肉主动运动的力量、幅度和速度,检查及测量方法如下:
1.肌力检查 肌力检查可以测定肌肉的发育情况和用于神经损伤时的定位,对神经、肌肉疾患的治疗和预后也有一定的价值。
肌力测定一般可用莱节主动运动及在此基础上加以阻力的方法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稍弱、弱、甚弱或完全丧失。
二、各部位的肌力测定法及其临床意义
2.肌力测定标准www.med126.com 可分为以下六级:
0级 肌肉无收缩。
1级 肌肉有微弱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
2级 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在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
3级 肌肉收缩能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 肌肉收缩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
5级 肌肉收缩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
三、临床意义
1.肌麻痹 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产生肌力减退或丧失,出现部分或完全瘫痪。
2.肌萎缩 肌肉萎缩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则无明显肌肉萎缩,但如瘫痪过久,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3.肌张力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减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增高。
第三节 反射检查
1. 生理反射
1.深反射 腱反射和骨膜反射是刺激肌腱、骨膜和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反射。常检查的深反射有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一般用下列方法表示反射的程度:消失(一),减退(+),正常(++),增强(+++),亢进或阵挛(++++)(表6~2)。
2.浅反射 是刺激皮肤所引起的反射.常检查的浅反射有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一般记录方法(表6~3):消失(一),迟钝(+),活跃(++),亢进(+++)。
2. 病理反射
在中枢神经损害时,才出现的异常反射。常检查的病理反射有下列几项:
1.弹手指征 又称霍夫曼(Hoffmann)征,医者快速弹压被夹住的患者中指指甲,引起诸手指的掌屈反应为阳性。
2.划跖试验 又称巴彬斯基(Babinski)征,医者轻划患者足跖外侧,引起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的反应为阳性。
3.压擦胫试验 又称奥本海姆(Oppenheim)征,医者以拇指用力沿患者胫骨前嵴内侧面从上而下压擦,若出现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则本试验阳性。
4.捏腓肠肌试验 又称戈登(Gordon)征,医者用力捏压患者小腿腓肠肌,若出现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则本试验阳性。
5.踝阵挛 医者一手托住患者( )窝,一手握足,用力使其踝关节突然背伸,然后放松,可以产生踝关节连续的交替的伸屈运动,则视为阳性。
6.髌阵挛 患者仰卧,医者以一手的拇、食两指抵住髌骨上极,用力向下急促推动髌骨,然后放松,引起髌骨连续交替的上下移动为阳性。
3. 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
1.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中枢的抑制释放而反射增强,亦可因超限制而反射消失。
2.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浅反射的皮层反射通路受损,亦表现为反射减弱或消失。
3.反射对比 对称性的反射减弱或增强,未必都是神经损害的表现,而反射的不对称性是神经损害的有力指征。
4.腹壁反射 可因腹壁松弛、肥胖或腹胀而消失,提睾反射可因年老、阴囊睾丸疾患而消失,正常情况下也可以两侧不对称。
5.病理反射 一般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但在2岁以下小儿,正常亦可引出。
6.少数症例 正常情况下,少数人亦可引出双侧弹手指征。
第四节 植物神经检查
1. 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内容
1.神经损伤分布区 检查其皮肤色泽、粗糙程度、汗液分泌情况,有无脱屑、营养性溃疡、褥疮等。
2.脊椎病变 检查有无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即霍纳(H0rner)综合征,表现为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轻度下陷、面部无汗。
3.脊椎及骨盆病变 应注意有无括约肌功能及性功能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障碍等情况。有无尿潴留或尿失禁,有无便秘或大便失禁。是否已形成自主性膀胱、反射性膀胱或随意性膀胱。
4.皮肤划纹试验 刺激皮肤引起的血管反射。用钝针划.址皮肤,数秒钟后出现白色皮肤划纹或红色皮肤划纹。
2. 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1.周围神经及脊髓损伤的表现 损伤节段以下皮肤缺少光泽,出现粗糙、无汗、脱屑,甚至发生营养性溃疡和褥疮。
2.颈交感节或颈8、胸1脊髓病变表现 可以出现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
3.骶神经损伤及急性脊髓损伤表现 休克期呈现无张力性膀胱,休克期已过,呈现自主性膀胱;骶髓节段以上的脊髓损伤,可形成反射性膀胱,近似随意性膀胱为部分损伤的表现。
4.周围神经和脊髓损伤定位 损伤节段以下皮肤划纹反应减弱、消失,有助于病损定位。
第五节 四肢神经损伤检查
1. 桡神经检查
桡神经由臂丛神经后束延伸而来,首先由腋窝部分出肱三头肌支,桡神经损伤多数发生在此分支以下。继此分支之后,桡神经绕过肱骨桡神经沟,至三角肌粗隆下方,再穿过肌间隔,在肘上部有4个分支:即肱桡肌支、桡侧腕长伸肌支、桡侧腕短伸肌和旋后肌支,桡神经损伤发生在这一段为多见。
桡神经的感觉支,在肱骨中段分出上臂后侧皮神经,支配上臂后侧皮肤感觉。在肘关节附近分出桡神经浅支,支配前臂后侧、手背桡侧两个半手指的感觉。当桡神经损伤时,上述部位感觉障碍。
桡神经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前臂伸肌群肌萎缩和腕下垂。
2. 正中神经检查
正中神经是从臂丛神经的前束延伸而来,在上臂伴随肱动脉而下,没有分支,在肘部分出旋前圆肌支、桡侧腕屈肌支、指浅屈肌支、指深屈肌支、坶长屈肌支等。正中神经进入腕管以后,又分出拇短屈肌支、拇短展肌支、拇指对掌肌支等。
3. 尺神经检查
尺神经是由臂丛神经的内侧束延伸而来,在腋部随肱动脉而下,在上臂无任何分支,经过肱骨下端尺神经沟,到前臂分尺侧腕屈肌支,然后下行至豌豆骨桡侧转入掌心。尺神经损伤后出现手部骨间肌萎缩,各掌骨明显隆起,掌骨间呈沟状凹陷,小鱼际肌萎缩,掌心变平,无名指和小指蚓状肌麻痹,表现掌指关节过伸,无名指、小指指间关节屈曲,即“爪形手”畸形。
4. 股神经检查
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来自腰神经丛,在腰大肌和髂腰肌之间下行并向此两肌发出分支。再从腹股沟韧带下,经肌裂孔达大腿前部,向股四头肌、缝匠肌、耻骨肌等发出运动分支,并发出支配小腿内侧的皮肤感觉支,当发生损伤时,该部感觉障碍。
5. 坐骨神经检查
坐骨神经是来自L4~5。神经根和S1~3神经根组成的骶丛神经。从坐骨大孔穿出骨盆,由梨状肌下缘中点穿出,下行至臀大肌下缘,在大腿后方被股二头肌和半膜肌、半腱肌所覆盖。走行过程中向这些肌肉发出运动支,再向下延续分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
6. 腓总神经检查
腓总神经由坐骨神经在大腿中部以下分支而来,至胭窝部向外走行,绕过腓骨小头到小腿外前方分为深浅两支,腓深神经的肌支支配胫前肌、趾长伸肌、坶长伸肌、趾短伸肌等。其感觉支支配第1、2趾之间皮肤感觉。腓浅神经的运动支支配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其感觉支支配足背的大部皮肤.如发生损伤则上述支配区出现感觉丧失或异常。
7. 胫神经检查
胫神经是坐骨神经的主要延续部分,在大腿后侧中下部与腓总神经分开;从( )窝向下穿过比目鱼肌腱弓,在肌层内延伸到足跟部,然后进入足底部。胫神经的主要肌支有:腓肠肌、比目鱼肌、趾长屈肌、坶长屈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