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为经络、腧穴、刺灸法与治疗四个方面。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巩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运用针灸防治常见疾病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分别以实物、模型、图表、实验操作,以及录象、幻灯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由于本门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涉及临床多学科的实践课,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见习、实习,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熟练掌握针灸基本技能。
【目的要求】
1.掌握针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灸学的定义,明确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及掌握此学科的重要意义。
2.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3.熟悉针灸发展简史,特别是当代国内外学习、应用和研究针灸的进展情况。
【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
3.针灸的起源、发展及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4.当代国内外针灸发展概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2.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3.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4.熟悉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
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5.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掌握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6.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
7.了解经络实质的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2.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3.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4.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学说在祖国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 作用。
5.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重点从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方面论述。
6.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
7.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
【目的要求】
1.掌握腧穴的定义、发展概况及分类方法。
2.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3.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4.熟悉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教学内容】
1.腧穴的定义、腧穴的发展,以及穴位标准化方案的特点。
2.腧穴的分类及分类的原则。
3.腧穴的命名及命名原则。
4.腧穴的定位方法,重点介绍骨度分寸法和自然标志取穴法。
5.腧穴的作用与主治规律。
6.特定穴的定义与内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并根据需要选用图表。
【目的要求】
1.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2.熟悉十四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全面了解十四经腧穴,并重点掌握其中150个左右常用的经穴、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教学内容】
1.十四经脉的循行。
2.十四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3.十四经穴和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
督脉(28穴):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任脉(24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中脘*、建里、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手太阴肺经 (11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 (20穴):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足阳明胃经 (45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脾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足大阴脾经 (21穴):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手少阴心经 (9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 (19穴):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
肩贞、腧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 (67穴):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阴、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
足少阴肾经 (27穴):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
手厥阴心包经 (9穴):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 (23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44穴):瞳子髎、听会、上关、颌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足厥阴肝经(14穴):大敦*、行间*、太冲*、中封、盠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常用经外奇穴(总38穴)
1.头颈部(12穴):四神聪*、印堂*、鱼腰、上明、太阳*、球后、上迎香、金津、玉液、夹承浆、牵正*、翳明、安眠。
2.躯干部(9穴):三角灸、子宫穴、定喘穴*、夹脊*、胃脘下俞、痞根、腰眼、十七椎、腰奇。
3.四肢部(17穴):十宣*、四缝*、八邪*、落枕穴*、腰痛点、中泉、中魁、二白、肘尖、肩前、环中、百虫窝、鹤顶、膝眼、胆囊穴*、阑尾穴*、八风。
(划*者为重点穴位,其余为一般穴位以自学为主)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图表、幻灯、多媒体。
2.实验室示教,学生分小组反复划经点穴。
3.在本章讲授过程中,可分段放映经穴的VCD片或录像片。
【目的要求】
1.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掌握毫针刺法的全部操作,并重点掌握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
2.了解得气的意义,掌握候气、催气、行针等操作方法。
3.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4.掌握灸法的种类、操作、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5.掌握拔罐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6.掌握耳穴的定位、主治及耳针的操作方法。
7.熟悉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毫针刺法的基本知识。
2.毫针的进针、留针、行针、出针等操作过程,针刺得气与行针手法、补泻手法。
3.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及处理。
4.灸法的意义、种类和作用;灸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5.拔罐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6.常用耳穴的定位、主治、配穴原则及耳针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7.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充分利用图表、VCD、录像、多媒体。
【目的要求】
1.掌握八纲、脏腑、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
2.掌握针灸治疗原则、治疗作用和配穴处方。
3.熟悉各类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4.了解影响针灸治疗效果的因素。
5.了解针灸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
【教学内容】
1.八纲、脏腑、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
2.针灸的治疗原则和治疗作用。
3.针灸配穴处方。
4.特定穴的应用。
5.影响针灸治疗效果的因素。
6.针灸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概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辅以图表。
【目的要求】
1.熟悉重点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掌握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
2.了解一般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熟悉其针灸治疗。
【教学内容】
各科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针灸治法、处方配穴及方义。
头面躯体痛证:头痛(附紧张性头痛、偏头痛)*、面痛、落枕(附颈椎病)、漏肩风(附臂丛神经痛)、肘劳、腰痛(附坐骨神经痛)、痹证*。
内科病证:中风*、眩晕(附高血压)、头痛(附三叉神经痛)*、面瘫*、腰痛、胁痛、痹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痿证、痫证、癫狂、不寐、脏躁、惊悸怔仲、感冒、咳嗽、哮喘*、肺痨、疟疾、呕吐、胃痛*、腹痛、黄疸、泄泻、痢疾、便秘、脱肛、癃闭、水肿、遗精(附阳痿)。
妇儿科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胎位不正、滞产、缺乳、阴挺、小儿惊风*、遗尿*、疳证*、小儿脑瘫、食积。
皮外科病证:风疹*、疔疮、痄腮、乳痈*、乳癖、肠痈、痔疮、疝气、扭伤*、(附:落枕)、肘劳、腱鞘囊肿、丹毒、蛇丹、扁平疣、神经性皮炎、痤疮、斑秃。
五官科病证:目赤肿痛、麦粒肿、耳聋耳鸣、鼻渊、牙痛*、咽喉肿痛*、口疮、近视。
其他:减肥、美容、戒烟、延缓衰老。
(划*者为重点病证,其余为一般病证以自学为主)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辅以幻灯。
2.分科安排见习。
课 时 分 配
内 容 | 学时 | 理论 | 实践 | |
绪 言 | 4 | 4 | ||
上篇 | 经络总论 | 4 | 4 | |
www.lindalemus.com/shouyi/ 腧穴总论 | 6 | 6 | ||
经络腧穴各论 | 46 | 42 | 4 | |
中篇 | 刺灸各论 | 22 | 20 | 2 |
下篇 | 治疗总论 | 4 | 4 | |
治疗各论 | 22 | 22 | ||
合 计 | 108 | 102 | 6 |
使 用 说 明
1. 本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
2. 划经、点穴、刺灸法等操作课,要分组进行。
3. 在使用本教学大纲时,应根据学生已学、未学的课程、协调讲授内容。
4. 教材的附篇中所收各参考资料,可供学生课外阅读,条件允许者,可适当进行辅导。
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