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题目 |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细菌的耐药性 | 授课日期 | 年 月 日 | ||
授课班级 | 授课时数 | 3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授课重点难点 | 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 二、转位因子: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 三、细菌突变的机理——突变、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四、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五、细菌的耐药机制 | ||||
授课内容与时间分配 | 一、细菌的遗传变异:20’ 基因型变异及其特点 表型变异:特定的基因型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有不同的表现 (一)细菌变异的现象: 形态变异、毒力变异、耐药变异、菌落变异 (二)物质基础 染色体 质粒:定义、特征、重要质粒 转位因子: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 (三)变异的机制60’ 1、突变 2、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转化: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 接合: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F质粒,R质粒(耐药性) 转导: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及其区别 溶原性转换:概念和举例 (四)研究的实际意义20’ 1、诊断:L型细菌,葡萄球菌金黄色色素 2、治疗:防止耐药性产生(药敏实验,早期、足量、全程、联合用药) 3、预防:疫苗如卡介苗 4、测定致癌物质:Ames试验 5、流行病学 6、基因工程 二、细菌的耐药性 (一)抗菌药物的种类和主要作用机制20’ 1.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影响细胞膜的功能 3.影响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4.影响核酸合成 (二)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20’ 1.钝化酶的产生: 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耐药的菌株产 生β-内酰胺酶,可以特异性的打开药物分子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 医.学全在线使其完全失去抗菌活性。 2.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 利福平作用点是RNA聚合酶的β亚基。当β亚基的编码基因突变时, 就产生了耐药性。 3.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 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 临床不合理用药形成了抗菌 药物的选择压力 (三)细菌的耐药性的控制策略10’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这是控制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措 施之一。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3.加强药政管理 4.研制新抗菌药物 5.研制质粒消除剂:用人工方法消除R质粒 6.抗菌药物的“轮休”:细菌一旦产生耐药性以后,在停用有关药物一段时 期后敏感性有可能逐步恢复。 | ||||
小结复习思考题 | 1.什么是质粒?与医学关系如何?医学上重要质粒有哪些? 2.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有哪些方式?概念,举例。 3.细菌的遗传物住院医师质有哪些? 4.R质粒的结构如何? 5.细菌有哪些耐药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