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医学微生物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前 言>◎<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与教时安排>※<前 言>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旨在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为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有关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预防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包括微生物学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四篇。微生物学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抗感染免疫、遗传变异、医学微生态学
 

<前 言>

<教学内容>

<教学进度与教时安排>

 
 
※<前 言>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旨在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为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有关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预防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包括微生物学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四篇。微生物学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抗感染免疫、遗传变异、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消毒灭菌、病原学诊断与防治、细菌的耐药性和控制策略。细菌各论叙述常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机体的免疫反应等。病毒叙述方式同上。真菌一般简要叙述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作用等。

  课程讲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要求能反映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实验方面加强系统性,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讲授时应突出重点,采用启发式,基本概念必须讲清楚,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形象教学,以利学生理解和复习。

  本课程总学时为70学时,理论46学时,实验24学时,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之比约为2:1。

  本教学大纲为7年制本硕班和5年制各专业使用。

  教材暂用《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 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为《现代医学微生物学》和《Medical Microbiology》。

采用理论考试和实执业兽医验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理论水平及独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和分布。

 2 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和意义。

(二)内容:

 1 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分布。

 2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4 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和发展方向。

第二章 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

 2 熟悉细菌的各种结构和化学组成。

 3 掌握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4 掌握细菌特殊结构的定义和功能。

 5 掌握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判断。

 6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和营养类型。

   7 熟悉细菌的分类、命名、常见的生化反应和培养。

 8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规律和菌落的概念。

9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和合成代谢产物。 

10 熟悉病毒的大小、形态、测量和观察方法。

11 掌握病毒的基本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病毒的增殖周期。

12 掌握病毒不同释放形式对细胞的影响。

13 熟悉病毒的异常增殖。

14 熟悉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二)内容:

 1 细菌的测量单位,形态和排列

 2 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差别

 3 细胞膜:中介体的概念及作用

 4 细胞质:质粒、核蛋白体、异染颗粒等的概念、特征和医学意义

 5 核质:核质的特征

 6 细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的概念和医学意义

 7 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判断和医学意义(实验课)

 8 细菌的营养类型:异营菌中的寄生菌。

营养物质:水、氮、碳、无机盐、生长因子。

 9 细菌的能量代谢方式:需氧呼吸和发酵,根据细菌能量代谢时对氧的需求与否进行分类,专性厌氧菌在有氧情况下不能生长的原因。

 10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和方式; 细菌的生长曲线。

 11 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与细菌分解代谢有关的生化反应 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试验等。

细菌产生的与医学有关的代谢产物:毒素和胞外酶、热原质、色素、细菌素、维生素、抗生素等。

12 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基的概念,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表现,菌落和纯培养的概念,细菌的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

13 细菌的分类原则:细菌种、属、型、株的概念;细菌的命名法。

14 病毒的测量单位、大小、形态和观察方法。

15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16 病毒的增殖过程和异常增殖(缺陷病毒和顿挫感染的概念)。

16 病毒的干扰现象。

18 真菌的形态和培养

第三章 感染

细菌性感染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细菌的侵袭力和细菌内外毒素。

2 了解细菌的传播途径和感染类型。

3 熟悉病毒的致病机制。

4 熟悉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和感染类型。

5 熟悉真菌的感染。

(二)内容:

1 细菌的致病性:(1)毒力、侵袭力、内毒素、外毒素、类毒素的概念。

(2)细菌致病性的构成因素。

(3)内外毒素的区别。

2 细菌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3 细菌感染的类型。

4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5 病毒的传播方式。

6 病毒感染的类型。

7 真菌感染

第四章 抗感染免疫

(一) 目的要求:

1   熟悉非特异免疫机制。

2   了解特异免疫机制。

3   熟悉抗菌免疫。

4   掌握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5   熟悉特异性抗病毒免疫。

6   了解抗真菌免疫。

(三)内容

1 非特异免疫机制

2 特异性免疫机制。

3 抗胞内菌和胞外菌免疫免疫。

4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5 特异性抗病毒作用。

7抗真菌免疫。

第五章  遗传与变异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病毒的变易现象

 2 熟悉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

 3 掌握细菌变异的机制。

 4 熟悉病毒的变异机制

 5 了解变异的实际意义。

(二)内容:

 1 细菌的变异现象

 2 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噬菌体和转座子。

 3 细菌遗变异的机制:(1)基因突变和基因突变的规律

  (2)基因转移与重组: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和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

  (3)耐药质粒的组成及接合与耐药性的关系。

 4 病毒的变异现象和机制

 5 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第六章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

(一) 目的要求:

1 掌握正常菌群的概念和生理意义、微生态失调的原因。

2 了解机会致病菌及主要特点。

3 了解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方法。

(二)内容:

1 正常菌群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2 微生态失调的原因。

3 机会致病菌的种类和感染特点。

4 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和防治原则。

第七章 消毒与灭菌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

 2 掌握热力灭菌、紫外线杀菌、滤过除菌各自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 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机制、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二)内容:

 1 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及无菌操作的含义。

 2 热力消毒灭菌方法的种类、方法、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3 其他物理方法:过滤除菌、干燥和低温。

 4 化学消毒灭菌法:消毒剂的种类、作用机制、应用范围和影响因素。

二、第八章 病原学和防治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微生物学诊断程序、常用血清学试验的原理。

 2 熟悉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

 3 熟悉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原理与主要生物制品。

(二)内容:

 1 细菌学诊断: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原菌的检验程序。

 2 血清学诊断的原理和方法。

 3 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

 4 病毒学诊断: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及检验程序。

 5 真菌诊断的一般原则。

第九掌  细菌耐药性与控制策略

(一) 目的要求:

 1 熟悉细菌耐药的类型

 2 了解细菌耐药的机制

 3 了解细菌耐药的控制策略

(二) 内容:

1 细菌的耐药分类。

2 细菌耐药的基因控制。

3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4 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三、第十章 化脓性细菌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葡萄球菌的生物学性状。掌握葡萄球菌抗原构造,分类、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的特点。了解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2 掌握链球菌的分类、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的特点。熟悉链球菌的生物学性状,甲型链球菌与疾病的关系。了解链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B群、D群链球菌与疾病的关系。

 3熟悉肺炎链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掌握甲型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要点。

 4 了解奈瑟菌属的特点及种类,掌握脑膜炎球菌的形态、染色、培养、致病物质与致病机理。掌握淋球菌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了解奈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5 熟悉绿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二)内容:

 1 葡萄球菌:(1)形态染色、根据色素分类、抵抗力、葡萄球菌A蛋白的作用。

   (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

   (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

   (4)防治原则:医院内感染、耐药性。

 2 链球菌:   (1)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分类。

  (2)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3)链球菌溶血素的特点和临床检测的关系。

  (4)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性。

 3 肺炎链球菌:(1)形态染色、与甲型链球菌生化反应的区别。

(2)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4 脑膜炎球菌:(1)生物学特性。

  (2)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3)标本采集及微生物学检查。

5 淋球菌: (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2)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6 假单胞菌属  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第十一章  肠道感染细菌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2 掌握大肠埃希菌属中致病株及其致病物质

 3 掌握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的致病性。

 4 熟悉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的细菌学检查步骤和肥达氏反应。

 5 熟悉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6 掌握霍乱弧菌的培养特性、分型、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理。

7 熟悉副溶血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8 熟悉幽门螺杆菌和弯曲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二)内容:

1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形态结构、生化反应、抗原结构。

2 埃希菌属:(1)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种类和致病机制。

  (2)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及所致疾病。

  (3)大肠杆菌与卫生学检查的关系。

3 志贺菌属:(1)分类、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2)标本采集、分离培养与鉴定、耐药性问题。

4 沙门菌属:(1)抗原构造、免疫性。

  (2)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3)伤寒副伤寒的标本采集和鉴定。

  (4)肥达试验的概念和结果判断。

5 霍乱弧菌  形态结构,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区分O1群与非O1群的意义;古典生物型与EL Tor生物型;O139)。

6 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理。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7 副溶血弧菌的形态,培养(嗜盐性),神奈川试验;所致疾病及防治。

8 空肠弯曲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致病性;诊断与预防。

9 幽门螺杆菌达到形态、培养与鉴定;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厌氧菌的种类。

2 熟悉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点。

3 掌握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二)内容:

1 厌氧菌的种类、分布。

2 破伤风杆菌:(1)生物学特征:细菌的形态,染色及抵抗力。

(2)致病性:痉挛毒素及致病机理;致病条件及临床特点。

 (3)防治:特异性防治和治疗。

3 产气荚膜杆菌:(1)生物学特征:形态、染色(有荚膜的G+大杆菌)、培养(双溶血环)、Nagler反应)和生化反应(汹涌发酵试验)。

(2)致病性:致病物质(种类多,既是外毒素又是侵袭性酶);所致疾病(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

   (3)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4 肉毒杆菌:(1)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

  (2)致病性:肉毒毒素的致病特点,所致疾病(食物中毒,婴儿肉毒病)。

5 无芽孢厌氧菌:(1)种类、分布。

(2)致病条件、感染特征、所致疾病的种类。

第十三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一) 目的要求

1了解分枝杆菌属的通性和种类。

 2 熟悉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

 3 掌握结核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免疫特点、结核菌素试验和医学三基BCG预防。

 4 了解麻风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5 熟悉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6 掌握白喉外毒素、类毒素在致病和防治中的作用。

7 熟悉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幽门螺杆菌、嗜肺军团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二)内容:

1   结核杆菌:

(1)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变异性(BCG和耐药性)。

(2)致病性:致病物质和致病机制(菌体成分;Koch现象;原发感染和原发后感染;感染、免疫和变态反应的关系)。

(3)免疫性:有菌免疫;细胞免疫为主;OT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和意义)。

(4)微生物学检查:形态学检查;分离培养。

(5)防治原则:BCG、药物。

2   麻风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3   白喉杆菌

(1)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异染颗粒、培养。

(2) 致病性:致病物质(白喉外毒素产生的条件、作用机制);所致疾病。

(3)免疫性:Shick试验。

(4)微生物学检查:形态学检查、培养和毒力鉴定。

(5)防治原则:类毒素、抗毒素。

4  流感嗜血杆菌的形态、培养、卫星现象;所致疾病;免疫性。

5  百日咳杆菌的形态;致病性;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6  嗜肺军团菌的形态、培养、致病性;诊断与防治

第十四章  动物源性细菌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动物源性细菌的种类和代表菌。

2 熟悉布鲁菌、鼠疫杆菌和炭疽杆菌的形态、培养、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二)内容:

1 动物源性细菌概述,在流行病学中的重要性。

2 布鲁菌属:种类、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免疫性;防治原则。

3 耶尔森菌属:鼠疫杆菌的形态和染色特征、变异;致病物质,临床类型;免疫性;预防原则。

4 芽孢杆菌属:炭疽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物质,炭疽的临床类型。

第十五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式菌属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放线菌属的通性。

4 熟悉放线菌与诺卡式菌的致病性。

(二)内容:

1 放线菌属与诺卡式菌属的通性。

2 放线菌:形态染色与培养特性;致病性;与龋齿牙周炎的关系;硫磺颗粒。

5 诺卡式菌:致病性。

第十六章  螺旋体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螺旋体的生物学地位,种类,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2 熟悉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

3 掌握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和伯氏疏螺旋体的致病性,。

(二)内容:

1 概述:分布、种类。

2 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免疫性;检查方法;疫苗。

3 梅毒螺旋体:形态、培养特性、抵抗力;所致疾病;传播方式;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4 伯氏螺旋体:致病性。

第十七章  支原体和脲原体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支原体和脲原体的形态结构、培养和繁殖特点。

2 掌握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与疾病的关系。

(二)内容:

1 概述:形体结构、培养特性、繁殖方式、抵抗力;与细菌L 型的区别。

2 肺炎支原体:分布、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

3 溶脲脲原体:致病性。

第十八章 立克次体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立克次体的形态、培养和检查方法。

2 掌握与人类有关的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和致病机制。

(二)内容:

1 概述: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抵抗力、分类、致病机制、诊断与防治原则。

2 普氏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所致疾病的传播方式;外斐反应。

3 恙虫热立克次体:传播方式、致病性、血清学诊断。

4 Q热柯克氏体:传播方式和所致疾病。

5 汉塞巴通体:致病性。

第十九章 衣原体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衣原体的生物学地位;种类。

2 熟悉衣原体的形态、培养、繁殖特点和微生物学检查法。

3 掌握所致的疾病。

(二)内容:

1 概述:形态染色、发育周期、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

2 沙眼衣原体:三个生物变种;致病性;传播方式;血清型与所致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性病淋巴肉芽肿所致疾病。

3 肺炎衣原体:致病性。

第二十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呼吸道病毒的种类及所致疾病。

2 掌握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特点、抗原构造、分型、命名、变异与甲型流感病毒易引起大流行的原因。

3 熟悉SARS-COV、副粘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二)内容:

1 流感病毒:形态结构,表面抗原(HA  NA)及其功能;分型、变异和意义;培养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2 SARS-COV:形态、结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3 麻疹病毒:结构和H、F蛋白;致病性;特异性疫苗预防。

4 腮腺炎病毒:致病性;特异性预防。

5 呼吸道合胞病毒:结构和分型;致病性。

6 其他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和鼻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第二十一 章  肠道感染病毒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同特性,新型肠道病毒的致病性。

2 熟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致病性。

3 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原、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预防。

4 熟悉急性胃肠炎病毒种类。

5 掌握人轮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

(二)内容:

1 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性。

2 脊髓灰质炎病毒:抗原组成、型别;致病性和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3 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分组与分型;致病性。

4 新型肠道病毒:肠道病毒68、69、70、71型的致病性。

5 急性胃肠炎病毒种类。

6 轮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 核酸特点 培养 特征。轮状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第二十二章  肝炎病毒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肝炎病毒的型别。

2 掌握甲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致病性。

3 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

4 掌握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致病性。

5 熟悉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6了解庚型肝炎病毒的特点。

7 了解TT肝炎病毒的特点。

(二)内容

1 甲型肝炎病毒:形态结构与抵抗力,动物感染模型与细胞培养,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

2 乙型肝炎病毒:形态结构,基因结构;复制方式、动物模型,抵抗力;病毒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临床意义;致病机理;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3 丙型肝炎病毒:形态结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4 丁型肝炎病毒:形态结构;致病性。

5 戊型肝炎病毒:形态结构;致病性。

6 庚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性。

7 TT肝炎病毒:生物学特性。

第二十三章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黄病毒的主要种类。

2 熟悉乙型脑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和登革病毒的致病性。

3 掌握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4 了解我国常见的出血热病毒的种类。

5 熟悉汉坦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

6 掌握汉坦病毒的流行环节和致病特点。

(二)内容:

1 虫媒病毒的主要种类。

2 乙型脑炎病毒:形态结构,培养特性;传播途径;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特异性预防。

3 登革病毒:传播途径;致病性。

4 出血热病毒的种类。

5 汉坦病毒:形态结构,培养特性,抗原分型;流行环节,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原则。

第二十四章 人类疱疹病毒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常见人类疱疹病毒的种类。

2 熟悉疱疹病毒的共同特点。

3 掌握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特性;巨细胞病毒与先天性感染;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

(二)内容:

1 疱疹病毒的种类和共同特性。

2 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性(原发感染、隐伏与再发感染、先天性感染)

3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致病性。

4 巨细胞病毒:致病性(先天性感染、围产期感染、接触感染、输血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

5 EB病毒:致病性

6 人疱疹病毒6、7、8型的致病性。

第二十五章  反转录病毒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反转录病毒的种类及形态结构。

2 熟悉HTLV-1、HTLV-2的致病性。

3 掌握HIV的抗原、传播途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原则、防治原则。

(二)内容:

1 逆转录病毒的种类。

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形态结构,病毒的复制,培养特性,抵抗力;传播途径,致病机制,临床类型;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3 人类嗜T细胞病毒1、2型:致病性。

第二十六章 其他病毒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狂犬病毒的形态结构、宿主范围、包涵体、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2 了解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

(二)内容:

1 狂犬病毒:形态结构、宿主范围、培养;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预防原则。

2 人乳头瘤病毒:形态结构;致病性。

第二十七章  朊 粒

(一) 目的要求: 了解朊粒的生物学特性及与疾病的关系。

(二) 内容:朊粒的化学组成、与疾病的关系。

第二十八章 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一)目的要求:熟悉常见的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种类和所致疾病。

(二) 内容

1 皮肤癣真菌:种类、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2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着色真菌;申克孢子丝菌。

第二十九章  深部感染真菌

(一) 目的要求:掌握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致病性;了解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特性。了解曲霉、毛霉和肺孢子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二)内容:

1   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征、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

2   新型隐球菌的形态结构、菌落特点、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3   曲霉、毛霉和肺孢子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5

※<教学进度与教时安排>


理论课学时分配

——————————————————————————————————————

   内   容  学   时

——————————————————————————————————————

绪论   1

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  6

感染   2

抗感染免疫   2

遗传变异 3

医学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1

消毒与灭菌1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1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1

化脓性细菌   4

肠道感染细菌     4

厌氧性细菌   2

呼吸道感染细菌 3

放线菌与诺卡菌 1

螺旋体     1

支原体和脲原体 1

立克次体 1

衣原体  1

呼吸道感染病毒    2

肠道感染病毒  1

肝炎病毒   2.5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1

   人类疱疹病毒 1

逆转录病毒     1.5

其他病毒   0.5

朊粒   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课学时分配

——————————————————————————————————————

 序号   内   容  学  时

—————————————————————————————————————

实验一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   3

 革兰氏染色法;细菌动力观察

实验二   细菌培养基的种类和制备方法; 3

   细菌的接种,自然界与人体细菌的分布,  

   消毒与灭菌,消毒与灭菌仪器介绍  

   观察细菌的分布、消毒与灭菌结果 ,  3    

实验三  脓标本的细菌学检查(1):

   化学物质致突变作用;

实验三脓标本的细菌学检查(2):菌落观察、 3

革兰氏染色、血浆凝固酶试验;

致病性球菌菌落形态观察;

药物敏感试验

实验五 观察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肠道杆菌的培养、 3

 生化反应 、血清学鉴定

 

实验六肥达实验 、炭疽杆菌菌落形态、 炭疽杆菌、

  白喉杆菌、肉毒杆菌形态  3

实验七 抗酸染色、病毒的鸡胚接种、立克次体、螺旋体的形态观察 3

 

实验八 鸡胚收剖、血凝血抑实验、小鼠脑内接种病毒 细胞培养、  3

 真菌的菌落形态和 菌丝、孢子形态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