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妇产科 >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中西医结合妇产科讲稿:第三节中医.西医妇产科学发展概要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讲稿第一章 总论:第三节中医.西医妇产科学发展概要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讲稿第一章 总论 第三节中医.西医妇产科学发展概要:第三节 中医、西医妇产科学发展概要一、中医妇产科学发展概要中医妇科学发展的历史久远。以下分为六大历史时期简述中医妇产科学的形成和发展。㈠夏商周时代——萌芽阶段此期主要是古籍有关难产、种子、胎教等的记载。1、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的21种疾病中有“疾育”一病;2、《易经·爻辞》载有:“妇孕不育”、“妇三岁不孕”;3、《诗经》、《山海经》载有帮助“种子”和“绝育”的药物;4、《列女传》有“胎教”的记载

第三节 中医、西医妇产科学发展概要

 

 

、中医妇产科学发展概要

中医妇科学发展的历史久远。以下分为六大历史时期简述中医妇产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㈠夏商周时代——萌芽阶段

此期主要是古籍有关难产、种子、胎教等的记载。

1、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的21种疾病中有“疾育”一病;

2、 《易经·爻辞》载有:“妇孕不育”、“妇三岁不孕”;

3、 《诗经》、《山海经》载有帮助“种子”和“绝育”的药物;

4、 《列女传》有“胎教”的记载。

5、 春秋战国时期《史记·扁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此“带下医”,即是妇产科医生。

6、《左传》中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胎儿发育过程为“一月而膏,二月而血脉,三月而胚,四月而胎,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形,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说明已对过期妊娠、双胎妊娠、优生和胚胎发育有所认识,

7、 国时代成书的《黄帝内经》不但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还提出了有关妇女解剖特点、月经生理、妊娠诊断等基本理论,论述了一些妇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如血崩、带下、月事不来、不孕、石瘕、肠覃等。《内经》还记载了第一首妇科古方——四乌贼骨一虑茹丸。

8、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明确阐述了女子一生中生长、发育、性成熟与衰老的规律,指出“肾气”、“天癸”、“冲任”在生殖功能的成熟与衰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有重大指导意义。

9、 《神农本草经》在“紫石英”条最早提出了“子宫”这一解剖名称。

㈡汉、晋、南北朝时代——框架形成阶段

1、西汉已有“女医”,即专门的妇产科医生。根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记载的《妇人婴儿方》、《范氏疗妇人方》、《疗妇人产后方》等,是我国妇产科的最早专著,惜已散佚。

2、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胎产书》是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书,约成书于公元2世纪,书中对按月养生提出了一些见解,反映了当时对妊娠保健的重视。

3、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的妇人病三篇内容十分丰富,如“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论述了妊娠呕吐、癥病与胚胎的鉴别、妊娠腹痛、妊娠水气、妊娠小便难、养胎、伤胎等;“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篇论述了“新产三病”及产后腹痛等证治;“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论述了热入血室、月经病、带下、崩漏脏躁等病的证候、脉象和治法;除了提出许多内治方药外,还最早记载了阴道冲洗和塞药的外治方药,许多方药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4、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凭脉证测知双胎难产的病例,并以针药合治,成功引产死胎,其高超的产科诊疗技术令人叹服。

5、晋代王叔和所著《脉经》发现妇人月经并非均为一月一行,提出了“并月”、“居经”、“避年”之说。又据经验,凭脉象诊断妊娠和临产,如“尺中之脉,按之不绝,法妊娠也”;“妇人怀娠离经,其脉浮,设腹痛引腰脊,为今欲生也,但离经者,不病也。又法妇人欲生,其脉离经,夜半觉,日中则生也”。

6、澄《褚氏遗书·求嗣门》提出了晚婚与节育的主张,如说:“合男子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皆欲阴阳气完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如“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又说:“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

㈢隋、唐时代——框架形成阶段

1、隋代巢元方为首集体编著的《诸病源候论》一书是当时中医证候病源学巨著,包括内、外、妇、儿、五官五科,其中妇人病八卷,共225论,前四卷论述月经、带下、前阴诸疾等,后四卷为妊娠、产后、将产、难产及产后诸疾,全书从冲任损伤立论论述了妇产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证候,对后世影响巨大。

2、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包括内、妇、儿各科,其中有妇人方3卷,将妇人胎产列于卷首,广泛收集了唐以前的许多医论和医方,论述了求子、妊娠、产难、胞衣不出、崩中漏下、带下、前阴诸疾等,尤对临产及产后护理的论述更为贴切。书中还提出了治疗难产的方药以及针刺引产的穴位和手法。

3、王焘《外台秘要》中有妇人病2卷35门,除论述了妊娠、产难、产后、崩中、带下、外,还记载了一些堕胎断产的方法。昝殷所著《产宝》成书于公元852-856年,即现在的《经效产宝》,全书共3卷,计41门,260余方,书中对妊娠、难产、产后等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作了简要论述,首次提出了产后败血“冲心”之说,是中医产科重要参考书。

㈣宋、金、元时代

一、宋代——中医妇产科学的形成

宋代我国的产科已形成单独分科的雏形,国家太医局设立九科,产科是其中之一,并有产科教授,这在世界医事制度上也是最早的产科分科。

宋代出现了许多妇产科专著,如杨子健的《十产论》,除叙述正产外,还详细描述了因胎位异常所致的各种难产,并提出了阴道助产的各种手法。朱端章著《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明确记述了产后“冲心”、“冲胃”、“冲肺”的症状和治法。齐仲甫著《女科百问》首次提出“胞宫”一词,为后世广泛接受和使用。

宋代在妇产科方面成就和影响最大的是陈自明,他所著《妇人大全良方》,全书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八门,每门数十证,共248论,论后附方。该书改变了既往将妇产科病混编于大方脉内的传统编篡方法,系统地论述了妇产科常见疾病,对妇产科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内容丰富而完备,对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金元时代——学术争鸣阶段

金元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流派医家有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张子和,他们对妇产科理论和证治均有各自的见解,从不同角度对妇产科作出了一定贡献。

1.刘完素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中提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此论为青春期少女着重补肾,中年妇女着重调肝,老年妇女着重健脾的妇科治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2.张子和著《儒门事亲》一书中记载有钩取死胎成功的案例。他提出:“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凡治妇病,不可轻用破气行血之药,恐有娠在疑似之间也;凡看产后病,须问恶露多少有无,此妇科要诀也”。

3.李杲著《脾胃论》和《兰室秘藏》,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始生”的观点,常以补脾益气,升阳摄血,升阳除湿等法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对妇人血崩和“经闭不行”的病机和治法也有独到见解。

4.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与《内经》中“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之观点相吻合,所著《格致余论》一书最早明确描述了女性内生殖器官——胞宫的形态;并对妇人胎前、产高级职称考试网后之治分别提出“清热养血”和“产后以大补气血为先”的治疗法则。

㈤明、清时代——学术深化阶段

1、薛己著《校注妇人良方》、《女科撮要》。

2、万全著《广嗣纪要》和《妇人秘科》,在《广嗣纪要·择配篇》中提出了螺、纹、鼓、角、脉五种妇女生理缺陷导致的绝对性不孕,即“五不女”;万氏还指出:“求子之道,男子贵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贵平心定意以养其血。”

3、王肯堂著《证治准绳》,其中女科部分对妇科疾病的证治论述广泛,每一病证先综述历代医家治验,后阐明己见,条理分明,内容丰富。

4、武之望著《济阴纲目》,对妇科疾病广集他说,细列纲目,资料较全,但少有己见。5、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和《奇经八脉考》,对中医妇科学基本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6、张介宾著《景岳全书》,其中《妇人规》3卷对妇科理论的阐述甚为精湛,其理论核心是强调冲任、脾肾、阴血;如说:“脏腑之血,皆归冲脉,冲脉为月经之本”;“盖其病之肇端,则或由思虑,或由郁怒,或以积劳,或以六yin饮食,多起于心肺肝脾四脏,及其甚也,则四脏相移,必归脾肾”,“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补脾肾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治病立方理法严谨,倡导“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强调阳气阴精互为生化,自成全面温补学派之代表,对中医妇产科理论发展有重大影响。

7、如傅山著《傅青主女科》,对妇科疾病的辨证论治从肝、脾、肾三脏着手,“谈症不落古人窠臼,制方不失古人准绳,用药纯和,无一峻品;辨证详明,一目了然”,理法严谨,方药简效,见解独到,因而影响久远。

8、肖赓六著《女科经纶》,辑前人之论颇有条理,间或亦有己见。

9、亟斋居士著《达生编》,专论胎前、临产、产后调护及难产救治,平易浅近,书中提出的“睡、忍痛、慢临盆”六字真言流传甚广。

10、谦等受政府之命编著的《医宗金鉴》,内有《妇科心法要诀》,体例规范,理法严谨,广为流传。

11、沈尧封著《沈氏女科辑要》,对妇产科理论有许多新的见解,论述精辟。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发展了活血化瘀学说,对妇科治疗学影响较大。

12、唐容川著《血证论》对气血化生与作用的论述以及治病重视调和气血的思想,对妇科治疗学也有重要影响。

此外,清代的还有陈念祖《女科要旨》、叶天士《叶天士女科》、沈金鳌《妇科玉尺》、吴道源《女科切要》等;专论胎产的有阎诚斋《胎产心法》、汪朴斋《产科心法》、单养贤《胎产全书》、张曜孙《产孕集》等。

㈥民国初期及近、现代——跨入现代医教研行列

张锡纯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女科方”与妇科的医论、医话、医案多有创见,其自创的理冲汤、安冲汤、固冲汤、温冲汤、寿胎丸等仍为当今医生所习用。张山雷笺正的《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书中强调肝肾学说。其他妇科专著有严鸿志的《女科证治约旨》、《女科医案选粹》,恽树珏的《妇科大略》等,对妇科临床均有参考价值。

新中国建立后,从1956年起,至今已经连续组织编写了七版《中医妇科学》统一教材,开展了从本、专科到硕士、博士以及外国留学生等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中医药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妇科人才。各地还先后整理编写和出版了一批妇科名老中医经验和专著,较有影响的如卓雨农《中医妇科治疗学》、《王渭川妇科治疗经验》、《刘奉五妇科经验》、《朱小南妇科经验选》、《罗元恺医著选》、《哈荔田妇科医话医案》、《百灵妇科》、《何子淮女科经验集》,黄绳武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曾敬光、刘敏如主编的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妇科学》,罗元恺主编的《实用中医妇科学》,刘敏如、谭万信主编的《中医妇产科学》等。

二、西医妇产科学的发展概要

早期发展历程

早在公元前近千年,在古代埃及、希腊、罗马、以色列和印度等国家的医学著作中就有妇女生理、病理如白带、痛经、月经失调、不孕、子宫和盆腔炎症、子宫异位等以及妊娠生理和病理方面的论述,其他有关妇产科方面的知识也有一些零星记载,但远未形成妇产科独立专科。

到公元13-16世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有了医院和医学堂,并开设了人体解剖学。Leonardo首先描绘了子宫的结构;GarbrieleFallopius描述了卵巢和输卵管的构造;CasperBarthol发现了外阴前庭大腺,译称巴氏腺。此前于1470-1590年间已开始了各种妇科手术,如阴道式子宫切除术、子宫颈切除术、会阴修补术等,创造了各种妇产科手术器械和阴道窥器。18世纪中叶提出了产科无菌接生和手术。但直到HendrickVanRoonhyze于1916-1924年所著的《现代妇产科学》问世,妇产科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专业学科。

1901年,英国医生MCPoulter到中国福州开展产科工作,1908年开办产科培训班,1911年建立起我国最早的产科病房。1929年我国杨崇瑞在北平建立第一国立助产学校,并于1930年制定《助产士管理法》。1932年齐鲁大学医学院妇产科提出重视产前保健、加强产前检查是预防产科合并症的重要措施,同年协和医院已能开展外阴癌广泛手术及腹股沟淋巴清扫术。1935年王逸慧开展宫颈癌手术与放射治疗,并提出早期诊断的重要性。1937年王国栋首次报告我国华北地区617例产妇2500次产前常规检查骨盆外径均值与子宫底平均高度等产科正常值。同年,林巧稚指出妊娠晚期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为前置胎盘胎盘早剥。1939年北平创立我国第一所节育诊所,此前王逸慧已著有《避孕法》手册出版,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先驱。1942年王淑贞报道宫颈癌与子宫体癌之比为8:2,并提出了镭疗加X光治疗子宫颈癌的方法。1949年上海金钰珠报道蟾蜍试验诊断早孕及葡萄胎,其方法简便、迅速、准确,为近代早孕诊断方法的一次飞跃。

建国后取得的成绩

新中国建国以后,,妇产科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孕产妇死亡率由建国前的1500/10万下降至1996年的61.9/10万,婴儿死亡率由250-300‰医.学全在线下降至1996年的17.5‰。1958-1965年全国第一次普查普治子宫脱垂,1961年共查出524万人,治疗242万人,1977年国家再次对百余万名子宫脱垂和数万名尿瘘病人免费治疗。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引入围产医学,在城市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胎儿发育监测,胎儿胎盘生理、生化、病理,胎儿-胎盘功能的早期诊断,遗传疾病的宫内诊断,胎儿发育异常的早期诊断等;在农村主要推广围产保健的高危妊娠管理法。1957年开始对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进行普查,公布子宫颈癌为妇女恶性肿瘤第一位。1961年引进阴道镜,70年代采用60钴、137铯、192铱为放射源和深度X线及高能加速器等治疗宫颈癌,提高了治疗效果;80年代一般地、市医院都能进行根治手术,其五年生存率0期为100%,I期95%,II期80%,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代妇产科学的重大进展

1.产科理论体系的转变:即由以母亲为中心代之以新的母子统一管理的母子医学,并导致围产医学、新生儿学等分支学科的出现。

2.围产医学的兴起及围产监护技术和仪器的出现:围产期在我国是指妊娠满28周至产后7天,此期对母婴安全和健康最为重要。

3.新生儿学的创立及新生儿监护技术和仪器的发明:使早产儿的成活率明显提高,最低成活的早产儿可在500g左右。

4.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及遗传咨询门诊的建立:可早期宫内发现和诊断胎儿某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和缺陷。

5.助孕技术的发展及试管婴儿的发明:全世界通过助孕技术怀孕生育的妇女已有数万名,最大子代已有20多岁。

6.妇科内分泌学的进展及新技术的应用:先后发现了女性激素、促性腺激素、性激素的受体及催乳素、前列腺素等化学物质。许多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新药如氯米芬、溴隐停、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等的相继问世,使妇科月经和生殖功能失调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大为改观。

7.妇科肿瘤学取得的成就:阴道细胞学的发展为妇科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借鉴。HCG、CEA、AFP、DC125、CA125等肿瘤标记物的发现和临床应用提高了肿瘤的诊断水平。化学治疗已成为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对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经反复手术和反复化疗也明显提高了疗效。

8.妇科手术方法的重大改进:腹腔镜和宫腔镜的发明,某些妇科疾病可以不开腹进行手术。

9.计划生育措施的丰富和发展:一些新的节育技术和避孕药物相继问世,如各种短效和长效避孕药、皮下埋植甾体激素缓释剂、各种类型(包括含铜和含甾体激素)的宫内节育器、输卵管和输精管结扎粘堵术、抗早孕药物以及房事后紧急避孕药等的普遍应用和推广,使一些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得到控制。

10.妇女保健学的创建:是在妇产科学基础上,根据女性生殖生理特征,以保健为中心内容,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在长期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女性一生各年龄阶段和特殊生理时期的失衡、心理、病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保健要求,包括影响妇女健康的卫生状态、社会环境、经济文化方面的各种高危因素,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流行病学及其预防措施,妇女健康知识普及教育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