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妇产科 >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中西医结合妇产科讲稿:第三节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讲稿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第三节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讲稿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第三节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第三节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一、卵巢的功能卵巢是女性的一对性腺,具有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的功能,前者为卵巢的生殖功能,后者为内分泌功能。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的形态和功能发生周期性的改变为卵巢周期,其主要有如下内容。1.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卵泡的发育始于胚胎时期,新生儿出生时卵巢大约有200万个卵泡。儿童期多数卵泡退化,近青春期仅有约30万个卵泡。卵泡自胚胎形成后即进

第三节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卵巢的功能

卵巢是女性的一对性腺,具有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的功能,前者为卵巢的生殖功能,后者为内分泌功能。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的形态和功能发生周期性的改变为卵巢周期,其主要有如下内容。

1.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卵泡的发育始于胚胎时期,新生儿出生时卵巢大约有200万个卵泡。儿童期多数卵泡退化,近青春期仅有约30万个卵泡。卵泡自胚胎形成后即进入自主发育和闭锁的行程,此时不依赖促性腺激素。进入青春期后,卵泡由自主发育推进至发育成熟的过程则依赖促性腺激素的刺激。生育期每月发育一批卵泡,经过征募、选择,其中一般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可达完全成熟,并排出卵子,其余的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通过细胞凋亡机制而自行退化,称卵泡闭锁。妇女一生中一般只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

根据卵泡的形态、大小、生长速度和组织学特征,其生长主要有以下阶段:

⑴始基卵泡:是由一个停留于减数分裂双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及环绕其周围的单层梭形前颗粒细胞层组成。

⑵窦前卵泡:包绕卵母细胞的梭形前颗粒细胞变为柱状颗粒细胞,并有丝分裂,是初级卵泡。窦前卵泡是初级卵泡发育完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卵泡生长发育所必备的3种特异性受体,即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和睾酮(T)受体。

⑶窦状卵泡:在雌激素和FSH持续影响下产生卵泡液,形成卵泡腔,称为次级卵泡。在FSH作用下该期卵泡的颗粒细胞获得黄体生成激素(LH)受体,并在LH协同作用下,产生雌激素量较窦前卵泡明显增加。

⑷排卵前卵泡:是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卵泡液急骤增加,卵泡腔增大,卵泡体积显著增大,直径可达15~20mm,卵泡向卵巢表面突出,自外向内其结构依次是:

①卵泡外膜:为致密的卵巢间质组织,与卵巢间质无明显界限。

②卵泡内膜:从卵巢皮质层间质细胞衍化而来,细胞呈多边形,较颗粒细胞大。此层含丰富血管。

③颗粒细胞:细胞呈立方形,细胞间无血管存在,营养来自外周的卵泡内膜。

④卵泡腔:腔内充满大量清澈的卵泡液。

⑤卵丘:呈丘状突出于卵泡腔,卵细胞深藏其中。

⑥放射冠:直接围绕卵细胞的一层颗粒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2.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称作排卵。排卵前,由于成熟的卵泡分泌的雌激素高峰对下丘脑产生正反馈作用,下丘脑大量释放GnRH,刺激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出现LH/FSH峰。LH峰使卵母细胞重新启动减数分裂进程,直至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一极体,初级卵母细胞成熟为次级卵母细胞。在LH峰作用下排卵前卵泡黄素化,产生少量孕酮。LH/FSH排卵峰与孕酮协同作用,激活卵泡液内蛋白溶酶活性,溶解卵泡壁隆起尖端部分,形成排卵孔。排卵前卵泡液中前列腺素明显增加,排卵时达高峰。前列腺素可促进卵泡壁释放蛋白溶酶,促使卵巢内平滑肌收缩,有助于排卵。排卵时随卵细胞同时排出的有透明带、放射冠及小部分卵丘内的颗粒细胞。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3.黄体形成及退化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内压下降,卵泡壁塌陷,形成许多皱襞,卵泡壁的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向内侵入,周围有结缔组织的卵泡外膜包围,共同形成黄体。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在LH排卵峰作用下进一步黄素化,分别形成颗粒黄体细胞及卵泡膜黄体细胞。黄体细胞的直径由原来的12~14μm增大到35~50μm。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用下颗粒细胞血管化。排卵后7~8日(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体积和功能达到高峰,直径1~2cm,外观呈黄色。

若卵子未能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退化,黄体功能限于14日。黄体退化时黄体细胞逐渐萎缩变小,周围的结缔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侵入黄体,逐渐由结缔组织所代替,组织纤维化,外观色白称白体。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

、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及分泌主要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及少量雄激素,均为甾体激素。

1. 甾体激素基本化学结构

甾体激素属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的基本化学结构为环戊烷多氢菲环。按碳原子的数目分为3组:含21个碳原子为孕激素;含19个碳原子为雄激素;含18个碳原子为雌激素。

2.甾体激素生物合成过程卵巢组织具有直接摄取胆固醇合成性激素的酶系。由胆固醇合成的孕烯醇酮是合成所有甾体激素的前体物质。孕烯醇酮合成雄烯二酮有Δ4和Δ5两条途径。卵巢在排卵前以Δ5途径合成雌激素。排卵后可通过Δ4和Δ5两种途径合成雌激素。孕酮的合成是通过Δ4途径。

雌激素的合成是由卵巢的卵泡膜细胞与颗粒细胞在FSH与LH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卵泡膜细胞上有LH受体,LH与LH受体结合后可使细胞内胆固醇形成睾酮和雄烯二酮,后二者可透过细胞膜进入颗粒细胞内成为雌激素的前身物质。颗粒细胞上有FSH受体,FSH与FSH受体结合后可激活芳香化酶活性,将睾酮和雄烯二酮分别转化为雌二醇和雌酮,进入血循环和卵泡液中。此即为雌激素合成的两种细胞两种促性腺激素学说。

2. 甾体激素代谢

甾体激素主要在肝脏降解,并以硫酸盐或葡萄糖醛酸盐等结合形式经肾脏排出。

4.卵巢性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变化

⑴雌激素: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分泌量很少;至月经第7日卵泡分泌雌激素量迅速增加,在排卵前达到高峰;排卵后雌激素暂时下降,排卵后l~2日,黄体开始分泌雌激素使循环中雌激素又逐渐上升,约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循环中雌激素又形成第二个小高峰,此均值低于第一高峰。其后黄体萎缩,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在月经期达最低水平。

⑵孕激素:卵泡期卵泡不分泌孕酮,排卵前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在LHwww.lindalemus.com/shiti/排卵峰的作用下黄素化,开始分泌少量孕酮,排卵后黄体分泌孕酮逐渐增加至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到月经来潮时降到卵泡期水平。

⑶雄激素:女性的雄激素主要来自肾上腺,少量来源于卵巢,包括睾酮和雄烯二酮,由卵泡膜和卵巢间质合成。排卵前循环中雄激素升高。

5.卵巢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⑴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子宫肌: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使肌层增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②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增生、修复。

③宫颈: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

④输卵管: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的分泌活动,并可加强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⑤阴道上皮: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粘膜变厚,并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

⑥外生殖器: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

⑦第二性征:促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

⑧卵巢: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⑨下丘脑、垂体: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⑩代谢www.lindalemus.com作用:促进水钠潴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⑵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孕激素通常是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效应的。

①子宫肌: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

②子宫内膜: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

③宫颈:使宫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粘稠。

④输卵管: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⑤阴道上皮: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⑥乳房: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⑦下丘脑、垂体:孕激素在月经中期具有增强雌激素对垂体LH排卵峰释放的正反馈作用;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

⑧体温: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临床上可以此作为判定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

⑨代谢作用:促进水钠排泄。

⑶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二者有协同作用;另一方面,雌激素和孕激素又有拮抗作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及修复,孕激素则限制子宫内膜增生,并使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其他拮抗作用表现在子宫收缩、输卵管蠕动、宫颈黏液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钠和水的潴留与排泄等方面。

⑷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从青春期开始,雄激素分泌便增加,促使阴蒂、阴唇和阴阜的发育,促进阴毛、腋毛的生长。但雄激素过多容易对雌激素产生拮抗,可减缓子宫及其内膜的生长增殖,抑制阴道上皮的增生和角化。长期使用雄激素,可出现男性体态变化。

②对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雄激素能促进蛋白合成,促进肌肉生长,并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的增生。在性成熟期前,促使长骨骨基质生长和钙的保留;性成熟后可导致骨骺的关闭,使生长停止,可促进肾远曲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而引起水肿。雄激素还可以增加基础代谢率。

四、卵巢分泌的多肽激素

卵巢除分泌甾体激素外,还分泌一些多肽激素和生长因子。

1.  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制素

卵巢颗粒细胞分泌2种抑制素(抑制素A和抑制素B)、3种激活素(激活素A、激活素B和激活素AB),这些多肽激素对垂体FSH的合成和分泌具有反馈调节作用,并在卵巢局部调节卵泡膜细胞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

2.  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是调节细胞增生和分化的多肽物质,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生物效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形式参与卵泡生长和发育的调节。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