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医学微生物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医学免疫学电子教材:第六章
    

医学免疫学-电子教材:第六章

医学免疫学:电子教材 第六章:第六章 细胞因子(Cytokine,CK)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述一、细胞因子的概念是各种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主要作用为介导各类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炎症发生和创伤愈合中发挥重要功能。可以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有: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B淋巴细胞,NK细胞非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第六章   细胞因子(CytokineCK)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述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

是各种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主要作用为介导各类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炎症发生和创伤愈合中发挥重要功能。

可以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有:

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B淋巴细胞,NK细胞

非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1、低分子量(15--30kD,多为25kD以下)的糖蛋白。多以单体存在。

2、以配体--受体的方式发挥作用,有较强的亲和力,微量的细胞因子即可产生很强的生物学效应(pM)。作用的方式为非特异性,即对靶细胞作用无抗原特异性,也不受MHC限制。

3、在抗原、丝裂原和其他活性物作用下而分泌,过程短暂、呈自限性。半衰期也很短。

4、作用的方式有三种---

自分泌:靶细胞与分泌细胞为同一细胞。

旁分泌:靶细胞与分泌细胞非同一细胞,但

  二者邻近。

内分泌:靶细胞与分泌细胞非同一细胞,二者相距较远。

5、作用的特点---

多效性:一种因子作用在不同的靶细胞可以产生不同的生物学作用。

重叠性:不同的细胞因子可对同一靶细胞发挥相同的生物学效应。

拮抗效应:两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时,其中一种削弱另一种的作用。

协同效应:两种细胞因子同时存在时,彼此的作用得到加强。

双向性:适量时具有生理调节作用,过量则产生对机体的损伤。

6、细胞因子的网络性:无论是产生、发挥作用、受体表达、相互调节等均存在网络特点。

三、细胞因子的分类(按结构及受体结构)

1、造血因子家族(Hematopoietin):

  参与造血细胞的生长及分化。结构上、氨基酸组成差异很大,但立体结构上相似---都含有4个螺旋的基本结构。

成员:多种白介素(IL-2、3、4、5、6、7、9、11、12、15)

集落刺激因子(GM-CSF、G-CSF、M-CSF、EPO )

2、干扰素家族(InterferonIFN):

干扰病毒感染及复制的作用。有 IFNα、IFNβ、 IFNγ。

I型干扰素:IFNα、β,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

II型干扰素:IFNγ,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也称免疫干扰素。

3肿瘤坏死因子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分TNF α、TNFβ两类。前者由单核巨噬细胞、活化的T细胞、NK细胞产生;后者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

4、趋化性细胞因子家族(Chemokine):

由十余种在结构上有较大同源性、分子量多为8-10kD的蛋白组成。根据在氨基端半胱氨酸的排列及含量,又可区分为四个亚家族:

α亚家族---CXC,如IL-8,趋化中性粒细胞;

β亚家族---CC,如MCP-1,趋化单核细胞;eotaxin趋化嗜酸性粒细胞。

γ亚家族---C,如淋巴细胞趋化蛋白,对淋巴细胞有趋化作用。

δ亚家族---CX3C,如神经趋化素,介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与产生它的细胞间的粘附。

5、生长因子家族(Growth FactorGF):

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因子的总称。

   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成纤维生长因子(FGF) 、神经生长因子(NG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一、介导和调节天然免疫

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作用---

1、抗病毒的细胞因子:I型干扰素、IL-12、IL-15。

2、前炎症细胞因子:TNF、IL-1、IL-6和趋化性细胞因子。

活跃在天然免疫中的几种细胞因子---

1IFN-I型:

A、刺激细胞合成多种酶,干扰病毒RNA或DNA的复制。

B、增强NK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裂解作用。

C、刺激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的MHC--I类分子表达,增强CTL的活性。

2IL-12

靶细胞是T细胞、NK细胞,是连接天然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纽带,主要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A、刺激T细胞、NK细胞分泌IFN-γ。

B、促CD4向Th1分化,提高巨噬细胞的功能。

C、增强CTL细胞和NK细胞的杀伤功能。

3TNF

单核巨噬细胞、T、NK细胞、肥大细胞产生, IFNγ增加其合成。

A、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促白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表面。

B、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趋化因子,招募白细胞至炎症部位。

C、激活炎性细胞杀灭病原体。

D、参与组织修复,诱导血管和结缔组织形成。

E、刺激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产生IL-6、IL-1。

4、趋化性细胞因子

α亚家族(IL-8):中性粒细胞;

β亚家族(MCP-1):单核细胞;Eotaxin趋化嗜酸性粒细胞; 还有T细胞、NK、DC、嗜碱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γ亚家族(淋巴细胞趋化蛋白):淋巴细胞

δ亚家族(神经趋化素):在脾及心脏表达,介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与产生它的细胞间的粘附。

趋化因子的最基本作用:趋化白细胞的游走至炎症部位。

实质是吸引白细胞向浓度逐渐增高的趋化因子部位移动;趋化因子浓度梯度的形成与基质表面、内皮细胞表面的粘蛋白浓度有关。

5、其他细胞因子:

1)IL-1: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

2)IL-6:刺激肝细胞分泌急性期蛋白。

3)IL-10:是天然免疫中重要的负调节因子.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分泌IL-1、IL-6。

二、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

由抗原激活的T淋巴细胞产生分泌,作用在淋巴细胞的激活、生长、分化及效应各个阶段。

1、刺激APC表达MHC分子:IFN

2、促CD4活化:IFN

3、促免疫活性细胞分化增殖:L-12促CD4Th0--Th1,IL-4促Th0--Th2

4、效应阶段,促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进行清除

A、Th1 产生的IFN-γ、 IL-2,激活单核巨噬细胞、NK、CTL细胞---细胞免疫;  

B、Th2产生IL-4、IL-5,刺激B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分化,促抗体产生,促杀伤蠕虫,介导变态反应。

5、B细胞在产生抗体过程中,发生抗体类别的转换,也是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实现的。细胞因子介导的B细胞分化、增殖及抗体类别转换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

1IL-2主要由CD4(Th1)、CD8 T细胞产生,以自分泌及旁分泌方式产生效应,其作用沿种系向上有 约束性,向下无约束性。是T细胞激活的关键因子(TCGF)。另外对B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都有激活及促增生的作用。

2IL-4主要有CD4(Th2)细胞 产生,是B细胞的生长分化因子:促B细胞MHC-II表达、促抗原提呈、促静止B细胞表达FcR、促活化B细胞产生IgE/IgG1。与体液免疫、I型变态反应有关。

3IFN- γ:又称免疫干扰素,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生物学活性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除有抗病毒活性外,还有独特的功能---

A、是单核巨噬细胞的主要激活、活化因子。

B、诱导多种细胞 表达MHC I、II类分子。

C、促Th0--Th1转化,促CTL细胞成熟。

D、促抗体类别向IgG2a、IgG3转换,它们有强的补体激活及免疫调理作用。同时还可抑制向IgG1、IgE的转换。

E、激活 NK、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 细胞。

4TGF- β(转化生长因子β ):是一组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的超家族分子。与免疫功能相关性强的是TGF- β1,它主要由T淋巴细胞(Th3)及单核细胞产生。在功能上拮抗淋巴细胞反应,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抑制CTL、巨噬细胞的作用,因此认为它是一种免疫系统关闭的信号 。其产生细胞被认为是抑制性细胞。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TGF-β来逃避免疫系统的作用。

三、刺激造血细胞生成和分化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根据受体的结构,可将其分为五个家族

  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造血因子受体家族) 

  II细胞因子受体家族(IFN受体家族) 

  III细胞因子受体家族(TNF受体家族)&www.lindalemus.com/Article/nbsp;

  Ig基因超家族  

  趋化因子受体家族(七次跨膜受体)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共同特征:

1、都是跨膜蛋白,由膜外区、跨膜区、胞浆区三部分组成。

2、膜外区由一个或多个结构域组成。结构域有三种类型:细胞因子结构域(CK)、 

III型纤连蛋白型结构域(FNIII)、Ig样结构域

3、多亚单位受体及受体共用亚单位:从功能角度可将受体分为结合亚单位与传递亚单位两部分。不同的CKR的结合亚单位结构各异,传递亚单位结构变化小,这是不同的细胞因子具有相同生物学活性的基础。将相同的传递亚单位称共用亚单位。

二、CKR介导的信号传导:

1氨酸激酶(PTK)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有的受体胞内区带有PTK结构,而有的受体胞内区未带有PTK结构域,但可结合有PTK家族的成员。与受体结合的PTK多见Janus家族成员(Jak成员),一个亚单位可连接一个或多个Jak家族成员。CK--CKR结合致使JaK成员相互靠拢,磷酸化激国家医学考试网活,启动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其中Jak-State通路最重要。

Jak

受体分子上的酪氨酸(Y)---磷酸化(pY)

Stat(转录因子)上的SH2结构域---磷酸化

Stat形成二聚体

转位到核内

结合相关基因的调控序列

2G蛋白偶连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G蛋白为三聚体结构( α 、β、γ), α亚基上有GDP、GTP位点。

CK结合CKR  CKR构型改变  暴露出G蛋白α亚基上的结合位点 进行GDP-GTP的转换 α亚基与β、γ解离  暴露出α亚基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的结合位点 被激活并  产生大量的cAMP分子,同时GTP---GDP α亚基恢复原有构象  与腺苷酸环化酶解离  与β、γ亚基再结合。

第五节  细胞因子及相关制剂在临床的应用

一、感染性疾病:

1、细菌性脓毒血症休克BSS):

LPS刺激巨噬细胞产生过量的IL-1、TNF引起。给予IL-1受体拮抗剂和TNF单克隆抗体可降低死亡率。

2、病毒性感染:

干扰素、IL-12已用于HIV感染,纠正病人Th1细胞的进行性减少。

二、肿瘤:

IL-2活化NK、T细胞--LAK细胞、TIL细胞;IL-2、TNF、IFN等与瘤苗一起应用,增强其诱发的免疫反应;CSF用于放疗后的粒细胞减少。

三、器官移植:

用细胞因子拮抗剂或可溶性受体抑制对移植物的排斥,延长器官的存活时间,如IL-1R、IL-2R、交连毒素的CK等。

四、过敏反应

IL-4、IL13拮抗剂可减少IgE的产生 。IFN-有相同的作用。

五、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IL-10治疗由Th1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NF中和抗体减轻类风湿性关节损伤。

第六节   细胞因子极其受体的检测

一、细胞因子检测的方法

1、免疫学检测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细胞因子作为抗原进行定量检测。如免疫斑点法、ELISA法、RIA法和免疫印迹法等均已用于细胞因子的检测。

2、生物学测定法

其原理是根据细胞因子对特定的依赖性细胞株(即靶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以增殖细胞中的DNA的合成或酶活性为指标,间接推算出细胞因子的活性单位。

3、分子生物学测定法:目前采用的有RNA印迹法、原位杂交、PCR等,还可通过检测mRNA表达量,推算CK的合成量。

二、CKR检测的基本技术

1、活细胞吸收实验 将过量的待检细胞与限量细胞因子(配基)共孵育,若细胞膜表面存在相应的受体即可吸收配基,通过测定回收后配基生物活性的丧失情况可确定受体是否存在。

2、同位素标记重组配基的放射受体分析:这是确定细胞受体分布及其特性的主要方法,可测定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一般采用重组细胞因子体外标记同位素。

3、抗受体McAb利用McAb即可通过封闭受体抑制相应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也可用标记的McAb直接作免疫放射受体分析或免疫沉淀。

4、重组细胞因子与受体的交联分析:利用化学交连剂将标记的重组CK与膜受体交连,细胞裂解物经PAGE后做放射自显影,通过带型分析确定受体的分子量几亚单位。

5、受体cDNA分析:通过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并进行结构功能区分析。

6、可溶性CKR的检测:某些CKR除了存在于细胞膜外,还可分泌进入体液,用sCKR表示,可以用免疫学的方法来检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