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妇产科 >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稿:第一节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稿第七章 正常产褥:第一节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稿第七章 正常产褥 第一节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第七章正常产www.lindalemus.com/wszg/褥第一节产褥期母体的变化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免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一、生殖系统变化㈠子宫复旧子宫是产褥期变化最大的器官。妊娠子宫从胎盘娩出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子宫复旧包括子宫体和子宫颈。子宫体的复旧主要是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子宫复旧不是肌细胞数目的减少,而是肌细胞的缩小

第七章   正常产www.lindalemus.com/wszg/

第一节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

 

 

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免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

一、生殖系统变化

㈠子宫复旧

子宫是产褥期变化最大的器官。妊娠子宫从胎盘娩出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子宫复旧包括子宫体和子宫颈。子宫体的复旧主要是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子宫复旧不是肌细胞数目的减少,而是肌细胞的缩小。随着肌纤维的不断缩复,子宫体逐渐缩小,产后1周缩小至妊娠12周大小;产后10天在腹部扪不到子宫底;产后www.med126.com6周恢复到非妊娠期大小。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直至产后6周时约为50g。同时胎盘排出后子宫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一半,开放的螺旋小动脉和静脉窦压缩变窄和血栓形成,出血逐渐减少和停止,创面表层缺血坏死而脱落,随恶露自阴道排出。子宫内膜基底层逐渐再生新的功能层,这一过程约需3周,但胎盘附着面因复旧不良,出现血栓脱落,可引起晚期产后出血

㈡子宫颈

分娩后的子宫颈松软、壁薄,形成皱襞,子宫颈外口呈环状,产后一周,子宫颈外形及子宫颈内口恢复至未孕状态,产后4周,子宫颈完全恢复至未孕状态。由于分娩时子宫颈外口发生轻度裂伤,使产妇的子宫颈外口由产前的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的“一”字形横列(已产型)。

㈢阴道与外阴

分娩后阴道腔扩大、阴道壁松弛,肌张力低下,粘膜皱襞消失,以后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粘膜皱襞约于产后3周重新出现,但阴道于产褥期结束时尚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的紧张度。

外阴水肿2~3日自行消退,会阴部的血液循环丰富,会阴部有轻度撕裂或会阴伤口缝合术后均在3~5日愈合。处女膜因在分娩时撕裂形成痕迹,称处女膜痕。

㈣盆底组织

盆底肌及其筋膜在分娩时过度扩张致弹性减弱,且常伴有肌纤维部分断裂而致盆底松驰。如产妇能坚持康复运动,盆底肌有可能恢复至接近未孕状态。

二、乳房的变化

产褥期乳房的变化是泌乳,包括乳汁的产生及泌乳,妊娠期雌激素刺激乳腺腺管发育,孕激素刺激乳腺腺泡发育,同时垂体生乳素、胎盘生乳素、甲状腺素、皮质醇和胰岛素参与或促进乳腺生长发育及乳汁的产生和泌乳。随着胎盘的排出,胎盘生乳素、孕激素、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体内呈低雌激素,高泌乳素水平,乳汁开始分泌。以后的乳汁分泌则依赖于哺乳时的吸吮刺激。当婴儿吸吮乳头时,由乳头传来的感觉信号传入神经纤维抵达下丘脑,通过抑制下丘脑多巴胺及其他催乳素抑制因子,使垂体泌乳激素呈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同时,吸吮动作反射性的引起脑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喷出乳汁。因此,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乳汁分泌还与产妇营养、睡眠、情绪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三、全身变化

㈠心血管系统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于产后2~3周恢复至未孕状态。在产后的头三天,因子宫胎盘循环不复存在,大量血液从子宫流到体循环,同时产后大量的组织间液回收,使体循环血容量增加15%~25%,特别是产后24小时,使心脏的负担加重,心脏病的产妇易发生心力衰竭,产褥早期,产妇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胎盘剥离面迅速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量。纤维蛋白原、凝血活酶、凝血酶原于产后2~4周内降至正常。

㈡血液产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值增高。白细胞总数于产褥早期仍较高,可达15×109/L~30×109/L,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数也增多。血沉于产后3~4周降至正常。

㈢泌尿系统妊娠期体内潴留过多的水分主要由肾脏排出。产后数日内尿量增多,故尿中氨基酸、肌酐、肌酸增加。妊娠期肾盂及输尿管生理性扩张,约需4周恢复正常。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使粘膜充血水肿及膀胱肌张力降低,以及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容易发生尿潴留。

㈣消化系统产后胃液分泌减少,胃液中的盐酸分泌减少,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减弱,使产妇食欲不佳,约需2周恢复。产褥期容易发生便秘是因为产妇卧床多运动少,肠蠕动减弱,腹直肌及盆底肌松弛所致。

㈤内分泌变化妊娠期出现变化并与维持妊娠有关的激素减少,而与维持泌乳与排泌有关的激素增加。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在产后急剧下降,至产后一周已降至未孕水平。胎盘生乳素于产后3~6小时已不能测出,垂体催乳素则因哺乳而降至60ug/L,不哺乳者降至20ug/L.

㈥体重

产后体重减轻,由于胎儿及胎盘的娩出,羊水排泄及产时失血,产后即刻体重减轻6kg,产后第一周由于子宫复旧,恶露及汗液、尿液的大量排出,体重又下降约4kg。

㈦腹壁变化

妊娠期出现下腹正中线色素沉着,在产褥期逐渐消退。紫红色的妊娠纹变为银白色不能消褪。腹壁皮肤受妊娠子宫增大的影响,弹力纤维断裂,腹直肌呈不同程度分离,于产后腹壁则明显松弛,腹壁紧张度约需6~8周恢复。

四、月经复潮及排卵

产褥期恢复排卵与月经复潮的时间受哺乳影响。产后不哺乳产妇通常可于产后6~8周,月经复潮,平均在产后10周左右便可恢复排卵。而哺乳产妇的月经复潮延迟,有的在哺乳期月经一直不来潮,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产后较晚恢复月经者,首次月经来潮前多有排卵,故哺乳期妇女未见月经来潮仍有可能怀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