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儿科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专业新进展引入教学的内容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专业新进展引入教学的内容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专业新进展引入教学的内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现代研究】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妇科常见病,属于异常子宫出血范畴。是指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通常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其中无排卵型功血约占85%病例,多发生于青春期及绝经过渡期妇女。根据功血表现,包抱了中医学“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病症。功血引进了新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现代研究】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妇科常见病,属于异常子宫出血范畴。是指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通常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其中无排卵型功血约占85%病例,多发生于青春期及绝经过渡期妇女。根据功血表现,包抱了中医学“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病症。

功血引进了新的诊断,治疗方法。如:阴道超声和宫腔镜进行诊断「王智文等: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55」;自凝刀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血「卢少红等:海南医学,2005,16(7),31」;超导光波治疗「张丽等: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1),89」对功血还进行了病因病理方面的研究。如:功血出血的直接因素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CD34和基膜中LN的减少「张国锐等: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2),166」。用补精合剂灌服雌性幼年小鼠,结果小鼠子宫,卵巢重量显著增加,血清E2,P均明显提高,认为补精合剂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钟雪梅等:江苏中医,1998,19(3),45-46」。用功血饮治疗36例肝肾阴虚型无排卵青春期功血,表明功血饮对肝肾阴虚型无排卵青春期功血能调整月经周期,通过调节HPO性腺轴功能,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从根本上治愈功血,且通过调节血液系统的内环境,升高血小板「陈霞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2),936-937」。

中医学亦从崩漏的病机、临床分型和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导致崩漏的机理均认为系因冲任不固,经血失制而致,临床以肾虚型、脾虚型、血热型及血瘀型多见。治疗上以塞流、澄源、复旧为指导思想进行辨证治疗。对于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患者的治疗不尽相同;出血期及血止后治法亦各有所异。治疗采用口服中药及针灸等治疗方法,主要以口服中药为主,除以经典方药治疗外,并以自拟方治疗崩漏,旨在止血、促排卵,取得满意疗效,如调理冲任汤[党铎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2):69]、生茜汤[刘家磊:渐江中医杂志1991;26,(11):476]、青功汤[张风星:上海中医药杂志1911;(3):167]、调理冲任汤[吴志成等:广西中医药  1992;15(5):214]、滋阴合剂[陈霞: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5):41~42]、参芪固崩汤[黄锦龙:甘肃中医 1996;9(5):30~31]、补肾固冲汤[陈明清:甘肃中医 1996;9(2):26~27]、中功止血糖浆及中功调经汤[李雯等: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11(1):25~26]、补肾摄血汤[朱兰等:中医杂志 2000;41(6):344]及促卵泡汤、促排卵汤、促黄体汤活血调经汤[黎秀琼: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8):1785~1786]等。

除对崩漏治疗的临床观察外,亦进行了相关的临床实验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分别对血流变学、神经内分泌、凝血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科研思路】

崩漏相当于西医学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生殖器炎症及某些生殖器肿瘤而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病。从现代医学角度探讨崩漏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一、性腺轴功能失调,导致排卵功能障碍及体内激素水平异常。二、子宫内膜组织局部因素,如雌孕激素受体、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前列腺素、血管紧张素、内皮素等因素的表达和/或分泌异常。此外,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不良和凝血机制异常亦可导致崩漏的发生。

对于子宫内膜组织受体、因子等含量的测定,可选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也可将组织匀浆后采用放免方法测定。在性腺轴功能的观测方面,排卵可用B超观测;垂体和卵巢激素在血清中含量可采用放免、酶标等方法检测,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因其不释放入血,而在下丘脑—垂体门脉内,故须用其组织匀浆进行放免等检测,或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这些指标的检测时机很重要,应动态观察。

 

 

 

 

 

 

 

 

 

 

 

 

 

 

 

 

 

【现代研究】

闭经是妇科常见病,也是妇科疑难病证之一。闭经通常有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正常月经周期的建立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以及靶器官子宫内膜对性激素的周期性反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有导致闭经的可能。除此之外,全身性疾病如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贫血、结核、糖尿病等可引致闭经。又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失调、甲状腺功能失调以及生活环境的骤然改变、精神因素刺激等亦可引发。中医认为本病发生的相关脏腑虽或责之于肝、脾、肾、心、肺,但多数医者认为,“经水出诸肾”,肾虚为本病之主因。目前对闭经的治疗,或辨证论治,或辨病论治,或中药周期治疗等,并对其发病机制、疗效机理进行了探讨。

吴淑琼等探讨性激素水平与继性闭经的关系,发现患者血清PRL,FSH,LH,T值显著性升高,E2值显著性降低「吴淑琼等:中华医学杂志,2005,19(6),423」。对原发性闭经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20例,异常率为26%,包括性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及嵌合体「郑春兰等:徐州医学院学报,2005,25(2),147」

韩百灵教授把闭经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肾阳虚、血虚、肺阴血虚、心阴血虚、心脾阳虚等型。分别采用乌药散、少腹逐瘀汤、肾气汤、补肾地黄丸、百合固金汤、天王补心丹归脾汤治疗。他还强调治疗时,补之中勿过于大滋大补,以免留邪;泄之中勿过于辛热发散,以免耗损阴血;清之中勿过于苦寒,以免损伤胃气(韩百灵.百灵妇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有报道通过对84例功能性继发性闭经患者临床观察发现,子宫内膜厚度(EM)﹤0.5cm的患者多表现为虚证,EM﹥0.5cm的患者多表现为实证。按“虚则补之,实则通之”的原则治疗,获得良好疗效。表明闭经的辨证论治与子宫内膜厚度有密切的相关性(韩小芳等.闭经的辨证论治与子宫内膜厚度探讨—附84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1,42(4):220)。

有医者采用补肾养血调经之法,以固定中药复方(鹿角女贞子熟地黄、全当归柏子仁泽兰香附仁等)治疗12例中医证型属血枯经闭的的卵泡型卵巢早衰患者,连续用药6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1~3个疗程。治疗结果: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获得改善,总有效率为91.67%,其中1例妊娠成功,有8例患者月经来潮,5例患者出现BBT双相改变。治疗后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FSH、LH水平显著下降(许晰等.补肾养血法治疗卵泡型卵巢早衰.北京中医,2001,(4):21)。另有学者根据中医“肾主生殖”等现论,采用补肾填精,养血行血的养血补肾片(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车前子、五味子、当归、黄芪巴戟天、鸡血藤等)治疗肾虚型继发性闭经、稀发月经214例,克罗米芬对照组52例。结果:养血补肾片组总有效率、排卵率分别为96.30%、66.05%;克罗米芬组总有效率、排卵率分别为96.15%、69.2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养血补肾片组对肾虚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克罗米芬组,并有调节β-内啡呔(β-EP)水平的作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养血补肾片能调节小鼠性腺轴功能,尤其对卵巢功能有促进和调节作用;具有增加小鼠免疫器官重量,调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作用。并发现肾阳虚证患者发明显低下,提示发锌的变化与肾气盛衰有关(蔡连香等.功能失调性继发闭经、稀发月经肾虚证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医学研究通讯,1999.28(11):12)。

【科研思路】

在对闭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可主要围绕内分泌、免疫、精神神经、遗传等方面进行细胞、分子、基因水平的研究与探索。

1.子宫性闭经  对子宫内膜受严重破坏、创伤后再生障碍者,可进行有效方药对子宫内膜细胞中成纤维细胞溶解酶活性及神经反射等相关性影响的研究。

2.卵巢性闭经  对原发性闭经者,可进行有效方药对卵巢促性腺激素受体及卵巢合成雌激素相关酶等影响的研究。对卵巢早衰者,可从FSH、LH及其受体、免疫、染色体、代谢等方面进行发病机制、疗效机理的研究。

3.垂体性闭经  对原发于垂体单一性促性腺激素缺乏症,可进行有效方药对FSH、LH及FSH、LH分子、α、β亚单位或受体影响的研究。对高泌乳素血症者,可研究有效方药对PRL调节功能、PRL细胞分子、多巴胺D2受体的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影响。

4.下丘脑性闭经  对功能性疾病可以从神经肽、神经递质如多巴胺β-内啡肽等方面,进行发病机制、疗效机理的研究。

 

 

 

 

 

 

 

 

 

 

[现代研究]

受精卵在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称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根据受精卵在宫腔外种植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内妊娠、宫颈妊娠、残角子宫妊娠。中医学文献中没有“异位妊娠”和“宫外孕”的病名,在古代书籍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与“妊娠腹痛”、“少腹血瘀”、“癥瘕”等病证相关。

骆忠美以米非司酮联合宫外孕Ⅱ号方治疗异位妊娠,结果显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宫外孕Ⅱ号方治疗异位妊娠治愈率高于单独使用米非司酮组,且β-HCG的下降迅速「骆忠美等:海南医学,2006,17(1),93」。曾秀华等用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取得好的疗效「曾秀华等: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35」。王卫民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在指导异位妊娠临床治疗中的价值,结果对27例典型胎囊型异位妊娠二维即可迅速作出诊断,对74例非典型包块型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进一步明确诊断「王卫民等: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1),46-47」

在中医方面邓高丕等根据其治疗1000多例异位妊娠的临床体会和总结同道的经验,对早期的输卵管妊娠、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输卵管妊娠的期待治疗、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治疗方法及其预防方面提出了一套中西医的诊断和治疗策略。[邓高丕. 萍. 输卵管妊娠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策略. 新中医,2003;35(1):5~6]张勇等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条件进行了探讨,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1)氨甲蝶呤(MTX)加中药组,(2)5-氟尿嘧啶(5-FU)加中药组,(3)中药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成功率前两组较中药组略高,但经统计学处理,各组成功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成功率与治疗方法无直接关系,而与治疗条件有关。[张勇. 沈浣.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条件初探——附76例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6):426]  梅丹红以活血祛瘀、消癓杀胎为治则,汤药、成药内服,肌注丹参注射液,外敷及保留灌肠同步进行。治疗输卵管妊娠25例,24例痊愈,仅1例中转手术治疗。指出多途径用药是提高本病非手术治疗疗效的关键。[梅丹红. 中药综合疗法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观察与探讨. 中医杂志,1994;35(3):165~166]  王建华等选择120例异位妊娠(死胚)患者,其中未破损期75例,破损期45例,均采用口服中药宫外孕方剂治疗。结果115例(95.8%)单纯用宫外孕中药方剂保守治愈,4例(3.3%)因β-HCG下降不理想而同时给予氨甲蝶呤(MTX)50mg/m2单次肌肉注射治愈;1例β-HCG正常,因合并感染未能控制而手术。异位妊娠包块完全吸收的时间为1.1士0.5月,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为11.2士4.1天。对18例要求生育者待治愈后行输卵管造影术,患侧输卵管通畅16例(88.9%),其中9例宫内妊娠,1例再次异位妊娠。[王建华. 于载畿. 白冀蓉. 中药为主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1999;40(3):158~159]

[科研思路] 

异位妊娠已经成为妇产科的常见病之一。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仍是临床科研的主要方向。科研的思路宜从临床研究着手,探讨异位妊娠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提高其临床疗效。可从以下方面考虑:通过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异位妊娠的临床证候特点,掌握其辨证方法,确立常见的临床证型;对异位妊娠常见临床证型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特点和辅助检查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制定中医药治疗异位妊娠各常见临床证型的适用范围或适用值,使其治疗有明确的指征;在此基础上开展前瞻性研究,改进和完善异位妊娠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同时进一步筛选更为有效的方剂和药物,或进行药物剂型的改革,使药物的针对性更强、疗效更高。

 

 

 

 

 

 

 

 

 

 

 

 

 

 

 

 

 

 

 

 

晚期产后出血

[现代研究]

分娩24小时后,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晚期产后出血。一般多发病在产后1~2周,亦有产后6周发病者。临床以少量或中等量阴道出血,持续或间断,或突然大量出血为特征,出血多时常导致严重贫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此病属于中医“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崩”范畴,为妇产科危重症。《女科经纶》引陈无择言:“血崩不是轻病,况产后有此,是谓重伤”。

晚期产后出血属产科危重症,治疗应以止血、固脱为先。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后,除继续促宫缩、抗感染、纠正贫血外,应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以治其本,巩固疗效。姚玲方等用生化汤辨证治疗产后恶露不绝42例,治愈36例,6例有效「姚玲方等:时珍国医国药,2005,16(8),811」。根据产后“多虚”“多淤”的病机特点,采用自拟缩宫汤配合产妇自行乳房按摩治疗产后恶露不绝60例,结果治愈48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100%「刘志宇等:四川中医,2003,21(4),57」

很多医家将临床用之有效的方剂,进行筛选组成专方,然后按中医的辨证分型分组,观察研究专方的疗效,如高卫辉等报道用“益母归芩汤”加减治疗产后恶露不绝113例,治愈78例,好转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0.26%。其中气虚型31例,血热型38例,血瘀型44例。对其3个证型间的疗效做统计学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缩短出血时间方面,血热、血瘀型明显优于气虚型(高卫辉.王炎秋.益母归芩汤加减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观察.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3):49)。

近年来临床开展的药物流产,虽完全流产率达90%以上,但存在着流产后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以及潜在不全流产引起大出血的危险。为解决药流后副反应,许多医院进行中、西医药物治疗探讨,发现单纯医药治疗效果不满意,而结合中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王伊萍运用清热祛瘀汤治疗药流产后出血,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停经≤49天的健康正常早孕妇女随机分3组,每组50例,组Ⅰ:药流产后即服诺氟沙星0.2g,3/日×4;组Ⅱ:西药同组Ⅰ,在第1~3天服清热祛瘀汤;组Ⅲ:西药同组Ⅰ,第5天起不管孕囊是否排出加服清热祛瘀汤×5天。结果:组Ⅱ孕囊排出时间短,直径较大,与其它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恶心、呕吐法发生率低,具极显著差异(P<0.01)。组Ⅲ流产后阴道出血量最少,出血持续时间最短,与组Ⅰ相比具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清热祛瘀汤对促进孕囊的排出,减少药流后出血等副反应是良好的。(王伊萍,胡志英.清热祛瘀汤治疗药流产后出血.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8(3):134)。

科研思路

纵观十年来国内对产后恶露不绝研究的文献报道,一般认为进行科学研究时,还是以临床炎症有效的固定方剂为主。科研设计遵循其基本原则,只有科学严谨的科研设计才能获得具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如徐嘉等报道的“益母生化合剂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研究”就是一篇很好的科研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8(3):150),值得借鉴。该实验设益母生化合剂治疗组120例,益母草冲剂阳性对照组95例,红糖水阴性对照组130例。观察临床总有效率及宫高下降、恶露总量、干净时间等指标。

近几年来,药物流产广泛推广,中药治疗药物流产后流血的临床研究也逐步深入。药流后阴道出血多或出血时间过长的主要原因①蜕膜排出不完全,子宫内膜复旧欠佳;②绒毛或滋养细胞残留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③子宫内膜炎症也是造成出血的原因之一。中医学则认为产后多虚多瘀,故产后恶露不净可分为气虚、血热、血瘀3型。而药流后出血其病因有别于足月产后恶露不净。首先药物流产是人为地终止妊娠,且孕妇多为年轻育龄妇女,故从中医辨证分型上,药流后出血气虚者极少,多系血瘀、血热所致。所以许多学者都从瘀、从热论治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并且结合现代医学的观察指标作为尺子,来衡量中药的作用,这些内容在科研时都是可以参照的。

 

围绝经期综合征

【现代研究】

围绝经期是妇女由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个过渡阶段,它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绝经指月经停止12个月,是每一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它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中医学无此病名,其症状于“年老血崩”、“老年经断复来”、“脏躁”、“百合病”等病证中可见散在记载,现《中医妇科学》教材将此归属于 “经断前后诸证”范畴。

王正强等探讨更年期综合征女性血脂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机制,测定110例更年期综合征女性(观察组)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共52项指标,结论具有明显血脂,血流改变,治疗应着重降脂,稀释血液,改善微循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等疾病发生的危险「王正强等:山东省青岛市人民医院,2005,18(1),1」。肾为先天之本,经水之源,故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从调整肾阴阳为大法。补肾中药可以通过提升体内多种雌激素受体表达,增强内源性雌激素作用,其临床效果与雌激素药物相似,E2,FSH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但LH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景苏玉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7)」。

巫协宁等用六味俞瑾等应用补肾清肝泻心法配制更年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并观察其对老龄雌性大鼠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作用。临床疗效达92%以上,患者血E2水平无明显变化,而血清FSH、LH水平下降明显,总T淋巴细胞和Th淋巴细胞比例均升高,IL-2活性升高尤为明显。老龄大鼠灌服更年春后,血E2水平不增加,血T水平下降,下丘脑、垂体、卵巢、脾脏的ER及ERmRNA均显著上升,血及下丘脑的低β-内啡肽水平明显上升,代偿性的P物质水平明显下降,中脑中缝背核内5-HT明显增加,脾细胞诱生的IL-2水平也上升,提示通过对神经生殖内分泌免疫的调节延缓衰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和药理研究——对神经生殖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生殖医学杂志,2000;9(5):266~271]。张雅萍等应用坤宁安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雌激素水平回升接近正常更年期妇女水平;T淋巴细胞CD亚群恢复至正常生育期妇女水平;IL-2活性提高至正常更年期妇女水平,坤宁安丸通过发挥其在生殖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的作用,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坤宁安丸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殖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医药信息,2001;18(3):52~54]。董文毅等应用更年丹耳穴贴压并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治疗组口服更年丹,同时结合耳穴贴压法治疗,以协同更年丹进一步调整神经内分泌功能,使人体神经-内分泌生物反馈处于最佳调整状态,从而治疗及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对照组单纯口服更年丹。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治疗后E2含量有不同程度的的增高倾向,FSH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更年丹耳穴贴压并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2002;20(6):742~743]。

【科研思路】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学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因围绝经期卵巢分泌雌激素下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的衰退,故多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进行研究。

对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催乳素(PRL)、睾酮(T)、白细胞介素—2(IL—2),可采用放疫测定;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T淋巴细胞CD亚群可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此外,对植物神经递质的测定如L—色氨酸、5—羟色氨酸及尿儿茶酚胺、17羟皮质类固醇、尿钙及尿羟脯氨酸等指标均有研究。

 

 

 

 

 

 

 

 

 

 

 

 

 

 

 

 

 

 

 

 

[现代研究]

流产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其中发生在妊娠12周前者,称为早期流产;发生于妊娠12~28周,为晚期流产。自然流产发生率占全部妊娠的10%~15%,多数为早期流产。中医是根据发病的不同时间有不同的病名。妊娠在12周以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堕胎;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小产;妊娠一个月,不知其已受孕而伤堕者,称暗产。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称为 “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胎堕难留”、“胎死不下”、“滑胎”等。

现代多对流产在免疫,染色体基因方面进行研究。李带莉等探讨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接受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效果,对30例封闭抗体阴性,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丈夫的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25例再次妊娠,4例再次发生早中期流产,妊娠成功率70%,所生婴儿体格智力发育正常。所有病免疫治疗后复查封闭抗体,16例转阳性,阳性率53.3%,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有效,安全,封闭抗体对治疗过程和妊娠结局有一定预示价值「李带莉等: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24(11),39」。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L)阳性习惯性流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 DQ区域(HLA DQ)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对 30例ACL()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HLA DQA1和HLADQB1基因型的分析 ,并以90例无不良妊娠史妇女为对照。结果 在DQB1等位基因表达频率中 ,DQB1 0 30 3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在ACL( )习惯性流产患者为33.3%,比对照者明显增高「林其德等: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4(1),56-57」。为探讨染色体Cd结构变化与习惯性流产关系,采用Cd-NOR同步银染技术,对38例习惯性流产患者和42例正常人Cd结构变异、Cd结构消失、Cd结构最大横径和Cd-NOR融合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发现习惯性流产患者的Cd结构变异和Cd结构消失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Cd结构最大横径明显小于正常人。Cd结构消失和Cd结构变异频率的增高以及Cd结构最大横径变小可能是影响习惯性流产的相关因素。「李效良等:遗传,2003,4(12),58」。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患者与染色体异常关系。方法检测262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262例有畸形、死胎、习惯性流产患者染色体检查出异常核型10例,其中5例平衡易位携带者(1例世界首报核型),1例inv(9),1例21ps+,3例大Y。结论畸形、死胎、习惯性流产患者不仅与染色体异常有关而且与染色体异态也有一定关联。「余晓芬等: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23),34」。

中医方面李鸣真教授治疗滑胎喜用清• 陈修圆“所以载丸”(白术人参桑寄生茯苓杜仲大枣)加减,该方“以白术为补土之正药,土为万物之母而载万物”之意而定名。全方脾肾双补,使冲任得固,胎元自安。若阴道出血,合胶艾四物汤川芎,且当归不超过9g,以养血止漏;腰酸甚者,加补骨脂续断苁蓉菟丝子着重补肾;腹坠则合补中益气汤,黄芪重用至少15g,而少用柴胡,以柴胡升散,对早孕呕恶者不宜;腹痛者合芍药甘草汤,用白芍至少15g,以缓急止痛;亦可酌加砂仁或香附、陈皮调气止痛安胎,但不宜过量,免致耗气;口干苔黄,示有胎热,可酌加黄芩生地,以清内热。治疗宜于发现早孕后即始,至孕3个月后减量,服至原习惯性流产孕月之后停药,并需注意养息。[杨光. 李鸣真治疗滑胎的经验.中医药学报,1997;(6):20]  国辕老中医总结了治疗滑胎三法,即分为清理胞宫、种子、安胎三个阶段论治。第一法为养血活血,祛瘀生新。适用于清理胞宫阶段,处方以生化汤加女贞子、菟丝子、甘草,诸药合用可以改变子宫内环境,使胞宫得以复原。第二法即益气养血,补肾培本。适用于清理胞宫之后的种子阶段,其创立了国氏种玉汤(黄芪、太子参、当归、白术、女贞子、枸杞子、巴戟天、菟丝子、桑寄生、川断、香附、陈皮),重在补益脾肾。第三法为益气养血,固肾安胎。用于安胎阶段,常用泰山磐石散加减治疗。[张晋峰. 应用国氏三法治疗滑胎.中医杂志,2000;41(1):60~61]

 

 

 

 

 

 

 

 

 

 

 

 

 

 

 

【现代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则显示其独有的优势及良好的发展前景,中西药结合治疗可发挥各自优势,为广大医生所采用"黄礼云治疗200例,对照组100例,采用月经周期(MC)5~9天每日服用氯米酚50mg,MC10~25天每日服用补佳乐0.5~lmg"治疗组100例,在同法服用上述两种药物的同时于MC5~14天服用中药毓麟珠加减,隔日1剂,共5剂"两组分别于MC13天!MC15天行超声检查,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和子宫内膜厚度,若有成熟卵泡(直径>18mm),即给绒毛膜促性腺素1万单位肌注,同时指导夫妇双方于肌注绒毛膜促性腺素的当日和次日各同房1次,统计两组的受孕率"结果:对照组受孕率为58例(58%),高于治疗组的42例(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礼云等,右江医学,2004,32(3),294-295」李秀霞.自拟促排卵汤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36例[J].现代中西医妇女由于情志影响而致气血失和,肝失疏泄,冲任不畅,自难受孕"故采用疏肝解郁!养血调经之法"中关于不孕症的研究,临床报道较多。治疗方面有辨证分型论治,主要有肾虚、肝郁、脾虚、寒凝、湿热、痰湿、血瘀等证型;周期疗法(调整月经周期),如吕春英等提出经后期以滋阴养血为主,兼顾肾气;经间期滋阴补阳,兼调气血;经前期补肾助阳疏肝;月经期行气活血调经(吕春英, 夏桂成. 补肾调周法治疗不孕症78例. 新中医, 1995, 27(11)∶34~35);单方、验方;针灸疗法;外治法,主要用于治疗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症;辨病审因论治,主要针对排卵功能障碍、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未破裂卵泡黄素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及免疫性不孕等不同原因论治。

在实验研究方面,于红娟等为探讨肾虚脾弱型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ER、PR)及宫腔异常的情况,在子宫内膜增生中晚期进行宫腔镜检查,并通过免疫组化法对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进行半定量分析,与非黄体功能异常不孕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5例观察组不孕患者的增生晚期宫内膜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的PR及间质细胞的E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 ,P<0.05=,腺上皮细胞的ER两组虽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有降低趋势。宫腔镜检发现,此类型不孕症患者的宫腔异常改变以宫内膜苍白、肥厚,局部呈息肉样增生最多见。作者认为增生中晚期子宫内膜的ER、PR含量明显降低,宫腔存在明显异常改变,是肾虚脾弱型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患者存在的病理改变实质。(于红娟,夏桂成,傅友丰. 肾虚脾弱型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临床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8(4):211~213)。吴瑞瑾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22例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服用养精种玉汤前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行IGF-Ⅱ及IGF-Ⅱ型受体Mrna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黄体中期子宫内膜IGF-ⅡmRNA表达水平(灰度比值)为1.794±0.453,显著低于治疗后同期水平(1.202±0.551,P<0.01=;治疗前IGF-Ⅱ型受体mRNA表达水平(灰度比值)为0.725±0.354,显著低于治疗后的表达水平(1.045±0.581,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IGF-ⅡmRNA与IGF-Ⅱ型受体mRNA表达成正相关。提示养精种玉汤能促进黄体中期子宫内膜IGF-Ⅱ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促进子宫内膜分化,提高子宫内膜对胚泡种植的接受性。(吴瑞瑾,周馥贞. 养精种玉汤对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7):490)。王望九等为了研究中药免不Ⅰ号治疗免疫性不孕症作用机理,用精子抗原免疫昆明种雌性小鼠建立免疫不孕症动物模型,饲喂中药复方免不Ⅰ号,观察抗精子抗体指标、组织学指标、免疫细胞化学指标和妊娠指www.lindalemus.com/shiti/标。结果显示免不Ⅰ号能降低卵巢免疫复合物沉积;明显降低小白鼠血清抗精子抗体,且停药后抗体反跳幅度小;明显提高动物的妊娠,每胎籽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及西药组(P<0.05或P<0.01)。提示免不Ⅰ号可能通过提高清除卵巢免疫复合物沉积,降低免疫复合物对组织的损伤,并降低血清、宫颈黏液AsAb,有利于提高小鼠的妊娠。(王望九,产美英,黄震,等. 免不Ⅰ号对雌性小鼠免疫性不孕症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9):20~22)。

【科研思路】

综上所述,不孕症的研究和治疗内容丰富,涉及多学科、多方面,有些中药作用机制研究已很深入。值得注意的是,引起不孕症的原因复杂,既有功能失调,也有器质性病变,涉及到中医、西医妇科学里的许多疾病。因此主张辨证、辨病审因相结合来研治本病。同时,要加强中药剂型的改革和给药途径的研究。临床研究中要注意诊治标准和疗程规定的统一,采用多中心、大样本观察及随机、对照、法(双盲或单盲)原则,使结果客观、重复性好,能横向比较,便于交流。动物实验造模,既要考虑到病的特点,又要兼顾所研究证的特征,以利于真实体现中医药的作用机理。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现代研究】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本病是指在妊娠20周以后,临床上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状为主,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发病率我国为9.4%,国外报道7%~12%。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根据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子肿”、“子晕”、“子痫”的范畴。

张振钧选择妊娠中期体重指数>0.24或平均动脉压\12kPa者为研究对象,每日口服1粒熟大黄胶囊,并与口服葡萄糖为安慰组进行对照,结果大黄组140例中发生妊高征8例,低于安组(125例)的发生率26例「张娠钧等.小剂量熟大黄预防妊高征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8):463.」"金有慧观察到孕早期应用健脾方药可将妊高征阻断在基本病理变化形成之前,在其对457例孕妇进行孕期中医辨证证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妊高征的发病率为36.8%,而中医辨证论治50例,使发病率下降到20.0%「金有慧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医辨证的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1992,(1):26.」"刘桂芬发现在妊高征尚未出现明显的水肿!高血压!蛋白尿3大症状前,即有中医的脾虚早期!肝郁早期!肾阴虚!肾阳虚等证候表现,如此时抓住时机进行中医辨证施治,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生和发展,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目的「[4] 刘桂芬,赵会民,张玉芬.中西医结合治疗妊高征113例[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1):41」"张成莲选择妊娠24~27周时孕妇平均动脉压\12kPa,翻身试验舒张压\2.66kPa者为研究对象,每日口服复方丹参!葡萄糖酸钙!维生素E及施尔康,与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6者对照,预防组妊高征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妊高征的发生率(30%)"「张成莲,马桂英,于玲,等.复方丹参!维生素E等联合用药预防妊高征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1997,6(4):356.」

中医药治疗使病人常常处于清醒状态下接受治疗,生活起居规律,母婴受镇静药物的影响小,因此产后出血,宫缩乏力,围产儿死亡率也明显降低。(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子痫患者的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瘀滞,形成慢性DIC恶性循环对母儿危害极大。因此对于既往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血色紫暗有块,孕后唇青舌紫有瘀点,浮肿伴见腹痛,肢体疼痛者,适当选用丹参、赤芍苏木茜草等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能够收到代替肝素预防DIC形成的作用,并且无毒副作用发生。(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科研思路】

多年来对发病机制的研究认为妊高症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免疫失衡致母胎之间发生排斥反应引起一系列血管内皮细胞病变是妊高症主要原因。(2)妊高症家族史孕妇发生妊高症的比率高于无家族史孕妇。(3)血管内皮细胞受损ET及TXA2合成过多致妊高症表现。(4)凝血与纤溶平衡失调,孕妇体内高凝低纤溶状态常是重度妊高症原因。(5)缺Ca致甲状旁腺(PTH)分泌增加,激活细胞膜cAmp刺激线粒体释放Ca离子进入胞浆,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6)胎盘和脐血中高水平lpo(过氧化脂质)与妊高症发病密切相关。(7)血浆L-精氨酸或NO合成酶辅助因子下降,NO释放减少致NO合成能力受损,血管扩张能力丧失与妊高症发生有关。

综上所述,妊高症的发生乃本虚标实因孕更虚所致。因此在中医无风、无虚、无痰不作眩的理论指导下,抓住本质运用中医药辨证、审因论治的方法,调节孕妇机体功能状态,改善妊娠状态,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母儿生命安全的目的是妇产科医生倍加关注的课题。

 

 

 

 

 

 

 

 

 

 

 

 

 

 

 

 

 

 

 

 

 

【现代研究】

经期及行经前后出现明显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坠胀或腰酸痛等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者,称为痛经。痛经仅发生在有排卵的月经周期,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痛经无盆腔器质性病变,常见于初潮后6个月至1年内或排卵周期建立初期,多为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是盆腔器质性疾病的结果。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宫内异物等所致的痛经。本节仅讨论原发性痛经。中医学称“经行腹痛”、“经痛”等。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痛经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关系密切"1 前列腺素(PG):宫血流量减低,肌肉缺血,引起疼痛"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内膜中PGE2与PGF2A含量呈周期性变化,在黄体期PGE2的含量比PGF2A高,而月经期则相反"痛经患者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含量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且PGF2A/PGE2的比值更是明显升高142,PGF2A/PGE2比值的升高导致子宫过度收缩"「142党海珍,滕久祥,彭芝配,等.原发性痛经疼痛的中西医研究概况.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3):70-71」.2 加压素(AVP):许多研究证实血管加压素是一种比催产素更强烈的子宫收缩剂,对非孕子宫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尤其在孕激素效果存在时作用明显「152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803」还有B-内啡肽等。

近二三十年,不少学者根据中医学有关痛经的病因病机理论及西医学对痛经病因病理的认识,从临床及实验研究入手,探讨中医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及机理。

有学者对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血瘀型、或气滞血瘀型、或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前后对照观察证实,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明显改善患者盆腔血流波形、波幅、血灌流量、两侧波幅差、流入时间指数等血流动力学作用。[洪家铁等.女性盆腔血流图对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及其应用的初步探讨.中华妇产科杂志;1984,(4):203];甲皱毛细血管的形态、流态、袢周状态呈现的微循环障碍随症状的缓解,可得到改善[周晓爱.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与甲皱微循环观察.广西中医药;1992,(6):1];朱南孙等用活血化瘀、破气行滞之加味没竭汤(生蒲黄、炒灵脂青皮三棱莪术、生山楂、炙乳香、炙没药血竭粉)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方可明显降低经血中PGF2α、PGE2的含量及比值,显著降低外周血黄体中期E2的含量及比值,显著升高黄体末期孕酮含量。认为加味没竭汤有直接调节E2、P、PG合成系统的作用[朱南孙等.加味没竭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对前列腺素及相关因素的影响.中医杂志,1994;(2):99]。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明显上升,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为其典型症状。西医治疗以内分泌和手术为主,但难以根治,复发率较高。中医妇科学界对本病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瘀血阻滞胞宫、冲任”为基本病机,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瘀久成癥者辅以软坚散结。同时根据“血瘀”之因,辅以散寒、理气、化痰、益气、补肾、凉血诸法。另外尚需根据经期、平时的不同阶段以施治。

有学者对化瘀消痰、软坚散结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机理进行了探讨。韩冰等应用妇痛宁颗粒(血竭、三棱、莪术、穿山甲鳖甲皂角刺、海藻昆布薏苡仁、贝母)治疗本病患者308例,总有效率达94.6%,其中愈显率为62.01%。通过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血浆前列腺素、性激素实验检测,表明本药具有改善全身及局部微循环,使局部病灶吸收,降低前列腺素的浓度的作用,并不干扰妇女正常月经周期。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相关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妇痛宁对异位内膜具有明显萎缩作用。(刘敏如等.中医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8~349)

【科研思路】

1.原发性痛经 中医对原发性痛经经多年研究已形成了较系统的辨证论治理论,并在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病的研究应结合现代先进的诊疗手段与科研方法,对痛经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疗效机理从细胞分子水平进行更深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可从以下方面寻找较合适的切入点:内分泌因素如前列腺素、血管加压素、催产素,神经与神经递质,精神因素等方面。

2.继发性痛经 中医对继发性痛经着重以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病为主进行研究。以上病种的治疗中医多以血瘀立论,然而又有气滞、寒凝、痰湿、血热、肾虚、气虚等不同。今后应在发病机制、辨病论治等方面进行基础与临床研究。主要围绕免疫因素如整体免疫功能、细胞因子、凋亡作用、血管生成,内分泌因素如雌、孕激素受体、雌、孕激素受体亚型、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细胞因子与性激素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从细胞分子水平、基因水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可进行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揭示中药对相关疾病超微结构,相关酶的活性、功能及相关抗原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

 

 

 

 

 

 

 

 

娠 剧 吐

[现代研究]

妊娠早期孕妇出现择食、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等症状,称为早孕反应,多不需要特殊治疗,于妊娠12周前后逐渐减轻并消失。少数孕妇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导致体液、电解质代谢紊乱,甚至威胁孕妇生命,称妊娠剧吐。中医称本病为“恶阻”,取其“恶心而阻其饮食”之意。亦称为“子病”、“病儿”、“阻病”。

张雅萍等采用张氏A型性格调查表,对65例妊娠恶阻病人作性格调查,并与70例正常孕妇作对照,结果显示妊娠恶阻组属A型性格者58人(占89.2%),而对照组属A型性格者38人(占54.3%),经统计学处理,P<0.01。因此初步认为A型性格之孕妇易患妊娠恶阻。这不仅在病因学方面为情志致病提供了现代心理学依据,而且对妊娠恶阻的预防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张雅萍. 郝丽莉.妊娠恶阻与A型性格. 中医药信息, 1994;(3):27江希萍等辨证分型治疗重症妊娠恶阻115例,其中治疗肝胃不和52例,予自拟苏连胡芩汤(黄连3g,苏叶6g,柴胡6g,黄芩9g,竹茹6g,绿萼梅9g,橘皮9g,姜半夏9g)抑肝和胃,降逆止呕;治疗脾胃虚弱35例,予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10g,竹茹10g,太子参10g,半夏10g,云苓10g,炒白术12g,炙杷叶9g,生姜3片,大枣5枚)益气健脾,和中降逆;治疗痰湿内阻3例,予藿朴二陈汤加减(藿香10g,厚朴9g,陈皮10g,云苓12g,半夏9g,白扁豆30g,炒白术12g,枳壳10g,竹茹6g)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治疗气阴两虚25例,予自拟益气养阴汤(生地20g,麦冬20g,五味子10g,玄参15g,白芍15g,石斛9g,炙杷叶9g,竹茹6g,乌梅10g,fo手片9g)益气养阴,生津止呕。共痊愈78例,显效3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100%,其中以肝胃不和型疗效最佳,气阴两虚型痊愈率较低。[江希萍. 吴向红. 中医辨证治疗重症妊娠恶阻115例. 中医杂志,1994;35(4):225~226段如胜等采用迎随补泻手法和徐疾补泻手法治疗妊娠恶阻40例,显效32例,有效8例。治疗方法为:取穴  内关、足三里,脾胃虚弱者加中脘,肝胃不和者加太冲。操作  脾胃虚弱者针刺用补法,并炙足三里,中脘穴进针时慢进针,得气即止,得气后按照经脉循行方向将针尖顺经而刺,快出针。肝胃不和者针刺补泻兼施,足三里针刺用补法,并艾炙10分钟;内关、太冲针刺用泻法,进针时快进针,得气后按照经脉循行方向,将针尖逆经而刺,慢出针。留针2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每日针1次,连针3次为1个疗程。[段如胜. 刘义. 邓国志. 针灸治疗妊娠恶阻40例. 中国针灸,1997;17(2):82]

[科研思路]

本病的西医治疗,当尽早控制呕吐,可采取精神心理治疗、补液、镇静及止吐等治疗手段。对一般患者,以中医治疗为主,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治疗原则。妊娠剧吐患者在临床治疗上的一大困难是中药的服用问题。恶阻者,尤其是重症恶阻者进食、饮水即吐,中药则更难以入口,必然极大地影响了中药的疗效,甚至中医治疗往往不能实施,难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故如何提高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妊娠恶阻的特色和优势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课题。科研的思路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筛选更为有效的方剂和中药;对筛选出的方剂和中药进一步精简,并对药物剂型进行改革,改变给药途径(如静脉给药等),使药物能进入体内,充分发挥其治疗效应。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