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其它 > 方剂学 > 正文:方剂学电子教材:第十九章
    

方剂学-电子教材:第十九章

方剂学:电子教材 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祛湿剂 凡是用化湿、燥湿或利湿之类的药物为主组成的,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以治疗水湿停聚或湿热下注所致的水肿、淋浊、痰饮、泄泻癃闭湿温等病证的方剂,称为祛湿剂。 湿性重浊粘腻,袭人隐缓而难移,能阻塞气机、潴留成水,不易速愈。其病历来区分为外湿、内湿两类。因淋雨渍水、久处、卑湿而病,谓之外湿,多侵犯体表经络、肌肉关节,症见恶寒发热、头胀身重、关节酸痛,或肢体浮肿;由恣食生冷、

第十九章 祛湿剂

凡是用化湿、燥湿或利湿之类的药物为主组成的,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以治疗水湿停聚或湿热下注所致的水肿、淋浊、痰饮、泄泻癃闭湿温等病证的方剂,称为祛湿剂。

湿性重浊粘腻,袭人隐缓而难移,能阻塞气机、潴留成水,不易速愈。其病历来区分为外湿、内湿两类。因淋雨渍水、久处、卑湿而病,谓之外湿,多侵犯体表经络、肌肉关节,症见恶寒发热、头胀身重、关节酸痛,或肢体浮肿;由恣食生冷、过嗜甘肥而病,谓之内湿,每犯脏腑气血,症见胸痞腹满、呕恶、黄疸,泻痢、淋浊、足跗浮肿等。但外湿与内湿往往相因互见,不能截然分开。

湿病因体质不同,而证候兼夹,有寒化、热化、虚证,实证、挟风、兼寒、湿盛、热盛的区别。因此,治疗方法和方药组合也有异。本节主要介绍芳香化湿、清热化湿、淡渗利湿、祛风胜湿、温化水湿五类。

湿邪为病,常与肺、脾、肾、三焦、膀胱等有密切关系。因为脾弱则湿生,肾虚则水泛,如肺失通调,膀胱气化不利,均能留湿停水。所以运用祛湿方药时,必须联系脏腑分析,这是取效的关键。

祛湿方剂虽能祛除湿邪,但毕竞多属辛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品;最易耗伤阴津,故对阴亏津枯患者应该慎用。

  (一)芳香化湿剂

芳香化湿剂是在芳香化湿法指导下组成的方剂,具有芳香化湿、苦温燥湿的作用、适用于湿浊内盛,脾失健运所致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口淡、苔腻、食少倦怠、大便溏泄等症。处方以芳香化湿药和苦温燥湿药为主,配伍理气、消导或解表等辅佐药物而成。代表方如藿香正气散、平胃散

藿香正气散《和剂局》

 【组成】藿香10克 紫苏6克 白芷6克 茯苓10克 大腹皮10克 白术10克 陈皮10克 半夏曲10克 厚朴制)6克 桔梗6克 甘草(灸(3克 生姜3片 大枣3枚。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胸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肠鸣泄泻、口淡或甜、舌苔白腻等。

 【方解】本方证即是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治法自宜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故以藿香为主药;辅以苏叶、白芷,加强解表化湿之功;更佐厚朴、大腹皮理气燥湿消胀;半夏曲、陈皮和胃降逆止呕;桔梗宣肺利膈;白术、茯苓健脾;甘草、姜、枣和中益脾。综合诸药之长,使湿去脾运、气机宣畅,则各种症状自可迎刃而解。

 【临床运用】本方对四时感冒,尤其夏月外受表寒,内有湿滞者,最为适合。表邪偏重者加佩兰香薷;兼有食滞、胸闷腹胀者,去草、枣,加枳实神曲山楂;湿重舌苔厚腻者,加苍术槟榔,加强香燥化湿力量。

本方辛温香燥,病情偏热及阴虚者忌用。

平胃散《和剂局方》

 【组成】陈皮(去白)10克 厚朴(姜汁炒)10克 苍术10克 甘草3克 姜、枣煎汤送。

 【功用】燥湿健脾。

 【主治】湿困脾胃,运化失常,症见脘腹胀闷,呕吐恶心,噫气吞酸,口淡食少,倦抬嗜卧,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而厚。

 【方解】湿邪阻滞,中焦失运,法当运脾除湿,使气机宣畅,胃自和降。苍术苦温辛烈,功擅燥湿运脾,为本方主药;厚朴苦温,除湿散满,陈皮辛温,理气和胃,为辅药;甘草、姜、枣调和脾胃,为佐使药。综合诸药,以奏燥湿健脾和胃之功。

 【临床运用】本方是燥湿、健脾、和胃的基础方。凡痰湿积滞内停、脾胃失和之证,都可以之化裁为用。当以舌苔白厚腻及脘腹胀满为辨证要点。如有表证加苏叶、藿香、佩兰;呕吐多痰加半夏;腹满痛加木香;食滞加山楂、神曲、麦芽

本方香燥辛烈,更比藿香正气散为甚,故对阴血不足者忌用。

三仁汤《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6克 飞滑石18克 白通草6克 竹叶6克 厚朴6克 薏苡仁18克半夏6克白寇仁6克

 【功用】宣畅气机,清热利湿。

 【主治】.湿温初起,邪留气分,未曾化燥,以及暑温挟湿,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而脉儒者。

 【方解】本方证湿胜热蕴,逗留气分,弥漫三焦,郁蒸不解,阻滞气机。若仅用苦辛温燥化湿,则湿虽去而热愈炽;或单以苦寒直折其热,则热暂伏而湿仍留,均难取效。惟宜芳香苦辛宣畅气机,使三焦流畅,湿热得以分消而病除。方中杏仁,辛开肺气于上;寇仁与半夏、厚朴,芳化燥湿于中;意仁、滑石、竹叶、通草,甘淡渗湿于下。全方三组药物,分而言之,三仁照顾三焦,各有专司;合而言之,则辛开芳化,总为除湿。通草、滑石、竹叶兼有清热之用,故最宜湿重于热的湿温、暑温诸证。

 【临床运用】本方为治湿温之常用方,如见头胀、头痛、恶寒表证,加藿香、佩兰、豆鼓等以解表;舌质红、小便短赤,可选加茵陈山栀马齿苋、金钱草等以清热利湿,或加银花连翘蒲公英等以清热解毒。

(二)清热利湿剂

清热利湿剂是在清热利湿法指导下,以清热利湿药和清热燥湿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它具有湿热两清的作用,适用于湿热俱盛,或湿从热化,症见胸痞、腹胀、午后身热,苔腻脉儒,或为黄疸,或出现足膝痿痹等症。代表方如茵陈蒿汤、八正散、龙胆泻肝汤等。

茵陈篙汤《伤寒论》

 【组成】茵陈蒿18克栀子9克大黄6克

 【功用】清热除湿,利胆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症见身热,面目周身黄染鲜明,小便短赤,大便不杨,皖腹胀满,口渴,苔黄腻,脉滑数或沉实者。

 【方解】本方证系湿郁热蒸,使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肌肤所致。治用茵陈清热除湿、利胆退黄,为主药,故量独重;辅以栀子,则清热利胆退黄的作用增强;佐入大黄之苦寒、泻热通腑,使腑气通畅、湿去热退,则黄疸自消。本www.lindalemus.com/sanji/方虽药仅三味,但力专效宏,为治疗湿热黄疽的专方。

 【临床运用】本方善于清热、利湿、退黄。如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加柴胡黄芩以和解退热;大便秘结,加重大黄,或加枳实、虎杖:小便短赤,选加金钱草.泽泻车前等清热利湿;胁肋胀痛,加郁金川楝子以疏肝理气止痛;热重,加龙胆草、大黄、黄柏以加强清热;肝肿大者,加当归丹参、郁金以化瘀散结。

本方药性寒凉,寒湿黄疸不可使用。脾阳不足者要慎用,必要时加干姜炮姜,以制约其寒。

八正散《和剂局方》

 【组成】木通6克  翟麦10克  车前子10克 篇蓄10克  滑石18克  甘草梢3克山栀9克  制大黄9克  加灯芯少许,水煎。

 【功用】清热泻火,利尿通淋。

 【主治】湿热下注,热淋石淋,小便涩痛,淋沥不畅尿道灼热,甚则,甚至癃闭不通,小腹胀满,咽干口燥,舌红苔黄,脉实而数者。

 【方解】本方证是湿热下注,蕴结成淋。治宜清泻湿热,利尿通淋。方中翟麦、篇蓄降火通淋;车前、木通、滑石、灯芯清利湿热,通淋利窍;栀子、大黄苦寒泻火, 泄热下行;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共成泻火通淋之功。

 【临床运用】本方是治疗热淋、石淋的常用方。血尿,加小蓟旱莲草、山栀凉血止血;结石,加金钱草、海金沙内金排石通淋:小腹胀急,加乌药、川楝子疏利气机;身热、便秘,以制大黄易生大黄医学三基,并加连翘、山栀清热解毒。

本方苦寒通利,宜用于实火患者,久病虚质及孕妇,不宜服用。

(三)淡渗利湿剂

   淡渗利湿剂是在淡渗利湿法指导下,以渗湿利水药为主配伍相应药物组成的方剂它具有渗利水湿的作用,适用于水湿停聚,气化不良所致的癃闭、泄泻、水肿等症。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代表方如五苓散

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猪苓10克  茯苓10克  白术10克 泽泻12克  桂枝6克

 【功用】化气利水,健脾去湿。

 【主治】脾运失健,气化不行,水湿停滞,症见头痛发热烦渴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腻或白厚,舌质淡偏胖,脉象浮者。又治吐札泄泻、水肿身重等症。

 【方解】本方所治,范围虽广,但无非与水湿停滞有关。其根源不外脾运失健和气化不行两端,故治法应从运脾除湿、化气行水入手。方中猪苓、茯苓、 泽泻甘淡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祛湿,更添桂枝以温命门之火,一助膀胱气化,一助脾气蒸腾. 从而使水液升降顺遂,自无停聚之患。

 【临床运用】本方为水湿内停,小便不利的常用方剂。除治水肿、水泻等证外,还适应于较多的病证。

 1、身重疼痛,小便不利者,可用本方运脾治湿,化气行水,则机体之水湿去而重痛自除。

 2、尿毒症,或美尼尔氏病,出现水入即吐者,用此方可获效。

(四)温化湿剂

温化水湿是在温化水湿法指导下,以温里祛寒药和健脾利湿药为主配伍相应药物组成的方剂。它具有温阳散寒、利水祛湿的作用,适用于湿从寒化、阳不化水所致的阴水、痰饮等症。代表方如实脾饮苓桂术甘汤等。

实脾饮《济生方》

 【组成】白术10克 厚朴6克 木瓜10克 木香6克 草果仁6克 槟榔10克 附子6克 白茯苓10克 灸甘草3克 干姜6克 加生姜、大枣,水煎。

 【功用】温阳实脾,利气行水。

 【主治】中阳虚寒,水湿积滞,肢体浮肿,身半以下更甚,胸腹胀满,大便溏薄,小便短少,口不渴,手足不温,舌质淡胖,舌苔厚腻而润,脉象沉迟。

 【方解】本方证关键是中阳虚寒,运化无权,水湿为患。故首当温阳实脾,以复行水功能;而水之不行,并与气滞有关,则更当利水行水。方用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干姜、草果温运脾阳,附子助阳化气,以温阳实脾为主药;厚朴、木香、槟榔醒脾行气,为辅药,有气行则水行,气化则湿化的意思;木瓜除湿利水,为佐药。全方利水药物很少,着眼于鼓舞脾阳,充分体现了治病求本的原则,故方名实脾。

 【临床运用】本方虽名“实脾”,但有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故属脾肾两治。可用于早期腹水、浮肿等脾肾虚寒,水湿内停之证。

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组成】茯苓12克 桂枝9克 白术10克 灸甘草6克

 【功用】健脾利水,温化痰饮。

 【主治】中焦阳虚,水饮内停的痰饮病,症见胸胁胀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者。

 【方解】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气化行水,今水邪内停,并上凌心肺,干犯清阳(头目),治宜健脾利水,温阳化饮。方中茯苓补脾渗湿、利水化痰,为主药;辅以桂枝通阳化气,温化水饮,白术、甘草培中健脾,恢复健运,不使痰饮之再生。四药相配,使阳气复而气化行,脾运健而饮邪去,则诸证自必解除。

 【临床运用】本方为温化痰饮要方。运用中,见呕吐痰水者,可加制半夏,生姜、陈皮以温散痰水,降逆止呕;如脾气虚甚者,可加党参以益气补脾,大枣亦有裨益。

本方用治饮病所引起的耳聋,目眩,眼生云翳、昏暗疼痛、眵泪多者有效(《聚类方广义》)。

(五)祛风除湿剂

祛风除湿剂是在祛风除湿祛指导下,以祛风湿药为主配合养血活血药物组成的方剂。它具有发表祛风,宣散湿邪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在表而见寒热头痛,身体烦疼,或风湿深着筋骨经络,而见腰膝顽麻不仁等症。代表方如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羌活 独活各10克  藁本防风各6克  川芎4.5克  炙甘草3克  蔓荆子3克

 【功用】发汗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在表,症见头痛、头重、腰背重痛,或一身尽痛,难以转侧,恶寒微热,脉浮者。

 【方解】本方证由风湿之邪着于肌腠经络所致,治宜祛风除湿为法。方中羌活、独活、防风、藁木,散在表之风寒、祛在表之湿邪,即所谓”风能胜湿”之义:配川芎、蔓荆以清头目之风而止痛,甘草则调和诸药。本方对风湿在表者,微汗表散,最为适合。如大发汗,则不仅风去湿留,且最易伤阳耗阴,虚人大意。

 【临床运用】本方常用于风湿之在表在上者。如寒湿偏重者,加川乌防己,甚至附子以温经散寒、助阳化湿;湿热重者,可加黄柏、苍术、薏仁、防己等以清热除湿。

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组成】独活9克  桑寄生12克  秦艽6克 防风6克  细辛3克  当归9克 芍药9克  川芎6克  干地黄9克 杜仲9克  牛膝9克  党参9克 茯苓9克  甘草3克  桂心1.5克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肝肾两虚,风寒湿邪袭而成痹,症见关节酸痛,屈伸不利,腰膝重痛,腿足不仁,畏寒喜热,舌淡苔白,脉迟者。

 【方解】本方证乃肝肾两虚,风寒湿三气乘虚入侵于经络肌肉关节之间而成。治宜邪正兼顾,标本同治。方中独活、细辛、防风、秦艽祛风除湿,桂心温散寒邪、通利血脉,共呈宣痹止痛之效;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参、苓、甘草补气实卫;归、地、芍、芎养血调营。全方熔扶正祛邪于一炉,以期达到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的目的。 (临床运用)本方为治风湿痹痛的常用方剂,如顽痹日久,可加入虫类搜剔药,如白花蛇乌梢蛇全蝎僵蚕地龙等;肌肉痿缩,可加大量黄芪石斛补虚通痹。

 小结

祛湿剂按功效不同,分芳香化湿、清热化湿、淡渗利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等五类。

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多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寒热头痛,胸脘满闷.腹痛吐泻等证,尤为夏令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常用方剂。平胃散着重燥湿健脾,对湿困脾胃,气机阻滞,脘腹胀闷,嗳腐吐泻等证最为常用。

清热利湿剂的共同主证是湿热证。其中茵陈蒿汤专能清泄瘀热,主治湿郁热蒸,发为黄疸(阳黄)之证;三仁汤擅长宣化畅中,主治湿温初起,邪留气分而湿重于热者;八正散则长于利水通淋,多用于湿热下注膀胱的热淋等证。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湿热,既可治肝经实火上攻之口苦目赤,又可治肝经湿热下注的阴肿、阴痒等证。

淡渗利湿剂有利水祛湿作用,适用于水湿内停,小便不利之证。五苓散能化气不利水,健脾祛湿为主,适用于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和蓄水证。

温化水湿剂皆可温阳散寒,利水祛湿,治疗湿从寒化及阳不化水之证。但实脾饮主治阴水,兼气滞腹胀者:菩桂术甘汤主治痰饮,见心悸、眩晕、喘咳者。

祛风除湿剂以羌活胜湿汤和独活寄生汤为代表方剂。前者祛风湿而有发汗作用,宜用于湿邪在表;寒热身重疼痛之证;后者祛风湿而偏于补脾肾、养气血等扶正作用,以治风寒湿痹。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